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還有哪些科學家在研究圓周率

中國還有哪些科學家在研究圓周率

發布時間:2023-02-17 15:01:38

⑴ 我國古代在圓周率的發現和研究上做出貢獻的科學家。

劉徽
祖沖之
中國數學家劉徽在注釋《九章算術》(263年)時只用圓內接正多邊形就求得π的近似值,也得出精確到兩位小數的π值,他的方法被後人稱為割圓術。他用割圓術一直算到圓內接正192邊形。
南北朝時代著名數學家祖沖之進一步得出精確到小數點後7位的π值(約5世紀下半葉),給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過剩近似值3.1415927,還得到兩個近似分數值,密率355/113和約率22/7。他的輝煌成就比歐洲至少早了1000年。其中的密率在西方直到1573才由德國人奧托得到,1625年發表於荷蘭工程師安托尼斯的著作中,歐洲稱之為安托尼斯率。

⑵ 歷史上研窮圓周率的科學家

古希臘大數學家阿基米德 開創了人類歷史上通過理論計算圓周率近似值的先河。張衡得出圓周率約為3.162。中國數學家劉徽用「割圓術」計算圓周率。數學家祖沖之進一步得出精確到小數點後7位的結果,給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過剩近似值3.1415927印度數學大師婆羅摩笈多,推論出圓周率等於10的算術平方根。阿拉伯數學家卡西在15世紀初求得圓周率17位精確小數值,打破祖沖之保持近千年的紀錄。德國數學家魯道夫·范·科伊倫(Ludolph van Ceulen)於1596年將π值算到20位小數值。英國數學家梅欽計算π值突破100位小數大關。1706年英國數學家威廉·瓊斯最先使用「π」來表示圓周率 。瑞士大數學家歐拉也開始用「π」表示圓周率。從此,「π」便成了圓周率的代名詞。斯洛維尼亞數學家Jurij Vega於1789年得出π的小數點後首140位,其中只有137位是正確的。1948年英國的弗格森(D. F. Ferguson)和美國的倫奇共同發表了π的808位小數值,成為人工計算圓周率值的最高紀錄。
閱讀全文

與中國還有哪些科學家在研究圓周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的傢具有哪些 瀏覽:282
中國播音學是屬於什麼樣的專業 瀏覽:618
5萬越南幣等於中國多少錢 瀏覽:901
印尼醫療和中國哪個好 瀏覽:661
印度白糖什麼時間種植 瀏覽:830
越南春卷里的豬肉如何做 瀏覽:130
去印尼怎麼打電話便宜 瀏覽:899
伊朗總理和總統哪個權力大 瀏覽:286
伊朗最高戰略是什麼 瀏覽:523
中國式離婚冷靜期多久 瀏覽:58
唱中國的歌曲有哪些歌曲 瀏覽:669
義大利英語音標怎麼寫 瀏覽:835
義大利vs西班牙在哪個場地 瀏覽:374
怎麼評價印尼這個國家 瀏覽:999
印尼市場適合賣什麼 瀏覽:923
印尼椰蒂盤了是什麼顏色 瀏覽:379
大連海中國房子怎麼樣 瀏覽:627
越南斗雞體型多少錢一隻 瀏覽:98
在義大利生活拍自媒體的有哪些人 瀏覽:859
印尼要用什麼轉換插頭 瀏覽: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