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剪紙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剪紙內容如下:
文化剪紙的起源:
中國傳統文化剪紙最早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那時造紙術還沒有發明,人們就運用各種能夠鏤刻的材料,比如在竹片、樹皮、皮革、金箔上進行雕刻。然後隨著造紙術的發明,剪紙藝術得到了蓬勃發展,材料的易取得性讓剪紙進入到正軌,從而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
同很多傳統的文化藝術一樣,剪紙藝術也是在明清時期達到鼎盛。這是由於明清時戰亂較少,社會相對穩定,給各個藝術文化領域提供了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也成為他們發展壯大的寶貴時期。
涉及不同工藝和不同風格,更能體現出我們剪紙藝術的高超。除了用宣紙,也有很多使用金箔,竹板的剪紙,當然方法都差不多,只是流程稍顯復雜。
按照剪紙樣式進行劃分,大致可以分為人物、鳥獸、文字、器用、鱗介、花木、果菜、昆蟲、山水等,每一個大類都飽含了不同小類,一般的民間手藝人不可能把每類剪紙造型都吃透,都只會側重專注於某一種類型。
⑵ 中國傳統文化剪紙有哪些
按地區分主要有關隴剪紙、中原剪紙、東北剪紙、巴蜀剪紙、南方剪紙等。按照剪紙的類型主要分為:動物剪紙、人物剪紙、生活物品剪紙、各種草木的剪紙等。
⑶ 剪紙是寶貴的傳統文化,它都有哪些寓意
我是春秋500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剪紙確實是中國寶貴的傳統文化,
剪紙又叫「刻紙」、「窗花」或「剪畫」,是我國傳統的民間裝飾藝術的一種。從題材上可分為人物、動物、景物及花卉、組字等;從色彩上分,有單色、彩色、套色、襯色、拼色等若干種;從形式上分,有剪紙、刻紙、撕紙、燙紙和幾種形式相結合等,多姿多彩。
剪紙作為中華民族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它源遠流長,經久不衰,不但是我國民間藝術中的瑰寶,也已成為世界藝術寶庫中的一個珍貴品種。
大年三十兒,人們在原來貼好角花、邊花這些輔花的窗戶上,貼中心主花如《喜鵲報春》、《吉祥如意》、《歲歲平安》、《連年有餘》、《事事如意》等各色各樣的剪紙窗花。
窗花類型的剪紙,因受窗欞格布局大小的影響,普遍尺寸較小。為了避免窗花遮擋陽光,一般都剪得非常細膩,俗稱「窗花要剪得單根細葉的」。各色各種形態的窗花與各種不同的窗戶窗欞相互映襯,形成了獨具我國民情的藝術氛圍。
牆花是我國民居必不可少的形式,房子的主人常常把自己的生活嚮往剪出來,貼在牆圍上或頂棚上,多為方形和圓形,也稱「牆圍花」或「頂棚花」。牆圍花的整體造型為方形,頂棚花多數為圓形。
牆圍花、頂棚花剪的尺寸篇幅都很大,表現的內容也很廣泛,技法也比較復雜多變。牆圍花因不受窗格的限制,比較自由,可大可小,剪紙的線條可以有大塊的黑白對比。
燈花是專貼在燈籠上的剪紙,多為神話故事、民間故事、民間傳說等題材。因為外形受所貼燈籠的形狀制約,篇幅大小不一。
⑷ 剪紙的傳統文化是什麼
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那麼你了解中國的剪紙嗎?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剪紙是中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歷史悠久、流傳廣泛的藝術形式。所謂剪紙,就是用剪刀將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如窗花、門箋、牆花、頂棚花、燈花等。每逢過節或新婚喜慶,人們便將美麗鮮艷的剪紙貼在家中窗戶、牆壁、門和燈籠上,節日的氣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熱烈。在農村,剪紙通常是由婦女、姑娘們來做。在過去,剪紙幾乎可以說是每個女孩所必須掌握的手工藝術,並且還被人們來品評新娘的一個標准。
從技法上講,剪紙實際也就是在紙上鏤空剪刻,使其呈現出所要表現的形象。勞動群眾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在長期的藝術實踐和生活實踐中,將這一藝術形式錘煉得日趨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鏤空為主的多種技法,如撕紙、燒燙、拼色、襯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紙的表現力有了無限的深度和廣度。細可如春蠶吐絲,粗可如大筆揮抹。其不同形式可貼上擺襯,亦可懸空吊掛。由於剪紙的工具材料簡便普及,技法易於掌握,有著其他藝術門類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這一藝術形式從古到今,幾乎遍及我國的城鎮鄉村,深得人民群眾的喜愛。
在人類的童年時期,藝術本沒有「民間」與「非民間」之分的。隨著文明的不斷發展,社會階層、職能分工的出現,形成了相對於「宮廷藝術」和「文人藝術」而言的「民間藝術」這一歷史的概念。不同品類作品體現著不同階層的審美標准,應是相互間分界的根本。就剪紙而言,並非凡是用紙剪刻的作品都可謂之「民間剪紙」。歷史上不乏有應貴族市民階層節日習俗需求而專營剪紙的藝人,也不乏文人畫家為藝人繪稿、或專業藝術家運用剪紙技法創作的例證。這類作品與勞動群眾為自己而創作的作品有著質的區別,多已脫離勞動者的審美本色,也不可能為大眾所普遍接受。有的作品雖也在某些地區流傳,但最終必將因為並非民眾自己的創造而在變異中面目全非。即使在今天,許多地區的群眾性美術創作活動中出現的剪紙作品,也不能與民間剪紙混為一談。群眾性創作活動也可以採用民間剪紙的形式,創作出群眾喜聞樂見的好作品,繼而在民間流傳,但其創作目的往往已脫離自身生活的需要,甚至是表達輔導者的意圖。二者之間雖有密切聯絡,但不是一個概念。
因此,在研究民間剪紙的范圍時,切不可只從表面形式去看,認為凡是用紙剪出來的都是民間剪紙,而忽視了是否為民眾自己的精神生活所必須,是否被群眾普遍理解和接受,是否在民間廣泛流傳這些民間藝術的基本條件。當下民間文化基礎理論的薄弱,造成認識上的混亂,使得不少人認為,凡是生活在民間的藝人或工匠所作一諸如象牙雕刻、鼻菸壺之類,都可歸類於民間藝術的范疇,這是應予糾正的。包括民間剪紙在內的民間美術,其創作、審美、應用與勞動者生活的土壤不可分離,使之和與其並存的其他藝術品類清楚地區別開來。
民間剪紙最能體現自身本色精神的作品,大多保留在偏鄉僻壤的山區農村,即以農村婦女為基本隊1.依附性與獨立性的統一
民間剪紙是附合民間習俗的必不可少一種藝術活動。它的存在,就必定依附於民間特定的文化背景與生活環境。家中有白事,窗戶上不能貼得紅紅火火;娃娃不生病,老奶奶也不肯剪一串吊魂的小人人;用於擺襯禮品的,要看是辦喜事、喪事還是做壽;一對老夫老妻的屋裡如果貼上一對坐帳喜花,那肯定是年輕人的戲耍;久旱無雨,如果剪的不是求雨的「獨女搗棒槌」,而是求晴的「掃天婆」,那不知要遭多少人的咒罵。這種受存在目的作用制約的依附性特徵,表現在具體作品的構圖處理上,也就是作品的裝飾性特徵。如懸空吊掛的門箋、碗架雲子之類,必須線線相連;貼在窗戶上的則要求與窗格適合,並多鏤空,否則迎光看去只是一個大紙片片;貼作炕圍的,就最好少剪零碎花紋,否則時間長了很容易損壞。
諸多的限制,也形成了藝術上的獨特語言。民間剪紙在完成一定的民俗作用之外,又極力顯示著自身存在過程中的獨立性----即美的特性。一張剪紙,不論它用於何種場合,作者在創作的過程中必然貫注自己的審美感情。只要人們以美的標准肯定了它,它也就有了存在中的審美價值。當然民間剪紙這種藝術形式的獨立性,對於民俗的限定不是拋離,而是充分駕馭民俗形式的隨心所欲。因而。其存在價值也超越了陪襯民俗的行為目的。
這種藝術上的獨立性,正隨著社會變革和舊民俗的逐漸消失而漸趨明顯。
2.集體性與個性的統一
從絕對意義上講,任何藝術創造都不能簡單地認為是純屬個人的產物。人的社會屬性,使之必然地反映著一定階層的藝術趣味。而個性,只是在集體,或傳統基礎上的發揮。
民間剪紙的集體性特徵,明顯表現在其作品的最後歸屬上。作品不再是作者個人的私有,而屬於整個社會和集體。因而它的最終面貌,必定是直接集中了群眾的智慧,融匯千百人藝術才能和審美喜好的產物。特別是一些已流傳千古狀態凝固的作品,是經過許多代人的反復雕琢和修改才基本定型,而被普遍承認、流傳和儲存。如《車馬圖》、《織布圖》,其作品原型如何,已無法細究。在各地均有流傳的類似作品,其面貌大相徑庭,就很難說哪一件作品完全是某一位作者自己的創造。那麼,形成集體性的一個重要成因,則應該是民間剪紙的匿名現象。民間藝術與專業藝術家的創作不同,作品既不標明作者的名字,也沒有個人的著作權。好的作品流傳於世間,一經傳播便成大批臨摹、變體作品的濫觴,作者就被融入「勞動者」這一群體概念之中了。
誠然,這種勞動者無個人功利的藝術的確建立在民間文化牢固的集體意識上,但是憑這一點並不足以作為對民間剪紙藝術家藝術個性的否定。正如專業藝術家爭取藝術的自我表現,卻終將不會失去自我在社會和歷史上的位置一樣,民間剪紙在表現民族集體心理意識的同時,也當然不會沒有藝術中的自我。如果說文人藝術家個性的體現是「小我刻意追求「大我」中的位置,那麼,民間剪紙藝術家個性的體現,則是置身「大我」之中小我」的自然流露。且不談東西南北地域的藝術風格和特性,即使同一地區不同作者的作品,也分明有著自己明顯的個性。若懷著鄙視心理地走馬觀花,自然難以看透。
以陝北的巧手張林召和王蘭畔為例,二人相距不過百里,年齡相近,風俗習慣基本一致。張林召幼年家中富庶,喜看戲聽書,受過封建中產階層禮教的訓育。但一生多磨難,三次喪夫,四次嫁人,生過13個孩子全部夭折。因之,外部性格憂郁、孤僻、不善言談,對人生多唯心思想。其創作是為了「能忘掉亂七八糟的事」,而很少受別人的干擾。可見內心的焦辣苦疼與其含而不露性格的矛盾。創作過程中急於通過情感的泄流,取得心理平衡。王蘭畔,她覺得「人活著就要忙忙活活,這樣才快活。」對人生和世界沒有過高的奢望,而重視自身對社會的貢獻,屬於「知足者長樂」的型別。她的老伴李新安是把蘋果引進陝北高原的有功之臣,但她從沒想到應該得到什麼報答。因之,其性格開朗活潑,直爽豁達,自信要強,任性好動,又往往不拘小節,丟三拉四。她剪花是因為「人家都讓我剪,就是說我剪得好,是抬舉我。干別的沒大本事,就能鉸個花花,鉸起花來心裡就美美的。」可見其內心世界有著強調自我價值的傾向。她們的作品中,都有著個人形象和心靈明晰的影子,可謂「畫如其人」。這種個性的存在,既符合本地區文化傳統的集體性特徵,又毫不掩飾作者的精神世界,與文人藝術、宮廷藝術個性表達中的吞吞吐吐、無病 *** 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長期以來,民間剪紙一直被認為是重復性的勞動或傳統紋樣的復制,忽視了勞動者藝術家的個性創造,這是歷史的不公。 伍的勞動者應民間習俗和個人審美喜好而傳承或創作的。這也是本文所重點談及的內容。
剪紙的方法是什麼
一、摺疊
將紙摺疊後產生重復的圖案,是剪紙技法中最基本的一種,也是單色剪紙採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它所產生的不同效果取決於摺疊的次數和角度。運用此工藝剪制花卉時,可將紙摺疊兩次或三次後始剪,所得的花紋為四面或六面均齊的形狀。若剪制動物或人物,摺疊一次剪後的形狀為左右對稱。摺疊剪紙由於是對稱性強的紋樣,所以所得的圖形更具韻律感。此技法多用於剪制喜字花和頂棚花等。
二、陰、陽刻
剪紙的基本效果是通過單獨或混合使用陰陽線得到的。
陰刻也稱鐫刻,就是刻去表示物象結構的輪廓線,在大的塊面中表現線條的方法,這種效果厚重、結實、分量感很強,有一種強烈的黑白對比感,被剪刻去的空白組成圖案,線與線不相連線。
陽刻也稱鏤刻,正好與陰刻相反,是刻去空白部分,保留輪廓線。圖案的線條是實心,線線相連。這種方法流暢、清晰、玲瓏細致。
陰陽結合是最好的剪紙表現手法。在同一幅作品中出現陰陽刻兩種方法,使構圖變化多樣,畫面中黑、白、灰對比鮮明,是一種表現力很強的剪紙技巧。
三、刺孔
用小刀或剪子在紙上剪刻出基本輪廓,然後用針在圖案上刺孔,主要是讓多層紙連線,同時於粗糙中見細致。這種手法常用於刺綉花樣,有時花樣是對稱的,如枕花、鞋花、衣袖花等。需要2~4個一樣的紙樣,這時就多用宣紙剪刻、刺孔,完工後揭粘,則同時有多個一樣的紙樣。使用宣紙就是因其容易粘連而且薄,墊在下面進行刺綉時不會影響美感。用快而簡便的訂書機、訂書釘代替,也同樣起到多層紙連線的效果
⑸ 中國傳統文化剪紙有哪些
剪紙,用剪刀、刻刀等在紙張等片狀材料上做出的鏤空藝術,且這項藝術已經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河北蔚縣地區剪紙比較有名(當然其他地區也很不錯)。
剪紙歷史:唐代剪紙已處於大發展時期,明、清時期剪紙手工藝術走向成熟,並達到鼎盛時期。
剪紙題材:動物、人物、植物、故事、神話、傳說
剪紙刻法:陽刻、陰刻、陰陽刻
象徵意義:托物寄語,借用那些約定成俗的觀念化形象,來寄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吉祥幸福的期盼。比如「連(蓮)年有餘(魚)」,「五福(蝠)臨門」
⑹ 中國傳統文化 剪紙
1、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交融於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2、其傳承賡續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以、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 。
3、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申報的中國剪紙項目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內容意義:
1、民間剪紙善於把多種物象組合在一起,並產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結果。無論用一個或多個形象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構象」來造型,而不是根據客觀的自然形態來造型,同時,又善於用比興的手法創造出來多種吉祥物,把約定成俗的形象組合起來表達自己的心理。
2、追求吉祥的喻意成為意象組合的最終目的之一。地域的封閉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災害等逆境的侵擾,激發了人們對美滿幸福生活的渴求。人們祈求豐衣足食、人丁興旺、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這種樸素的願望,便借托剪紙傳達出來。
⑺ 剪窗花的傳統文化知識有哪些
剪窗花的傳統文化知識:
1、剪窗花的紋樣來源於人民的生活,經過勞動人民的加工又高於生活,具有獨特的藝術氣息。在傳統文化中,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寓意,人們將這些事物鏤刻到剪窗花上,賦予其獨特的寓意。如海邊的人們將媽祖鏤刻到剪紙上,寓意著媽祖保佑出海捕魚的人。
2、內陸人們則鏤刻出佛像和觀音,寓意著闔家平安。然而,家中有喜常常在剪窗花上鏤刻寓意喜慶、吉祥的紋樣,結婚的人家運用鴛鴦、比翼鳥等紋樣,寓意夫妻恩愛。
3、若剪窗花上鏤刻了瓜、棗等紋樣,則寓意著早生貴子。父母過壽,則會鏤刻滿堂富貴、五福、壽星、桃子等紋樣剪紙,寓意著老人壽比南山、子孫滿堂。剪紙的紋樣體現人們的生活,寓意深刻,象徵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承載著傳統文化的精髓。
(7)中國有哪些傳統文化剪紙擴展閱讀:
剪窗花創作反映了勞動人民的心靈手巧,剪紙造型優美,有極強的表現力。常見的剪窗花表現手法有剪紙、刻紙、撕紙等。
在剪窗花時先是剪出紋樣的大致結構,然後以形似的方式表現出人物、花鳥動物。為形成特殊的藝術效果,也會使用陰刻、陽刻與線條組合,形成對比突出輪廓,提高剪紙作品的藝術造型之美。
⑻ 中國傳統文化_民間剪紙介紹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每封過年或者結婚,家裡的玻璃上都會張貼張大紅喜慶的剪紙,不同的圖案代表著不同美好的寓意。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民間剪紙,不同地區的民間剪紙又有著怎樣的特點呢。
什麼是民間剪紙?
民間剪紙我們也叫做刻紙,屬於我們中國漢族中最為古老的一種民間藝術之一,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在民間非常的盛行。民間剪紙其實也屬於一種鏤空的藝術,從視覺上帶給我們透空的感覺與不同圖案的藝術享受。民間剪紙主要是以紙為加工對象,通過剪刀來進行不同圖案的創作。所剪出來的剪紙往往通過美麗的圖案,以諧音、寓意等手法表達到出美好的心願。
民間剪紙的分類
根據用途可以把民間剪紙分為四大類。
張貼使用:即用來裝飾使用,可以把民間剪紙直接貼在門窗以及燈彩上面,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窗花、燈籠花、紙扎花等。
擺襯使用:也就是在嫁妝、供品的地方使用到,用來點綴這些物品。如喜花、禮花等。
刺綉底樣:主要用於一些服裝、枕頭等在刺綉過程中所使用的底樣。如衣袖花、枕頭花等。
印染使用:即在面料的印染過程中作為印版來使用,從而印染出來的面料上就是民間剪紙上所顯示的圖案花樣。
民間剪紙的風俗
年節習俗:對於過年而言,是我們民間傳統節日中最為重要的,我們往往過通過張燈結綵、貼民間剪紙拉花,並且民間剪紙多以魚躍龍門、梅蘭竹菊等圖案來表達出,人們對新的一年中四季平安、年年有餘等美好的心願。
婚嫁習俗:在婚嫁過程中,不僅彼此雙方的門窗上張貼有民間剪紙,而且在陪嫁的物品上也都會貼有喜慶的民間剪紙,同時女方還會贈送男方一雙綉花鞋墊,從而作為愛情信物。
以上就是有關民間剪紙的相關內容,民間剪紙的藝術傳承於每個家庭,因而這種傳統的文化藝術也得到了廣泛的流傳,其中以瑞昌地區信高密、佛山等地區的民間剪紙最為精湛,但不同的地區卻也形成了它們獨有的民間剪紙風格,雖然聽起來民間剪紙的工具及材料非常的普通,而且技術也非常的容易掌握,但卻圖案的藝術不可替代,因而有著別樣的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