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四大狀元有哪些

中國四大狀元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2-19 01:21:15

⑴ 中國古代有名的狀元,你知道的都有誰

中國古代有名的狀元,常熟歷史上有8名狀元,有一個周琥是武將。他在松津對峙的危機中立下了豐功偉績。和江南的許多家族一樣,股價是在靖康年間從嶺南遷移到上疏的。1161年,朱浩出生於常熟。宋寧宗慶元兩年朱浩考上武裝院。正是在國家招聘人之際,朱浩擔任了金軍軍官,並以趙正副使的身份出師過金國。在看似堅強的敵國君臣面前,他不卑不亢,不辱使命。從1204年開始,朱浩先後擔任廣州滁州知事,都是第一線的城市。1206年,法院命令朱浩擔任州分公司。朱浩帶著老母帶著柚子一起守著邊防。宋代的州和州位於安徽東部,長江西岸,隔河相望,居住在健康的上游,自古就是江防重鎮。

中國古代有名的狀元朱浩,性情耿直,不奉承,不迎接。雖然立下大功,但得不到上司的認可。朱浩被調整為守護合肥,實際上被剝奪了手中的兵權。隨後,他被誣告為一個卓州的黨羽,被貶為更遠的徽州。朱浩心灰意冷,辭職歸里。朱浩辭職後一度住在平江府蘇州市「朱武藏石巷」。後來,朱浩回到故鄉下榻,住在雨傘南岸非摩莎附近的老房子里。在家安度晚年。後來法院利用他,任命他為國家防禦史,朱浩辭謝,因為他的年齡和腳的問題,走路不方便,連續8表章才獲得了許可,朱浩去世,享年69歲。

⑵ 中國古代比較有名的狀元有誰

中國歷代狀元之最
1.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是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狀元孫伏伽。
2.歷代狀元中,最為後世崇敬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寶佑四年(1256年) 丙辰科狀元文天祥。他以崇高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被譽為「狀元中的狀元」。
3.歷代狀元中,對中國政治局勢起過重大影響和作用的,是清咸豐六年(1856 年) 丙辰科狀元翁同龢。他一生兩次為帝師,在晚清帝、後兩黨之爭中為帝黨首領。甲午中日戰爭後,積極支持康有為變法主張,並密薦之於光緒皇帝,最終促成「戊戌變法」,使當時政局發生重大變化。
4.歷代狀元中,唯一由狀元而成為皇帝的,是西夏天慶十年(1203年) 癸亥科狀元李遵頊。他是夏宗室齊王李彥宗之子,於天慶十年(1203 年) 參加西夏科舉考試,廷試得中第一,成為狀元。襲封齊王,又擢升大都督府主。後於西夏皇建二年(1211 年) 發動宮廷政變,廢夏襄宗自立,成為皇帝,是為夏神宗。
6.歷代狀元中,有據可考最早在科舉考試中連中「三元」的狀元,是唐建中二年(781 年) 辛酉科狀元崔元翰。他先後考中京兆府解頭(解元) 、進士狀頭(狀元) 、博學宏詞科敕頭、制科三等敕頭。
7.歷代狀元中,唯一由武狀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開元初年武舉高等(狀元) 郭子儀。他一生歷仕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曾兩度擔任宰相。同時,他也是歷代武狀元中軍功最為顯著者。
8.歷代科舉考試中, 考中「三元」人數最多的是北宋,共有孫何、王曾、宋庠(xiáng,即宋郊)、楊寘(zhì,同『置』)、馮京、王岩叟等6人。
9.歷代狀元中,官至宰相(含相當宰相的官職,如內閣首輔、大學士等) 人數最多的是明朝,共有胡廣、商輅等17 人。
10.歷代狀元中,詩、畫成就最高的,是唐開元十九年(731 年) 辛未科狀元王維。他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傑出代表之一,其詩歌藝術被認為「自李(白) 杜(甫) 而下,當為第一」。其繪畫被推為「南宗繪畫之祖」,古代文人畫亦自他而始。
11.歷代狀元中,詞作成就最高的,是南宋紹興二十四年(1154 年)甲戌科狀元張孝祥。其詞追蹤蘇軾,氣概凌雲,具有深厚的愛國主義色彩,與張元干並稱南宋初期詞壇雙璧,是偉大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的先行者。
12.歷代狀元中,書法成就最高的,是唐元和三年(808 年) 戊子科狀元柳公權。他精於楷書,也擅長行草書,和唐代另一大書法家顏真卿並稱「顏柳」,歷史上還把他和唐代歐陽詢、顏真卿、元代趙孟頫合稱為我國「楷書四大家」。
13.歷代狀元中,史學成就最高的,是五代時後漢乾佑二年(949 年)己酉科狀元王溥。他在唐代蘇冕始創會要體的基礎上,據蘇冕所編唐九朝《會要》及楊紹復等續修之書,重加整理,撰成《唐會要》一百卷。後又據五代歷朝實錄撰成《五代會要》三十卷。不僅史料豐富翔實,而且正式建立了會要體分類編纂的體例方法,為後世所仿效。這一貢獻被《四庫提要》稱為「厥功甚偉」。
14.歷代狀元中,著述最豐的,是明代正德六年(1511 年) 辛未科狀元楊慎。他不僅工詩,而且能文、詞和曲,並重視民間文學,是頗有成就的文學家和著名學者。其平生著述達四百餘種,雖多散佚,仍留存一百多種,現存詩作二千三百首左右,著述之豐,明時推為第一 。
15.歷代狀元中,植物學成就最高的,是清代嘉慶二十年(1817 年)丁丑科狀元吳其浚(jùn,同『浚』)。他一生歷任多省巡撫,所至注意各地豐瘠與民生的關系,依據耳聞目睹,繪圖列說,並輯錄古籍中有關植物文獻,成《植物名實圖考長編》二十二卷、《植物名實圖考》三十八卷,是我國19 世紀一部重要的植物學專著。
16.歷代狀元中,最著名的思想家是南宋紹熙四年 (1193 年) 癸丑科狀元陳亮。他提倡注重事業功利有補國計民生的「事功之學」。提出「盈宇宙者無非物,日用之間無非事」的命題, 和朱熹多次進行過義利、王霸關系的辯論。其學說獨具體系,為永康學派的創始人。同時又是著名的文學家。
17.歷代狀元中,最嗜飲茶並對我國茶道研究作出貢獻的是唐代元和九年(814 年) 甲午科狀元張又新。他所撰《煎茶水記》一卷,評論各種泉水煎茶之優劣,是繼陸羽《茶經》之後,我國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18.歷代狀元中,唯一出使過東歐國家的外交使臣,是清同治七年(1868 年) 戊辰科狀元洪鈞。他於光緒十三年(1887 年) 奉命出使俄、德、荷、奧諸國,任外交使臣三年。他利用西方資料撰著的《元史譯文證補》,開創了利用西方著作、資料研究元史的新紀元。
19.歷代狀元中,有據可考唯一被皇帝招為駙馬的,是唐會昌二年(842 年) 壬戌科狀元鄭顥。他狀元及第後七年,即大中三年(849 年) ,被宰相白敏中作為駙馬人選推薦給唐宣宗,尚宣宗之女萬壽公主。
20.歷代狀元中,唯一在剛剛及第後即被皇帝下令處死的,是明洪武三十年(1397 年) 丁丑科南榜(或稱春榜) 狀元陳安。因該科殿試錄取的都是南方士人,遭到北方士人不滿。明太祖朱元璋懷疑錄取有私,大為震怒,竟下令將主考官及陳安等人一並處死。
21.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狀元,是太平天國癸丑三年(清咸豐三年癸丑,1853 年) 女科狀元傅善祥。
22.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少數民族文字參加科舉考試得中狀元的,是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 年) 癸巳女真進士科(又稱策論進士) 狀元徒單鎰,為女真族人。他參加科舉考試是用女真文字。
23.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狀元,是清光緒三十年(1904 年) 甲辰科狀元劉春霖。他狀元及第次年,即光緒三十一年(1905 年) ,慈禧太後即下詔停止科舉,他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的末科狀元。
24.歷代狀元人數最多的是唐朝。自高祖武德五年(622 年) 壬午科,至哀帝天四年(907 年) 丁卯科,285 年間,科舉考試幾乎每年一次,約產生狀元270 人。在《登科記考》、《玉芝堂談薈》等古籍中有名可考者,有140 餘人。
25.中國歷史上,一屆科舉考試中由同一地區包攬前三名發生在明朝建文二年,來自江西吉安府的胡廣、王艮和李貫包攬了一甲前三的狀元、榜眼、探花。永樂二年則誕生了一個更加令人瞠目結舌的科舉奇跡:同樣是來自江西吉安府的才子們包攬了此次科舉考試前七名!
26.中國歷史上,一朝之中產生狀元人數最多的省,是清代的江蘇省。從順治四年(1647 年) 丁亥科武進籍狀元呂宮,到光緒二十年(1894年) 甲午科南通籍狀元張謇,247 年間,共產生狀元49 人。
註:清朝一代正宗江蘇籍狀元應為43人。之所以有49人的說法的原因是戴有祺(康熙30年狀元)、王敬銘(康熙52年狀元)、秦大成(乾隆28年狀元)、徐郙(同治元年狀元)等4人嚴格說應屬上海人,而當時上海屬於江蘇;吳信中(嘉慶13年狀元)、黃思永(光緒6年狀元)等2人原籍都是安徽休寧、寄籍在江蘇。就算除去這4人,江蘇的43人仍大大領先於第二的浙江19人(如不算寄籍在外的應為18人)。
27.中國歷史上,一朝之中產生狀元人數最多的府,是清代的蘇州府,共有狀元24 人。
28.中國歷史上,一朝之中在較短時間內產生狀元人數最多的縣,是南宋時期的永福縣( 今福建永泰) 。自乾道二年(1166 年) 丙戌科,至乾道八年(1172 年)辰科,七年之間,連續產生蕭國梁、鄭僑、黃定3名狀元。
29.歷史上產生兄弟狀元人數最多的朝代是唐朝,共有張式(兄) 、張正甫(弟) 等兄弟狀元19 人。
30.歷史上產生父子狀元人數最多的朝代是北宋,共有張去華(父) 、張師德(子) 等父子狀元6 人。
31.歷代兄弟狀元中,其及第時間相距最短的,是唐咸通十四年(873 年) 癸巳科狀元孔糹熏(兄) 和唐乾符三年(876 年) 丙申科狀元(弟)孔緘。兄弟二人狀元及第的時間僅相隔三年。
32.歷代父子狀元中,其及第時間相距最短的,是北宋開寶二年(969 年) 已巳科狀元安德裕(父) 和北宋開寶五年(972 年) 壬申科狀元安守亮(子) 。父子二個狀元及第的時間僅相隔三年。
32.歷代狀元中,最早開始從事實業活動並取得巨大成就的,是清光緒二十年(1894 年) 甲午科狀元張謇。他於及第後次年(1895 年) 即從事實業活動,先後辦起數十個企業及大批社會事業,影響遍及全國,被譽為「中國之大教育家、大實業家」。
33.歷代武狀元中,唯一參加過兩科考試,先中探花後又考中狀元的, 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 庚辰武科狀元馬全。馬全初名為馬王泉,於乾隆十七年(1752 年) 曾參加一次武科進士考試,並在殿試中得中一甲三名(探花) 。後因在任職期間與同僚發生矛盾, 被削奪官職。為洗刷恥辱,他更名為全,決意再次奪取功名,終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在武科進士殿試中得。
34.歷代狀元中,最年輕的狀元是唐高宗永徽七年(656年)登第的蘇瑰和咸亨四年(673年)登第的郭元振,都是18歲。
35.歷代狀元中,有史可查的最年老的狀元是唐代的尹樞,一直考到70多歲,才因一偶然機會毛遂自薦,成了狀元。嘉慶年間,杭州人王嚴,以80高齡中試,但未及殿試就死了,不然的話他也許會打破尹樞的紀錄。
36、歷史上唯一一次同年文武兩狀元均為同一個地方舉子,發生在北宋熙寧九年(1076),福建路興化軍(今莆田市)的徐鐸和薛奕分別高中文武狀元,宋神宗得知大魁天下的文武狀元乃是同鄉時,不由龍顏大悅,特作詩以賜,詩曰:「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中。」
37、歷代狀元中、在今天地位最高的,當屬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戊辰科狀元陳文龍(福建莆田人),明永樂六年(1409年),朝廷封陳文龍為「水部尚書」;清乾隆四十六年(1782年)皇帝加封陳文龍為鎮海王,是福州城惶廟神。
38、在歷代狀元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因為詩賦被罷免的狀元,為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狀元莆田人徐寅,因梁太祖指其《人生幾何賦》中「一皇五帝不死何歸」句,要其改寫,徐寅答「臣寧無官,賦不可改」,梁太祖怒削其名籍。
39、歷代科舉唯一一次「四異」同科,為紹興八年(1138),莆田人黃公度(1109-1156)殿試進士第一名為榜魁(狀元);陳俊卿(1113-1186)第二名為亞魁(榜眼);林鄧七十三歲,為榜尊;龔茂良(1121-1178)十八歲,為榜幼。時稱「四異」同科。又,黃公度與陳俊卿,又被稱為「魁亞占雙標」。
中國歷代狀元榜
隋代狀元(進士)榜
張損之 孫伏伽 侯君素 楊 纂 房玄齡 溫彥博 黃鳳麟
唐代狀元榜
孫伏伽 陳伯玉 杜 綰 李 琚 羊襲吉 常 袞 李 博 楊 凝 張正甫 陳 諷 班 肅 李顧行 韋 諶 裴 俅 李 余 李從實 狄慎思 莫宣卿 劉 蒙 趙 峻 許佑孫 歸 黯 羊紹素 崔 詹 崔 液 宋守節 姚仲豫 嚴 迪 賈 至 楊 護 盧 庚 王 漵 王 儲 牛錫庶 李 程 徐 晦 李固言 盧 儲 李 合 陳 寬 崔 峴 顧 標 於 鑲 裴延魯 歸仁紹 鄭合敬 陸 扆 崔 膠 盧文煥 李 超 弓嗣初 常無名 李 嶷 崔 曙 楊 譽 洪 源 張 式 魏弘簡 盧 頊 鄭巨源 武翊黃 尹 極 白敏中 韋 籌 鄭 確 鄭 顥 盧 深 顏 標 薛 邁 李 筠 孔 緘 鄭貽矩 蘇 檢 裴 格 趙 蒙 鄭 益 李 昂 虞 咸 王 閱 李巨卿 楊棲梧 楊 憑 崔元翰 尹 樞 李 隨 王源中 張又新 鄭 冠 宋 刓 李 肱 盧 肇 於 珪 崔 鉶 孫龍光 鄭昌圖 孫 偓 李 瀚 趙觀文 歸 佾 楊仲昌 許 且 范崇凱 王正卿 劉 單 楊 儇 蕭 遘 丁 澤 薛 展 賈 棱 封孟紳 柳公權 鄭 澥 李 群 杜 陟 裴思謙 鄭 言 張溫琪 李 億 韓 袞 孔 纁 鄭 藹 楊贊禹 崔 諤 歸 系 吳師道 王 維 徐 征 趙 岳 楊 紘 齊 映 黎 逢 鄭全濟 苑 論 陳 權 韋 瓘 獨孤樟 柳 璟 李 珪 崔 囗 易 重 李 郜 孔 緯 鄭洪業 歸仁澤 崔昭緯 崔昭矩 楊贊圖 裴 說
五代十國狀元榜
崔 邈 陳 逖 崔光表 王 徹 王歸璞 黃仁穎 徐寅 郭 晙 王 朴 扈 載 簡文會 梁 嵩 王克貞 伍 喬 盧 華 寇 湘 王 溥 樂 史 邱 旭 張 確 費黃裳 王崇古 盧 郢 楊 遂 鄧 及
宋代狀元榜
楊 礪 張去華 馬 適 蘇德祥 李景陽 劉 察 李 肅 劉蒙叟 柴成務 安德裕 張 拱 劉 寅 安守亮 宋 准 王嗣宗 呂蒙正 胡 旦 蘇易簡 王世則 梁 顥 程 宿 陳堯叟 孫 何 孫 僅 孫 暨 陳堯咨 王 曾 李 迪 姚 曄 梁 固 張師德 徐 奭 張 觀 蔡 齊 王 整 宋 庠 徐鐸 王堯臣 王拱辰 張唐卿 呂 溱 楊 寊 賈 黯 馮 京 鄭 獬 章 衡 劉 輝 王俊民 許 將 彭汝礪 許安世 葉祖洽 佘 中 徐 鐸 時 彥 黃 裳 焦 蹈 李常寧 馬 涓 畢 漸 何昌言 李 釜 霍端友 蔡 薿 賈安宅 莫 儔 王 昂 何 煥 沈 晦 李 易 張九成 汪應辰 黃公度 陳誠之 劉 章 王 佐 趙 逵 張孝祥 王十朋 梁克家 木待問 蕭國梁 鄭 僑 黃 定 詹 騤 姚 穎 黃 由 衛 涇 王 容 余 復 陳 亮 鄒從龍 曾從龍 傅行簡 毛自知 鄭性之 趙建夫 袁 甫 吳 潛 劉 渭 蔣重珍 王會龍 黃 朴 徐元傑 吳叔告 周 坦 徐儼夫 留夢炎 張淵微 方逢辰 姚 勉 文天祥 周震炎 方山京 阮登炳 陳文龍 張鎮孫 王龍澤
遼代狀元榜
高 舉 高 正 鄭雲從 石用中 王熙載 呂德懋 王用極 張 儉 陳 鼎 楊又玄 初 錫 南承保 邢 祥 李可封 楊 佶 史克忠 劉二宜 高承顏 史 簡 鮮於茂昭 張用行 孫 傑 張克恭 張仲舉 張 漸 李 炯 張 昱 張 宥 張仁紀 劉 貞 劉師貞 馮 立 邢彭年 王 寔 王 棠 張孝傑 梁 援 王 鼎 張 臻 趙廷睦 劉 霄 劉 瓘 李君裕 張 轂 文 充 冠尊文 陳衡甫 康秉儉 馬恭回 李 石 劉 禎 韓 昉 王 翚 李寶信 李 球 邊貫道
西夏狀元榜
李遵頊
金代狀元榜
劉 偽 許 必 胡 礪 趙 洞 石 琚 呂忠翰 楊建中 王彥潛 常大榮 鄭子聃 任忠傑 孟宗獻 徒單鎰 張行簡 王 澤 孫用康 楊雲翼 張 檝 納蘭胡魯剌 李俊民 李 演 張 本 李獻能 斡勒業德 富珠哩察罕 王 鄂 盧 亞 李 塘 趙承元 鄭時昌 武明甫 趙安時 趙安榮 劉 海 李 安 張繼祖 劉文龍 元 堪 劉仲淵
元代狀元榜
護都答兒 忽都達兒 普顏不花 霍希賢 泰不華 林濟孫 宋 本 捌 剌 張 益 阿察赤 李 黼 林亨 篤列圖 王文燁 同 同 李 齊 拜 住 陳祖仁 張起岩 張士堅 阿魯輝 帖木兒 王宗哲 朶烈圖 文允中 薛朝晤 牛繼志 侻 征 王宗嗣 買 住 魏元禮 寶 寶 楊 輗 張 棟 赫德溥化
明代狀元榜(按及第先後為序)
吳伯宗 丁 顯 任亨泰 黃 觀 張 信 陳安阝 韓克忠 胡 廣 曾 棨 林 環 蕭時中
馬 鐸 陳 循 李 騏 曾鶴齡 邢 寬 馬 愉 林 震 曹 鼐 周 旋 施 盤 劉 儼 商 輅 彭 時 柯 潛 孫 賢 黎 淳 王一夔 彭 教 羅 倫 張 升 吳 寬 謝 遷 曾 彥 王 華 李 旻 費 宏 錢 福 毛 澄 朱希周 倫文敘 康 海 顧鼎臣 呂 柟 楊 慎 唐 皋 舒 芬 楊維聰 姚 淶 龔用卿 羅洪先 林大欽 韓應龍 茅 瓚 沈 坤 秦鳴雷 李春芳 唐汝楫 陳 謹 諸大綬 丁士美 申時行 范應期 羅萬化 張元忭 孫繼皋 沈懋學 張懋修 朱國祚 唐文獻 焦 竑 翁正春 朱之蕃 趙秉忠 張以誠 楊守勤 黃士俊 韓 敬 周延儒 錢士升 庄際昌 文震孟 余 煌 劉若宰 陳於泰 劉理順 劉同升 魏藻德 楊廷鑒
大西政權狀元榜
大西國,明末李自成、張獻忠發動農民起義推翻明朝統治。 明崇禎十七年(1644)明朝覆滅,同年,張獻忠於成都建立「大 西國」政權,年號大順。大西國科舉設文、武二科。僅存文狀元龔濟民、武狀元張大受。其他情況不詳。
清代狀元榜(按及第先後為序,括弧中數字為及第公元年份)
傅以漸(1646) 呂 宮(1647) 劉子壯(1649) 鄒忠倚(1652) 麻勒吉(1652) 史大成(1655)
圖爾宸(1655) 孫承恩(1658) 徐元文(1659) 馬世俊(1611) 嚴我斯(1664) 繆 彤(1667)
蔡啟僔(1670) 韓 菼(1673) 彭定求(1676) 歸允肅(1679) 蔡升元(1682) 陸肯堂(1685)
沈廷文(1688) 戴有祺(1691) 胡任輿(1694) 李 蟠(1697) 汪 繹(1700) 王式丹(1703)
王雲錦(1706) 趙熊詔(1709) 王世琛(1712) 王敬銘(1713) 徐陶璋(1715) 汪應銓(1718)
鄧鍾岳(1721) 於 振(1723) 陳德華(1724) 彭啟豐(1727) 周 澍(1730) 陳 倓(1733)
金德瑛(1736) 於敏中(1737) 庄有恭(1739) 金 甡(1742) 錢維城(1745)梁國治(1748)
吳 鴻(1751)秦大士(1752)庄培因(1754)蔡以台(1757)畢 沅(1760)
王 傑(1761)秦大成(1763)張書勛(1766)陳初哲(1769)黃 軒(1771)
金 榜(1772)吳錫齡(1775)戴衢亨(1778)汪如洋(1780)錢 棨(1781)
茹 棻(1784)史致光(1787)胡長齡(1789)石韞玉(1790)潘世恩(1793)
王以銜(1795)趙文楷(1796)姚文田(1799)顧 皋(1801)吳廷琛(1802)
彭 浚(1805)吳信中(1808)洪 瑩(1809)蔣立鏞(1811)龍汝言(1814)
吳其浚(1817)陳 沆(1819)陳繼昌(1820)戴蘭芬(1822)林召棠(1823)
朱昌頤(1826)李振鈞(1829)吳鍾駿(1832)汪鳴相(1833)劉 繹(1835)
林鴻年(1836)鈕福保(1838)李承霖(1840)龍啟瑞(1841)孫毓溎(1844)
蕭錦忠(1845)張之萬(1847)陸增祥(1850)章 鋆(1852)孫如僅(1853)
翁同龢(1856)孫家鼐(1859)鍾駿聲(1860)徐 郙(1862)翁曾源(1863)
崇 綺(1865)洪 鈞(1868)梁耀樞(1871)陸潤庠(1874)曹鴻勛(1876)
王仁堪(1877)黃思永(1880)陳 冕(1883)趙以炯(1886)張建勛(1889)
吳 魯(1890)劉福姚(1892)張 謇(1894)駱成驤(1895)夏同龢(1898)
王壽彭(1903)劉春霖(1904)
太平天國狀元榜
武立勛 傅善祥 楊朝福 吳容寬 劉闥忠 朱世傑 喬彥才 葉春元 劉盛培 范朴園 沈掄元 吳鎮坤 汪順祥 陸培英 徐首長
古代考狀元並非易事,要經過童生、院試、鄉試、會試、殿試五個階段。殿試通常由皇帝欽命大臣主持。第一名則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合格者皆為進士。一旦高中狀元,披紅掛彩,敲鼓嗚金,騎馬遊街,可謂屙屎抽煙--前呼後涌,好不威風。舊時一幅對聯生動地描繪了狀元前後的境遇:
舊歲飢荒,柴米無依。走出十字街頭,賒不得,借不得,許多內戚外親,袖手旁觀,無人雪中送炭;
今科僥幸,衣祿有望。奪得五經魁首,姓亦揚,名也揚,不論張三李四,踵門慶賀,都來錦上添花。
狀元中更有甚者,被皇帝招為駙馬,身價百倍,少不得光宗耀祖,享不盡榮華富貴。比現在的什麼「款兒」、「腕兒」、「星兒」神氣多了!
建朝代考狀元多以「八股文」為主。據史籍記載: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共考取狀元503人;如加上遼、金兩代、張獻忠的大順朝廷以及太平天國狀元計48人,則中國歷代共有狀元551人(不包括武狀元及女狀元)。史料載: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狀元為唐武德五年(622)壬午科狀元孫伏伽;最後一位狀元為清光緒三十年(1904)甲辰科狀元劉春霖;最年輕的少年狀元當數唐高宗永徽七年登第的蘇瑰和咸亨四年登第的郭元振,皆不足十八歲;最老的狀元是唐代的尹樞,一生考了幾十次,直到七十多歲才自薦考中了狀元,了卻「金榜題名」夙願!
二、女狀元
中國歷史上曾出了女皇帝武則天,但女狀元幾乎沒有。傳說中女狀元倒不少:清乾隆年間,女作家陳瑞生創作了一部長篇彈詞《再生緣》,詞中女主人公孟麗君女扮男裝考中狀元,後當上宰相,終與失散的未婚夫皇甫夢華相遇、完婚;明代《四聲猿》雜劇中的《女狀元》描寫了一個叫黃春桃的姑娘女扮男裝考中狀元的故事……當然,這些「花木蘭」式的女狀元都是文藝作品中塑造的人物;歷史上第一位被人們稱作「女狀元 」且流傳甚廣的則是古臨邛(今四川省邛崍市)人黃崇嘏。
據《玉溪編事》 、《十國春秋》載:五代十國王建父子稱帝時期,蜀國臨邛出了個女詩人叫黃崇嘏。她童年喪失父母,但天資聰穎,為了外出方便,自幼女扮男裝,勤學苦讀,琴棋詩畫,無一不精。唐僖宗江文德元年(公元888年),王建帶兵攻下臨邛,後去成都,留下幕客周癢守城。一次,黃崇嘏燃「井火」(即天然氣)夜讀,不慎失火毀屋,被打入縣大牢。為求脫禍,她賦贊詩一首呈獻周庠:「偶辭幽隱住臨邛,行止堅貞比澗松。何事政清如水鏡,絆他野鶴在深籠」。
周庠見詩中「政清如水」的贊語大喜愛其才,憐其年輕,便把她釋放留置府中,後調她至成都任幕中司戶參軍。府中上下均不知其為一弱女子。周庠後提出要招贅她為婿,黃崇嘏婉謝不允,乃賦《辭蜀相妻女》詩,後四句為:「立身卓矣青松操,挺志堅然白壁姿。幕府若容為坦腹,原天速變作男兒」。坦露真相後,辭職還鄉隱居。時人敬慕她的才華,稱之為「女狀元」。明代徐渭的《女狀元》一劇,都是根據黃崇嘏故事編寫的。至今,邛崍市火井鄉崇嘏山上仍保存著「王蜀女狀元黃崇嘏之墓」。
嚴格說,歷史上真正參加科考而成為「女狀元」的只有太平天國時期20歲女子傅善祥。《清稗類鈔.考試類》記載:科考中一道題目取自《論語》的「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傅善祥一反眾議,「力辟『難養』之說,引古來賢女內助之功」大舉女性之作為,抨擊了封建大男子主義及孔子歧視婦女的錯誤觀點。傅善祥在當時的環境下敢於反對「男尊女卑」謬論,敢於批駁「千古聖人」孔子的的定論,其精神,其勇氣,深受洪秀全贊賞,親自選定她為狀元,並與她戴上花冠,穿上禮服,在鑼鼓喧天聲中遊街三天,出盡風頭。
時代在變革,社會在前進,科舉時代早已不復存在。如今的時代是一個狀元輩出的時代,不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單說那相似於古時狀元的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來說,層出不窮,可能數也數不清啦!
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的一個鎮
狀元鎮:轄 漁業大隊、狀元、龍騰、龍澤4個居委會;狀元橋、橫街、御史橋、山西、西台、石坦、甘嶴、三郎橋、大嶴溪、響動岩10個村委會。

⑶ 中國四大狀元之鄉是哪些

中國四大狀元之鄉是福州、蘇州、杭州、吉安。

一、福州府,八閩首府,歷代進:士人數共計4103人,其中狀元26人,高居全國首位。福州府曾出現- -榜三鼎甲、三科三狀元等全國罕見的科舉,以一縣七里三狀元打破中國科舉史,前所未有的歷史記錄,堪稱中華學霸第一城。

二、蘇州府,蘇州隸屬江蘇省,歷代進士總人數為3902人,狀元人數54人。蘇州是全國出狀元最多城市。

三、杭州府,浙江省人才輩出,杭州作為浙江省省會是浙江省人才最集中的城市,歷史上杭州進士總人數為3103人,狀元總人數為15人。

四、吉安府,吉安隸屬於江西省,吉安歷史上進士總人數為2936人,狀元人數24人。吉安自古就是人文淵源之地,這里的水土孕育了三千進士,自稱一系的江右廬陵文化,素有狀元之鄉、將軍市、才子之鄉、廬陵風光半姑蘇、的美譽。

狀元之鄉

湖北天門自古文教昌盛,學業發達。據史志載,僅明、清兩代,天門就有468人榮中進士舉人。特別是東鄉蔣立鏞,金殿奪魁成為狀元,其父為翰林,其子為探花,其孫中翰林,謂之五代進士,三朝翰林,兩登鼎甲,成為科舉史上一大奇跡。

雖然蔣立鏞讓天門有了狀元之鄉的美名,但狀元之鄉的名聲遠揚還得益於中國恢復高考後天門一連串驕人的高考成績。恢復高考制度以來,天門共為國家輸送大學生近10萬人。

其中清華、北大194人,著名作家秦牧曾在《文匯報》上撰文稱"天門上了狀元榜",《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杜若原著文稱頌"江漢才子出天門",天門因此被譽為"狀元之鄉"。

⑷ 中國歷史上得過狀元的有那些

中國科舉史上,曾經涌現了數以百萬計的舉人和十多萬名進 士,而作為這個龐大知識分子群體之巔峰的「狀元」郎,則是屈指可數。據考證,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舉狀元孫伏伽開始,到清光緒三十年 (1904年)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止,在這1283年間,可考的榜數為745榜,共產生了592名狀元(一說504人),加上其他短命政權選考的狀元以及各代的武狀元,中國歷史上總計可考的文武狀元為777人。

中國古代社會,從庶民百姓到達官顯貴,無一不堅定地認為:「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的直接功利目的就是入仕。自孔老夫子起,「學而優則仕」成了亘古不變的知識分子的奮斗之路。因而,苦讀寒窗數十年,為的就是金榜題名,為的就是以文入仕,為的就是躋身宦臣,光宗耀祖。狀元及第,不但是天下讀書人的畢生追求,而且在百姓心目中也具有「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的巨大殊榮。一旦殿試第一,馬上就由吏部考試任其官位,或翰林院修撰,或著作郎、秘書郎,或掌修國史,或做天子侍講,從此也就步入了凶險難卜的仕途,開始了宦海沉浮榮辱的漫漫人生。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老其一生,終於登上了顯赫的高位。如唐代,姓名可考的狀元147人,事跡可考者29人,其中就有5位宰相、8位尚書一級的官員(含次官)。而清代,114名狀元中,官位累至一品尚書層次的達20人之多。可以說,在官場努力升職,成為狀元這一群體實現人生價值的至上追求。

一介書生,考取狀元實在不易。全國無數讀書人,經過鄉試、省試,最後到殿試奪魁,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宋代大文豪蘇洵就曾發過「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的感慨。特別到了清代,考到白發滿頭仍然是個「童生」 的不乏其人。四五十歲中進士,人們並不覺得他年齡有多大,「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就是這一歷史文化現象的生動寫照。如宋代共產生了118個狀元,據《中國狀元全傳》載,其中生卒年可考者51人,其中20歲—30歲中狀元者37人,佔72.5%,最小的18歲,50歲以上中狀元者2人。清代共有狀元114人,生卒年可考者54人,其中20歲—30歲中狀元者19人,佔35%,最小的21歲。50歲以上中狀元者5人,最大的62歲。狀元之路絕不易於巴蜀之道。

唐代,進士科考試主要是三場,其後各代基本沿用下來。一場是貼經,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填空。主考官從諸子經書中選取一行,然後把其中的三個字貼蓋住,讓考生讀出被貼的字是哪幾個,其用意不過是考考生的背功,測試一下考生對經書的熟練程度。第二場考詩賦,每個考生作詩一首、賦一首,這一場極為重要。如唐開元二年(714年)賦試的試題叫《旗賦》,且規定必須以「風日雲野,軍國清肅」八字為韻。當朝狀元李昂寫了一篇27句327個字的賦,全文洋洋灑灑,文辭雄勁,用韻准確,在錄取的27名進士中,名列第一。第三場考試策,就時務出個題目,讓考生回答自己的見解,目的是想看看考生對治國方略的獨到見解,以為國家選擇治國平天下的英才。這三場考試都實行淘汰制,每場皆定去留。只要一場考不好,狀元夢隨之破滅。宋仁宗後,又對科考進行了修改,按策、賦、貼經、墨義的次序,讓參試者並試四場,綜合平衡後再定奪。考生考完後,由「讀卷大臣」排出前十名,呈送皇上,最終由皇上根據個人評判圈定誰為「第一甲第一名」。所以說,能中狀元者大多都是當朝才子。他們天資聰慧,勤奮好學,或有良好的文化氛圍,或有獨特的天賦異質,往往具有眾人稱頌的絕代才華。如明代狀元楊慎,「幼警敏,十一歲能詩,十二歲擬作《古戰場文》、《過秦論》」,十三歲詩名滿京華,被詩壇領袖李東陽收為高足,十九歲中舉人,二十四歲中狀元,成為明代四川唯一的狀元郎。

在這七百多位狀元郎中,也不乏平庸之輩。為數不少的人高中狀元後,一事無成。他們性格怪僻,飲酒成癖,窮困潦倒,暮年凄慘。唐代昭宗光化二年(899年)狀元盧文煥,窮苦之極,連頓酒也喝不起,可謂夠可憐的了。還有許多狀元,為官一任,了無政績,終生平平。更有甚者,投降叛軍,誣陷諂媚,被史書稱為「姦邪小人」。如投降金兵、助紂為虐的北宋狀元莫儔。此等狀元,無以入史,難留清名,可稱狀元中的不肖敗類。

在狀元科考中,有時也並非全憑真才實學,有的人就是靠走關系或是偶然原因高中狀元的。唐代就有「許願狀元」牛錫庶、「自薦狀元」尹樞、「相撲狀元」王嗣宗等,從其綽號即可見其為人。狀元裴思謙則更為惡劣,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禮部侍郎高鍇知貢舉,主持科舉考試。他標榜公正,宣言杜絕請托。裴思謙憑與赫赫有名的大宦官左神策軍中尉仇士良的關系,要求高鍇讓他當狀元。當時,文宗皇帝是個傀儡,仇士良權傾朝野,裴思謙懷揣仇士良的信,公然對高鍇說:「裴秀才非狀元不放。」高鍇沉思良久,自知無力相抗,不然馬上就會大禍臨頭,只好無可奈何地把裴思謙錄為狀元。天下動亂,皇權旁落之時,貌似公正的科考常常難脫權宦重臣的掣肘,成為宮廷政治的玩偶,這不能不說是科考狀元的悲哀。

歷代狀元中,大多出身名門望族。他們從小就處在優裕的家庭環境,既有重臣之後,又有名士之家。有的甚至是父子狀元、祖孫狀元、宰相子、尚書婿。父輩的榮耀和輝煌的地位為他們登上科考的頂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許多人就是靠名臣的舉薦和培養,順利圓了狀元夢。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狀元出身寒門。他們全憑自己的才智成為一國學子之冠。特別是宋太祖,為了革除唐代權貴操縱科舉、營私舞弊的沉痾,在科舉中加強對權貴子弟的監督限制,有意選拔了一批平民子弟科舉及第。如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的狀元呂蒙正,幼小時就被父親趕出家門,隨母流落龍門山,棲居山間石窟中。元代雜劇名家關漢卿的《呂蒙正風雪破窯記》,便是以呂蒙正的貧寒生活為素材創作的戲劇。孤貧寒酸的 呂蒙正,依靠自己的天賦才智和刻苦學習,31歲大魁天下,42歲位居宰相。成為兩朝輔弼,萬眾景仰。各朝歷代,都有像呂蒙正這樣的狀元郎。他們成為庶民百姓通過科舉之路出人頭地的幸運驕子。

科舉考試是封建統治者為國家選拔官吏的一條重要途徑。當年,唐太宗李世民看見新科進士從考場中魚貫而出時,高興地說:「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一千多年來,科舉制度選拔了一大批優秀的有真才實學的治國安邦人才,構成了統治集團從中央到地方官僚隊伍的中堅支柱。但隨之而來的則是一種歷史奇觀:狀元們以文得名,而在文學藝術上有較高成就者了無幾人,很少有人步入大家之列。他們身為狀元,詩賦詞文,無所不通,往往都有詩書傳世,有的甚至著作等身。然而,其中的絕大多數人自高中之後,從此潛心仕途,無意文字,熱衷於官場得意,專注於富貴得失,已經無心無力對文學藝術加以執著探索。700多位狀元中,除楊慎、柳公權等幾位獲得較高的成就外,大多數人都文績平平,難傳千秋。狀元難入大家之列,而大家又很難高中狀元。唐宋兩代265名狀元中,蘇軾等八大家,李白、杜甫等大詩人,無一人摘取狀元掛冠。這一極為獨特的歷史文化現象,至今仍是困惑人們的古代文化之謎

⑸ 中國歷史上哪五位名人是狀元出身,你知道多少

中國科舉制度是古代選拔人才的唯一途徑,從隋朝開始,中國歷史上總共產生了777位文武狀元。他們中的很多人沒有再現過他們當狀元時的風光無限,而是在時間的推移中逐漸沉寂在歷史長河中,而也有那麼一些狀元依然綻放著奪目光輝,這里就為大家介紹五位。

第一位王維

郭子儀,字子儀,是唐朝開元初年武舉狀元,官至宰相,一生歷經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四朝。他軍功彪炳,如收復兩京、平定安史之亂、說服回紇、敗吐蕃、平定河東等,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他再造了唐朝,更是歷代狀元中政治成就最高的。但他不居功自傲,也不貪戀權勢,心胸豁達、處事智慧,也是少有的一直處於政治中心且功高蓋主,卻能安享晚安年且後代也多享恩賞的名臣,中國歷史對他的評價極高,說他是「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世而上不疑,侈窮人慾而議者不之貶」的人物。

⑹ 中國十大高考狀元

一、福建歷年高考狀元

1、2010年:文科狀元:伊然分數:659學校:平潭一中理科狀元:

駱雅婷分數:691學校:廈門一中

2、2009年:文科狀元:方洋分數:678學校:武平一中

理科狀元:蔣藝分數:713學校:廈門外國語學校

3、2008年:文科狀元何潤夏分數:662學校:福州一中

理科狀元吳憲分數:674學校:永定一中

4、2007年:文科狀元羅宏晟分數:661學校:尤溪一中

理科狀元陳默分數:702學校:漳州一中

5、2006年文科狀元:曾春明分數:673學校:泉州七中

理科狀元:郭程寧分數:688學校:福州一中2005年

二、山西歷年高考狀元

1、2012:劉藝峰文科,賀凱理科。

2、2011:文科楊亞楠,郝浩然理科。

3、2010:趙儀文科,

4、2008:王越文科,李冉理科。

5、2007:趙永勝文科,賀鼎理科。

6、2006:郝樂文科,丁維聰理科。

高考史上2位「最頂級狀元」,一個留美當教授,一個中科院博士
「美國的科研環境更好,在這里更合適做科研,我考慮在回國,但是具體什麼時候回國我還沒有打算。」


面對記者回國的問題,曾經河南省的高考狀元,何碧玉委婉地回答。

「我前往國外讀書就是為了擁有更好的學習條件,學成之後自然要回來,為祖國的發展做出貢獻,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面對記者詢問為何要回國時,曾經山東省的高考狀元王瑞鵬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

考出滿分,進入清華
2000年,一個14歲的女孩引起了國人的注意。年僅14歲的何碧玉踏入了高考的考場,與一些哥哥姐姐一同考試,當時在何碧玉考場之外等待的家長都注意到了這個小姑娘。


然而人們並沒有過多關注何碧玉,在其他家長看來,何碧玉就是打醬油的,提前適應一下考場的氛圍。

然而當高考成績出爐時,人們才意識到之前是自己孤陋寡聞了,何碧玉以滿分的高考成績驚艷了全國。

而後人們開始深入了解何碧玉,發現何碧玉在學習方面確實有一定的天賦。

1985年,何碧玉出生於河南的一個工程師家庭,她的父母均是華北石油地質局的高級工程師。


她的父母均是大學畢業,這樣的家庭在當時顯然是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教育環境也比很多人要好得多。

何碧玉在很小的時候,也表現出了學習的天賦,小時候的何碧玉要比其他孩子更聰明一些,在一歲的時候,何碧玉就能夠認識很多字了。

起初母親也並不是非常相信,但是後面發現何碧玉確實有一定的學習天賦。


然而當母親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母親的第一反應不是高興,而是擔心,她害怕自己的女兒最終成為方仲永。因此母親並沒有過多地向其傳授知識,而是悉心呵護女兒的成長。

但是女兒的表現並沒有讓母親如願,幼年時期的何碧玉不喜歡玩,而是喜歡讀書。

在她三歲的時候,她就喜歡獨自一人待在家中,練練書法、讀讀書。


朋友前往何家做客的時候,經常能夠發現何碧玉拿著一本書安靜地坐在那裡,那時朋友並沒有意識到何碧玉是一個天才少女,而是覺得何碧玉非常可愛,因此多會誇獎何碧玉。

何碧玉也多寵辱不驚,道謝之後繼續看自己的書,這樣的畫面經常在何家上演。

何碧玉的父母也只是覺得女兒比其他孩子聰明一點,並沒有其他的感受,然而有一天何碧玉的父親突然心血來潮,想要考考何碧玉,卻發現何碧玉並不是稍微有一點天賦的問題,而是極為聰慧。

「你能否讀懂書中的意思?」父親笑著問何碧玉。


看著滿臉微笑的父親,何碧玉說:「我完全能夠理解。」

何碧玉的父親自然不相信,畢竟這本書對於何碧玉來說確實有一些晦澀,而後拿起何碧玉剛剛讀的那本書,提問何碧玉。

然而提問之後,何碧玉的父親臉上的笑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濃濃的擔憂。

因為父親在提問何碧玉的時候,何碧玉順利地答出了所有的問題。


在何碧玉回答問題之後,「她真的是一個有天賦的孩子。」這是父親當時的認知。

然而並不是所有有天賦的孩子都能夠守護好自己的天賦。

而後何碧玉的父母針對孩子的天賦問題,展開了討論,是放任孩子自己發展,還是在這個時候就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而後二人決定要給女兒最好的資源,讓其天賦得到充分的發揮。

起初何碧玉的父母還擔心,年幼的女兒無法承受繁重的學習,但是何碧玉的表現卻出乎他們的意料。


何碧玉是一個非常自律的孩子,她根本不需要別人為規劃,其將她的時間精確到每分每秒。看著這樣的何碧玉,父母又自豪又心疼。

在10歲的時候,她選入了當地少年班,與其他30多名智力超常、年齡在10歲左右的兒童一起學習,她們只用了4年時間就學完了初高中7年的所有課程。


而後參加高考,在高考中穩定發揮,考出了750分的成績,這樣的成績在高考史上絕無僅有,憑借著優異的成績進入清華大學學習。

「考試機器」,留美發展
何碧玉少年成名,人們都非常關注這個考出750分的小姑娘,當然在眾多誇贊何碧玉的聲音之中,也出現了一些其他質疑的聲音,「她就是一個考試機器。」

不了解何碧玉的人多認為何碧玉就是一個考試機器。


然而並不是這樣的,雖然何碧玉將自己大量的時間放在了學習之上,但是她並沒有一味呆板的學習,何碧玉是一個非常喜歡運動的人,學習之餘,她會參加一些運動活動。

父母也非常支持何碧玉的決定,後期父母多不幹涉何碧玉的決定,也沒有問過何碧玉的學習情況。

2000年,何碧玉參加高考,當時她的父母預測其能夠考出一個好成績,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何碧玉考出了滿分的成績。

得知分數之時,何碧玉的父母非常高興,然而令何碧玉父母沒有想到的是,孩子的成績也給他們帶來了一些煩惱。


有人認為孩子是「考試機器」,上來大學之後劣勢就會突顯出來,這一點也是何碧玉父母最擔心,畢竟孩子的年齡太小了。

另一方面何碧玉的父母也非常擔心這些聲音影響何碧玉的心理。

想要勸勸何碧玉,然而何碧玉卻比他們想像的要樂觀得多,在何碧玉看來她沒有辦法改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也不用在乎這些看法。

看著如此樂觀的何碧玉,父母放心了,而後何碧玉進入清華學習,在清華學習的過程之中,何碧玉用科研成績證明了自己的能力,自己不是一個學習的機器,自己在學習方面確實有天賦。

四年的大學時光,很快就過去了,大學畢業之後,何碧玉選擇前往美國留學。

2009年,何碧玉獲得了神經科學博士,當時其在神經科學方面已經一定的知名度了。

在何碧玉博士畢業以後,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是留在美國還是回國。

為了能夠留住何碧玉,美國方面開出了極其誘人的條件,而遠在國內的父母正期待女兒回歸,報效祖國。

經過多日的思考後何碧玉選擇留在美國,對於她來說,科研才是最重要的,美國的科研環境留住了她,而後其成為了美國公民。

「過得還不錯,忙著做實驗,發論文。」

面對鏡頭,何碧玉說出自己最近的生活狀態。如今的何碧玉在美國可謂是風生水起,也可以自己帶學生了,當然其至今還未回國,這也引發國人的熱議。

留學後回國,助力國家發展
與何碧玉不同的是,另一位因高考獲得國人關注的王瑞鵬,如今在國內發展。2004年6月23日,王瑞鵬得知了自己的高考成績——749。

拿到高考成績後,王瑞鵬與父母都非常開心,這意味著中國大學的大門都向王瑞鵬敞開,各大高校也是紛紛找到王瑞鵬,為其開出誘人的條件,王瑞鵬並沒有因為各大高校的條件而忘記自己的夢想和本心,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王瑞鵬決定報考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的老師自然非常王瑞鵬的到來,在清華的四年之中,王瑞鵬也沒有因為之前的榮譽而忽略了學習。

沒有課的時候,王瑞鵬就會前往圖書館學習,如此刻苦的王瑞鵬在大學畢業期間,確實有很大的收獲。

在畢業的時候,王瑞鵬面臨一個選擇,是在國內讀研還是前往國外留學。

王瑞鵬認為繼續深造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其主要糾結的是繼續在國內讀研還是出國,當時外國在某些方面確實領先於我國,因此與父母、老師商量之後,王瑞鵬踏上了出國留學之路。

到了美國之後,王瑞鵬更加努力地學習,由於課業繁重,王瑞鵬出國之後,回家的次數寥寥無幾。

據王瑞鵬的父母回憶,當時王瑞鵬不僅回家的次數非常少,就連打電話的次數也非常少,每次打電話的時候也多是互報平安,然後王瑞鵬就掛掉了電話,因為他實在太忙了。

在國外讀研的時候,王瑞鵬恨不得一天能夠有48個小時,這樣自己就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

當然王瑞鵬在國外的時候,並不是只顧學習的書獃子,他也結識了非常多在化學方面有所成就的朋友,經常和這些朋友一起交流,討論學術問題。

在與朋友交流以及學習的過程之中,王瑞鵬發現自己在化學方面還有進步之處。

因此碩士研究生畢業之後,王瑞鵬再次選擇繼續深造,然而當王瑞鵬做出這個決定之後,國內議論王瑞鵬的聲音越來越大。

很多人認為王瑞鵬不會回來了,甚至有人說我們國家是為其他國家培養人才。

對此王瑞鵬並沒有解釋,一方面王瑞鵬並不關心這個問題,另一方面王瑞鵬認為自己解釋也沒用,因此對這些聲音置之不理,將自己全部的精力放在學習與科研之上,很快王瑞鵬也獲得了美國化學方面的認可。

在王瑞鵬即將畢業之時,美國的一家化學公司向王瑞鵬拋來橄欖枝。

工資以及福利待遇各方面都很好,然而王瑞鵬卻婉拒了這家公司。

王瑞鵬婉拒之後,這家公司並沒有放棄而是選擇「加碼」,提出給王瑞鵬提供綠卡,當時的美國綠卡可以說是一卡難求,然而王瑞鵬卻堅持自己的選擇。

深造結束之後,王瑞鵬就踏上了回家的飛機,王瑞鵬回國以後,進入了國家科學院工作。

王瑞鵬的父母也非常支持他的決定,在王瑞鵬以及家人看來,本身就是應該回國的,國家培養了自己,自己也要回報國家。

「你後不後悔回國。」

王瑞鵬回國之後,很多人都非常好奇這個問題,在一次公開場合,記者問出了大家最為好奇的問題。

「為什麼要後悔,這本來就是應該的。」

面對記者的這個問題,王瑞鵬坦然回答。

回國以後的王瑞鵬一直在從事高分子化學方面都研究,剛回國的時候其是跟著組內的院士研究,2年前,王瑞鵬已經能夠帶領年輕工作者進行實驗了。

其所研究的內容也應用於新冠疫情之中,其發現的新型高分子納米材料可以及時檢測出病毒的存在,並且能夠檢測出病毒的傳播軌跡,在這發現病毒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近幾年來王瑞鵬以及其同事所研究的新型高分子納米材料廣泛地應用於醫療方面。

為我國抗擊新冠疫情做出了巨大貢獻。

高考差一分滿分,相貌引發熱議
王瑞鵬是2004年的山東高考狀元,當眾人得知王瑞鵬考出749分的成績時,王家門口圍滿了記者,他們都希望能夠在第一時間采訪到這個山東省的狀元。

然而當王瑞鵬的采訪視頻被爆出之後,王瑞鵬的相貌引發了熱議。

記者本想通過王瑞鵬的故事,激勵人們努力學習,然而當人們看到王瑞鵬的相貌之時,卻在猜測:「這個孩子一看就是只會『死讀書』的人。」

認為王瑞鵬只會讀書,也只適合應試教育。

王瑞鵬對此並不是非常在乎,畢竟外界所說的並不是事實,他也不希望外界過多關注他。

然而好奇的網友卻不想放過王瑞鵬到處找王瑞鵬的資料,找到資料之後才發現王瑞鵬與他們想像中的完全不同。

王瑞鵬幼年時期確實喜歡讀書,而且只喜歡讀書,父母看到這樣的王瑞鵬之後及時的干預,母親培養王瑞鵬的藝術修養,父親陪著王瑞鵬運動,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下,王瑞鵬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在學習方面也更加游刃有餘。

王瑞鵬與何碧玉都是極具天賦的少年,在家庭的影響下,他們並沒有浪費自己的天賦,最終成為令人羨慕之人。

如今二人在各自的領域都有所成就,何碧玉沒有回國一事一直是國人議論的重點,然而是否回國是何碧玉的選擇,我們沒有辦法干涉,只能祝福。

何碧玉與王瑞鵬之所以有如今的成就,與他們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良好的家庭教育讓他們的天賦得以充分發揮,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應該注意方式方法,好的方法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⑺ 中國古代比較有名的狀元有誰

中國歷代狀元之最
1.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是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狀元孫伏伽.
2.歷代狀元中,最為後世崇敬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寶佑四年(1256年) 丙辰科狀元文天祥.他以崇高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被譽為「狀元中的狀元」.
3.歷代狀元中,對中國政治局勢起過重大影響和作用的,是清咸豐六年(1856 年) 丙辰科狀元翁同龢.他一生兩次為帝師,在晚清帝、後兩黨之爭中為帝黨首領.甲午中日戰爭後,積極支持康有為變法主張,並密薦之於光緒皇帝,最終促成「戊戌變法」,使當時政局發生重大變化.
4.歷代狀元中,唯一由狀元而成為皇帝的,是西夏天慶十年(1203年) 癸亥科狀元李遵頊.他是夏宗室齊王李彥宗之子,於天慶十年(1203 年) 參加西夏科舉考試,廷試得中第一,成為狀元.襲封齊王,又擢升大都督府主.後於西夏皇建二年(1211 年) 發動宮廷政變,廢夏襄宗自立,成為皇帝,是為夏神宗.
6.歷代狀元中,有據可考最早在科舉考試中連中「三元」的狀元,是唐建中二年(781 年) 辛酉科狀元崔元翰.他先後考中京兆府解頭(解元) 、進士狀頭(狀元) 、博學宏詞科敕頭、制科三等敕頭.
7.歷代狀元中,唯一由武狀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開元初年武舉高等(狀元) 郭子儀.他一生歷仕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曾兩度擔任宰相.同時,他也是歷代武狀元中軍功最為顯著者.
8.歷代科舉考試中, 考中「三元」人數最多的是北宋,共有孫何、王曾、宋庠(xiáng,即宋郊)、楊寘(zhì,同『置』)、馮京、王岩叟等6人.
9.歷代狀元中,官至宰相(含相當宰相的官職,如內閣首輔、大學士等) 人數最多的是明朝,共有胡廣、商輅等17 人.
10.歷代狀元中,詩、畫成就最高的,是唐開元十九年(731 年) 辛未科狀元王維.他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傑出代表之一,其詩歌藝術被認為「自李(白) 杜(甫) 而下,當為第一」.其繪畫被推為「南宗繪畫之祖」,古代文人畫亦自他而始.
11.歷代狀元中,詞作成就最高的,是南宋紹興二十四年(1154 年)甲戌科狀元張孝祥.其詞追蹤蘇軾,氣概凌雲,具有深厚的愛國主義色彩,與張元干並稱南宋初期詞壇雙璧,是偉大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的先行者.
12.歷代狀元中,書法成就最高的,是唐元和三年(808 年) 戊子科狀元柳公權.他精於楷書,也擅長行草書,和唐代另一大書法家顏真卿並稱「顏柳」,歷史上還把他和唐代歐陽詢、顏真卿、元代趙孟頫合稱為我國「楷書四大家」.
13.歷代狀元中,史學成就最高的,是五代時後漢乾佑二年(949 年)己酉科狀元王溥.他在唐代蘇冕始創會要體的基礎上,據蘇冕所編唐九朝《會要》及楊紹復等續修之書,重加整理,撰成《唐會要》一百卷.後又據五代歷朝實錄撰成《五代會要》三十卷.不僅史料豐富翔實,而且正式建立了會要體分類編纂的體例方法,為後世所仿效.這一貢獻被《四庫提要》稱為「厥功甚偉」.

⑻ 中國歷史上總共有多少位狀元

共有649個,隋朝7位,唐朝144,五代十國25,宋朝120,遼朝56,西夏1個,金朝39個。元朝36,明朝90個,清朝114個,大西國2個,太平天國15個。

一、隋朝狀元名單

張損之、孫伏伽、侯君、素楊纂、房玄齡、溫彥博、黃鳳麟。

二、唐朝狀元名單

(8)中國四大狀元有哪些擴展閱讀:

歷史上著名狀元簡介:

1、鄭顥

鄭顥(817~860年),字奉正,鄭州滎陽(今河南滎陽縣)人。唐朝大臣,唐憲宗朝宰相鄭絪之孫。

出身滎陽鄭氏,幼而爽悟,博聞強識 。會昌二年(公元842年),考中狀元 ,累遷右拾遺。唐宣宗即位,迎娶萬壽公主,拜駙馬都尉, 授銀青光祿大夫,充任翰林學士、戶部侍郎、秘書監。大中十三年,拜兵部侍郎,出任河南尹。

咸通元年(860年),去世,時年四十四,追贈太師。

2、趙楷

趙楷(1101年-1130年),宋徽宗第三子,封鄆王,母懿肅貴妃王氏。跟他的父親宋徽宗一樣是個琴棋書畫皆有所成的人,自小聰明伶俐,深得徽宗寵愛。

生平主要成就:進士第一名,善畫花鳥。

3、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於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

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庄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

4、傅善祥

傅善祥(1833年—1856年?),南京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女狀元。出生於書香世家,自幼聰慧過人,喜讀經史。

1853年(清咸豐三年)太平天國開創科舉女科才,傅善祥報名參加女科考試後,高中鼎甲第一名。

太平天國天京事變之後,傅善祥下落不明,一說傅善祥在亂軍被殺被拋屍大江,東流而去。

5、張謇

張謇[jiǎn](1853年7月1日~1926年8月24日),字季直,號嗇庵,漢族,祖籍江蘇常熟,生於江蘇省海門市長樂鎮(今海門市常樂鎮)。

清末狀元,中國近代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張「實業救國」。中國棉紡織領域早期的開拓者,上海海洋大學創始人。

張謇創辦中國第一所紡織專業學校,開中國紡織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紡織原料供應基地,進行棉花改良和推廣種植工作。

以家鄉為基地,努力進行發展近代紡織工業的實踐,為中國民族紡織業的發展壯大作出了重要貢獻。他一生創辦了20多個企業,370多所學校,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寶貴貢獻,被稱為「狀元實業家」。

2015年4月18日,以我國近代著名狀元實業家、教育家、上海海洋大學創始人張謇命名的萬米級載人深淵器科考母船「張謇」號開工建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狀元

⑼ 中國古代有多少個狀元,他們分別是誰

歷代狀元榜中國歷代狀元
隋代狀元(進士)榜 張損之 孫伏伽 侯君素 楊 纂 房玄齡 溫彥博 黃鳳麟

唐代狀元榜 孫伏伽 陳伯玉 杜 綰 李 琚 羊襲吉 常 袞 李 博 楊 凝 張正甫 陳 諷 班 肅 李顧行 韋 諶 裴 俅 李 余 李從實 狄慎思 莫宣卿 劉 蒙 趙 峻 許佑孫 歸 黯 羊紹素
崔 詹 崔 液 宋守節 姚仲豫 嚴 迪 賈 至 楊 護 盧 庚 王 漵 王 儲 牛錫庶 李 程 徐 晦 李固言 盧 儲 李 郃 陳 寬 崔 峴 顧 標 於 鑲 裴延魯 歸仁紹 鄭合敬 陸 扆 崔 膠 盧文煥 李 超 弓嗣初 常無名 李 嶷 崔 曙 楊 譽 洪 源 張 式 魏弘簡 盧 頊 鄭巨源 武翊黃 尹 極 白敏中 韋 籌 鄭 確 鄭 顥 盧 深 顏 標 薛 邁 李 筠 孔 緘 鄭貽矩 蘇 檢 裴 格 趙 蒙 鄭 益 李 昂 虞 咸 王 閱 李巨卿 楊棲梧 楊 憑 崔元翰 尹 樞 李 隨 王源中 張又新 鄭 冠 宋 刓 李 肱 盧 肇 於 珪 崔 鉶 孫龍光 鄭昌圖 孫 偓 李 瀚 趙觀文 歸 佾 楊仲昌 許 且 范崇凱 王正卿 劉 單 楊 儇 蕭 遘 丁 澤 薛 展 賈 稜 封孟紳 柳公權 鄭 澥 李 群 杜 陟 裴思謙 鄭 言 張溫琪 李 億 韓 袞 孔 纁 鄭 藹 楊贊禹 崔 諤 歸 系 吳師道 王 維 徐 征 趙 岳 楊 紘 齊 映 黎 逢 鄭全濟 苑 論 陳 權 韋 瓘 獨孤樟 柳 璟 李 珪 崔 囗 易 重 李 郜 孔 緯 鄭洪業 歸仁澤 、崔昭緯 崔昭矩 楊贊圖 裴 說
五代十國狀元榜 崔 邈 陳 逖 崔光表 王 徹 王歸璞 黃仁穎 郭 晙 王 朴 扈 載 簡文會 梁 嵩 王克貞 伍 喬 盧 華 寇 湘 王 溥 樂 史 邱 旭 張 確 費黃裳 王崇古 盧 郢 楊 遂 鄧 及

宋代狀元榜 楊 礪 張去華 馬 適 蘇德祥 李景陽 劉 察 李 肅 劉蒙叟 柴成務 安德裕 張 拱 劉 寅 安守亮 宋 准 王嗣宗 呂蒙正 胡 旦 蘇易簡 王世則 梁 顥 程 宿 陳堯叟 孫 何 孫 僅 孫 暨 陳堯咨 王 曾 李 迪 姚 曄 梁 固 張師德 徐 奭 張 觀 蔡 齊 王 整 宋 庠 王堯臣 王拱辰 張唐卿 呂 溱 楊 寊 賈 黯 馮 京 鄭 獬 章 衡 劉 輝 王俊民 許 將 彭汝礪 許安世 葉祖洽 余 中 徐 鐸 時 彥 黃 裳 焦 蹈 李常寧 馬 涓 畢 漸 何昌言 李 釜 霍端友 蔡 薿 賈安宅 莫 儔 何 * 王 昂 何 煥 沈 晦 李 易 張九成 汪應辰 黃公度 陳誠之 劉 章 王 佐 趙 逵 張孝祥 王十朋 梁克家 木待問 蕭國梁 鄭 僑 黃 定 詹 騤 姚 穎 黃 由 衛 涇 王 容 余 復 陳 亮 鄒從龍 曾從龍 傅行簡 毛自知 鄭性之 趙建夫 袁 甫 吳 潛 劉 渭 蔣重珍
王會龍 黃 朴 徐元傑 吳叔告 周 坦 徐儼夫 留夢炎 張淵微 方逢辰 姚 勉 文天祥 周震炎 方山京 阮登炳 陳文龍 張鎮孫
王龍澤遼代狀元榜 高 舉 高 正 鄭雲從 石用中 王熙載 呂德懋 王用極 張 儉 陳 鼎 楊又玄 初 錫 南承保
邢 祥 李可封 楊 佶 史克忠 劉二宜 高承顏 史 簡 鮮於茂昭 張用行 孫 傑 張克恭 張仲舉 張 漸 李 炯 張 昱 張 宥 張仁紀 劉 貞 劉師貞 馮 立 邢彭年 王 寔 王 棠 張孝傑 梁 援 王 鼎 張 臻 趙廷睦 劉 霄 劉 瓘 李君裕 張 轂 文 充 冠尊文 陳衡甫 康秉儉 馬恭回 李 石 劉 禎 韓 昉 王 翚 李寶信 李 球 邊貫道
金代狀元榜 劉 偽 許 必 胡 礪 趙 洞 石 琚 呂忠翰 楊建中 王彥潛 常大榮 鄭子聃 任忠傑 孟宗獻 徒單鎰 張行簡 王 澤 孫用康 楊雲翼 張 檝 納蘭胡魯剌 李俊民 李 演 張 本 李獻能 斡勒業德 富珠哩察罕 王 鄂 盧 亞 李 塘 趙承元 鄭時昌 武明甫 趙安時 趙安榮 劉 海 李 安 張繼祖 劉文龍 元 堪 劉仲淵
元代狀元榜 護都答兒 張起岩 忽都達兒 霍希賢 泰不華 宋 本 捌 剌 張 益 阿察赤 李 黼 篤列圖 王文燁 同 同 李 齊 拜 住 陳祖仁
普顏不花 張士堅 阿魯輝帖木兒 王宗哲 朶烈圖 文允中 薛朝晤 牛繼志 侻 征 王宗嗣 買 住 魏元禮 寶 寶 楊 輗 赫德溥化
張 棟
明代狀元榜 吳伯宗 林 震 李 旻 茅 瓚 翁正春 朱 善 曹 鼐 費 宏 沈 坤 朱之蕃 丁 顯 周 旋 錢 福 秦鳴雷 趙秉忠 任亨泰
施 盤 毛 澄 李春芳 張以誠 皇 觀 劉 儼 朱希周 唐汝楫 楊守勤 張 信 商 輅 倫文敘 陳 謹 黃士俊 陳 彭 時 康 海 諸大綬 韓 敬 韓克忠 柯 潛 顧鼎臣 丁士美 周延儒 胡 廣 孫 賢 呂 柟 申時行 錢士升 曾 棨 黎 淳 楊 慎 范應期 庄際昌
林 環 王一夔 唐 皋 羅萬化 文震孟 蕭時中 彭 教 舒 芬 張元忭 余 煌 馬 鐸 羅 倫 楊維聰 孫繼皋 劉若宰 陳 循 張 升 姚 淶 沈懋學 陳於泰 李 騏 吳 寬 龔用卿 張懋修 劉理順 增鶴齡 謝 遷 羅洪先 朱國祚 劉同升 邢 寬 曾 彥 林大欽 唐文獻 魏藻德 馬 愉 王 華 韓應龍 焦 竑 楊廷鑒

大西國狀元榜
龔濟民
清代狀元榜 傅以漸 王式丹 畢 沅 林召棠 章 鋆 呂 宮 王雲錦 王 傑 朱昌頤 孫如僅 劉子壯 趙熊詔 秦大成 李振鈞 翁同龢 麻勒吉 王世琛 張書勛 吳鍾駿 孫家鼐 鄒忠倚 王敬銘 陳初哲 汪鳴相 鍾駿聲 圖爾宸 徐陶璋 黃 軒 劉 繹 徐 郙 孫承恩 應 銓 金 榜 林鴻年 翁曾源 徐元文 鄧鍾岳 吳錫齡 鈕福保 崇 綺 馬世俊 於 振 戴衢亨 茹 棻 洪 鈞 嚴我斯 陳德華 汪如洋 史致光 梁耀樞 繆 彤 彭啟豐 李承霖 胡長齡 陸潤庠 蔡啟僔 周 澍 錢 棨 石韞玉 曹鴻勛 韓 菼 陳 倓 吳廷琛 潘世恩 王仁堪 彭定求 金德瑛 彭 浚 王以銜 黃思永 歸允肅 於敏中 吳信中 趙文楷 陳 冕 蔡升元 庄有恭 洪 瑩 姚文田 趙以炯 陸肯堂 金 甡 蔣立鏞 顧 臯 張建勛 沈廷文 錢維城 龍汝言 龍啟瑞 吳 魯
戴有祺 梁國治 吳其浚 陳毓溎 劉福姚 胡任與 吳 鴻 陳 沆 蕭錦忠 張 謇 李 蟠 秦大士 陳繼昌 張之萬 駱成驤 汪 繹 庄培因 蔡以台 陸增祥 夏同龢 戴蘭芬 劉春霖
太平天國狀元榜 武立勛 傅善祥 楊朝福 吳容寬 劉闥忠 朱世傑 喬彥才 葉春元 劉盛培 范朴園 沈掄元 吳鎮坤 汪順祥 陸培英 徐首長

⑽ 中國古代名氣最大的十個狀元

中國古代名氣最大的十個狀元如下:

1、鄭顥。

自古以來,民間就經常把駙馬與狀元這兩個詞聯系起來,好像中了狀元就可以做駙馬。實際上中國歷代科考的駙馬狀元只有鄭顥一位。

2、裴思謙。

臉皮最厚的狀元——裴思謙。

3、王嗣宗。

宋太祖趙匡胤坐天下的第十六年,太祖親臨講武殿舉行殿試。考生王嗣宗、陳識最先完卷,一同上呈,且二人的試卷均為上乘之作。

4、胡旦。

最自信的狀元——胡旦。

5、趙楷。

宋徽宗的三兒子趙楷,偷偷地參加了重和元年的科舉考試,由於他文採的確非凡,竟一路披靡,進入了殿試。在殿試中發揮更是出色,奪得了頭名狀元。

6、陳安。

最悲慘的狀元——陳安。

7、康海。

明孝宗時,28歲的康海進京參加會試,他發誓要奪得第一名,可惜的是,第一名還是被魯鐸奪去了,他僅僅得了第四名,康海不服氣,對眾人說:「會試時讓了魯鐸,殿試時決不再讓他人!」殿試時,康海果然發揮出色,一舉奪魁。

8、史大成。

史大成是清朝浙江所出的第一位狀元,在他中狀元之前,浙江民間便流傳著一種說法,說浙江的狀元在大清朝是「始於史,終於鍾。

9、李蟠。

李蟠是康熙年間丁丑科的狀元。他身材高大,特別能吃,加之思路、寫字都很慢,所以在殿試時揣了36個饅頭。意思是,今天無論如何,賴也要賴在考場里把文章寫完,怕到時挨餓,所以要帶足干糧。

10、畢沅。

畢沅中狀元前是軍機處的一個小官,在那年的4月25日夜,他與同僚儲重光、童鳳三人在軍機處值班。此三人都順利通過了會試,准備參加於4月26日舉行的殿試。

閱讀全文

與中國四大狀元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的傢具有哪些 瀏覽:282
中國播音學是屬於什麼樣的專業 瀏覽:619
5萬越南幣等於中國多少錢 瀏覽:901
印尼醫療和中國哪個好 瀏覽:661
印度白糖什麼時間種植 瀏覽:830
越南春卷里的豬肉如何做 瀏覽:130
去印尼怎麼打電話便宜 瀏覽:899
伊朗總理和總統哪個權力大 瀏覽:286
伊朗最高戰略是什麼 瀏覽:524
中國式離婚冷靜期多久 瀏覽:58
唱中國的歌曲有哪些歌曲 瀏覽:669
義大利英語音標怎麼寫 瀏覽:835
義大利vs西班牙在哪個場地 瀏覽:374
怎麼評價印尼這個國家 瀏覽:1000
印尼市場適合賣什麼 瀏覽:924
印尼椰蒂盤了是什麼顏色 瀏覽:381
大連海中國房子怎麼樣 瀏覽:628
越南斗雞體型多少錢一隻 瀏覽:98
在義大利生活拍自媒體的有哪些人 瀏覽:859
印尼要用什麼轉換插頭 瀏覽: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