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看待迷信心理
1、焦慮情緒。
焦慮引發不安,是很多人迷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焦慮讓人感到不適,人自然會想著做些什麼來緩解。有意思的是,人們緩解焦慮行為並不要求「正確」或「合理」,甚至並不要求有什麼「意義」,只要自己相信「有用就行」。於是就給迷信提供了趁虛而入的機會。
2、恐懼情緒。
恐懼讓人盲目,因而 「病急亂投醫」,慌不擇路,甚至拋棄常識。人類看起來越來越強大有力,但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卻未曾真正解除。從遠古時期害怕的猛獸毒蟲、疾病洪水,到現代社會的天災人禍乃至人生坎坷,都是人類恐懼之源。而眾多各類迷信也深諳此道,依靠「恐懼」之力抓住人心,征服大眾。
3、模仿與情緒傳染。
心理學家班杜拉是社會學習理論開創者。他認為,人的社會行為主要是通過觀察、模仿的方式逐步形成。而觀察、模仿的對象主要是生活中的重要人物。這大概就是所謂「榜樣的力量」。因此,當家人迷信時,對缺乏分辨能力的孩子來說是一個強烈的心理暗示。迷信心理、情緒和行為由此也「傳染」給下一代,並由此固定下來。
6、羅森塔爾效應和自證預言。
羅森塔爾通過實驗證明,人們會由於他人(特別是老師和家長)的期望、關注和熱愛,使自己的行為發生與上述期望一致的變化。也就是說,別人怎麼看你,你有可能真的從那個方向去變化。
而羅伯特·默頓提出一個更為普遍的心理效應——自證預言。它指的是如果我們形成了某種預期,接下來可能會無意識地塑造我們的行為以「符合預期」。
為什麼很多迷信看起來很「神」?「羅森塔爾效應」和「自證預言」是重要原因。迷信很「樂於」給人定預期(且大多很恐怖),這也是迷信會給人們帶來很大傷害的重要原因。在迷信的「恐怖預期」下,人們會陷入恐慌,有的出現自暴自棄,甚至形成習得性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