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美麗中國
美麗中國是:
1、天藍、地綠、山青、水凈。
2、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② 什麼是現代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中的美麗中國
建設目標都能中的美麗 實際是在建設中國中的生態文明,是指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是指實現碧水藍天。
③ 美麗中國核心理念是什麼
美麗中國」的價值維度。「美麗中國」宏偉目標的設定體現了人們對「美的生活」的嚮往與追求。「美麗中國」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理想願景,是在一定的物質文明、社會發展進步基礎上人們對精神文化家園的美好追求,是美的價值形態和幸福生活的實現路徑。「美麗中國」的願景主體是人,受益者同樣是人,但要想實現中國之美的願望,需要以整體的視野去審視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系,在這個過程中,共同進步是目標,和諧是路徑,協同是手段。「美麗中國」的物質形態是中國的生產力發展現狀,改革開放帶來了生產力的迅速釋放,卻也使資源與環境、物質享受與精神追求之間的隱性矛盾顯現。因此說,建立在單純追求物質豐富基礎上的幸福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可持續的。幸福是物質生產豐富與精神生活愉悅的統一,「美麗中國」建設就是將「物質美」與「精神美」統一起來,從而將美的形式與內容統一起來,以物質與精神共同美的視角去審視中國整體發展和人們的生產生活,讓中國變得物質富饒、環境優美、人與自然和諧、人與人和善,既強調變美的過程又突出美的結果,成就幸福的理想狀態。可以說,生態整體繁榮是「美麗中國」的基點,人的全面發展是「美麗中國」的最高價值目標。
「美麗中國」的關系維度。「美麗中國」的內涵包括了兩部分內容,一是美的對象,即讓誰變美麗的問題;二是美的內容,即究竟怎樣美麗的問題。美麗的對象是「中國」,這是廣義的具有指向意義的地域代名詞,其內含了中國地域范圍內的人、社會與自然三部分,所以說廣義上的「美麗中國」就是美麗的人、美麗的社會與美麗的自然之統稱。美麗的內容是從審美視域下審視中國的人、自然與社會,實現自然生態和人類社會的雙繁榮。「美麗中國」內含了特殊的主客體活動及人們需求的改變。首先,審美需求是「美麗中國」的需求內源。需求的產生是人的生存與發展的內在要求,會隨著社會生產生活變化而改變。我國改革開放40年來生產力的快速增長與物質產品的不斷豐富刺激了人們對需求的改變,物質生活不再是需求中的唯一,以整體視野思考人的價值與幸福獲得、自然界的價值與長久繁榮等一系列物質之上的精神追求與歸屬問題成為必然,需求具有了審美意義。「美麗中國」的提出即反映了民眾夙願,來源於民眾對中國發展和自身生活的審美需求。其次,審美的人是「美麗中國」的主體。從關注物質需求的人變為具有審美需求和審美能力的人,主體在歷史地變化著,「美麗中國」反映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主體的變化過程。最後,人、自然、社會三者和諧之美是「美麗中國」的客體。人作為客體從審美意義上是指人自身素養的提升,包括文化、行為、言表、政治覺悟等方面,其中「善」是靈魂與紅線、儀表是表徵、文化是核心。審美意義上的自然是人工自然與自在自然的統稱,自在自然之美是指生態環境的系統性、整體性與平衡性,也是審美意義上自在自然的最高價值。人工自然作為人類意志的產物,更多的是著眼於人類利益的選擇,在直接的利益驅使下容易使人工自然與自在自然發生沖突,因此其審美意義要體現二者的和諧與共融。審美意義上的社會是人與人的和諧共處、真誠相待,是公正、公平與正義的結合,同時也是「大家」與「小家」的互融互通。客體的人、自然、社會在「美麗中國」視域下成為審美意義的客體,它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實踐與物質積累過程中從自發到自覺的必然,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內容與價值目標。
「美麗中國」的文化維度。美不僅是人類文化的表現,也能使文化具有更高的文明形式,從而導引社會文明不斷進步,這就是美的教化與教行之意。生態文化是「美麗中國」的文化形態,它是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包含了多層次的內容,涉及倫理、價值觀、科技、教育、藝術、美學等范疇,其特徵是生態學和諧共生的物質關系在文化上的體現。「美麗中國」倡導新的生產生活方式,其不僅是一種社會理念,更是哲學價值觀,它要求從人與自然和諧的視角審視發展的目的與方式,從更深層次上提升人類的生存質量。人與自然和諧與協同共進作為「美麗中國」建設的核心價值理念,體現為文化上的意識形式就是人與自然協同共進的價值觀、人與自然友誼關系的倫理、生態技術主導發展的科技、人與自然主體間性的教育、體現自然之美與人文和諧之美的藝術、人與自然共同體視域下的美學理念。其實,無論哪個領域都需要以和諧與協同的價值理念為導向,而這正是生態文化的主體內容。「美麗中國」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共建,是置於一定器物形式上的意識提升,其實質是文化的進步和對文明的超越。
④ 「美麗中國」的含義是什麼
「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報告首次單篇論述「生態文明」,第一次提出「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建設美麗中國」。
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總體布局的高度來論述,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的認識深化了,也彰顯了中華民族對子孫、對世界負責的精神。
生態文明其實就是把可持續發展提升到綠色發展高度,為後人『乘涼』而『種樹』。可持續發展是不給後人留下遺憾,綠色發展是增加更多綠色投資,留下更多的生態資產。
生態文明建設跟綠色發展、低碳發展、清潔發展緊密相連。「『綠色發展』和『美麗中國』被寫進報告,是對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的深刻把握和自覺認知,是執政理念的新發展。」
美麗中國是何模樣
山清水秀但貧窮落後不是美麗中國,強大富裕而環境污染同樣不是美麗中國。
從我們的工作中,不難看出不科學的發展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在最近幾年的天氣預報工作中,已經能明顯感受到一些地區空氣質量下降,尤其是霧霾天氣明顯增多,范圍越來越大。前幾年是珠三角,這幾年擴展到長三角、京津冀,經濟越發達的地區,空氣質量下降的趨勢越明顯。改革發展讓我們擺脫貧困,我們不要山清水秀卻貧窮落後,但是強大富裕環境質量很差同樣不是美麗的中國。我國生態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從整體看,中國仍然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國家。目前,全國森林覆蓋率20.36%,不及世界30%的平均水平,沙化土地面積超過國土面積的1/5,水土流失面積超過國土面積的1/3,森林資源和生態總量都嚴重不足,與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相差很大。
美麗中國為了什麼
建設美麗中國順應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客觀要求
建設美麗中國,描繪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的美好藍圖。作為建設生態文明的一個具體目標,這順應了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環境質量、健康水平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當前,中國社會正步入一個特殊的環保敏感期,由環境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也不斷增多,這些問題處理不好,就會影響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建設美麗中國,就是堅持科學發展,著力滿足人民群眾生態需求,維護人民群眾生態利益。這不僅是我們黨對人民群眾迫切訴求的現實回應,而且將使我們執政的群眾基礎更加深厚堅實,實現永續發展、長治久安。
美麗中國何處著力
實現美麗中國的目標,不是單純的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問題,生態文明要融入各方面和全過程
⑤ 什麼叫美麗中國
《美麗中國》是第一部表現中國野生動植物和自然人文景觀的大型電視紀錄片,是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和英國廣播公司(BBC)第一次聯合攝制的作品。
影片從長江以南的稻米之鄉開始,到酷熱的西雙版納雨林,極寒的珠穆朗瑪峰,中國的標志長城,中華文化發源地黃河流域以及蜿蜒曲折的1.8萬公裏海岸線等。
《美麗中國》曾榮獲第30屆「艾美獎新聞與紀錄片大獎」最佳自然歷史紀錄片攝影獎、最佳剪輯獎和最佳音樂與音效獎。[1]
中文名
美麗中國
外文名
Wild China
其它譯名
錦綉中華
出品時間
2008年
出品公司
中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製片地區
中國
拍攝地點
中國
首播時間
2012年6月11日
導演
Phil Chapman
集數
6集
每集長度
約1小時
類型
紀錄片、自然、人文
上映時間
2012年6月11日
製片人
Kathryn Jeffs
主要獎項
格萊美獎、第30屆「艾美獎新聞與紀錄片大獎」
在線播放平台
優酷、CNTV、愛奇藝
總監制
焦利
出品人
李建
策劃
高小平
監制
劉文
⑥ 美麗中國是一個什麼樣的中國,請簡述描述
美麗中國是一個國泰民安、經濟發展的中國。國泰民安,就是國家太平,人民安樂。我們的人民軍隊逐漸強大,社會和諧進步,人民生活安定快樂。我國的經濟不斷發展,綜合國力不斷提高,在世界的地位不斷提高。
⑦ 十八大建設美麗中國的內涵、特徵、和任務是什麼
內涵:
「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報告首次單篇論述「生態文明」,第一次提出「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建設美麗中國」。
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總體布局的高度來論述,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的認識深化了,也彰顯了中華民族對子孫、對世界負責的精神。
生態文明其實就是把可持續發展提升到綠色發展高度,為後人『乘涼』而『種樹』。可持續發展是不給後人留下遺憾,綠色發展是增加更多綠色投資,留下更多的生態資產。
生態文明建設跟綠色發展、低碳發展、清潔發展緊密相連。「『綠色發展』和『美麗中國』被寫進報告,是對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的深刻把握和自覺認知,是執政理念的新發展。」
特徵:
山清水秀但貧窮落後不是美麗中國,強大富裕而環境污染同樣不是美麗中國。
從我們的工作中,不難看出不科學的發展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在最近幾年的天氣預報工作中,已經能明顯感受到一些地區空氣質量下降,尤其是霧霾天氣明顯增多,范圍越來越大。前幾年是珠三角,這幾年擴展到長三角、京津冀,經濟越發達的地區,空氣質量下降的趨勢越明顯。改革發展讓我們擺脫貧困,我們不要山清水秀卻貧窮落後,但是強大富裕環境質量很差同樣不是美麗的中國。我國生態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從整體看,中國仍然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國家。目前,全國森林覆蓋率20.36%,不及世界30%的平均水平,沙化土地面積超過國土面積的1/5,水土流失面積超過國土面積的1/3,森林資源和生態總量都嚴重不足,與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相差很大。
美麗中國為了什麼
建設美麗中國順應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客觀要求
建設美麗中國,描繪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的美好藍圖。作為建設生態文明的一個具體目標,這順應了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環境質量、健康水平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當前,中國社會正步入一個特殊的環保敏感期,由環境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也不斷增多,這些問題處理不好,就會影響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建設美麗中國,就是堅持科學發展,著力滿足人民群眾生態需求,維護人民群眾生態利益。這不僅是我們黨對人民群眾迫切訴求的現實回應,而且將使我們執政的群眾基礎更加深厚堅實,實現永續發展、長治久安。
任務:
美麗中國何處著力
實現美麗中國的目標,不是單純的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問題,生態文明要融入各方面和全過程
願景美好,任務艱巨。如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早日實現美麗中國的目標?
「建設美麗中國,實現山川秀美,對林業建設來說,必須把發展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作為總攻方向,實現因林而綠、因林而美、因林而富。」生態不文明做法普遍存在,生態文明的理念需要進一步樹立。同時,自然的價值還沒有完全被承認,從社會觀念上講,對財富的擁有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評判幸福的主要標志……
報告指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這的確需要全社會的努力。觀念上的更新、消費行為的改變需要政府、企業、媒體、公眾全方位的參與,綠色價值觀引導的綠色政策、綠色生產、綠色消費逐步到位,一個美麗的中國才會如約而至。
對於如何建設生態文明,首先必須轉變生產方式,全面促進資源節約,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嚴格控制開發強度,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與此同時,要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最突出的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污染防治力度,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此外,應轉變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改變一些傳統的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改變奢侈消費、劣質消費等習慣。
⑧ 你心中的美麗中國是什麼樣子
我眼中的「美麗中國」有四個標准:1、自然環境美;沒有污染,空氣清潔,山清水秀。只要消滅污染源,多植樹即可實現。2、城市美,布局合理美觀;目前我國的大部分城市及其居民小區建設的都非常美麗。建議推廣普及電動汽車,並規定禁止高聲連續鳴喇叭,禁止燃放農作物秸稈,禁止在城市燃放高分貝的鞭炮。3、人民心靈美、行為美;公民勤勞、誠實守信,人人講文明、有禮貌。一方面要加強教育,另一方面要嚴厲打擊賣淫、嫖娼,從重處罰一些不文明的行為。4、生活美;有全面的社會保障體制,社會公平公正、治安良好,老百姓安居樂業。
⑨ 建設美麗中國的實質是什麼
第一,「美麗中國」首重生態文明的自然之美.第二,「美麗中國」體現科學發展的和諧之美.
第三,「美麗中國」展現溫暖感人的人文之美.第四,「美麗中國」體現執政之美.
第五,「美麗中國體現發展之美.
廣義的」美麗中國「可概括為三安,兩信,五空間.所謂三安,即食品安全,葯品安全,環境安全;兩信,即全面提升社會誠信,政府公信;五空間,即集約高效的經濟空間,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舒適宜居的生態空間,公平正義的社會空間和樂觀從容的心理空間,最終達到全體國民的體面勞動,起居安適與尊嚴的生活.
建設」美麗中國「的實質,就是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將社會主義建設推進到更完善,更完美的境界,也是對我國現代化建設提出更新,更高要求.
⑩ 美麗中國指什麼
美麗中國指什麼?
「美麗中國」是2012年11月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提出的新的發展觀點,為引領中國未來發展的關鍵詞之一。指出要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美麗中國的首先是要保護生態,做好自然之美,再是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之美,最後應是人文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