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當時為什麼要和中國打中印戰爭
英國種下中印邊界糾紛的禍根:西藏、新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與印度在歷史上有著長期的交往和傳統友誼,過去中印兩國的地圖均按照傳統習慣線標劃邊界,兩國人民亦遵守這條傳統習慣線。只是在英國統治了印度以後,英屬印度當局以印度為基地,把侵略擴張的矛頭指向中國的西南和西北邊疆地區,這才逐步使中印邊界發生了分歧。英印政府利用中印邊界從未正式劃定的狀況,對中國西藏和新疆進行侵略擴張活動,從而埋下了爭執的種子。
『貳』 中印為什麼對峙
中印因為洞朗問題對峙。
長達兩個月的中印對峙,以印度撤軍宣告結束。
在對峙過程中,雙方民眾呈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方面,印度民眾掀起了一場又一場抵制中國的活動,如臨大敵;一方面,中國民眾對這場對峙淡然處之,心態平和輕松,甚至一些主戰言論在敘述上也顯得輕描淡寫。
這是因為雙方對於威脅的感知程度不同。
『叄』 中國為什麼列印度
因為中印雙方就邊境問題達不成一致,印軍不斷侵入我方傳統控制線,試圖佔領其主張國境線,所以中方對印軍的挑釁行為進行了反擊。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6月或10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國和印度在zang南邊境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印度則稱之為瓦弄之戰(Battle of Walong)。因為解放軍在進入西藏後,與印度領土接壤而產生一系列領土問題,在雙方會談破裂後,中印兩國開始交惡,並出兵造成此次戰爭。
中國與印度在歷史上有著長期的交往和傳統友誼,兩國的地圖均按照傳統習慣線標劃邊界,兩國人民共同遵守這條傳統習慣線。
但是,在英國統治了印度以後,英屬印度當局,把侵略擴張的矛頭指向中國的西南和西北邊疆地區,英印政府利用中印邊界從未正式劃定的為由,擅自劃定所謂的「麥克馬洪線」,對中國西藏和新疆進行侵略擴張活動,從而埋下了中印爭執的禍根。
中國歷屆政府(包括北洋政府和民國政府)從來沒承認「麥克馬洪線」,或「約翰遜線」。
1947年,印度獲得獨立後,不僅要中國政府承認「麥克馬洪線」,而且要侵佔中國政府管轄下的中國領土。印度當局在其無理要求遭到中國政府的拒絕後,繼續推行「前進政策」,使用武力片面改變業已形成的邊界狀況,並不斷製造流血事件。中印雙方就邊境問題進行了大量談判,但印度卻堅持要中國從西段自己的大片領土上撤出,甚至要中國東段撤出位於「麥線」以北的扯冬地區以北作為同意談判的先決條件,這就斷然關閉了和平談判之門。
談判破裂之後,按照中央指示,中國西藏、新疆邊防部隊進行了備戰,於1962年6月或10月至11月對入侵的印軍進行了反擊,殲滅印軍3個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殲滅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斃傷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4885人,俘印軍第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繳獲大批武器,完成了既定目標。
『肆』 中印戰爭的起因是什麼
起因:
中印邊界全長約2000公里,一條麥克馬洪線種下了邊界糾紛的禍根。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未至六十年代初,印方不斷升級邊境沖突。
1962年8月至10月,中國曾反復建議中印雙方在官員報告的基礎上討論中印邊界問題,但印度卻堅持要中國從西段自己的大片領土上撤出,甚至要中國東段撤出位於「麥線」以北的扯冬地區,以北作為同意談判的先決條件,這就斷然關閉了和平談判之門。
(4)為什麼印度中國開戰擴展閱讀:
中國與印度在歷史上有中印戰爭照片著長期的交往和傳統友誼,兩國的地圖均按照傳統習慣線標劃
邊界,兩國人民共同遵守這條傳統習慣線。但是,在英國統治了印度以後,英屬印度當局,把侵略擴張的矛頭指向中國的西南和西北邊疆地區,英印政府利用中印邊界從未正式劃定的為由,擅自劃定所謂的「麥克馬洪線」,對中國西藏和新疆進行侵略擴張活動,從而埋下了中印爭執的禍根。
『伍』 中國與印度之戰是怎麼回事
當時國內情況是三年自然災害,國內反右擴大化,生產下降,上億人吃不飽飯。周邊危機四伏:東部沿海面臨蔣介石的反攻大陸的威脅;南方邊境受到越南時事的牽制;雲南邊境又有國民黨殘余勢力的襲擾;北方又受到蘇聯的潛在壓力。國際環境則是:中蘇剛剛交惡,我國失去了重要的軍事和經濟援助;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敵視紅色中國;印度是不結盟運動領袖之一(萬隆會議上雖然周總理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風頭全被尼赫魯得去了)。
印度之所以敢於玩火就在於此。所以,中印一開戰,全世界的輿論就立刻倒向了印方,同聲譴責中國(可能除了朝鮮和越南),不僅美英向印度提供了大批軍火,蘇聯也向印度提供了軍事援助。雖然我軍快速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但由於後勤的困難(不僅僅是交通運輸的困難,還有整個中國的糧食生產和軍工生產都很困難),再加上國際和周邊情況的不利,我軍也不可能守得住。因此,按我軍一貫的不打無把握之仗的傳統,撤軍是必然的了。
如果單純考慮問題,我國的利益當然受到了重大損失,但我們如果從整個戰略角度來考慮,將會發現,在暫時消除了印度的威脅後:1、我國克服了三年自然災害,恢復了國民經濟;2、克服了蘇聯毀約的不利影響,建立和完善了軍事工業;3、出兵緬甸,消除了國民黨殘余勢力的影響;4、加強了沿海防禦,使蔣不敢輕舉妄動;5、絕大多數國家認為中國人不是要侵略印度,而只是要捍衛國家利益(如果不是這一仗,恐怕大多數國家要承認印度的既占事實),從而放心中國,為我國的外交打開局面;6、抗美援越。還有「兩彈一星」,所有這些使中國贏得了大國地位。
『陸』 印度這次和中國對峙目的是什麼意思
印度越界和中國進行對峙,其目的不是想與中國發生沖突,而是為了——不丹。
不丹這個過國家,國內的一切基本都籠罩在印度的陰影下,包括最重要的國防和經濟命脈,基本都掌控在印度手中,印度也以不丹宗主國自居,所有不丹的涉外活動,基本都要受到印度的干涉和影響
其實對於這樣的控制,不丹一直是苦不堪言,但是又毫無辦法,可這絕不代表不丹就這樣甘願接受印度控制。不丹也一直在努力的擴大影響,在與中國關於邊界的談判中,也取得了關鍵性的突破和成果,但是,正是因為這樣的結果導致印度出面影響中不的談判。
關於洞朗邊界,歷史上的條約已經規定的想當清楚,而印度以前的政府也白紙黑字的做出過說明,那為何印度這次如此甘冒風險引起事端呢?
從這次對峙事件的演變過程明顯可以感受到,印度絕對是有備而來,而最終搞亂洞朗局勢,破壞掉中不談判進展是其目的。
對於印度來說,該區域對於印度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如果中國和不丹相安無事,而中國在此修建好道路後,印度認為這樣講印度北部和印度本土的聯系切斷,而且中國會輕易的占據暫略性的優勢,這無論如何是印度不願看到的。所以這次印度冒著如此大的風險就不足為怪了。
不丹對於這樣的結果是非常的苦惱的,印度在提出事為了不丹出頭後,不丹內部就透出消息稱沒有此事,可不丹的抱怨最多也只能停留在口頭或者內部抱怨上,因為對於現在的不丹來說,一切都還的看印度行事。
所以這次對峙事件,印度希望的最終目的不是沖突,而是將不丹繼續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柒』 中國和印度在1962年的戰爭起因是什麼
起因是印度自不量力,執意要求推進到1912年英帝國主義單方面提出,而中國歷屆政府從未承認,實則非法的麥克馬洪線。印度是獨立了,但它貪得無厭,還要取得其他原英國殖民地的領土,推行地方霸權,比如吞並錫金和強占孟加拉國的大量領土,把尼泊爾和不丹納入保護國(所以不丹至今和中國沒有外交關系)。這樣的國家,跟中國邊境沖突時必然的。
當年中國勝利還被迫撤退的原因是交通條件和後勤實在太差,補給跟不上,無力擴大戰果,被迫後撤了。而且中國依然在經濟困難時期,自然災害依然厲害,國力也撐不起。不過同時解放軍在西北阿克塞欽地區出擊,取得了不少地盤。
那麼至今不能解決的原因是什麼?就是美國。如果美國不存在,印度算哪根蔥?揮揮手就可以把印度東北部全部佔領。當然還要做更多的後勤准備,雖然青藏鐵路通了,還要把鐵路修到日喀則和亞東,直接到尼泊爾和不丹邊境,目前這些鐵路都已經納入了中長期規劃,拉日鐵路已經開工,邊境通鐵路指日可待。到時候,只要中國經濟難以再高速發展了,我們就會拿印度開刀刺激內需。
別看印度在美俄那裡受寵,在南亞沒有一個國家不討厭,忌憚印度。我們不僅要取得藏南,還要永除後患。
『捌』 中國和印度歷史上發生過什麼戰爭,什麼原因造成的
中國和印度發生過中印邊境戰,這是在1959-1963年發生的,期間一直都有沖突,是因為印度不斷的在中國的邊境挑起事端,在中國的領土上設立軍營和界碑,派出部隊駐扎,印度說要按照印度被英國殖民時期單方面劃定的邊界為主!但是此英立邊界嚴重危害了中國領土主權!印度軍方也不斷的對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西藏與印度邊界的駐軍發動侵擾!在1962年,毛澤東下達自衛反擊戰決定,調集數百輛解放牌卡車和數萬官兵對印度進行反擊,印軍屢戰屢敗,最後部分軍隊投降,邊境戰暫時告一段落!但是在從此以後的20年間,中印還是有部分沖突!這都是因為英國單方面決定的中印邊境條約有關!但是相關條約中國並沒有簽署和承認,所以此邊境條約應為無效!此條約是英國與印度簽署的,豈能奏效?
『玖』 印度為什麼敢與中國戰
因為印度軍力天下第三(當然,是它自己認為),而且背後還有美日俄歐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