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的的節日有哪些

中國的的節日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2-24 01:36:57

『壹』 中國節日有哪些啊

中國法定節日有以下16個,分別是:

新年(1月1日);春節(農歷新年);清明節(農歷清明當日);國際勞動婦女節(3月8日);植樹節(3月12日);國際勞動節(5月1日);中國青年節(5月4日);端午節(農歷端午當日);國際護士節(5月12日);兒童節(6月1日);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7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8月1日);教師節(9月10日);中秋節(農歷中秋當日);國慶節(10月1日);記者節(11月8日)。

中國節一般指指中國民間相傳的紀念日、歡慶日和被中國承認的國際通用節日等。

中國傳統節日大抵起源於先秦時代,而定型於兩漢時期,如元旦、元宵、寒食、端午、七夕、重陽等,到了兩漢大都基本定型。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歷經隋唐到宋,中國傳統節日經歷了它的變異和調整,宗教的滲透、民族的融合、社會心理的失常,為中國節日風俗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元素。

中國節日解釋:

中國節日中包含「法定節假日」,是指根據我國的風俗習慣或紀念要求,由國家法律統一規定的用以進行慶祝及度假的休息時間。法定節假日制度是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制度的重要反映,涉及經濟社會的多個方面,涉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根據《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第二條中規定(一)元旦,放假1天(每年1月1日);(二)春節,放假3天(農歷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三)清明節,放假1天(農歷清明當日);(四)勞動節,放假1天;(五)端午節,放假1天;(六)中秋節,放假1天;(七)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節日

『貳』 中國十二個傳統節日有哪些

01
中國十二個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臘八節、小年、除夕。中國傳統節日(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組成部分。其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大多數與原始信仰、天象物候、歷法、數學以及後來劃分出的節氣有關,記錄著中華民族先民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積淀著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涵。

10、臘八節
冬至日白晝最短,古人將其看做節氣的起點,要舉行慶祝祭祀活動。古代於歲末要舉行臘祭,該日稱臘日(日期不定),該月稱臘月。佛教傳說釋迦牟尼於十二月初八成道,故佛寺此日要煮粥敬佛,受此影響,民間將臘日定在此日(即臘八),並煮臘八粥。
11、小年
小年為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現今為二十三日),又稱祭灶日,據說灶王爺是上帝派往民間的監護神,每年此日上天報告民間善惡,於是此日祭灶,期望向上帝說自己好話,形成了中國人過小年吃灶糖。這一天主要掃塵、祭灶等。
12、除夕
除夕是一年的最後一晚,舊歲至此夕而除,次日即新歲,故稱。習俗有避邪(燃爆竹)、守歲、吃團圓飯等。

『叄』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中國的傳統節日很多,形式豐富,內容多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下面讓我們來看看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吧。


1. 春節: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俗稱「過年」。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是「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是一年的開始,傳統的慶祝活動則從除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每到除夕,家家戶戶闔家歡聚,一起吃年夜飯,稱「團年」,然後一起守歲,敘舊話新,互相祝賀鼓勵。



2.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夜,是我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正月十五鬧元宵,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3. 清明節: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清明的前一天稱寒食節,寒食節的設立是為了紀念春秋時代晉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間,民間有禁火寒食、祭祖掃墓、踏青郊遊等習俗,另外還有盪鞦韆、放風箏、拔河、斗雞、戴柳、鬥草、打球等傳統活動。


4.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同時,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清除腐,殺菌防病。

『肆』 中國有哪些節日

1、春節,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願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新春的習俗。
2、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習俗。2006年5月,國務院將端午節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又稱施孤、鬼節、齋孤、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中元節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
5、七夕節,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七夕節是世界上最早的愛情節日,七夕夜晚坐看牽牛織女星、訪閨中密友、拜祭織女、祈禱姻緣、切磋女紅、乞巧祈福等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七夕習俗。

『伍』 中國節日大全表

一年中的節日如下:

一、按照農歷:

(一)農歷一月: 1、正月初一, 春節,雞日,道教中元始天尊誕辰,佛教中彌勒佛誕辰,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種名稱。

(十一):

1、11月8日中國記者節

2、11月9日消防宣傳日

3、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

4、11月17日國際大學生節

5、11月25日國際消除對婦女的暴力日

(十二):

1、12月1日世界愛滋病日

2、12月3日世界殘疾人日

3、12月4日全國法制宣傳日

4、12月9日世界足球日

5、12月25日聖誕節

6、12月29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中國的節日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我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除夕(大年三十)、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清明節(4月5日前後)、端午節(五月初五)、七夕節(七月初七)、中秋節(八月十五)、重陽節(九月初九)、臘八節(十二月初八) 等。

此外,我國各少數民族也都保留著自己的傳統節日,諸如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彝族的火把節、瑤族的達努節、白族的三月街、壯族的歌圩、藏族的藏歷年和望果節、苗族的跳花節等。

『陸』 中國節日有哪些

1.端午節 農歷5月5

中國傳統節日,農歷五月初五日。相傳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在這天投江自殺,後人為了紀念他,把這天當做節日,有吃粽子、劃龍舟等風俗。

『柒』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

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元宵節、龍抬頭、上巳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下元節、冬至節、臘八節、小年、除夕。

春節:

春節,是農歷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

來歷:

相傳,古時候有一個叫「夕」的妖怪,專門害人,尤其是漂亮的女孩。「夕」神出鬼沒,只在太陽落山後出來,半夜後又不見其蹤影,沒有人知道它住在哪兒。老百姓對它恨之入骨,但又無可奈何。一個叫七郎的獵人,力大無比,箭無虛發,獵狗也非常厲害,見鄉親們被「夕」所害,決心除掉「夕」。他帶著狗到處找「夕」,找了一年。這天已是臘月三十,他來到一個鎮上,見人們都在歡歡喜喜准備過年,心想,這個鎮大、人多、姑娘也多,說不定「夕」要來。他找到鎮上的人們商量,說「夕」最怕響聲,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覺,多找些敲得響的東西放在家裡,一有動靜就使勁敲,好把「夕」嚇出來除掉。這天晚上「夕」果然來了,他剛闖進一戶人家,這家人就敲起了盆盆罐罐,接著整個鎮子也跟著敲起來。「夕」嚇得四處亂跑,結果被七郎看見。「夕」跟七郎和狗打了起來。「夕」力不從心,想逃跑,哪知後腿被獵狗死死咬著,七郎趁機一箭把「夕」射死。從那以後,人們就把臘月三十叫「除夕」。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守歲、放火炮,表示驅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捌』 中國的節日有哪些

新春至——春節

春節時,全家大團圓,除夕守歲,通宵不眠,零點鍾聲敲過,競相燃放煙花爆竹,辭舊迎新;年長者給年幼者「壓歲錢」;初一早上出門,相互拜謁,饋贈禮品;北方人喜歡吃餃子,南方人多食元宵與年糕。

火樹銀花不夜天——元宵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意指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起源於漢朝,與宗教文化多有關聯。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宮,天公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寒食東風御楊柳——清明

陽歷4月5日。清明節是唯一以節氣兼節日的民俗大節,主要指自然節氣,後來成為了祭祀祖先的重要節日。真正成為民俗節日是在唐宋之後。祭祖掃墓是清明節的重點,後由單純的祭祀活動演化為同時游春訪勝的踏青,打鞦韆、放風箏也成為游藝性節目。清明前一日為寒食節,有吃寒食的風俗。

艾符蒲酒話昇平——端午

農歷五月初五。作為農歷五月初五的節名,始於魏晉時期,其起源說法頗多,流傳最廣的是為紀念屈原。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葉是端午節的習俗。

年年乞於人間巧——七夕

農歷七月初七,中國古代的情人節。也有人稱為「乞巧節」或「女兒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穿針乞巧是七夕中小女子們的節目之一,據說在漢代已經盛行。七夕坐看牛郎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

農歷八月十五,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我國的中秋節是在上古秋分和月神祭拜的基礎上發展變化,最後固定在每年八月十五,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直到唐初,中秋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宋朝盛行,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中秋前夕,人們都盡可能和家人團聚,共話豐收,人月雙圓,故又叫「團圓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中秋節的傳說以嫦娥奔月最為著名。

把酒賞菊倍思親——重陽

農歷九月初九。重陽之意願於《易經》。古代民間在該日又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在唐代被官方正式確立。重陽節的習俗有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現在我國又將九月初九定為敬老節。

『玖』 中國有哪些節日

我國的節日有:春節、元宵節、龍抬頭、社日節、上巳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下元節、冬至節、除夕等。

中國的傳統節日及日期如下:

1、春節:正月初一,即農歷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

2、元宵節(上元節): 正月十五,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3、土地誕(龍抬頭):二月初二,也稱「社日節」,社日分為春社日和秋社日,春社是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秋社是立秋後第五個戊日。

4、上巳節:三月初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該節在文字記述中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

5、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在夏歷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

6、清明節:陽歷4月5日前後,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

7、端午節: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重午節、午日節、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等。

8、七夕節:七月初七,又名乞巧節、七巧節、雙七、香日、星期、蘭夜、女兒節或七姐誕等。七夕的「牛郎織女傳說」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

9、七月半(中元節):七月十四/十五,即七月半祭祖節,又稱施孤、鬼節、齋孤、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

10、中秋節:八月十五,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閱讀全文

與中國的的節日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1萬盧比是多少人民幣 瀏覽:971
越南盾薯片多少錢 瀏覽:485
蘇聯支援越南多少人 瀏覽:737
印尼的什麼方便麵好吃 瀏覽:906
越南有多少公務機回國 瀏覽:385
如何解決越南兒童的營養不良問題 瀏覽:31
中國駐美國大使說了什麼 瀏覽:811
牙叔怎麼像印度人 瀏覽:100
印尼盾五百條是多少 瀏覽:309
為什麼軍演時空襲伊朗 瀏覽:554
在超市裡買的義大利面怎麼做 瀏覽:365
越南在哪裡修建飛機場 瀏覽:269
如何做越南海鮮醬 瀏覽:956
孟晚舟為什麼賣原件給伊朗 瀏覽:790
大新縣城哪裡有越南小商品賣 瀏覽:640
印尼普頓券商是什麼意思 瀏覽:465
中國聯通機頂盒變磚怎麼修復 瀏覽:894
恆河上游多少水來自中國 瀏覽:481
印尼簽證怎麼延期 瀏覽:831
南寧如何到越南 瀏覽: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