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吳語是哪裡的方言
吳語又叫吳越話、江東話、江浙話,是浙江、上海、安徽南部、江蘇南部等地區的使用語言。
吳語是中國最古老語言之一,其形成歷史追溯到商末,從姬室東遷算起距今已有3200年歷史,而它的語言特性就是接近中古雅言,而且繼承了中古漢語的整齊八聲調和三十六字母框架體系。
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歷史,底蘊深厚。在中國分布於今浙江、江蘇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福建西北一角(浦城),使用人口九千多萬。吳語是漢藏語系漢語語族的一支語言,是漢語七大方言集合之一。
中國其餘六大方言:
1、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是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基礎方言,以北京話為代表,內部一致性較強。它在漢語各方言中分布地域最廣,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口的70%以上。
2、湘方言:
也叫湘語、湖南話等,通行於湖南省大部分地區,而且還分有五個方言片。
3、粵方言:
通行於珠江三角洲廣東中部、西南部和廣西東部、南部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習慣上又稱粵語或廣東話。
4、閩方言:
閩方言又稱閩南語,是幾大方言中內部分歧最大的一種方言,通行於福建省大部,廣東潮汕地區,台灣省大部,海南省局部。
5、贛方言:
又稱江西話、贛語或溪語。通行於江西省大部分地區以及福建西部、湖南省部分縣市。其對應的民系是「江右民系」,其最早的源頭可追溯至西晉末年的「永嘉南渡」。
6、客家方言:
也叫客家話,以廣東梅州話為代表,主要通行於廣東梅州地區,也有零星分布於江西南端和福建西部。客家方言內部差異較小,隔省的客家人也可交流。
『貳』 中國有些地方說吳語,具體為那幾個地區
江蘇省長江以南茅山以東的蘇錫常地區,鎮江地區的丹徒丹陽,南京地區的溧水大部分地區以及高淳,長江以北的啟海地區以及靖江大部分地區,浙江上海以及皖南的部分地區,江西的上饒等地。
『叄』 吳語怎麼說
吳語說法如下:
Wu language
吳語,英文Wuu或Wuu-Chinese。又稱吳方言、江東話、江南話、江浙話。屬於漢藏語系漢語支。吳語主要通行於中國江蘇南部、上海、浙江大部分地區、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和福建西北角及香港、台灣、舊金山等地說吳語的移民中間。使用人口約八千萬,在中國排第二位,在全球排第十位。特別是蘇州話因聲音委婉動聽,有"吳儂軟語"的美稱。
在中國分布於今浙江、江蘇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福建北一角,使用人口九千多萬。吳語是漢藏語系漢語語族的一支語言,中國七大方言集合之一。
現代吳語比官話具有更多古音因素,語音與《切韻》《廣韻》等古代韻書高度吻合。
『肆』 吳語這種方言主要是哪個地方的人在沿用呢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文化,自然也有著不同的方言。有的方言聽起來非常的搞笑,充滿了幽默感,令人忍俊不禁;有的方言則異常急促,外地人根本就跟不上他們的語速;還有一些方言則無比溫柔,即使是吵架在外地人看來也充滿了柔情。相信很多人都猜到了這種溫柔的方言就是吳語。
唐代大詩人張繼的一首《楓橋葉泊》使寒山寺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景點,至今仍有許多人在追尋“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的景色。這座始建於公園502年的寺廟,距今已有1500多年,古色古香的建築仍散發著古韻,更是喧囂的城市中留存下來的一方凈土。聽著柔情似水的吳儂軟語,看著蘇州的江南風情,一不留神就愛上了這里。用相機定格下每一個微笑,給自己留下美好的回憶。
『伍』 吳方言是哪裡的方言
在中國分布於今浙江、江蘇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福建西北一角(浦城),使用人口九千多萬。吳語是漢藏語系漢語語族的一支語言,是漢語七大方言集合之一。
吳語有數萬個特有詞彙和諸多特徵本字,是江南人思維方式、生活情調、文化涵養、社會生產、風俗民情、語言習慣的生動體現。
吳語的語音:
吳語最主要特徵是中古全濁聲母仍保留濁音音位,如「凍」、「痛」、「洞」聲母分別為t、tʰ、d,普通話「洞」聲母清化為不送氣清音t。
中古漢語字分全清不送氣清音、次清送氣清音、全濁、次濁四類。清濁本於陰陽。全濁音是學術界判定吳語的重要指標。
《切韻》《韻鏡》等提到清濁概念。聲帶振動音為濁音。世界強國都有大量濁音。全濁為濁阻礙音,低沉雄渾,次濁為響音。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吳語
『陸』 中國有哪些地方是說吳語的它們之間能不能直接交流
江蘇省長江以南茅山以東的蘇錫常地區,鎮江的丹徒丹陽,南京的溧水百分之七十地區以及高淳,長江以北的啟東海門通州以及靖江的百分之七十五地區,浙江省,上海市,皖南的部分地區,江西的上饒等地。俗話說吳語十里不同音,它們之間有些能夠直接交流,有些互相不知所雲。
『柒』 說吳語的人主要分布在那些地帶
吳語又稱江南話江東話,說吳語的人主要分布在蘇州無錫常州浙江上海。以這里那裡為例,蘇州人這里讀做哀搭,那裡讀做彎搭。無錫人這里讀做意搭,那裡讀做葛搭。常州人這里讀做鑒海點,那裡讀做過海點。江陰人這里讀做講搭,那裡讀做果搭。常熟人這里讀做俚搭,那裡讀做葛搭。寧波人這里讀做盪頭,那裡讀做該頭。上海人這里讀做特搭,那裡讀做伊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