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舌尖上的中國》是如何拍攝的
你所不知道的《舌尖上的中國》專訪製作團隊執行總導演任長箴眼睜睜地看著團隊博客的訪問量,從800漲到片子開播前的6720,最後漲到七集全播完後的35萬。這個博客名為「舌尖上的中國播出前的日子」,用大量圖片配以文字,記錄了從2011年8月2012年5月央視一套播出前,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拍攝團隊的不完全拍攝記錄。看了博客你才會知道,一幫將鏡頭對准美食的紀錄片工作者,有時在路上只能以方便麵充飢。北京人張貴春火了。他是第七集《我們的田野》里的主人公。劇組開拍的第一個場景,拍的就是他在屋頂陽台上種菜的情景。央視一套播出這一集的時候,任長箴的助手給張貴春打電話,「我正在接受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采訪,待會再說」,張貴春在電話里回答。後來,他發了一個很長的簡訊給劇組,說祝劇組全體成員「吉祥如意,萬福金安」,以表示感謝,雖然他跟劇組已經很熟了。任長箴和攝像師去貴春的菜園,經常東摘個黃瓜,西摘個柿子「跪安吧,小春子」,任長箴回復張貴春的簡訊。這套片子還傳播到了海外。旅日作家毛丹青給他課堂上給日本大學生們放了第二集和第五集,其中一名女生說,她今天回家就想試著做黃饃饃,還說這個節目改變了她對中國的看法,毛丹青問她改變了什麼,學生回答「我現在才知道中國原來是很容易讓人理解的國家。」「有人問我是不是想展現中國美好的一面?我既不想表現光明,也不想表現陰暗,做黃饃饃的老人,采松茸的丹珍卓瑪這算是光明面么?這就是人家的生活。我們的片子就想展現普通人。輸出正能量,這是我要做的事。」任長箴說。
B. 《舌尖上的中國2》是怎樣拍攝的
《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是中國第一次使用高清設備拍攝的美食類紀錄片。這部記錄片定位於「高端美食類紀錄片」,所涉及的美食區域十分廣泛,包含中國30多個省區市,甚至還包括新加坡美食。
同時為了拍出一些相對日常,更多的人能夠吃到的美食,對拍攝的食材的價格有所限制,陳曉卿在第二季時曾就指示導演只可拍當時物價為50塊錢以下的食物;最後是根據單個美食去各個地方進行拍攝,並在拍攝地區尋找適合的人物以表達該種食物,承載這個地區的美食的人物故事拍攝。
C. 舌尖上的中國是怎麼拍攝的
畫面既有美感又有質感,鏡頭眾多節奏感強,細節豐富。美食鏡頭保證其最大程度的唯美,無論是光線、角度都精心設計。例如第一季第二集《主食的故事》中,一個最簡單最質朴的黃饃饃,本該平淡無奇,卻在鏡頭下顯得那樣干凈,色澤鮮艷,彷彿正在散發出清香。第四集《時間的味道》在一開始,就用了蒙太奇鏡頭,在10秒的時間內展示了臘腸、香料、臘肉、干貨、火腿、泡菜等等食物的特寫,直叫觀眾口水四溢。
在第二季中,這個特點被放大了,畫面到達了一種精美的程度。撇去充滿美食特寫的第二季片頭不說,第二集《心傳》里,精心設計過的細節鏡頭叫人嘆為觀止。光線透過剛剛榨出的菜籽油的特寫,使油看起來無比澄澈金黃,讓每天都在食用的菜籽油有了一點神聖的味道。
鏡頭語言大開大合,攝制組別出心裁。比如在拍攝辣椒倒入筐中、水稻倒入簍中、蝦醬倒入壇中時,常常將攝像機放在袋子、簍子、壇子的內側底部從下向上仰視拍攝。將食品緩緩地倒入容器中,視覺沖擊力隨著物體接近鏡頭而越來越強。把最普通的場景利用陌生感的鏡頭加以表現,使觀眾加深印象。新疆一車車裝滿紅辣椒的卡車行駛在開往內地的大道上空,攝制組利用簡單的航拍設備跟蹤拍攝,以一種上帝似的視角俯視,紅彤彤的卡車在高空看像是組成了一條紅龍。在毛坦廠中學,當萬名考生坐著大巴車奔向考場的時候,航拍七十餘輛大巴車組成幾公里的車隊在鄉村幹道上行駛,滿載著父母親友的期盼和希望,這個場景相當震撼,也足以引起觀眾的反思。
在保存第一季畫面精美的基礎上,第二季在鏡頭上下了更多功夫,來讓觀眾看到更多。比如拍豆腐變成凍豆腐的過程,黃豆黴菌發酵成長的過程,這些平時我們肉眼根本沒法看到的「絕密」的微世界,通過攝像機的停機再拍得以實現。對於無法用手工抓到只能藉助於五米長的釣竿和六米長的魚線來捕捉的僅有五厘米長的跳跳魚,攝像師利用高速攝像機記錄下了八分之一秒時間的捕獲過程。更讓人嘆為觀止的是對新疆饢加工過程的拍攝,爐子里的溫度高達180度,攝像機放入爐子的底部拍攝饢烤熟的過程,如果時間把握不好,機器就會因受熱而報廢,攝像師會被燒傷。這在以往的國內紀錄片中是很少見的。
D. 請《問舌尖上的中國》中那個從腌制泡菜的壇子里向外看的鏡頭是如何拍攝的
攝像機設置好,鏡頭朝上,預先放在壇子底部拍的。
E. 舌尖上的中國是用什麼設備拍攝的
索尼HD950取大景 索尼F3為主攝像機 所有低照度都是索尼FS100拍攝的 特寫鏡頭都是佳能5D MARK Ⅱ拍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