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音樂的起源和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中華民族音樂的蒙昧時期早於華夏族的始祖神軒轅黃帝兩千餘年。距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餘年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可能已經可以燒制陶塤,挖制骨哨。遠古的音樂文化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具有歌、舞、樂互相結合的特點。
漢族古代「詩歌」是不分的,即文學和音樂是緊密相聯系的。現存最早的漢語詩歌總集《詩經》中的詩篇當時都是配有曲調,為人民大眾口頭傳唱的。
中國古代的音樂理論發展較慢,在「正史」中地位不高,沒有能留下更多的書面資料。但音樂和文學一樣,是古代知識分子階層的必修課(詳見「六藝」),在古代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無疑有著重要地位;民間則更是充滿了多彩的旋律。
在北伐戰爭時期,中國的音樂家配合革命,作了大量的革命歌曲,在國民革命軍中廣為傳唱,有的是用國外通俗歌曲旋律直接配以革命歌詞。在抗日戰爭時期,音樂家更是同仇敵愾,寫作了大量的抗日歌曲。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後,流行歌曲除革命歌曲之後,又加入翻譯成中文的蘇聯流行歌曲。各地開始建立交響曲團,演奏西方古典音樂,和中國作曲家的新作。
東歐的樂團曾多次到中國表演,中國樂團也參加了許多國際表演會。中國音樂家也嘗試用西方的樂器方法寫作具有中國風味的音樂,比較成功的有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採納了越劇的部分旋律。
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流行音樂首先從香港及台灣地區進入中國,尤其是台灣的校園歌曲和鄧麗君演唱的歌曲,在大陸中國大受歡迎。
(1)中國音樂如何發展和傳承的擴展閱讀
人類社會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已經無法考察。但是早在人類還沒有產生語言時,就已經知道利用聲音的高低、強弱等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感情。
隨著人類勞動的發展,逐漸產生了統一勞動節奏的號子和相互間傳遞信息的呼喊,這便是最原始的音樂雛形;當人們慶賀收獲和分享勞動成果時,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達喜悅、歡樂之情,這便是原始樂器的雛形。
古代音、樂有別。後渾稱「音樂」,指用有組織的樂音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
② 戲曲音樂應該如何傳承和發展
1、夯基固本,彰顯特色。有了國家、省、地方的多重政策支持作為堅強後盾,作為地方戲曲的傳承人,就應該勇於擔當,抓住機遇進行發展。尤其在藝術教育中要加強戲曲專業人才的培養,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戲曲的接班人。
以名家傳戲來傳幫帶,把各劇種的藝術精粹傳授下來,彰顯各劇種的特色,也唯有特色,才能獨樹一幟,才能歷久彌新。
2、揚棄繼承,轉化創新。在振興地方戲曲的過程中,避不開對傳統戲曲繼承與發展的討論,以及戲曲創新的爭論。面對這個問題,揚棄繼承、轉化創新是科學的發展態度。
活態藝術,是歷代藝術家的不斷再創造,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演變的結果,今天的戲曲發展同樣要關照傳統戲曲的當代發展。但是,必須警覺的是,發展不是隨心所欲,必須守住自己的根脈和劇種的特性。彰顯自身的美學特徵是評判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標尺。
(2)中國音樂如何發展和傳承的擴展閱讀:
1、傳承學習的前提是有相應的資源和對象,如果沒有將對象釐清,沒有將資源充分的挖掘,只是一味傳承,也是不充分和不完善的。要積極挖掘一些傳統劇目,做好劇目整理工作,將那些接近歷史邊緣的有價值的劇目和選段及時拯救,做好挖掘整理留存的工作。
2、像天津開展的京劇「音配像」工程,對傳統劇目進行拯救保存,搶救了一批已失傳或接近失傳的傳統劇目,這種工作可以說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還可以開展京劇老藝人的口述史工作,將他們的人生經歷、對京劇的認識和畢生的經驗以及理論知識進行總結保存,作為資料永久的被銘記,讓後人可以更加方便和廣泛的進行學習。
③ 如何看待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摘要】民族音樂是中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內容,傳承與發展中國的民族音樂不僅能夠提高人們的音樂文化素養和審美情操,而且還能凝聚民族團結,增強民族的自信心。因此,本文從傳承與發展中國民族音樂的意義、現狀和對策等幾方面進行了論述和探討。
【關鍵詞】中國;民族音樂;傳承;發展
一、傳承與發展中國民族音樂的意義
民族音樂蘊含了豐富的人類情感,是民族精神和民族靈魂的重要體現。民族音樂集聚了我國各民族勞動人民的智慧,通過欣賞民族音樂可以體會到我國各民族人民的生活環境、文化風俗以及民族歷史等,因而民族音樂具有非常高的文化價值。我國的民族音樂經過世代的傳承發展,對我國的民族地域的面貌進行了真實的展示。我國的民族音樂也應當繼續傳承與發展,從而幫助各族人民更好地認識和理解民族歷史,能夠起到團結民族內部的作用,還能進一步促進民族的繁榮和發展。民族文化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音樂,它能夠起到增強民族凝聚力以及提升民族自我認同感的作用。此外,民族音樂還能起到開導和熏陶人們的精神世界,提升人們的文化素養。
二、中國民族音樂傳承與發展的現狀
(一)古譜識讀能力欠缺
20世紀之初,隨著五線譜和簡譜這兩種新型的記譜方法得到廣泛普及,古譜漸漸地被人們所淡忘,至今能夠識讀古譜的人少之又少。由於記譜方法的轉變,人們識讀古譜的能力逐漸下降,這非常不利於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現階段,社會上到處都是流行音樂,並且隨著西方音樂不斷湧入我國,中國傳統的原生態音樂更加難以走進人們的視野,導致越來越多的人逐漸疏遠中國民族音樂。
(二)律制發展不夠全面
雖然中國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期內是有樂譜的,但是能夠精確記譜的方法卻很少,也就是無法做到定量定級技術。中國的傳統音樂在精確記譜上要求不高,而是比較熱衷於創造性地再現或者自由地二度創作,一方面給靈活多變的音樂帶來了好處,另一方面卻又給音準帶來了偏差。就如社會上廣泛推廣的十二平均律,很多優秀的音樂作品運用十二平均律都出現了音準缺失的現象,導致整首音樂的韻味發生了改變。律制的不全面給音樂演奏者的二次創作帶來了困難,民族音樂原本的韻味和精髓就難以展現出來。
(三)民歌的異化
民歌是由人們口頭集體創作出來的一種音樂形式,在民間音樂中普及范圍最廣。由於民歌是不同地域的人們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生活習俗以及文化面貌創作而成,因此民歌具有非常突出的地域特色和語言特色。然而不幸的是,中國現有的民歌所存在的原始土壤不斷遭到破壞,並且受到外來文化的不斷侵蝕,中國的民歌發生了異化,民歌不再變得原汁原味。
(四)傳統文化的假再現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人民不再對西方的文化感到畏懼,而是對傳統文化的恢復充滿了信心。但是任何事情都是過猶不及,目前我國的一部分人對傳統文化的復原存在錯誤的觀念,在古風盛行的環境下,全國很多地方都在大肆建造古跡,以及各種假古董的仿造,這些都是對傳統的東西的破壞,再現假象的傳統文化。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民族音樂受到影響是在所難免的。
三、做好中國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的對策
(一)更新觀念,重新認識傳統文化的精髓
魯迅先生說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音樂作為中華民族智慧和心血的結晶,不僅體現了民族文化的豐富內涵,而且象徵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其意義與價值無可替代。因此,中國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需要根植於傳統音樂的土壤,從傳統音樂中汲取營養和獲取發展的動力。
(二)民族音樂要做到與時俱進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文化的不斷進步,人們的思想也要不斷做出改變,從而不斷適應社會的發展。因此,中國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不能總是局限在傳統的音樂中,而是應當與時俱進,及時調整,吸收新的文化和時代因素,將這些新的元素注入到民族音樂中,從而保持中國民族音樂的生命活力。例如,中國新音樂的代表歌手朱哲琴在2010年「世界聽見·朱哲琴與民族歌樂師」中的巡演,將採集的內蒙古民歌、貴州民歌、侗族大歌、苗族飛歌和藏經歌等多民族音樂的原生素材,利用豐富的想像力進行整合創作,以電子音樂及器樂、人聲和多媒體技術等營造出的舞台空間,從新角度探索了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在未來的發展,為聽眾展現了中國多元民族音樂文化的魅力。
(三)民族音樂要朝著世界方向傳播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中國的民族音樂有必要朝著世界方向傳播和發展,讓全球音樂愛好者都能聽到中國的優秀民族音樂,體會到中國這個古老民族的音樂特色和魅力,這樣做的好處不僅能夠增強和擴大中國民族音樂在世界范圍的影響力,而且還能吸收借鑒新的內容,為中國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一些指導。例如中國「第五代」作曲家中的傑出代表譚盾,其音樂被評價「蘊含著厚重的歷史感與中國傳統精神,可以聽到人類靈魂的聲音」,使中國民族音樂開始引起世界的關注;著名作曲家何訓田專輯中的《阿姐鼓》獲得了眾多國際獎項,讓中國民族音樂開始走向世界。他們都是推動中國民族音樂參與世界音樂文化交流的先驅者,為中國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
(四)促進中國民族音樂與國際音樂的交流
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音樂都具有其獨特的音樂和文化,中國民族音樂通過於國際音樂的交流,能夠有效地借鑒其他音樂的優秀之處,豐富我國的民族音樂。以印度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為例,在殖民地時期,印度音樂文化不僅沒有被歐洲音樂文化同化,而且相對完整地保存了下來,並且將部分傳入印度的歐洲樂器發展成印度民族樂器,堪稱音樂文化發展史上的奇跡,其歷史過程和發展軌跡就值得深思。因此,只有多關注國際上其他音樂的發展,才能為我國民族音樂更好的發展注入新鮮和活力。
四、總結
綜上所述,傳承和發展中國民族音樂是一件亟需解決並且需要長時間的事情。作為音樂工作者,應當加倍持續的努力,更新觀念,重新認識傳統文化的精髓;做到民族音樂的與時俱進;民族音樂要朝著世界方向傳播;促進中國民族音樂與國際音樂的交流。
參考文獻
[1]路澤雯.中國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初探[J].小作家選刊,2014(12).
[2]向陽.漫談中國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J].戲劇之家,2015(1).
[3]方曉.中國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探討[J].北方音樂,2015(1).
作者:楊蘭 單位:貴州省六盤水市六盤水師范學院
④ 談一談你對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認識及對其傳承與發展的思考
談中國傳統音樂的繼承與發展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領土遼闊、多民族的文化古國,如何對待自己的音樂文化遺產,我們上要對得起祖先,下要對子孫萬代盡義務。面向世界,我們也負有歷史責任。什麼是「中國的傳統音樂」呢?概括起來是指在中華民族大地上歷代產生並大多流傳至今和在古代歷史長河中由外族(包括中國少數民族和國外民族)傳入並在我過生根發展的一切音樂品種。華夏大地上傳統音樂源遠流長,這是千百年來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我過傳統音樂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有機地把歷史的縱深感與廣闊的社會生活融為一體,逐漸形成了多元的音樂文化現象。某個民族、某個地區的傳統音樂,若從縱的關系來看,有著歷史的繼承性,從橫向關系看,則是有地域的同一性,以及作為它存在方式上的排他性及穩定性。因為如此,一個民族的音樂方能保持濃郁的民族風格,一個地域的音樂才不致失去獨特的地方色彩。優秀的傳統音樂文化,由於其穩定性,形成了頑強的延續性,並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我國傳統音樂的穩定性,還表現在它自身特有的凝聚力上,我國傳統音樂和其它文化一樣,從本質上看也有兩種內容。一是在屬於勞動者和被剝削者的傳統音樂,一般都具有人民性和民主性是應當繼承的,在統治階級的傳統音樂中,有的應予淘汰,也有一些是帶民主性的,亦屬繼承部分。能有如此多的傳統音樂傳承至今,說明傳統音樂中,兩種內容相互滲透、且互相聯系
⑤ 怎樣傳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民族音樂
如何傳承中國傳統民族音樂:
01
各地多多舉辦民樂音樂會,現在有關中國傳統音樂的節目舉辦的太少,關注度不夠高,一些民樂的音樂會在大城市還有些,在地方小城市幾乎沒有,這就使的人們沒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到中國傳統音樂,所以各個地方應該盡自己能力多組織一些民樂類的音樂會、講座等,以此提升中國傳統音樂的影響面,使人們特別是孩子們領略到中國傳統音樂的魅力。
>02
把中國傳統音樂融入到學校音樂教育之中,學校里可以讓同學們選修不同的名族樂器,然後把選不同樂器的同學們組織起來一起上音樂課,有專門的老師進行教課。這就為喜歡民樂的孩子們提供了一條途徑,而不單單是音樂類院校才能學習民樂。
>03
媒體多進行傳統音樂宣傳,中國傳統音樂有無限的魅力,但是要為人們接受,必須要進行宣傳,平面媒體、網路媒體、電視媒體全方位進行宣傳,以提升中國傳統音樂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使中國傳統音樂不在是一個遙遠的東西,而變成身邊的東西。
>04
把傳統音樂類的比賽搬上熒屏,現在流行音樂有很多PK類的節目,例如:中國好聲音。傳統音樂可以借鑒這種模式進行比賽,進行不同樂器之間和相同樂器之間相互比賽,選拔優秀選手,以提升大眾對民樂的辨識度,例如:中國名族器樂大賽,就是很不錯的一種傳播中國傳統音樂的途徑。
>05
網路教育,在一些地方,中國傳統音樂方面的老師比較少,有些人想學,也找不到途徑。對於專業音樂院校,應該以普及中國傳統音樂為己任,多多錄制一些教訓視頻,在網上供喜愛的人學習,甚至可以和一些地方合作,以網路的方式授課解答,以緩解地方師資不足的困境。
>06
把中國傳統音樂融入到流行音樂中,中國傳統音樂曾經也是某個時代的流行音樂,我們要用與時俱進的眼光去看待中國傳統音樂,以能普遍為人們接受的方式傳達出來,這樣的話某些中國傳統音樂有可能再次成為這個時代的流行音樂。例如:很多流行音樂中摻雜有京劇的唱法,很多流行音樂以民族樂器為背景音樂、主題音樂,十二樂坊的演奏方式。因為現在電子音樂比較盛行,而且用來製作音樂也比較方便,廣為音樂人們喜愛,所以民族音樂家們應該盡可能多的把各種民族音樂錄製成各種音軌,以便為全世界的音樂人們使用。
傳承中國傳統音樂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希望中國傳統音樂能夠發揚光大,不止為國人而熱愛,更希望它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