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2億攝氏度「燃燒」101秒,中國「人造太陽」有多厲害
中國的人造太陽特別厲害,溫度特別高,而且燃燒的時間也特別長,這一項技術也比較成熟。
B. 中國人造太陽創世界紀錄,人造太陽到底是如何製作的
這是科學的明星實驗:試圖在地球上製造人造太陽,並為世界迫在眉睫的能源短缺提供答案。科學家認為,這在未來一百年裡無法實現,但擁有自己的太陽能來滿足能源需求並非不可能的夢想!也許將來我們可以通過開發自己的人造太陽來解決能源危機。自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推導方程以來,科學家一直在試圖利用核聚變。這個方程喚起了人們的希望,即將原子融合在一起可以釋放出難以置信的能量。如果愛因斯坦的理論付諸實踐,鎖定在一克物質中的能量足以為兩萬八千五百瓦的燈泡供電一年。
在即將到來的春天,科學家將試圖激活一顆通過引發熱核反應模仿太陽的微型恆星。這將產生超過一億攝氏度的溫度,壓力量將比地球上任何地方發現的壓力高出數十億倍。所有這些都可以從比針頭更大的一粒燃料中實現!這一步驟將導致核聚變發電站的建設,而人類不會缺乏能源。
春天,一個團隊將開始嘗試在實驗室內點燃一顆小人造恆星,並觸發熱核反應。他們需要氫氣進行聚變反應,地球和宇宙有大量的氫供應。整個實驗將花費十二億英鎊!該設施主任埃德·摩西說:“我們正在創造存在於陽光下的條件。”就像利用真正的太陽能一樣,聚變是世界所有能源的來源。這確實令人興奮的物理學,但除此之外,還有巨大的社會、經濟和全球問題可以幫助解決。
C.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放電,中國人造太陽的原理是什麼
今年“中國製造”又迎來新的重大突破!中國“人造太陽”裝置建後才能,成功完成首次放電!12月4日,中國的核聚變實驗迎來新的重大突破,研發的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其建造時間約為10年,耗費50億元美金巨資,最終在四川成都成功完成首次放電!它是我國一個成功產生大規模核聚變反應的超導“托克馬克”(電影鋼鐵俠裡面的人造太陽),也被叫做“人造太陽”。
我國的太陽能發電贏得新的突破,這是值得慶祝的事情,現在的所有產業都和電離不開關系,我們的生活起居,平常使用的工具,以及出行如果沒有電的供應,將會是毀滅性的災難,很多人的工作都離不開電腦,而電腦沒有電是不可能運行的,像這樣的工作太多太多,乃至於在未來幾個世紀店都是最重要的東西之一,但點的供應主要來源於煤炭,而煤炭是幾億年才慢慢形成的,一個循環都需要幾千萬年,對於我們來說幾乎是不可再生資源,所以這一次新一代人造太陽首次發電是有歷史性意義的,他和太陽能發電有所不同,人造太陽幾乎是模擬太陽內部的核反應,100%還原,為以後更大的工程墊下基礎。
造太陽也是近幾年才提出的一個新概念,其實人們對這一個概念的實際根本不是很了解。簡單來說,人造太陽就是一個可以暫時替代太陽,給予世界萬物能量的一個東西。但是在實際上,人造太陽的功能實現的范圍是很小的,它僅僅可以照耀幾個城市的食物和人類而已。所以人造太陽並不能這從根本上解決太陽衰老而導致的一系列嚴重的問題,它僅僅是暫時的緩解一下而已。
然而我國製造人造太陽不是一蹴而就的。從蘇聯人手中用400萬人民幣的羽絨、瓷器、中國傢具換來了一個1800萬盧布的裝置。當時這個裝置還是比較好的。為什麼?因為在那時候,一個盧布相當於3.6美元,我們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把它全部拆掉,又花了兩年的時間把它裝起來,在這上面做了大量的實驗。在其他國家在這個裝置上面都只能做幾秒鍾高溫的情況下,我們最多能做到60秒鍾一千萬度,因此成為了全國的十大新聞。
D. 中國人造太陽首次放電,這個「太陽」怎麼造出來的
今年“中國製造”又迎來新的重大突破!中國“人造太陽”裝置建後才能,成功完成首次放電!12月4日,中國的核聚變實驗迎來新的重大突破,研發的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其建造時間約為10年,耗費50億元美金巨資,最終在四川成都成功完成首次放電!它是我國一個成功產生大規模核聚變反應的超導“托克馬克”(電影鋼鐵俠裡面的人造太陽),也被叫做“人造太陽”。
然而我國製造人造太陽不是一蹴而就的。從蘇聯人手中用400萬人民幣的羽絨、瓷器、中國傢具換來了一個1800萬盧布的裝置。當時這個裝置還是比較好的。為什麼?因為在那時候,一個盧布相當於3.6美元,我們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把它全部拆掉,又花了兩年的時間把它裝起來,在這上面做了大量的實驗。在其他國家在這個裝置上面都只能做幾秒鍾高溫的情況下,我們最多能做到60秒鍾一千萬度,因此成為了全國的十大新聞。
後來,我國又積極和國際進行科研合作,自家技術有了新的突破,並成功讓我國的人造太陽放電!
E. 中國的人造太陽
中國的人造太陽即「全超導托卡馬克EAST核聚變實驗裝置」
據了解,EAST裝置是中國耗時8年、耗資2億元人民幣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而成的。
記者在實驗控制室看到,這個近似圓柱形的大型物體由特種無磁不銹鋼建成,高約12米、直徑約5米,據介紹其總重量達400噸。
李建剛研究員說,與國際同類實驗裝置相比,EAST是使用資金最少、建設速度最快、投入運行最早、運行後獲得等離子放電最快的先進核聚變實驗裝置。
「這意味著人類在核聚能研究利用領域取得重大進步,也標志著中國在這一領域進入國際先進水平」,李建剛說。
人們認識熱核聚變是從氫彈爆炸開始的。氫彈爆炸時釋放出極大的能量,給人類帶來的是災難。而科學家們卻希望發明一種裝置,可以有效地控制「氫彈爆炸」的過程,讓能量持續穩定的輸出,以解決人類面臨的能源短缺危機。
美、法等國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發起了耗資46億歐元的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ITER)計劃,旨在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受控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為人類輸送巨大的清潔能量。這一過程與太陽產生能量的過程類似,因此受控熱核聚變實驗裝置也被俗稱為「人造太陽」。
中國於2003年加入ITER計劃。位於安徽合肥的中科院等離子體所是這個國際科技合作計劃的國內主要承擔單位,其研究建設的EAST裝置穩定放電能力為創記錄的1000秒,超過世界上所有正在建設的同類裝置。
EAST大科學工程總經理萬元熙教授說,與ITER相比,EAST在規模上小很多,但兩者都是全超導非圓截面托卡馬克,即兩者的等離子體位形及主要的工程技術基礎是相似的,而EAST至少比ITER早投入實驗運行10至15年。因此,無論從人才培養和奠定工程技術及物理基礎的角度上說,EAST都將為ITER計劃做出重要的、實質性的貢獻,並進而為人類開發和最終使用核聚變能做出重要貢獻。
不過,萬元熙研究員說,雖然「人造太陽」的奇觀在實驗室中初現,但離真正的商業運行還有相當長的距離,它所發出的電能在短時間內還不可能進入人們的家中。但他預測,根據目前世界各國的研究狀況,這一夢想最快有可能在30-50年後實現。
萬元熙說,未來的穩態運行的熱核聚堆用於商業運行後,所產生的能量夠人類用數億年乃至數十億年。從長遠來看,核能將是繼石油、煤和天然氣之後的主要能源,人類將從「石油文明」走向「核能文明」。
名詞解釋
核聚變反應: 核聚變反應主要藉助氫同位素。核聚變不會產生核裂變所出現的長期和高水平的核輻射,不產生核廢料,當然也不產生溫室氣體,基本不污染環境。 氘-氚聚變 氫原子最容易實現的聚變反應是其同位素氘與氚的聚變。氘和氚聚變後,2個原子核結合成1個氦原子核,並放出1個中子和17.6兆電子伏特能量。每1升海水中含30毫克氘,30毫克氘聚變產生的能量相當於300升汽油。
托卡馬克裝置: 托卡馬克是「磁線圈圓環室」的俄文縮寫,又稱環流器。這是一個由封閉磁場組成的「容器」,像一個中空的麵包圈,可用來約束電離子的等離子體。 EAST 又稱「實驗型先進超導托卡馬克」,是一台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可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可實現穩態運行、具有全超導磁體和主動冷卻第一壁結構的托卡馬克。該裝置有真正意義的全超導和非圓截面特性,更有利科學家探索等離子體穩態先進運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