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如何讓中國人走出國門

如何讓中國人走出國門

發布時間:2023-03-22 11:49:43

A. 中國人出境旅遊的優勢條件

中國的出境旅遊優勢條件主要有以下幾點:

1. 經濟實力:中國如老經濟近年來快速發展,人均收入持續上升,使得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有了出境旅遊的經濟基礎。同時,人民幣匯率的變化也使得出境旅遊更具實惠性。

2. 政策支持:中國政府近年來在旅遊業方面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鼓勵境內居民到海外旅遊,在簽證、港澳通行證等方面也不斷推出有利於出境旅遊的政策措施。

3. 越來早友越便捷的交通:近年來,隨著中國高速公路、鐵路、航空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可以方便地抵達全球各地,特別是航空領域的飛機票渣睜升價格普遍下降,讓更多人可以承受出境旅遊的費用。

4. 較高的教育和素質水平:隨著中國的經濟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已經接受了較高的教育和人文素質訓練,他們能夠更好地欣賞並融入其他國家的文化和風俗習慣,從而更好地體驗出境旅遊。

5. 豐富多彩的旅遊選擇:中國擁有豐富的歷史和文化遺產,各地美景如畫,多樣化的旅遊產品不僅吸引了海外遊客,也為國內遊客提供了更多出境旅遊的選擇。

總的來說,中國人的出境旅遊優勢主要體現在經濟實力、政策支持、便利的交通、高素質的人才和多彩的旅遊選擇等方面。這些因素的提升和改進將繼續為中國人的出境旅遊提供更大的便利和發展空間。

B. 馬德里一華僑餐飲店老闆培養外國人做中餐,中餐是怎樣走出國門的

我國的文化歷史悠久且博大精深,不僅文化是這樣,就連中國的美食也是這樣,我國各地的美食都是豐富多彩並且口感多樣的,很多外國人都特別喜歡我國的美食,如今在馬德里一華僑餐飲店老闆培養外國人做中餐,中餐能夠走出國門,主要原因有3點,第一是通過網路進行傳播的;第二是通過在外國的華僑開飯店進行宣傳的;第三則是通過來中國的外國人口口相傳的,總而言之還是因為中國的美食好吃,才能夠讓中餐走出國門。

三、最後則是通過來我國的外國人親身經歷然後進行宣傳的,可見我國裂碧的美食多麼受歡迎。

最後一種傳播中餐的途徑就是通過來我國遊玩或者是一些交換生,這些外國人品嘗到了中國美食的美味,然後就會深深的愛上中餐,等到回國之後就會大力的宣肆咐舉傳中華的美食,這簡攜樣一傳十十傳百的大家都知道中餐好吃,自然會有更多的外國人喜歡,就這樣我國的美食走出了國門。

C. 中國製造驚艷世界,如何才能讓中國製造走出國門,推向世界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推進升級,「中國製造」越來越多的走出國門,更多的被賦予新的內涵,並開始在國際社會獲得認可。

「中國製造」要找到適合企業本身的資源和能力。資源和能力分有形和無形兩種,它可以是某一樣產品,也可以是某一項技術或者某一個品牌,比如去紐西蘭收購奶製品,去法國收購紅酒這些產品都是有形的,可被直接引進國內市場,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無形的資源比如去德國收購一項技術,結合企業現有的能力進行匹配,目的是將這一資源在中國放量,創造出具體的價值。

D. 誰知道走出國門的中國人,走進中國的外國人要他們的故事!

要說走出國門的中國人的歷史,那就早得很了。秦漢時期中國人就到了中南半島。不過,大批中國人出國是在唐朝。至今在世界很多國家特別是在東南亞國家,仍將在當地生活的華僑華人稱為「唐人」,華僑華人自己也樂於被如此稱呼;華僑華人集中居住的地方稱為「唐人街」;華僑華人回中國稱為「回唐山」。可見唐朝時有較多的中國人到國外生活,當然,唐朝時國家強大,華僑華人樂於被稱為「唐人」,也是一個因素。為什麼唐朝時向外移居的中國人多呢?唐朝不但政權穩固,國內統一,經濟繁榮,而且對外開放,與外國交往很多,首都長安和廣州都住著大批外商。為此設立了管理外國人的「蕃坊」,廣州設立了管理外國船隻的專職官員,外國船隻多時達上千艘。那時中國的航海和造船術大發展,大船有二十丈長,可達波斯灣,這使大批人乘船出國成為可能。
除了明清有過一定時期的海禁,不許中國人到國外,歷朝歷代都陸陸續續有中國人出國,成為華僑華人。最集中的地方就是東南亞。
中國人走出國門五特點
1978年我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大門再次打開,改革開放後的中國人開始走出國門。這一次中國人走出國門有這么幾個特點:一是出國者不再僅僅集中在廣東、福建兩省了,溫州人、上海人、北京人、中原人、北方人、西北人,總之全國各地都有人出國了;二是目的地不再僅僅集中在東南亞了,相當多的人去了美、歐、日、澳,到全世界各國的都有,連那些很小的國家,猜粗甚至連戰火連天的地方,都有中國人涉足;三是與當年廣東、福建人「賣豬崽」出國當苦力大不相同,很多是出國留學、經商、移民、家庭團聚、就業、旅遊等等;四是人數不斷增加,究竟總數有多少,很難准確統計,因為有走的也有回來的,處於流動狀態;五是也有人採取了非法途徑,成為非法移民,這也是毋庸隱諱的,但這是少數和次要的,關於此事後文專述。
改革開放後走出國門的中國人到了國外又表現出幾個特點:一是不再都集中在唐人街,相當多的人走進了當地主流社會,從事各種各樣的行業,包括少數人從政;二是文化水平大大高於老華僑華人,不少人具有高學位,所以出現了很多科學家、研究人員、教授、律師、會計師、經濟師、醫生等等;三是同當地民族融合得好,與其他民族的人共事、雜居、通婚的比過去大為增加;四是進一步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勤勞、智慧、善良、守法等優點,事業有成,比老一代華僑華人獲得了更為突出的成就,頗受當地人贊揚。
而不管老華僑華人也好,還是改革開放後走出國門的新一代中國人也好,他們的一個共同點是,對改革開放後的中國感情更深,愛國主義和友好熱情大發揚。他們遇到港澳回歸和申奧成功這樣的事情時無不歡欣鼓舞,舉辦各種慶祝活動;當他們看到國內發生非典、自然災害時,心急如焚,紛紛捐錢捐物支援國內;他們極為關心祖國的統一大業,對「台獨」分子的猖獗活動義憤填膺,盼望我國早日統一;對於國內的經濟建設成就和進步,他們十分高興,為國內的發展盡心盡力。
國門外的愛國心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走出國門的中國人到了國外發現,雖然他們人離開了中國,他們的感情、他們的精神、他們的心、他們的切身利益,仍然同中國密不可分。中國強大了,他們在國外就被人看得起。如果中國亂了、落後了、貧窮了,他們的腰桿也就很難直起來。可以這么說,他們的身體離中國遠了,他們對中國的感情卻更深了。
我在美國時遇到一個17歲的女孩,她隨父母移民美國已經幾年了,聊天時我問她看當地的華文報紙嗎?她說不看。我問為什麼?她說打開一看凈是罵中國的文章,一看就心煩。原來她住的那個地方只有免費送的反華中文報。這個小女孩的情緒和感情是有代表性的,她從小在國內,受到了國家的教育鎮並,對污衊我們國家的言論自然是穗旅鎮無法接受的。這其中的道理其實很簡單,如同一個離開父母在外漂泊的人,在父母身邊時,他可能會因父母做的飯菜不好而抱怨,也可能因父母太嘮叨對他干涉太多而反感,但有朝一日當他遠離父母時,他會自然而然地想起父母的慈祥和深愛,而這種慈祥和深愛是永遠不可取代的。他怎麼會不懷念自己的父母呢!如果當他發現有某些外國人對自己的父母不懷好意而攻擊污衊時,他肯定會起而反駁,捍衛自己的父母。

E. 中國的影片為什麼難以走出國門你覺得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

因為質量不夠硬,無法和國際接軌。中國人非常喜歡看好萊塢的大片,但是我們在國外卻很少能夠看到中國的電影,其實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很多年,為什麼中國影片很難走出國門呢?最重要的一點原因當然是質量問題。

最後,想要走出國門,我們就一定要有自己的優勢,就拿日本電影來說,雖然他鉛碼顫們也已經過了黃金時代,但是卻能夠通過動畫電影的方式來打入國際市場。難道僅僅只是因為技術好嗎?當然不是,是因為這些影片可以讓外國觀眾看到高水平的內容。所以我們也可以走出國門,但一定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提高自己的影片質量。

F. 請你對走出國門的中國人提個醒給出你的建議

首先,必須遵紀余笑守法,尊重當地的民俗文化。
第二,必須做一個有素質的中國人, 不要給中國丟臉。
第三,必須知根、不忘本,不要去了國外,就開始崇洋媚外兆埋。
這是最基本的要求族毀螞,如果都做不到,最好不要出國了。

G. 如何提升公民出境游的文明素質

編輯同志: 近年來,越臘毀來越多的中國人選擇走出國門「環游世界」。據統計,我國去年出答局渣境旅遊人數超過8300萬人次,是全球出境旅遊人數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但是,部分中國遊客一些不文明行為影響著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看法,也暴露出中國遊客的文明素質還有所欠缺。 一些中國遊客常常把國內的「不拘小節」帶出國門。比如隨地亂拋垃圾;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不守規矩,不懂謙讓,隨意插隊;亂塗亂寫,清悄損壞物品;不尊重當地風土人情等。雖然越來越多的旅行社通過「行前說明會」對導游和遊客開展了出境禮儀培訓,但少數遊客依然我行我素,陋習難改。 中國人出境看世界,世界也在看中國,每個中國人在國外的舉手投足不僅體現個人的修養,也代表著中國的形象。建議「星期茶座」就如何提升公民出境游的素質展開討論,大家共同來推動文明旅遊風尚早日形成。 鄧為民 鄧為民讀者的建議很好,歡迎讀者參與。 —編者

H. 你如果有能力作為明星走出國門你會做哪些有意義的事情

如果我有能力作為明星走出國門,我首先會從思想上強化認識自己,是一名中國人,不是一名感覺到外國的空氣都比中國的甜的人,也就是要做一名不能忘本的人,更應該報效的是自己的祖國。

在過去的一年裡很想存錢,可是沒存到目標值。讓我把過去一年裡得的結論總結出一點點小經驗…
第一種錢:就是學習,投資自己,活到老學到老因為腦袋窮,人生就會窮。人,總喜歡做投資,往往第一選擇投資搞生意炒股票,有人歡喜有人愁。成功的人往往是先投資自己,腦袋清晰成功的幾率也增加。
把錢投資自己的頭腦上,是最安全的理財,到哪裡都不會餓肚子。也搏旦許很多人會反駁:「連三餐都吃不飽了,負債累累……哪裡有錢再去學習呢?而且學習也不見得立刻就看得到效果!」這樣的人永遠都不會用錢投資自己的腦袋。
事實上,如果真的一貧如洗,頭腦正是你東山再起的最大本錢,更應該好好投資在這里才對,是因為他們沒有看清事實。如果只顧看眼前,而沒有站高一點往後看。上學、提升自己的花費看得見,也有限,但如果花在「社會大學」里的學費卻可能遠不止這個數,要知道在社會里,你可能會被騙,可能走更多的彎路得不償失。
第二種:孝順的錢要花不管你的父母經濟狀況如何,孝順父母的錢定時要給的。想想看,你的父母會不會因為負債、缺錢就不撫養你?他們再怎麼窮,還是把你撫養長大,不是嗎?所以我們長大後回報父母也是應該的基薯擾,怎麼可以有錢才給父母,沒錢就不奉養呢?


第三種錢:回饋的錢一定要花無論再如何,這世界上總有比自己更不幸的人……我們應該懷有一顆回饋的,敬畏的心。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手緩·T·清崎先生說,他的富爸爸深信錢是要先付出才會有回報的,因此,在年輕時就養成習慣,無論再困難都要定期捐出一點錢來回饋社會,於是他越來越富有。而窮爸爸總是說,只要有多餘的錢一定捐出來,然而終其一生,他始終都沒有多餘的錢。如果你目前實在非常拮據,真的沒有辦法用金錢來回饋,那就請你好好回饋你的公司吧。
保持感謝的心,用心去做好每一件工作。這也是一種對自己的回饋!

I. 在中國,為什麼外來文化入侵這么嚴重,而中國的文化很難走出國門

文化由一定的經濟與政鄭兄治決定。
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因中橘此文化對人與社會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因此,外來文化藉助於強大的經濟實力賣叢團與政治影響力,而滲透進來。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與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中國文化的走出去,也是日益明顯。

J. 近代中國人從認識世界到走向世界經歷了曲折過程

一、19世紀40-60年代:
華工、洋人雇員和最初的外交使團
鴉片戰爭前,清政府實行海禁政策和閉關政策,嚴格限制中國人出海貿易和旅行。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發動了鴉片戰爭,用軍艦大炮敲開了中國的大門。1842年簽訂的中英《南京條約》開放了上海等5個沿海通商口岸,從此外國商人、傳教士、外交官、軍人、旅行家等大批湧入中國,但中國人出國卻為數很少。
19世紀40-60年代出國的中國人大致有以下幾類:
第一類是被西方殖民者誘拐販賣的契約華工,當時被稱為「苦力」或「豬仔」。外國洋行及其僱用的買辦、掮客,誘騙華工簽訂契約搭乘外國輪船出洋,販賣到急需勞工的古巴、美國、秘魯、澳大利亞等地。據統計, 1847-1852年,從廈門通過貿易共輸出華工8281名。這些華工在販運途中和勞動場所,遭到非人待遇,被當作奴隸和牲畜一樣殘酷虐待,死亡率很高,生活極為悲慘。這與非洲黑奴貿易一樣,根本不是正常的國際人員交往。後來還有一些華僑和華工陸續出海到東南亞各國開墾和移民。
第二類出洋的中國人是個別從事對外貿易的商人或替西方商人、洋行、外國外交、宗教、文化教育機構團體服務的買辦、雇員、翻譯。例如福建人林針,受雇於廈門美商,1847年6月到美國,工作一年多後回國,他寫了一部《西海紀游草》,是晚清中國人撰寫的最早的美國游記。又如廣東南海文人羅森,寓居香港時認識了美國傳教士衛廉士,1854年(咸豐四年)由其推薦擔任美國培理將軍遠征日本艦隊的漢文翻譯。羅隨培理艦隊到過日本橫濱、下田、箱館等地,參與了悉櫻日美訂約、開埠過程,回國後寫了一篇《日本日記》在香港發表,這是晚清中國人第一部日本游記。還有蘇州文人王韜曾受雇於英國傳教士在上海開辦的墨海書館。1867年(同治六年)他應英國傳教士理雅各邀請,赴歐洲訪問,曾在英國牛津大學講演孔孟學說和中英關系,可以說是晚清第一位在歐洲大學講壇上宣判陸乎講中國文化的中國學者。1870年回到香港後,他辦了《循環日報》,還寫了《普法戰記》等書。
第三類是由外國傳教士帶到西方留學的中國青少年。其中最有名的是1847年被美國傳教士、香港馬禮遜學堂校長布朗帶到美國馬薩諸塞州留學讀書的容閎、黃寬、黃勝三人。容閎1854年畢業於耶魯大學,成為第一個從美國大學畢業的中國人。黃寬後來在英國掘悉愛丁堡大學醫科畢業,成為經過歐洲醫科大學正規訓練的中國第一位西醫。黃勝則與伍廷芳共同創辦《中外新報》,與王韜合作成立中華印務總局,成為近代出版印刷業的先驅人物。
第四類出洋的中國人則是由外國人士帶領前往西方游歷訪問的少數中國官員。例如1866年清政府海關總稅務司英國人赫德要請假回國結婚,總理衙門便派遣了前山西襄陵縣(今襄汾縣)知縣斌椿與其子廣英以及3名同文館學生,隨赫德赴歐洲觀光游歷。他們在英、法、德等9國游歷了7個月後歸國,這是晚清中國官員走出國門海外游歷的第一次嘗試。他們所寫的游記如《乘槎筆記》《航海述奇》等記錄了晚清官員對歐洲最初的見聞。還有1868年的蒲安臣使團。該團由剛卸任的美國公使蒲安臣率領,他被授予「辦理中外交涉事務大臣」的頭銜。為了維護面子和平衡列強關系,使團成員還包括兩名清政府總理衙門的章京志剛、孫家谷,以及一名英國人和一名法國人。使團用2年8個月,訪問了歐美11個國家。其間,蒲安臣四處包攬交涉、談判,甚至擅自與外國締約,中國使臣幾乎成了點綴品和觀光客。不過這畢竟跨出了中國外交走向世界邁向國際社會的第一步。使團里的中國人也通過出訪大開眼界,接觸了新事物、新思想,這可以從他們的游記,如志剛的《初使泰西記》、孫家谷的《使西述略》、使團翻譯張德彝的《歐美環游記》等書中看出來。
二、19世紀70-90年代:
駐外使節、游歷官員與官派留學生
19世紀70年代,清政府開始向外國派遣外交使節、獨立的游歷考察官員和官費留學生,中國人由完全被動到逐漸主動地走向世界。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列強通過《北京條約》取得公使駐京權利。西方國家陸續派遣公使駐華,並在北京開設公使館,在上海等地開設領事館。而清政府直到70年代才開始派遣赴外使臣。最早在1870年派遣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為出使法國特使、欽差大臣,其使命只是為「天津教案」向法國道歉。1875年(光緒元年)任命的出使英國欽差大臣郭嵩燾,最初的使命也是為了「馬嘉理案件」赴英國道歉,然後才轉為長駐英國,成為晚清第一位駐外公使。出國後,郭嵩燾能認真考察和分析西方國情和現狀,在日記和報告中對西方文明有些肯定的描述。不料竟遭到頑固保守派士大夫的群起攻擊。尤其是駐英副使劉錫鴻還打小報告誣告郭嵩燾「崇洋媚外」「有失國體」,甚至有「私通洋人之嫌」,最後任期未滿就被清政府調回。他寫的《使西紀程》一書也被禁止發行並毀版。1877年至1878年,清政府陸續在英、法、德、日、美等國開設了駐外使館,派遣了駐外使團。早期的中國外交官群體為晚清中國人走向世界、認識世界起了重要作用,如郭嵩燾、曾紀澤、薛福成、黃遵憲等人都撰寫了許多考察研究外國的報告、日記和著作。
19世紀70-80年代清政府還主動獨立地派出一些官員出洋考察、游歷和調查。例如1874年清政府曾派出陳蘭彬、容閎等官員專程到美洲古巴和秘魯調查華工受虐待狀況,力圖維護華工權益。1876年派遣浙海關文案李圭與海關洋員一起前往美國費城參觀世界博覽會。他寫了一部《環游地球新錄》,不僅記錄了費城世博會及各國見聞,而且以親身經歷證明了「地球確實是圓的」。1879年道員徐建寅受北洋大臣李鴻章派遣到歐洲訂購鐵甲艦,同時考察了各國工廠。他寫的《歐游雜錄》是中國官員第一次對歐洲近代工業進行深入考察的珍貴記錄。這個時期地方大員也開始派員出國游歷考察,如1878年四川總督丁寶楨派江西貢生黃楙材游歷考察緬甸、印度等國。
1887年清政府還通過考試,從中央六部中下級官員中選拔了12名海外游歷使,分別派赴亞洲、歐洲、南北美洲20多個國家,進行了為期兩年的、以調查研究外國情況為主要任務的海外游歷考察。海外游歷使最遠到達了南美洲的智利、巴西等國,其路程之遠及所到國家之多,是前所未有的。而且他們所取得的外國調查研究的成果也是空前的。可惜這批海外游歷使回國後卻沒有被重用,也沒有讓他們在外交崗位上發揮作用,其外國調查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閣未受重視,以至這樣一次走向世界的舉動,竟然漸漸被埋沒和遺忘。
這個時期清政府開始向海外派遣官費留學生。最早是官派幼童留美。1871年在容閎的建議下,曾國藩和李鴻章聯名奏請派幼童赴美留學,獲清廷批准。在上海設立出洋肆業局招生,從1872年至1875年先後分四批派遣120名10-16歲幼童赴美國留學。他們被分散安排在美國居民家中住宿,在美國的中學畢業後,陸續有50多人考入耶魯、哈佛、哥倫比亞等美國大學學習。留美幼童在美國學習勤奮,進步很快,同時思想、習俗也漸漸發生變化,如見了官員不願下跪,要求穿西裝、剪辮子、進出教堂等,因此被守舊頑固派攻擊為「適異忘本,目無師長」,要求將留美學生趕快撤回。加上當時美國出現排華風潮,清政府在1881年決定將留美幼童全部撤回,以至幼童留美計劃半途而廢。這些留美學生回國後不少人成為清末民初中國政界、軍界、外交界、科技界和教育界的著名人物,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作出了貢獻。如主持修建京張鐵路、被譽為「中國工程師之父」的詹天佑,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唐紹儀,清華學堂校長唐國安,北洋大學校長蔡紹基等。
此後,1877年至1897年清政府又先後派遣了4批共80多名學生留學歐洲,主要是英國和法國。因為這些學生大多數是從福州船政學堂學生中選拔的,赴歐主要是學習海軍的造船和駕駛專業,故史稱「留歐船政學生」。這些學生回國後成為中國早期海軍和造船工業的骨幹,為中國近代海軍的創立、發展作出了貢獻。晚清北洋艦隊的主要艦長如劉步蟾、林泰曾、鄧世昌、林永升等都是留歐船政學生,他們幾人都在甲午戰爭中為國捐軀。還有近代著名的啟蒙思想家、翻譯家、民國初年北京大學第一任校長嚴復,當年也是官派留學英國的船政學生。1896年清政府還選派了唐寶鍔等13名學生赴日本留學,這是中國第一批官派留日學生。
值得注意的還有1896年李鴻章的出洋。當時清廷派大學士李鴻章為特命頭等欽差大臣出席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禮。他負有「聯俄拒日」的使命,與俄國政府簽訂了《中俄密約》,還應邀訪問了德、法、英、美、加拿大等國,會見了各國元首和政要,如英國女皇維多利亞、德國首相俾斯麥、美國總統克利夫蘭等。李鴻章使團是19世紀清政府派出的最高級別外交使團,此行共歷時190天,水陸行程9萬里,是晚清中國人走向世界歷史上的一件大事。
三、20世紀初:
赴日留學、考察與五大臣出洋
1895年甲午戰敗後,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廣大愛國知識分子強烈要求向西方與日本學習,通過改革或革命救亡圖存。因此在20世紀初出現了一個赴日本留學和考察的熱潮,成為晚清中國人走向世界第三個時期的新特色。當時清末新政急需人才,清政府實行提倡鼓勵官費、自費並舉赴日留學的政策。
1905年廢除科舉考試後,出洋留學也成了知識分子的重要出路。而且日本政府採取主動吸引中國留學生的政策,加上赴日留學路途近、交通方便、費用省、文字習俗相似等因素,都是留日熱潮形成的重要原因。留日學生從1901年的200多人,1903年增到1300多人,1905-1906年猛增到8000多人,達到最高潮。後來因中、日雙方的限制政策和國內教育的逐漸普及、歐美國家也積極招收中國留學生,留日熱才逐漸降溫。
與19世紀清政府派往歐美的官費留學生大多學習理工和海軍不同,20世紀初以自費生為主的留日學生學習的專業非常廣泛,從政法、文史、軍事、外語、師范到理工、農醫、商業以及音樂、美術、體育等等,而其中以學政法和陸軍為最熱門。很多留日學生在日本吸收新知識、新思想,參加愛國運動,逐漸從改良走向革命。他們利用在海外求學的條件,組織革命團體,出版革命書刊,使日本東京成為20世紀初中國革命派的主要海外基地。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的主要骨幹如黃興、宋教仁、胡漢民等都是留日學生。重要的革命宣傳家如陳天華、鄒容及歷次武裝起義的指揮和骨幹如劉道一、秋瑾等,也都是留日學生,他們為發動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作出了重大貢獻。
另外,歸國的留日學生也是清末新政改革的骨幹力量。籌備立憲、法制改革、教育改革、軍事改革的許多建議、法令、制度都是他們起草的。不少歸國留日學生成了清政府各種新政機構的官員或新軍的各級軍官和各級新式學堂的教員。
除了赴日留學外,20世紀初還有大批中國官員、士紳、文人、學者或官派或自費赴日本考察游歷。他們考察的范圍很廣,從憲政、法律、軍事、教育、工業、商業、農業、交通到司法、衛生、監獄等等。他們還撰寫了不少調查報告和考察記,為中國改革和建設提供借鑒和參考。
這個時期還應特別提到1905-1906年的五大臣出洋,它標志著晚清中國官員在走向世界的歷程上又邁出了一大步。1905年由於民族危機加深和日俄戰爭的影響,國內要求立憲的呼聲日益高漲,駐外公使和地方督撫也紛紛奏請仿效日本與歐美的政治制度。清廷決定派王公大臣出洋,深入考察歐美與日本的政治,歸國報告後再作決策。這次出洋的特點是官員級別高、隨員多、目標明確、效果顯著。出洋人選幾經變動,最後派出的是鎮國公載澤、戶部侍郎戴鴻慈、湖南巡撫端方、山東布政使尚其亨和順天府丞李盛鐸五人,全都是王公親貴和一、二品大員。此外,還選調了近百名素質較高的官員和歸國留學生為隨員。出洋目的是「分赴東西洋各國,考求一切政治,以期擇善而從」。他們分成兩路先後考察了歐美13國和日本,共半年左右。考察雖以憲政為中心,但實際調查范圍很廣,涉及議會、政府、司法、工廠、銀行、學校等,並請外國政治家和學者講解憲政原理和各種制度,還大量收集、翻譯各類外國圖書資料。他們回國後力陳中國立憲之必要,終於促使清廷在1906年9月1日正式頒布「仿行立憲」的上諭。他們還向慈禧太後和光緒帝進呈了介紹各國政治的《歐美政治要義》《列國政要》等書和大批外國書籍,對清末新政和預備立憲的各項改革和制度、法律建設有重要參考價值。
此外,戊戌變法失敗後被迫流亡海外的維新派領袖康有為、梁啟超等也周遊列國,考察和分析各國政治和文化,撰寫游記。如康有為寫了《歐洲十一國游記》,梁啟超就1902年美洲之行,寫了《新大陸游記》。他們的著作為中國人認識世界提供了新的視角和資料。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晚清中國人特別是中國官員走向世界的一個大體發展軌跡。從在外國人帶領下走出國門,到中國人獨立周遊世界;從選拔中下級官員海外游歷,到派遣王公大臣出洋考察;從出洋觀光或泛泛調查異國風情,到全面深入考察外國國情特別是政治制度;從回國後默默無聞幾乎被遺忘,到推動立憲決策發揮重要作用。這反映出晚清中國人在走向世界的艱難曲折道路上一步一步地在前進,逐步了解國際社會,登上世界舞台。但同時也暴露了清王朝的衰敗和腐朽,終究不能挽救其最後滅亡的命運。此外晚清走向世界的中國留學生也經歷了從留美幼童的半途而廢,到留歐船政學生的甲午悲劇,再到留日學生的革命風潮。中國愛國青年學生通過走向世界,走向革命,終於成了清王朝的掘墓人。

閱讀全文

與如何讓中國人走出國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向伊朗禁運什麼 瀏覽:655
中石油在越南92號汽油賣多少 瀏覽:34
越南比柬埔寨人多多少 瀏覽:833
中國什麼摩托好 瀏覽:444
3000元兌換印尼盾多少 瀏覽:633
伊朗人怎麼過開齋節 瀏覽:200
印度雞肉餃子餡怎麼調 瀏覽:813
印度皇家理工學院在哪裡 瀏覽:677
美國打越南戰爭死多少士兵 瀏覽:173
印尼什麼水果最貴 瀏覽:182
斜切式義大利面怎麼做 瀏覽:898
英國瘟疫死亡人數多少 瀏覽:705
越南落地簽證相片多少寸 瀏覽:770
印尼藤席是什麼意思 瀏覽:807
美國為什麼沒收伊朗資產 瀏覽:259
中歐和義大利哪個好 瀏覽:854
英國國籍怎麼變更 瀏覽:279
義大利五一怎麼過 瀏覽:734
印尼多少潮汕人 瀏覽:182
越南姓氏哪裡最多 瀏覽: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