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怎麼做到自主研發五代機的

中國怎麼做到自主研發五代機的

發布時間:2023-03-22 22:44:54

A. 一個國家要想研製出第五代戰機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您好:
1.錢,必須的前提。
2.人才,飛機的氣動設計,飛行控春皮製,發動機設計,材料製造工藝,武器系統配套,都需要各個方面的人才。
3.發達的電子及計算機技術,戰機的雷達系統,通訊舉森察系統,電子戰系統,機載電腦,火控飛控等需要。另外地面設計的時候,從氣動分析,數字模型模擬都需要。
4.發達的材料科技,隱身圖層,吸波材料,發動機部分需要。
5.高級的製造工藝,否則會影響隱形,影響各個部分的製造質量。
6.有之前的技術積累,沒有一步登天的,我們也是從仿製到獨立製造三代,四代到五代一步一步來的。
7.完整的後勤配套正茄體系,否則有再多的五代機起不到作用,甚至無法試飛。

B. 中國第五代戰機的隱形技術是從哪個國家獲取的

很雜,隱形技術包括外形(氣動)隱身、塗料(材料)隱身和紅外隱身三大方面

塗料(材料)隱身一塊的技術主要來自美國
從公開資料上看,早在60年代抗美援越的時候,中國空軍部隊曾打落過幾架美國人的火蜂無人機,老美在無人機上塗了一層塗料,可以減小雷達反射面積
TG進行了分析,破解了其成分,算是隱身事業的開端

此後,在科索沃據說拿到了部分F117的殘骸,分析了上面的隱身塗料信息
另外在毛子解體後,曾請了不少毛子專家來傳道授業
最新的復合材料,如T600和T800或多或少有些歐洲國家乃至日本的影子

氣動隱身一塊比較麻煩,因為這東西必須符合飛機的作戰特點,例如31001雖然在氣動外形上全面模仿美國的F22和F35,但其性能明顯不如J20,就是明證
這玩意只能自己摸索
按照公開信息上看,在90年代,601和611所各用一架J8和J7作為樣機,進行雷達隱身方面的測試

此後又花巨資搞自己的雷達反射實驗室
所以說,這塊主要還是自己搞的

紅外隱身也是一樣,基本是自己搞的

C. 中國戰斗機現在在世界上什麼水平能否引領世界潮流

引言:一個國家的空軍實力極大影響了這個國家在國際上的競爭力。近些年來,我國的空軍戰鬥力顯著增強,研發了多款新型的戰斗機,軍事實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我國的戰斗機實力已經進入了一線行列。雖然我國戰斗機實力已經處於世界先進水平,但是我國還沒有到達引領世界潮流的能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相信我們國家的戰斗機實力會越來越強勁。

從我國戰斗機發展的歷程來看,中國的進展有目可睹。新中國剛建立時,中國什麼都不會,就從最基礎的學起,修理、組裝再進行仿製。接著,中國逐漸掌握了電傳、隱身復合等技術,開始了自主研發道路。幾十年後,中國的戰斗機已經是世界頂級水平。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中國的戰斗機會更加的強大。

D. 為什麼我國能領先俄羅斯研發出五代機

俄羅斯人才流失太嚴重,歸根結底是錢鬧的

E. 中國什麼時候能自己研製出自己的第5代戰機

中國的殲10是三代機,現在四代機據說已經開始風洞試驗,第五代開始預研,看清楚:預研。 2002年以後,中國開始著手進行殲-14的研製,軍方要求,這種戰斗機必須以具備隱身作戰能力為前提,其次要可以達到超音速持續飛行的能力,即超音速巡航。顯然殲-14是在追趕蘇-34和美國F-22。 按照這種方式,我們所研製的戰機永遠是跟在別人屁股後面轉。要想超越超級大國的戰機,中國必須從創造理念和研製觀念上進行突破,因此,我設想中國第五代戰機應該是超常規設計理念的產物。 中國第五代戰機,應該具有強大的能源系統、超級強勁的續航能力和無與倫比的隱身性能。但是,中國戰機最薄弱環節發動機部分,始終沒有多大進展,即使將來趕上了俄美,也毫無超越可言。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戰機,仍然採用大功率大推重比蝸扇發動機,這種發動機雖能滿足先進戰機的動力要求,但它始終存在致命的弱點:續航能力有限,需要空中加油機補給;噪音大,隱身性能有限。 眾所周知,中國殲-10戰機是典型的第三代戰機,性能和蘇-27、美國F-16相當。 2002年以後,中國開始著手進岩或山行殲-14的研製,軍方要求,這種戰斗機必須以具備隱身作戰能力為前提,其次要可以達到超音速持續飛行的能力,即超音速巡航。顯然殲-14是在追趕蘇-34和美國F-22。 按照這種方式,我們所研製的戰機永遠是跟在別人屁股後面轉。要想超越超級大國的戰機,中國必須從創造理念和研製觀念上進行突破,因此,我設想中國第五代戰機應該是超常規設計理念的產物。 中國第五代戰機,應該具有強大的能源系統、超級強勁的續航能力和無與倫比的隱身性能。但是,中國戰機最薄弱環節發動機部分,始終沒有多大進展,即使將來趕上了俄美,也毫無超越可言。目前世界上最先團簡進的戰機,仍然採用大功率大推重比蝸扇發動機,這種發動機雖能滿足先進戰機的動力要求,但它始終存在致命的弱點:續航能力有限,需要空中加油機補給;噪音大,隱身性能有限。 突破這個瓶頸,這便是中國第五代戰機---核動力戰斗機。 核動力戰斗機採用核動力為戰機提供無限續航的能源供給,完全不需要空中加油;核燃料發動機的信噪比要高出蝸扇發動機的,不是好幾倍問題,而是好幾個數量級。 現在有消息說俄國邀請中國一起研究第5代 綜合起來,也就是中國粗中5代不能是三五十年就能研究成功的

F. 中國五代機是什麼情況

殲渣梁岩20 目前一些新聞報道報道的中國殲12、殲13、殲14都不是現有樣機,而是中國航空工業的設計方案。俄專家稱殲20是F-22A的翻版
就在世人對按照俄羅斯蘇一27生產許可證生產的飛機命名為殲一11戰斗機還有些不習慣的時候,新聞出版物又報道了中國還有殲一12、殲一13、甚至還有殲一14。筆者立即發現,這些報道談論的不是現有樣機,而是中國航空工業的設計方案,也不是1970年代和1980年代被命名的設計方案,而是與中國第5代戰斗機有關的新型飛機。總之,這些設計工作始於1980年代末,而在1990年代中期得到了一次飛躍。
當時,在一些英語出版物中,其中包括在專門報道中國戰斗航空兵發展的電子出版物中,出現了關於屬於第5代戰斗機的殲一20方案的報道。筆者想指出的是,中國研製者本身並沒有在上述媒體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大肆宣揚。而這些信息有時卻把讀者都給搞糊塗了。把讀者搞糊塗的主要原因是,中國按照自己的飛機劃代順序,把第5代戰斗機劃入了第4代戰斗機。當然,在關於繼續研製第4代戰斗機(按照公認的飛機劃代順序)的大量消息中,出現關於殲一20設計方案的報道,也造成了一定的混亂。實際上,中國的第4代戰斗機就是對發動機實施改進並裝備中國空軍的殲一10戰斗機以及L-5軍用教練機。而造成實質性混亂是,殲一12、殲一13以及隨後出現的殲一14設計方案。這些方案都是由不同的設計單位注冊的(其主要設計單位是沈陽和成都航空製造公司所屬的第601和第611設計研究院)。
這如御些被命名的設計方案不僅與研製第5代戰斗機設計方案有關,而且與研製第5代戰斗機戰術技術要求也有關。總之,將殲一10總體設計與傳統的設計理念聯系在一起,這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同筆者交談的中國專家特別指出:"2005年完成的飛機設計方案,未必能與實際選擇的設計方案掛鉤。戰斗機的方案實際上已經處於最後的階段。但是,對其最終的戰術技術要求並不存在。"
事實上,在中國媒體關於研製殲一20戰斗機設計方案的報道中,出現過許多用於研製實際設計方案的殲一20戰斗機的各種工藝模型圖片。選擇實際方案和對殲一20戰斗機確定最終戰術技術要求,預計將在2010年完成。同時,做好裝備殲一20戰斗機准備工作預計將在2015年完成。從對現有報道進行分析可以推測,殲一20戰斗機研製過程將屬於被稱為新型航空技術"螺旋式"研製工藝之列。
這種研製過程的出現,實際上是1990年初美國軍事經營管理層對軍事渣茄技術研製管理工藝實施重大改革的結果。今天,美國研製UCAV、UCAV-N和J-UCAS等無人戰斗機計劃成為使用"螺旋式"工藝楷模。被列入"螺旋式"工藝的楷模之列的,還有F一22。在遵循辯證法的同時,美國採用了"螺旋式"工藝研製F一22。結果,在1995年完成最初戰術技術要求的F-22樣機基礎上,出現了外形與其不同,但是符合今天新型戰術技術要求的F-22。
總之,目前中國與美國有一點不同之處在於,"螺旋式"工藝每旋轉一圈只限於製造實際工藝模型,而不是戰斗機樣機。因此,中國研製第5代戰斗機"螺旋式"每旋轉一圈,與美國研製F-22不同,不是10年,而是5年。不是F-22和1.44曾有人提出過這樣明智的問題:"中國人能夠舉起手來在空中與作戰性能超過自己的F一22進行對抗嗎?"回答是:這有什麼奇怪的呢?一點都不困難。研製第5代戰斗機與研製多用途戰斗機密切相關。但是,這種多用途性能的水平對於不同設計方案的戰斗機大相徑庭。在F一22最初的設計方案中,F一22起飛重量被認為是最小的。但是,在重新審查F一22設計方案時,F一22起飛重量被增加。該方案的實現促使F一22A的研製,並將其裝備美國空軍。F一22的重量得到了增加。眾所周知,對於1架飛機來說,每增加一種新的功能,就要增加一定額度的起飛重量。這種效應只能依賴於更先進的工藝來降低。看來,提高多用途性能將導致起飛重量大幅度提高的後果。因此,要想實現所有的功能,不能只靠一種機型飛機,而是要靠這個飛機家族中的多種機型飛機。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聯合攻擊戰斗機的JSF計劃中,出現的由3種機型組成的飛機家族。很顯然,在對美國使用F一22開始在中國邊境空中顯示自己軍事技術能力感到困惑的時候,中國研製者依靠他們掌握的工藝,讓自己研製的戰斗機在某些作戰性能方面達到很高的指標。同時,這種作戰能力及其使用工藝的組合,確定了戰斗機重量的等級。在多用途方面,可以說中國研製者研製的不是今天的F一22。1995年誕生的F一22,專門擔負"空空"作戰任務。現有的關於優化中國第5代戰斗機外形特徵的報道,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了這一點。通過對這些報道分析可以斷定,中國第5代戰斗機戰術技術要求的變化將主要體現在重新調整飛機遠距和中距空戰能力方面。
因此,國外關注中國發展第5代戰斗機計劃的專家,都把設計飛機方案的外形變化與其聯系在一起。總之,中國設計者自己十分清楚,在被支配的現有儲備中(工藝和財政),簡單的模仿美國已經做過的東西是不可能的。因此,中國正堅定地尋找解決在建造第5代戰斗機中遇到的難題。
正如前面所指出的,中國從來沒有對於研製第5代戰斗機進行大肆宣揚。因此,對該問題(對其表現出極大興趣)的信息匱乏引起了許多混亂。專家關於成都公司設計者模仿俄羅斯"1.44"多用途戰斗機設計方案,作為中國第5代戰斗機設計方案的假設,也是造成這種混亂的原因之一。這種假設曾首先出現在美國咨詢組織"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的一份特別報告中。隨後,這種假設又先後出現在國外的出版物上,並成為了某種證據確鑿的事實。
俄稱中國五代機不以米格1.44驗證機為技術原型
筆者完全有理由反對這種流傳盛行的觀點,並堅信:"這種證據確鑿的事實"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了慫恿。要知道媒體公布的成都飛機公司研製第5代戰斗機圖片與眾所周知的"1.44"相提並論,是多麼讓人痛心啊?筆者在對所有圖片進行仔細分析後得出的結論是,在功能方面,中國將沿著建造"不是F一22"的國產戰斗機道路前進,而在技術方面,中國將沿著建造"不是1.44"的國產戰斗機道路前進。殲-20方案與航空工業改革假如不是中國航空工業的總體改革,就不會有今天要談論的話題。這絕非偶然。1991年,根據中央委員會指示,中國開始了對中國航空工業的實質性改革。中國航空工業改革使研製第5代戰斗機計劃確定了自己的地位。這與俄羅斯研製兀AK一①A(前線航空兵先進的綜合飛行系統)第5代戰斗機有相似之處。俄羅斯nAK一①A第5代戰斗機也是在國內航空工業改革中確定了自己的地位。即便不考慮中國在解決類似問題中凸顯的特點,這里也存在許多的共同點。在比俄羅斯較早進入資本市場發展後,中國始終堅持"一切由市場調節"口號,並將其付諸於實踐之中。國家如果不對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實施完全控制的話,也至少要對該資源在國民經濟使用過程中進行控制。
1999年,隨著國家調控政策出台,在中國航空工業部復雜體系的基礎上組建了兩個國家航空工業集團,即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和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從兩大集團總部繼續使用中國航空工業部舊址,可以看出這次改革的行政指令性質。此外,從命令式的在兩大集團之間分配航空工業企業,也可以看出行政指令性質。對於這次分配的原則,存在不同的分歧意見。但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這次分配的原則既有主題,又有實踐。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無論是在科研方面,還是在經濟生產方面囊括了從事飛機主題研製的骨幹企業。在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也存在這樣一個主題:那就是以研製直升機和武器裝備確定了自己的地位。十分有趣的是,在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和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都存在著發動機製造企業。同時,發動機製造企業不是以獨立組織身份加入上述兩個集團,而是作為地區航空製造公司加入上述兩個集團。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所轄的沈陽航空製造公司和成都航空製造公司,是兩個最大的地區集團。當談到這兩個集團具體發展中國航空工業總體規劃時,首先又要回到研製第5代戰斗機問題上。沈陽航空製造公司和成都航空製造公司,以主要研製者的身份參與殲一20的研製。由於在研製第4代戰斗機方面積累的豐富的經驗,因此這兩個公司被授予研製殲一20的許可權。總之,加大解決第5代戰斗機問題的投入,將成為推動改革的重要環節,並將有利於完善科學生產關系和建立與實際相輔相成的關系。
從中航兩集團到航空航天局
目前,中國航空工業改革的特點是,在改革的總體框架下,為所有航空企業找到自己的位置。改革者的行動不僅關注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的骨幹企業的生存,也關注與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聯合的企業的生存。很顯然,設計和製造第5代戰斗機是一項規模龐大的科技工程。沒有航空科技,這個問題是無法解決的。因此,中國從最初就吸納了許多研究所參加第5代戰斗機的研製。
這不僅包括在設計殲一20中扮演試驗設計局角色的沈陽和成都航空製造公司所屬的第601和611設計研究所,而且還包括幾十個研究所和改革初期保留下來的幾個實驗室。
在中國航空工業改革過程中,中國航空科研所受雙重領導。在生產方面歸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和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領導。事實上,中國航空工業所有具備科研潛力的機構,都以同樣一種方式解決在設計殲一20時出現的問題,即通常所說的:在所需的時間出現在所需地點。此"游戲規則"表明,這些獨立科研機構在得到全部經費支持後和在接受來自地區航空集團足夠穩定的科研任務後,將歸屬地區航空集團領導。由此可見,不是市場"調節一切",而是航空發展計劃"調節一切"。
當然,研製第5代戰斗機並不是中國航空工業改革的唯一推進器。可容納100名乘客的ARJ一21新支線飛機也屬於這個范疇。還有可容納150名乘客的新支線飛機也是中國航空工業改革的推進器。顯然,由於航空專業涉及面很廣,因此不是所有的科研所都能保證100%被地區航空工業集團使用。這並不意味著,他們被拒之於航空工業的門外。據悉,這些歸屬國防科工委的科研所,將被編入國家新的機構--即在中國專家中廣泛流傳的中國航空航天局。這個名稱象徵著,中國不僅將模仿美國管理航空工業的模式,而且還會有更多的舉措。

閱讀全文

與中國怎麼做到自主研發五代機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什麼水果最貴 瀏覽:182
斜切式義大利面怎麼做 瀏覽:898
英國瘟疫死亡人數多少 瀏覽:705
越南落地簽證相片多少寸 瀏覽:770
印尼藤席是什麼意思 瀏覽:807
美國為什麼沒收伊朗資產 瀏覽:259
中歐和義大利哪個好 瀏覽:854
英國國籍怎麼變更 瀏覽:279
義大利五一怎麼過 瀏覽:734
印尼多少潮汕人 瀏覽:182
越南姓氏哪裡最多 瀏覽:979
義大利幼兒教育有哪些 瀏覽:634
越南政治權力有哪些 瀏覽:228
中國哪個城市物價低2021 瀏覽:561
留學生在義大利生孩子怎麼辦 瀏覽:991
伊朗簽證在哪個網站辦理 瀏覽:440
英國航空行李限重多少 瀏覽:888
越南鋼盔哪個好 瀏覽:441
越南盾5千億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448
印尼黑酸枝屬於紅木怎麼區別真假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