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目前的能源狀況
中國資源廣,但人均佔用量很少。資源相對缺乏。
『貳』 請問中國的能源現狀如何,如何破解
必須別找出路,要大力投入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減少對石油等不可再生資源的剛性需求。同時應加大廢物回收利用。
『叄』 中國的能源現狀是什麼樣的未來怎樣應對能源危機
主要是煤炭啊!很緊缺的 而且污染大 希望開發出新能源吧 還有像水力風力啊
『肆』 中國的能源狀況與政策的現狀
能源資源是能源發展的基礎。新中國成立以來,不斷加大能源資源勘查力度,組織開展了多次資源評價。中國能源資源有以下特點:
——能源資源總量比較豐富。中國擁有較為豐富的化石能源資源。其中,煤炭佔主導地位。2006年,煤炭保有資源量10345億噸,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約佔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儲量相對不足,油頁岩、煤層氣等非常規化石能源儲量潛力較大。中國擁有較為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摺合年發電量為6.19萬億千瓦時,經濟可開發年發電量約1.76萬億千瓦時,相當於世界水力資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較低。中國人口眾多,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在世界上處於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資源人均擁有量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氣人均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資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約了生物質能源的開發。
——能源資源賦存分布不均衡。中國能源資源分布廣泛但不均衡。煤炭資源主要賦存在華北、西北地區,水力資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石油、天然氣資源主要賦存在東、中、西部地區和海域。中國主要的能源消費地區集中在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資源賦存與能源消費地域存在明顯差別。大規模、長距離的北煤南運、北油南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是中國能源流向的顯著特徵和能源運輸的基本格局。
——能源資源開發難度較大。與世界相比,中國煤炭資源地質開采條件較差,大部分儲量需要井工開采,極少量可供露天開采。石油天然氣資源地質條件復雜,埋藏深,勘探開發技術要求較高。未開發的水力資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遠離負荷中心,開發難度和成本較大。非常規能源資源勘探程度低,經濟性較差,缺乏競爭力。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能源工業迅速發展,為保障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主要表現在:
——供給能力明顯提高。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中國已經初步形成了煤炭為主體、電力為中心、石油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全面發展的能源供應格局,基本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能源供應體系。建成了一批千萬噸級的特大型煤礦。2006年一次能源生產總量22.1億噸標准煤,列世界第二位。其中,原煤產量23.7億噸,列世界第一位。先後建成了大慶、勝利、遼河、塔里木等若干個大型石油生產基地,2006年原油產量1.85億噸,實現穩步增長,列世界第五位。天然氣產量迅速提高,從1980年的143億立方米提高到2006年的586億立方米。商品化可再生能源量在一次能源結構中的比例逐步提高。電力發展迅速,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分別達到6.22億千瓦和2.87萬億千瓦時,均列世界第二位。能源綜合運輸體系發展較快,運輸能力顯著增強,建設了西煤東運鐵路專線及港口碼頭,形成了北油南運管網,建成了西氣東輸大幹線,實現了西電東送和區域電網互聯。
——能源節約效果顯著。1980—2006年,中國能源消費以年均5.6%的增長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9.8%的增長。按2005年不變價格,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由1980年的3.39噸標准煤下降到2006年的1.21噸標准煤,年均節能率3.9%,扭轉了近年來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上升的勢頭。能源加工、轉換、貯運和終端利用綜合效率為33%,比1980年提高了8個百分點。單位產品能耗明顯下降,其中鋼、水泥、大型合成氨等產品的綜合能耗及供電煤耗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不斷縮小。
——消費結構有所優化。中國能源消費已經位居世界第二。2006年,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為24.6億噸標准煤。中國高度重視優化能源消費結構,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72.2%下降到2006年的69.4%,其他能源比重由27.8%上升到30.6%。其中可再生能源和核電比重由4.0%提高到7.2%,石油和天然氣有所增長。終端能源消費結構優化趨勢明顯,煤炭能源轉化為電能的比重由20.7%提高到49.6%,商品能源和清潔能源在居民生活用能中的比重明顯提高。
——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中國能源科技取得顯著成就,以「陸相成油理論與應用」為標志的基礎研究成果,極大地促進了石油地質科技理論的發展。石油天然氣工業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勘探開發技術體系,特別是復雜區塊勘探開發、提高油田採收率等技術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煤炭工業建成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礦井,重點煤礦採煤綜合機械化程度顯著提高。在電力工業方面,先進發電技術和大容量高參數機組得到普遍應用,水電站設計、工程技術和設備製造等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核電初步具備百萬千瓦級壓水堆自主設計和工程建設能力,高溫氣冷堆、快中子增殖堆技術研發取得重大突破。煙氣脫硫等污染治理、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技術迅速提高。正負500千伏直流和750千伏交流輸電示範工程相繼建成投運,正負800千伏直流、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輸電試驗示範工程開始啟動。
——環境保護取得進展。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加強環境保護已經成為基本國策,社會各界的環保意識普遍提高。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後,中國組織制定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並綜合運用法律、經濟等手段全面加強環境保護,取得了積極進展。中國的能源政策也把減少和有效治理能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引起的環境破壞、環境污染作為其主要內容。2006年,燃煤機組除塵設施安裝率和廢水排放達標率達到近100%,煙塵排放總量與1980年基本相當,單位電量煙塵排放減少了90%。2006年,全國建成並投入運行的脫硫火電機組裝機容量達1.04億千瓦,超過前10年的總和,裝備脫硫設施的火電機組占火電總裝機的比例由2000年的2%提高到30%。
——市場環境逐步完善。中國能源市場環境逐步完善,能源工業改革穩步推進。能源企業重組取得突破,現代企業制度基本建立。投資主體實現多元化,能源投資快速增長,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煤炭工業生產和流通基本實現了市場化。電力工業實現了政企分開、廠網分開,建立了監管機構。石油天然氣工業基本實現了上下游、內外貿一體化。能源價格改革不斷深化,價格機制不斷完善。
隨著中國經濟的較快發展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能源需求不斷增長,構建穩定、經濟、清潔、安全的能源供應體系面臨著重大挑戰,突出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資源約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中國優質能源資源相對不足,制約了供應能力的提高;能源資源分布不均,也增加了持續穩定供應的難度;經濟增長方式粗放、能源結構不合理、能源技術裝備水平低和管理水平相對落後,導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耗能產品能耗高於主要能源消費國家平均水平,進一步加劇了能源供需矛盾。單純依靠增加能源供應,難以滿足持續增長的消費需求。
——能源消費以煤為主,環境壓力加大。煤炭是中國的主要能源,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難以改變。相對落後的煤炭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加大了環境保護的壓力。煤炭消費是造成煤煙型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隨著中國機動車保有量的迅速增加,部分城市大氣污染已經變成煤煙與機動車尾氣混合型。這種狀況持續下去,將給生態環境帶來更大的壓力。
——市場體系不完善,應急能力有待加強。中國能源市場體系有待完善,能源價格機制未能完全反映資源稀缺程度、供求關系和環境成本。能源資源勘探開發秩序有待進一步規范,能源監管體制尚待健全。煤礦生產安全欠賬比較多,電網結構不夠合理,石油儲備能力不足,有效應對能源供應中斷和重大突發事件的預警應急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和加強。
『伍』 中國的能源現狀
中國的能源蘊藏量位居世界前列,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產國與消費國。
一、中國遠景一次能源資源總儲量估計為4萬億噸標准煤。但是,人均能源資源佔有量和消費量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1990年,中國人均探明煤炭儲量147噸,為世界平均數的41.4%;人均探明石油儲量2.9噸,為世界平均數的11%;人均探明天然氣為世界平均數的4%;探明可開發水能資源按人口平均也低於世界人均數。從人均能源消費看,1994年世界平均為1433千克油當量,發達國家為5066千克油當量,中國大約為670千克油當量。1997年中國人均擁有電力裝機容量0.21千瓦、人均用電量900kWh,僅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中國能源開發利用呈現出以下主要特點。
一是能源以煤炭為主,可再生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很低。中國探明的煤炭資源占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能和核能等一次能源總量的90%以上,煤炭在中國能源生產與消費中占支配地位。20世紀60年代以前中國煤炭的生產與消費占能源總量的90%以上,70年代佔80%以上,80年代以來煤炭在能源生產與消費中的比例佔75%左右,其他種類的能源增長速度較快,但仍處於附屬地位。1995年,世界能源生產總量達到123萬億噸標准煤,固體、液體、氣體、水電和核電的比重分別為28.3%、38.4%、23.5%和9.8%(劉洪,1999,12)。在世界能源由煤炭為主向油氣為主的結構轉變過程中,中國仍是世界上極少數幾個能源以煤為主的國家之一。
二是能源消費總量不斷增長,能源利用效率較低。隨著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中國的能源消費呈持續上升趨勢。1957?1989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從9644萬噸標准煤(SCE)增加到96934萬噸,增加了9倍。1989?1999年,中國能源消費,從96394萬噸標准煤增加到122000萬噸,增長26%。受資金、技術、能源價格等因素的影響,中國能源利用效率比發達國家低很多。能源綜合利用效率為32%,能源系統總效率為9.3%,只有發達國家的50%左右。1994年單位GNP能耗(噸標准煤/千美元)比較,中國分別是瑞士、義大利、日本、法國、德國、英國、美國、加拿大的14.4倍、11.3倍、10.6倍、8.8倍、8.3倍、7.2倍、4.6倍、4.2倍。
三是能源消費以國內供應為主,環境污染狀況加劇,優質能源供應不足。中國經濟發展主要建立在國產能源生產與供應基礎之上,能源技術裝備也主要依靠國內供應。90年代中期以前,中國能源供應的自給率達98%以上。隨著能源消費量的持續上升,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造成城市大氣污染,過度消耗生物質能引起生態破壞,生態環境壓力越來越大。世界銀行認為,中國空氣和水污染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大體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8%。中國有的學者甚至認為中國環境破壞經濟損失佔到國民生產總值的10%。
『陸』 中國能源消費的現狀如何
能源消費引是指生產和生活所消耗的能源。能源消費按人平均的佔有量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標志。人均能耗越多,國民生產總值就越大,社會也就越富裕。在發達國家裡,能源消費強度變化與工業化進程密切相關。隨著經濟的增長,工業化階段初期和中期能源消費一般呈緩慢上升趨勢,當經濟發展進入後工業化階段後,經濟增長方式發生重大改變,能源消費強度開始下降。2013年1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加快形成能源消費強度和消費總量雙控制的新機制,劃定能源消費紅線——到2015年不超40億噸煤。
據統計,2014年中國的能源消費總量為38.4億噸標准煤左右,增長率為2.3%,能源消費增速有所降低,比2013年下降1.4個百分點。
參考:http://www.cpnn.com.cn/dlcj/201508/t20150813_821457.html。
『柒』 中國能源消費現狀是什麼
清潔能源消費比例上升
從能源消費的角度來看,2007-2019年,我國的能源消費總量呈逐年增長趨勢,其中,2007年,我國的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為31.14億噸標准煤,同比增長8.69%,為近年來最大增幅;2019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達到48.60億噸標准煤,同比增長3.30%。
——以上數據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綠色能源(清潔能源)產業市場前瞻報告》。
『捌』 中國能源現在的狀況有哪些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全國一次能源的生產總量只有2400萬噸標煤。到1953年,經過建國初的經濟恢復,一次能源生產總量已經達到5200萬噸標煤,一次能源消費也達到了5400萬噸標煤。隨著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展開,中國的能源工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到1980年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分別達到了6.37億噸和6.03億噸標煤,同1953年相比,平均年增長9.7%和9.3%。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能源工業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均取得了空前的進步,進入了世界能源大國的行列。1996年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分別達到了13.1億噸和13.9億噸標煤,躍居世界第二位。
經過50年的發展,目前中國能源工業已經形成了以煤炭為主、多能互補的能源生產體系,在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總量中的比重大約為:煤炭75%,石油17%,天然氣2%,一次電力(水電、核電、新能源發電)6%。(見圖1-1)
新中國建立以來,中國能源工業在許多領域已接近或趕上世界先進水平,這是值得我們自豪的地方,但是同時我們也應該對中國的資源情況進行客觀詳實的分析。中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自然資源總量排世界第七位,能源資源總量約4萬億噸標准煤,居世界第三位。煤炭保有儲量為10024.9億噸,精查可采儲量893億噸;石油的資源量為930億噸,天然氣的資源量為38萬億立方米,現已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只佔資源量的約20%和約3%;水力的可開發裝機容量為3.78億千瓦,居世界首位;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風能資源量約為16億千瓦,可開發利用的風能資源約2.53億千瓦,地熱資源的遠景儲量為1353.5億噸標准煤,探明儲量為31.6億噸標准煤,太陽能、生物質能、海洋能等儲量更是屬於世界領先地位。但因我國人口眾多,能源資源相對匱乏。我國人口佔世界總人口21%,已探明的煤炭儲量佔世界儲量的11%、原油佔2.4%、天然氣僅佔1.2%。人均能源資源佔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僅為十分之一。我國1997年一次能源生產量為13.34億噸標准煤,人均能源消費量僅為1.165噸標准煤,人均電量為893kWh,不足世界人均能源消費水平2.4噸標准煤的一半,居世界第89位。北美人均能源消費量超過10噸標准煤,歐洲及獨聯體人均能源消費量為5噸標准煤。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年人均能源消費量將逐年增加,到2050年將達到2.38噸標准煤左右,相當於目前世界平均值,遠低於發達國家目前的水平。人均能源資源相對不足,是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限制因素,這也是發展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開辟新的能源供應渠道的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