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大城市連綿區都有哪些

中國大城市連綿區都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3-25 11:42:50

『壹』 都市連綿區的介紹

都市連綿區是若干個都市區沿綜合交通走廊連綿分布而形成的巨型城鄉一體化區域,是國家的經升兆濟核心區。都市連綿區屬於城市的功能地域,由一定規模以上的中心市及與其保持密切社會經濟聯系、吵雹租非農業活動發達的外圍地區肆雹共同組成。

『貳』 大城市連綿區的介紹

大城市連綿區一般是呈帶狀分布、規模很大的城鎮集聚區。以若干個數十萬以至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為中心,大小城鎮連續分布,形成城市化最發達的地區。這里集中了全國相當大一部分人口和經濟活動。多具有世界意義,並常擁有國際性大海港。在大城市連綿區內除居住區,工業區和商業服務區外,還有農業功能區等。大城市連綿區的經濟效益雖高於放射形的大城市區,但因人口與經圓賣濟過份集中,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間的生態平衡遭到破壞,故在規劃橘拍逗時要防止它的繼續擴賀逗大。

『叄』 大城市連綿區的簡介

1961年,法國地理學家戈特曼(J.Got-tman)首先用此名說明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的高度城市化地帶。該地帶長約1000公里,寬約200公里,集中了波士頓、紐約、費城、巴爾的摩和華盛頓等五大城市為中心的連片城鎮區,總人口約3700萬人,佔美國總人口的1/5和全美製造業約70%。
世界多數學者認為,大城市連綿區的人口應在2500萬人以上,如美國的大湖區(芝加哥—底特律—匹茲堡一帶),英國的倫敦—伯明翰—利物浦和曼徹斯特地帶,日本以東京—名古屋—大阪為核心、包括橫濱、京都和神戶等特大城市的東海道大城市連綿區,中國的滬寧杭地區等。 大城市連綿區:美國東北海岸的城市化(J. 戈特曼)
本文早在1957年7月發表於美國《經濟地理》雜志(Economic Geography, Vol.33, No.3, 1957),是戈特曼關於大城市連綿區研究的第一篇論文。經過半個世紀的歷史檢驗,它已成為國際上大城市連綿區研究的經典名著,並被公認為現代意義上大城市連綿區研究的開端。我國關於大城市連綿區的研究,一般被認為始於1983年於洪俊、寧越敏在《城市地理概論》一書中首次用「巨大城市帶」的譯名向國內介紹本篇論文的學術思想。當前,我國正處於城市區域化和區域城市化的快速發展時期,大城市連綿區的發展及其相關研究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在這篇文章發表50周年之際,特此翻譯並首次在國內發表它的中譯本全文,以便更多的讀者了解和學習戈特曼的學術思想,同時也表達我們對學術先驅的紀念
對於第一次來到美國東北部地區的外國人來講,沿著大西洋海岸線廣泛分布的一連串的大城市非常引人注目,即使是在15年以前也是如此。1942年2月,筆者經歷了從紐約到華盛頓的第一次旅行。之後,Isaiah Bowman在巴爾的摩市詢問筆者,作為一個地理學家,這個國家在最初的幾個月里給我帶來的最突出的印象是什麼?我的回答是:「從波士頓到華盛頓一帶大城市沿著海岸線高密度分布的現象。」
1950年,根據最新的人口普查情況,美國人口普查局(the Bureau of the Census)製作了一份地圖,隨後作為《國家經濟區》(State Economic Areas)統計文獻中的插圖出版發行。這份地圖清晰地展現了從波士頓以北到華盛頓以南大城市經濟分布區域的連續性,這一區域更准確地講就是從新罕布希爾州的希爾斯布魯縣(Hillsborough County)到弗吉尼亞州的菲爾法克斯縣(Fairfax County)之間的范圍。這似乎是第一個實實在在反映出城市和郊區連續發展情況的統計地圖。在這個案例中,該區域的東北—西南主軸線大約長600英里(約966km),1950年的時候居住著3 000萬左右的居民。
從居住空間分布地理學的視角來看,規模這樣巨大的大城市帶不僅在美國,甚至在世界范圍內都是獨一無二的。很明顯這是一連串的都市區(metropolitan areas)通過集聚作用(coalescence)在近期形成的,而每一個都市區都圍繞著一個強大的城市核(urban nucleus)發展。這種大范圍內的超級都市區特徵(super-metropolitan character)是人類所能觀察到的最宏偉的城市發展現象,需要用一個特別的名字來稱呼它。為此,我們選擇了「Megalopolis」(大城市連綿區)[1]一詞,它源於希臘語,在韋氏詞典(Webster』s Dictionary)中是「一個非常大的城市」之意。
實際上,「Megalopolis」一詞在現代希臘地圖上特指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的一片高原,古代曾有一個城市建在這里,建城者夢想它會有一個美好的將來,並設想它未來會形成一個巨大的規模。然而,希臘的「Megalopolis」一直沒能像建城者所期望的那樣發展成為一個巨大的城市。但是目前美國東北海岸出現的大城市連綿區現象,超越了過去的夢想家所曾設想過的任何一種情形。亞里士多德在《政治學》(Politics)一書中曾寫道:「人們何曾在一個可以被稱之為『獨立的城市』(a single city)這樣的地方共同生活過?這種城市的界限是什麼?這里當然不是指城市的圍牆,否則你可以用圍牆把整個伯羅奔尼撒半島都給圍起來。如此說來,巴比倫和每個城市的范圍應當是全國性的,而不是僅僅囿於城市自身」(III, 3, 1276a, 25)。
幾年前,一位評論家在點評一本關於東部鐵路歷史的著作時曾指出,從紐約到華盛頓之間,隨著自賓夕法尼亞州經巴爾的摩至俄亥俄州鐵路沿線城市用地的擴展,形成了國家的主幹廊道(Main Street)。更准確地說,這樣一種主幹廊道應該會沿著鐵路線從紐約一直延伸到波士頓。這種象徵性的說法有著一定的道理。美國1號公路的這一部分在整個國家中開始負擔起一種特殊的作用,或者說是一系列錯綜復雜的作用,這種現象在主幹廊道概念下的低城市化地區(less urbanized areas)中可以體現出來。 關於紐約和費城周邊都市區的一些重要研究工作,目前正在進行之中。通過計算並描畫未來10年到25年的城市發展曲線,這些研究工作將嘗試預測未來的城市發展情況。在美國,城市和郊區正在以很快的速度擴展,這種速度最近幾年在明顯加快。脫離這個發展背景,如大城市連綿區一般的巨大區域是不會出現的。或許已經到了再次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大城市連綿區能夠發展到多大的尺度?它會朝著哪個方向發展?
1955年,耶魯大學的一些城市規劃師開始對一個類似城市的、密切連接的系統進行討論,它是從緬因州的波特蘭一直延伸到弗吉尼亞州的諾福克(Norfolk)。從道路交通地圖上來看,這個系統可能更加令人印象深刻。1955年1月完成的關於弗吉尼亞州的研究成果,似乎反映出只有弗吉尼亞北部的一些縣被納入大城市連綿區之內,里士滿(Richmond)和漢普頓港口區(the Hampton Roads)還沒有被納入更密集的華盛頓—波士頓城市化系統中。越過馬薩諸塞州東部向北延伸的區域,主要是在夏季才會感覺到城市化,那是由於來自大城市連綿區的居民度假或半度假而引發的一種季節性遷移。然而,不可否認大城市連綿區每天都在擴展其地域范圍。對1957年這些地區的實際情況來講,我們基於1950年人口普查所進行的解釋說明(見圖1)顯然是一種低估。
城市向許多方向進行擴張,當然都是圍繞著城市外圍區域的。與此同時,城市土地使用也在1950年的限制條件下繼續進行調整。從現有的人口密度(見圖2)和各縣近期人口密度增長趨勢(見圖3)中,都反映出從費城到波士頓之間的大城市連綿區內大多數區域皆呈現出一個相對飽和的狀態。盡管在這些地區仍然有大量新的建設,但更加顯著的增長出現在大城市連綿區的南部區域,而在弗吉尼亞州海岸(Virginian Tidewater)和皮德蒙特高原(Piedmont)北部的擴展似乎也是不可避免的。
大城市連綿區正在向南部和西南部方向擴展。可以想見在未來的某一天,它可能會真正到達里士滿和諾福克。另外的發展方向是轉向內陸地區,偏離美國歷史上的頭號經濟發展主軸線。這一推斷可以通過1950年對大西洋沿岸與五大湖、俄亥俄州山谷之間美國東北部都市區分布情況(見圖4)的細致研究而得出。一個相當不尋常的高密度都市區出現在內陸,它沿著紐約中心鐵路向上,到達哈得遜—莫霍克(Hudson-Mohawk)鐵路,直至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南部;然後從克利夫蘭向南,有部分間斷地朝著賓夕法尼亞州的匹茲堡方向擴展。在大城市連綿區以及穿越阿巴拉契亞山脈(Appalachian)的城市化和工業化地區之間,在阿巴拉契亞山脈的谷地和山脊處出現一個清晰的斷裂。如果匹茲堡—克利夫—錫拉丘茲—奧爾巴尼的城市鏈(the Pittsburgh-Cleveland-Syracuse-Albany chain)能夠得以鞏固,即使是山脈也能被穿越,一個巨大的環形大城市連綿區系統將會形成。如果聖勞倫斯海上航道發展成為一個主要的航海通道,將會加速這一趨勢。
在荷蘭,一個規模小很多但不尋常的「環形」城市系統已經形成。沿著從阿姆斯特丹到鹿特丹的荷蘭主要沿海軸線,各城市逐漸連接起來之後,城市化進程沿萊茵河從鹿特丹到達阿納姆(Arnhem),並且沿著公路和運河從阿姆斯特丹到達烏得勒支(Utrecht),向內陸地區加快推進。從阿納姆到烏得勒支之間的城市接合正在進行中。在英格蘭,從曼徹斯特到利茲形成的U型都市鏈區域還沒有被這兩大城市沿著最短的通達路線所填滿,由於奔寧山脈的地形障礙,這里還是一片空地。盡管其尺度比較小,但這里的地理障礙可以同美國大城市連綿區背後的阿巴拉契亞山脈進行比較。
大城市連綿區用地擴張的其它趨勢,或是向多山地帶的內部發展,或是朝東北方向的沿海地區發展。但是,這些發展趨勢具有明確的季節性特點。在過去一段時間內,通過吸引農村地區缺少發展機會的數百萬人口,大城市連綿區事實上已經吞噬了鄰近的山脈地區,例如新英格蘭的北部,在某種程度上加拿大的魁北克省也是如此。現在,隨著生活標準的提高,更多的人獲得了更長的夏季假期。涼爽的新英格蘭海濱或山區以及阿巴拉契亞高原,引發了城市居民向夏季牧場的一種季節性遷移。這種季節性遷移似乎呈不斷上升趨勢,並造成了在夏季的長途通勤問題。在這些毗鄰地區,大多數常住居民的收入來自於夏季住戶和遊客。如果將這些地區也納入大城市連綿區的領域范圍,那麼我們所限定的區域將很快並大幅度地擴張。
城市土地的開發利用確實通過很多方式迅速吞噬土地資源。傳統的觀念認為這種土地利用對空間的佔用比較少,但對這種觀念必須及早加以修正。人類的現代文明已經使得我們尋找到了在較小的空間內生產更多的農產品和飼養更多的家畜的生產方式,但是工業、商貿業和居住用途的空間需求卻一直持續增加。我們這一代人或許正在目睹一場土地利用地理性分布巨大變革的開端,大城市連綿區的出現,預示著在人類聚居和經濟活動分布領域中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盡管目前看來大城市連綿區地區的特徵具有唯一性,但對大城市連綿區進行詳細的分析還是值得的。依據大城市連綿區在經濟和社會生活各方面中佔有的絕對地位和份額,其發展趨勢將直接引致全國性(有時是世界性)的重要影響。大城市連綿區也是城市化發展中的一個先鋒區域,正如它已經展現的那樣。在這里所觀察到的現象和所開展的試驗發生在一個小范圍內,完成的時間也沒有多久,但它們仍然可以使那些正在發展中的城市化地區避免走彎路。對於大城市連綿區的研究將會有助於提高我們對於復雜的城市化進程的管理能力。
正如許多作者曾經指出的那樣,大城市連綿區的發展是一個古老的進程,而且已經對西方文明的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在20世紀中期,盡管還沒有達到頂峰時刻,但城市化進程加快了發展的步伐。美國已經證實,通過僅占總人口1/8的勞動力,就能夠給一個人口稠密的國家生產出足夠的、多樣的農產品,並達到一個較高的生活水準;而且,美國農業人口的比例很可能將會更進一步地減少。這樣,在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中,90%的人口必須從事非農行業,當然他們不是居住在擁擠的城市貧民窟里。這個導致不完全城市化狀態的重大演變對大城市連綿區有著最大意義的推進,也是美國在20世紀的重要貢獻之一[1]。
因此,對於大城市連綿區中已經產生的新形態、已經出現的各種嚴重問題,以及已經嘗試過的各種解決辦法,都必須與在美國或加拿大其它主要大都市區的同類問題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研究。這樣,就可以建立起一個分類模式,對出現的問題和可能的解決方法都能夠進行更清晰的分類。這個模式是基於實際的觀察,而非不切實際的理論。整個研究工作將有助於評估美國經濟的新拓展領域:國土城市化(the urbanization of the land)。
在北美洲之外,許多國家已經面臨著與美國相似的加速城市化進程。通過對大城市連綿區的整體研究以及與美國其它城市發展現象的比較研究,這些國家在制定相關政策時可以得到極大的[1] 參見 J. Gottmann. L』Amerique, Paris, Hachette, 1954, 第2版, pp. 170-177 and 244-246; 參見La ville americaine, in Geographia, Paris, No. 48, September 1955, pp. 9-14; 參見Virginia at Mid-Century, New York, 1955, pp. 473-479.啟示。無論在尺度和形態上,世界上還沒有哪一個地區可以形成能夠與美國大城市連綿區相比較的大城市連綿區。根據我們的判斷,最接近於美國的一個大城市連綿區將可能出現在歐洲西北部地區:從阿姆斯特丹到巴黎,或許也包括沿著萊茵河(Rhine River)和默茲河(Meuse River)向東延伸至魯爾(Ruhr)和科隆(Cologne)一帶,這一地區有可能在接下來的20年中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整體。
另外一個超級都市區系統有可能會在英格蘭形成。一個圍繞著奔寧山脈(Pennines)南部形成的巨大的U字型城市鏈,從利物浦和曼徹斯特,經伯明翰和謝菲爾德一直延伸到利茲和布拉德福(Bradford)。這個U型地區可能會在某一天南下,與擴展中的大倫敦(Greater London)郊區相連,然後整個系統將會進入大城市連綿區的行列。然而,它將與美國東北海岸的大城市連綿區有很大的不同。受到歷史和特定區域中文化的影響,每個這樣的廣大地區將會長期保留它的原始特徵。根據大都市區組織機構從美國大城市連綿區中總結的經驗,大型城市化地區並不都需要發展成大城市連綿區的尺度才能得到收益。

『肆』 中國15個城市群是哪幾個

所謂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區域范圍內雲集相當數量的不同性質、類型和等級規模的城市,以一個或兩個特大城市為中心,依託一定的自然環境和交通條件,城市之間的內在聯系不斷加強,共同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城市「集合體」。

目前,我國將形成十大城市群: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山東半島、遼中南、中原、長江中游、海峽西岸、川渝和關中城市群。
除了上述十大城市群之外,以長珠潭為中心的湖南中部、以長春、吉林為中心的吉林省中部、以哈爾濱為中心的黑龍江中北部、以南寧為中心的北部灣地區、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的天山北坡地區等都有希望發展成為新的規模較大的城市群。

其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在未來20年仍將主導中國經濟的發展。

-大勢觀察-肖金成 袁朱

進入21世紀,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特點是城市群的出現。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要把城市群作為推進城鎮化的主體形態;已形成城市群發展格局的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區域,要繼續發揮帶動和輻射作用,加強城市群內各城市的分工協作和優勢互補,增強城市群的整體競爭力;具備城市群發展條件的區域,要加強統籌規劃,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為龍頭,發揮中心城市作用,形成若干用地少、就業多、要素集聚能力強、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這是黨和國家對促進城市化進程和區域發展的重要戰略決策,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必將產生重要而且深遠的影響。

一、城市群的概念

所謂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區域范圍內雲集相當數量的不同性質、類型和等級規模的城市,以一個或兩個特大城市為中心,依託一定的自然環境和交通條件,城市之間的內在聯系不斷加強,共同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城市「集合體」。對城市群概念的表述學者們並不一致,但認識在漸趨一致,即城市群是有很多城市組成的,彼此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共同對區域發展產生影響。城市群是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區域空間形態的高級現象,能夠產生巨大的集聚經濟效益,是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的標志之一。

和城市群相關的概念有很多,比如都市圈、都市連綿區、城市帶、組團型城市等等。由於這些概念存在著一定的共性,有時將其混用。其實城市群與都市圈的概念是有區別的,城市帶與都市連綿區也各有定義。

有關都市連綿區的研究相對深入、全面,它是城市群的一種具體形態,概念上強調以都市區為基本單元,指以若干個數十萬以至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為核心,與周圍地區保持強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會經濟聯系,沿一條或多條交通干線大小城鎮連續分布的巨型城市一體化地區。

城市帶和大都市帶的含義基本相同,都是指在一條交通軸線上分布了大大小小很多個城市。大都市帶顧名思義是分布了很多大城市。和城市群概念不同的是,城市帶所強調的是城市分布的形態,但城市之間不一定存在密切聯系,而城市群強調城市之間的經濟聯系及相互影響。

組團型城市和城市群極為類似,在經濟聯系、功能互補、交通發達方面都可謂典型的城市群,但本質的區別是前者是一個呈分散狀布局的城市,是現代大都市為避免交通擁堵和環境惡化通過建立新區形成的多中心格局,也有將周圍的城市擴展進來,從而形成一個新的組團型城市。而城市群則是由多個城市組成的集合體,無論如何發展也不會成為一個城市。

都市圈一詞出現和使用的頻率極高。此概念起源於日本,日本在太平洋沿岸分布了東京、大坂、名古屋三大都市圈,共同構成太平洋沿岸東海道城市群。因此,可以認為,每個城市群都有一個或多個都市圈。都市圈屬於同一城市場的作用范圍,一般是根據一個或兩個大都市輻射的半徑為邊界並以該城市命名。

城市群的出現是一個歷史過程。城市是一個區域的中心,通過極化效應集中了大量的產業和人口,獲得快速的發展。隨著規模的擴大,實力的增強,對周邊區域產生輻射帶動效應。形成一個又一個城市圈或都市圈。伴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和城際之間交通條件的改善尤其是 高速公路的出現,相鄰城市輻射的區域不斷接近並有部分重合,城市之間的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相互影響越來越大,就可以認為形成了城市群。

二、中國將形成十大城市群

我國擁有13億人口,且大多居住在東中部生態環境較好的地區,這些地區的城市數量比較多,規模也比較大,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無論是城市數量還是城市規模將進一步擴大。近年來,高速公路的修建極大地改善了城市之間的交通狀況,城市間的產業聯系與經濟合作不斷加強,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加快。除前述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之外,還將涌現出新的城市群。現在已露端倪的有山東半島城市群、遼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海峽西岸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和關中城市群。城市化速度加快、城鎮體系不斷完善、城市群健康發展,既是「十一五」期間區域經濟發展的特徵,也是國家區域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

20世紀90年代, 中國經濟的顯著特徵是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不僅發展速度快,而且經濟規模佔全國的比重越來越高,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引擎。未來20年,長三角的腹地將繼續擴大,浙江大部、江蘇大部、安徽一部分地區都將進入城市群的范圍。珠三角地區將和香港、澳門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其優勢更大,輻射力更強。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各大城市特色和優勢十分明顯,互補作用強,北京具有政治、文化和高科技的優勢、天津具有港口和製造業的優勢, 石家莊具有商貿業的優勢。尤其是天津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成為國家戰略,對城市群發展的影響更大。一旦突破行政的藩籬,發展的潛力就會迅速釋放出來。可以肯定,三大城市群在未來20年仍將主導中國經濟的發展。

山東半島城市群以濟南、青島為中心,包括煙台、濰坊、淄博、東營、威海、日照等城市。發揮臨海和靠近日、韓的區位優勢,製造業和農產品(19.30,0.00,0.00%)加工業發展勢頭很猛,帶動了山東全省的發展。隨著城市群對外輻射力的增強,城市群的范圍將不斷擴大。

遼中南城市群以沈陽、大連為中心,包括鞍山、撫順、本溪、丹東、遼陽、營口、盤錦、鐵嶺等城市。該地區城市高度密集、大城市所佔比例最高。沈陽是東北和內蒙古東部的經濟中心、交通和信息中心,全國最大的綜合性重工業基地。大連是東北亞地區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東北地區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對外貿易口岸。遼中南地區工業化起步已近70年,在工業化推動下形成了中部城市密集圈和沈大城市走廊。近年來,逐步形成了以沈陽、大連為中心,以長大、沈丹、沈山、沈吉和沈承五條交通幹道為發展軸線的城鎮布局體系,提高了地區城市化水平。

中原城市群以鄭州、洛陽為中心,包括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平頂山、漯河、濟源在內共9個省轄(管)市。中原城市群位於河南省中部地區,依託中原這塊肥沃的土地,孕育了若干個中外聞名的大都市,如洛陽、開封、許昌等,幾經興廢,其風韻猶存。鄭州雖是後起的城市,由於其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得以後來居上,成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區域內人口密度達665人/平方公里,是我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區域之一。各城市發展勢頭強勁,經濟聯系日益緊密,基本形成了以鄭州為中心、1個半小時通達的交通網路,具備了一體化發展的基礎和條件。

長江中游城市群以武漢為中心,還包括黃石、鄂州、黃岡、仙桃、潛江、孝感、咸寧、天門、隨州、荊門和荊州和河南省的信陽、江西省的九江和湖南省的岳陽,其中,12個為地級城市,3個為省直轄縣級市。目前區域內部已形成一定的經濟聯系,隨著武漢市綜合經濟實力的增強,區域內的經濟聯系將更加緊密。武漢號稱九省通衢,東西有長江黃金水道,南北有京廣鐵路,經濟實力和輻射影響力都很強。長江中游城市群將是我國具有優越的區位條件、交通發達、產業具有相當基礎、科技教育資源豐富的城市群之一,在我國未來空間開發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和意義。

海峽西岸城市群以福州、廈門市為中心,包括漳州、泉州、莆田、寧德四市。福州是福建省的省會,廈門則是我國改革開放後中央確定的四大經濟特區之一,吸引了大量台商的投資,經濟總量迅速擴大。海峽西岸城市群與台灣隔海相對,既是開展對台合作,促進和平統一的基地,又可在合作中加快發展。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將進一步促進海峽兩岸經濟緊密聯系,互利共贏,推進祖國統一大業。鑒於海峽西岸特殊的地理位置,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海峽西岸城市群是海峽經濟區的核心地區,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城市發展、經濟合作、對台交流等都會取得更快更好的進展。

川渝城市群是以重慶、成都兩市為中心,包括自貢市、瀘州市、德陽市、綿陽市、遂寧市、內江市、樂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賓市、廣安市、雅安市、資陽市四川的14個地級市和渝西經濟走廊等縣市。從城市等級體系來看,除了成都和重慶為特大城市以外,自貢、綿陽、南充為大城市,雅安、資陽為小城市,其他城市為中等城市。重慶市是全國四大直轄市之一,直轄後城市規模迅速擴大,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其對周邊的輻射力也在增強。成都是四川省的省會城市,城市發展也很快。未來,要繼續完善城市之間的交通體系建設,加大核心城市的輻射效應,使城市群的一體化程度進一步提高。

關中城市群是以西安為中心,包括咸陽、寶雞、渭南、銅川、商州等地級城市。關中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周、秦、漢、唐均建都於此。關中城市群是陝西經濟的核心區。經歷建國以來五十餘年的建設開發、改革開放,而今已成為我國西部地區唯一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和星火科技產業帶,是西北乃至西部地區的比較優勢區域。新中國成立以來,關中一直是全國生產力布局的重點區域,在全國區域經濟戰略格局中定位為陝西乃至西北地區的重要生產科研基地。形成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國有大中型企業相對密集且能夠輻射西北經濟發展的產業密集區,在全國區域經濟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

據統計,上述十大城市群的土地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9.99%,2005年,人口所佔比重為35.02%,而GDP所佔比重為52.83%。也就是說,十大城市群以不到十分之一的土地面積,承載了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創造了二分之一以上的GDP。從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未來發展潛力來看,十大城市群將聚集更多的人口,創造更多的GDP。因此可以說:十大城市群將成為我國最有發展潛力的地區,將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十大支撐點。

目前世界公認的大型城市群有五個,它們是:美國波士頓-紐約-華盛頓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東海道城市群、法國巴黎城市群、英國倫敦城市群。有學者認為:長三角將成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我們預測:再過若干年,全世界十大城市群,有五個可能在中國。

『伍』 中國8大經濟圈是什麼

中國「八大經濟圈」
針對國內經濟圈劃分比較盲目隨意,綜合權衡區域經濟發展背景、現狀和發展趨勢,在「十二五」規劃中,中國區域發展的新格局,以城市群為基礎應和核心,形成八大經濟圈。 即: 1. 大長三角經濟圈;以長三角城市群為核心的大長三角經濟圈。包括現在的長三角城市群和江淮城市群。 2. 泛渤海經濟圈;以京津冀、山東半島為核心的泛渤海經濟圈。過去提出的環渤海經濟圈包括遼寧,但根據經濟聯系,遼寧省和吉林省、黑龍江省以及內蒙東部聯系更密切,和山東半島和京津冀的聯系並不密切,因此泛渤海經濟圈未包括遼寧。山西省雖劃分在中部,但是它和河南、湖北、湖南的聯系不如和京津冀更密切。內蒙古中部和京津冀、山東半島聯系很密切,所以泛渤海把山西和內蒙古中部劃進來。為了跟環渤海經濟圈相區別,所以提出泛渤海經濟圈。 3. 大珠三角經濟圈;以珠三角為核心的大珠三角經濟圈。2003年時提出叫泛珠三角經濟圈,現在提出「9+2」模式,所以改變為大珠三角經濟圈。 4. 東北經濟圈;以遼中南為核心的東北經濟圈。 5. 海峽經濟圈;以海峽西岸城市群和台北為核心的海峽經濟圈。我們要和平統一,所以我們在規劃上首先要統一起來,此外海峽西岸,以福建為主體的海峽西岸和台灣的經濟聯系非常密切。所以我們把台灣海峽西岸共同構成海峽經濟圈。 6. 中部經濟圈;以長江中游、中原城、湘中城市群為核心的中部經濟圈。中部經濟圈不包括安徽,即江淮城市群。 7. 西南經濟圈;以川渝城市群為核心的西南經濟圈。 8. 西北經濟圈。以關中為核心的西北經濟圈。

『陸』 大城市連綿區的大城市連綿區的問題

當然,在如此之大的一個地域范圍內,大城市連綿區所產生的問題是大量而且多樣的。我們沒有必要對大城市連綿區中眾多不同區域一一進行調查和研究,這樣做不會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然而一些基本的問題必須提及:大城市連綿區是如何出現的,其形態是如何形成的?這一地區當前的主要作用因素有哪些,它們在美國經濟體系和北大西洋系統中扮演何種角色?大城市連綿區的內部組織當前存在什麼問題,已經嘗試過哪些解決方案?
以上問題可以分為三組,我們對每一組問題都需要仔細思考,並需要進行大量的調查研究。 過去一段時期內,大城市連綿區的成長是美國經濟發展歷史中正面部分的縮影。我們很少研究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的事件和趨勢如何對地方發展產生影響。盡管大城市連綿區只存在於美國東北部的一小部分區域內,但在決定國家趨勢方面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另一方面來講,大城市連綿區歷史上的主要變動也經常是國家政策變化的結果。
為什麼在歷史上大城市連綿區要比世界其它城市區域發展得更快並且更連續呢?這個疑問引發了對於影響某一特定區域城市擴展的決定性因素的研究。幾年前作者對這一問題進行初次調查時,曾經列舉出大約40多項從不同方面和在不同時期推動大城市連綿區形成的影響因素。在這些影響因素中似乎有兩個是最主要的,一個因素是多核心結構(the polynuclear origin),另一個因素是東海岸一連串的城市在美國經濟中所扮演的「樞紐」(hinge)作用。政府的聯邦分權制(the federal organization of government)和大西洋海岸許多州(每個都有出海通道)的存在,促成核心城市之間富有成效的競爭,直至各自的發展將它們連接起來。 「樞紐」的角色是比較難以感知的,但可以很容易地通過區域經濟發展歷史得以證實。自從美國成立之初,東海岸就具有發展機遇,同時承擔著作為發展海外關系的對外開放窗口,以及作為內陸地區定居和發展的跳板的職能。在不同時期,東北海岸利益發展的主重心來回變動,從海上貿易轉向陸地發展,繼而又轉回海上貿易。19世紀初期,新英格蘭在發展過程中的一次變動出現在「從碼頭轉向內陸」的那個時期。位於沿海地區的許多小城鎮隨後融入了大慧旦城市連綿區,於是,碼頭和內陸地區彼此已經非常接近。不論美國經濟的總體發展趨勢是向海外展開,還是轉向內陸建設,「樞紐」的作用始終牢牢地掌握在從波士頓到華盛頓的一系列東部城市手中。這些城市有著獨一無二前段擾的地理位置、強有力的政府以及資本和技能,能夠潛心演繹這樣的政策並付諸實踐。
過去歷史的印記仍然深刻地影響著當前的情形和趨勢。在聖勞倫斯海上航道建成之後,東海岸能否繼續獨占「樞紐」地位的優勢?這仍然是一個重要且亟待研究的問題。不過直通大海的優勢僅僅是推動大城市連綿區發展的諸多影響因素之一,其它的因素將在未來發揮作用。這些各種各樣的影響因素在塑造當前大城市連綿區時所起到的相關作用,將構成大城市連綿區歷史背景研究中重要的、有啟發意義的內容。
大城市連綿區在當前所發揮的功能將會是下一步計劃中的研究內容。這些功能有幾種,例如,居住的功能可以反映出總人口數。然而,這里的居住者如何謀生?為什麼他們會集中在這個區域?
大城市連綿區是作為美國的主要海港城市、商貿中心和製造業活動中心等所構成的一個組群而出現的。在很大程度上,海運方面的功能仍然在起作用,美國大多數的海上對外貿易都要通過大城市連綿區的海港。盡管許多產業已經轉向美國其它一些地區,但大城市連綿區內的製造業從未停止過發展。大城市連綿區似乎在許多精加工產業以及涉及大量實驗室作業和科研工作的行業有著專門化的發展。然而,在同一區域內,最近20年建立起許多大型工廠(鋼鐵、化學和冶金產業)。這兩者之間是如何平衡的?專業化的實際發展程度如何?這些問題都還有待確定。 對於大城市連綿區來講,商貿和金融方面的作用一直都非常重要。盡管多次強調和提倡分散化(decentralization),但大城市連綿區仍然是美國經濟乃至世界金融體系中決定性的一環。如果說紐約市已經不再是20世紀早期那樣的金融中心,這是因為聯邦機構管理國家商業領域的權力日益增長,紐約在金融方面的許多職能轉向了華盛頓。但是,不管在貨物還是資金上,大城市連綿區仍舊對美國其他地區起著支配性的作用。它不僅佔到整個國家面積的1/5,而且很明顯也是美國燃頌薪金最高和經濟最富裕的地區。盡管一些財富積聚中心已經在其它地方興起並得以發展,尤其是在西海岸和五大湖地區,然而其它任何地區都不能自誇其集聚程度已經接近波士頓—華盛頓區域。其它地區也不會像紐約那樣,擁有一系列從事傳統的金融和社會活動的大街,如華爾街、派克大街、第五街等等,反映出國家經濟發展主廊道的方方面面。
不論是否涉及到這一地區的社會階層分化和財富充裕程度,大城市連綿區已經獲得並保持著一種十分顯著的「文化導向作用」,盡管美國人一直努力倡導分散化。這里有在北美洲、以至是世界范圍內最著名的大學,設備先進的實驗室,高密度的學術研究機構以及大規模的圖書館。大多數的全國性期刊和重要的出版物都把它們的編輯部門設在大城市連綿區;這個地區的一些新聞報紙甚至在全國發行,特別是周日版。文化導向功能的集聚使得像福特基金會或RCA研究工作實驗室這樣的機構,如果將總部設立在遠離大城市連綿區的地區就將難以進行運作。在藝術方面,這種文化導向作用甚至更加明顯:無論是影劇院、音樂廳還是畫廊等,它們在大城市連綿區的集聚程度是美國其它地方無法比擬的。 最後提出的問題更加難以回答,那就是大城市連綿區在國家政治生活中所具有的實際分量。盡管美國首都是大城市連綿區的一部分,但是大城市連綿區的面積范圍僅佔美國的1/5,其投票不一定能夠左右那些主要的州的決定,即使這些州中有一部分位於大城市連綿區,如紐約州和賓夕法尼亞州。然而,大城市連綿區具有一些特定的政治模式,與美國東北部周邊的地區不同。
分析過大城市連綿區過去的成長經歷以及當前所發揮的作用後,我們開始討論它的一些實際問題。實際問題是很多的。其中的兩類問題——交通擁堵和貧民窟現象,正特別困擾著所有的現代城市中心區,它們引起了相當的關注並且已經被大量研究。另外兩類問題目前也引起越來越多的關註:供水和有關地方政府的問題。這兩個方面似乎難以從容應對巨型城市及其迅速擴張的郊區對當前的需求。迅速激增的都市區機構似乎已經預示著地方行政管理的傳統概念和實踐即將面臨深刻的變革;旨在幫助解決交通問題的州際協定(interstate compacts)也即將出台(例如紐約港
在大城市連綿區開展都市區管理方面的試驗將會比較困難,因為大量的、來自各方的利益受到了挑戰——但是這些困難將會使每一次的努力都更加有意義。 由於更多的大城市連綿區的出現,部分居民的生活方式變得更加鄉村化,這部分人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盡管這種生活方式還算不上是真正的鄉村生活。人口普查局已經不得不多次修改都市區的界定標准,衡量是否將某地區納入城市中心區的范疇也有了新的標准,包括通勤人口的比例、由郊縣打到市中心的平均通話數量等等。1950年人口普查局甚至不得不修改「城市地域」(urban territory)的定義,引入「城市化地區」(urbanized areas)的名詞,從而更好地對大城市周邊地區,尤其是位於大都市區范圍內的城市和農村地域加以區分。新的郊區農業生產方式也在不斷發展中,包括一小部分高度機械化和專業化的大型企業,例如長島的商品蔬菜農場(truck farming),以及零星散布的眾多小型農場。這些農場的居民在城市工作,以非農職業為生。
昔日的城市是有明確界定的、高密度的居住領域,通常被圍牆或柵欄所環繞。不久前,它打破了這種固定的框架,向城市外的邊遠地區發展。在近期的發展階段中,已經呈現出了大城市連綿區的特徵。城市沿著高速公路和鄉村道路迅速向外部擴展,土地的混合使用使它們看上去既像鄉村也像城市,周邊環繞的廣闊地區依舊保留著「綠色」(一些明智人士致力於保護這些區域作為將來的休閑娛樂空間),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以及社區之間相互依賴的格局正在形成。 除了立法、交通、工程技術和市場方面的問題之外,大城市連綿區時代的到來還造成了一些新的心理問題:當來自不同州的地區形成大城市連綿區,比起那些與它們同在一個州內的邊遠地區,這些地區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融合並形成一個整體,這時人們很難想起各州之間傳統的分界線,人們有點難以適應這種混亂的生活。政府官員在試圖根據傳統分類標准去劃分城市、鄉村、非農業鄉村、農業等類型時,則常常會感到迷惑。綜上所述,我們非常簡要地回顧了大城市連綿區的各種不同問題,這對於我們得出下文中的一些結論是非常有價值的。

『柒』 請問中國的八大區域分別是哪些

您的位置: ido社區-ido.3mt.com.cn → 社會軍事 → 股票經濟 XML
中國八大經濟地理區域、八大都市經濟連綿區、八大局部都市經濟圈
發貼人:219.156.126.*發貼時間:2006-8-19【復制本帖地址】[必看]

經濟普查修正區域經濟版圖 部分地區GDP仍低估 (2006-01-05)
規劃專家解讀"十一五":警惕區域經濟沖突 (2005-12-28)
收費圍城阻礙區域經濟發展 (2005-11-16)
中國區域經濟興起為東盟提供更多商機 (2005-10-22)
謝謝周教授,你給出了我國在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條件下的環保問題即是: (2005-09-13)
葛惠君:建設浙中城市群 促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 (2005-08-31)
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困難與出路 (2005-08-15)
21 世紀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將成為新熱點 (2005-08-10)

一、八大經濟地理區域

1、大東北地區: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東北部
2、黃河下游地區(華北地區):北京、天津、河北、山東
3、黃河中游地區(華中地區):河南、陝西、山西、內蒙中部
4、長江上游地區(西南地區):四川、重慶、貴州、雲南
5、長江中游地區(中南地區):湖南、湖北、江西
6、長江下游地區(華東地區):上海、浙江、江蘇、安徽
7、南部沿海地區(華南地區):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台灣、香港、澳門
8、大西北地區:寧夏、內蒙西部、甘肅、青海、新疆、西藏

二、八大都市經濟連綿區

1、長江三角洲經濟連綿區
所含省市區:上海、浙江北部、江蘇南部、安徽南部
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後加*,

下同)
環上海都市圈:上海*、南通、蘇州、嘉興、舟山
環南京都市圈:南京*、答畢蔽合肥、揚州、泰州、鎮江、滁州、蕪湖、馬鞍山、銅陵、宣城、巢湖
環杭州灣都市圈:杭州*、紹興、寧波、舟山、嘉興、上海
環太湖都市圈:蘇州*、無錫、常州、嘉興、湖州

2、珠江三角洲經濟連綿區
所含省市區:廣東中部、香港、澳門
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
珠三角都市圈:廣州*、深圳*、珠海、佛數滑山、東莞、惠州、中山、江門
大珠三角都市圈:香港*、廣州*、深圳、澳門、珠海、佛山、東莞、惠州、中山、江門、肇慶、清遠

3、環渤海經濟連綿區
所含省市區:北京、天津、河北、遼寧、山東
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
渤海西岸(西渤或京津冀)都市圈:北京*、天津*、石家莊、唐山、秦皇島、承德、張家口、保定、廊坊、滄州
遼東半島(沈大)都市圈:沈陽*、大連*、鞍山、撫順、錦州、本溪、營口、鐵嶺、阜新、遼陽、盤錦、葫蘆島、丹東
山東半島(濟青)都市圈:濟南*、青島*、濰坊、淄博、泰安、濱州、東營、萊蕪、煙台、威海、日照

4、台灣海峽經濟連綿區
所含省市區:福建、台灣
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
海峽西岸(西峽)都市帶:廈門*、福州*、漳州、泉州、莆田、寧德
海峽東岸(東峽)都市帶:台北*、高雄*、基隆、新竹、台中、嘉義、台南

5、環北部灣經濟連綿區
所含省市區:海南、廣東西部、廣西南部、越南北部
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
環北部灣東岸(東灣)都市帶:南寧*、湛江*、海口、三亞、茂名、北海、欽州、防城港、崇左
環北部灣西岸(西灣)都市帶:河內*、海防*、諒山、廣寧、太平、南定、清化

6、大東北經濟連綿區
所含省市區:黑龍江南部、吉林中部、遼寧
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
哈長都市圈:哈爾濱*、長春*、齊齊哈爾、大慶、佳木斯、牡丹江、綏化、伊春、吉林、松原、四平、遼源
遼東半島(沈大)都市圈:(見第二項第3條)

7、長江中游經濟連綿區
所含省市區:湖南北部、湖北東部、江西西北部
所含大都市圈及其中心城市:
環武漢都市圈:武漢*、鄂州、黃石、黃岡、咸寧、孝感、天門、仙桃、潛江
環長株潭都市圈:長沙*、株洲、湘潭、岳陽、衡陽、常德、婁底、益陽、萍鄉
贛西北都市帶:南昌*、九江、宜春、新余、萍鄉
環洞庭湖都市圈:荊州、常德、益陽、岳陽

8、長江上游經濟連綿區
所含省市區:重慶、四川東部、雲南北部
所含大都市圈及其清州中心城市:
成渝都市圈:重慶*、成都*、綿陽、德陽、遂寧、南充、達州、巴中、廣元、廣安、資陽、眉山、內江、自貢、樂山、雅安、瀘州、宜賓
昆明都市圈:昆明*、玉溪、曲靖、楚雄、攀枝花

三、八大局部都市經濟圈

1、中原都市圈
所含省市區:河南中北部
所含城市:鄭州*、開封、洛陽、焦作、新鄉、許昌、漯河、平頂山、濟源

2、關中都市圈
所含省市區:陝西中部
所含城市:西安*、咸陽、寶雞、渭南、銅川、商洛

3、徐州都市圈
所含省市區:江蘇北部、安徽北部、山東西南部
所含城市:徐州*、連雲港、宿遷、宿州、淮北、棗庄、濟寧、商丘

4、蒙中都市圈
所含省市區:內蒙中部、山西北部
所含城市: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烏蘭察布、大同、朔州、榆林

5、太原都市圈
所含省市區:山西中部
所含城市:太原*、晉中、陽泉、呂梁、祈州

6、蘭州都市圈
所含省市區:甘肅中部、青海東部
所含城市:蘭州*、西寧、白銀、定西、天水、武威、臨夏、海東

7、河套都市帶
所含省市區:寧夏、內蒙西部
所含城市:銀川*、中衛、吳忠、石嘴山、烏海、阿拉善左旗、巴彥卓爾(臨河)

8、北疆都市帶
所含省市區:新疆北部
所含城市:烏魯木齊*、吐魯番、昌吉、石河子、沙灣、奎屯、烏蘇、克拉瑪依

上一貼:轉貼:破解美中貿易逆差及人民幣升值困局
下一貼:在競爭中走出國門
科技IT IT世界
數碼生活
通信網路
汽車時代

生活娛樂 體育焦點
娛樂八卦
開心爆笑
旅遊美景
健康綜合
房產裝修

社區文學 鬼話恐怖
網路文學
史料雜話
長篇嚼字

情感男女 星座情感
情感世界
男人女人

動漫空間 動漫發燒
游戲發燒
影視發燒
音樂發燒

攝影貼圖 貼圖空間
攝影空間

社會軍事 中國加油
股票經濟
新知文化
社會事件
>> 查看全部發言 [本主題共有帖數 0 篇]
神行者GPS: 先發制人 神行者導航儀成都降價大銷售發表您的評論

點評字數 0
姓名

·尊重網上道德,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各項有關法律法規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直接間接導致的民事刑事法律責任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網站簡介 | 網站導航 | 聯系方法 | 相關軟體 | 會員權利 | 論壇社區 | 幫助信息 | 合作夥伴 | 隱私保護
京ICP證040435號 北京華縱鑫灣技術有限公司 第三媒體&; 1999-2006 版權所有
中關村新科祥園3號樓309公寓 郵編:100080 電話:(010)82521628,82521629

『捌』 中國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名單

如下:

全國共有105個大城市,包括7個超大城市、14個特大城市、14個Ⅰ型大城市以及70個Ⅱ型大城市。

超大城市包括: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成都、天津。

特大城市包括:武漢、東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陽、青島、濟南、長沙、哈爾濱、鄭州、昆明、大連。

簡介:

特大城市是劃分城市規模的分類之一,各國國情不同,劃分也各不相同。聯合國通常將1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劃定為特大城市。2014年11月,中國國務院發布《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其中規定: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經濟社會發展統計圖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況》,截至2020年11月1日,中國的特大城市分別是武漢、東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陽、青島、濟南、長沙、哈爾濱、鄭州、昆明、大連14個城市。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編制的《2020中國人口普查分縣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中國共有106個大城市,包括14個特大城市,分別為武漢、東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陽、青島、濟南、長沙、哈爾濱、鄭州、昆明、大連。

『玖』 中國三大城市群,是嘛三個

中國三大城市群分別是:長江卜野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城市群逐步增加,2018年國務院共先後批復了9個國家級城市群,分別是:長江中游城市群、哈長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蘭西城市群。


(9)中國大城市連綿區都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城市群的發展:

20世紀90年代,中國經濟的顯著特徵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三大城市群不僅發展速度快,而且經濟規模佔全國的比重越來越高,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引擎。未來20年,長三角的腹地將繼續擴大,浙江大部、江蘇大部、安徽一部分地區都將進入城市群的范圍。

珠三角地區將和香港、澳門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其優勢更大,輻射力更強,珠江三角洲超越日本東京,成為世界人口和面積最大的城市帶。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各大城市特色和優勢十分明顯,互補作用強。

北京具有政治、文化和高科技的優勢、天津具有港口和製造業弊拿的優勢,石家莊具有商貿業的優勢。尤其是天津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成為國家戰略,對城市群發展的影響更大。一旦突破行政的藩籬,發展的潛力就會迅速釋放出來。可以肯定,三大城市群在未來20年仍將主導中國經濟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中國大城市連綿區都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在英國屬於什麼名單 瀏覽:83
伊朗蘇萊曼尼是什麼官職 瀏覽:87
為什麼娶越南老婆不給出生證明 瀏覽:439
中國銀行積存金的起點金額是多少 瀏覽:299
印度怎麼沒來奧運會 瀏覽:544
越南芽庄租房住宿多少錢 瀏覽:641
北京到伊朗寄快遞多少錢 瀏覽:22
去越南做服裝廠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88
中國有多少叫吳皎的 瀏覽:798
中國哪裡四季如春的城市 瀏覽:926
如何加入中國畫院會員 瀏覽:354
印度電動車怎麼用 瀏覽:104
中國哪裡有和牛 瀏覽:813
中國中央是在哪裡 瀏覽:255
印尼咖啡怎麼賣到中國 瀏覽:308
快速恢復制裁機制伊朗有什麼影響 瀏覽:724
越南人如何吃甘蔗 瀏覽:940
在印度什麼都不能吃嗎 瀏覽:674
印度與廣東哪個地方比較熱 瀏覽:513
英國留學的手機網路怎麼解決 瀏覽: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