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問國內的大學都有哪些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主要由以下三個層次構成:
第一層次,面向全體學生,旨在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激發學生創新創業動力的普及課程。
第二層次,面向有較強創新、創業意願和潛質的學生,旨在提高其基本知識、技巧、技能的專門的悔手系列專業課程。
第三層次,旨在培養學生創新創業實際運用能力察晌的各類實踐活動課程,要以項目、活動為引導,教學與實踐相結合,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學生創業過敗前鋒程的指導。
創新創業網路課程體系:
課程結合中國特殊國情,運用已有的創業與創新領域前沿研究成果,貼近普通高校學生日常生活體驗來設計和講授。
課程內容包括創業活動的發展、創業團隊的組建、商業機會識別、商業模式設計、創業資源獲取、新創企業管理、商業計劃書設計、創業無疆界等九個單元的內容。課程語言通俗易懂,案例選擇涵蓋不同時期不同領域不同階段,改善學生的學習體驗。
㈡ 我國教育創新的例子
建議大家多用鋼筆寫字!
上面的發言都不專業。
鋼筆堵筆
堵住的鋼筆用什麼好的辦法可以解決
分解後,在流水下用牙刷擦拭;將直徑1.5毫米的通氣管與多槽酚醛樹脂電木頭解體,用醫用注射器分別插入用射流清洗。
從冶金行業來說,製造不出高級耐腐蝕、摩擦系數低、耐磨的筆尖、筆身合金,這就反映了軍工關鍵材料、工業軸承等等品質,是國防實力的生動體現。
從製造業來說,高端專用生產設備完全要引進,德國生產的各種筆的自動生產設備,一般是300萬元人民幣一台,佔地並不大,而且好馬配好鞍,用的材料、配件也要進口。所以從文革前就生產圓珠筆,到現在,質量都不過關;好的是進口生產線生產的,部分油墨也要進口;生產筆尖滾珠的技術也是國防實力的真實反映,能大批量、低成本生產精密硬質合金珠子、陶瓷珠子的國家,就是裝備生產業過硬,在陶瓷軸承等等軍事裝備領域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再下來,是已經沒有大量優秀的鋼筆維修人員,過去老牌百貨商店有這樣的維修點,能重新焊接筆尖,能拋光,因為每個人都有書寫的缺陷,筆尖是逐步磨偏的,而且含金筆舌書寫手感好,摔壞了筆尖就要焊接筆尖,保留筆舌。那些到各小學維修鋼筆的,是要騙取小學生含金筆舌。
能否自己動手維修鋼筆,就是國民素質的體現,就是薄殼力學理論水平的體現。你的鋼筆書寫的感覺澀嗎?不流暢嗎?這么好的練習機會,別放過,不要委手他人,親自實踐一番吧!這與鈑金手藝、調整自行車輻條的技巧是一致的。
而計算機、列印機的普及就是打擊中國文化、毀滅中國書法。
傳統鋼筆與圓珠筆相比,圓珠筆對地球不可再生資源的浪費極大,對環境破壞巨大,當大多數人重新使用傳統鋼筆之時,就是進入了地球資源極端匱乏的時代。
在改革開放初期,高等院校教師集中討論教學方向,結論是基本上取消模擬電路的教學,僅僅在形式上保留,因為國外的集成電路的價格、性能是國內傳統分立元器件搭建的電路無法代替的;從此之後,教學、職業教育、家電維修都以集成電路為中心;之後就發展到信息時代,以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為重中之重,科學技術的發展核心。在大馬路上,非開挖技術已經普及,在城市布設地下管線已經廣泛採用定向鑽孔技術,國內已經能仿製這種鑽桿能轉彎的地下鑽孔鑽機,進口的100萬元一套,國產的40萬元一套;而引導的探地雷達非要進口不行,一般性能的一台30萬元吧;如今城市建設、煤氣管道建設、地下電纜建設、供水系統建設都少不了這種雷達;房屋裝修、物業管理需要小一點的探地雷達,也要18萬元一台。交通警察的測速雷達也類似。煤氣公司探測道路下稀薄的管道煤氣泄漏的高靈敏度探測儀器是德國生產的,一台一百萬人民幣,也是模擬儀器。
縱觀深空探索、生物工程、醫療儀器、分析儀器、高能物理研究、生物起源、考古研究、刑事偵查的物證鑒別的高端儀器,都是進口儀器一統天下,都是以模擬技術為基礎。例如哈勃望遠鏡、黑洞探索、引力波探測、衛星照片就是應用它們取得的數據。慣性制導系統、手機、基站、計算機、電視機、攝像機、掃描器、照相機等等信息設備,輸入、輸出
㈢ 創新教育的核心內容
構建國家創新體系,面向知識經濟實施創新戰略包括一系列重要環節,除了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外,還必須重視它們與觀念創新、組織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之間的聯系,教育創新也不例外。江澤爛褲民同志指出:「必須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特別是由教師單向灌輸知識,以考試分數作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標准,以及過於劃一呆板的教育教學制度。」這就是說,教育創新應該包括教育觀念創新、教育模式創新、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創新、教育評價創新和教育教學制度創新,它是一項宏大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教育領域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應該說,實施「創新教育」是「教育創新」的重要環節,但前者必須更明確指向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如果把「創新教育」的研究內容擴大到「教育創新」的方方面面,反而會影響實驗的效果。毫無疑義,「創新教育不僅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或教育內容的增減,而是教育功能上的重新定位,是帶有全面性、結構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發展的價值追求。 」 但它畢竟與「教育創新」和「教育現代化」等宏觀研究的著力點有一定區別,因此,我們建議把創新教育的重心放在教學思想、模式、內容和方法層面上,作為中、小學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突破口,成為全體教師和學生都能參與的教改實驗活動。實驗的主體是學生和教師,改革的對象是課程學習、課堂教學等教育教學行為模式。
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為首要目標的創新教育,完全可以圍繞「創新」三層次核心內容展開,通過學校各種教育形式,培養學生「再次發現」知識的探索精神,培養「重新組合」知識的綜合能力和准備「首創前所未有」事物的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
探索精神培養
堅持對知識「再次發現」探索式學習觀念,本身就是一種科學精神。它要求學生不盲目接受和被動記憶課本或教師傳授的知識,而主動地進行自我探索,把學習過程變成一種「再次發現」人類以往積累的知識的參與式活動。科學(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是知識系統,學習科學並不是為了記憶和背誦真理,而是為了認識和不斷更新真理,教學中強調的應該是「發現」知識的過程,而不是簡單地獲取結果;要結合課程教學進行知識探源,把握其發展變化趨勢;要讓學生深刻感受到,任何科學知識都是人類艱苦努力不斷探索的結晶,以此宏揚科學人文精神;要鼓勵學習中的探究和懷疑,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正如著名科學方法論學者波普爾所說:「正是懷疑和問題鼓勵我們去學習,去觀察,去實踐,去發展知識。」更重要的學習探索是對知識整體及其聯系的把握。知識經濟理論學者艾米頓特別推崇印象派畫家克勞·莫奈的作品。她指出:「在他之前的藝術家所作的繪畫,要求你走近畫布才能夠看清細節,而莫奈和其他印象派畫家則不同,他們要求你退後從遠處觀賞才能看清細節。關鍵是要看到整體,以及色彩、結構和情緒之間的相互關系,這樣才能欣賞一件藝術作品。」我們的傳統教學很少教會學生從總體上觀察學科知識系統,把握它們相互之間的關系和本質特徵,這些正是創新教育鼓勵學生以更寬廣的視角,從分割的學科課程里「重新發現」的關鍵所在。
綜合能力培養
從某種意義上講,綜合能力就是將現有知識「重新組合」為新知識的能力,新組合橘羨的獨特和新穎標志著創新。我們的教育對象將要面對的是一個從學科知識高度分化走向高度綜合的社會,國家創新能力的獲得是快速的知識共享與持續的新的組合應用的結果。對此,熊彼德甚至認為,絕大多數創新都是現存知識按照新的方式的組合,他把「創新」與「新組合」視為同義語。 所謂知識的「重新組合」,就是把原來幾種知識聯系起來合成為一種綜合知識,或者把一種知識拆分成幾個部分,然後以新的形式將這些部分重新聯系起來,成為具有新特徵、新功能、新內容的知識。西蒙頓在《科學天才》一書寫道:「天才們進行新穎組合比僅僅稱得上有才能的人要多得多。天才們就像面對一桶積木的頑童,會在意識和潛意識中不斷把想法、形象和見解重新組合成不同的形式。」課程學習中的知識重組通常包括三種不同的層次:一是將某學科圓歷拍課程內部的知識進行重組,二是將不同學科課程的知識進行重組,三是將學科課程所包容的知識與課程未能包容的知識進行重組,三種層次的重組,後一個比前一個要求更高。課程教學可從第一層次入手,希望學生最終能夠做到跨學科和跨出課程規定的內容去自學,把進入現代社會所必須了解和掌握的所有知識重新組合,融會貫通,運用這種「重組」的知識解決復雜的問題,從而內化為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例如,1999年高考改革要求「在考察學科知識的同時,注意考察學生跨學科的綜合能力和學科知識滲透的能力」,高考試卷特別是語文試題施行了力度較大的內容改革,被媒體稱為「高考指揮棒指向素質教育」。為體現「能力型立意」,比歷屆考題更突出了「知識重組」能力要求,語文試題不僅有第一層次的知識重組(如最簡單的「重組句子」),而且大量增加了第二、第三層次「知識重組」的考核內容(如提供學生想像空間、將知識領域擴展到未來學范疇的作文命題等等),廣泛涉及到經濟、外交、現代科學和高新技術等課外知識,要求考生把課程學到知識與這些知識重組,不僅引導學生更加關心社會生活,努力擴大閱讀面,而且必將啟發教師進一步思考教學改革。
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培養
創造意識是驅使個體進行創造行為的心理動機,沒有創造意識的人不可能進行創造和發明。許多調查結論都指出,學生普遍具有創造潛能,它不是少數人特有的秉性,在適當的教育下,可能在每一學生個體身上發展和顯現。當然,限於生理年齡特點,我們無法要求所有學生在中小學階段都具有很強的創造能力,但創造意識的培養則必須從青少年時期開始。 創造意識是創新素質培養的前提,因為創新素質不僅表現為新思想、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發明創造,而且表現為善於發現問題、求新求變、積極探究的心理取向。創造能力也「絕不僅僅是一種智力特徵,更是一種人格特徵,是一種精神狀態,是一種綜合素質。」⑿ 創造意識包括強烈的創造激情、探索欲、求知慾、好奇心、進取心、自信心等心理品質,也包括具有遠大的理想、不畏艱險的勇氣、鍥而不舍的意志等非智力因素。 逐步培養學生創造「前所未有」事物的能力,則可以從創新層面的「重新發現」,尤其是「重新組合」著手。無論用「無中生有」說明「創造」,還是用「有中生新」描述「創新」,都沒有闡明「有」是如何從「無」,「新」是如何從「有」里產生。事實上,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創造發明,都是原有事物的「再次發現」和「重新組合」,產生質變後才表現為「前所未有」,是「有中生有」,任何人都無法脫離自己的經歷憑空設想,即使是科幻作品所「創造」 的外星人,也不過是作家思想表象里原有「部件」的「再次發現」和「重新組合」而已。例如,硅元素通常以人們司空見慣的石英砂粒出現,經過科學家的「再次發現」就創造出半導體晶體管和集成電路,使「砂粒變成了黃金」。 再例如,中國四大發明之一黑色火葯 ,無非是按「一硝二磺三木炭」的「重新組合」,才具有了新功能和新特徵;馬克思和恩格斯經過繼承和揚棄,將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德國古典哲學和法國空想社會主義的合理部分「重新組合」,從而創造了「前所未有」的馬克思主義。因此,注重培養中小學生「再次發現」和「重新組合」的品質,就是為他們的創造能力營造基礎,
㈣ 中國十大教育機構有哪些
中國十大教育機構有新東方、學而思教育、安博教育、學大教育、環球雅思等。
1、新東方
新東方,全名北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部位於中國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是綜合性教育集團,同時也是教育培訓集團。公司業務包括外語培訓、中小學基礎教育、學前教育、在線教育、出國咨詢、圖書出版等各個領域。
除新東方外,旗下還有優能中學教育、泡泡少兒教育、前途出國咨詢、迅程在線教育、大愚文化出版、滿天星親子教育、同文高考復讀等子品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新東方
網路——學而思國際教育集團
網路——安博教育
網路——學大教育
網路——環球雅思
㈤ 什麼是創新創業教育主要內容
創新創業 教育 是什麼?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有什麼意義?今天我分享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資料給大家,歡迎閱讀。
創新創業教育
創新創業教育是以培養具有創業基本素質和開創型個性的人才為目標,不僅僅以培育在校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創新創業能力為主的教育,而是要面向全社會,針對哪些打算創業、已經創業、成功創業的創業群體,分階段分層次的進行 創新思維 培養和創業能力鍛煉的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本質上是一種實用教育。
國內動態2012年8月1日,教育部辦公廳下達關於印發《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的通知。文件指出:在普通高等學校開展創業教育,是服務國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舉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 畢業 生充分就業的重要 措施 。
隨著“創業基礎”課納入本科必修,創新創業教育再一次成為教育研究的關注點。隨後,聯合國青年就業網路中國示範項目CDEP平台開通創新創業系統,也標志著創新創業教育在我國的大力開展是與世界接軌。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在1991年東京創業教育國際會議上指出:“任何敢於面對決策的人,都可以通過學習成為一個創業者並具有創業精神。創業是一種行為,而不是個人性格特徵。”這也就是說,創新創業人才並非天生的,而是完全可以通過後天培養的。
中美人才培養機制比較
美國是較早在學校中進行創業教育的國家,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乃至研究生階段,都普遍開設就業與創業教育課頌此程。在過去35年中,創業學成為美國商學院和工程學院中發展最快的學科領域。1977年,50~70所學院和大學開設與創業有關的課程。到1999年,大約有1,100所學院和大學開設了這一領域的課程,其中許多學院和大學還開設了創業學或創業研究專業。同年,美國國家創業教學基金成立。
美國大學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有聚焦式和輻射式兩種基本組織模型。聚焦式培養在商學院和管理學院進行,培養專業化的創業人才,如哈佛商學院的MBA班,對學生有嚴格要求。輻射式培養則在全校范圍內展開,主要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創業意識,為學生從事各種職業打下基礎。
美國的創業教育還延伸到中學階段。一項對全美高中生的隨機抽樣調查顯示,70%的學生希望擁有自己的企業,86%的學生希望知道更多創業方面的知識。
相比之下,在中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屬於新興事物,高校、政府、企業、社會尚未形成合力,在培養機制上,存在脫節現象。因此,出現了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企業找不到人才、高校找不到感覺的局面。科學技術部副部長張來武曾表示,中國人不是沒有能力搞科研,要讓中國的科學家做一個題目能做得很好,但問題是沒有一個創中櫻簡新的體系。創新是一個市場行為,是一個經濟行為,是一個企業家行為,沒有這樣一個體系,科學家的研究就失去了方向,科學家的研究就失去了動力,科學家的研究就失去了接力棒。
從美國和中國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機制比較中,我們可以 總結 出如下 經驗 :
注重創新創業精神和意識的培養
我們必須加強對創新創業精神和意識的縱深培養,既要提升人群覆蓋率,又要推動創業的動機提純和創業層次的提升。
加強多方合作,實現資源整合
我們必須加強學校、政府、企業的多方聯動,邀請企業一線人員上講台,才能真正幫助創業者。
強化組織保障,建立創業中心
我們應該在組織上強化保障,建立創業中心,重點注重校友網路的人才和資金保障。
引入風險投資,實現全程孵化
我們應該引入風險投資,實現從意識培養、技能訓練、賣褲團隊孵化、市場對接、轉售上市的全程孵化。
人才培養金字塔模型
根據上述分析和總結,我們建立了中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金字塔模型。最底層是創新創業人格的培養,即責任感、自信心、意志力等方面。在中國傳統的家長思想和教育體制下,讓創業者擁有完全獨立的人格,是必須解決的基礎問題。中間層是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需要激發人才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創新創業的興趣,促進他們萌發和把握創新創業動機。最頂層是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需要培養人才創造性和革新能力、把握和創造機會的能力、計算風險的能力等。
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金字塔模型中,政府、媒體、學校、企業、家庭均扮演了重要角色。家庭和學校對於培養創新創業人格至關重要;政府、媒體、學校和企業可推動創新創業意識的形成;而學校和企業又是創新創業能力培訓的真正土壤。
如果能實現校企政家四方互動,則實現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不僅有可能,而且完全可以實現。
創新創業教育的意義作者:李震東教授:伯馬創業研究院院長、全國就業指導專家、中國大學生就業與創業高峰講壇秘書長,曾受到中央電視台等全國100多家新聞傳媒報道,曾在南開大學等全國31個省講座800多場,是專門、專業和專心從事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事業講演第一人。
淺談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的意義與 方法
概要:在近幾年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的背景下,如何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成為各高校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本文就此提出相關看法與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提升認識師資建設實踐活動社會保障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高校辦學規模和招生規模的擴大,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2007年畢業生的總數是495 萬,2008年大概達到540萬左右,而在2009年則超過600萬。在國家GDP增長8%~10%左右的時候,每年新增就業崗位大概900多萬個,畢業生佔到新增就業崗位的一多半。現有的企業和機構,能夠提供的新的就業崗位十分有限,尤其是技術進步使一些企業的崗位在減少。而隨著高校連續大規模的擴招使高等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高等教育實現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戰略轉移的過渡時期,就業更強調數量擴張後的質量建設。
在此社會環境下,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以創業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全面成才,以創業促進大學生就業,將是各高校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也是各高校面臨的重要機遇。中國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平均水平低於全球,創業意識比較低。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我國高校亟待研究的重要課題。
創新創業意識,是在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中對人起推動作用的個性心理傾向,它支配著創新創業者的態度和行為,具有很強的選擇和能動性,是創新創業基本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創業意識的形成需要長期的培養、熏陶和積淀。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思想認識高度,營造整體創新創業環境氛圍
注重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首先要將創業精神提升到為社會創造財富、為社會做貢獻和自我價值實現的高度。其次要從觀念上改變單純為准備創業的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只對少數人進行創業教育的做法,真正把創業教育作為促進大學生素質全面提高的助推器,從而將創業教育的思想滲透貫穿到高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去。再次要建立合理的評價制度和激勵機制,激發廣大師生參與創業教育的熱情。
具體途徑有:通過新聞媒體廣泛宣傳成功企業家和自主創業的先進典型,通過他們的 事跡 堅定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信心;開展各種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搭造舞台;鼓勵和扶植更多具備自主創業條件的大學生憑借知識、智慧和膽識去開創能發揮一己之長的事業;形成以項目為載體、以團隊或社團為組織形式的“創業教育”實踐群體來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讓大學生的創業動力在具體實踐中找到恰當的結合點,使其形成自主創新創業的理念。
二、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服務,重視相關師資建設
從目前環境看,除幾個學校試點外,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普遍存在師資環境差、學生有想法卻苦於缺乏針對性科學指導、缺乏人際關系和商業網路的社會舞台等現象。一支優秀的師資隊伍是培養大學生具有良好創業品質的前題,優秀的導師是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保障。所以在不斷加強和改善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同時,要注重開發社會教育資源,聘請創業上有建樹,品德高尚、樂於奉獻、責任心強的成功企業家來擔任大學生創業實踐導師,充分利用他們的創新創業思想與實踐平台,創新教育模式,有計劃分期分批對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與實踐能力培養和教育,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實施;才能培養出具有敢於探索、突破常規、勇於創新的復合型人才。
具體途徑有:聘請創業上有建樹,品德高尚、樂於奉獻、責任心強的成功企業家來擔任大學生創業實踐導師,以結對的形式進行導師與學生的定期交流;校方提供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 社會實踐 機會,並由導師帶領學生走進企業,體驗企業創新創業 文化 內核,感悟成功人士心得,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的教學客體轉變為主動參與的實踐主體,真正做到學有所得、學有所成和學有所用。
三、積極搭建平台,重視實踐活動,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實際操作能力
創新創業能力教育包括讓大學生掌握創新創業的基本技能、具備職業技術和經營管理能力、具備一定的社會實踐能力等。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實踐是關鍵。只有把課堂教學所學到的文化知識通過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尤其是廣泛的社會實踐活動,才能使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真正得以提高。學校應積極搭建實踐活動平台,合理增加實驗和實踐的時間,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動手能力。一方面,學校要積極創建創業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創業實踐的機會。另一方面,要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加入到校辦企業中去,使學生得到市場磨煉。
具體途徑有:組織開展社會實踐競賽活動,吸引更多的學生去認真思考創新與創業,為更多的創新型人才脫穎而出提供一個廣闊的平台;開展研究性學習與創新性實踐,推出創新實驗室,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強化大學生自主創新意識和提高綜合能力;組織大學生加入到校辦企業中去,建立孵化器,從資金上支持學生創業,學用結合,為學生提供了親身參加創業實踐的各種機會,通過不斷實踐積累豐富的經驗,最終實現真正的創新創業。
四、 從政策上鼓勵、支持和扶助大學生創新創業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 報告 中指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因此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的培養,不僅僅是單純的學校行為,而且還是政府、社會和學校的共同行為,它的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因此,在強化學校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的同時,還必須加強學校、政府、社會之間的協調和配合,政府與社會應當從各種政策和規定上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法律保障和社會支持,真正建構起三位一體的創業教育體系。
關於創新創業問題,哈佛商學院教授斯蒂文先生總結得非常好,他說:“創新創業是不拘泥於資源約束的前提下把握機會,整合資源。課堂教學和課外培養雙環節都是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精神和實踐必不可少的環節。要想培養具有創新和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時期的大學生,必須從教育、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潛移默化的培養,才能培養出綜合素質過硬,適應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創新創業人才。”此語誠然,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要培養的是具有創新能力、富有創業精神和有較高綜合素質的復合型人才。這種培養目標的達成除依靠高校的力量外,還需要全社會的支持與協作,並建立一個有助於大學生創業的、完善的創業服務體系,以優化創業環境,保障創業活動順利開展與實施。作為以培養社會合格建設者與接班人的重要陣地,高等學校必須與時俱進,抓住機遇,大力推進高等教育改革,轉變教育思路,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努力為社會培養大批高素質、創業型的人才,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只有這樣。高等學校才能搶占人才培養的制高點,才能更好地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積極貢獻。
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問題的認識一、目的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大學生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對大學生進一步深造和將來的就業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正是基於這一認識,我們一直從事相關問題的研究,並在教學中一直注重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現在已對這一問題形成了一些比較系統全面的認識。
為了加強對創新、創業的系統研究,為了加強對創新教育、創業教育的系統研究,為了加強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有必要成立相應的教研機構。
二、重要性和必要性
1、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大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社會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績,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在世界上都處於領先地位,我國和發達國家在諸多方面的差距已越來越小,這和我國對發達國家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學習和吸收是分不開的。但我們要進一步趕超發達國家,則不能一味地學習、吸收、引進,而要更多地依靠我們自己的自主創新。我國黨和政府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決策,並把它作為我們的基本國策。北京市相應黨和政府的號召,提出要把北京率先建設成創新型城市。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創新型城市都離不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2、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性、實踐性是我國現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
創新教育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性,創業教育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的實踐性,由此可見,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對於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性、實踐性的教育改革具有直接的針對性,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非常重要的意義:
(1)轉變教育觀念,深化教育改革,以人為本改革傳統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長期以來,我國傳統的教育主要是知識教育,忽視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創造性,普遍出現了高分低能的現象。在創業方面,中國的平均水平低於全球創業觀察(GEM)統計的平均水平。我國大學生創業比例不到畢業生總數的1%,而發達國家一般佔20%—30%。因此,必須盡快轉變傳統教育理念,深化改革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從就業教育轉向創新創業教育,樹立起自主創業不僅是大學生就業的重要途徑、更是大學生成才重要模式的新觀念。
(2)彌補傳統教育之不足。雖然我們已經認識到傳統教育重知識有失片面的錯誤傾向,我們所倡導的現代教育改革也強調了學生的素質、能力、創新性、實踐性,但我們現代的教育改革還缺乏系統性。我們力圖通過各門課的教學來提高和增強學生的素質、能力、創新性、實踐性,但卻沒有開設專門的課程來系統地加以培養和強化,這是不夠的。和中小學生不一樣,大學生畢業後就要走上工作崗位,要在社會實踐中獲得成功,更應注重能力、創新性、實踐性。
(3)我校人才培養的定位主要是培養應用性人才,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對於我們實現這樣一個人才培養的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構建創新創業教育型本科教育體系,激發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通過創新創業教育對於所學知識的系統性和實用性更加關注,並且能激發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知識進行創新創業的熱情。
3、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實際需要
在現階段,大學生就業難已經引起學校、家庭、政府等多方面的重視。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研究和教育可以以創業促就業,減輕大學生就業問題對社會的壓力。當然,並不是每個大學生畢業後都要去創辦自己的企業,但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就業,可以使他們在今後的職業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4、是大學生這個學習階段、年齡階段的迫切需要。
如上所述,開展創新創業研究以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學校應該支持這方面的工作。考慮到開展這方面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我們希望能成立研究所來集體攻關,更好地完成相關的科研與教學工作。
三、研究歷史和現狀簡介
人們對創新、創業的研究由來已久。但比較系統的研究則始於20世紀30年代熊比特對創新理論的研究和奧斯本對創造學的研究。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也可以說由來已久,但進行系統的創新創業教育也始於上個世紀。
1、創新研究與創新教育的歷史與現狀
如果我們不加以嚴格的區分,創新就是創造,創造也就是創新。實際上人們也經常把這兩者看作是一回事。
美國是創造學的發源地。 1941年,美國BBDO 廣告 公司經理奧斯本出版了《思考的方法》一書,提出了“智力激勵法”。該書出版後,立即引起了人們對於創造的極大興趣。
創造學被列入大學教學內容當首推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該校在1948年即開設了“創造性開發”課程。1949年,奧斯本在布法羅大學開辦了“創造性思考”夜校,致力於推進創造教育。之後,哈佛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等著名大學以及許多軍事院校、工商企業等,也都相繼開設了創造學及有關創造活動的訓練課程。
1953年,奧斯本又出版了《創造性想像》一書,該書先後被譯成20多種文字,從而使人們對於“創造性研究”更加關注。美國還在1954年由奧斯本發起成立了“創造教育基金會”(CEF),旨在教育界促進創造教育的開展,以培養創造性人才。
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形成了十幾個創造學研究中心。截止 1979年底,美國已有53所大學和10個研究所設立了專門的創造學研究機構,有力地促進了創造學的發展。此外,美國的創造學普及面也非常寬,在美國幾乎所有大學都開設了創造性訓練課程,有的專門講授各種創造技法,有的則同專業課相結合,採用創造力訓練方法改造原有的課程安排。
1980年前後,上海交通大學的許立言把創造學引入我國大陸。1980年,創造學最早移植於上海交通大學,隨後便在其他高校雨後春筍般地發展起來。1994年,中國創造學會在上海成立,隨後又成立了創造教育專業委員會。
2、創業研究與創業教育的歷史與現狀
創業研究的興起最早出現於20世紀60年代末,國外大學開展創業教育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又一說:創業研究和創業教育始於七十年代美國大學)最著名的是美國大學的創業教育。目前,美國的創業教育已納入到國民教育體系之中,內容涵蓋了從初中、高中、大學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規教育。
截止到2005年初,美國已有1600多所高等院校開設了創業學課程,並且已經形成一套比較科學、完善的創業教育教學、研究體系。許多學校還設有創業專業。大學生的創業精神與創業能力,已經成為評價高等教育質量的標志之一。創業學在歐美發達國家的大學中已經成為成熟的學科。
它的直接成果是:當今美國超過95%的財富是由八十年代創業一代創造的。在美國的創業熱潮中,大學生的創業活動引人注目,當代許多著名的美國高科技大公司,幾乎都是大學生創業者們利用風險投資創造出來的,如Intel的摩爾、葛魯夫,Microsoft的蓋茨、艾倫,惠普的休利特、帕卡德,Netscape的安德森,Dell的戴爾,Yahoo的楊致遠等無不是創業者們的典範。據麻省理工大學的一項統計,自1990年以來,MIT畢業生和教師平均每年創建150多個新公司,截止1999年該校畢業生已經創辦了4000家公司,僱用了110萬人,創造出2320億美元的銷售額,對美國特別是麻省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在國內,創業研究仍處於起步階段,可以說,創業研究目前正處於學術研究“黃金期”的開端。在2000年,西北工業大學開始將創業學納人到本科生教育課程體系之中,隨後清華大學於2000年12月成立了中國創業研究中心,吉林大學和南開大學於2003年也相繼成立了創業研究機構。
我國國內近年來大學創業教育也迅速發展。2002年年初教育部高教司在9所高校試點創業教育。包括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經濟學院、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黑龍江大學。全國青聯與國際勞工組織共同制定了KAB項目的推廣規劃,計劃在2010年以前將該項目推廣到全國2000所高等院校,培訓師資1萬名,使至少50萬名學生免費學習KAB課程。
例如,北航創業教育中心是負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創業教育規劃、組織和實施的機構。中心以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企業家思維的復合型經濟管理人才為目標,主要進行創業教育理論研究、教材開發、師資隊伍建設及面向在校學生和社會人士的創業教育培訓工作。中心自成立以來,積極探索和實踐適合我國國情的創業教育新路子,形成了具有北航特色的創業教育與培訓模式。中心與北航大學科技園、北航孵化器及美國著名的創業教育院校合作,已為北航600多名學生開設了創業管理課程。
中央 財經 大學的創業教育從2003年開始,2004年開始在全校范圍內開設創業學任選課程,同時啟動了題為“財經類院校創業教育模式研究與實踐”的教學改革項目,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中,中央財經大學已形成較為系統的創業教育體系,中央財經大學創業教育的創新點歸納為5個方面:即以創業為主要內容的教學內容創新;打破院系班級限制的教學組織創新;重視參與程度的教學考核創新;通過演習實現小班授課的教學方式創新;以培養創業型人才為目的的教學管理創新等。
四、研究內容和創新點
我們認為,大學生的創新能力主要包括創新思維能力、非智力因素、創新實踐能力這三個方面。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必須從這三個方面著手。
創新思維能力是大學創新能力培養的關鍵。因為人的一切創新都來源於思維的創新。創新思維包括 邏輯思維 與非邏輯思維。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包括邏輯 思維訓練 和非邏輯思維訓練。培養邏輯思維能力與非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在於養成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的習慣。充足理由律是劃分邏輯思維和非邏輯思維的一個根本標准,培養非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在於養成沒有充足理由就得出結論的思維習慣,培養非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在於養成由充足理由得出結論的思維習慣。因此,可以說我們為大學生的非邏輯思維能力這一創新思維的關鍵因素的培養提供了一個基本的原則,而非邏輯思維能力在很多人看來是不能培養的。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慧要素以外的、影響智慧活動效果的一切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五種基本的心理因素。這些非智力因素對於人們創新思維與創新實踐的成功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我們將對大學生這五種非智力因素的發展進行深入的研究。
大學生要在社會的創新實踐中獲得成功,還必須學會做人,正確處理好個人與社會、個人與他人、理想與現實、理論與實際等關系,形成良好的個性,保持健康的心理,做合格的社會公民,培養較強的創新實踐能力。還需要認清國情,做一個適應時代需要的人。我們也將對這一方面的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
㈥ 教育創新的內容主要有哪些方式
1、採用一種新教育觀念或新理型扒論;2、推行一種新制度、新體系或新教育模式;3、開發新的教育形式和教育領域;4、發卜爛昌現和應用新的教育組織方式和管理方法;5、歷胡發現和推行新的教學方法或技術手段;6、建立一種新的教育投入體系。
㈦ 中學生創新課程都有哪些
創業創新課程類型
創業創新課分為理論課和實踐課
開展動態的創新思維訓練是為了培養同學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把原本是教師講解的內容設計成問題,讓同學們尋找生活中的例子進行理解,然後替代教師來講解,教師起引路的作用。這類歸為理論課。
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設計問題和情境,由同學們以團隊為單位自己進行創新或創業方案的設計,並完成自己所設計的方案,為學生提供創新實踐的機會。這類歸為實踐課。
而且我也整理了以下幾個方面:
1.轉變教育觀點,培養創新意識:教師觀念的轉變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關鍵和前提,教師觀帆森念不改變就不可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
2.第一,要認識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地位和作用,教和學的關系,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參和課堂活動活動。
3.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構建而獲得。
4.因此,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應是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評價者,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不要把教師的意識強加於學生;而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參和者、探索者、合作者,學生的學習動機、情感、意志對學習效果起著決定性作用。
5.第二,在教學方法上也要改變傳統的注入式為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處理所獲起的信息,使新舊知識融合貫通,建構新的知識體系,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滿足心裡上的需求,體現自我價值,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內在的學習動機,增加創新意識。
6. 營造教學氛圍,提供創新舞台:課堂教學氛圍是師生即時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是由師生的情緒、情感、教和學的態度、教師的威信、學生的注意力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所產生的一種心理狀態。
7.良好的教學氛圍是由師生共同調節控制形成的,實質就是處理好師生關系、教和學的關系,真正使學生感受到他們是學習的主人,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是教學效果的最終體現者。
8.因此,教師要善於調控課堂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和諧、融合、合作、相互尊重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學習,鼓勵他們大膽質疑,探討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
9.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關系融洽,課堂氣氛才能活躍,只有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才能為學生提供一個鍛煉創新能力的舞台。
10. 訓練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創新思維源於常規的思維過程,又高於常規的思維,它是指對某種事物、問題、觀點產生新的發現、新的解決方法、新的見解。
11.它的特徵是超越或突破人們固有的認識,使人們的認識「更上一層樓」。
12.因此,創造思維是創造能力的催化劑。
13.提問是啟迪創造思維的有效手段。
14.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於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活躍的思維狀態。態橘畝
15.通過特定的問題使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16.愛因斯坦曾說:「想像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17.想像是指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新的配合而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伍嫌程。
18.通過想像可以使人們看問題能由表及裡,由現象到本質,由已知推及未知,使思維活動起質的飛躍,豐富的想像力能「撞擊」出新的「火花」。
19.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誘發學生的想像思維。
20. 掌握研究方法,提高實踐能力:科學的研究方法是實現創新能力的最有效手段,任何新的發現,新的科學成果都必須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並在實踐中檢驗和論證。
21.因此,教師要使學生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其基本程序是: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
22.課堂教學中主要通過實驗來訓練學生的實踐能力,盡量改變傳統的演示性實驗。
23.驗證性試驗為探索性實驗;另外還可以向學生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實驗用品,讓學生根據特定的背景材料提出問題,自己設計實驗方案,通過實驗進行觀察、分析、思考、討論,第三得出結論,這樣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創作能力。
24.有時實驗不一定獲得預期的效果,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失敗的原因,找出影響實驗效果的因素,從中吸取教訓,重新進行實驗,直到取得滿意的效果為止。
25.這樣不僅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還培養學生的耐挫能力。
26. 教師應具備的能力和知識結構:現代社會,知識重量的增長及更新換代加速、新學科的涌現,促進了教學內容的更新和課程改革,呼喚著教育終身化。
27.不斷學習成為現代人的必然要求。
28.教師成為知識的傳授者,更要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需求,不斷學習新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
29.繼承是學習;創新也是學習。
30.教師要提高自學能力必須要做到:能有目的學習;能有選擇的學習;能夠獨立的學習;能在學習上進行自我調控。
31.最終走上自主創新性學習之路,以學導學,以學導教。
32.同時,教師知識結構必須合理,現代社會的教師不能僅用昨天的知識,教今天的學生去適應明天的社會,作為教師除了掌握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要有心理學,教育學知識,要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才能適應現代發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去當好先生而去教好學生。
33. 利用新的信息,觸發創新靈感:現代社會,教師要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最新信息的能力。
34.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新技術、新成果的不斷涌現,瞬息萬變的信息紛至沓來,令人目不暇接。
35.只有不斷地獲取並儲備新信息,掌握科學發展的最新動態,才能對事物具有敏銳的洞察力,產生創新的靈感。
36.否則,創新將成為無水之源、無土之木。
37.因此,要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渠道獲取新信息,如:通過圖書館、電視、報紙、互聯網、社會調查等獲取信息,為創新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這樣才能在科學的高屋建瓴,運籌帷幄,駕馭科學發展的潮流,才能使創新能力結出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