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與什麼簽署了生物安全協定書

中國與什麼簽署了生物安全協定書

發布時間:2023-03-31 16:59:23

⑴ 非轉基因是什麼意思

⑵ 中國加入了哪些聯合國關於環境的機構

中國加入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一、歷史的回顧:聯合國與環境問題

1945年聯合國成立時,環境問題還沒有成為重大突出的國際性問題,人們沒有意識到有必要在國際層面來保護環境,也沒有預期到在環境問題上需要聯合國的行動。因此,《聯合國憲章》中沒有明確提及保護自然環境和促進可持續發展。而今,保護環境和促進可持續發展問題可以從憲章第1條和第55條提到的經濟和社會問題中找到依據。聯合國針對環境目標採用政策、採取措施的權力來源於聯合國憲章上述條款寬泛的解釋以及聯合國的權力。

20世紀中葉以後,一系列重大社會公害事件的爆發,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拉開了一場超越國界的反污染、反公害的環境保護運動。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同時尋求人類與自然的和平成為其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環境問題就此進入了聯合國的議事范圍。1972年6月聯合國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這次會議通過了《行動計劃》和《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宣言》。《宣言》規定了解決環境問題的基本原則;《行動計劃》成為後來聯合國開展環境行動的指南。根據這次會議通過的關於機構和資金安排的決議,聯合國大會建立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這次會議標志著聯合國開始全面介入世界環境事務。

在聯合國的6個主要機構中,涉及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機構主要有聯合國大會、安理會、經濟及社會理事會和國際法院。自聯合國將環中沒境保護納入其重要議事議程以來,聯合國逐步設立了一些有關環境與發展問題的機構。這些機構為全球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世界各國間進行合作的機構和論壇。聯合國大會在通過決議、召開立法會議和發起法典編纂上的權力,使它在與環境問題有關的許多方面的國際法發展上起中心作用。關於召開人類環境、海洋法及環境和發展會議的決定都是聯合國大會作出的。與環境有關的國際法的編纂則主要由聯合國大會的附屬機構國際法委員會進行。聯合國大會還設立了有關環境與發展問題的輔助機關和組織,如為執行《21世紀議程》而設立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CSD),實施聯合國技術援助計劃的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聯合國專門處理環境問題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安全理事會對環境問題的處理主要是1991年安理會通過了第687/1991號決議,認定伊拉克對其侵略科威特所造成的環境損害負責。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主要負責協調聯合國及各專門機構的經濟與社會工作,其中包括與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相關工作,如接受並向聯合國大會轉呈環境規劃署理事會和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的報告。國際法院1993年設立了一個環境庭,專門處理環境案件。

二、聯合國與環境保護展望:任重而道遠

20世紀80年代聯合國成員之間就環境問題進行了大量的談判,簽訂了包括保護臭氧層和控制有害廢物跨國轉移的條約。世界環境和發展委員會在1987年提交給聯合國大會的報告中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提出:由「在保護一切發展所依賴的環境資源的同時,確保當代人和子孫後代的經濟利益」的發展觀來代替「完全以無節制的經濟增長為基礎」的發展觀。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在鍵培迅里約熱內盧召開,通過了《里約宣言》、《生物多樣性公約》、《氣候變化框架公約》、《21世紀議程》。《里約宣言》正式提出「可持續發展」原則;《21世紀議程》是一個關於發展和環境的全球行動計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開發計劃署根據《21世紀議程》中倡導的機構改革攜手合作,對1992年成立的為執行《21世紀議程》的可持續發展委員負責。上述公約已成為全球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文獻。

(一)荒漠化問題

聯合國對荒漠化問題的關注開始於1977年,在肯亞首都內羅畢召開了首次「聯合國荒漠化大會」,討論荒漠化問題,並將該問題列為一項全球性經濟、社會和環境問題。會議制定了《防治荒漠化行動計劃》,旨在幫助受影響國家擬訂計劃對付荒漠化問題,並促進和協調國際社會所提供的援助。1981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制定《世界土壤憲章》,隨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制定了《世界土壤政策》。在第39、40兩屆大會上,經社理事會就荒漠化和乾旱問題向聯大作了報告。

第40屆聯大作出決定,以後所有與荒漠化和乾旱有關稿此的問題均列入」荒漠化和乾旱」議題予以考慮。進入20世紀90年代,荒漠化問題的解決有了實質性進展。在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通過的《21世紀議程》中概括了荒漠化問題。1994年《聯合國關於在發生嚴重乾旱和/或荒漠化的國家特別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約》(簡稱《防治荒漠化公約》)在巴黎簽訂,1996年12月26日生效。《防治荒漠化公約》注重土地生產力的提高、土地的改造以及土地資源和水資源的養護、管理。根據《防治荒漠化公約》,防止荒漠化的行動將定期由聯合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生物多樣性公約》成員大會進行審查。為防治荒漠化,聯合國的各個機構提供各種形式的援助。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的一個特別項目業已調動了4億美元的資金,外加以共同籌資方式募集到的3億5千萬美元。這些資金將用於受荒漠化嚴重威脅的25個非洲國家的防治荒漠化專項項目。但是世界上很多地區的土地荒漠化仍在不斷發展、擴大,直接威脅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聯合國和世界各國在治理荒漠化上還任重道遠。

(二)生物多樣性問題

20世紀70年代簽訂了一系列與生物多樣性有關的國際公約,這些公約涉及到生物多樣性的各個方面,包括瀕危物種及其棲息地、濕地、遷徙物種、酸雨等。其中《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負責執行,《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負責執行。1987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管理委員會成立了一個特別小組,意在通過一個公約將現存的各個不協調的公約統一為一個整體,這促使了1992年裡約會議上達成的框架性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的產生。2000年1月依據CBD,締約國會議通過談判正式通過了CBD的補充協議———《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該議定書意在尋求保護生物多樣性免受由現代生物技術的改性活生物體、轉基因產品潛在危險的影響。2002年8月在約翰內斯堡舉行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發表了《約翰內斯堡可持續發展承諾》。《承諾》中同意保護和恢復地球的生態一體化系統,強調保護生物多樣性和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自然延續,作出至遲在2010年大幅度降低生物多樣性消失率的承諾。為了落實約翰內斯堡會議議定的目標,2003年5月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公布了一份針對全球環境問題的具體行動計劃和時間表,該行動計劃主要目標包括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即在2010年大幅度降低生物多樣性消失率。2004年2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部長級會議通過《吉隆坡宣言》,決心通過更有效和協調一致的努力來實現到2010年年底前大幅度降低全球生物多樣性消失率的目標。《宣言》呼籲各國政府把生物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與各國的社會、經濟發展結合起來,建立更多的陸地和海洋保護區,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環境保護的援助。

2005年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更多的自由》報告中提出「要扭轉生物多樣性消失的趨勢,所有國家的政府都應當各自或集體採取步驟,實施《生物多樣性公約》以及約翰內斯堡會議關於至遲在2010年大幅度降低生物多樣性消失率的承諾。」但是,國際上各國之間的利益沖突,特別是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利益沖突,各國國內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和沖突,發展中國家的能力建設問題,都使生物多樣性問題不易解決。

(三)氣候變化問題

氣候變化問題首次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是在1979年的第一屆世界氣候大會上。在隨後的幾年間,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同世界氣象組織舉行了與氣候變化問題有關的活動,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的產生做了准備。1990年聯合國大會成立了關於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政府間談判委員會(INC),1992年6月在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通過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該公約旨在使國際社會能控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阻止全球變暖給人類經濟和社會帶來的不利影響。1997年在該公約的第三次締約國大會上通過了《京都議定書》,要求到2012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平均減少5%。議定書已經在2005年2月生效。但是二氧化碳排放量佔世界排放總量四分之一的美國並沒有在該議定書上簽字,導致該議定書目標很難實現。除上述的公約及議定書外,在氣候變化問題上聯合國的工作還表現在聯合國框架內,世界氣象組織就地球大氣層和全球氣候的狀況及其變化情況提供的科學意見。2002年舉行的約翰內斯堡會議議定,減緩氣候變化和其他不可持續的生產和消費形態的主要責任,必須由主要造成這些問題的國家承擔。這種義正詞嚴,合情合理的話語,還缺乏將之轉為普遍國際法的機制和力量。

綜上所述,聯合國在環境與發展領域中發揮著主導作用,環境與發展領域也離不開聯合國。當前聯合國在環境和發展領域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因此,在進一步推動全球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征途中,聯合國還任重道遠,有待聯合國與世界各國、全人類的共同努力

⑶ 中國有沒有加入 塔赫納生物安全協定書

2000年8月,全世界70多個國家簽署了 「生物握團敬多樣性公約」的或差《卡塔赫納生物安全協定書》
我國是在2005年正式核准段慎加入的。

⑷ 在聯合國環境署推動下並於1992年6月通過的旨在保護和合理利用生物資源的法律文件是什麼

在聯合國環境署推動下並於1992年6月通過的旨在保護和合理利用生物資源的法律文件是《生物多樣性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是一項保護地球生物資源的國際性公約,於1992年6月1日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起的政府間談判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在內羅畢通過,1992年6月5日,由簽約國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簽署。

公約於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常設秘書處設在加拿大的蒙特利爾。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大會是全球履行該公約的最高決策機構,一切有關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的重大決定都要經過締約國大會的通過。

(4)中國與什麼簽署了生物安全協定書擴展閱讀:

中國於1992年6月11日簽署《生物多樣性公約》,是簽署和批准公約的「元老」之一。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上,中國又獲得了2020年《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主辦權。多年來,中國在履行公約、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展現了不一樣的行動力。

中國已將生物輪陪多樣性保護提升至國家宏觀戰略高度蔽岩,發布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環保部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已建成自然保護區2729個,85%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和野生動植物得到有效保護,並已基本建成以自然保護區為骨幹,包括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等不同類型保護臘並蠢地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網路體系。

⑸ 中國加入哪些與動物保護有關的國際公約

1、《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因為該條約系於1973年6月21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所簽署,所以世稱:華盛頓公約。1975年7月1日正式生效。中國於1980年12月25日加入了這個公約,並於1981年4月8日對中國正式生效。

2、《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公約》

該公約是為了養護南極海洋生物資源,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維護世界人民的共同權益而形成的一部區域性公約。中國於2006年9月19日加入該公約,自2006年10月19日對中國生效。

3、《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

為保護全球濕地以及濕地資源,1971年2月2日來自18個國家的代表在伊朗拉姆薩爾共同簽署了《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簡稱《濕地公約》,又稱《拉姆薩爾公約》)。中國於悶攔蔽1992年加入《濕地公約》。



擴展螞州資料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按物種受國際貿易威脅的程度,將三萬多種瀕危動植物分別列入3個附錄內。

附錄I包括超過800個瀕臨絕種的高度瀕危物種。這些野生品種的商業性貿易已被禁止。為商業目的而圈養繁殖的動物(而該圈養繁殖作業已在《公約》注冊),以及為商業目的而人工培植的植物,一概被視為附錄II物種。

附錄II列出超過32000種物種,它們目前雖未瀕危絕種,但如對其貿易不嚴加管理,便可能變成有絕種危險。這些物種可以貿易,但受到許可證制度管制。

附錄III的物種為個別締約國認為要求國際合作管制其貿易的物種。這些物種的貿易必須附有準許證或來源地證明衡擾書。

⑹ 我國或其他國家在對待轉基因生物及轉基因食品有哪些法律規定,並解釋這些法規所針對的安全性或其它問題。

國際組織轉基因食品管理

1993年國際經濟合作組織(OECD)就提出了評價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實質等同性原則,即轉基因產界作為食品、食品添加劑或飼料時,必須與市場上出售的同類常規產品做「實質等同性」比較。其比較內容主要包括:天然有毒物質含量的變化;營養成分及抗營養因子的改變;過敏原及過敏性反應的變化;農藝性狀表達及導入基因的穩定性;標記基因的安全性。

2000年聯合國(UN)在加拿大蒙特利爾通過了關於轉基因食品的貿易管理規則:出於對健康和環境的關注,任何國家有許可權制轉基因食品的進口。聯大的生物多樣化協議還規定:轉基因商品在裝運中應貼有標簽,註明其中「可能含有被修飾過的基因」。 2000年聯合國制定了轉基因產品(GMo)貿易協定——《卡塔赫納生物安全協定書》,並已由62個國家簽署通過。協辯乎廳定中規定:任何含CM0的產品都必須粘貼「可能含有 GMO」的標簽;出口商必須事先告知進口商,其產品是否含有GM0。2001年聯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制定下世界上第一個評價轉基因食品是否符合健康標準的原則,即轉基因食品在推向市場前,必須經過政府的檢驗和批准,必須符合衛生標准,特別需要檢驗轉基因食品引起過敏反應的可能性。

部分國家轉基因食品管理

美國是轉基因食品的發源地,也是當今世界上轉基因食品生產和出口最多的國家。 1983年,全球第一個轉基因農作物——馬鈴薯就誕生在美國。據估計,目前美國的零售食品中60%以上含有轉基因成分,90%以上的大豆,50%以上的玉米、小麥都是轉基因產品。

美國是使用轉基因技術最廣泛的國家。 1992年,美國制定了轉基因產品監管協調框架,要求對轉基因食品進行嚴格的安全性評價。一種基因作物要投人生產,需要同時接受3項審核,農業部(USDA)負責監管基因作物團間試驗的結果,食品與葯品管理局 (FDA)負責對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審核,環保署(EPA)則負責對該基因作物影響環境的評估。

目前,已有51種基因成分通過了FDA 的審查獲准進入市場。2001年1月,FDA還出台了轉基因食品管理草案,規定來源於植物且用於人類或動物的轉基因食品在進入市場前120天,必須向FDA提出申請並提交相關資料,以確認產品與相應的傳統產品的等同性。FDA規定,只要某種基因產品的自然特性與傳統方式生產的作物無明顯差異,則無需特別標識,只有當該基因產品的外觀及特性與傳統生產方式生產的產品有明顯差異時,才需強制標識。

巴西在查清轉基因食品及作物對人類和環境的影響之前,暫停生產轉基因大豆。

歐盟對轉基因技術在食品中的應用持謹慎態度。2002年7月上旬,歐盟委員會遵循 「謹慎原則和對消費者負責的精神」,制定了新的轉基因食品法規。新的法規規定,凡涉及轉基因作物及其衍生食品的上市必須實行許可和標簽制度。該法規受到歐盟委員會和歐洲議會各主要黨派頃褲的歡迎,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最健全的轉基因法規。

為進一步加強管理,歐盟農業部長理事會於今年7 月22日通過了新的轉基因產品條例。該條例將經歐盟各國部長組成的理事會攜隱批准後正式生效。根據新條例,歐盟將簡化和統一食品的上市審批程序。同時規定轉基因物質含量在0.9%以上的所有轉基因產品,包括農作物、食品、動物飼料初植物油等,必須清楚地標明「本產品為轉基因產品」。

英國政府支持發展生物 科技,但對轉基因食品持謹慎態度。政府立法規定,在開展轉基因食品研究項目前,必須就該產品對人、其它植物、環境等是否有害進行評估。相關項目審批機構為健康與安全執行委員會 (HSE)。由新產品加工顧問委員會(ACNFP)、獨立的專家委員會、大學和研究所有關人員共同進行評價工作。

ACNFP要求申報單位必須提供產品成分、作用、穩定性、營養特性、遺傳轉移的可能性方面的材料。但對轉基因食品是否需要像葯品那樣進行檢測和審批還存在爭議。在英國,大型連鎖超市和餐廳不得出售轉基因玉米和大豆等食物,多數地方禁止學校和老人院的餐廳使用轉基因食品。從1999年 9月開始,要求餐飲行業必須在菜單上標明食品里的轉基因成分,否則將被處以罰款。

法國政府一貫堅持積極研究、慎重開發的政策。早在1997年就明確要求從美國進口的農產品必須標識是否為轉基因產品,並且禁止除玉米以外其它農產品的種植。法國醫學科學院日前發表公告,呼籲建立長久的評估和生物監測預警系統,建立規范的轉基因產品標識體系。

德國的立場與法國基本一致,1997年就已公開宣布,不用轉基因大豆和菜子油原料生產的油加工製造人造奶油。

泰國作為全球大米出口第一大國和其它食品的主要進口國,對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的關心日益增強,在未經科學證明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之前,泰國禁止進口轉基因種子。

中國對農業轉基因生物採取的是「積極研究、慎重推廣、加強管理、穩妥推進」的方針政策,並已制定了非常完整和嚴格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法規,以確保轉基因技術的平穩發展和應用。2001年5月,國務院頒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隨後,國家農業部亦於去年年初對外公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 《農業轉基因生物進口安全管理辦法》、《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三個配套文件,以強化規定中國對轉基因農作物實行安全評價審批和標識申報制度c 2002年7月15日,上海市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正式對外公布了《關於對農業轉基因生物進行標識的公告》。

澳大利亞醫療協會和澳大利亞公共健康協會認為,目前對轉基岡食品的測試尚不足以保證其「長期安全性」,人們對這種食品要謹慎從事。這些機構還呼籲停止生產轉基因食品,直至有新手段來評估這種食品的真正影響。另一方面,澳大利亞聯邦科學和工業研究組織的部分科學家認為,通過降低食物中「化學殘余物」 的水平,可以提高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並有利於食品存放。

(信息來源:《中國醫葯報》)

閱讀全文

與中國與什麼簽署了生物安全協定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印度人對體育不感興趣 瀏覽:78
英國墳場在哪裡 瀏覽:564
美國什麼時候攻打伊朗的 瀏覽:800
英國帶口罩去哪裡 瀏覽:827
義大利進口牛皮和樹膏皮哪個好 瀏覽:698
朝鮮專列去越南經過哪些地方 瀏覽:578
第一次英國工業革命特點是什麼 瀏覽:944
中國銀行如何轉賬到對公賬戶 瀏覽:156
印尼有什麼特色葯 瀏覽:970
印度高音喇叭怎麼對付 瀏覽:654
柬埔寨人如何在中國開戶 瀏覽:40
去印尼打工有什麼講究 瀏覽:984
伊朗為什麼會發大水 瀏覽:290
去英國旅遊可以待多少天 瀏覽:348
越南人穿什麼棉襖 瀏覽:447
500印尼價格多少錢 瀏覽:199
去印尼旅遊換多少錢 瀏覽:361
討價還價的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692
伊朗西班牙哪個厲害 瀏覽:537
義大利貝雷塔是什麼槍 瀏覽: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