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長城有哪些
中國有一個長城,但可以分北長城和南長城,北長城,也就是當時的「邊防北關門」牆,建於嘉靖十年。南長城是中國南方長城的簡稱,因其為中國南方的唯一的長城而得名。它位於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所以又稱苗疆長城。
根據修葺年代和地域不同又可分為:八達嶺長城,慕田胡姿族峪長城冊散,司馬台長城,古北口長城,箭扣長城,金山嶺長城,山海關長城,嘉峪關長城,虎山長城,九門口長城,大同長城,大境門長城,唐長城,齊長城,他們均屬於長城中的某一段。
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游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褲弊的軍事工程的統稱。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始修於燕王,歷史長達2000多年。今天所指的萬里長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長城,它東起鴨綠江,西至內陸地區甘肅省的嘉峪關。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現存的長城遺跡主要為始建於14世紀的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虎山長城,長城遺址跨越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等15個省市自治區,總計有43721處長城遺產。
『貳』 中國長城有幾個分別在什麼地方
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期中陝西省是中國長城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境內長城長度達1838千米 。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長城關口有:
嘉峪關、山海關、居庸關、玉門關、井陘關、娘子關、雁門關、偏頭關、平型關、古北口、喜峰口、榆林塞、黃崖關、瓦橋關、虎山長城、鴉鶻關、牛庄城、分水關、寧遠城、陽關、平定堡城、清陽關、新安關、鎮遠關、錦州城、馬水口、倒馬關、九門口、老龍頭、董家口、劉家口、馬蘭關、新開口、插箭嶺關、金山嶺、獨石口、張家口、馬市口、羊房堡關;
水口關、紫荊關、宣化城、三屯營、三道關、大毛山關、義院口、界嶺口、重峪口、徐流口、冷口關、白洋峪關、青山關、鐵門關、潘家口、龍井關、洪山口、上關、常峪口、狼窩溝口、新河口、白石口關、浮圖峪關、烏龍溝關、飛狐口、寡婦樓、司馬台、慕田峪關、沿河城、將軍關、白馬關、鹿皮關、河防口、蓮花池關、黃花城關、撞道口關、九孔樓、四海冶口、居延塞故城、雞鹿塞、高闕塞;
大同城、殺虎口、威魯堡口、金鎖關、黃澤關、黃榆關、北樓口、寧武關、利民堡口、得勝口、鎮宏堡口、平遠堡、新平堡口、保平堡口、樺門堡、瓦窯口堡、鎮寧堡口、鎮口堡、守口堡口、鎮邊堡、鎮川堡、宏賜堡口、鎮羌堡口、拒牆堡口、拒門堡口、助馬堡口、破魯堡口、保安堡口、寧魯堡口;
破虎堡口、殘虎堡口、馬堡口、雲石堡口、少家堡口、大河堡口、敗虎堡口、迎恩堡口、阻虎堡口、將軍會堡、丫角山、老營堡、紅門口、老牛灣堡、陽方口、白草關口、廣武城、北樓口、狼牙口、龍泉關、固關、鶴度嶺口、馬嶺關、支鍋嶺口、峻極關、吳旗秦長城等。
自秦漢至明清,長城沿線的許多關口成為農、牧兩大經濟、文化系統民族交易的場所或中心,有的逐漸發展成為長城沿線的重要城鎮。長城既保證了農業經濟、文化與畜牧業經濟、文化的正常發展,又為二者的交流和相互補充提供了場所和方便;
又起著調解兩種經濟,使農、牧業經濟朝著主輔相互配合的方向發展的重要作用。因此,長城不單純是曾起過將兩種經濟、文化分割開來的作用,還曾擔負著將兩種經濟、文化緊緊系在一起的重任。
秦漢之時,累計投入的兵民有近千萬之眾。秦始皇在修築長城的同時,即著手加強邊境地區的開發建設,揭開了屯田戍邊、開發邊區的序幕。漢代由於修築長城的時間較長,曾有多人提出移民實邊的建議,這些建議先後被漢政府採納接受並組織實施。
移民和戍守長城的軍人一起,開墾荒地進行農耕,不但加速了邊區的經濟開發,節省了政府的大量軍費開支,而且大大減少了長途運輸之苦,並將華夏文化遠播四方。
『叄』 我國有哪些著名的長城
萬里長城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工程之一。始建於春秋戰國(公元前770~476),今存者為明代所修建。西起甘肅嘉峪關,東到遼寧丹東鴨綠江畔的虎山口,橫亘甘肅、寧夏、陝西、山西、蒙古、河北、遼寧等地。沿線險要或交通要沖都設有關口,如山海關、居庸關、娘子關等。簡稱為長城。最初修築長城的是戰國時代的燕、趙等國,目的是為了防禦北方異族的侵襲。
拓展資料:
1、長城名字由來:長城之稱始於長城產生的春秋戰國時期。《史記·楚世家》載:「齊宣王乘山嶺之上,築長城,東至海,西至濟州,千餘里,以備楚。」
2、修長城的目的:在古代我們無法徹底打敗游牧民族,為加鬧數強江山鞏固,只能修長城。當年忽必烈打宋朝直接繞過長城,從西面進攻,長城就似乎沒什麼用處了,但這只是少數。長城建造起來有耗人力,有耗物力,有耗財力,但在歷次戰爭中確實起了很大作液前首用。
3、修建長城的意義:長城修築距今已有2000多年,雖已失去防禦上的作用,但仍巍悔陸然屹立,顯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反映中國古代建築工程技術的偉大成就,表現中國古代各族勞動人民的堅強毅力與聰明才智,體現中國自古以來形成的積極防禦的戰略思想。
『肆』 中國都有哪些長城
秦長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將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築長城萬余里,以防匈奴南進,史稱秦長城。在固原地區境內,實際是在原先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國長城的基礎上修建。
漢長城,漢代長城修築於公元前121年(漢武帝元狩二年)。當時北方的匈奴勢力強大,常侵犯河西一帶,劫掠財糧牲畜,騷擾漢民農耕。為使邊疆安寧,漢武帝多次採取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進行西征。打敗匈奴後,他開始向河西遷徙漢族居民,然後進行農業開發,緊接著在這里駐扎軍隊,修築長城,以阻止匈奴再次入侵。因此,漢代長城是在中國封建社會中第一次進行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歷史見證。這也為此後在新疆建立西域都護府、暢通絲綢之路奠定了重要的歷史基礎。
明長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區修築的軍事防禦工程,亦稱邊牆,區別於由秦始皇所修的萬里長城。明朝建立以後,退回到漠北草原的蒙古貴族韃靼、瓦剌諸部仍然不斷南下騷擾搶掠;明中葉以後,女真族又興起於東北地區,也不斷威脅邊境的安全。為了鞏固北方的邊防,在明朝的200多年統治中幾乎沒有停止過對長城的修築工程。
金長城,也稱金邊堡、金界壕。位於今內蒙及黑龍江境內,是僅次於萬里長城的古軍事防禦工程,由壕、牆、馬面、戍堡、關城五部分組成。建成時1500公里,東北起莫力達瓦達斡爾自治旗,西南沿興安嶺經索倫、突泉、克旗貢格爾草原、藍旗,再沿陰山西延至黃河後套。曾有詩贊之「平疇草野起邊城,北拒雄藩鐵騎兵。壕牆戍堡今猶在.一覽無余塞上風。」
楚長城始建於公元前7世紀,主要分布在豫南的南陽、平頂山 、駐馬店、信陽4個地級市的25個縣(區)。2010年3月8日,河南已用考古學的方法,第一次確定了楚長城的地理位置和走向。根據文獻記載,最早修築長城的是楚國。楚長城在歷史文獻記載上稱作「方城」。《左傳》上記載有這樣一個故事:公元前656年(楚成王十六年),齊國要出兵攻打楚國,軍隊已經到了陘這個地方,楚成王派了屈完去迎敵,到了召陵地方,屈完對齊侯說,你如果真正要想打一仗的話,楚國有方城可以作為城防,有漢水作為城池,足可以抵擋一陣子的;齊侯見楚防禦工事果然堅固,只好收兵。
齊國長城,俗稱長城嶺,戰國中期,齊國為防楚國入侵而築。諸城境內一段長約60里,蜿蜒於南部諸山之巔,遠望如帶,近看似嶺,頗為壯觀。距今2500年的齊長城又名長城嶺、大橫嶺,是齊國為防禦魯、楚及中原各國的軍事入侵而建,也是齊國和魯國的分界線,《管子》曰:「長城之陽,魯也;長城之陰,齊也」。齊長城自這里開始,向東經雙泉、馬山、萬德、歷城、泰安、淄博,至青島市冀島區東於家河村東北海濱,橫貫18個縣、市(區),穿越1518座山峰,全長1237.8華里,史稱「千里長城」,比秦長城早四百餘年,堪稱「中國長城之父」,也是我國古代建築最雄偉的代表。
苗疆長城,大體位於湖南省鳳凰縣,南起與銅仁交界的亭子關,北到古丈的喜鵲營,全長190公里左右,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竣工於明天啟三年(公元1622年),被稱為「苗疆萬里牆」。又由於其為中國南方的唯一的長城,所以又稱中國南長城、南方長城,簡稱南長城,是中國歷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築之一,禁止了當時的苗 、漢之間的貿易和文化交往。 它表現了一個朝代的特徵,涵溶了那個朝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現象,構架了那個朝代治國方法的精神實質,是研究明清兩代對邊遠少數民族征服統治鮮活的歷史史料。引用、娛樂解說課
『伍』 中國最著名的三大萬里長城有哪些
一、萬里長城
毛澤東曾經說過:不到長城非好漢,長城作為我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建築已經納入了世界文化遺產,長城的建立融合了數以萬計古人的血肉。
如今,它已然成為中華民姿臘族的象徵和我國的名片,由於年代久遠,長城在歷朝歷代都在被繼續修築或完善,兩千多年後的今天,長城依然屹立不倒為中華兒女遮風擋雨,我們也要繼續前人的責任,竭力守護長城。
二、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是全世界最為古老的運河之一,已經開鑿了兩千多年,壽命與長城並駕齊驅,它對於中華民族的奉獻是難以言說的。
直到現在,京杭大運河仍然是我國最為重要的黃金水尺拿道,正是因為它的存在,我國南水北調的事情才得以順利進行,俗話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古人打造的這條運河絕對是造福了千秋萬代!
三、坎兒井
坎兒井在我國新疆吐魯番地區非常常見,作為一種荒漠地下灌溉系統,長達5000公里的坎兒井被譽為地下的萬里長城。
眾所周知,吐魯番所在荒漠區域,取水困難,早在西漢時期,人們就著手挖掘坎兒井,純人工挖掘的坎兒井暗渠從天山的冰雪層一直到荒漠之中,整片坎兒井從中所收集的陵冊搭地下水通過暗渠傳送到居民手中,為荒漠中的人們帶來了希望,可以說,坎兒井的存在是荒漠居民生存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