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風日歷有哪些

中國風日歷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4-08 08:16:22

⑴ 中國有哪些節日包括是陰歷和陽歷的,我們中考有考到,我得把這些記熟,還望各位幫忙一下,我不是拿來作

我國目前有八個傳統節日,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將每個傳統節日的日期、相關習俗、相關詩歌名句摘錄如下,供樓主參閱。

1. 除夕——陰歷十二月三十(陽歷2月13日)。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歲」。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描寫除夕的詩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2. 春節——陰歷正月初一(陽歷2月14日)。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大肉丸、全魚、美酒、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門神鍾馗)、包餃子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描寫春節的詩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3. 元宵節——陰歷正月十五(陽歷2月28日)。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描寫元宵節的詩句有:
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4. 清明節——陰歷二月廿一(陽歷4月5日)。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描寫清明節的詩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5. 端午節——陰歷五月初五(陽歷6月16日)。這一天的活動現在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描寫端午節的詩句有: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節——陰歷七月初七(陽歷8月16日)。七夕節是我國傳沒枯枝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枯敏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描寫七夕節的詩句有:
七夕
【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7. 中秋節——陰歷八月十五(陽歷9月22日)。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輕松的歡娛。「民間拜月」則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敗畝的。描寫中秋節的詩句有:
中秋月
【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8. 重陽節——陰歷九月初九(陽歷10月16日)。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聯系的有賞菊賦詩、插茱萸、吃重陽糕等風俗。描寫重陽節的詩句有: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說明:陽歷日期都是按照2010年。因為中國大多數傳統節日在習慣上按照陰歷計算,所以陽歷日期每年會有一些差異。

⑵ 2022年九月份有什麼節日 常見的傳統風俗

2022年九月份有什麼節日

總體來看該月份有重要的兩個傳統節氣,即白露和秋分。其次是神棚正中秋節和教師節等全國聞名的節氣,還有三十個左右的紀念日,大家可對照日歷詳細查看。

9月1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

9月3日:抗戰勝利紀念日

9月5日:中華慈善日

9月7日:白露節氣游悔

9月8日:國際掃盲日、國際新聞工作者日

9月10日:中秋節、教師節

9月11日:世界急救日

9月14日:音樂情人節與相片情人節、中國網民節

9月15日:豆腐文化節、國際民主日

9月16日:中國腦健康日、國際臭氧層保護日

9月17日:世界騎行日

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紀念日、世界清潔地球日

9月20日:全國愛牙日、公民道德宣傳日

9月21日: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國際和平日

9月22日:世界無車日、國際熊貓節

9月23日:秋分節氣

9月25日:國際聾人日

9月26日:世界避孕日

9月和差27日:世界旅遊日

9月28日:孔子誕辰紀念日、世界狂犬病日

9月29日:世界步行日、世界心臟日

9月30日:烈士紀念日、國際翻譯日

常見的傳統風俗

白露:很多地方都有祭大禹的習慣,祈禱來年風調雨順,其次還會飲白露茶,不僅很口味新鮮,溫和補水,具有清熱去火的功效。

中秋節:吃月餅、祭月和賞月是中秋的特色習俗,也是一個團圓的節日,全家一起吃剛上市的螃蟹等,其樂融融聊天。

秋分:到了該節氣,氣候是很怡人的,不少人會趁著周末或者放假出門去秋遊,欣賞美麗的景色,還會到郊外的廣場放風箏,是很有特色的活動。

該月份有什麼養生要點

①到了秋季由於天氣變得很乾燥,要多補充水分來防秋燥,比如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不能過量喝冷飲,以免刺激腸胃,造成身體不適。

②秋分過後黑夜就慢慢變得漫長,要保持早睡早起的好習慣,第二天才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學習,而且要注意按時鍛煉,保持健康的體魄。

③隨著氣溫的下降,晝夜溫差大,也要注意防寒保暖,早晚出門都要攜帶外套,不能穿得太單薄。

⑶ 中國日歷上面有多少個節日

一共102個。

陽歷節日
1月1日元旦(New Year's Day)
2月2日世界濕地日(World Wetlands Day)
2月14日情人節(Valentine's Day)
3月3日全清前笑國愛耳日
3月5日青年志願者服務日
3月8日國際婦女節(International Women' Day)
3月9日保護母親河日
3月12日中國植樹節(China Arbor Day)
3月14日白色情人節(White Day)
3月14日國際警察日(International Policemen' Day)
3月15日世界消費者權益日(World Consumer Right Day)
3月21日世界森林日(World forest Day)
3月21日世界睡眠日(World Sleep Day)
3月22日世界水日(World Water Day)
3月23日世界氣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
3月24日世界防治結核病日(World Tuberculosis Day)
4月1日愚人節(April Fools' Day)
4月5日清明節(Tomb-sweeping Day)
4月7日世界衛生日(World Health Day)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World Earth Day)
4月26日世界知識產權日(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Day)
5月1日國際勞動節(International Labour Day)
5月3日世界哮喘日(World Asthma Day)
5月4日中國青年節(Chinese Youth Day)
5月8日世界紅十字日(World Red-Cross Day)
5月12日國際護士節(International Nurse Day)
5月15日國際家庭日(International Family Day)
5月17日世界電信日(World Telecommunications Day)
5月20日全國學生營養日
5月23日國際牛奶日(International Milk Day)
5月31日 世界無煙日(World No-Smoking Day)
6月1日 國際兒童節(International Children'悔薯s Day)
6月5日世界環境日(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Day)
6月6日全國愛眼日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6月23日國際奧林匹克日(International Olympic Day)
6月25日全國土地日
6月26日國際禁毒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Drug Abuse and Illicit Trafficking)
7月1日中國共產黨誕生日(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7月1日國際建築日(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Day)
7月7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日
7月11日世界人口日(World Population Day)
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Army Day)
8月12日國際青年節(International Youth Day)
9月8日國際掃盲日(International Anti-illiteracy Day)
9月10日中國教師節(Teacher's Day)
9月16日中國腦健康日
9月16日國際臭氧層保護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Ozone Layer)
9月20日全國愛牙日
9月21日世界停火日(World Cease-fire Day)
9月27日世界旅遊答含日(World Tourism Day)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National Day)
10月1日國際音樂日(International Music Day)
10月1日國際老年人日(International Day of Older Persons)
10月4日世界動物日(World Animal Day)
10月5日世界教師日(World Teachers' Day)(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立)
10月8日全國高血壓日
10月9日世界郵政日(World Post Day)
10月10日世界精神衛生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
10月14日世界標准日(World Standards Day)
10月15日國際盲人節(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Blind)
10月15日世界農村婦女日(World Rural Women's Day)
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World Food Day)
10月17日國際消除貧困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radication of Poverty)
10月24日聯合國日(United Nations Day)
10月24日世界發展新聞日(World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Day)
10月28日中國男性健康日
10月29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International Biodiversity Day)
10月31日萬聖節(Halloween)
11月8日中國記者節
11月9日消防宣傳日
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
11月17日國際大學生節
11月25日國際消除對婦女的暴力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limination of Violence against Women)
12月1日世界愛滋病日(World AIDS Day)
12月3日世界殘疾人日(World Disabled Day)
12月4日全國法制宣傳日
12月9日世界足球日(World Football Day)
12月25日聖誕節(Christmas Day)
12月29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International Biological Diversity Day)
1月最後一個星期日國際麻風節
3月最後一個完整周的星期一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
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復活節(Easter Monday)(有可能是3月22-4月25日間的任一天)
5月第二個星期日母親節(Mother's Day)
5月第三個星期日全國助殘日
6月第三個星期日父親節(Father's Day)
9月第三個星期二國際和平日(International Peace Day)
9月第三個星期六全國國防教育日
9月第四個星期日國際聾人節(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Deaf)
10月的第一個星期一世界住房日(World Habitat Day)
10月的第二個星斯一加拿大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
10月第二個星期三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Natural Disaster Rection)
10月第二個星期四世界愛眼日(World Sight Day)
11月最後一個星期四美國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

農歷節日
農歷正月初一春節(the Spring Festival)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Lantern Festival)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the Dragon-Boat Festival)
農歷七月初七乞巧節(中國情人節)(Double-Seventh Day)
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the Mid-Autumn Festival)
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農歷臘月初八臘八節(the laba rice Porridge Festival)
農歷臘月二十四傳統掃房日

⑷ 日歷分為哪兩個歷,比如農歷還有一個是什麼

另一個是陽歷。

太陽歷又稱為陽歷,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太陽歷的歷年近似等於回歸年,一年12個月,這個「月」,實際上與朔望月無關。

陽歷的月份、日期都與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較好地符合,根據陽歷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顯看出四季寒暖變化的情況;但在每個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兩弦。

如今世界通行的公歷就是一種陽歷,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每四年一閏,每滿百年少閏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閏,即每四百年中有97個閏年。公歷的歷年平均長度與回歸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積3300年才差一日。

(4)中國風日歷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華農歷是陰陽合歷,月亮歷(陰歷)論初一十五,天乾地支是論太陽與地球關系,是陽歷,二十四節氣和十二月建是基本內容。

干支歷的形成有一個過程,它由紀日開始。干支紀日早在商代的時候就已經出現,春秋戰國時期已採用十二辰紀月,而十二辰加時制度至遲西漢時已被採用。

西漢末至今,一直用干支來紀年。唐以後,五代歷書月名開始注以干支,北宋時又將十干十二辰配合以紀時,至此年月日時分別全以干支注記,干支歷日趨完整。2000年來中國干支紀時與歷法數序紀時既互相配合又各自成系統。

實際上中歷干支紀時系統是中國特有的陽歷歷法體系。又稱為節氣歷。它以立春為歲首,交節日為月首。年長即回歸年,一節一中為一月。

在節氣歷中年月日全由太陽視運動決定而與太陰月相無關。但它又與通常的陽歷(如公歷)不同,後者月長是由人為規定而與天象無涉。所以它是有中國特色的陽歷。目前,干支歷依舊流行於大部分萬年歷、歷書中,用於象數、風水和命理學中。

⑸ 中國傳統節日的日期

國外主要節日

元旦(1月1日)-----NEW YEAR'S DAY
成人節(日本,1月15日)-----ADULTS DAY
情人節(2月14日)-----ST.VALENTINE'S DAY (VALENTINE'S DAY)
狂歡節(巴西,二月中、下旬)-----CARNIVAL
桃花節(日本女孩節,3月3日)-----PEACH FLOWER FESTIVAL (DOLL'S FESTIVAL)
國際婦女節(3月8日)-----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聖帕特里克節(愛爾蘭,3月17日)-----ST. PATRICK'S DAY
楓巧帆糖節(加拿大,3-4月)-----MAPLE SUGAR FESTIVAL
愚人節(4月1日)-----FOOL'S DAY
復活節(春分月圓後第一個星期日)-----EASTER
宋干節(泰國新年4月13日)-----SONGKRAN FESTIVAL DAY
食品節(新加坡,4月17日)-----FOOD FESTIVAL
國際勞動節(5月1日)-----INTERNATIONAL LABOUR DAY
男孩節(日本,5月5日)-----BOY'S DAY
母手纖親節(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MOTHER'S DAY
把齋節-----BAMADAN
開齋節(4月或5月,回歷十月一日)-----LESSER BAIRAM
銀行休假日(英國, 5月31日)-----BANK HOLIDAY
國際兒童節(6月1日)-----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
父親節(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FATHER'S DAY
仲夏節(北歐6月)-----MID-SUMMER DAY
古爾邦節(伊斯蘭節,7月下旬)-----CORBAN
筷子節(日本,8月4日)-----CHOPSTICS DAY
敬老節(日本,9月15日)-----OLD PEOPLE'S DAY
啤酒節(德國十月節,10月10日)-----OKTOBERFEST
南瓜節(北美10月31日)-----PUMPKIN DAY
鬼節(萬聖節除夕,10月31日夜)-----HALLOWEEN
萬聖節(11月1日)-----HALLOWMAS
感恩節(美國,11月最後一個星期4)-----THANKSGIVING
聖誕除夕(12月24日)-----CHRISTMAS EVE
聖誕節(12月25日)-----CHRISTMAS DAD
節禮日(12月26日)-----BOXING DAY
新年除夕(12月31日)-----NEW YEAR'S EVE(a bank holiday in many countries)

中國主要節日

春節(農歷一月一日) --------------- Spring Festival (Chinese New Year)
元宵節(農歷一月十五日) -----------the Lantern Festival
植樹節(3月12日)------------------ Arbor Day
清明節(4月5日) ------------------- Ching Ming Festival; Tomb-sweeping Festival
中國青年節(5月4日)----------------Chinese Youth Day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中國共畢寬仿產黨成立紀念日(7月1日) ---the Party's Birthday
建軍節(8月1日) --------------------the Army's Day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 --------------Mid-autumn (Moon) Festival
教師節(9月10日)------------------- Teachers' Day
重陽節(農歷九月九日)-------------- Double-ninth Day
國慶節(10月1日)------------------- National Day
除夕(農歷十二月三十日) ------------New Year's Eve
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周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歷,以月亮圓缺的周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至了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歷,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歷,以公歷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歷的正月初一稱春節。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 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製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台,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台亭閣上賞月,並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參考資料:http://www.radium.cn/blog/read.php?35&page=2

中外節日大全

節日名:New Year』s Day 新年,元旦Women』s Day 婦女節Labour Day 勞動節Children』s Day兒童節April Fools』 Day愚人節National Day國慶節Thanksgiving Day感恩節Christmas Day聖誕節.

但我國的節日前用定冠詞the Spring Festival春節the Mid-Autumn Festival中秋節但也有一些專有名詞前不加冠詞

一月一日 元旦 New Year's Day

臘八節是佛教的節日。這一天是釋迦牟尼成佛的日子,又稱"成道節"。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是吃臘八粥。最早的臘八粥只是在米粥中加入紅小豆,後來演變的極為復雜考究,主料有白米、黃米、江米、小米、菱角米等數十種,添加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仁、葡萄乾、桂圓肉、百合、蓮子等,通宵熬煮,香飄十里。除臘八粥外,還有臘八面、臘八蒜等風味食品。臘八日,民間還要用米醋泡上去皮的蒜瓣,密封於壇罐內,置於較暖處,20天後,其醋色澤深紅,味酸微辣,謂之"臘八醋"、"臘八蒜"。

農歷正月初一 春節 the Spring Festival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發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燈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著餘光…… 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農歷正月十五日 元宵節 Lantern Festival

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三月八日 "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 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

世界各國勞動婦女為爭取和平、民主、解放而斗爭的節日。1909年3月8日,美國芝加哥女工為爭取自由和平等舉行大規模的罷工和示威遊行,得到廣大勞動婦女的熱烈響應。1910年3月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有17個國家代表參加的第二次國際社會主義婦女代表會議,會議討論的中心議題是反對軍國主義擴軍備戰,保衛世界和平。同時還討論了保衛兒童權益、爭取8小時工作制和婦女選舉權等問題。德國社會主義革命家、國際婦女運動領袖克拉拉·蔡特金在第二次國際社會主義婦女代表大會上,建議每年3月8日為世界婦女斗爭日,該提議獲得一致通過,將3月8日定為國際勞動婦女的節日。次年起德、奧、瑞士、丹麥等國勞動婦女都舉行了示威遊行。以後紀念"三八"節國際婦女節的活動逐漸擴大到全世界。中國第一次舉行紀念"三八"國際勞動婦女李大會,是1924年在廣州,由中國國民黨婦女部主持,此後每年都舉行紀念活動。建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於1949年12月規定,每年的3月8日為中國婦女的節日。

三月十二日 植樹節

"植樹節"是一些國家為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促進國土綠化,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通過立法確定的節日。近代最早設立植樹節的是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1872年4月10日,莫頓在內布拉斯加州園林協會舉行的一次會議上,提出了設立重視節的建議。該州採納了莫頓的建議,把4月10日定為該州的植樹節,並於1932年發行世界上首枚植樹節郵票,畫面為兩個兒童在植樹。 1979年2月,中國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3月12 日定為中國的植樹節。次年3月12日,郵電部發行了一套4枚題為"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郵票。1981年,在鄧小平同志的倡議下,五屆人大第四次會議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1990年3月12日,郵電部又發行了一套4枚"綠化祖國"郵票,第一枚為"全民義務植樹"。據聯合國統計,現在世界上已有50多個國家設立了植樹節。由於各國國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樹節在各國的稱呼和時間也不相同,如日本稱為"樹木節"和"綠化周";以色列稱"樹木的新年日";緬甸稱為"植樹月";南斯拉夫稱為"植樹周";冰島稱為"學生植樹日";印度稱為"全國植樹節";法國稱為全國樹木日";加拿大稱為"森林周"。全年12個月,每月均有一些國家歡度植樹節:約旦的植樹節是1月15日;西班牙的植樹節是2月1日;伊拉克的植樹節是3月6日;朝鮮的植樹節是4月6日;澳大利亞的植樹節是5月的第一個星期五;芬蘭的植樹節是6月24 日;印度的植樹節是7月的第一周;巴基斯坦的植樹節是8月9日;泰國的植樹節是9月24日;古巴的植樹節是10月10日;英國的植樹節是11月6日至12日;敘利亞的植樹節是12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

四月一日 愚人節 April Fools' Day

愚人節也稱萬愚節,美國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四月一日。

五月一日 國際勞動節May Day

公元1884年10月7日,美國和加拿大的勞工團體,因工作時間太長,在美國芝加哥城聚會,提出"工作八小時,教育八小時,休息八小時"的三八運動(Eighthour Shift)。到1886年5月1日芝加哥工人開始成立"八小時協會",舉行大規模示威,結果釀成流血慘案。不久,全美有二十萬工人得到每天八小時工作待遇。至1889年, 在英法等各國工運領袖組織的"國際勞動者同盟"大會上通過了法國代表提出的議案,把勞工運動的五月一日定為勞動節,從第二年開始紀念。從此,世界各地紛紛效仿,各國工人團體在這一天舉行盛大慶祝會,工礦廠商放假一天。

五月四日 青年節

1920年5月,"巴黎和會"決定將德國在山東的權益全部由日本繼承,消息傳來,全國上下人心憤慨,五月四日,北京各大學的學生約三千餘人,集合於天安門舉行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學生大示威遊行,以"外爭國權,內除國賊"為口號,向總統府請願,遭到當時軍閥政府的鎮壓,引起全國人民的憤怒,學生罷課,工商罷工罷市,賣國賊曹、陸、章三人被免職。成為"五四"運動。五四運動不但是一場學生愛國運動,而且是新文化運動,後來的提倡科學、民主與提倡白話文,都是受五四運動的影響。

農歷五月初五 端午節 The Dragon-Boat Festival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時在農歷五月初五,並有"小端陽"(五月初五)與"大端陽"(五月十五)之分。其中,"端"為初的意思,"午"指陰陽交逆,"陽"乃奇數;古人按地支推算將五月寫作"午月",將雙午視為"重午",將初五寫成"端午",將午時寫成"陽辰",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便有了眾多相異的節名和習俗如端午節掛鍾馗像,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小孩子塗雄黃,賽龍舟,比武,吃鹹蛋和粽子等。

五月十二日 國際護士節

1910年南丁格爾逝世,國際上為紀念她的傑出貢獻和護士精神,把五月十二日定為國際護士節。南丁格爾獎是護士行業的最高榮譽獎。

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 母親節(今年是5月14日) Mother's Day

早在二百多年前,英國已有尊崇母親的節日,稱為"母親禮拜日"。1919年,美國的嘉維絲(Miss Anna Jarviz )女士看到許多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陣亡的將士們的母親和妻子孤苦可憐,遂發起母親節,以紀念在戰爭中受苦的母親。後來美國參議院通過,將嘉維絲的母親逝世的日子(1905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訂為母親節,把嘉維絲的母親生前喜愛的康乃馨(又名石竹花)作為母愛的象徵。習慣上在母親節集會日,母親健在者佩帶一朵紅色康乃馨,母親去世者佩帶一朵白色康乃馨,以表對母親的敬意。後來,經基督教的推行,各國紛紛開始採用。

五月十七日 世界電信日

國際電信聯盟是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也是聯合國機構中歷史最長的一個國際組織。簡稱"國際電聯"、"電聯"或"ITU"。

六月一日 兒童節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

世界少年兒童的節日,每年的公歷6月1日過節。

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 父親節

父親節是由約翰·布魯斯·多德夫人倡議成立的。農歷七月七日 七夕節

農八月一日 建軍節 Army Day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是中國的紀念性節日。每年8月1日舉行。農歷八月十五 中秋節 the Mid-Autumn Festival

相傳,遠古的時候,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下去。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叫後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侖山頂,遠足神力,拉開神弓,一口氣下了九個多餘的太陽,解救百姓於水火這中。不久,後羿娶了個美麗的妻子,叫嫦娥。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後羿捨不得扔下妻子,只好將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不料,此事被後羿的門客蓬蒙看見,蓬蒙等後羿外出後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當機立斷,取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葯後,身體立刻飛離地面,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後羿回來後,侍女們哭訴了一切。悲痛欲絕的後異,仰望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她驚奇地發現,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別圓,特別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後羿忙命人擺上香案,放上嫦娥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肖息後,紛紛在月下擺上香案,向善良的嫦九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九月十日 教師節

第六屆人大常委會第9次會議決定,每年的9月10日為教師節。1932年,國民黨政府曾規定6月6日為教師節,解放後廢除了6月6日的教師節,改用"五一"國際勞動節同時為教師節,但教師沒有單獨活動,沒有特點。將教師節定在9月10日是考慮到全國大、中、小學新學年開始,學校要有新的氣象。新生入學伊始,即開始尊師重教,可以給"教師教好、學生學好"創造良好的氣氛。1985年9月10日,是中國恢復建立第一個教師節。

十月一日 國慶節 National Day

1949年十月一日下午3時,北京30萬人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典禮,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澤東主席庄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並親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毛主席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願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願與之建立外交關系。"隨即舉行閱兵式和群眾遊行。朱德總司令檢閱了海陸空軍,並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迅速肅清國民黨一切殘余武裝,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同日,北京新華廣播電台在天安門廣場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實況廣播。這是中國人民廣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實況廣播,全國各地人民廣播電台同時聯播。

九月初九 重陽節

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一年一度秋風勁」的重陽節。

十一月八日 記者節

1999年9月18日國務院總理朱鎔基發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中列入了"記者節
十一月的第四個星期四 感恩節 Thanksgiving Day

1621年,那些乘"五月花"號船來到馬薩諸塞普利茅斯的英國人首次慶祝了感恩節。渡過了艱難冬季的這六十個人邀請了當地印地安人的首領(他們與他談判並簽了協議)來共享豐收之果實。令他們吃驚的是,這位印第安人首領帶來了九十名雖服飾整潔卻餓得慌的印第安勇士!很顯然,他們准備的食物不夠了。這些印第安人很快回去拿來來了野鹿和其它食物。這頓宴席由火雞、野鵝、野鴨、龍蝦、爆玉米、蛤肉、玉米餅、酸梅、水果和蘋果汁等組成,共持續了三天。自從1863年阿伯拉罕.林肯總統將感恩節宣布為全國性節日後,大多數美國人都慶祝這一節日。這一天,全家人歡聚一堂感謝頌揚上蒼在過去一年裡的仁慈和恩惠。美國人和加拿大人(10月份的第二個星期一)慶祝感恩節時通常用加好調味品的烤火雞、鴨、鵝來擺宴。遠離家鄉的人被作為客人受到邀請。人們也為那些不幸者送去食物。當地一些機關、學校和教堂先收集食物然後裝入食品籃內分發給窮人。有些商店老闆還將火雞送給雇員和一些老顧客。

十一月一日(萬聖節前:10月31日夜) 萬聖節 Halloween

一年中最"鬧鬼"的這天夜裡,各種妖魔鬼怪、海盜、外星來客和巫婆們紛紛出動。在基督紀元以前,凱爾特人在夏未舉行儀式感激上蒼和太陽的恩惠。當時的占卜者點燃並施巫術以驅趕據說在四周遊盪的妖魔怪。後來羅馬人用果仁和蘋果來慶祝的豐收節與凱爾特人的10月31日溶合了。在中世紀,人們穿上動物造型的服飾、戴上可怕的面具是想在萬聖節前夜驅趕黑夜中的鬼怪。盡管後來基督教代替了凱爾特和羅馬的宗教活動,早期的習俗還是保留下來了。現在,孩子們帶著開玩笑的心理穿戴上各種服飾和面具參加萬聖節舞會,這些舞會四周的牆上往往懸掛著用紙糊的巫婆、黑貓、鬼怪和屍骨,窗前和門口則吊著齜牙裂嘴或是面目可憎的南瓜燈籠。孩子們還常常試圖咬住懸掛著的蘋果。

節日 農歷十二月初八 臘八節

臘八節是佛教的節日。這一天是釋迦牟尼成佛的日子,又稱"成道節"。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是吃臘八粥。最早的臘八粥只是在米粥中加入紅小豆,後來演變的極為復雜考究,主料有白米、黃米、江米、小米、菱角米等數十種,添加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仁、葡萄乾、桂圓肉、百合、蓮子等,通宵熬煮,香飄十里。除臘八粥外,還有臘八面、臘八蒜等風味食品。臘八日,民間還要用米醋泡上去皮的蒜瓣,密封於壇內,置於較暖處,20天後,其醋色澤深紅,味酸微辣,謂之"臘八醋"、"臘八蒜"。

十二月二十五日 聖誕節 Christmas Day

"聖誕節"這個名稱是"基督彌撒"的縮寫。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耶誕節是一個宗教節。我們把它當作耶蘇的誕辰來慶祝,因而又名耶誕節。這一天,世界所有的基督教會都舉行特別的禮拜儀式。但是有很多聖誕節的歡慶活動和宗教並無半點關聯。交換禮物,寄聖誕卡,這都使聖誕節成為一個普天同慶的日子。

聖誕節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節日。4世紀初,1月6日是羅馬帝國東部各教會紀念那穌降生和受洗的雙重節日、稱為"主顯節"Epiphany,亦稱"顯現節"即上帝通過耶穌向世人顯示自己。當時只有耶路撒冷的教會例外,那裡只紀念耶穌的誕生而不紀念耶穌的受洗。後來歷史學家們在羅馬基督徒慣用的日歷中發現公元

354年12月25日頁內記錄著:"基督降生在猶大的伯利恆。"經過研究,一般認為12月25日伴為聖誕節可能開始於公元336年的羅馬教會)約在公元375年傳到小亞細亞的安提阿,公元430年傳到埃及的亞歷山大里亞,耶路撒冷的教會接受得最晚,而亞美尼亞的教會則仍然堅持1月6日主顯節是耶穌的誕辰。12月25日原來是波斯太陽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Mithra)的誕辰,是一個異教徒節日,同時太陽神也是羅馬國教眾神之一。這一天又是羅馬歷書的冬至節,崇拜太陽神的異教徒都把這一天當作春天的希望,萬物復甦的開始。可能由於這個原因,羅馬教會才選擇這一天作為聖誕節。這是教會初期力圖把異教徒的風俗習慣基督教化的措施之一。後來,雖然大多數教會都接受12月25日為聖誕節,但又固各地教會使用的歷書不同,具體日期不能統一,於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為聖誕節節期(ChristmasTide),各地教會可以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在這段節期之內慶祝聖誕節。自從12月25日被大多數教會公認為聖誕節後,原來1月6日的主顯節就只紀念耶穌受洗了,但天主教會又把1月6日定為"三王來朝節",以紀念耶穌生時東方三王(即三位博士)來朝拜的故事。隨著基督教的廣泛傳播,聖誕節已成為各教派基督徒,甚至廣大非基督徒群眾的一個重要節日。在歐美許多國家裡,人們非常重視這個節日,把它和新年連在一起,而慶祝活動之熱鬧與隆重大大超過了新年,成為一個全民的節日。12月25日的主要紀念活動都與那穌降生的傳說有關。耶穌的出生是有一段故事的,耶蘇是因著聖靈成孕,由童女馬利亞所生的。神更派遣使者加伯列在夢中曉諭約瑟,叫他不要因為馬利亞未婚懷孕而不要她,反而要與她成親,把那孩子起名為"耶蘇",意思是要他把百姓從罪惡中救出來。當馬利亞快要臨盆的時候,羅馬政府下了命令,全部人民到伯利恆務必申報戶籍。約瑟和馬利亞只好遵命。他們到達伯利恆時,天色已昏,無奈兩人未能找到旅館渡宿,只有一個馬棚可以暫住。就在這時,耶穌要出生了!於是馬利亞唯有在馬槽上,生下耶穌。後人為紀念耶穌的誕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為聖誕節,年年望彌撒,紀念耶穌的出世。

聖誕節便是於十二月二十五日紀念耶穌的誕生,但真實的誕生日就沒有人知道了。十九世紀,聖誕卡的流行、聖誕老人的出現,聖誕節也開始流行起來了

⑹ 請問:中國傳統的節日有哪些它們的時間又分別在什麼時候它們的習俗、特徵又是怎樣的(越詳細越好)

辛亥革命以前,中國一直採用陰歷(亦稱夏歷、農歷、舊歷)。民國以來雖然採用了陽歷(亦稱公歷),但按千百年傳統下來的風俗,人們仍然習慣按陰歷過時令節年,隨著時代變遷,有些節年風俗淡化了,消失了,有的則相傳至今。這些節年主要有:
春節、上元、填倉、龍抬頭、清明、端午、六月六 、七夕、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寒衣節、歷書、冬至。
春節
按傳統,我國每年陰歷正月初元旦為"年禧",通稱"春節"。這是全民性的盛大傳統節日。春節期間,按習俗,一般有祭神,求祥祈福;互相祝拜,走訪親友;游覽先壇廟跡,進行娛樂,改善生活等活動。具體內容有臘八、掃房、祭灶、年前的市肆、除夕、元旦、祭財神、開市、"人日"、順星等。
臘八
臘八,即舊歷十二月初八日,是漢族傳統節日。唐·張守節《史記正義》中說:"十二月臘日也……獵禽獸以歲終祭先祖,因立此日也。"漢代以冬至後第三個戊日為"臘日",南北液雹朝時始改為十二月初八日為"臘八節",古時的春節實際上從這一天就開始了。民謠說:"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在佛教徒中稱臘八為"成道節"。民間有熬粥供佛、饋送親友鄰居、自食,以及有來泡"臘八蒜"的風俗習慣。
古代把春節大掃除稱為"掃年",起源於古代人民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後來逐漸演變為年終的衛生大掃除了。據宋·吳自牧《夢梁錄》記載:"十二月盡……不論大小家,俱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以祈新歲之安。"老北京的童謠說:"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
掃房以後,全家就要開始籌辦年貨,請香蠟紙碼、供品,寫對聯、剪窗花、買掛錢、年畫、鞭炮……准備過年了。
灶神,俗稱"灶王爺"。據《准南子》說,黃帝、炎帝"死作灶神",職司人間善惡。清末明初以來,北京市面傳有所謂善書,其中有"灶王爺"說:"灶王留下一卷經,念與善男信女聽。我神姓張名自國,玉皇封我掌廚中。來到人間查善惡,未從做事我先清。"民間盛傳:"灶王爺本姓張,一碗涼水三炷香。"認為灶王爺是玉帝派往人間監督善惡之神,每年臘月二十四日都要去朝奏玉帝,報告所住之戶的善惡言行,所以當二十三晚上給他送行時,就用缺亮江米或麥芽做成的糖來粘住他的嘴,"意為塞滿口,使上天不得多言也"(《中華全國風俗志》),或貼上一副對聯,要求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以便"下界保平安"。
祭灶是舊歷到來的信號,老北京人稱"過小年"。童謠傳:"糖瓜祭灶,新年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
年前的市肆
從頭年的臘月十五日起街上便普遍進入春節的節日狀態。《京都風俗志》記載:"市中賣年貨者,棋布星羅。如案幾筆墨,人從作書,則賣春聯者,五色新鮮,千張弦目,則賣畫副則以及蘆棚鱗次,攤架相依,則佛花供品,杯盆杵臼。凡祭神日用之物,堆積滿道,各處皆然"。點綴渲染節日氣氛的行當五花八門,豐富多彩。各畫棚子售年畫;對子攤寫賣聯對、橫批、門心、抱柱、斗方、春條、佛對;買掛錢的,賣元寶的,賣供花的,鬧扮帆賣絨花、絹花的,賣松木枝、芝麻秸的,賣燈籠的,賣關東糖的,賣雜拌兒的,賣花炮的,……一應俱全。
除夕
舊歷臘月三十日為除夕,俗稱大年三十,人們送舊迎新的主要活動都集中在這一天進行,春節達到高潮,最為隆重、熱鬧。
為了點綴點景,烘托"納福迎新"的氣氛,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門心、請條,用紅紙寫上"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又是一年芳草綠,依然十里杏花紅"、"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抬頭見喜"、"全院生輝"、"槽頭興旺"、"宜入新年,福在眼前,合家歡樂,人口平安"、"招財進寶"、"黃金萬兩"等喜慶、吉利話。還要貼門神,貼掛錢等。 )
過去老北京90%的人家常年供有佛龕或神像,到年禧,要在佛龕神像前上供,供品有蜜供、套餅、面鮮、水果、百果、花糕、年糕年飯、素餃子或饅頭等蒸食、素炒菜等。家宅六神,如灶王、財神、土地等都要上供、燒香。因灶王爺臘月二十三日焚化升天去了,這一天要請一張新的灶王爺像貼上,以便常年奉祀"保平安"。
年禧是還有祭祖的風俗習慣,以體現"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
除夕晚上舉行家宴。老北京小年禧飯菜吃喝,主食、菜餚都有傳統的固定套子。主食以水餃為主。除夕晚飯家人要齊,所謂"團圓飯"。菜飯盡可能豐富些,預示來年豐衣足食,席間要多說彼此祝願的話,充滿歡樂氣氛,這頓飯可以慢慢吃,有的一直吃到深夜,接下來"守歲"。
按傳統習慣,飯後至夜間接神、拜年之前不能就寢,要"守歲"至次日凌晨,表示年老的人在辭舊歲之際有珍惜光陰的意思,年輕的有為祝老輩正年益壽的意思。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須守歲。
接下來就是舉行接神和團拜活動。
進入子時(夜十二點後)即可接神,由家中最老輩主持,按《憲書》上說明的元旦之日的喜神、財神、福神,以及陽貴、陰貴諸神的方位,主持人舉香率眾到院里向各方位依次叩首,表示接神,完成接神一套禮節程序後,全家進行團拜,首先給老祖宗磕頭拜年,然後長輩們坐在堂上(或炕上)接受小子輩們的拜年,行頭叩首禮,說些祝願的吉祥話,長輩們照例要給未成齡的小輩們一些"壓歲錢"。
元旦
正月初一日為元旦,親友、同事中的"官客"(男人)互相拜年。"堂客"(婦女)要等到正月初六才能外出拜年。
清代,官員們元旦互相拜年,是一種不成文的禮節,又是逢迎上司、聯絡同事的機會。為減少往來途勞,興行"團拜"。清·藝蘭生《側帽餘譚》說:"京師於歲首,例行團拜,以聯年誼,以孰鄉情,誠善舉也,每歲由值年書紅訂客,飲食宴會,作竟日歡。"民國以後,機關、團體的"團拜"更為盛行。
民間的互相拜年范圍很廣,形式多樣,如走親戚,初一必須到岳父、母家拜年,其他近親則不限前後;對同事、朋友禮節性的拜訪,對人家欠情的作感謝性的拜訪,對左鄰右舍平時常有交往的作串門式的抱拳說"恭喜發財"等。
祭財神
財神是多階層普遍信奉的神靈。正月處二早晨,老北京住戶和商號都要祭財神。
開市
從初一到初五,街上的鋪戶都上起護窗板和一些繪有《水泊梁山》、《桃園三結義》、《精忠報國》等連環畫的窗簾,表示過年休息。過了"破五"(正月初五日),年禧就基本上過去了,一些店鋪就舉"送神"禮,放鞭炮,在熱烈的祝願氣氛中打開護窗門,露出事先貼好的"開市大吉,萬事亨通"的紅對聯,開始正式營業了。
人日
舊歷正月初七日稱"人日"、"人勝節",或曰"七元"。這個古老的節日少少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
道教認為,"天地先生雞、次狗、次豬、次羊、次馬,始生人。"漢人東方朔的《占書》中說:"歲正月一日佔雞,二日佔狗,三日佔豬,四日佔羊,五日佔牛,六日佔馬,七日佔人,八日佔谷"。認為正月初七如果天氣晴朗,則謂吉祥,主一年出入順利,人口平安,若陰晦則兆災患。清代,北京人正月初七日有測陰晴的活動,"人日"這一天要吃春餅(一種雙層的荷葉餅)卷"盒子菜"(醬肘子、小肚等熟肉菜),並且剪餅於庚院,叫"熏天"。但此俗流傳范圍越來越小,清末明初已不多見了。
順星
順星也叫祭星。正月初八晚上,人們無論是否去廟里進香祀星君(即順星),等天上星斗出齊後,各家都要舉行一個順星的祭祀儀式。祭星時,要在案頭、灶台、門坎、鍋台等處各放一盞"金燈"(黃燈花)並點燃,叫"散燈花兒",有避除不祥之意。祭星結束後,全家聚在一起吃一頓元宵。
上元
"正月十五鬧元宵","正月十五鬧花燈",舊歷正月十五日應是民間傳統的"上元節",也叫:"元宵節"、"燈節"。早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漢朝時就開始以正月十五應為"元宵節"。《史記》樂書雲:"漢家常以正月上元祭祀太一甘泉,以昏時夜祀,致明而終。"到了唐朝,崇尚老.庄,奉道教為國教,為祝賀道教的"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在正月十五的誕辰而舉行祝節活動,元宵節又添上了道教色彩,成為佛、道兩教特色的節日,活動有張燈、放焰火、吃元宵等固定形式。
張燈、觀燈是元宵節日活動的一項主要內容。正月十三日為"上燈";十四日為"試燈";十五日為"正燈";十七日"罷燈"。明代有所謂"燈市",那時東城燈市口是燈與市合一的,清代將燈與市分開,但仍習慣叫燈市,實際上是燈會,屬娛樂性質。那時,元宵夜市肆很講究張燈,各家鋪戶爭奇斗勝掛出大小、高矮、方圓形式不一的花燈,有紗絹、玻璃、羊角的種種差別,上面有繪人物的如《列國》、《三國》、《水滸》、《西遊》、《封神》、《聊齋》等;有繪花卉,蘭、菊、梅、桂、萱、竹、牡丹、芍葯的;有繪禽獸,脛鸞鳳龍虎,以及馬、牛、貓、犬、蟲、蟹魚蝦的,顏色鮮艷多異,形態逼真,品種繁多。從正月十三"上燈"開始,市面上就開始售多種不同形式的走馬燈。《燕京歲時記》載:"走馬燈者,剪紙為輪,以燭噓之;則車馳馬驟,團團不休,燈滅則頓止矣。"從這天起,小孩們成群結隊提著燈籠四處游耍,無不歡天喜地。
上元之夜,萬家空巷,紛紛上街觀燈,"肘足相挨都不覺,布衣塵污貴人貂。"(《都門竹枝詞》)形容當時觀燈之盛。
放焰火也是上元夜活動的一項主要內容。清·謝文翹《都門新年詞》中說:"通宵爆竹一聲聲,煙火由來盛帝京,寶炬銀花喧夜半,六街歌管樂昇平。"
上元節的燈市歷來有猜謎的活動,俗稱打燈虎。這項活動很吸引人,猜燈謎可以使人增加知識,鍛煉思維敏捷,活躍節日氣氛。清人趙駿烈的《燕京燈市竹枝詞》中說:"燈謎巧幻勝天工,不惜奇珍與酒紅。多數才人爭奪彩,誇長競短走胡同。"說明當時燈市打燈虎的引人入勝熱烈氣氛。
上元節應節的食品是元宵,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元宵。《燕京歲時記》雲:"市賣食品,干鮮俱備,而以元宵為大宗。亦所以點綴節景耳。"至今,北京人仍然保留著正月十五吃元宵的風俗習慣。
填倉
老北京俗傳正月二十三日為"小填倉",二十五日為"大填倉"。清代,京師多大糧商米販這時都要祭祀倉神,市民要買些米面、煤炭來充實自家的生活儲備。清·《帝京歲時紀勝》栽:"當此新正節過,倉廩為虛,應復置而實之,故名其日曰填倉。"
其實,真正的"填倉"活動是在農村。郊區農民流傳諺語說"填倉,填倉,小米干飯雜面湯",平時農民生活很苦,填倉節時吃頓小米干飯雜面湯就算不錯了。正月二十五黎明,農村家家戶戶在院里或打穀場上用篩過的炊灰撒出一個個大小不等的圓圈,象徵糧囤的意思。
龍抬頭
舊歷二月初二龍抬頭。名人劉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說:"二月二日曰,龍抬頭、煎元旦祭余餅,熏床炕,曰,熏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和風化雨的主宰。" 春雨貴如油",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同時,二月二正是驚蟄前後,百蟲蠢動,疫病易生,人們祈望龍抬頭出來鎮住毒蟲。
當年老北京人有"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沒處藏"的說法。人們出於對龍抬頭出來興雲化雨並威鎮百蟲的祈望,二月二這天就盡量用龍來稱呼食物和各種活動。如吃餅叫吃"龍皮",吃小餃叫吃"龍耳",吃面條叫吃"龍須",吃米飯叫吃"龍子"。兒童這天剃頭叫"剃龍頭",婦女這天不做針線活計,說為避免傷了"龍眼"。
清明
清明是舊歷的一個重要節氣。清明掃墓祭祖的風俗由來已久。秦以前已經有掃墓的風俗,但不一定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從唐朝開始盛行起來。《清通禮》雲:"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楹,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清明掃墓這個風俗習慣相傳至今。舊時,北京人清明掃墓祭掃儀式並不在清明當天,而是在臨近清明的"單"日舉行。因家庭經濟等條件不同,祭掃方式也多有區別。去郊區掃墓,有的祭畢就地圍坐聚餐引酒,有的放起風箏,有的用柳條編成羅圈狀戴在頭上,說"清明不戴柳,來生變黃狗",既是掃墓又是春遊,既寄對先人的哀思,又盡自己春之游興。
端午
舊歷五月五日為端午節,老北京人習慣俗稱為五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初"同義,"五"、"午"相通,按地支順推算,五月為"午"月,故初五日作"端午",又因午時為"陽辰",亦稱"端陽"。
端陽節始於春秋戰國時代,起源於江南,由來有多種說法,民間流傳最廣,最有影響的說法是紀念偉大愛國詩人楚大夫屈原。宋代為表彰屈原的"精忠",追封他為"忠烈公",正式將五月五日端午節賦予紀念屈原的意義。抗日戰爭時又定五月五日為"詩人節"。
端午節時,在南方講究舉行"龍舟競渡",在北京明清兩代則講究"熙游避災"。初五日上午,群入天壇"避毒",天壇是祈年聖地、各勝,既仰仗天之神力避毒,又可游樂;過午,有的到魚池或高粱橋、滿井、草橋、積水潭等處"飲醵熙游"。
端午應節食品是粽子,一般是小棗粽子,蘸白糖吃。時令鮮品是櫻桃、桑椹。糕點鋪賣一種用模子刻出蛇、蜈蚣、蠍子、蜘蛛和蟾蜍圖案的桃酥式的圓糕點,叫"五毒餅"。人們以這些時鮮和應節糕點用來上供或互相送禮。
北京人俗謂"善正月,惡五月"。因五月氣候溫熱,易生病毒瘟疫,故用天師符和鍾馗像來鎮宅、驅避"邪祟"。清人柴桑《燕京記》雲:"(端午)前數日,肆間用黃紙蓋朱印,或繪天師、鍾馗像,或五毒之形,人購而粘門上,以逐祟惡。"從五月初一起,各家還將菖蒲、艾草插在門的兩旁,一曰"蒲劍",一曰"艾虎",也為辟邪驅瘟。為辟邪,京城端午時,人們還紛紛買蒲鞋穿上過節。
端午節還有"扔災"一說。節前,手巧的婦女以五彩綾羅製成小虎、葫蘆、櫻桃、桑椹、瓜豆、蔥、蒜形狀,用綵線串起來,五月初一那天系於小兒的釵頭或背上、胸前;小姑娘還用硬紙條疊成菱形"粽子",纏上五彩絲線,戴在身上,通稱"葫蘆"、"續命縷"。到了五月初五午時之後摘下來,連同貼在門楣上的剪紙葫蘆揭下來,一起仍到門外,叫"扔災"。
節日期間,人們還要飲黃酒,在小孩頭上用雄黃畫一"王"字,有的還用雄黃塗小孩的耳鼻孔,說是夏日能避蜈蚣等毒蟲鑽到耳鼻孔中去。
六月六
舊歷六月初六本不為節,因時值盛暑物醫霉爛損壞,因此,老北京上至皇室,下至黎民都有晾曬、洗浴活動的習慣。
六月六這一天如天氣晴朗,皇宮晾輦輿、儀仗、典籍,廟宇舉"晾經會",老百姓晾衣物、洗澡、洗發。民間相傳,這一天晾衣衣不蛀,曬書書不蠹,家畜洗澡不生虱子,貓狗等家畜都要趕到河裡洗個澡。前清光緒十年(1884年)以前,鑾儀衛馴象所,歷年都在這天設儀仗,以鼓樂前導,將象群趕到宣武門外西牐水濱去洗澡,觀者如潮,頗為壯觀。
郊區農民在六月六前後大都注意觀察莊稼長勢,說"六月六,看谷秀"。有的還把這一天稱作"蟲王節",在田間、庭院焚者致祭,祈望防止蟲災,保豐收。
七夕
舊歷七月初七的夜晚,俗稱"七夕"。相傳是天上牛郎織女星一年一度過銀河相會的時刻。舊時,民間有"乞巧"的習俗,稱"乞巧節"。織女心靈手巧,曾在凡間把織布、綉花的技巧傳授給婦女們,婦女們在七月七日晚上凡人相約,在庭院或花園里焚香拜銀河、拜雙星,默默祈禱自己的心願,希望自己幸運,也心靈手巧起來,少女希望自己長的更美麗或嫁個如意郎君;少婦們則希望早生貴子或得到丈夫、公婆的寵愛。
早年,梨園(戲劇界)每值七夕,要演《鵲橋會》或崑曲《長生殿》,《天河配》等"應景戲"。
中元節
舊歷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與正月十五日的上元節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節同為古老傳統節日。
中元節是道教節日。道教認為,"三元"是"三官"的別稱。上元節又稱"上元天官節",是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誕辰;中元節又稱"中元地官節",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地誕辰;下元節又稱"下元水官節",是下員解厄水官洞陰大地誕辰。道教《太上三官經》雲:"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眾生皆是天、地、水官統攝"。中元節時,道教宮觀如地安門火神廟、西便門外白雲觀為了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照例舉辦"祈福吉祥道場"。
佛教徒在這一天要舉行盛大的盂蘭盆會,也叫盂蘭盆齋、盂蘭盆供。盂蘭盆會唐代即已盛行,晚清年間,北京有八百四十多座寺廟,有條件的,如廣濟寺、法源寺、拈花寺、廣化寺、嘉興寺、長椿寺等都舉辦規模不同的盂蘭盆會和中元法會。民國以來,北海公園、中山公園音樂堂等處歷年此時都有"追悼陣亡將士法會"。用番(喇嘛)、道(道士)、禪(和尚)三台經,供著一個"海陸空軍陣亡將士"的牌位,進行公祭。
中元節期間,老北京還有舉行製法船、放荷燈、蓮花燈、祭祖、唱"應景戲"等活動。
中秋節
舊歷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又稱中秋節,團圓節,俗稱八月節。舊歷八月十五日正值三秋之中,故名"中秋"。《周禮》曰:"中春晝,鼓擊士鼓吹豳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雲。"據說中秋節在兩漢時已具雛形,至唐代已興登台觀月、泛舟賞月、飲酒對月等活動。北宋太宗年間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節日里有祭月、拜月、賞月、吃月餅的風俗,明清以來的京師,此風一直沿襲不衰。
中秋多種果子成熟上市,有的老北京人直接稱它是"果子節"。中秋節有家家戶戶吃月餅的傳統習慣。節前,京城各大糕點鋪都應時出售中秋月餅,以"自來紅"和"自來白"為主,品種繁多。中秋節吃月餅,作為節日禮品互增親友的習俗相傳至今。
重陽節
舊歷九月初九日,俗稱"重九"。古人認為九是陽數,所以這天又叫重陽節。遠在三國時期,重陽的名稱已經出現,魏晉以來,重陽節已成為中國人很重視的一個節日。
古時,重陽節活動很豐富,有登高、賞菊、飲菊花酒、插茱萸等。明代皇宮自九月初一起吃花糕,九月九日重陽,皇帝親自到萬壽山登高。民間百姓也爭相效仿,每逢重陽,人們便帶上酒具、茶具到香山或靈顯宮,報國寺的高閣上飲宴坐樂。
清代,北城居民多到真覺寺五塔金剛寶座台上登高。南城居民多到左安門內法藏寺彌陀塔去登高。此外,遊人較多的是阜成門外釣魚台。由於重陽節之後,天氣漸冷,樹木花草凋零在即,所以人們稱此舉為"辭青"。
登高,"辭青"時,照例都要野餐,主要是以松枝,松塔燒起火來,圍坐一起吃烤肉,飲白酒、菊花酒助興。文人墨客有即興吟詩作詞者。
民國以後,這種風俗逐漸淡薄,至三、四十年代,只留下老人們的傳說,民間並無實際活動。重陽前後,民間僅留下了吃烤羊肉,涮羊肉和吃花糕的風俗。
寒衣節
舊歷十月初一日為寒衣節,亦稱冥陰節,是一年中的三大鬼節之一。老北京人照例要給亡故的祖先"送寒衣"。
清末明初,北京人大多沿襲舊俗,在十月初一以前就要到南紙點買寒衣紙。它是一種彩色蠟花紙,粉紅色的印上白色圖案,白色的印上青蓮色的圖案,黃色的印上紅色圖案,也有素色的,總之,只是象徵性的東西。一般都裁成布匹形狀的長條,也有剪成衣褲狀的,也有不剪,直接裝在包有紙錢、冥鈔的包裹里焚火。
歷書
舊時,十月初一日欽天監頒歷。《燕京歲時記》載:"十月頒歷以後,大小書肆出售憲書,衢巷之間也有負箱唱賣者。"
皇歷即"憲書",亦稱"通書"。清末明初,市面上販賣所謂"大本新年歷",上面印著《大清光緒全序通書》、《中華民國全序通書》。
通書日歷以外的部分謂之"序",有的序多於正文。
甚至將《三字經》、《百家姓》、《千子文》、《朱子治家格言》統統附上。民國以後,有當代偉人像,文明結婚儀式圖等。
日歷部分的表頭上有火車表(僅站名順序)和諸神、佛聖誕日期表。日歷以陰歷為單位。
人們買來這本通書後,首先用朱筆在封面上寫上:"燈下無忌,夜觀大吉"。
這種"通書"一直發行到1949年。
冬至
冬至(陽歷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為進九之始,古人認為到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上升,是個吉日。因此值得慶賀。明、清兩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宮內有百觀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而且還要互相投刺祝賀,舊像元旦一樣。但民間並不以冬至為節,不過有些應時應景的活動。
冬至之日,京師個大道觀有盛大法會。道士唪經、上表,慶賀元始天尊誕辰。道教認為,元始天尊象徵混沌未分,道氣未顯得第一大世紀。古民間有吃餛飩的習俗。實際上,"餛飩"與"混沌"諧音。古民間將吃餛飩引伸為,打破混沌,開辟天地。
冬至民間有貼繪"九九消寒圖"的習俗。消寒圖是記載進九以後天氣陰晴的,以卜來年豐欠。

⑺ 日歷上的節日知多少

1、元旦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宣布成立,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在就職誓詞中,孫中山以「中華民國元年元旦」為結尾。這就是中國「元旦」的來歷。。元,謂「始」,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謂「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

2、春節

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

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熱鬧喜慶的氣氛洋溢;這些活動以除舊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3、元宵節

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歷的元沒升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枯源老宵節」。

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

4、清明節

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裂凱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

5、端午節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閱讀全文

與中國風日歷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隔離怎麼點外賣 瀏覽:226
古代印度為什麼練瑜伽 瀏覽:628
中國鐵路哪個 瀏覽:988
印度確的商是多少 瀏覽:386
必勝客的義大利面怎麼煮 瀏覽:735
印尼人用什麼手機多 瀏覽:700
英國秋季入學一般可提前多久到達 瀏覽:164
goreng印尼語什麼意思 瀏覽:758
印度街頭會發生什麼 瀏覽:77
英國的發展密碼是什麼 瀏覽:258
為什麼印度人被稱為阿神 瀏覽:230
二戰義大利是怎麼投降的 瀏覽:132
中國移動預存話費送什麼手機 瀏覽:57
中國銀行賬戶如何做伊朗生意 瀏覽:744
英國王妃戴的像珍珠是產自哪裡 瀏覽:297
為什麼印度人頭上東西能放那麼穩 瀏覽:523
英國僱傭軍怎麼樣加入 瀏覽:884
中國美院怎麼選線 瀏覽:802
義大利在哪裡可以買到紅酒 瀏覽:147
英國辦理美簽多久下來 瀏覽: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