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學習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有何重要意義論文1500字
學習中國民族民間音樂重要意義如下:
1、民族音樂是民族文化的一種文化載體,它反映著當時的社會、歷史風貌、審美等的經濟、自然、文化情況。這有助於從另一側面了解過去的歷史、審美、價值觀等。
2、民間音樂具有修身養性功能,有助於人的自我了結。
3、民族音樂作為一個民族各種信念和價值觀的載體,它的興旺有助於全國人民的自信心與愛國情懷的增強。
範文:
所謂民族性,乃是指自然地域、語言文字、經濟文化、風俗習慣、心理素質等各種因素綜合作用而形成的人類「共同體」之相對穩定的代代相傳的行為生活方式、思維建構方式、道德倫理方式、情感渲泄方式之系統性總體規范。這規范既有物質性又有精神性,在實踐中二者呈現出辯證同一性。
列寧認為,民族,是歷史的范疇。民族性,即與人類相關的民族性。在民族形成以後、消亡之前,任何人都必然要帶上他所居於其中的「共同體」之民族性。民族性即特殊性,是民族的歷史屬性。
作為總體規范相對確定而存在的民族性,在一定的歷史時間尺度內,延綿傳遞,在相對確定的地理邊界與人群中,顯示著不易更變的可重復操作的周期性。
民族音樂是人類發展到民族歷史階段對自然、社會的審美理想,對自我審美密知的形式把握與人的自我對象化創造、肯定這種辯證統一發展過程的最高體現,是人生命過程的對映性反映。音樂藝術是人的審美活動最高試之一。
人能動、發展的本質力量和對象性實踐活動對映互化的實現,推進了自然人向文化人文化的速度,是理智與情感、社會與自然的統一。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多樣性源於民族個性與傳統的差異性。
民族音樂與歷史同步,以不同的方式轉化為歷史的創造性力量。因此,流傳、存活在人民群眾中的大部分音樂是具人類性的、優秀的。
經歷史實踐的檢驗,使得傳存下來的、綜合了無數次審美經驗的積淀,為人類共有的文化內核並在適應歷史進步變化中不斷改變其形態的東西成為優秀的,並在歷史長期演變中逐漸積淀而成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欣賞習慣和審美趣味,是前代人的藝術實踐經驗與後代人實踐創新的往復積淀的結果。
各民族間音樂之美的本質都是在人類共同性的前提下追尋著一個基本規律,但在表現開試式、樣式上一定是不盡相同的。這也就是事物在有限性、差異性中才可能有可感知性。
也正是如前所述一個地域、地區的民族民間生活(包括經濟形態、生活方式、風土人情等)有相對的穩定性、延續性,對別的民族民間來說則有其獨特性、差異性,民族民間傳統音樂也必然反映不同的表徵特色。
應該講,各民族、民間音樂在「質」一本質一人性美方面應是一致的,這才能為各民族之間進行音樂藝術真善美的欣賞交流提供同構基礎與共同的文明、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