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政府為什麼把錢借給美國
這也是沒辦法
「和許多發展中國家一樣,中國大量的外匯盈餘通過各種方式循環到了美國。美國通過金融體系,通過政府間的默契,通過吸引發展中國家對美國虛擬投資,通過各種金融創新帶來的「高回報率」將赤字美元大量循環回美國。用資本項目的入超彌補經常項目的出超,美國既獲得了貨物又回籠了美元。回籠貨幣是一件難事,在世界范圍內回籠貨幣是一件更難的事。然而,美國成功地實現了這一戰略。
中國成了美國最大的債權國,擁有超過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美國欠中國數額龐大的美元的債務,其中有大約1萬億美元的政府債券和接近5 000億美元的兩房債券。兩房的背後是美國政府,兩房債券是間接美國政府債券。兩者加在一起超過1?5萬億美元。貧窮的中國是富有的美國的最大債主。美國曾經盛極一時的繁榮後面,有中國貧困群體的影子。中國手上這筆巨大的國民儲備,價值多少?債權本身沒有價值。債權的價值取決於債務人還債的願望和能力,還債的方式和實際償還的數量。基於這些因素,一筆100美元的債券,可能值100美元,也可能只值50美分,也可能一文不值。
中國把巨款借給了美國,自然關心自己財產的安全。美國本就不想還債。
美國的戰略是以世界之財力來維持其世界之霸權。那些認為市場經濟是建立在契約基礎上的自由經濟的人,在這個問題上一定要醒悟。美元與黃金脫鉤的戰略,就是因為不願以黃金還債,就是為了借債不還。借債不還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借債要還,何必要與黃金脫鉤!美國1971年以來的全球化戰略、金融全球化戰略,就是建立在借錢不還的美元基礎上的。推行全球化,推行金融全球化,控制IMF、世界銀行和WTO,就是為了捍衛這種貨幣霸權。在國家博弈中,欠債要還的市場原則有時候蒼白無力。
以中國手中持有的美國政府債券為例。幾年以前,由於美國在台海的某些作為,中國有人提出以拋售美國國債來報復美國。當時已經卸任的格林斯潘先生對此曾對投資者喊話:你們不用擔心,就算中國要賣,也沒有買主。中國的許多人對這句話幾乎沒有加以注意,但是美國投資者卻因此而感到安慰。格林斯潘先生作為卸任官員,也許有更多的講話自由,他的話可能代表美國政府的立場,也可能講出市場現實。這段話可能有幾層含義:(1)美國政府沒有從中國手中購回債券的願望。(2)即使中國打算拋售美國政府債券,美國主要的投行和商業銀行將會聯合抵制。(3)美國將沒有任何交易商會代理這種業務。沒有交易商代理,就進不了市場。總之,中國找不到買主,這幾千億美元債券已經沉澱在了中國手中。中國想拋售,到時候是只有賣主,既無價又無市。而且,賣主只是在市場外叫賣。換句話說,美國政府在賣給中國這些債券時根本就是一次最終買賣,沒有打算把它們從中國手中贖回。美國經濟學家安德烈·岡德·弗蘭克(Andre Gunder Frank)曾經指出:
他(山姆大叔)用實際上一文不值的美元支付中國和其他國家。特別是貧窮的中國,無償向富有的山姆大叔提供價值成百上千億美元的真實貨物。然後,中國又轉過來用這些美元紙鈔購買美國國債。這些國債除了支付一定利息以外,更加一文不值。就我們注意到的,這些國債將永遠不能換回現金,或者足值的或部分的贖回,而且不管怎樣,它們已經對山姆大叔貶值很多(由於通脹)。
不僅美國政府債券,中國擁有的其他美元儲備都是美國欠下中國的債務。從歷史上看,對這類債務美國從來就是欠債不還。1971年,為了逃避用黃金支付債務的責任,美國讓美元和黃金脫鉤,同時讓美元大規模貶值;20世紀80年代,為了沖掉欠下日本的債務,美國不惜動用國際統一戰線,迫使日元升值。美國這種欠債不還的歷史記錄歷歷在案。美元和黃金脫鉤後,美國要是真心還債有許多方式。例如開放美國產業,讓債權國大量購買美國企業。讓擁有美元儲備的國家用美元收購產業,是一種用有內在價值的資產償還債務的形式。從市場原則看,由於美國無力還債,以實物(企業)抵債再正常不過。自1973年以來,日本、歐佩克(OPEC)和歐洲都擁有大量的美元。這些國家為了實現自己的債權,試圖收購美國主要企業的控制股,讓美國以有經濟價值的實物資產(企業)抵債。對此美國堅決反對。在美國實施以債務支撐霸權的戰略中,美國欠下世界許多國家巨額債務。假如世界上的債權國家能夠利用這些債權購買甚至控制美國經濟,美國早就和許多第三世界國家一樣,產業被人肢解,經濟受人控制。所謂霸權,早就是泥足巨人。正是基於這種戰略考慮,作為赤字戰略的配套措施,美國對外國收購美國企業有嚴格的程序,對具有戰略意義的產業,堅決拒絕外國投資插足。這種戰略符合美國國家利益。
市場原則必須符合國家利益。凡是符合國家利益的就要堅持,凡是不符合國家利益的就要反對。在國家利益面前,市場原則不是「普世價值」。
美國欠債不還的另一個表現就是,對中國的高科技封鎖。從純經濟角度看,以技術或技術產品抵債也是一種還債的方式。美國拒絕用高科技償還債務。
再以中國收購Union Oil為例。美國國會對此進行了激烈辯論,最後否決了這個並購案。這個案子是個標志性案件。它表明美國不承認對外欠下的債務,債權人不能用這些債權來購買美國的真實資產,而只能購買美國政府債券或其他證券。
以中國主權基金為例。當中國成立中投公司時,美國擔心還債的時候到了,擔心中國會通過本來沒有內在價值的美元控制美國的實體企業。美國政商學界,尤其是國會,展開了激烈的討論。討論的核心是不能讓中國控制美國企業。美國這種激烈的反對,無疑給中投以極大的壓力,最後中投的投資策略是進行長期的被動投資。在許多投資案中,對中國提出許多限制條件,甚至迫使中國放棄股東的管理許可權、接受很長的非流通期限,等等。這種投資,實際上是用一張紙換另一張紙,一種債權換成另一種債權。這個案例從一個方面反映了美國的債務戰略:可以用多種方式滾動債務,但是不會還債。中國既不能用巨額的美元儲備換回黃金,也不能大規模收購實物資產,只能投資虛擬資產。
參考資料
1. 再論美帝國美元與黃金脫鉤的陰謀 .新財網 .2013-1-29 [引用日期2013-01-29] .
B. 中國為什麼把錢借給美國
中國借給美國八百億美金,是為了鉗制美國,抓住美國的把柄,防止美國搞中國的小動作。
C. 為什麼中國要把錢借給美國
因為美元相對人民幣在貶值,如果我們拿著美元去投資可能拿進去是100美元出來成果只有500人民幣(100美元約等於600人民幣),但如果買外債100美元就始終是100美元(美國國債),而且我們一點也不缺投資科研及教育製造高利潤產品的錢。
D. 為什麼中國要借錢給美國
因為現在中國對外貿易,都是用美元結算而不是RMB。中國一直想用RMB結算(提高RMB的國際地位),但是想啊想啊,美國佬總是從中作梗(肯定不願意啦,否則美國的RMB儲備量過大,也只能借錯給中國了)。所以說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產業結構決定的。
話說當年歐洲佬為了抗衡美元,弄了個歐元風光一陣子,然後被美元玩死了,現在在難受中。所以說第幾大經濟體是一回事,真正啥時候RMB也這么牛X了,那才是翻身了。
因此,努力和回報不再緊密相連。工人還是必須要苦幹才能養活自己。而賺錢的是那些銀行家、賭徒、投機分子、貸款人、投資者、金融家及政治家們。而且經濟的本質也發生了變化。不再獎勵那些多產的小城鎮經濟,反而獎賞那些內部有消息的人及金融部門。
如果是站在中美兩國老百姓的立場上(而不是站在國家立場上)看待這個問題將更加清楚,中國老百姓 生產的商品,被美國老百姓用美元買走了,美元被中國政府拿走了;美國老百姓得到了商品,中國政府得到了美元,而中國老百姓唯一得到的,就是手裡現有貨幣的 貶值。結果就是,美國給中國印發美元紙幣,中國給老百姓印發人民幣紙幣;美國用這些紙幣為美國老百姓換來了所需要的各種商品,中國則相反,用這些紙幣從中 國老百姓手裡換走了所生產的各種商品。而形成這個財富魔方中最關鍵的環節,就是貨幣增發和商品增加之間的分離:新增加的商品流向了美國等西方國家,新增發 的貨幣卻留在了中國市場上,不斷稀釋著老百姓手裡貨幣的購買力。這就是美國高工資低物價,而中國低工資高物價的關鍵!
E. 為什麼中國借這么多錢給美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儲備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美元資產,其主要持有形式是美國國債和機構債券。2006年2月底中國大陸的外匯儲備總額為8,536.72億美元(不包括港澳的外匯儲備),首次超過日本,位居全球第一,2009年12月底中國大陸的外匯儲備總額為23,991.52億美元。
中國外匯儲備的結構沒有對外明確公布過,目前屬於國家金融機密。據估計,美元資產佔70%左右,日元約為10%,歐元和英鎊約為20%,依據來自於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路透社報道以及中國外貿收支中各幣種的比例。
中國外匯儲備結構以美元資產為主有以下幾方面歷史和國際金融理論原因:
1.儲備貨幣發行國的經濟活動要以國內經濟為主,雖然美國占國際貿易的比例很大,但是與美國龐大的國內生產總值相比仍然比例很低,遠遠低於日本、德國、瑞士的相應指標,後者三國的主要經濟活動是外向型的,其貨幣價值容易受到國際資本流動的干擾而大幅波動,不利於保值;
2.除美國外,日本、德國、瑞士的央行拒絕其貨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扮演更重要的作用;
3.美元是歷史形成的國際支付手段、交易中介、價值儲藏手段;
4.國際貿易中2/3以美元結算;
5.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批發交易絕大多數以美元交易,各國央行的金融操作也是主要採用美元;
6.各大國的外匯儲備主要是美元資產;
7.國際銀團貸款和國際債券市場的絕大多數交易都是美元或美元債券。
F. 為什麼中國會借給美國那麼多錢
美國向中國借錢
30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老百姓的生活水準得到提高,也促進了美國人生活水準的上升,中國也從中獲得巨額貿易盈餘。中國將其中大部分投資美國國債。這相當於,在過去10年裡,平均每個美國人從中國借得4000美元。
哈佛大學校長薩默認為,有一種現象很奇怪:一個自己尚有諸多需求未得到滿足的國家,會讓這一萬多億美元從一個朝氣蓬勃的地方,流向一個富有的地方。
對於這種怪現象,經濟學家會解釋說,中國到目前為止,擁有世界上最高的國民儲蓄率。這聽上去很令人敬佩,但如果過於極端,就表明中國經濟沒有跟上世界的步伐。
然而,說中國儲蓄率高只是描述了這種財富增長情形,而未能解釋:為什麼中國將如此多的財富輸送到美國?為什麼在美元對人民幣不斷貶值的情況下,中國還持有如此多的美元?中國看重發展
假如美國一名消費者花30美元,在美國最大的葯品零售連鎖店CVS購買一支歐樂電動牙刷,除去銷售商CVS和歐樂公司拿走的利潤,最終有3美元(小商品的平均百分比)流到加工生產的中國工廠,生產廠家因此獲得數百萬美元的收入。但是,中國製造商不能直接使用美元,它需要人民幣支付工人工資,從其他廠家購買原料以及納稅,因此,它必須將美元拿到當地商業銀行,比如說深圳發展銀行,兌換成人民幣。
在其他主要國家,像深圳發展銀行這樣的商業銀行,有權決定如何處置它們吸納進來的這些美元,或將之兌換為歐元或日元,或將之直接投資到美國,或發放美元貸款,總之,選擇它們認為回報最高的項目進行投資。
中國的商業銀行無權做這些,它們必須按照官方的匯率,將大部分收進來的美元上繳中國人民銀行。
隨著每天數以萬計的交易,美元在中國人民銀行不停地積聚,准確地說,每天增加十億多美元,其增長速度甚至比美國的貿易逆差要快得多,因為其他國家的消費者也用美元支付。
此後,中國人民銀行將美元上繳給國家外匯管理局。然後,由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將美元投放何處,以獲得最好收益:一些進入美國股票市場,一些轉換為歐元,大多數購買了安全的美國國債。這樣,美元重新流回美國,被注入到美國的貨幣供應中,再次用於消費,購買中國製造的商品。金融維護和平
中國巨額的外匯儲備和對美投資戰略,引起國外觀察家們臆測紛紛。
美國和中國的分歧是多方面的,包括貿易、外交、環保,尤其是中國的台灣問題,甚至像9年前美國轟炸中國駐貝爾格萊德大使館,任何挑釁,中國都可能考慮使用世界上其他國家不具備的杠桿和武器。沒有中國每天輸入的10億美元,美國難以保持其經濟穩定或維持美元不倒。
那麼,中國會使用這種武器嗎?合理的答案是「不會」,因為那也會嚴重地傷及自身。他們這些年來以美元持有的國民儲蓄會遭到破壞,他們依賴美元消費者的工廠也將付出代價。
薩默稱今天的安排與冷戰時代「確保相互摧毀」的核戰略平衡一樣,是「金融的恐怖平衡」。當初,美國和前蘇聯都不敢向對方使用核武器,因為那會招致報復性的毀滅。誇張地說,類似的情形也適用於美元。中國不能停止向美國人提供美元,如果停止,那麼,中國所持的美元也會遭到毀滅。只要這種事物的邏輯不變,這種體系就會順利運行。
有過大蕭條經歷的美國人,深切地了解真正崩潰帶來的痛苦,如今的中國人,同樣回首他們國家上個世紀的苦難,沒有人願意重現那些悲劇的場景。通過妥協與合作,逐步化解各種風險,才是共贏之道。(摘自《南方周刊》)
G. 中國 為何要借給美國錢
不存在借錢的問題,不夠是用國內無法使用的美元購買了部分美國債外而已。就好比中國政府為什麼要發行貨幣,並且直接通過銀行信貸向百姓借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