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評價中國式思維
中國式思維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不知道具體指哪個方面。不過,無論是什麼思維,它的評價標准只有一個:是否合理。
思維是否合理,一是看思維是否符合其內在邏輯,二是看個體是否把那個思維應用在符合該思維的環境和條件下,三是應用該思維是否得到了與現實結果相符合的結論。
中國式思維長期存在於中國社會中,歷經無數的考驗和測試,所以,中國式思維在合理性上是符合第一條件和第三條件的。至於合理性條件二,則是完全取決於個人:1能否明確地知道中國式思維的應用條件,2能否准確地判斷某個事物是否可以使用中國式思維。
所以,對於一個非思維理論研究者,關於思維認知的重點應該放在:思維的應用條件,以及如何判斷是否在特定事務上應用某個思維。
PS:對於一個思維理論研究者,關於思維認知的重點可能是:一,這種思維的邏輯是否嚴謹?二,這種思維的應用條件擴大後是否還合理?三,這種思維對於社會產生了什麼影響,對於社會的發展是好是壞?.......
⑵ 中國人的思維特點是什麼
中國人的思維模式是以直覺、體驗、類比、象徵取代了理性、邏輯,感性強,理性弱。
中國人的思維有比較強的直覺思維能力,這種思維方式對事物的整體把握上十分有幫助。西方的科學重理性分析與邏輯推理,注重方法與技術上的操作與實驗,要求用精確的數字來把握所認識的對象,同時通過歸納法概括出一般性的原理與規律。特別是在伽利略與牛頓時代,思辨的、演繹的人們和技術的、歸納的人們建立了緊密聯系,使得這些科學家們既是實驗家,又是理論家與思想家。但是,中國人的思維基本上說是渾沌的、粗疏的,同時也是憑直覺性的整體性把握事物。
⑶ 中國傳統思維的總體特徵是什麼
中國古代的思維,包括—陰陽、五行、太極等是帶有早期的思維特徵。直覺性,整體性與模糊性是其主要的思維特徵。
從廣義上看,一切民族在其童年時代都具有這種特點,但與西方近代實證型思維方式已大致取代了早期西方模糊整體性思維比較,中國思維方式中的特徵則一直延續到現代。
其一,從實證科學的角度看,思維的整體性、模糊性和直覺性有其嚴重的缺陷,它限制了對對象的精確化思維,限制了實證科學的發展。但從廣義的角度看,這種思維方式是一切思維的必經階段。對事物的總體把握和注重事物的運動和聯系,乃是一切成熟型的思維方式必須具備的素質和要求之一,但要建立在科學的正確的思維之上。
其二,疏於邏輯推理,忽視理論體系的思維格局,從內容上看,中國傳統思維哲學思維方式十分重視經世致用,重現實,重人倫,強調理論必須維護倫理綱常,必須有益於治,因而較易地直接地容易直觀地進行闡述,較之邏輯推理更符合人們體味道德規范;從形式上看,中國傳統哲學思維方式亦不重視宏觀、系統理論的表達方式,倡導「設象喻理」、「微言大義」,因而與其內容上的實用性(直觀、直接)特徵形成一種互為倚仗,互勢互動的格局。但在思維方面,其邏輯,確定性,有所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