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2020中國企業如何變強

2020中國企業如何變強

發布時間:2023-04-18 07:51:08

① 財富世界500強出爐,為何中國入榜企業增速這么快

8月10日,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的排行榜名單已經發布, 我國,一共500家企業,中國企業就高達124家,是世界第一。

從1996年我們中國者返鍵上榜世界500強企業榜單的時候,中國入圍企業只有三家。到2020年,我們中國上榜世界500強的榜單已經高達124家,這次的數量已經超過了美國121家,獲得世界頭籌。這是我們中國的驕傲,象徵著我們國家的力量,以及發展的強大。500強的排名是根據各個企業的世畝年收入進行排行的,世界500強最低的收入也得254億美元。我們國家之所以能在2020年排行榜出現這么多的企業是因為我國的經濟發展迅速,國家發展穩定,企業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長趨勢。這是我們的驕傲,象徵著我們國家的強大

是我們國家第一次超過美國,美國今年上榜的公司只有121家,而我們中國高達124家!從2008年以來,我們中國的企業在世界500強的數量就逐漸增加,逐漸的超過了德國,法國,英國等發達國家,現在超越了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美國,我們應該感到十分自豪與驕傲。

② 您對中國服裝業的發展現狀怎麼看中國企業要如何做,才能繼續保持競爭力並且走向更強更大

中國服裝業的生存現狀和未來

關於中國服裝的生存狀況一直是很多有遠見的人比較關注的。長期以來,我們聽到的無怪乎兩種觀點:中閉讓灶國服裝有多健康和中國服裝有多糟糕?盡管後一個問題明顯的吸引了人們更多的注意力,但幾乎沒有人會因而就對中國服裝悲觀失望。相反,近幾年中國服裝的理性發展讓人看到了更多的希望。因而,當記者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其實是希望用經濟的視角對中國服裝生存現狀和未來做一個大致的評估。

零售業:非專業的服裝買手之路

這里所說的零售業,並不是和批發市場相排斥的。而且這里首先要說的就是批發市場。

誰都不會否認,批發市場是中國服裝的起步之地,甚至有許多現在非常有名的品牌都是以擺地攤起家的,而且他們也從來不諱言那一段創業的歷史。因而,說轎扮到中國服裝,不能不首先提到批發市場。北京的秀水、雅寶路、大紅門;廣州的白馬;虎門的富民;杭州的四季青;沈陽的五愛,幾乎每一個城市都有這樣一個對於服裝來說的風水寶地。可以這樣說,中國服裝產業就是在服裝批發市場里撈得了第一桶金。但對中國服裝產業具有如此重要意義的批發市場目前卻面臨著近乎殘酷的現實,對於品牌化越來越深入的中國服裝來說,批發市場到底將何去何從已經成為目前人們比較關注的話題。是不是還有必要把各具特色的品牌集中在大排檔一樣的批發市場里。當然,批發市場也在尋求突圍,像近幾年異軍突起的哈爾濱紅博就是走出了一條高檔化的服裝買手之路。而它的模式甚至遠遠的超出了有些模式古老的商場。

說到商場,在人們的觀念中應該是門檻高於批發市場的。而且,它的門檻對於中國滑緩的服裝企業來說,似乎更有著一種近乎處於主宰位置的意義。因為,相比於服裝品牌的自營專賣店來說,目前商場還是服裝品牌的主要獲利點。因而,你會發現,北京、上海、廣州等幾個主流城市的主流商場決策人成了服裝領域當中名副其實的"財神爺"。他們在哪裡出現,哪裡的人氣就會驟然上升。

但也正因為如此,有經濟人士分析,中國本土零售業在長期的太平盛世下,並沒有形成真正的優勢。2005年,中國零售業的真正較量才剛剛開始。那些目前在服裝領域的出鏡率還不是很高的國際零售業巨頭成為這個領域當中最不可估量的變數。

還有一個零售業的盛世危言是:10年以後,服裝將退出百貨商場這種零售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更具特色和體驗性質的生活方式店。

國際:得到的與失去的

國際服裝流行之於中國服裝的意義具有兩重性,一曰:威脅論;一曰:培育論。國際服裝對中國服裝的威脅顯而易見,而他們對於中國服裝市場的培育卻也同樣是功不可沒。

首先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服裝加工。中國服裝領域中很多在國內名不見經傳的企業,但它們的年銷售額卻十分誘人--上億元甚至幾十億元。而這些企業大多有給國外品牌做加工的歷史,甚至現在還維持著這一塊在中國來說應該算豐厚又相當穩定的收入。除了經濟效益以外,中國服裝企業在這方面最大的收益就是服裝製造水平躋身於世界前列。

國際服裝對我們的另一個影響就是國際流行的全世界復制。經濟學上有一個非常好的比喻:"我們沒有理解所有的事情並不意味著我們什麼也不理解。"中國服裝能夠得以飛速發展,很大程度上來源於這種拿來主義。在諸多的中國服裝品牌中,對某個國際品牌的模仿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而且,誰模仿得好,誰就可能首先走到中國時尚的前沿。

當然,拿來主義還有一個更直接的做法,那就是代理國際品牌。通過與國際品牌長期的合作,中國服裝企業的願景是不但要學到形似,更要學會神似。當然,這裡面最主要的是學習他們的管理模式以及運營方式等等這些被中國的服裝經營者認為惟一不能模仿的東西。

但也有很多人認為,這恰恰是中國服裝低附加值的根本所在,長期以來,人們似乎已經習慣於為他人作嫁衣裳的模式,而這種習慣的潛在勢力容易造成一個產業的集體短視。

消費者:每一次銷售都涉及一次購買

經濟學家告訴我們"每一次銷售都涉及一次購買。"因而,研究中國服裝的市場狀況更多的還要考察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現狀。長期以來,服裝企業家們一直試圖研究以下的問題:

為什麼消費者會買這個品牌的服裝而不是其他?

為什麼一種時尚會突然毫無理由地流行起來?

一件衣服,一款手機,一種香水,一輛汽車,它們和消費者的時尚需求到底有什麼關系?

事實上,正像經濟學家一直想向大家證明的那樣,消費者所想買的物品並不是他們所需要的物品,就像鑽石和水對於消費者的誘惑力一樣。鑽石每克拉的價值高達成千上萬美元,而水幾乎是免費的。如果地球上沒有鑽石,他們將感到不方便,如果所有的水都消失了,他們都得死。

這就是時尚作用力所在。同時,消費群體對時尚的反作用力也是不容忽視的。或者說,什麼樣的消費群體將決定有什麼樣的時尚訴求。

因而,在某種程度上,你就會理解中國服裝產業賴以生存的土壤了。這個土壤的主體目前還停留在非奢侈消費的定位上,並且他們當中的大多數對待價格比對待品牌更敏感。曾經有一個時裝評論家這樣批評中國服裝品牌:"他們以為消費者到底傻到什麼程度?"但其實,中國服裝品牌的現狀和水準是與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和消費審美息息相關的。

因而,對於一部分人認為隨著後配額時代的到來,中國服裝品牌的生存空間將受到來自國際大牌近乎嚴峻的挑戰的說法,更多的人士則認為,對於目前中國服裝品牌來說,真正的競爭不是來自頂級國際大牌,而是那些定位在大眾化消費水準的國際名品。

企業:如何製造出最好的人和產品?

對於中國服裝產業的主體--中國服裝企業來說,如何製造出最好的人和產品成為關鍵。而服裝企業生產的產品--尤其是在流行瞬息萬變下找准自己的定位,此時的企業與消費者一樣,面臨著同樣的不確定性。但企業必須決定生產什麼,如何及在何處生產,生產多少以及以什麼價格出售。那麼,此時的決定因素是什麼呢?

經濟學家曾經非常淺顯地為我們作了一個解釋:為什麼比爾·蓋茨比你更富有?這其實是一個人力資源的問題。在中國的服裝領域我們可以思考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杉杉、雅戈爾會成為男裝翹楚,為什麼白領、吉芬會在女裝脫穎而出。其實,你不妨想一想鄭永剛、李如成、苗鴻冰、謝鋒。他們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更有說服力。而且由於男裝和女裝的不同,這幾個代表人物也有著非常大的區別。就拿剛剛結束的時裝周上謝鋒的專場來說,你會明顯的感覺到謝鋒賦予吉芬核心的精髓是無人能夠取代的。同比於時裝周上的大多數女裝專場,明眼人一下子就清楚了,一個謝鋒不是用多少資產就能夠取代的。而且,對於中國女裝的未來來說,謝鋒們將是關鍵。

那麼,如何製造出最好的人和產品?這個問題將成為決定中國服裝未來生存狀態的一個關鍵命題。解決了這個問題,以上關於零售,關於國際,關於消費者的三個問題的伏筆也就迎刃而解了。

希望能幫到你!

③ 中國製造業如何向高端服務業轉型升級

進入服務業發展新時代,13億人的潛在消費需求成為中國增長轉型的突出優勢;13億人服務需求釋放的規模與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經濟結構、利益結構、城鄉結構調整的進程。釋放13億人的服務消費需求,推進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的轉變,既是未來6年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趨勢,又是決定增長、轉型與改革的關鍵所在。
1. 加快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新常態。從工業經濟向服務業經濟的轉型與人均GDP水平有著內在聯系。中國從人均GDP 6500美元到1萬美元的過渡階段中,服務業的比重至少會提高10個百分點。總的判斷是,到2020年中國服務業佔比達到55%以上是有條件、有可能的。
第一,人口城鎮化為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提供了重要載體。從國際經驗看,城鎮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發展型消費需求越來越依賴於教育、健康、醫療等生活性服務業的發展。2013年中國的名義城鎮化率為53.7%,而人口城鎮化率僅為36%左右。從新型城鎮化的進展看,2020年名義城鎮化率有可能達到60%左右,人口城鎮化率有可能達到50%以上。這幾年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帶動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提高0.77個百分點。以此估算,未來6年即使人口城鎮化率僅提高10個百分點左右,也有可能帶動服務業比重提高7-8個百分點。
第二,工業轉型升級為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注入內在動力。從國際經驗看,進入工業化中後期,經濟轉型升級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工業經濟向服務業經濟的轉變。傳統農業和工業的轉型升級直接依賴於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由此形成對生產性服務業的巨大市場需求。新一輪工業革命最為突出的特徵是,信息、研發、設計、物流、銷售、大數據等生產性服務業引領傳統製造業向高端製造業的升級。就是說,高端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相互融合是一個大趨勢御謹,生產性服務業已成為提升製造業競爭力的主要推動力。以德國為例,高端製造業之所以能夠保持世界領先地位,重要原因在於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的比重高達50%以上。中國作為製造業大國,「中國創造」的優祥態勢遠未凸顯,就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嚴重滯後,其占服務業的比重僅為15%。未來6年,中國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的比重至少需要提高15-20個百分點,達到30%-40%。這是中國工業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是工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2. 形成服務業主導的新格局牽動影響經濟轉型升級的全局。服務業的發展程度是形成經濟新常態的重要標志。它不僅成為經濟轉型的主要推動力,而且也將不鎮宴基斷釋放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第一,形成中速增長的新常態。中國仍是一個經濟轉型大國,經濟增長新常態取決於盡快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近幾年,中國服務業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可以帶動GDP增長約0.4個百分點。如果未來6年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可以帶動經濟增長4個百分點左右,為中速增長的新常態奠定重要基礎。
第二,形成新增就業不斷擴大的新常態。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是擴大就業的主渠道。從近兩年的情況看,服務業增加值每增長1個百分點能創造約100萬個新的就業崗位。未來6年服務業增加值按年均10%增長估計,每年新增就業將達到1000萬人左右。
第三,形成全社會創新創業的新常態。進入工業化中後期,生產性服務業直接融入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全過程。例如:技術升級與服務需求直接融合,技術升級如果不能反映服務需求變化就很難產生內在動力,就很難有好的市場前景;企業競爭力與服務質量直接關聯,企業的競爭力主要取決於服務環節是否專業化、精細化。為此,服務業主導不僅是形成新一輪創新創業潮的主要推動力,而且將為創新創業開辟巨大的市場空間,由此形成創新驅動新格局的重要條件。
第四,形成利益結構和社會結構優化的新常態。從國際經驗看,服務業快速發展將帶來中產階層規模的不斷擴大。以美國為例,20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的30年間,伴隨服務業主導新格局的形成,白領階層的規模同時也擴大了5倍。未來6年,隨著服務業主導地位的確立,中國服務業就業比重有望達到50%以上,到2020年服務業就業的人口將不少於4億,由此將帶動中等收入群體的倍增。
3. 把實質性提高服務業佔比作為「十三五」規劃的約束性目標。「十三五」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5年,能不能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對中國未來10-20年的發展至關重要。
第一,明顯提高服務業比重。建議國家「十三五」規劃明確把服務業佔GDP比重達到55%、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達到30%作為主要的約束性目標,以此作為衡量結構調整優化的主要標准。
第二,加快推進投資轉型。與服務需求快速增長趨勢相適應,重點加大教育、醫療、健康、文化、體育等生活性服務領域的投資;從工業轉型升級的現實需求出發,重點加大信息、研發、設計、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投資。
第三,實現發展理念的深刻轉變。由工業大國走向服務業大國,無論企業、社會、還是政府,都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尤其是需要改變某些傳統的發展理念。例如,走向服務業大國,形成服務業主導的新格局,不是不要製造業,不是不要工業,而恰恰是通過生產性服務業提升傳統工業,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升級。

④ 標題 中國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近些年有哪些變化你認為一定能上榜的企業是否

1、產業不斷向內部遷徙。
2、大企業區域集中度高。
3、成功邁入技術喊纖升級之路。
4、國際化經營程度平穩提高。
5、並購重組讓中國大敏虧企業由大變強。
6、數字化轉型。
7、宏觀及微觀。1995年《財富》雜志第一次發布世界500強,美國企業151家,日本企業149家,美日兩國就佔500強中的300家。法德英分別為37家、35家和33家,而中國只有3家入榜,其中日本企業的營業收入排名第一。那是日本企業最輝煌的年代,自1995年的巔峰之後上榜的日本企業一路下跌,美國的上榜企業數量卻在不停增加,在2001年達到184家, 2002年美國的榜企業則進一步達到創紀錄的198家,日本企業逐步減少至88家,不過總數依然排名第二。20年前的那一年,中國大陸企業僅僅為11家。隨著中國GDP在2010年超過日本,2012年中鄭拿仿國上榜企業的數量追平日本,計68家,一年後中國大陸的上榜企業達到86家,超過了日本的62家。2020年,中國大陸上榜世界500強企業121家(含中國香港、中國台灣地區企業共133家),美國企業121家,日本企業53家。2021年最新榜單中,中國大陸企業增加到132家(含中國香港、中國台灣地區企業共143家),美國企業比前一年多了1家,日本企業依然還是53家,可以說,中國大企業的質量對比美日等發達國家,已經從20年前的望塵莫及,經過奮起直追,形成了今天發展水平與之並駕齊驅的局面。回顧過去20年中國企業500強群體成長壯大的歷程,中國企業聯合會總結出了中國大企業成長的七大路徑,以及這些路徑背後的周期與拐點,這可能隱含著中國大企業的特殊成長經驗。

⑤ 在現在的環境下中國出海企業要怎麼做才能取得成功

中國企業走出去是一個我國經濟發展的大問題,也是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國家現在對於企業走出去發展的政策,已經十分的明顯,那麼企業走出去應該怎麼樣做呢?作為一個理財師我的個人觀點如下:
第一、注意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的模式,了解國外的消費環境,這對於我國企業走出去是十分關鍵的問題,如果我國企業不知道其他國家的經濟環境,那麼去任何一個國家發展都是不現實的事情。
第二、正確判斷國際宏觀經濟的形勢,發現國際市場經濟的具體規律,市場的行為是一定會波動的發展,波動是一定會帶來風險的,所以了解投資的國家和產品出口的國家的基本經濟政策是必須做的事情。
第三、中國企業要了解自己走出去的目標國家的具體情況,了解這個國家的供需關系,如果搞不明白這個問題,一旦你的產品出現失衡,那麼供求關系的影響,企業就會出現虧損的情況。
第四、我國企業要想走出去,要想強大起來,那麼就必須發揮自己的生產優勢,發揮自己的自身主觀能動性,抓住市場的變化,提高自身產品的質量,把企業的產品性價比充分的顯示出來。
第五、企業必須提高自身的服務水平,跟目標國家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這點是我國企業走出去的一個大方針,要實事求是的發現自己的企業服務方面的弊端,提高和當地政府企業的合作。
綜合上面的幾個觀點,大家可以看出我們國家的企業要走出去,就需要做到對各個國家的政策、人文、經濟環境的了解,這樣才可以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很好的發展起來,這是我國企業走出去必須做的事情。

⑥ 中資企業美國再遭打壓,傳統安防企業如何突圍

歐美市場一直都是塊難啃的骨頭,尤其是安防領域。雖然技術上近年來被我國趕超,但骨子裡對於本地安防企業的信任依然存在,ADT、DSC、OPTEX等高端品牌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中國企業在歐美舉步維艱。

最近英國富時羅素指數發布公告,從相關指數中刪除了海康威視等8家中國公司的股票,該決定已於 12月21日 起生效。 8家中國公司包括海康威視、中國鐵建、中國衛星、中國交建、中國核建、中國中車、中科曙光和中化集團。

無獨有偶,一個月前美國總統特朗普曾簽署一項行政命令,禁止美國公司和個人直接持有或通過投資基金持有美國政府認為有助於中國軍事發展的公司股票。該禁衡讓鍵令將於明年1月11日開始生效,禁止投資的名單涉及31家中國公司,其中便包括上述的8家。

而早在去年10月,海康威視就已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被列入「實體清單」的中國企業,將禁止未經美國政府批准從美國公司購買零部件。

英特爾(Intel)、英偉達(Nvidia)、安霸(Ambarella)、西部數據(Western Digital)和希捷(Seagate Technology)都是海康威視和大華的主要供應商,禁令必然會對供需兩側的相關 科技 企業造成負面影響。

在國內,海康威視的發展勢頭也不見得有多好。

2020年國內安防市場風起雲涌。AI、物聯網、5G、雲計算等大量新技術快速發展,為安防產業增加更多競爭維度。「AI四小龍」等大量AI企業出現,紛紛布局安防。互聯網整體To B的浪潮,則推動互聯網巨頭強勢滑埋殺入安防領域。

整體上,來自新技術、新機構的擠壓,使海康威視等傳統安防廠商如芒在背。不僅如此,傳統安防廠商的硬體優勢也在逐漸削弱。有數據顯示,華為海思所生產的安防晶元佔到了全球約70-80%的市場份額。

根統計,2010-2019年海康公司營收增長率分別為71.57%、45.10%、37.89%、48.96%、60.37%、46.64%、26.32%、31.27%、18.93%、15.69%,凈利潤增長率分別為49.07%、40.81%、44.28%、43.51%、52.13%、25.80%、26.46%、26.79%、20.64%、9.35%。

可以看出,海康威視營收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均出現明顯下滑。以最近的2020年第三季度為例,其營收增長率為11.53%(上市以來的 歷史 高位是71.57%),凈利咐巧潤增長率首次跌破0.12%(上市以來的 歷史 高位是52.13%)。

海康尚且如此,其他一眾安防廠商更是難逃被割韭菜的命運。 想要在當下時代生存,唯有打造智能安防一途。

簡單地說,安防的核心領域是視頻監控,而智能安防的核心便是視頻結構化技術和視頻大數據一體化。倘若能夠將視頻大數據和 社會 大數據相互融合,便能夠構建成一個廣泛的物聯感知平台,由多個環節串聯在一起形成強大的智能安防生態。

海康顯然也意識到打造生態的重要性遠高於在硬體上的發展,但知易行難,實際推行的效果並不理想。做視頻、做樓宇、做門禁、做硬碟、甚至開始做電腦,但大而全是否大而強?這個問題令人深思。

從國內傳統安防企業的轉型力度看,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是目前向智能安防轉型具有代表性的企業;第二梯隊以宇視、天地偉業、蘇州科達、曠視等為主;第三梯隊為中小企業,而絕大多數中小企業都倒在了轉型的路上。

2020年,安防頭部廠商增速回歸個位數,中小企業普遍負增長。轉型難、升級難,光鮮的轉型背後,是大量企業的失敗。安防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行業洗牌加劇。

智能安防技術的發展為安防龍頭企業構築更大優勢的同時,也給中小安防企業帶來更大的生存壓力。只有客觀認識公司現狀,明確公司發展戰略重點,與合作夥伴共同建設生態,中小企業才有可能成功轉型升級。

短期來看,受今年疫情影響,再加上雪亮工程及部分大型基建的收尾,政府市場短期增速放緩。但安防作為現代 社會 的基礎設施,行業市場作為重點領域,仍具備較大成長空間 。

物聯網、AI、大數據、5G等新技術的更新換代與智能化升級,解決了傳統安防的痛點,未來將會為安防產業帶來千億元的增量,智能化將成為安防行業的大趨勢。

今年年末,全國各地都出台了新的安防計劃,規劃了未來幾年時間里的智能安防建設。比如昆明市的「智慧安防小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青島市的「2020-2022年智慧安防社區計劃」等,對於眾多中小安防企業來說,這未嘗不是一個機遇。

目前,由於中國智能安防還存在起步較晚,品牌知名度不高、本地化服務欠缺等問題,大多數安防企業對於歐美安防市場還處在摸索階段,但這並不能掩蓋歐美安防市場的龐大需求。

相信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國際形勢的轉變,國內市場將會煥發新的活力,中國安防企業在歐美會得到新一輪的發展。

⑦ 2020我國吸收外資近1萬億元,我國為何能做到逆勢創新高

主要是國內經濟基本面恢復得比較好,所以吸引了不少外資前來。近日,根據最新公布的消息,在去年疫情影響之下,中國的實際利用外資卻獲得了增長。從商務部最新公布的數據來看,去年全年國內非金融行業實際吸引外資接近了1萬億人民幣,相比於去年,增長了6%左右,這主要得以於國內疫情的合理控制並且經濟的迅速恢復,吸引了大量外資。商務部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因為國內經濟的快速恢復,實現了一個比較好的基本面,成為了外資很好的避風港。而且去年國內的資本市場也表現十分亮眼,上證老滲凱指數突破了3600點,創下了歷年的新高,不少外資也通過各種渠道流入了中國市場。

有在華外商表示,在外商投資法實施的一年多以來,各地政府推出了各種配套的政策,在外資企業營商環境方面,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不斷提升,相關規則也更加透明化,對外資的吸引力也更加強了。率先進入中國的外企也獲得了非常豐厚的回報,有一份數據顯示,在華超過90%以上的企業主表示對未來中國市場樂觀的態度,不少外企已經將中國市場作為最重要的市場之一了。

⑧ 要使中國製造業由大變強,我國必須大力實施哪些發展戰略

從當前國際國內的形勢來看,要把裝備製造業搞上去,核心就是智能製造。近幾年來,發達國家展開了一系列戰略部署,比如德國「工業4.0」、美國「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計劃」、法國「新工業法國計劃」、韓國「脊陵未來增長動力計劃」等等,他們的核心理念和重點領域都是圍繞智能製造。我國裝備製造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有了很好的基礎,在一些領域如軌道交通、電力裝備、通信設備等已經具有國際比較優勢。未來如果能夠牢牢把握智能製造這一主攻方向,採取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動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深度融合,就有可能在更多的領域形成優勢,更多的中國高鐵、中國核電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推動我國製造業在持續增長的同時加快邁向中高端。
要實現好智能製造,核心是要解決實施路徑和保障措施的問題。
一是要加強頂層設計。智能製造怎樣推進,頂層設計很重要。我國製造業體量大、層次多,地區、行業、企業的情況差異很大,既要整體推進,又不能搞「一刀切」。應該差異化地制定指導各行業各地區、不同類型企業推進智能製造的路線圖,在宏觀上引導企業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務實有效地推進智能製造的應用推廣。美國早在2011年就由美國智能製造領導聯盟發表《實施21世紀智能製造》報告,就5大方面15個細分領域提出了目標和規劃。因此,我們近期要組織好力量,高水平地編制「十三五」智能製造發展規劃。
二是落實創新驅動。中央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了全社會的創新熱情。在貫徹落實《中國製造2025》、互聯網+行動、推進智能製造發展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創業創新的驅動力。社會上尤其是年輕人對創業的關注要多於對創新的關注,實際上,對於我國製造業而言,更要注重創新。我們要按照《中國製造2025》的部署,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並重,突破智能製造的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積極培育發展新業態新模式;也要鼓勵企業在實踐中結合自身特點和優勢,探索智能轉型的途徑和模式。在「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實施中,也要重視智能製造的創新中心建設。美國國家製造業創新網路計劃提出後,前兩個中心分別是「增材製造(3D列印)創新中心」和「數字製造和設計創新中心」,這都與智能製造有密切關系。
三是抓好標准制定。智能製造涉及企業內外部各種設備、裝置、流程、業務的介面,需要說普通話,不能你說你的,我講我的,否則容易形成「信息孤島」。解決這個問題,關鍵是制定好標准,通過標准來引導企業智能製造的應用普及。更為重要的是,智能製造的標准領域競爭很激烈。例如,德國工業4.0戰略提出了8項保障措施,第一項就是標准化。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提出「工業互聯網」,決定2015年向所有企業開放Predix操作系統,事實上就是准備將Predix打造成為工業領域的安卓操作系統。基於Predix平台的APM(資產性能管理)每天監測和分析來自1000萬個感測器的5000萬項元數據,可以幫助客戶將海量數據轉化為准確的決策,最終幫助客戶實現零意外停機。這些都提醒我們在標准上一定要高度重視,及早部署。我們前段時期已經制定了兩化融合的標准體系GB23000,智能製造的標准體系完全可以和GB23000有機融合,無需再另起爐灶。
四是推進試點示櫻談戚范。《中國製造2025》發布後,全社會對智能製造高侍擾度關注,很多企業也開始謀劃向智能製造轉型。但是,什麼是智能製造企業?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到底什麼樣子?我們往往都去參觀考察西門子的成都安貝格工廠、寶馬的沈陽鐵西工廠。在這方面,我國企業如海爾、徐工也都有很好的基礎和經驗。從國外的情況看,新技術新應用的推廣,往往由政府和企業聯手推動一些「燈塔項目」等等,實際上就是試點示範。不久前工業和信息化部評審發布了第一批46個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就是要通過試點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進行技術、標准、機制、模式的探索,切實發揮這些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把今年確定的智能製造示範行動計劃落到實處。
五是注重培育市場。從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看,長期穩定的市場是新技術新產業發展的必要條件。我們產業規模大、市場需求豐富,有大國大市場的優勢。但目前國內智能製造裝備70%以上的市場份額被外資企業佔有。2014年,我國共銷售工業機器人5.6萬台,但其中國產機器人只有1.7萬台,僅佔29%,並以三軸、四軸低端機器人為主,六軸等高端機器人以國外企業為主,並且減速機、控制器、伺服電機等關鍵零部件還要依靠外資品牌。高檔數控機床絕大部分依賴進口。未來我國智能製造能否很好地發展,市場培育至關重要。對領先市場進行培育已不僅是企業擴大市場份額的需要,而且是體現國家意志的戰略導向。在領先市場培育問題上,歐盟的經驗值得借鑒。2007年,歐盟推動並實施了「歐洲領先市場計劃」,研究建立了潛在領先市場的標准,選擇電子醫療等六大重點領域實施多樣化的政策工具組合。今後,我們要多管齊下,通過政府采購、貸款優惠等需求側政策加快培育智能製造市場。
總的來看,智能製造不僅本身蘊含著一系列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增長空間,更為重要的作用是促進整個工業的改造提升,向高效率、高附加值的現代產業體系轉型。我們要通過大力發展智能製造,在智能轉型中形成新的增長動力、培育新的競爭優勢,搶占未來世界製造業競爭的制高點,努力實現我國製造業由大變強。

⑨ 如何實現中國製造由大變強的歷史跨越

製造強國的戰略目標已然清晰。
5月19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了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中國製造2025》。《中國製造2025》提出,我國將力爭通過「三步走」、用三個十年左右時間實現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的轉變,即到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到2035年製造業整體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
世界強國的興衰史一再證明,沒有強大的製造業,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增強製造業競爭力特別是核心競爭力,是強國目標的必由之路。業內專家表示,當今世界強國都擁有強大的製造業,比如以創新驅動為主的美國製造,以精湛著稱的德國製造,以實用取勝的俄羅斯製造,都成就了一個又一個的強國之夢。而那些依靠資源發展起來的國家,收入水平很高,但由於製造業的薄弱,很難稱其為強國。
從我國看,歷史上中國曾是製造業第一大國,但大約在1850年,中國丟掉了製造業第一大國的位置,一直到2010年,中國再次成為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2013年,中國製造業產出佔世界比重達到20.8%,連續四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國地位。
不過,一個不容迴避的嚴峻現實是,盡管我國重新回到製造業第一大國的位置,但「大而不強」的矛盾比較突出,製造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品牌質量水平不夠高,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等問題亟待解決。對此,《中國製造2025》提出,要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的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的轉變,完成中國製造由大變強的戰略任務。
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實現中國製造由大變強的歷史跨越?
對此,《中國製造2025》在提出「三步走」的戰略目標時,還提出了要堅持的五項「基本方針」,即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以及四項「基本原則」: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整體攔桐推進,重點突破;自主發展,開放合作。同時,《中國製造2025》還提出了九大戰略任務、五項重點工程和八大戰略支撐與保障。豐富的內容與清晰的部署,向外界傳遞出強烈的政策信號,彰顯出我國搶占製造業新一輪競爭制高點,實現製造業由大變強的決心。信嫌
要實現中國製造由大變強的歷史跨越,必須要緊緊抓住戰略任務和重點,全面提高發展質量和核心競爭力。實現製造強國的戰略目標,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統籌謀劃,突出重點;必須凝聚全社會共識,加快製造業轉型升級。對此,《中國製造2025》提出了實行五大工程,即製造業創新簡坦坦中心的建設工程、強基工程、智能製造工程、綠色製造工程、高端裝備創新工程等。同時,還就重點領域進行了具體部署,旨在技術、產業化上尋求突破,比如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航天航空、新能源汽車領域等。
要實現中國製造由大變強的歷史跨越,需要牢牢把握戰略支撐與保障,為實現製造強國營造良好氛圍。建設製造強國,必須發揮制度優勢,動員各方面力量,進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措施;必須培育創新文化和中國特色製造文化,推動製造業由大變強。對此,《中國製造2025》提出了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等八個方面的戰略支撐和保障。
要實現中國製造由大變強的歷史跨越,需要充分發揮金融業的核心作用和杠桿效應,不斷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在各項支撐和保障政策中,金融政策格外受到重視。《中國製造2025》在多方面對金融領域寄予期望。比如要深化金融領域改革,拓寬製造業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積極發揮政策性金融、開發性金融和商業金融的優勢等。同時,要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推動區域性股權市場規范發展,支持符合條件的製造業企業在境內外上市融資、發行各類債務融資工具;鼓勵符合條件的製造業貸款和租賃資產開展證券化試點;鼓勵發展貸款保證保險和信用保險業務等。
當前我國製造業發展既面臨新挑戰,又有歷史性機遇。我們必須放眼全球,加緊戰略部署,著眼建設製造強國,化挑戰為機遇,以此形成經濟增長新動力,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順利實現中國製造由大變強的戰略目標。

⑩ 如何打造世界一流企業

導語:
曹惺璧
改革開放30年,受惠於國企改制,受惠於房地產的高速發展,受惠於中國加入WTO,受惠於商學院培養了大批管理人才,受惠於互聯網帶來的機遇,眾多中國企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成功崛起。2020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那時,中國能否誕生一批世界一流的企業?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科學定義「世界一流企業」。
根據麥肯錫最近公布的兩份研究報告《完善系統對標,推動管理和螞轉型,打造世界一流企業》和《藉助運營轉型,強化基礎管理,打造世界一流企業》,世界一流企業有三個標准:做大,做強,基業長青。所謂「大」,主要指企業規模要做大;所謂「強」,是指創造不俗業績,在所在行業產生影響力;「基業長青」,則是要建立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偉大公司。2012年,中國已經有73家企業進入《財富》500強。500強的門檻是200億美金,未來隨著中國企業的發展,還會有更多的中國企業進入500強。所以,對中國企業來說,做大並不難,做強和基業長青則需要企業在贏利的基礎上,建立長遠的願景、價值觀、使命和文化,以及一整套完善的公司治理體系。目前,中國企業雖然規模不斷擴大,但常因「大而不強」而飽受詬病,「基業長青」則似乎是中國企業目前遙不可及的夢想。
北大國際MBA院長楊壯認為,中國企業經營中出現的最大的問題主要有四個:第一,中國企業還沒有一個真正的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產品,核心競爭力不足。企業憑著直覺,憑著政策空間和機會主義的信號來經營企業。第二,中國的企業家精神還比較缺乏。按照德魯克的觀點,企業應該是一個相當理性的系統,企業應該有自己的使命、規章制度和功能,而中國很多企業沒有功能,企業的架構不清晰,企業的績效評估也不明確,很多國企和央企的企業家還在用官本位的思想治理企業。第三,企業缺乏核心價值。在當今金錢拜物的價值體系下,賺錢成為一些企業家的終極目標,他們缺乏長遠戰略,而注重短期行為,注重事而不注重人,一言堂使企業難以長久,創業成功獲得巨大財富後,企業家沒有真正提升自己的價值判斷,而是開始守業,最終敗業。「企業的目的不應該是為了賺錢,賺錢和獲得利潤應該是企業經營成功的一個自然的結果。拜金主義一旦成為企業家的價值觀,是很危險的。」楊壯的提醒並非危言聳聽。第四,未來的5至10年,大量民營企業家將面臨接班的問題,急需一套完善的接班機制來保障企業的傳承。
一流的管理實踐來源於一流的管理思想。20世紀初,支撐美國工業化成功的是泰勒的科學管理和福特的標准化及流水線生產,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的崛起主要得益於豐田的看板管理和精益生產方式,那麼,中國企業在30年管理實踐中產生了哪些管理思想?
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企業聯合會和清華大學聯合發起的「中國式企業管理科學基礎研究」項目,目前已結集成書《中國式企業管理科學基礎研究總報告》,該書系統總結出了「中的精神」、「變的戰略」、「強的領袖」、「和的環境」等中國式管理智慧。楊壯則指出,中國傳統智慧中有一些可以構成東方式管理的元素,例如辯證思想、面對變化納首了的環境的快速反應能力和靈活度、孔孟之道帶來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系統思維指引企業家更關注長期等等,但這都是零星的、片段式的,不構成體系。長江商學院副院長滕斌聖也認為,中國企業實踐更多地是受益於西方舶來的管理思想。例如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強調的是企洞棚數業在技術或人才上所擁有的很難被其他企業模仿的能力,該概念在引進中國後,給很多中國企業帶來很大的推動力;學習型組織的鼻祖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第五項修煉》的作者彼得·聖吉;上世紀90年代後期,中國在人力資源評估方面引進了西方的平衡積分法,對企業的績效管理產生了很大影響,等等,這些理念,均來自於西方。
暢想未來,楊壯堅信,中國一定會產生一批世界一流的企業,滕斌聖更是樂觀地認為,從規模的角度講,中國的華為、聯想、海爾等企業已經可以算是世界一流的企業,未來中國企業更需要去把握住每一波行業趨勢,去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從而有能力適應和制定行業規則。
然而,我們仍需清醒地認識到,很多中國的標桿企業都有自身需要警惕的問題:聯想在公司治理方面做得比較好,領導力很強,但其產業能否持續發展還需要時間的檢驗。華為這些年從IBM身上學到了很多經驗,在基礎研發和海外投資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然而任正非之後誰來接班,接班人是否會延續任正非的治理理念?華為未來的發展需要一個持續的領導力。網路目前已經做到了比較大的規模,但它面臨的問題在於,面對如此多的競爭對手的挑戰,它該如何做到持續創新……
未來,中國要想誕生一批世界級企業,中國企業要練好內功:第一,中國企業應該加強公司治理,企業需要更加制度化。魅力型領導人只是吉姆·柯林斯所提到的第四級經理人,而只有擁有謙遜品質和頑強意志的第五級經理人才能打造出基業長青的公司。萬科在這一點上做得比較好,王石和在其之後的郁亮都致力於將萬科變成一個經理人化的企業,分工很細,不是一言堂,不是單靠一個魅力型領導人來管理公司,盡管王石是魅力型領導人,但他仍努力把公司制度化、流程化和專業化。第二,企業要增強使命感,企業家要有自己的信仰。有信仰的企業家就不會為了利益而降低行動標准。中國企業家如果不改變思維模式,總以急功近利的心態去做企業,上市的目的是為了套利,就會出現更多的三聚氰胺事件和塑化劑風波。第三,企業需要核心的企業文化,企業家需要核心價值觀。只有公平透明的價值觀,才能促進企業的良性競爭。第四,企業家要有自己的專業知識,企業要有核心競爭力。企業越是執著,越能夠打造出讓別人難以模仿的核心競爭力,從而生產出給企業帶來價值、給社會帶來價值的產品,贏得客戶的信賴。
當然,正如滕斌聖所言,中國要想打造一流的世界級企業,不僅要靠企業的硬功,也要靠健全的市場環境,當前的市場環境需要更加深度的改革,這種改革包括政府對自己功能的重新定位,以及對政府內部權力過大的一種制約機制,社會改革和政治改革勢在必行。

轉自經濟觀察網

閱讀全文

與2020中國企業如何變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小艇造價多少 瀏覽:76
英國牛津大學有多少病例 瀏覽:436
印度蛋什麼意思 瀏覽:399
印度都發生過哪些疫情 瀏覽:24
中國疫情有多少病例 瀏覽:715
義大利鵝怎麼養 瀏覽:251
越南寬頻是多少兆 瀏覽:603
越南黑美人西瓜零售多少錢1斤 瀏覽:245
英國啟蒙運動包括什麼文學 瀏覽:54
英國交通現在怎麼樣了 瀏覽:13
中國最老的城市有哪些 瀏覽:418
英國博士生是什麼簽證 瀏覽:961
伊朗為什麼不改動伊核協議 瀏覽:850
越南辦護照和簽證需要多少人民幣 瀏覽:776
去義大利機票在哪個網站買 瀏覽:44
中國電信的機頂盒怎麼設置網路 瀏覽:708
在越南的台商有多少 瀏覽:147
印尼主要信逢什麼教 瀏覽:503
今天的英國氣候溫度是多少 瀏覽:776
不丹被印度吞並聯合國為什麼不管 瀏覽: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