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中國女排一分鍾介紹
排球世界盃賽、世界排球錦標賽和奧運會中的排球賽是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三個大型排球比賽。1979年底,在中國恢復國際奧委會席位僅一個月之後,中國女排就奪得了亞錦賽冠軍,成為「三大球」中第一個沖出亞洲的項目。
1981年,中國女排以亞洲冠軍的身份參加了在日本舉行的第三屆世界盃排球賽。經過了7輪28場激烈的爭奪,11月16日,中國隊以7戰全勝的成績首次奪得世界盃賽冠軍。袁偉民獲「最佳教練獎」,孫晉芳獲「最佳運動員獎」、「最佳二傳手獎」、「優秀運動員獎」,郎平獲「優秀運動員獎」。
隨後,在1982年的秘魯世錦賽上中國女排再度奪冠。緊接著,在1984年的第23屆奧運會上,中國女排實現了三連冠的夢想。中國女排並未就此止步,在1985年的第四屆世界盃和1986年的第十屆世界女排錦標賽上,中國女排連續二次奪冠。於是,從1981年到1986年,中國女排創下的世界排球史上第一個「五連冠」,開創了我國大球翻身的新篇章。
1981年11月,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冠軍後,當時的《人民日報》就曾報道,截至1981年12月4日,中國女排收到賀信、賀電和各種紀念品達3萬多件。北京商標一廠、無錫鍾表廠等生產單位的職工在信中表示,要「學習女排精神,保證完成和超額完成生產任務。」受「女排精神」鼓舞的北大學子則喊出「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時代最強音。
從運動員到主教練,從自己站在領獎台到帶領著中國女排奪得冠軍,郎平用她大半生的堅韌不拔,用她大半生的無私奉獻,以不變的努力走在她認定的那條荊棘路上,從未動搖,帶領女排姑娘和她一起從失敗中走向成功。
當時女排訓練引入了日本女排所提倡的「魔鬼訓練」和「意志排球」理念,奉行從嚴、從難、從實戰出發和大運動量的訓練原則。每天上千次的起跳、上百次的滾翻,使女排隊員身體承受了巨大的刺激,肌肉拉傷、關節扭傷、摔傷挫傷等運動損傷時常發生,有的隊員練完了甚至需要在隊友的攙扶下才能走出訓練場。
1981年,郎平在被評為全國十佳運動員時曾說過:「我每一次重扣的成功,無不包含著同伴們的努力,我是代表集體領獎的」。在女排隊員的眼中,總是把「我」和「我們」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離開了「我們」,「我」就是一隻不能高飛的孤雁。
B. 電影中國女排為什麼改名
這個具體的原因還無從知曉,或許是在審核電影上映出了問題,或者是想要利用改名這個熱度,使得這部劇未播先火,來刺激票房,但是無論是哪種原因,只要是電影內容不讓觀眾失望就好。
《中國女排》改名,可能與女排前主帥陳忠的個人意見有關,因個別劇情不是很符合實際,電影偏向娛樂性,但不希望女排精神過度商業化。
電影《中國女排》是由陳可辛導演執導,由鞏俐、黃渤、彭昱暢、吳剛等主演,除此之外還有中國女排隊員等等,講述的是中國女排幾代的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感人故事。
C. 電影《中國女排》為什麼要更名《奪冠》
1月18日上午,電影《中國女排》官方微博發文,《中國女排》正式更名為《奪冠》,隨後“電影中國女排改名”的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榜。在影方曬出的海報右下角寫著影片時長135分鍾,並沒有刪減,這給不少觀眾打了一個鎮心劑。此前一直有傳聞稱電影將刪減到105分鍾,令許多觀眾還沒有正式觀看便感到遺憾和惋惜。《中國女排》雖然還未正式上映,但是從很早以前便開始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它講述的是女排奪冠的故事和女排精神,可以說是典型的觀眾喜聞樂見的正能量電影,因此未播先火。
總之,電影《中國女排》無論出於什麼原因和考量最終改名《奪冠》,但成片135分鍾沒做任何刪減和變化,導演和演員還是原有團隊,郎平女兒白浪和女排隊員出演仍是廣大球迷和影迷關注焦點。筆者真心期待《奪冠》這部電影能夠後來居上,一路逆襲奪冠,也期待中國女排在東京奧運會,再把奪冠重新演繹,讓女排精神偉大的團隊精神傳承不息,成為國人必備的精神食糧!
很高興今天在網路知道給大家答疑解惑,希望我的解答可以幫助到大家,也歡迎大家在這里和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