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知道抗日戰爭中人民群眾用過哪些巧妙的方法來和敵人斗爭
抗日戰爭中,敵後軍民創造了許多巧妙有效的殲敵方法,如有名的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破襲戰、水上游擊戰、武裝工作隊等等,使日、偽軍淹沒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地雷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民兵最重要的作戰方法之一,據歷史遺物顯示,地雷戰戰術形成並匯集成冊是在1942年12月28日,作者署名劉丁,書名叫《地雷課本》,全書共分十課,第一課《總說地雷》概述了太南地區的地雷戰概況,由此書可知,地雷戰最初是在太南地區誕生。至1941年,已經形成戰術,匯編成冊後流通至其他地區。
地雷戰的興起。在山東境內,海陽民兵並非最早發明和使用地雷的,但海陽民兵卻在實踐中發明和製造了數十種地雷,海陽的地雷戰在山東卻是最有名氣的,它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地雷戰的興起和發展,有其客觀必然性。中國的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戰爭,不僅軍隊要參與,民兵也是全民族抗戰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由於當時民兵武器裝備極差,幾乎沒有什麼像樣的槍支,容易製造的地雷自然就成了民兵打擊日軍的主要武器。而且,地雷本身也具有較強的殺傷力。在這種條件下,地雷的研製和大規模應用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2. 除了地道戰你還知道哪些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時期創造的特有的作戰方法
除了地道戰,在抗日戰爭中空缺創造的特有作戰方式有地雷戰,斗散辯麻雀戰掘孫,破襲戰,雁翎戰。
3. 為「共赴國難」,中國共產黨是如何進行斗爭的
中國共產黨積極倡導建立並堅決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凝聚全民族力量堅決抗戰的政治核心。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共產黨率先提出武裝抗日和建立抗衫春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
1935年華北事變後,中國共產黨領導一二九運動,掀起全國抗日救亡新高潮。在處理國共關系問題上,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建立。
1937年七七事變後,中國共產黨號召全國人民抵抗日本侵略,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抗擊58%至75%的侵華日軍和幾乎全部偽軍,逐步成為抗日主戰場。抗戰勝利前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揭開局部反攻序幕,實際承擔起對日全面反攻的主要任務。
中國共產黨創建敵後抗日民主根迅斗據地,是爭取抗戰最後勝利的戰略基地。在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創建的抗日根據地實行一整套抗日民主的方針政策,開展新民主主義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項事業建設,從而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抗日民主根據地是游擊戰爭最能長期支持的堅強陣地和全國抗戰的重要堡壘,成為打敗日本侵略者的戰略基地。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同仇敵愾、共赴國難,或昌耐為抗戰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在抗戰中傷亡60餘萬人,敵後抗日根據地人民群眾傷亡巨大。中國共產黨人的英雄主義和自我犧牲精神,為鑄就中華民族偉大的抗戰精神輸入了新鮮血液,注入了深刻內涵。
4. 抗戰時期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造了哪些新的斗爭方式
在共產黨的則畝領導下,人好盯明民群眾創造性的開展了地道戰,游擊戰,平原友告戰,地雷戰,麻雀戰等新的斗爭方式
5. 抗日時期中國的作戰方式有哪些
破襲戰 交通戰 游擊戰 破簾戰 藏匿戰
6. 在抗日戰爭的戰略相持階段成為主要的抗日作戰方式
在抗.日.戰.爭的戰.略相持埋老階段,( 敵.後游.擊.戰)成為主談殲要的抗.日含液沖作.戰方式。
7. 中國在抗日年代曾經出現過哪些有效的戰術
地道戰
1941年,河北平原抗日根據地的道溝地道戰,是這種形式的前身,但當時還不普遍,也不完善。1942年敵人大掃盪以後,斗爭環境異常殘酷。為了便於我軍民堅持平原對敵斗爭,黨根據幾年來開展道溝地道戰的經驗,在廣大平原地區領導軍民進一步開展了地道戰。初期的地道主要是為了我地方幹部隱蔽斗爭,在一些黨員或「堡壘戶」的住宅院內,挖掘能容納一、二人的小地洞。雖然這種地道在反「掃盪」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很不靈活,一旦被敵人發覺,沒法躲避。為了使敵人不易發現洞口,就逐漸把洞口加以改善或挖兩層,或修兩個洞口,或把兩個洞連接挖通。這樣,雖有了一定的靈活性,但它只能作為臨時藏身躲險的處所。
從1943年開始,地道戰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冀中平原和冀南一些地方,逐漸形成了房連房、街連街、村連村的地道網,形成了內外聯防,互相配合,打擊敵人的陣地。地道戰開始後,敵人也曾費盡心機,採用尋找洞口和放火、放水、放毒等辦法進行破壞。但是,黨領導群眾不斷改進地道,使其更加完善。為使敵人不易發現洞口,除對群眾進行必要的保密教育外,還把洞口巧妙地隱蔽起來,用牆壁、鍋台、水井、土炕做掩護;為使敵人不敢進入洞內,在洞口修築陷井、埋設地雷、插上尖刀,或者在洞內挖掘縱橫交錯的「棋盤路」;為了防止敵人用水、火、毒破壞地道,還在洞內設有卡口、翻板和防毒、防水門,或者將地道挖得忽高忽低、忽粗忽細、並且設有直通村外的突圍口。這樣,地道便成了進可攻、防可守、退可走的地下保壘。
地道戰的廣泛開展,對平原地區進行嚴酷的反「掃盪」斗爭起了重大的作用。例如,1943年3月,駐靈壽的日偽軍200多人包圍了正定縣高平村。拂曉,敵人開始進攻,群眾已進入地道,民兵游擊組、爆炸組利用地道工事監視敵人。當敵人進入地雷陣時,先後兩次拉響4枚地雷,炸死20多個鬼子,敵人嚇得在街上亂跑,又接連響了9個地雷,加上手榴彈和冷槍,打得敵人亂跑亂竄,防不勝防。至中午,敵人傷亡40多人,狼狽逃回據點。
1945年4月1日,敵人約一個團的兵力向清苑縣冉庄進攻,冉庄群眾依靠地道擊斃敵人17名。4月3日又打退了敵人三個團的兵力進犯,擊斃團長以下40人,打得敵人不敢再來進犯。地道戰是平原人民對敵斗爭的偉大創舉,在河北平原抗日斗爭史上閃爍著燦爛的光輝!
地道戰中國自古便有,宋,明,清都有記載,但近代抗日戰爭中被我們的先輩發揮到了及至.大概在1942年左右冀中等中國平原地區開始有個別村莊利用地窖的來躲避倭寇的掃盪直至後來發展到地窖相連甚至村村相連,最終用於殲敵.
當然具我所知不僅僅我們在而二戰是用了地道戰,在太平洋戰爭中倭奴也曾用來抵禦過美軍對倭國本土的進攻,如硫磺島戰役,其間對美軍造成了教大的傷運賣亡.
在後來的美越戰爭中越共也曾用過以抵禦外敵.
可以看出在戰爭雙方裝備相差較大的情況下利用有利因素是完全可以取到預想不到的效果的.《地道戰》是中國早期創作電影的經典之作。講述日軍侵華時,1942年的中國冀中平原上,高家莊英勇的男女民兵,從四面八方齊集村口,准備戰斗。為了與日軍展開斗爭,冀中根據地人民展開了群眾性挖地道的高潮,民兵隊長高傳寶被這巧妙的洞口深深吸引。各村民兵利用野外地道圍困敵人,打死民兵敗類湯丙會,活捉日寇山田,勝利的鍾聲響遍冀中平原。
在觀看影片時,觀眾會隨著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而大喜大悲,會為了主人公的幽默而捧腹大笑,會為主人公的英勇、正義而熱烈地鼓掌。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也將該片做為經典回顧影片多次播放灶好,收視率極高。
《地道戰》主要講的是1942到1944那幾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盪」。為了粉碎敵人的「掃盪」,冀中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利用新創造的斗爭方式——地道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冀中人民們那英勇頑強的斗爭精神是值得旁辯逗我們學習的!面對著日本鬼子的"燒光、殺光、搶光"政策,他們臨危不懼,堅貞不屈,仍然英勇奮戰,趕走了侵略者,保住了冀中平原,保住了自己的土地。是什麼促使他們這樣步調統一、攜手並肩地進行戰斗,是我們的民族魂——愛國情。
愛國是我們永恆的主題。《地道戰》中所給予我們的精神要永記於心
地道戰內容介紹:《地道戰》是1960年代中國戰爭電影的經典之作。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這部電影曾被作為「人民戰爭」教學片,從1966年至1970年,全國只放三部電影:《地道戰》、《南征北戰》、《地雷戰》。
劇情介紹:
抗日戰爭中,我敵後抗日根據地不斷發展壯大,1942年,日寇對我冀中根據地進行「大掃盪」,我根據地人民為了抵禦和打擊日寇,想出了不少巧妙的辦法,地道戰就是其中之一。
冀中地區高家莊人民,在黨支部書記高老忠和民兵隊長高傳寶的帶領下,把幾家的土洞和地窖挖成相通的地道,留幾處出口,用以和日寇周旋。但是在一天夜裡,黑風口據點的日寇偷襲高家莊,高老忠敲鍾警告壯烈犧牲,地道遭到了敵人的破壞。高家莊人民總結教訓,將僅能容身的地道改造成既能藏身又能出擊的多功能地道。
1943年夏天,高傳寶利用地道的翻口擊斃了混進高家莊的特務。日軍分隊長山田糾集了幾個據點的兵力進行報復,但卻被在地道內神出鬼沒的高家莊民兵們狠狠地教訓了一頓。
高家莊人乘勝前進,把地道從村內沿伸到野外,成為縱橫交錯的地道網路,變防禦為進攻。區長趙平原制訂了「圍點打援」的戰術,想吸引黑風口的日偽軍出洞,但是狡猾的山本,卻以偷襲高家莊的辦法來解西平之圍。
高家莊民兵和八路軍主力及游擊隊一道並肩作戰,一舉拔掉了黑風口據點,消滅了進犯高家莊的敵人,取得了這場戰斗的勝利。
該片以冀中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展的地道戰,顯示人民戰爭的無窮威力。它將豐富多彩的戰爭史實、形象鮮明的英雄人物和軍事教育的內容巧妙地融合為一體,生動地描述了由隱蔽地遭到戰斗地道再到聯防地道這一特殊戰場中的發展過程,展現了抗日軍民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人民游擊戰爭恢宏瑰麗的場景。充滿機趣的細節構思和昂揚。樂觀的音樂基調,為影片增添了藝術感染力。
平原奇觀 --冉庄地道戰遺址簡介
冉庄地道戰遺址,位於河北省保定市西南30公里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華北抗日斗爭中一處重要的戰爭遺址。這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西有京廣鐵路、北有京深高速公路、東有保衡公路,張望公路穿境而過。 1937年「七·七」事變後,冉庄人民為保存自己、抗禦外侮,於1938年春開始挖地洞,並由單口洞逐步發展成為雙口洞、多口洞,最後挖成長達32華里的地道網。整個村落設有各種構思巧妙的地道口,並築有多處戰斗工事,構成一個立體火力交叉網。形成能打能藏、可攻可守、進退自如的地下長城。冉庄民兵利用地道優勢,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配合武工隊、野戰軍對敵作戰157次,殲敵2100餘名,曾榮獲「地道戰模範村」稱號。
冉庄地道戰遺址現仍保留著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環境風貌。還保留著當年構築的地道及各種作戰工事,且在附近修復日寇侵華炮樓一處。展廳內珍藏著大批寶貴的地道戰文物,輔之以聲光電等現代化展覽手段展現當年情景,多處舊址復原陳列,使人如置身於戰爭歲月。1959年8月建冉庄地道戰紀念館,1961年3月4日冉庄地道戰遺址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被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冉庄地道戰遺址距北京200公里、天津210公里、石家莊180公里,西北距滿城漢墓40公里,東北距華北明珠白洋淀50公里,是節假日和單、雙休日旅遊的好去處。 冉庄地道戰遺址是融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和旅遊於一體的、獨具特色的理想參觀地,也是為後人留下的一處永恆的、寶貴的歷史財富。
歌 詞
地道戰嘿地道戰,埋伏下神兵千百萬,嘿埋伏下神兵千百萬,千里大平原展開了游擊戰,村與村戶與戶地道連成片,侵略者他敢來,打得他魂飛膽也顫,侵略者他敢來,打得他人仰馬也翻,全民皆兵,全民參戰,把侵略者徹底消滅完。
莊稼漢嘿莊稼漢,武裝起來千千萬,嘿武裝起來千千萬,一手拿鋤頭,一手拿槍桿,英勇頑強神出鬼沒展開了地道戰,侵略者,他敢來,地上地下一齊打侵略者他敢來,四面八方齊開戰,全民皆兵,全民參戰,把侵略者徹底消滅完。全民皆兵,全民參戰,把侵略者徹底消滅完
8. 在抗戰時期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造了哪些新的斗爭方式,簡單介紹一
抗戰櫻畝余時期,由於敵我力量懸殊,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游擊戰打擊敵人。由於創脊滾造了新的斗爭方式: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耐襪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