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國有哪些珍稀的野獸動物
麋鹿:俗稱四不象偶蹄目,棲息於沼澤地帶以青草和水生植物為食,1894年以前曾飼養於北京南苑,以後僅余少數於國外,野生種均已滅絕,1985年後由英國運回若干只放養。
大熊貓:棲息於箭竹林間,懼寒畏暑,性孤獨,雌雄分居,能游泳,善爬樹住樹洞石隙喜食竹類,亦食果實和動物屍骨,性溫順,自衛能力弱,常受天敵傷害,分布於我國四川西部和北部。
揚子鱷:又稱鼉<tuó>爬行綱,我國特產珍稀動物,棲息於池沼底部,以魚、蛙、小鳥為食。7月繁殖,產卵,以日光和雜草腐熟孵化。雌鱷護巢性強。
大鯢:娃娃魚,兩棲綱,世界最大的兩棲類,我國特有,棲息於山地溪流,晝伏夜出,捕食魚蝦昆蟲,體外受精,廣布我國,以華中和華南多;叫聲類嬰兒。
金絲猴:靈長目,肩批金黃色長毛,生活於3000米高山樹林中,樹棲,群居,以野果、嫩芽、竹筍為食,我國特產珍稀候類。
中華鱘,又稱鰉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屬於軟骨硬鱗魚類,身體長梭形,吻部犁狀,基部寬厚,吻端尖,略向上翹。口下位,成一橫列,口的前方長有短須。眼細小,眼後頭部兩側,各有一個新月形噴水孔,全身披有棱形骨板五行。尾鰭歪形,上葉特別發達。中華鱘魚,屬世界27種鱘魚之冠,它個體碩大,形態威武,長可達4米多,體重逾千斤。
白鰭豚:哺乳綱,棲息於洞庭湖及長江中下游,汛期水位上升,結群游入洞庭湖及附近繁殖,水位下降回長江,多在深層活動,晨昏靠近淺水捕食魚類,瀕臨滅絕。
鳥類
卷羽鵜鶘——別名塘鵝、鵜鶘,屬於鵜鶘科,學名為 Pelecanus onocrotalus。大型涉禽。全長約180厘米。全身灰白色。枕部羽毛延長捲曲。夏季腰和尾下覆羽略沾粉紅色。嘴寬大,直長而尖,嘴的下面有一個與嘴等長且能伸縮的皮囊。嘴、眼周裸皮及喉囊黃色,腳肉色。棲息於湖泊、江河、沿海水域,喜群居和游泳,但不會潛水。以魚為主食。成年鵜鶘一般配對生活,在地面營巢產卵。每窩產卵1~3枚。兩性孵卵並喂雛。剛出蛋殼的小鵜鶘體色灰黑,不久就生出一身淺淺的白絨毛。親鳥以半消化的魚肉喂雛鳥,等雛鳥長大後,把頭伸進親鳥張開的嘴巴的皮囊里,啄食帶回的小魚。
產於新疆、青海及山東以南沿海等地。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紅腳鰹鳥——別名鰹鳥,屬於鰹鳥科,學名為 Sula sula。 游禽。全長75厘米左右。通體大部呈白色。雄鳥兩翅黑褐色。雌鳥背、腰和尾上覆羽染灰褐色,尾羽先端白。臉側裸皮黃色。嘴灰藍,基部轉為粉紅或僅稍綴以紅色。腳紅色。營海洋群集生活。翅尖長,善飛行。繁殖期從3月至初秋。營巢於石灘或島嶼上的矮灌木和喬木上,偶亦在地面築巢。每窩產卵1~2枚,橢圓形,表面粗糙,色青白。育雛期間,親鳥反芻胃內食物哺喂雛鳥。產於西沙群島。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鰹鳥,屬於鰹鳥科,學名為 Sula leucogaster。游禽。全長約70厘米。上體棕褐色,翅和尾羽的羽軸色更濃,各羽具白或棕白色羽端。前頸和胸部與上體色同,下體余部純白色。嘴及圍眼裸皮黃綠色。腳淡黃。冬候鳥,營海洋群集生活,善游泳,以魚為食。繁殖習性似紅腳鰹鳥。產於西沙群島。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東方白鸛——別名老鸛,屬於鸛科,學名為Ixobrychus minutus。 大型涉禽。全長約120厘米。體羽白色。眼周紅色,前頸下部有飾物。肩羽、翅覆羽、飛羽黑色,具光澤。嘴長而粗壯,黑色。腿、腳紅色。在沼澤、濕地、塘邊涉水覓食。主要吃魚。蛙、昆蟲等。性寧靜而機警,飛行或步行時舉止緩慢,休息時常單足站立。3月份開始繁殖,築巢於高大喬木或建築物上,每窩產卵3~5枚,白色。,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約30天。我國東方白鸛約有2500~3000隻。在東北中、北部繁殖;越冬於長江下游及以南地區。
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黑鸛——別名烏鸛,屬於鸛科,學名為 Ciconia nigra。 大型涉禽。全長約110厘米。嘴長而粗壯。上體、翅、尾、胸部羽毛黑色,泛有紫綠色光澤。眼周裸皮紅色。胸以下的下體白色。嘴和腳紅色。棲息於河流沿岸、沼澤山區溪流附近。涉水取食魚、蛙、蛇和甲殼動物。4月份開始繁殖,在岩崖縫隙中或大樹上築巢,每窩產卵3~6枚,乳白色,有少量淺橙黃色隱斑塊。孵卵期31~34天。65~70日齡的幼鳥有飛翔能力。在東北、河北、新疆及甘肅北部繁殖;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越冬。
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朱䴉——別名朱鷺,屬於䴉科,學名為 Nipponia nippon。 全長79厘米左右,體重約1.8千克。雌雄羽色相近,體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紅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初級飛羽基部粉紅色較濃。嘴細長而未端下彎,長約18厘米,黑褐色具紅端。腿長約9厘米,朱紅色。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圍游盪。4~5月份開始築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淡青色具褐色細斑。由雙親孵化及育雛,雛鳥約在30天後破殼,經哺育約40天後離巢。產於陝西省洋縣秦嶺南麓。朱䴉是稀世珍禽,過去在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曾有較廣泛的分布,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本世紀70年代野外已無蹤影。我國鳥類學家經多年考察,於1981年5月在陝西省洋縣重新發現朱䴉種群,也是世界上僅存的種群。
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白䴉——屬於䴉科,學名為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大型涉禽。全長約70厘米。全身羽毛白色。頭與上頸皮膚裸露,呈黑色。背及頸的下部有灰色飾羽(冬季無)。嘴長而下彎,黑色。腳黑色。棲息於河、湖岸邊及沼澤濕地。涉水啄食小魚等水生動物。繁殖期兩性共同在近水岸邊大樹上築巢,每窩產卵2~4枚,淡藍色,有少許斑點或無斑點。在東北北部繁殖;廣東、福建越冬。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白琵鷺——別名篦鷺、琵琶嘴鷺,屬於䴉科,學名為 Platalea leucorodia。 大型涉禽。全長85厘米左右。全身羽毛白色。眼先、眼周、頦、上喉裸皮黃色。嘴長直、扁闊似琵琶,故而得名。胸及頭部冠羽黃色(冬羽純白)。頸、腿均長,腿下部裸露呈黑色。棲息於沼澤地、河灘、葦塘等處。涉水啄食小型動物,有時也食水生植物。築巢於近水高樹上或蘆葦叢中,每窩產卵3~4枚,白色無斑或鈍端有稀疏斑點。雌雄輪流孵卵約25天,雛鳥留巢期約40天。在東北、華北、西北一帶繁殖;長江下游和華南一帶越冬。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黑臉琵鷺——別名黑面琵鷺,屬於䴉科,學名為 Platalea minor。 大型涉禽。全長約80厘米,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羽簇構成的羽冠;額至面部皮膚裸露,黑色。嘴黑色,長約20厘米,先端扁平呈匙狀。腿長約12厘米,腿與腳趾均黑。雌雄羽色相似,冬羽與夏羽有別:冬羽純白,羽冠較短;夏羽羽冠及胸羽染黃色。棲息於湖泊、沼澤及沿海灘塗等處。涉水覓食小魚、蝦、蟹及螺類等動物。產於東北至華南沿海、長江流域、海南島、台灣、香港。黑臉琵鷺現存約400隻,主要分布於我國、俄羅斯、朝鮮及日本。在我國東北可能有繁殖地,但迄今尚無確證。我國發現的大部為遷徙及越冬種群,台灣台南縣曾文溪口海岸灘塗是世界最大的越冬種群棲息地,多時可達200隻;海南東寨港自然保護區、廣東福田自然保護區及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也曾記錄有數十隻的越冬小群。
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大象 是陸地上最重的哺乳動物,有非洲象和亞洲象兩種,其中非洲象高達3米多,體重5-6噸。亞洲象也稱印度象,它們高達2米多,體重3噸左右。非洲象生活在熱帶稀樹的草原上,亞洲象基本上是一種森林動物。二種象都喜歡群居,象群由老雌象帶領,清晨和黃昏時覓食。雌象到18歲才可生育,孕期18-20個月,幼象出生即達120公斤,兩胎間隔至少要8年。象的壽命可高達100-120歲。我國將大象列為一級保護動物。
虎 是最大的貓科動物。我國的虎品種有東北虎、華南虎和孟加拉虎。東北虎為虎中最大者,體重可達380多公斤,華南虎最小,體重190公斤左右。虎居山林、灌森和野草叢生的地方,喜獨處無固定居所。晝伏夜出,以有蹄動物為主要捕獵對象,不會爬樹但善游泳。實際上虎不主動攻擊人類,吃人的事更是極罕見,大都是那些年老體衰或受傷的虎無奈所為。虎孕期3月,一胎產2、3隻,但成活率很低。近年虎的生存環境受到人類的嚴重破壞,野生虎僅有數千隻,成為瀕臨絕種的珍稀動物,我國已把虎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獅 大型貓科動物。其中非洲獅被人們譽為「獸中之王」,主要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草原。喜群居性兇猛,一般在黎明、黃昏或晚上出獵。獅子出獵大多數由雄獅擔負,但十有八九空手而歸。它們四季均可繁殖,,一胎產3、4仔,因受其他野獸獵捕及獅群本身的問題,能活下來的數目不足一半。美洲獅則性情溫和,動作敏捷,加之面部似貓,所以又叫山貓。它們生性好奇,常愛跟在人的後面觀看,因此當地人稱美洲獅為「我們的朋友」。
㈡ 我國珍惜瀕危動物中的花園動物和濕地動物有哪些
在濕地常見的植物:花葉蘆,竹花葉,水蔥花,葉香,蒲黃,菖蒲,再力花,水生美人蕉,香蒲,千屈菜,石菖蒲等。
在濕地常見的動物:由於動物遷鎮扒徙、覓食,當地環境等原因,並不能確定一定有什麼動物。無脊椎動物甲殼類如:蝦、蟹等。濕地獸類如:烏龜、鱉等。濕地兩棲類如:大鯢、貴州疣螈、東方蠑螈,蛙等。濕地魚類如:大黃花魚、小黃花魚、鯧、鰳、真鯛等。濕地鳥類:鴴鷸類、鷗類、鸛類等。
地球上有三大生態系統,即:森林、海洋、濕地。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森林被稱為「地球之肺」;海洋被稱為"地球之輪旅碰臘談心"。
㈢ 濕地野生動物有哪些
濕地野生動物有:天運歷脊鵝、白鸛、鵜鶘、大雁、白鷺等。旁滲
在我國濕地獸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中,受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共計20目36科98種,佔4類動物總數的13.5%。其中有獸類5目9科23種,鳥類10目18科56種,爬行類3目6科12種,兩棲類2目3科7種。
濕地生態系統有眾多種類的消費者,其中包括、蚊爛備等昆蟲在內的無脊推動物,許多動物種類在長大之後就變為草食性。有些昆蟲在幼蟲階段棲於水底,是魚、蛙和潛鳥的食物來源。濕地鳥類是濕地的一個重要景觀,它們不僅屬於草食性動物,也屬於肉食性動物,是濕地生態食物鏈的重要環節。
在濕地中,無論是成水的還是半成水的濕地,幾乎所有的水禽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棲息地。其中最為常見的濕地動物有魚、蝦、蚌等。它們不僅僅是濕地中食肉動物的食物,也為人類提供了佳餚美味,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財富。
濕地棲息地種類(根據地形、水文和生態區域進行劃分)極多,因此人們不可能把濕地物種表輕易地列出來。洪泛平原或河邊濕地與較大水域(它們有時融合在一起)共同擁有許多動物。在亞馬遜流域,低水位時魚類生活在河道或洪泛湖內;高水位即飽和期,它們就分散到洪溢林中。
洪泛平原濕地在洪水期被河邊魚類和其他物種利用作為它們的棲息地。洪水脈沖理論強調了這一事實的生態意義。那些地表水與河流湖泊沒有聯系的濕地缺乏魚類,卻擁有移動的、分布廣泛的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尤其是飛行昆蟲的幼蟲)。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濕地動物
㈣ 濕地生態系統有什麼動植物
植物虧慧差主要是蘆葦,另外還有菖蒲、青藏野青茅、鹼茅、賴草以及藏西嵩草。
動物除了黑頸鶴外,碧此還有班頭雁、棕頭鷗、燕鷗、白翅浮鷗、普通秋沙鴨銷皮、赤麻鴨、綠頭鴨、紅頭潛鴨、鳳頭潛鴨、白骨頂、紅腳鷸和白腰草鷸等等。
㈤ 中國三大濕地動物
中國三大濕地動物:天鵝、大雁、白鷺。
白鷺(英文名稱:Little Egret):白鷺屬共有13種鳥類,其中有大白鷺、中白鷺、小白鷺和黃嘴白鷺四種,體羽皆是全白,均習稱為「白鷺」。這4種白鷺均是中等體型(45-90厘米)的白色鷺。
與牛背鷺的區別在體型較大而纖瘦,嘴及腿黑色,趾黃色,繁殖羽純白,頸背具細長飾羽,背及胸具蓑狀羽。大白鷺體型大,既無羽冠,也無胸飾羽;中白鷺體型中等,無羽冠但有胸飾羽;小白鷺和黃嘴白鷺體型小,羽冠及胸飾羽全有。
白鷺的羽毛價值高,羽衣多為白色,繁殖季節有頎長的裝飾性婚羽。習性與其他鷺類大致相似,但有些種類有求偶表演,包模純括炫示其羽毛。
保護現狀
大白鷺屬於《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漏吵名單上的物種,並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日本國政府保護候鳥和棲息環境的協定》中,白鷺已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日本國政府保護候鳥和棲息環境的協定》。旦搜咐
小白鷺是鷺類中最常見的一種,通常句簡稱為白鷺,屬於《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名單上的物種。黃嘴白鷺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黃嘴白鷺是國際瀕危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