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中國原本的意思是「中央之國」。周代的時候人們會將首都稱為「國」,而別的地方稱為「野」,所以最早的時候中國指的是周朝的王畿地區,並且諸侯國的首都地區也可以稱為「中國」,所以就有古話傳下來,比如孟子中記載了齊王的話「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莊子中也記載過「中國之君子,明乎禮儀而陋干知人心」。
到了春秋,「中國」的范圍就變,而是指的是整個黃河中下游的地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中原」、「華夏」。那個時候「中國」和「九州」、「華夏」、「諸夏」等詞成為了同義詞。
在這之後華夏文化一直不斷的在傳播當中,到了戰國時代,楚、燕、齊等國家融入了華夏群體之中,然後又不斷的擴張,周邊的民族不斷地被吞並,一直到秦漢大一統以後,「中國」的范圍就成為了除了百越之地和西南夷以外的長江黃河流域了。
到了漢代以後,「中國」成為了正統王朝的代稱,就比如在北魏、南朝都是自稱中國,但是還是有很多人將「中國」和「中原」相比同。
一直到隋唐統一以後,「中國」這個詞的含義才從「中原」轉換成為整個中央王朝的內地,也就是現在黃河、長江、珠江流域地區。不過在唐朝雖然也被有稱之為「中國」,但是外交方面,唐朝還是自稱為大唐,並沒有用「中國」為國號。
直到清朝,「中國」才第一次出現在外交領域,當時是1689年,清朝和俄羅斯進行談判,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在當時使用的國名就是「中國」。而在之後所簽訂的條約都是用「中國」為國號的,也就是說在這個時候中國已經成為了整個東亞大陸的統稱了。
到後來我們新中國成立,也是第一以「中國」為正式國名的開始。
B. 中國, 中國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
據史書記載及現有的考古文物證實,「中國」名稱約在三千年前就有了。據一九八三年出土的西周文物上記有「余其宅茲中或」。專家考證,「中或」就是中國。所謂「中」就是「居天下之中」的意思;所謂「國」,在古代意指「城」。「中國」一名,古代含義不盡一樣。有的指京師為中國;有的指帝王所在的都城為中國;有的則指華夏族和漢族所在的地區為中國;也有的指我國華夏族所建的國家在黃河流域一帶,以為黃河流域為天下之中,故稱「中國」。古時的「中國」與史書記載的「華夏」、「中土」、「中原」、「中夏」、「九州」、「神州」、「中華」一詞的含義是相同的,都是中國人民對自己偉大祖國的共同稱謂。從秦以後,「中國」名稱的含義則指我國各族人民共有的疆域的全部領土。《史記·天官書》稱:「其後秦遂以兵滅六國,並中國」。《漢書·陸賈傳》曰:「皇帝(指劉邦)起豐沛,討暴秦,誅疆楚,為天下興利除害,繼五帝三王之業,統天下,理中國。中國之人以億計,地方萬里,居天下之膏腴,人眾車輿,萬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始有也」。自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名稱則是指我國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家庭和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全部疆域領土。
參考資料:http://www.stjpe.net:84/dl/htdocs/XXLR1.ASP?ID=6223
C. 中國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中國為什麼叫中國?一般的解釋是,古代中國人認為中國處於世界的中央,因此叫「中國」。這中央的核心部分就是中原地區。世界上還有一些民族在發展的早期也認為自己民族所處的位置是在於世界的中央,但是觀念並不如中國古人強烈。
中國古人為什麼會有如此強烈的中央之國的思想觀念?這中間有沒有玄機呢?
在中國早期的歷史中,中原地區是文化最發達的地區。最初的中原之王,也就是中國之王,乃是黃帝,黃者,土色也,在五方中以代表中央。從那以後,周邊地區眾多落後的部落和小國都不斷企圖攻入中原,成為中原之王。在眾多戰事沖突中,較為有名或成功的事件,從最早傳說的南方蚩尤攻打中原的黃帝,到東方東夷族的後羿攻打中原的夏王朝,再到東部的成湯率領商人滅掉夏,在中原建立商朝。商又被西北的周人攻入,周人在中原偏西建立了周朝,領土不斷擴大;周朝覆滅後,西北的秦人統一中國,國家的中心西移,但仍屬於中原偏西位置。歷史發展到後來依然是這樣,漢代匈奴再次出現(匈奴此族,在商代時已經開始侵犯中原),不過基本被打回去;其後的混亂局面,邊疆各民族都直接參與,打來打去,隋唐統一以後,邊疆民族依然蠢蠢欲動,但基本沒有成功。但馬上又陷入混亂狀態,宋建立以後不久,先是契丹人想佔領中原,再是女真人,成功了。因此,女真人成了中原之王。但宋人在南邊有搞了個南宋,沒有滅亡,承接國統,因此這是一個奇怪的時代,雙方都可以稱帝。
中原就像一盤豐盛的大餐,周圍的人都想據為己有,獨自享用。因此才會有「逐鹿中原」、「問鼎中原」的故事。
再接下去是蒙古人,這時候政治中心北移,中原地區成為一個純粹地理位置的概念,但是政治中心北移仍然有地理中心的意義,因為北方疆土擴大了。因此基本上仍然是地理中心。明代以後,中央又被滿人占據。
中央地區為什麼具有如此強大的吸引力?中央的意義就如同太陽。人類生存的地球屬於太陽系。在太陽系中,太陽是所有行星的中心。太陽的強大引力吸引了眾多行星圍繞它旋轉。同時,太陽散發出的光芒又普照眾多行星,在地球上太陽光是生發萬物的關鍵。
中國之傳統文化,最初在中原地區定型發展。中原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主體,在起著太陽的作用。一方面,它具有文化的凝聚能力,能夠像太陽吸引眾多行星一樣統領周邊地區。夏商周三代開始,諸侯臣民要團結在帝王中央周圍,到現在各路「諸侯子民」也要也團結在中央的周圍。另一方面,其文化具有如同陽光普照一樣的教化作用,能夠把周邊地區納入自己的文化圈。中國漢字「皇」,最初就是能夠散發光芒的東西。中國古人把帝王直接比做光芒萬丈的太陽,比任何國家都要常見。帝王推行文化教化,此乃中國文化特色,文化的教化,如同陽光遍照四方。而中國疆域從最初的中原地區,逐漸向四方擴張,文化越發達,「太陽」的光芒照得越遠,疆域就越來越大。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形成了現在的規模。不僅如此,文化的光芒還照到了海外,形成了東亞的中華文化圈。如果繼續延伸擴展,是否就能形成了古人所說的「天下大同」的局面。但是一旦文化削弱,如同太陽發暗,對周邊的影響力就減弱,在國家疆域內出現分裂狀況。
中央的「太陽」,不僅有讓諸侯臣民不背叛離開的力量,而且要有「康熙」(光芒大照)宇內、惠被眾生的光芒。缺一不可。
中國文化一路傳承,不僅有賴於對核心理念和精神(這是傳統的精髓)的傳承,也有賴於其包容性和創新精神。中國之傳統基本一成不變,但文化卻在不斷變化,不斷吸納融合外來文化。
這種由中心向外擴張的文化模式,是中國的特色,具有強大的延續性、穩定性(傳)和凝聚力(統),這與中國歷代王朝重視「守器傳統」有密切的關系。它不同於其他民族文化,打破舊的文化,創立新的文化,很少有如同中國一樣連續不斷地傳下大統。因此世界眾多古代國家和文化,惟獨中國能夠基本保持和一路繼承發展下來。對這樣的一種持續數千年屹立不倒的文化,我還能說什麼呢?中國不滅,中國傳統不會滅;中國傳統不滅,中國不會滅。雖然百多年來文化之光有些黯淡,但我們應該對自己的文化有信心,相信她總會有一天再一次發散出耀眼的光芒。中國才是真正的「日不落之國」。
尋找未知 回答採納率:29.3% 2008-11-08 03:43 檢舉
是有古代的。打下江山。傳下來的
·⒈珡⒉·眾 回答採納率:6.2% 2008-11-08 04:07 檢舉
因為中國在地球的中間,所以叫中國
D. 中國為什麼叫中國,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有什麼特殊的含義
中國這兩個字不是近代人發明的,根據目前已有的考古資料和史書記載,中國二字是三千多年前的周人發明的,1963年,在陝西省寶雞市出土一個西周古銅器,被命為「何尊」,這是西周初年一個叫何的西周貴族所造,在尊底刻有122個字,其中有一句是這樣的:
余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
這話的意思是說:我將居住在這天下之中,從此治理人民。這是出土文物中最早關於中國二字的記載了,這里的中國指的是天下之中的意思,這個何尊上的銘文記載的大概意思是說:周成王初次親政,來到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陽)居住,並在此祭祀周武王,表示要繼承周武王的遺志。
周成王是周武王的兒子,西周的第三位天子,他親政的時間是公元前1039年,距離今天是3060年,也就是說三千多年前,就有中國這個詞了,當時的意思指的是整個天下的最中間,這里明確提到了成周,當時叫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洛陽,但是周天子大多數時候是居住在宗周的,當時叫鎬京,也就是今天的西安附近。
之後,在中國的所有封建朝代中,中國都成為國家的代名詞,史書上有數不清的關於「中國」二字的記載,雖然有朝代名,但是很多時候自稱時,都稱中國,就連大多數國家也稱呼中國,就連中國最後一個封建朝代清朝,很多時候對外也是自稱中國的。
比如清朝與俄羅斯簽署的第一個條約《尼布楚條約》,清朝的國號是大清,正式對外的國名一般是大清國或者大清帝國,但在說到領土歸屬時,就說屬於中國,以下摘自該條約中的內容:
大清皇帝欽差分界大臣領侍衛內大臣議政大臣索額圖.........俄羅斯國統治大俄、小俄、白俄暨東、西、北各方疆土世襲獨裁天佑君主約翰·阿列克歇耶維赤及彼得·阿列克歇耶維赤欽差勃良斯克總督御前大臣費岳多·鄂斯塔斐耶維赤·烏拉索夫..........從黑龍江支流格爾必齊河到外興安嶺、直到海,嶺南屬於中國,嶺北屬於俄羅斯。
盡管清朝是滿族人建立,但仍然是認同中國的,他們自稱這片土地就是中國,在《南京條約》中也是如此,大清國與中國同時出現在文中,盡管清朝自稱為大清國,但是外國在翻譯清朝的國名時,大多數時候翻譯為中國(CHINA),而不是大清國,可見中國作為這片土地的俗稱和國家的稱呼已經深入人心了,已經成為所有在這片土地上建立的國家的代名詞,無論他的國號是什麼,一直流傳至今,現在我們仍然是以中國的名字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