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古代怎麼念

中國古代怎麼念

發布時間:2023-05-01 10:48:23

❶ 中國古代讀音規律

漢語原來的注音方式是讀如、讀若法、譬況法和直音法。
讀若法就是拿相似的字音打比方,讓讀者自己猜出所注字的正確讀音來。如,《說文解字》〈玉部〉:「珣,讀若宣」,〈宀部〉:「宋,居也,從宀木,讀若送。」
譬況法是採用的描述性的語言說出字音的特徵。如《淮南子·地形訓》:「其地宜黍,多旄尾。」高誘註:「旄讀綢繆之繆,急氣言乃得之。」
直音法就是用同音字注音。如《康熙字典》:「據,……久魚切,……斤魚切,𠀤音居……又……居玉切,音據」。
反切始見於東漢[2]。《顏氏家訓·音辭篇》雲:「孫叔然(孫炎)創《爾雅音義》,是漢末人獨知反語。」又雲:「至於魏世,此事大行」。大體上漢末出現反切,魏晉開始盛行。有學者認為反切的初創跟佛教傳入有關,陳振孫《直齋書錄題解·韻補》條認為:「反切之學,自西域入中國。」。
其實在漢以前就有反切現象(或謂合音)存在了,如「不可」為「叵」,「何不」為「盍」,「如是」為「爾」,「而已」為「耳」,「之乎」為「諸」,「者焉」為「旃」。
錢大昕說《詩經》已有反切,並且駁斥反切受佛經的影響,「豈古聖賢之智乃出梵僧下耶」,「吾於是知六經之道,大小悉備,後人詹詹之智,早不出聖賢范圍之外也」,但不能因此就否定反切普遍使用與佛教傳入有關[3]。
隋唐的反切是研究中古漢語語音系統的基本資料,是漢語音韻學的基礎之一。
[編輯]拼讀方法
中國古代因為沒有拼音文字,所以用兩個漢字來注一個字的音。第一個字(反切上字)注聲母和陰陽,第二個字(反切下字)注 韻母和聲調。例如:𠁁,徒口切。「徒」的聲母為定母,中古擬音[d],口的韻母為侯韻,中古擬音為[əu],聲調為上聲,故𠁁為定母侯韻上聲,中古擬音為上聲[dəu]。
但是古字典的反切只適用於當時的古音,不可單憑古代字典的反切記錄套用於現代音。因為古音和現代音有較復雜的演變規律。比如上面的𠁁,如果僅憑古字典「徒口切」,取「徒」的普通話聲母t,和"口"的普通話韻母ou3,推斷為普通話讀做tou3,就錯了。因為「徒」中古音聲母是全濁音[d],該聲母的非平聲字按規律在普通話中聲母要演變為清不送氣音d[t],同時這個中古全濁聲母影響了聲調演變,使中古上聲一律變為普通話去聲,即濁上變去律。所以𠁁的現代普通話讀音是dou4.
[編輯]反切今讀
承接上文,按照「上字取聲,下字取韻」的原則,中國古人或能很准確地讀出一字字音。然而,由於古今音變的關系,古代所制定的反切成為作為華夏民族之方言依據。各方言皆可從韻書推出地方方言,無異也。
[編輯]反切的意義
這並不是出於自然、無意識的合音,而是有系統、科學化的拼音方法,標示聲韻學的進步。而用作反切的上下字不會有生僻字,故一定會找到注音,比以前的注意方法優勝。反切的意義在於古韻書以免煩瑣所取之折衷。
如廣韻中[東]字 正確拼讀方法為端聲東韻平調通攝一等開口呼 所取之反切為德紅切,反切正因韻書之局限所致。
[編輯]反切的局限
用作反切的上、下字太多,共有400多上字,1000多個下字,作為5000多反切字。如:東為德紅切十七,即有十七個同音字。
反切上下字聲韻調交雜,不便於拼音。上字有聲無韻、下字有韻無聲,完全依賴連讀,拼音方法並不方便。
在《大宋重修廣韻》一書,簡單易讀的字,往往用復雜的字作切語,如:「一」為於悉切;「八」為博撥切。

❷ 中國在古漢語是什麼意思

中國在古漢語的意思如下:

而漢語中的「中國」一詞,最早指西周京畿地區,後演變為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區,中國以外則稱為四夷,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

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 漢代始建蠻夷邱,並使漢字文化圈正式成型,南北朝建四夷館,明代四夷館,內分八館,曰:韃靼、女真、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緬甸。自近代的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作為東亞文化宗主的局勢逐步被打破了。

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的「余其宅茲中國,自之辟民」,同時又以「華夏」、「中華」、「中夏」、「中原」、「諸夏」、「諸華」、「神州」、「九州」、「海內」等的代稱出現。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周朝《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書經》曰:「冕服采裝曰華,大國曰夏」。《尚書正義》註:「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

「華」,是指華麗、興旺;也有說上古華、夏同音,本一字。《左傳》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是指漢服,夏指行周禮的大國,故中國有禮儀之邦、衣冠上國之美譽。

(2)中國古代怎麼念擴展閱讀

以先秦口語為基礎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以及後代以這種書面寫成的作品。

一般認為上古的時候,口語與書面語十分接近。《詩》、《論語》等與上古的口語較為接近。秦漢以後,書面語與口語逐漸脫離。上古書面語定型以後,各代一直使用這種語言書寫,唐宋明清的散文家就是用這種文言寫作的。

古白話

古白話以北方話為基礎形成的。

魏晉以後,某些作品中已經出現了一些口語化的文字,例如劉義慶的《世說新語》等。古白話的真正興起是在唐宋,如唐代的變文,禪宗語錄。宋代話本的出現標志古白話的正式形成。這些古白話是現代漢語的源頭。

此外,吳語、閩語支(包括閩東語、閩南語等)、粵語和客家語素有語言化石之稱 。甚至現今都保留著很多與古語相同的語法和發音。

❸ 中國古代怎麼說

「中國」古代指中原地區。

漢語中的「中國」一詞,最早指天下的「中心」——黃河流域黃河中下游的中原河洛地帶,中國以外稱為四夷。古中國直轄地區為漢地,其周圍四夷均為臣屬喚圓之地,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漢代始建蠻夷邱,並促成漢文化圈,南北朝建「四夷館」。明朝四夷館,內分八館,曰韃靼、女真、西番、西天、回春蘆回、百夷、高昌、緬甸等扒鏈帶等。自清朝統治中國以來,中國作為東亞文化宗主的局勢漸漸被打破。

❹ 中國古代漢字是怎樣讀音的

我國古代漢字讀音大多採用「兩字相切」的讀音方法,如「東」(都籠切)。這個方法太繁瑣,不易讀准。公元1610年,法國有個傳教士叫金尼格萊來到了中國,他是個中國通。他在1626年寫了一本《西中儒耳目資》的書中,首次准確地用拉纖凳丁拼音字母記錄了漢字的讀音。他在中國期間結識了韓雲、王征等人,並在他們的幫助下,在利瑪竇等傳教士漢語注音的西書《西字奇跡》基礎上,編寫了中國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字匯。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字拉丁化方案,於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現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該拼音方案主要用於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注,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1958年2月11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公氏物布該方案。1982年,成為國際標准ISO
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毀核旅法)。部分海外華人地區如新加坡在漢語教學中採用漢語拼音。2008年9月,中國台灣地區確定中文譯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為採用「漢語拼音」,涉及中文英譯的部分,都將要求採用漢語拼音,自2009年開始執行。漢語拼音是一種輔助漢字讀音的工具。

❺ 中國古代各個皇帝怎麼讀

1、【黃帝】讀音:huáng dì

2、【顓頊】讀音:zhuān xū

3、【帝嚳】讀音:dì kù

4、【唐堯】讀音:táng yáo

5、【虞舜】讀音:祥悉yú shùn

(5)中國古代怎麼念擴展閱讀:

1、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

2、顓頊:中國上古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一,姬姓,號高陽氏,黃帝之孫,昌意之子 。顓頊生子窮蟬是虞舜的天祖。後來山宴塵的夏、楚都是他的子孫。

3、帝嚳:高辛氏,名俊,出生於高辛 (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高辛鎮),據說是黃帝的曾孫,中華上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一,是《山海經》里天帝帝俊的原型。

4、唐堯:姓伊祁,號放勛,古唐國人(今河北省保定市順平縣)。中國上古時期方國聯盟首領、「五帝」之一。

5、虞舜:姚姓,有虞氏,名重華,字都君逗禪,謚曰「舜」,是中國上古時代父系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首領。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古代怎麼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賣的什麼油 瀏覽:254
如何看待中國田徑成績井噴 瀏覽:140
印尼虎飼養水溫多少合適 瀏覽:260
越南有多少人確診新冠肺炎 瀏覽:265
義大利語打籃球怎麼說 瀏覽:673
中國發票在越南怎麼入賬 瀏覽:416
義大利面為什麼那麼飽腹 瀏覽:331
中國援助伊朗多少只口罩 瀏覽:972
中國有志青年進行了哪些探索 瀏覽:669
印尼打工回國怎麼樣 瀏覽:797
中國話起源於哪裡 瀏覽:929
特朗普為什麼不敢打伊朗 瀏覽:968
常州等來伊朗人什麼梗 瀏覽:132
為什麼和平精英國際服沒許可權 瀏覽:745
印度話吃飯中文怎麼說 瀏覽:453
印度怎麼樣算富人 瀏覽:325
中國有哪些合法直銷公司 瀏覽:204
伊朗天氣熱怎麼防暑 瀏覽:761
英國葯店英文是什麼 瀏覽:871
義大利白蘭地在哪裡 瀏覽: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