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文化如何

中國文化如何

發布時間:2023-05-02 05:44:11

『壹』 中國文化的特點有哪些

中國文化的特點有

1、中國文化具有獨特性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和傳承工具,也是文化最顯著的標志。每個漢字都有其形成演變的歷史。獨特的楹聯通過獨特的書法表現出來,鈐印上獨特的名章與閑章,一望即知是典型的中式裝飾。其他諸如中華繪畫、建築,以至飲食、服飾等,都有其極強的個性。

2、中國文化具有主體性

即獨自開創並形成完備的文化體系。梁漱溟說:「中華文化獨自創發,慢慢形成,非從他受。」、「自來公認中國、印度、西洋並列為世界三大文化系統者,
實以其差異特大而自成體系之故。」

3、中國文化具有持續性

即既成體系和獨特傳統得以傳承綿延,中華文化五千多年來從未中斷。

4、中國文化具有多元性

中國文化是由不同的異質文化融合而成的。中國在春秋戰國時代本來存在著多種不同的地域文化,後來才合成一個大體統一的華夏文化。到公元一世紀初印度佛教文化的傳入,大多數的時間里,在中國儒、道、釋三種文化是同時並存的。

5、中國文化具有變通性

留下了許多選擇的空間,對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釋。中國人講「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民間就變成了一個詞兒叫變通,什麼都可以變,什麼都可以通。在中國,法律上允許的和法律上禁止的都可能禁止,也可能允許,很靈活。

『貳』 中國文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文化

春秋和戰國,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文化,比如「秦文化」、「楚文化」、「齊文化」等等。每個國家都有著自己的神話傳說。比如楚國的天神就是敬奉「東皇太一」,國家間有諸多差異。
在這之前,還有商的部落文化,比如「龜卜」,部落制時代崇尚占卜。周文化,比如「周禮」。
後來,秦統一山東六國,成為一個大一統國家。國家文化就都是秦文化了。比如,秦的法度治國。比如秦的尚武精神。比如秦的崇尚黑色。秦朝時,國家確定了流派(宗教),就是百家流派,但是極度依賴法學。
漢取代了秦,武帝時。劉徹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通過哲學的啟蒙,儒家流派逐漸演變為一種哲學,更可以說是一種宗教了,就是儒教。中原原本的宗教是道教,但是皇帝推廣儒教,於是全國推廣儒教,華夏文化逐漸演變為今天的「漢文化」。
那麼漢文化,到底是什麼樣呢?八個字,「兼容並蓄」和「博採眾長」。宗教層面,儒教是主導,但其實是儒釋道三教合流。中原的人,沒有特定的要求,你具體是信道,還是信佛?因為是合流宗教。流派方面,雖然儒家獨大,但是沒有排擠其他流派,我覺得你好的地方,我就會吸收,和我的東西融在一起。 從「道家無極圖」和「儒家思想」,你就可以略知一二。兩者不分家,非常相似。

『叄』 如何看待中國文化

(一)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現在三個方面(1)中國的文字藝術、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在世界文化中佔有重要的位置,獨樹一幟,獨領風騷。(即獨特性)
(2)中華文化具有明顯的區域特徵,各地文化各有特色又互相交融。(即地域性)
(3)在中華文化的百花園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即民族性)
(二)(1)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是中文化的基本特徵之一。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除了它的獨特性、地域性、民族性外,還得益於中化文化我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並蓄。能與其他民族文化和諧相處,能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積極成分。這種文化的包容性,有利於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以,增加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外域文化的理解。
(2)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中華民族的力量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凝聚力當中。

附參考資料:
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目前,熱衷於學漢語的外國人越來越多。近年來,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和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往和聯系日趨廣泛、深入,越來越多的外國公司、企業來中國投資辦廠,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到中國工作和旅遊。
與此同時,到世界各地留學、經商、旅遊的中國人也迅速增加。漢語作為各國公眾了解中國的重要工具,日益受到許多國家的政府及教育機構的重視。在學習漢語的外國人中,越南、泰國、韓國、日本等中國周邊國家的文化與中國的文化比較接近,同時它們同中國的交往也比較多,因此,這些國家學漢語的人最多。同時,越來越多的歐美等國家的人也認為學習漢語是明智的選擇,德國明斯特大學學生施可婷用嫻熟的漢語說:
「現在,在中國有很多機會,德國公司紛紛到中國設立分支機構,德國同中國的商業關系越來越緊密。所以我覺得學漢語對找工作會有幫助。」
據了解,現在世界上學習漢語的人越來越多,他們學漢語的目的,有的是出於就業方面的考慮,也有不少人是出於對中國的文化、歷史感興趣而學習漢語的。
為滿足這種需求,中國採取了許多措施,比如,成立了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加大經費編寫、出版形式多樣的漢語教材,加大漢語教師的培養力度,並在世界各地開設開展漢語教學和傳播中華文化的孔子學院。
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副主席王石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對當今世界具有積極意義。他說:
「我們感覺到中國的文化對於人類未來的一些難題的解決,可能會提供一些靈感。比如說,在過度開發資源的情況下,在競爭走向掠奪性的情況下,在人與人關系偏向疏離和人文精神低落的社會情景下,中國文化所講的利他主義,講究以和為貴和講究重視人的精神生活,這樣一種溫和的態度和思想。還有,中國文化講究適可而止,不要過頭,講究天人合一,和自然和諧相處等等。以上這些對後現代社會的思想都能提供一些靈感。」
當前,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提高中華文化的競爭力,使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中華文化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與世界其他國家或民族的文化是相通的,我們應該在不斷創新的基礎上,把中華文化推向世界,共同推動世界文化多樣化的發展。
中國的文明是世界古文明之一,我們的文化之所以能夠流傳到今天,是由於它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文化精神所決定的。這種特點可以體現在六個方面。
第一:中國很早就進入到農業文明,由於農業文明精耕細作,它就產生了中國人講究質量,追求完美,求真務實這么一種文化傳統;
第二,中國人特別安於自己的居住地,有自尊自信、講究誠信、崇尚友情的這么一種文化傳統;第三,中國人穩重謙和、不擴張、但原則問題上也不讓步,捍衛自己的國土,保衛自己的國家,不畏外強這樣一種精神;
第四,中國人對自己的生存環境非常的熱愛,崇尚自然,熱愛家園,在古代,人們就非常崇尚天人合一這樣一種境界;
第五,中國人講究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中國人講究和為貴;不但有利與自己,也有利於他人;中國有位學者提倡「一分為三」,就是這個道理,對任何事情要看到它的各個方面,要分析它的全面的內容和實質。
第六,中國非常講究精神境界和道德品德的修養的培養,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教育大國,很注重精神境界和道德品德,注重對人的綜合培養和教育。對人的品德和人的才能兩方面的培養。
那麼中國優秀的文化傳統對世界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接下來我們連線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山東煙台大學副校長江林昌先生,他說:
「中國文化對整個世界的發展有很大的貢獻,這不僅是中國的學者這樣認為,很多外國的學者也這樣認為,他們認為,在世界的文化背景下,中國古代文化對人類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芝加哥大學的教授寫了一本書叫《東方的搖籃》,他提出整個世界是由東西兩個文化組成的,中國的文化就是東方文化的搖籃。這說明中國文化的重要性。
幾千年來,中國文化不斷豐富發展,向東南亞和東北亞輸出文明,並且傳播到世界各地。特別是東南亞的一些國家,至今還非常崇尚中國的儒家文化,可以說它已經滲透到東南亞的政治、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就是長期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和交流的結果。
環太平洋的文化圈,有原生態和次生態之分。中國的文化是整個環太平洋文化圈的主流,也就是說我們的黃河文化和長江文化,這些都是原生態的。」
中華文化在當今世界依然在發揮著很大的作用。為此,江理事說:
「今天我們在學習西方先進經驗和先進文化的同時,萬萬不能忘記自己的文化。我們要讓我們的年輕人了解中國的文化。我們既要學習國外優秀的東西,也要把我們的文化進一步的傳播出去,使中華文化根深葉茂,永葆青春。」
中華文化歷來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和情操。這就是說,一個人要努力加強思想修養,提高道德水平和總體素質,不僅要對自己、對家庭負責,更要為社會、為國家服務。
一個人的價值,取決於其對民族和社會的貢獻。因此,中華民族始終傳承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廣闊胸懷和高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是中華文化具有凝聚力的精髓所在。
中華文化歷來以「天人合一」為最高境界,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以此來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這與當前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相當契合。所以,在完成工業化的東亞、歐美地區才會興起「新儒學」,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新認同。
正如專家所說,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擁有在人類歷史上不可替代的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中華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它的深廣內涵和它對現代社會的意義還遠沒有被充分發掘和認識。弘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讓世界領略到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恆久魅力是完全必要的。
中華文化由於具有特別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經驗,應當對全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我們應當深入研究和充分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功能,使它在現代社會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這是我們每一位中國人應盡的責任。

『肆』 如何評價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是指中國歷史上以個體農業經濟為基礎,以宗法家庭為背景,以儒家倫理道德為核心的社會文化體系。她是我們的祖先傳承下來的豐厚遺產,曾長期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她所蘊含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准則。她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歷史性、遺傳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鮮活的現實性、變異性。她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今天的中國人,為我們開創新文化提供歷史的根據和現實的基礎。
中國傳統文化的最主要特徵是其支配地位長期被儒家倫理文化的價值取向占據著。上至華夏的原始民族,下至近代社會,上下五千年,儒家倫理文化一直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而且至今仍然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除此以外,我們還能從以下幾方面特徵加以認識:

首先,中國傳統文化是封閉的生態環境條件下,農業為主的自然經濟的產物。是以漢族為主體,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創造的,這一特定區域特定人類圈的社會精神形態,具有強烈的民族性。

其次,中國傳統文化是歷時五千年形成的一個完整而龐大的體系,從哲學思想、思維方式到心理傾向,滲透進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豐富,具有內容的完整性。

第三,作為文化傳統,世世代代傳播延續下去,還將繼續傳承下去,無論是自然傳承,還是選擇傳承,隨著時間的推移,從不停止。教育的傳承屬於選擇傳承,即把優秀部分傳承下去。因此,它具有永久的傳承性。

第四,傳統文化屬於舊的時代,受著時代的局限,總是一分為二的,其中精華與糟粕並存,養料與毒素同在。對教育有正面的積極的影響,也有負面的消極的效應,具有影響的雙重性。

『伍』 中國文化特點是什麼

中國文化特點是:

第一,中國文化具有一種獨特的把個人和社會、道德和政治、信仰和天命天道、人生和天意統一起來的循環認同。

第二,中國文化具有一元化邏輯,認為一和多是分不開的,一要代表多,聖人之心要代表百姓之心。中國有一個特殊的詞叫混一,既是混合的、混雜的,又是統一的。外國人認為中國文化的特點就是所有都混在一塊兒,中餐如此,經濟改革也是如此。

第三,中國文化具有變通性,留下了許多選擇的空間,對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釋。中國人講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民間就變成了一個詞兒叫變通,什麼都可以變,什麼都可以通。

第四,中國文化有一種包容性和平衡性,既考慮這面又考慮那面。

第五,中國文化具有有效性。中華生活方式里充滿了很多美好、有效的東西,簡單的說就是能使接受文化的人越來越多,使接受這個文化的人長期接受,使接受這個文化的人逐步提高自己的生活品味和質量。

第六,中國文化具有自省性。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古人講聞過則喜,別人給你指出缺點和錯誤來你要高興,民間的說法叫從善如流,上哪找這么好的文化去。中國文化就像智能電腦一樣有糾錯能力,我們的文化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這種自省性可以幫助我們度過文化的危機。

閱讀全文

與中國文化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防城港過越南的關口叫什麼 瀏覽:543
印度語沒有怎麼表達 瀏覽:490
義大利國現在是什麼季節 瀏覽:440
近代中國主要政治力量是如何探索救國道路的 瀏覽:172
英國世錦賽門票多少錢 瀏覽:112
五十萬伊朗幣換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30
越南留學哪個專業最好 瀏覽:609
英國體檢本地要怎麼預約 瀏覽:831
義大利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疫情的 瀏覽:466
如何咨詢人工服務中國移動 瀏覽:967
梅州到印尼多少錢 瀏覽:940
美國中國哪個市場好 瀏覽:872
印尼產什麼藤 瀏覽:570
印尼金田黃硬度是多少 瀏覽:691
一塊人民幣換多少印尼 瀏覽:209
為什麼說最好的大理石在義大利 瀏覽:217
越南拐賣過來沒有戶口怎麼辦 瀏覽:253
埃及與伊朗哪個國家發達 瀏覽:447
印尼烏木什麼時候停產的 瀏覽:422
越南人嫁到中國為什麼逃跑 瀏覽: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