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自然界有哪些問題

中國自然界有哪些問題

發布時間:2023-05-03 17:11:22

① 我國生態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生態環境中的生態平衡是動態的平衡。一旦受到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干擾,超過了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而不能恢復到原來比較穩定的狀態時,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遭到破壞,物質和能量輸出輸入不能平衡,造成系統成分缺損(如生物多樣性減少等),結構變化(如動物種群的突增或突減、食物鏈的改變等),能量流動受阻,物質循環中斷,一般稱為生態失調,嚴重的就是生態災難。
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是指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氟利昂高溫室氣體大量排向大氣層,使全球氣溫升高的現象。全球每年向大氣中排放的CO₂大約為230億噸。比20世紀初增加20%。至今仍以每年0.5%的速度遞增,這必將導致全球氣溫變暖、生態系統破壞以及海平面的上升。據有關數據統計預測,到203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約20cm,到本世紀末將上升65cm,嚴重威脅到低窪的島嶼和沿海地帶。

臭氧層破壞
臭氧層是高空大氣中臭氧濃度較高的氣層,它能阻礙過多的太陽紫外線照射到地球表面,有效地保護地面一切生物的正常生長。臭氧層的破壞主要是現代生活大量使用的化學物質氟利昂進入平流層,在紫外線作用下分解產生的原子氯通過連鎖反應而實現的。研究表明,南極上空15~20千米間的低平流層中臭氧含量已減少了40%~50%,在某些高度,臭氧的損失可能高達95%。北極的平流層中也發生了臭氧損耗。臭氧層的破壞將會增加紫外線β波的輻射強度。據資料統計分析,臭氧濃度降低1%,皮膚癌增加4%,白內障發生則增加0.6%。到本世紀初,地球中部上空的臭氧層已減少了5%~10%,使皮膚癌患者人數增加了26%。

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和沙漠化是指由於人們過渡的放牧、耕作、濫墾濫伐等人為因素和一系列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土地質量下降並逐步沙漠化的過程。全球土地面積的15%已因人類活動而遭到不同程度的退化。土地退化中,水侵蝕佔55.7%,風侵蝕佔28%,化學現象(鹽化、液化、污染)佔12.1%,物理現象(水澇、沉陷)佔4.2%。土壤侵蝕年平均速度為每公頃約0.5~2噸。全球每年損失灌溉地150萬平方公頃。70%的農用乾旱地和半乾旱地已沙漠化,最為嚴重的是北美洲、非洲、南美洲和亞洲。在過去的20年裡,因土地退化和沙漠化,使全世界飢餓的難民由4.6億增加到5.5億人。

廢物質
廢物質污染及轉移是指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向自然界或向他國排放的廢氣、廢液、固體廢物等,嚴重污染空氣,河流、湖泊、海洋和陸地環境以及危害人類健康的問題。市場中約有7萬~8萬種化學產品,其中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系統有危害的約有3.5萬種,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災變的有500餘種。據研究證實,一節一號電池能污染60升水,能使十平方米的土地失去使用價值,其污染可持續20年之久。鬧猜塑料袋在自然狀態下能存在450年之久。當代「空中死神」——酸雨,其對森林土壤、湖泊及各種建築物的影響和侵蝕已得到公認。有害廢物的轉移常常會演變成國際交往的政治事件。發達國家非法向海洋和發展中國家傾倒危險廢物,致使發展中國家蒙受巨大危害,直接導致接受地的環境污染和對居民的健康影響。另據資料統計,中國城市垃圾歷年堆存量已達60多億噸,侵佔土地面積達5億平方米,城市人均垃圾年產量達440千克。

森林面積減少
森林被譽為「地球之肺」、「大自然的總調度室」耐燃,對環境具有重大的調節功能。因發達國家廣泛進口和發展中國家開荒、採伐、放牧,使得森林面積大幅度減少。據綠色和平組織估計,100年來,全世界的原始森林有80%遭到破壞。另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報告顯示,如果用陸地總面積來算,地球的森林覆蓋率僅為26.6%。森林減少導致土壤流失、水災頻繁、全球變暖、物種消失等。一味向地球索取的人類,已將生存的地球推液畝型到了一個十分危險的境地。

② 中國無重大自然災害的地區(地震,火山,台風)有哪些

中國:
1959-1961三年自然災害
1966年 河北邢台地震
1976年 唐山地震
1991年 洪水
1998年 洪水2002年,非典
2008年 雪災、地震
「自然災害」是人類依賴的自然界中所發生的異常現象,自然災害對人類社會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觸目驚心的.它們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發、泥石流、海嘯、台風、洪水等突發性災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乾旱、海岸線變化等在較長時間中才能逐漸顯現的漸變性災害;還有臭氧層變化、水體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類活動導致的環境災害.這些自然災害和環境破壞之間又有著復雜的相互聯系.人類要從科學的意義上認識這些災害的發生、發展以及盡可能減小它們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國際社會的一個共同主題.
地球上的自然變異,包括人類活動誘發的自然變異,無時無地不在發生,高低溫試驗箱當這種變異給人類社會帶來危害時,即構成自然災害.因為它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損害,包括以勞動為媒介的人與自然之間,以及與之相關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災害都是消極的或破壞的作用.所以說,自然災害是人與自然矛盾的一種表現形式,具有自然和社會兩重屬性,是人類過去、現在、將來所面對的最嚴峻的挑戰之一.
世界范圍內重大的突發性自然災害包括:旱災、洪澇、台風、風暴潮、凍害、雹災、海嘯、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災、農林病蟲害等.
中國自然災害種類繁多.地震、台風、暴雨、洪水、內澇、高溫、雷電、大霧、灰霾、泥石流、山體滑坡、海嘯、道路結冰、龍卷風、冰雹、暴風雪、崩塌、地面塌陷、沙塵暴等等,每年都要在全國和局部地區發生,造成大范圍的損害或局部地區的毀滅性打擊.
[編輯本段]自然災害的形成與發展
凡危害動植物的各類事件通稱之為災害.縱觀人類的歷史可以看出,災害的發生原因主要有二個:一是自然變異,二是人為影響.因此,通常把以自然變異為主因的災害稱之為自然災害,如地震、風暴,海嘯;將以人為影響為主因的災害稱之為人為災害,如人為引起的火災、交通事故和酸雨等.
自然災害形成的過程有長有短,有緩有急.有些自然災害,當致災因素的變化超過一定強度時,就會在幾天、幾小時甚至幾分、幾秒鍾內表現為災害行為,像火山爆發,地震、洪水、颶風、風暴潮、冰雹等,這類災害稱為突發性自然災害.旱災、農作物和森林的病、蟲、草害等,雖然一般要在幾個月的時間內成災,但災害的形成和結束仍然比較快速、明顯,所以也把它們列入突發性自然災害.另外還有一些自然災害是在致災因素長期發展的情況下,逐漸顯現成災的,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環境惡化等,這類災害通常要幾年或更長時間的發展,則稱之為緩發性自然災害.
許多自然災害,特別是等級高、強度大的自然災害發生以後,常常誘發出一連串的其他災害接連發生,這種現象叫災害鏈.災害鏈中最早發生的起作用的災害稱為原生災害;而由原生災害所誘導出來的災害則稱為次生災害.自然災害發生之後,破壞了人類生存的和諧條件,由此還可以導生出一系列其它災害,這些災害泛稱為衍生災害.如大旱之後,地表與淺部淡水極度匱乏,迫使人們飲用深層含氟量較高的地下水,從而導致了氟病,這些都稱為衍生災害.
當然,災害的過程往往是很復雜的,有時候一種災害可由幾種災因引起,或者一種災害因會同時引起好幾種不同的災害.這時,災害類型的確定就要根據起主導作用的災因和其主要表現形式而定.
[編輯本段]自然災害的特徵
突然、是不可預測的.自然災害通常是劇烈的,其破壞力極大.持續時間有長有短.災難包括了很多因素,它們會引起受傷和死亡,巨大的財產損失以及相當程度的混亂.一次災難事件持續時間越長,受害者受到的威脅就越大,事件的影響也就越大.另一個影響災難程度的主要特徵,是人們是否獲得了足夠的預警.
自然災害有許多重要的特徵,它們突然、有力,無法控制,引起破壞和混亂,通常很短暫,有最低點,有時可以預報.
[編輯本段]自然災害的影響
災難影響行為和精神健康的方式有多種:
⑴災難會帶來實質性的創傷和精神障礙;
⑵絕大多數的痛苦在災後一兩年內消失,人們能夠自我調整;
⑶由災難引起的慢性精神障礙非常少見;
⑷有些災難的整體影響可能是正面的,因為它可能會增加社會的凝聚力;
⑸災難擾亂了組織、家庭以及個體生活.
自然災害會引起壓力、焦慮、壓抑以及其它情緒和知覺問題.影響的時間以及為什麼有些人不能盡快適應仍然是未知數.在洪水、龍卷風、颶風以及其它自然災害過後,受害者表現出惡念、焦慮、壓抑和其它情緒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持續一年.
一種極度的災難的持續效果,稱為創傷後應激障礙,即經歷了創傷以後,持續的、不必要的、無法控制的無關事件的念頭,強烈的避免提及事件的願望,睡眠障礙,社會退縮以及強烈警覺的焦慮障礙.

③ 常見的自然災害都有哪些

中國國土空間上常見的自然災害種類繁多,主要包括洪澇、乾旱災害,台風、冰雹、暴雪、沙塵暴等氣象災害,火山、地震災害,山體崩胡賣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風暴潮、海嘯等海洋災害,森林草原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是地理環境演化過程中的異常事件,卻成為阻礙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

自然災害系統是由孕災環境、致災因子和承災體共同組成的地球表層變異系統,災情是這個系統中各子系統相互作用的結果。「自然災害」是人類依賴的自然界中所發生的異常現象,且對人類社會造成了的危害的現象和事件。

它們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發、泥石流、海嘯、台風、龍卷風、洪水等突發性災害;也有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乾旱、海岸線變化等在較長時間中笑橋才能逐漸顯現的漸變性災害;還有臭氧層變化、水體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類活動導致的環境災害。這些自然災害和環境破壞之褲升逗間又有著復雜的相互聯系。人類要從科學的意義上認識這些災害的發生、發展以及盡可能減小它們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國際社會的一個共同主題。

自然災害是指由於自然異常變化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社會失穩、資源破壞等現象或一系列事件。它的形成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要有自然異變作為誘因,二是要有受到損害的人、財產、資源作為承受災害的客體。

(3)中國自然界有哪些問題擴展閱讀:

自然災害的主要影響:

1、災難會帶來實質性的創傷和精神障礙;

2、絕大多數的痛苦在災後一兩年內消失,人們能夠自我調整;

3、由災難引起的慢性精神障礙非常少見;

4、有些災難的整體影響可能是正面的,因為它可能會增加社會的凝聚力;

5、災難擾亂了組織、家庭以及個體生活。

自然災害會引起壓力、焦慮、壓抑以及其它情緒和知覺問題。影響的時間以及為什麼有些人不能盡快適應仍然是未知數。在洪水、龍卷風、颶風以及其它自然災害過後,受害者會表現出惡念、焦慮、壓抑和其它情緒問題,這些問題會持續一年。

一種極度的災難的持續效果,稱為創傷後應激障礙,即經歷了創傷以後,持續的、不必要的、無法控制的無關事件的念頭,強烈的避免提及事件的願望,睡眠障礙,社會退縮以及強烈警覺的焦慮障礙。

④ 中國環境污染的資料有哪些

根據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公眾認為,中國面臨的最嚴重問題是環境問題,占被調查者的49%,其次才是人口、教育、就業、治安、社會保障等問題;57%的受調查者認為我國的環境狀況在世界范圍內處於較差水平;56%的人認為自己居住地最嚴重的環境問題是大氣污染和水污染。

中國的環境問題實際上早已經引起了國人的注意,只是人們對一些具體的情況不是十分了解。我們來看下面的這些資料,主要有八個方面(實際上眾多的資料中絕不僅僅才這八個方面)。

1、大氣污染
2000年我國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995萬噸,居世界第一位。據專家測算,要滿足全國天氣的環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現有基礎上至少削減40%。此外,2000年中國煙塵排放量為1165萬噸,工業粉塵的排放量為1092萬噸。大氣污染是中國目前第一大環境問題。

2、水環境污染
我國是一個淡水資源緊缺的國家,目前的人均擁有量只有2154立方米,是世界人均的1/4,接近於國際公認的人均2000立方米以下的嚴重缺水線。治理水系污染比其他國家更為迫切。
我國水環境的污染狀況也是觸目驚心。全國700多條主要河道有一半以上受到了中度污染和嚴重污染;全國2萬多個湖泊、10多萬個水庫中25%已經富營養化,還有25%正在向富營養化發展。這就更加重了淡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制約了我國21世紀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全國有36%的城市河段為劣5類水質,喪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庫)和城市湖泊水質普遍較差,75%以上的湖泊富營養化加劇,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3、垃圾污染
中國全國工業固體廢物年產生量達8.2億噸,綜合利用率約46%。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年產生量為1.4億噸,達到無害化處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裝物和農膜導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國各地。

4、土地荒漠化和沙災
目前,中國國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佔國土陸地總面積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積還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長。中國每年遭受的強沙塵暴天氣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內蒙古一些地區的居民被迫遷移他鄉。

5、土地流失
中國全國每年流失的土壤總量達50多億噸,相當於全國耕地損失1厘米厚的表層土;每年流失的土壤養分為4000萬噸標准化肥(相當於全國一年的化肥使用量)。自1949年以來,中國水土流失毀掉的耕地總量達4000萬畝,這對中國的農業是極大的損失。
1997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就指出,我國受荒漠化影響,在乾旱、半乾旱地區有40%的耕地在不同程度地退化,耕地中有水源保證和灌溉措施的為5313萬公頃,僅佔耕地總面積的39%。而耕地受污染也很嚴重,有1000萬公頃的耕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我國人均佔有森林面積和蓄積量分別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5%和12%,森林覆蓋率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強,而且分布不均,結構不合理。由於森林植被少,水土流失面積已達179.4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8.7%,沙漠、戈壁及沙化地面積已達168.8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7.6%,而且每年還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擴展,全國約有2.3億畝農田因生態環境惡化而嚴重影響產量,有15億畝草場嚴重退化。生態環境惡化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6、旱災和水災
中國的自然災害常常與人口密集和人為對自然界的破壞有直接聯系。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是一個自然災害發生頻繁而且後果嚴重的國家,其災害類型包括:乾旱、洪澇、滑坡、泥石流、台風、冰雹、霜凍、病蟲害、地震等。
近40年來中國的氣候存在著變暖的總趨勢,80年代的年均氣溫值比前30年的平均氣溫值高0.21攝氏度。氣溫增高增大了地表水的蒸發量,從而加重了中國華北和西北地區的乾旱、土地沙化、鹼化以及草原退化,使得近年來,春季北方沙塵天氣異常頻繁。
20世紀50年代中國年均受旱災的農田為1.2億畝,90年代上升為3.8億畝。1972年黃河發生第一次斷流,1985年後年年斷流,1997年斷流天數達227天。有關專家經調查推測:未來15年內中國將持續乾旱。而長江流域的水災發生頻率卻明顯增加,500多年來,長江流域共發生的大洪水為53次,但近50年來,每三年就出現一次大澇,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7、生物多樣性的破壞
中國是生物多樣性破壞較嚴重的國家,高等植物中瀕危或接近瀕危的物種達4000-5000種,約佔中國擁有的物種總數的15%-20%,高於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在聯合國《國際瀕危物種貿易公約》列出的640種世界瀕危物種中,中國有156種,約占總數的1/4。中國濫捕亂殺野生動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動物的現象仍然十分嚴重,屢禁不止。

8、 WTO與環境問題
中國加入WTO將面臨兩方面新的環境問題。一方面是國際上的"綠色貿易壁壘"。由於中國目前的環境標准普遍低於發達國家的標准,中國的食品、機電、紡織、皮革、陶瓷、煙草、玩具、鞋業等行業的產品將在出口貿易中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於國際市場對中國的礦產、石材、葯用植物、農產品、畜牧產品的大量需求,可能會加重中國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破壞。同時,中國可能成為國外污染密集型企業轉移的地點和大量的國外工業廢物"來料加工"的地點,這將極大地加重中國的環境問題。

以上這還只是其中主要的幾個方面,其實還有許多方面就存在於我們的身邊。只是我們還在那可憐的"有限"之中苟活著而已。
白色污染,可怕!

紙張的發明使到人類的發明迅速地發展。但是現實生活中,一張張潔白無暇的紙張讓人類的周圍環境遭到了極大的污染。

浪費紙張:在我們班級里和學校的垃圾池裡,每天都有一大堆的紙張在垃圾池裡。黃的、白的、綠的……眼花繚亂。一張張色彩艷麗的作業紙揉成一團。

紙張回收:我在調查中,發現有95%的人是把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混在一塊。「混」,原來這就是紙張污染的主要原因!如果人們把垃圾分開來,分門別類進行回收,那白色污染對自然環境就會大大減少,並且我們生活環境也就大大不同。

一次性紙杯:現代生活中,一次性用品使用方便,但是不容忽視

的問題出現了。一次性用品浪費資源,又對環境造成了污染。比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喝水的杯子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喝水的杯子應該怎樣選擇呢?市民為了貪圖方便,幾乎家家戶戶都用上了一次性紙杯。人們說既方便,又便宜。可正是因為一次性紙杯的產生,使到我們周圍的環境受到了極度的破壞。市民們使用了一次性紙杯,就隨地亂扔,造成了嚴重的白色污染。

水污染,健康當心!

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地球的什麼生物都會無法生存。「清凌凌的河水魚在游」再也不見了,水受到了嚴重的污染。也許你會說,不是有桶裝飲用水嗎?但喝桶裝水不是解決水污染的最好辦法,喝桶裝水一樣要用到水資源。而且喝桶裝飲用水對人們的身體不是很健康。

前山河:我曾經到前山河進行調查,發現前山河的水受到了嚴重的污染。河水混濁,水面上漂浮著許多塑料垃圾,並且時不時會傳來一陣難聞的味道。原來在昌盛大橋下,居住著許多「三無」人員。他們的行為給前山河留下了很大的創傷。白天,他們吃喝拉撒,隨地大小便……任由他們這樣持久的持續下去,就算是再清澈的河水也會被他們給糟蹋。如今,雖然前山河得到了整理,但前山河泥沙含量多,再加上水土流失,河水還是渾濁的。我還痛心地看到前山河的旁邊還有一座座工業廢料堆成小山。

所以,我們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我們的飲用水不是總會覺得有一股鹹味嗎?這是珠海的咸潮。

在調查中,我深受啟發:我們應該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我們組織了環保小分隊,開展環保在行動的活動,爭做環保小衛士。

⑤ 中國自然科學界面臨的發展性的矛盾與問題

中國自然科學界面臨的發展性的矛盾與問題

1、由於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人類實踐的范圍不斷擴大,使得更多的天然自然轉化為人化自然,人類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時,對自然均衡狀態的破壞也達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
衡猜目前全球存在的人與自然的問題:人口問題(人類自身問題)、資源問題(自然問題)、環境問題、生態問題(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相當突出.大自然是萬物賴以生存的基礎,人的生命活動一時一刻也離不開它,它們構成矛盾的統一體,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發展,由此構成千變萬化、豐正歷富多彩的人類社會。正如馬克思所說:「社會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質的統一。」生態環境則是大自然的有咐清型機整體,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
生態環境是大自然的基本要素,又是構成人與自然高度和諧和發展樞紐。
2、協調經濟發展、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相互作用所構成的矛盾,已成為當代社會發展亟待解決的售點問題。人與自然達到高度一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價值觀導向。只有從這一哲學基點出發,才能圍繞「以人為本」原則,促進良性的生態城市建設運行機制形成,實現整體協調發展.

⑥ 中國有哪些自然災害有哪些防災減災措施

自然災害"是人類依賴的自然界中所發生的異常現象,自然災害對人類社會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觸目驚心的。它們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發、泥石流、海嘯、台風、洪水等突發性災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乾旱、海岸線變化等在較長時間中才能逐漸顯現的漸變性災害;還有臭氧層變化、水體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類活動導致的環境災害。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種類最多的國家,其中對我國影響最大的自然災害有七大類。 1、氣象災害 氣象災害有20餘種,主要有以下種類: (1)暴雨:山洪暴發、河水泛濫、城市積水; (2)雨澇:內澇、漬水; (3)乾旱:農業、林業、草原的旱災,工業、城市、農村缺水; (4)乾熱風:乾旱風、焚風; (5)高溫、熱浪:酷暑高溫、人體疾病、灼傷、作物逼熟; (6)熱帶氣旋:狂風、暴雨、洪水; (7)冷害:由於強降溫和氣溫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樹受害; (8)凍害:霜凍,作物、牲畜凍害,水管、油管凍壞; (9)凍雨:電線、樹枝、路面結冰; (10)結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凍,雨雪後路面結冰; (11)雪害:暴風雪、積雪; (12)雹害:毀壞莊稼、破壞房屋; (13)風害:倒樹、倒房、翻車、翻船; (14)龍卷風:局部毀壞性災害; (15)雷電:雷擊傷亡; (16)連陰雨(淫雨):對作物生長發育不利、糧食霉變等; (17)濃霧:人體疾病、交通受阻; (18)低空風切變:(飛機)航空失事; (19)酸雨:作物等受害。 2、海洋災害 海洋災害主要有如下種類: (1)風暴潮:包括台風風暴潮、溫帶風暴潮; (2)海嘯:分遙海嘯與本地海嘯2種; (3)海浪:包括風浪、涌浪和近岸浪3種,就其成因而言又分台風浪、氣旋浪; (4)海水; (5)赤潮; (6)海岸帶災害:如海岸侵蝕、滑坡、土地鹽鹼化、海水污染等; (7)厄爾尼諾的危害。 3、洪水災害 (1)暴雨災害; (2)山洪; (3)融雪洪水; (4)冰凌洪水; (5)潰壩洪水; (6)泥石流與水泥流洪水。 4、地震災害 (1)構造地震; (2)隔落地震; (3)礦山地震; (4)水庫地震等; 5、農作物生物災害 (1)農作物病害:主要有水稻病害240多種,小麥病害50種,玉米病害40多種, 棉花病害40多種及大豆、花生、麻類等多種病害; (2)農作物蟲害;主要有水稻蟲害252種,水麥蟲害100多種,玉米蟲害52種,棉 花蟲害300多種,及其它各種作物的多種蟲害; (3)農作物草害:約8000多種; (4)鼠害。 6、森林生物災害 (1)森林病害:2918種; (2)森林蟲害:5020種; (3)森林鼠害:160餘種。 7。森林火災 最好的防災減災的辦法是保護環境,對症下葯。
採納哦

⑦ 大自然有哪些問題

大自然的問題就是「自然災害」。

給人類生存帶來危害或損害人類生活環境的自然現象,包括空斗乾旱、高溫、低溫、寒潮、洪澇、山洪、台風、龍卷風、火焰龍卷風、冰雹、風雹、霜凍、暴雨、暴雪、凍雨、大霧、大風、結冰、霾、霧霾、地震、海嘯、滑坡、泥石流、浮塵、揚沙、沙塵暴、雷電、雷暴、球狀閃電、火山噴發等。

自然災害是人與自然矛盾的一種表現形式,具有自然和社會兩重屬性,是人類過去、現在、將來所面對的最嚴峻的挑戰之斗碼磨一。

(7)中國自然界有哪些問題擴展閱讀

中國國土空間上常見的自然災害種類繁多,主要包括洪澇、乾旱災害,台風、冰雹、暴雪、沙塵暴等氣象災害,火山、地震災害,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風暴潮、海嘯等海洋災害。

森林草原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等。自然災害是地理環境演化過程中的異常事件,卻成為阻礙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

影響自然災害災情大小的因素有三個:一是孕育災害的環境(孕災環境),二是導致災害發生的因子(致災因子),三是承模氏受災害的客體(受災體)。

閱讀全文

與中國自然界有哪些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留學哪個專業最好 瀏覽:607
英國體檢本地要怎麼預約 瀏覽:829
義大利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疫情的 瀏覽:464
如何咨詢人工服務中國移動 瀏覽:965
梅州到印尼多少錢 瀏覽:938
美國中國哪個市場好 瀏覽:870
印尼產什麼藤 瀏覽:568
印尼金田黃硬度是多少 瀏覽:689
一塊人民幣換多少印尼 瀏覽:209
為什麼說最好的大理石在義大利 瀏覽:216
越南拐賣過來沒有戶口怎麼辦 瀏覽:251
埃及與伊朗哪個國家發達 瀏覽:445
印尼烏木什麼時候停產的 瀏覽:421
越南人嫁到中國為什麼逃跑 瀏覽:436
越南西金價格多少 瀏覽:276
印尼的白醋怎麼樣 瀏覽:744
英國火雞多少錢一隻 瀏覽:467
越南胡志明榴槤如何購買 瀏覽:903
印尼芭蕉什麼季節成熟 瀏覽:995
英國哪裡買歐緹麗 瀏覽: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