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建設美麗中國
1、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珍惜每一寸國土,盡可能集中集約利用國土空間,減少對自然生態空間的佔用。
2、要按照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的要求,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結構和經濟體系。
3、要大幅提高生產綠色化程度,改變過去靠大量消耗資源和犧牲環境換取物質財富的老路,有效降低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
4、要以綠色消費、低碳消費、適度消費為主滿足消費需求,盡量減少對自然生態系統有負面影響的生活行為。
建設美麗中國意義:
建設美麗中國順應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客觀要求
建設美麗中國,描繪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的美好藍圖。當前,中國社會正步入一個特殊的環保敏感期,由環境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也不斷增多,這些問題處理不好,就會影響經濟發展、社會和諧。
建設美麗中國,就是堅持科學發展,著力滿足人民群眾生態需求,維護人民群眾生態利益。這不僅是我們黨對人民群眾迫切訴求的現實回應,而且將使我們執政的群眾基礎更加深厚堅實,實現永續發展、長治久安。
Ⅱ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帶學生,如何為建設美麗中國而努力
中國現在最缺的是什麼,正能量。中國現在最嚴重的問題是什麼,社會問題。中國目前最危險的趨勢是什麼,金錢社會。守住本心,專心於某一方面,做出成就,不迷失自己,知道奉獻,敢於挑戰。
Ⅲ 結合我省當前環境狀況談談如何建設美麗中國盡可能多謝~O(∩_∩)O謝謝
美麗中國何處著力
實現美麗中國的目標,不是單純的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問題,生態文明要融入各方面和全過程
願景美好,任務艱巨。如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早日實現美麗中國的目標?
「建設美麗中國,實現山川秀美,對林業建設來說,必須把發展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作為總攻方向,實現因林而綠、因林而美、因林而富。」生態不文明做法普遍存在,生態文明的理念需要進一步樹立。同時,自然的價值還沒有完全被承認,從社會觀念上講,對財富的擁有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評判幸福的主要標志……
報告指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這的確需要全社會的努力。觀念上的更新、消費行為的改變需要政府、企業、媒體、公眾全方位的參與,綠色價值觀引導的綠色政策、綠色生產、綠色消費逐步到位,一個美麗的中國才會如約而至。
對於如何建設生態文明,首先必須轉變生產方式,全面促進資源節約,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嚴格控制開發強度,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與此同時,要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最突出的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污染防治力度,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此外,應轉變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改變一些傳統的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改變奢侈消費、劣質消費等習慣。
Ⅳ 如何完成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的主要任務
這是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今後5年建設美麗中國的重點任務,完成好這些任務,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將再上一個新台階。
Ⅳ 思考題:為了建設美麗新中國,大學生應做點什麼 不少於300字
寫作思路:把大學生可以為環境建設所作的貢獻寫出來。
一、敲響警鍾,加強環保意識。
完善自己,繼而帶動周邊的人:
1、加強大學生自身的環保素養;
2、加強對環保意識的培養,積極組織大學生參加環保活動;
3、推動社會媒體加強對環保的宣傳不透徹。作為當代大學生,只有首先在思想覺悟上提高自己,提高自己的環保意識,才能更好的「環保」。更重要的是,將環保的理念與知識傳播給身邊的每一個人,共建美好明亮的世界。
二、落實點滴,從小事開始。
環保不是作秀。大學生的環保活動應該從自己做起,從小事情做起,首先就要節約資源。在工作中,我們常常看到辦公室里電燈、電腦、空調不關,水龍頭關不緊,紙張浪費使用等現象,對此我們常常是熟視無睹,假如我們能在這些所謂的小事上多用心,聚沙成塔就是對環保的巨大貢獻。
其次,在生活中,更是要注意節能保環,如垃圾分類處理,少用塑料袋,不用一次性筷子,選擇棉質和亞麻衣服,照顧好身邊的一草一木等。從點滴小事做起,中國才會越來越美。
三、志願服務,有你有我。
積極參與環保志願者活動,我們要充分利用植樹節、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等環境保護節日,參加義務植樹、環保宣傳、環保下鄉實踐等活動,提高自身的環保理念,從實踐中履行青年對於環境保護的責任和承諾。
Ⅵ 圍繞新時代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的原則,談談如何建設 美麗的中國
首先,要樹立生態環保觀念。一要樹立正確的平等觀。二要樹立循環利用的資源觀。三要樹立節約的消費觀。其次,要大力發展生態環保產業。一是大力發展生態農業。二是著力發展生態工業。再次,要著力倡導綠色生活方式。綠色生活方式包含5個「R」:Rece-節約資源,減少污染;Reevaluate-綠色消費,環保選購;Reuse-重復使用,多次利用;Recycle-垃圾分類,循環回收:Rescue wildlife-救助物種,保護自然。最後,要強化環保制度的實施。目前包括生態補償的法律制度、領導幹部環保政績考核制度、國民環境教育制度等等在內的環保制度,已經初步建立,但要真正貫徹落實環保制度,關鍵是要落實好領導幹部環保政績考核制度。
Ⅶ 新時代青年如何建設美麗中國美麗廣東
摘要 建設美麗中國,青少年應該認真學習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自己擔當起建設美好祖國的重任,可以寫一下自己的感受,例如:
Ⅷ 結合大學生活實際談談你如何建設美麗中國獻計獻策
寫作思路:要直接簡化任務語言。在敘述中,我們要把直接敘述變成間接敘述,盡可能簡化人物語言。這樣,即使情節連貫,又使語句「簡練」。
正文:
煙花爆竹是我國古老而傳統的習俗,它能給節日增添歡樂祥和的氣氛。不知何時開始,它也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危害。
中秋節的晚上,處處放鞭炮,「噼哩啪啦」一陣接著一陣,震耳欲聾,空氣中洋溢著歡樂的氣氛。可長時間的燃放,讓人心生討厭,尤其是那「噼啪…嘣啦…」令人心煩。
特別是春節,人們放得更勤快。從早放到晚,甚至夜裡、凌晨都放……唉!還讓不讓人休息啊?醫學專家說,燃放爆竹所發出的巨大雜訊對人們的生理和心理都會產生危害性,心臟病人還會因為噪音發病呢。
你再看,剛剛燃放過鞭炮的大街上,彌漫著一股濃濃的煙霧。遠處的高樓大廈被淹沒了,路燈忽亮忽滅,人們情不自禁捂住鼻子。
沉浸在歡樂喜悅中的人們只曉得快樂了,也許不知道燃放它們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害物氣體,它會強烈刺激人的呼吸道,引起呼吸道等疾病。大街小巷滿地都是鞭炮爆炸後的紙屑,環衛工人整天都在忙著清掃,這都是鞭炮惹的禍呀!
如果我來為美麗的家鄉獻策,第一就是讓人們遠離鞭炮!或許你會問:「如果不放鞭炮,那節日怎麼辦?」我告訴你:「在不打擾他人休息的情況下可以放一點,但盡量少放。最好發明一種電子鞭炮,用它代替傳統的煙花爆竹,這樣就不會污染空氣了。」
為了清新的空氣,為了我們的健康,是不是應該摒棄這種陋習?不要讓惡俗成為扼殺祥和節日的殺手。放鞭炮的人們啊,請不要再燃放煙花爆竹,讓新鮮的空氣再回到我們的身邊!
汽車多了,的確給人們生活帶來方便,但是影響市容市貌,最重要的是汽車尾部會排放對身體有害的氣體,對市民的身體有害,這可怎麼辦呢?
第一是鼓勵市民綠色出行。短途上班提倡步行,這樣既鍛煉了身體,又呼吸了新鮮空氣,愉悅了身心;路途較遠的,鼓勵市民坐公交車,充分利用公共汽車資源,大大減少一人一車現象。
第二是多建公園,種植紅花綠樹,讓這些植物更快地吸收汽車排放的廢氣。
第三是規定私家車每日出行車牌的單雙號,減少汽車出行量。
第四是將單車公交引入建湖。這樣讓更多的人選擇單車出行,尤其是初、高中學生可以騎車,這樣家長就再也不用轎車接送,很大的節約了資源。
怎麼樣?經過我這一策劃,使我們原本就不錯的水綠建湖變得更加完美了吧!
Ⅸ 建設美麗中國要從哪些方面做起
一是科學規劃公路建設項目,保護不可再生的土地資源。公路建設不僅佔用大量的良田,還需消耗大量的土方、砂石料、水泥、石灰、瀝青、鋼材、燃油等資源。因此,既要保證公路交通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又要適度控制路網密度,減少公路交通對土地資源的消耗;公路規劃不能破壞當地的水系、山脈等生態系統,要與當地的生態環境相適應;公路建設中要文明施工,保護植被,減少和控制粉塵、瀝青、汽車尾氣等對環境的污染。建設公路排水凈化系統,減少路面雨水直接排入河流的現象。
二是推廣「三新」養護,樹立低碳環保理念。積極推廣應用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公路維修中採用基層冷再生、面層熱再生、乳化瀝青、改性瀝青和溫拌瀝青等,減少能源消耗,充分利用廢料,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公路管理部門要嚴格控制公路打穀曬場,防止糧食污染;積極參與禁燒禁焚秸桿的「雙禁」活動,減少空氣污染和河水污染。
三是倡導時尚生活理念,增強低碳環保意識。城市出行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自行車交通,不用或少用小汽車,提倡拼車出行;日常生活中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生活用品,自帶提兜購物,減少塑料袋使用量,少用過分包裝物品;節約用水用電,飯店聚餐減少浪費,從而減少個人生活碳排放。
四是告別不文明陋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日常生活中不隨便亂倒垃圾、亂扔廢物;不在公共場合抽煙,不亂扔煙頭;不隨地大小便、隨地吐痰;尤其要做到不車內拋物;愛護樹木,保護草坪;做一個有素養的公民。
Ⅹ 如何建設美麗中國
4、如何建設美麗中國?
1、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維護人與自然之間形成的生命共同體。
2、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
第一,把節約資源放在首位
第二,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
第三,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第四,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第一,推進綠色發展
第二,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
第三,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
第四,改革生態環境監測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