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春節的節日風俗有哪些作文
春節的節日風俗作文如下:
範文三: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全年最重要的節日。在這個節日里,人們有許多獨特的民俗文化。舞龍舞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舞龍舞獅的目的是祈求好運和平安。在春節期間,人們會在燈籠上掛上謎語,讓人們猜謎語。這是一種傳統的文化活動,也是春節期間最受歡迎的活動之一。
春節期間,人們會祭祖,表達對祖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在中國的一些地區,人們會在春節期間踩高蹺來慶祝。年糕是一種由糯米製成的傳統食品,通常在春節期間食用。據說,吃年糕可以帶來好運和長壽。
❷ 家鄉春節風俗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家鄉春節風俗作文(精選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因此春節的習俗也多種多樣。因為相傳年獸怕紅色,怕火光和怕響聲,所以人們便有貼春聯、放鞭炮、敲鑼打鼓等習俗。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都不相同。
在浙江的春節中,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在農歷臘月二十三日,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因此家家要祭灶神。人們認為灶王爺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便會給家裡帶來幸福,可保佑來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要祭祀灶神,請求他上天後多說好話、吉利話。民間傳說,灶王爺上天專門告人間善惡,一旦那家被告有惡行,大罪要減殲蠢慶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
農歷臘月二十四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氏握褥窗簾。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除夕是指每年農歷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過了十二點就是大了一歲。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裡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
這就是浙江的春節習俗。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過年前夕,家家戶戶都要進行掃塵。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除塵迎新,把一切「破舊」、「晦氣」統統掃出門。還有兩天就過年了,家裡要進行大掃除。一家人便開始忙得團團轉。「孩兒她爸!快去拖地!」「得嘞!」爸爸拎著拖把就起勁地忙了起來。「你!去掃地!」媽媽用手敲了敲我的腦袋。我得到了命令,抄起掃把就像個陀螺一樣,在家裡轉起了圈。「媽!」「哎!」「你和我一起貼對聯。」媽媽竟然連奶奶都不放過!不知不覺地,到了中午。太陽散發出耀眼的鋒芒。雖已是寒冬,可我們家裡的人早已汗流浹背。
爺爺拎著一大袋子東西,一腳踩到了爸爸剛剛擦好、一塵不染的地面。「爸!」爸爸停下手裡的活,他面色通紅,濃密的頭發上沾滿了汗水。「抱歉啊,我先過去。」爺爺面帶歉意地走在爸爸剛擦好的地上。「爸!」我從廚房裡沖了出來,「吧唧」一聲跳到了地板上,留了一雙腳印。完了!怎麼辦!我抬頭望著爸爸:「額、那啥、嗯、拖完了嗎?」「沒有。」爸爸搖了搖頭,語氣充滿了無奈。「那您繼續加油,我先走了!」說完我咧嘴一笑,一溜煙地逃離了這個「是非之地。」
辭舊迎新,是我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祝願。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歡樂而又喜慶的日子,這份歡喜就像一首美妙的樂曲刻在我的心中。
掃塵迎春——帶著對新的一年寄託與期盼,開始新的一程。
我的家鄉是九江,在春節的時候,可有很多特別的習俗呢!
春節前夕,家家戶戶掛滿了臘肉、臘魚和臘腸,像是在為人們提前宣告了新年的來臨,又像是在爭斗誰更有喜氣。在我家中,人人都在忙上忙下,有的忙去訂年貨,有的還在打掃衛生,還有的正在分配紅包,雖然累得滿頭大汗,但我們臉上的喜悅卻是對新的一年的美好嚮往。
除夕來臨,街道上空無一人,家家燈火通明,鞭炮聲絡繹不絕,我家也不例外。家中,大人小孩正團聚在一起,手烘著溫暖的火,正愜意地吃著由「頂級廚師」婆婆親自現做的可口飯菜。可為什麼大家並沒有「大飽檔敏口福」呢?嘿!這你都不知道?當然是為了大吃幾碗「壓軸菜」——八寶飯啦!八寶飯俗稱我國的年夜飯,是由甜糯米和幾種乾果拌成的飯,據說吃了這一年就萬事如意,一家子和和美美的。
飯後,便到了最令人激動的環節了,那就是——發紅包!我和弟弟妹妹忙去向大人獻殷勤,逗得爸爸媽媽直樂,大人們才給了我們「小費」,可「小費」也不是白拿的,還要幫大人們在門上貼上紅紅的對聯,這對聯也是我國春節時的著名傳統習俗之一,紅運來臨的象徵。
初一初二的景象與除夕截然不同。街道上人來人往,知道這是為什麼嗎?有句潮汕俗諺說:「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說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咱們九江人也同樣好拜年這口。不管是刮風還是下雨,都要去別人家拜個年,說上幾句祝福,以示祝別人在新的一年裡家道興旺。
怎麼樣?你想不想也來體驗體驗九江春節時的習俗?
我的家鄉是大宋才子黃庭堅的故鄉——江西九江修水,我的家鄉不止有黃庭堅一個名人,還有五傑等名人。要談起風俗啊,那可是數不勝數。暫且不說過年過節的風俗,就算是平日里也有規矩,如:後輩的一定要尊重長輩,子女一定要聽父母的話等。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春節過年的風俗吧!
春節過年是一年的開端,所以中國人都特別注重春節過年。因此純潔的隸屬是非常多的。
春節過年那天早上,一定要起早床,並且要有精神。因為春節過年那天代表著全年,所以春節過年那天有精神,就代表著全年你都有精神。若春節過年那天你沒精神,萎靡不振,那麼你一年也就會無所作為。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王家門上貼新春聯,假如你早上不貼上新聯的話,就會成為別人嘲笑的對象。早餐一定要吃糖水蒸蛋,這代表著全年的甜甜美美。上午,不管房屋干不幹凈,都要徹徹底底地打掃一遍,以便接待客人的到來,讓別人對自己新年的第一印象好,從而讓別人注意到自己。中午一定要邀請很多客人到自己家裡來一起吃新年的第一頓飯,人們以誰家邀請的客人多來看待一個人,你家來的人越多,你就會越有面子。下午就要出門到別人家去拜年,拜年時要雙手抱拳,鞠躬,才成禮。拜年要拜的人越多越好,因為這樣別人會認為你廣交好友,成為人們討論的話題。晚上要聚集親朋好友到一個地方,親友之間要互相給對方的子女發壓歲錢,子女收到壓歲錢後不能馬上打開,而是要壓在枕頭下睡一覺後才可打開。在這十餘是自己紅紅火火,更上一層樓。
春節過年的禮節雖然很多,但不可忽視,忽視了的話,會有不祥的事發生的呀!
我的家鄉在茂名,我們的茂名有一個獨特的節日——年例。顧名思義,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年例來由歷史悠久,早在明清時期的地方誌就有記載,光緒《茂名縣志·風俗》載:「自十二月到是月(農歷二月)鄉人儺,沿門逐鬼,唱土歌,謂之年例。」也就是說,在年例那一天要進行游神,用於驅鬼。
「游神」就是把神像抬起來,繞著村子走一圈,據說這樣做可以驅鬼,也可以保佑自己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體健康,五穀豐登。說起游神,這裡面還有一個小故事:傳說在光緒時期,有一個地方出現罕見的大旱災,當地的縣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便開倉救人。誰知縣官因為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員上奏將他斬首示眾。在他行刑前的一個晚上,他夢見了一位神仙,神仙對他說:「你是個好人,你不應該死的,當你重新生活後,要把我抬出來繞著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穀豐登。」第二天,他果然沒死,他再三回憶著夢,發現夢中神仙與小廟里的安濟聖王長得一模一樣。於是這個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游神這樣一個習俗。當然,每個地方抬的神像不一樣,我們的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觀音菩薩像。
年例不僅要游神,還要在家中擺上十幾圍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雞、鴨、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戶都要趕回家鄉,准備酒席、食物、飲料等東西。年例一定要吃雞、鴨、鵝,這樣可以保佑自家的雞鴨鵝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養越多。
年例是我們的家鄉一個獨特的節日,它擁有獨特的習俗,所以我們的一直保留著這個節日。
中國最熱鬧的就是春節。不過,因為各個地方又有各自的風俗,因此即使是同一個節日——春節,許多地方過得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南方有的地年吃湯圓,而我們北方人卻必不可少餃子。
吃餃子,這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了。但我還是最期盼除夕晚上十二點吃的那頓餃子,要知道,這些餃子里有一些可是意義非凡的,它們叫——吉祥餃子。
奶奶從下午就開始忙活,切好了菜,和好了面,一切准備就緒就要開始包了。奶奶拿出早已洗好的硬幣和甜棗,要先包這種帶好彩頭的吉祥餃子!媽媽告訴我,餃子里放甜棗和硬幣是有寓意的。放甜棗表示來年甜甜蜜蜜,而放硬幣就表示交好運、來年財運不斷的象徵。
大人忙著包餃子,我也不閑著,緊緊地盯著他們包的每一個餃子,看看包上硬幣和紅棗的餃子與其它的餃子有什麼不同,這樣,等吃餃子的時候,我就能多吃幾個「有彩頭」的吉祥餃子了!可是我看了半天,餃子都包完了,也沒有發現它們和別的餃子有什麼外形上的分別。唉,只能晚上靠運氣了,我心裡想著。
終於熬到了晚上,餃子一碗一碗被端上了飯桌。大家都搶先夾起碗中的餃子,我們幾乎同一時間咬下了第一口餃子,但是結果並不怎麼好。大家都沒有吃到,我也是迫不及待地夾起一個餃子,閉著眼咬下去,心中的期待已經洋溢出來了。「嚓」一個清脆的響聲,我的心中一陣狂喜,哈哈!我吃到了!我睜開眼睛將硬幣吐出來,呀!好晃眼的硬幣啊!大家都笑了起來,奶奶的眼睛都笑成了一條縫,一邊笑一邊拍著手說:「好啊,是個好兆頭。」
我們的春節就是這么熱鬧。過年時不僅會包餃子,還會作各種各樣的麵食,它都有各種各樣的寓意。總之,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是這樣喜氣洋洋!
我們家鄉的春節按照我們家鄉的習俗,春節就是在除夕那天開始的。到了除夕,家家戶戶都忙碌起來。大人們要上街買很多菜和零食回來,還要打掃衛生,而且家家戶戶都要貼上對聯和紅艷艷的「福」字。有一些人家帖的是倒「福」,有一些帖的是正「福」。我就問媽媽:「為什麼有一些家是倒「福」呢?」媽媽笑眯眯地說:「倒「福」和正「福」都是一樣的,它們都是代表福氣來到了。」媽媽又對我說:「除夕要守歲,不到十二點是不能睡的。守歲,就是全家人要在除夕的夜晚用虔誠的心守住平安。」午夜十二點整,家家戶戶都放起鞭炮和煙花,頓時,整個城鎮響聲四處,真是震耳欲聾,熱鬧非凡呀!到了正月初一,爺爺.奶奶會煮我們最喜歡吃的東西,比如:龍蝦.蝦菇.螃蟹.海蟄皮.蝦.跳魚等。
等吃過了飯,小孩子們都要去給長輩們拜年,拜了年,長輩們會給小孩子們壓歲錢,有的孩子會拿錢買玩具,也有的會把錢存起來,將來再買學慣用品。拜完了年,大人們就要上寺廟去進香。在我們老家有很多寺廟,每個寺廟都要進香。等大人們進完了香就會帶著小孩子去游樂園.公園等。正月初一就這樣過了。
等到了元宵節,是我們家鄉最熱鬧的一天,也是我們小孩子最渴望的。最歡喜的時刻到來了,因為家家戶戶都擺上了年貨,每家都要殺雞來拜神,桌子上堆滿了糖果點心等之類的東西,小孩子都喜歡吃的,有一些嘴饞的孩子會忍不住偷一個吃呢!讓孩子們開心的不止這個,是在公廟上,擺著許多各色的旗子,讓人來拿著,干什麼呢?對了,就是游村,還有醒師,每逢家節,都有機會的,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風俗習慣。春節過後,小孩子們要上學了,大人們也去做平時該做的事了。我真是難忘家鄉的春節呀!
照家鄉的老規矩,春節大概從臘月二十三日開始。
這天,是家鄉過小年的日子,說是小年,不如說是過春節的綵排。晚上,天一擦黑,就聽見一陣陣鞭炮聲響起,這是要吃水餃了,每一年的這天吃睡覺之前都要放鞭炮,再燒些紙錢送灶王爺上天,幹完這些才能吃水餃。每當這一天晚上,村子裡就會傳出一陣陣參差不齊的鞭炮聲,那聲音直沖雲天。這天還要把屋子整理好,准備迎接新年的到來。
臘月三十也就是家鄉人口中的大年了,這天中午12點,每家每戶貼對聯。晚上全家人坐在桌子上吃一頓團圓飯,吃晚飯,家裡的男人們就去別人家拜早年,女人們在家裡等待別人拜年。春節晚會開始的時候,每家每戶也都開始包水餃了,但都在炕上包,邊包水餃邊等待。包完水餃,就一起圍坐在電視前看春節聯歡晚會了,睡覺要等到晚上十二點時才能吃,吃完水餃才能睡。
正月初一早晨,人們穿上新衣,這時是小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刻因為這時要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要壓歲錢了,收完了壓歲錢,就一起出去拜年,到那家串串,到那家走走,拜完之後就在家裡等待別人來拜年。
過完春節後的幾天更不能閑著了,還要到別的.親戚家這樣子來回走動,晚上還要請在村子裡的長輩吃飯。初二晚上包好水餃,凌晨四五點鍾去給死去的親人上墳。春節後的幾天晚上村裡開著路燈,小孩子們都出去放各種禮花。
這種日子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這天必須要吃元宵,晚上全村一起放禮花,各種各樣的禮花在天空中呈現出來,給蔚藍的天空添上了幾筆彩色。
春節直到正月十五結束,春節過去之後,天氣逐漸變暖,孩子們開始上學,大家又開始為新的一年忙碌起來。
我喜歡春節,因為過一個春節我就又長大了一歲,我更喜歡家鄉的春節,因為家鄉的春節很有趣,它給我帶來了很多的歡樂。怎麼樣,現在就聽我說說我們家鄉的春節故事吧!
春節幫爺爺貼春聯、貼門神,這是我自依依呀呀蹣跚學路時候就樂於乾的「活兒」, 剛開始看著門神那炯炯有神的雙眼,別說是妖怪,就連「天不怕、地不怕」的我也不敢和它對視,它好威風啊,爺爺告訴我這是保衛咱家的衛士,是貼到門上的。瞧我,拿起大刷子,一下、兩下……漿糊飛到了春聯上門神上、飛到了我的新衣服上、也飛到了爺爺的褲子上,爺爺誇我真能幹,抱起我就用鬍子「親」我的臉蛋,當然這是我很小的時候,現在已經成長為標準的「小幫手」了。
包餃子,這可也是我喜歡乾的「活兒」,大年初一一個奶奶會給我一個小面團,任由我捏成各種形狀。過年家家都要包一枚硬幣餃子,大年初一一大早誰能吃出來就預示著一年來誰福氣最大,我已經連續兩年蟬聯「福星」了,嘿嘿!。
還有我最高興做的一件事就是放煙花,家鄉的天空夜晚繁星點點,很適合放煙花。每次聚集了很多的觀眾,看著禮花彈在天空中像天女散花一樣照亮了整個夜空,聽著鄉親們嘖嘖的贊嘆聲,我心裡美極了!
再有意義的事就是大年初一早上了,天還不亮,我就會被鞭炮聲叫醒,新的一年開始了,街上會像集市一樣熱鬧上了,鄉親們會互道祝福、互拜新年,家家都會拿出最好的禮物招待客人,我就跟著爸爸媽媽去各家各戶拜年,也就成為了最受歡迎的小客人。
當然,我們家鄉的春節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呢,想知道的話,就歡迎到我們的家鄉來吧!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的家在被譽為「道德之鄉」——渦陽縣城的一個村莊,也有獨特的民風民俗,就拿過年來說吧!
大年三十俗稱除夕,在這一天家家都吃肉餃,寓意是昏昏沉沉地過完了一年。在吃餃子時要比家裡的人口數多盛一碗,就是希望「年年有餘」呀!
除夕晚上,每家都會點上兩根大紅蠟燭,徹夜不滅,並且一直點燃到大年初一早上。也有人會在這一晚「守歲」,老年人守歲是對匆匆流去時光的惋惜,而小孩守歲,則是為了延長長輩的壽命。俗話說「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大年初一凌晨五、六點的時候,我們這可不是去拜年,而是去上墳。一大早,我們便動身去上墳,拿著冥幣、黃紙,還有鞭炮。人們在上墳的時候,會將黃紙點燃後放在墳頭前,那燃過的黃紙灰被寒風吹起,像是逝者對人間親人的問候。
大年初一,家家吃素餃,而不會像前一天那樣吃肉餃,寓意是今年不能像去年那樣昏昏沉沉地過了。吃完早飯,男人通常會帶著一群小孩去挨家挨戶地拜年,而女人們則在家裡接待來拜年的客人。拜年時,最能吸引孩子們的就是拿紅包了,不過這紅包得來的可不容易呢,因為這是小孩跪地磕頭得來的。
隨後在大年初幾的這幾天,吃飯都要放鞭炮,而且放鞭炮的時間都是在一天三頓飯之前,所以,這幾天鞭炮聲會此起彼伏,不絕於耳,顯示出春節歡慶而熱鬧的氣氛。
一個普通平凡的習俗,更能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這些文化是先輩們智慧的結晶,這些結晶需要我們繼承與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