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為什麼說互聯網是中國經濟發展

為什麼說互聯網是中國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3-05-12 01:00:26

❶ 互聯網技術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信息技術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

眾所周知,21世紀已經進入高速信息化的時代,手機,互聯網等信息終端無時無刻不在干預著我們的生活,據統計,整個中國的手機用戶突破5億,互聯網用戶達到2.1億,兩項數據均在世界位列第一,如此龐大的信息市場,對中國的經濟發展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科技革命不斷取得突破,信息化已經成為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推動了人類社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新的歷史高度。以信息技術革命為基礎的第三次浪潮幾乎沒有遭遇到地域的限制,這是一次全球性的浪潮。新的經濟不再以傳統工業為產業支柱,不再以稀缺自然資源為依託,而是以高技術產業為支柱,而發展高技術又離不開信息技術的發展。
信息技術為經濟發展的貢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信息技術是經濟增長的源動力

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對目前經濟的分類有這么一種說法:一是朝陽經濟,另一種是夕陽經濟。多數傳統產業已成夕陽經濟,現代經濟的主要職能是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和分配,而不再是物質的生產和分配。也許,對於某些國家或企業而言,今後的生產對象主要是「比特(Byte)」,而不是具體以原子構成的產品。

信息經濟是自90年代以來伴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而產生的新的經濟形式。數字革命、互聯網、電子商務和通信技術在這種新經濟形式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可以說,信息產業是知識經濟的重要載體和經濟發展的原動力,信息技術產業已成為發達國家經濟新的增長點,是人類社會邁入知識經濟時代的加速器。

(一)、信息技術使知識和信息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戰略資源。信息技術,尤其是微計算機革命和數字化革命使信息資源計算機化,把浩如煙海、雜亂無章的信息變成有序、有用、有經濟價值的信息。人們可以以任何方式進行加工處理,以任何方式按用戶的要求進行檢索和利用,並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信息,真正意義上和使用價值上把信息變成資源,進而成了現代國民經濟的主要經濟資源。信息技術的應用使經濟中的知識性日益明顯,知識已經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和資源,企業中最關鍵的資產並不是資本而是智力。由於創意、信息和技術越來越成為產品的構成成分,產品和服務中的知識含量增大。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繁榮在很大程度上將不依賴於自然資源和勞動力的數量與價格,而取決於所擁有的創造知識的能力和技術水平。

在新經濟的客觀現實面前,許多專家學者都提出了把信息作為獨立於資本、勞動之外的生產要素。一般說來,經濟系統活動過程中都有三股流,即由生產資料、勞動資料等組成的物流;由勞動力和其他能源組成的能量流;以及由組織、計劃、指導、協調、控制、管理等組成的為達到一定目標的信息流。信息在這里發揮著最重要的戰略資源的作用,因為人們可以通過信息流中的反饋信息調節物流和能量流的數量、方向、速度和目標。信息流可駕馭經濟系統中的人和物做合乎目的、有規則的活動。在同樣的物質和能量的輸入情況下,不同的信息輸入會引起不同的經濟效果,創造出不同的價值,經濟系統中的信息可以轉變為價值增值的一種手段。

(二)、信息技術促進傳統產業的更新與改造,進而優化產業結構。信息技術已成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強大動力,它正在創立新的產業,全面改造和提升傳統工業。設計、製造和營銷管理都已經或正在實現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由計算機控制的機械和生產線代替或減少了勞動者的工作量,提高了效率。計算機虛擬技術的應用加速了產品的設計和生產過程,提高了產品質量和可靠性,降低了成本。網路技術使人們的生產和生活超越了時空和地域的限制,實現跨行業、跨地域、跨國界的合作與集成,逐步走向全球化。工農業和服務業的生產方式和組織形式也相應發生了重大變化。從而導致國家實力的增長、生態環境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三)、信息技術顯著提高國民經濟效率與效益。在信息時代,由於知識的大量產生、創新的不斷進行、信息的迅速傳遞、經濟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因而技術與產品的生命周期愈益縮短。在信息技術領先的美國,30年來美國的國民經濟生產總值一直居世界首位,但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人的比例卻由30年前占勞動人口總數的33%減少到17%。再過10年,還將降到12%。到了2020年將只佔不到2%。現在一些自動化程度高的工廠,幾乎已經不使用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人了。事實上,由於信息產業和信息技術的發展,90年代以來,美國持續實現高增長、高就業、低通漲,預算赤字減小,利率降低,宏觀經濟環境穩定。美國聯邦政府商業部發表的關於信息技術革命及其對美國經濟影響的年度報告稱:信息技術產業是推動美國目前經濟發展最主要的動力,在過去5年中,雖然信息技術產業的規模只佔整個經濟的8%,但美國經濟增長的1/3歸功於該行業的發展。信息技術產業的驚人發展已從根本上改變了美國人的生產、消費、通信和娛樂方式。

二、信息產業的建設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重點

隨著全球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國家經濟的重頭戲,先進的IT產業將帶動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這已是世界各國的共識。日本將信息化的成敗、IT產業的興衰與日本經濟競爭力的強弱緊密聯系,訂下信息化立國目標,力爭在5年之內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IT國家。韓國認為,21世紀是知識和信息決定國際競爭力的時代,信息化、網路化不是一個選擇的問題,而是決定國家興衰存亡的根本大計。歐盟則把建立信息社會與統一歐洲市場和推行歐元等重大項目並列,當作一項具有歷史意義的大事來抓。

雖然信息化已成為各國的普遍需要,但是各國的信息化戰略仍然有各自鮮明的特色。事實證明,立足本國或本地區的歷史和實際情況,揚長避短,不隨波逐流,才能在滾滾大潮中立於不敗之地。

下面,我們看一下芬蘭這個以信息化帶動經濟增長的個例:

芬蘭是世界上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信息技術已融入芬蘭整個社會。在近幾年的國際競爭力評比中,芬蘭一直名列前茅。究其原因,除了芬蘭政府長期重視發展教育,建立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並增加科技投入外,還與其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帶動經濟發展密切相關。

芬蘭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在信息技術方面進行大量投資,目前已獲得巨大效益。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使用和新技術的進一步推廣,芬蘭全國的勞動生產率目前正以創紀錄的速度增長。與其他工業化國家相比,芬蘭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相當快,其工業勞動生產率在交通和信息產業方面甚至已超過美國。

對信息技術的投入已成為芬蘭企業提高生產效率的主要途徑。目前,90%的芬蘭企業已在互聯網上建立了網站。芬蘭企業普遍認為,企業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得大量有關生產活動和市場銷售等方面的信息,這些信息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技術改造、產品研發和銷售提供了充分有力的依據,並且大大提高了企業的工作效率。目前,芬蘭所有工業企業都已廣泛使用電腦和互聯網,服務行業的絕大部分公司企業也已開始普及使用電腦。信息技術的普遍應用,使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和雇員的工作效率提高了8%至18%。

過去10多年裡,芬蘭在大力發展信息與通信產業的同時,還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其傳統的森林工業、金屬及機械製造業,實現產業結構的整體升級。20世紀90年代以來,芬蘭國家技術開發中心先後協調和資助相關企業和研究機構,實施智能系統應用計劃、芬蘭中小企業信息化計劃等項目,大大促進了芬蘭傳統產業的信息技術改造和整體技術水平的提高。通過信息技術改造,芬蘭森林工業、金屬及機械製造業的技術密集程度得到加強,成為信息技術、人工智慧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的綜合體,生產效率明顯提高。

在當前全球競爭進一步加劇的情況下,芬蘭政府於2003年9月通過了一項進一步發展信息社會的規劃,力爭通過全社會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進一步增強芬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提高本國的勞動生產率,消除地區之間的差距,確保全民的福利和生活質量。

芬蘭政府力求通過這一規劃達到以下目標:所有公民都有機會享受信息社會所提供的服務,並能有機會學習和掌握利用信息技術的基本技能;芬蘭所有的公司企業、團體和組織都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以改進其服務並加強其競爭力;各行各業的員工都能具備較高的信息技術水平,確保芬蘭不斷獲得能夠適應信息社會發展的高質量的勞動力;進一步加大在科研和產品研發方面的投入,以確保芬蘭在利用信息技術方面繼續走在世界前列。
三、我國信息技術的產業戰略

我國傳統的信息產業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國民經濟對傳統信息新產品與服務需求的增長而不斷增長的。國家一系列推動信息產業發展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和信息與信息產業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信息產業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促進了我國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目前,我國的信息產業正處於蓬勃發展的歷史階段,不僅需求旺盛,發展迅速,而且競爭激烈,效益提高,在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的倍增作用與重要地位日益突出,成為21世紀新經濟的戰略產業。但也不難發現,我國信息產業的許多領域在國際上並沒有什麼競爭力,在這新形勢下,我國要在21世紀進入世界信息產業大國和強國的行列,必須採取相應的對策:

(一)、推行工業與信息化相結合的方針,研究信息產業與信息經濟的發展規律,處理好信息產業發展過程中統一決策、多層次分級管理、多元化和多樣化經營的關系。

我國正處在工業化中期向後期過渡的發展階段,又面臨著全球信息化的挑戰和機遇,發達國家已開始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過渡,「建立網路社會」的呼聲日益高漲。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決不能埋頭工業化而置信息化於不顧,也不能脫離工業化現狀盲目追求信息化,而應實施「機遇戰略」,把工業化與信息化結合起來,用信息化促成工業化,引導新世紀的工業向高增值、高競爭力、高信息含量的方向發展,用工業化支持信息化,為信息產業的發展和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提供物資、能源、資金、人才以及市場。

(二)、分析國內外環境,注重研究和開發,抓好大型企業集團和放活中小企業相結合,運用市場機制與依靠政策法規相結合,加強協調,及時調整產業發展方向與結構。

收集技術、市場等信息,分析國際國內影響各部分信息產業發展的環境變化,捕捉機遇,供宏觀決策和微觀經營參考。這種工作在我國相當薄弱,亟需加強。增加研究和開發費用,加強研究和開發力量,使企業逐步成為研究和開發的主體。

在信息產業中既有競爭性產業又有基礎性產業。對前者而言,引入競爭機制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對後者而言,近幾年來的國際經驗表明,適度引入競爭機制也是提高服務質量、抑制價格上漲的有效手段。過去被認為是「天然壟斷」的行業,由於技術變革和市場變遷,現在已開始程度不同地加入競爭行列。所以,運用市場機制對發展信息產業來說是絕對必要的。但反映市場規律的政策法規同樣是不可缺少的和十分重要的。因為政府在信息產業發展全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沒有政府的干預和協調,市場是不會自行發揮正面作用而無負面效應的。當然,政府的干預必須合理,協調必須恰當。同時,這種干預和協調要及時、靈活,並富於彈性。任何盲目指揮的後果不會亞於市場的失敗。政府是幫助而不是代替企業,解決企業不能解決的問題。例如,為產業指明發展方向,在全球生產鏈中找到本國產業的定位,積極擴展本國產業的營銷渠道,並根據世界行情不失時機地調整本國產業的相應結構。

(三)、從領導、規劃、管理、政策等各方面,積極加強信息產業的薄弱環節,即信息服務業的發展,使其與信息產業其他部分發展相適應,並逐步發揮它對信息產業的引導和推動作用。

信息服務業包括資料庫服務、軟體服務、網路服務、系統集成服務等行業,它們在整個信息產業中的地位和作用,至今未被我國社會各界所充分認識。信息產業的其他部分都有相應的管理部門,惟有這一部分處於多頭分散管理以至無人管理的狀態。由於信息產業各個部分的相互滲透和融合,電子工業和郵電事業等部門開始把業務范圍向信息應用服務或信息增值服務延伸,出現「電子信息產業」和「信息通信產業」等新稱謂,而且這兩個部門在數據聯網服務的領域相互交叉重疊,有所爭奪。事實上,信息服務業同電子工業和郵電事業既有密切聯系又有明顯差別。為了遵循信息服務業的發展規律,推進信息服務業的發展,理應有單獨的管理部門。同時還應加強組織領導和統一規劃。雖然國家計委的長期規劃和產業政策司在規劃信息服務業的發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國信息協會也對加快信息服務業發展問題多次呼籲和寫報告,但是由於沒有對口的管理部門,全國性的業務協調和規范化管理以及有關投資、財稅、信貸、資費(價格)等等政策扶植,遲遲難於落實而告吹。信息服務業滯後對國民經濟的影響,短期內似乎不甚明顯,但時間越長後果的嚴重性將越來越清晰。因此,需及早解決信息服務業的管理和發展問題。

(四)、人才為本,教育為先,為發展信息產業加強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我國在20世紀50年代的工業化初期,曾大規模培養工業化所需的人才,並源源不斷地從其他戰線向工業戰線輸送人才。當時的一個口號是,「要造就一支產業大軍」。那麼,在現今信息化啟動時期,我國同樣需要高瞻遠矚,培養和造就一大批為信息化所需要的發展信息產業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在高等學校的專業設置上,應適當增加信息科技、信息工程、信息經濟、信息管理等院系。在信息產業的各部門和單位內,應大力加強從業人員的在職培訓。在企業實踐中,應物色和造就一批信息企業家。同時,還應創造條件吸引海外留學人員歸國工作,使他們致力於信息產業的發展;合理規范信息產業領域各類人才的流動,使他們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發展信息產業效勞。

信息產業是21世紀的戰略產業,它的發展不僅關繫到利潤,而且關繫到一國在世界經濟、政治乃至軍事中的能力和地位。我們應當清楚地認識到時代的規律,加速培育自己的信息產業,發展信息經濟,使我國經濟保持健康快速增長,在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❷ 如何看待互聯網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互聯網對於經濟的影響將是多方面的。這其中一方面是對於企業微觀層面的影響,將促進企業管理的變革;另一方面是對於經濟的影響更加深化,如果說在初級階段,互聯網對於中國經濟的影響還主要在銷售渠道層面,還存在於虛擬經濟的層面。而在未來,互聯網將更多地作為一種工具疊加在傳統企業上,對於經濟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促進中國經濟的轉型。

一、中國GDP?
1992年8月,國務院發出《關於實施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方案的通知》,正式開始在中國實行SNA體系,GDP成了中國最為重要的經濟指標。1993年起,國家統計局完全擯棄MPS核算體系,徹底轉向SNA,增強了中國經濟與市場經濟國家經濟的可比性。國家統計局從2015年3季度起實施季度GDP核算改革,採用分季方式核算季度GDP數據,並公布相關核算結果。截止到2018年1月,中國GDP過去8年凈增加量壓制美國,相當於再造一個日本。1月17日,2019年中國經濟數據火熱出爐。初步核算,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99.086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1%;按年平均匯率折算,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大關,達到10276美元。 2020年4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 。202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大關 。2021年4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上漲18.3%。

二、互聯網+是什麼?
互聯網+是指在創新2.0(信息時代、知識社會的創新形態)推動下由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也是在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由互聯網形態演進、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
「互聯網+」簡單的說就是「互聯網+傳統行業」,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利用信息和互聯網平台,使得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融合,利用互聯網具備的優勢特點,創造新的發展機會。「互聯網+」通過其自身的優勢,對傳統行業進行優化升級轉型,使得傳統行業能夠適應當下的新發展,從而最終推動社會不斷地向前發展。


與為什麼說互聯網是中國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為什麼不帶連花清瘟 瀏覽:171
英國生孩子要准備多少錢 瀏覽:487
伊朗有什麼煙 瀏覽:394
祝你玩的開心越南語怎麼說 瀏覽:879
伊朗屬於什麼宗教 瀏覽:764
中國和巴基斯坦是怎麼創造友誼 瀏覽:384
中國銀行pc端如何下載 瀏覽:973
伊朗5代導彈多少錢 瀏覽:445
越南生牛粉怎麼吃 瀏覽:735
想去英國打工怎麼辦護照 瀏覽:880
英國公開大學什麼時候成立的 瀏覽:389
印尼內閣統籌部長有多少個 瀏覽:937
印尼電廠運行費多少 瀏覽:222
我們為什麼叫中國 瀏覽:517
印尼最嚇人的洞在哪裡 瀏覽:714
英國的統一服飾叫什麼 瀏覽:481
中國中鐵股票是哪個公司 瀏覽:825
什麼蒜是印尼貨 瀏覽:957
伊拉克和伊朗哪個更先進 瀏覽:411
伊朗什麼時候解禁 瀏覽:21
© Arrange www.exoplanetwar.com 2012-2022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