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人如何認識漢字

中國人如何認識漢字

發布時間:2023-05-13 04:20:01

1. 拼音沒有出現之前,我國小孩子是怎麼認識漢字的呢

拼音是建國後發明的,所有的字典最後都有現代漢語拼音與中國過去的舊拼音的對照表。你會發現他們就像是日文一樣,只是可能是他的使用不方便,促成了現代漢語拼音替代了過去的舊式拼注方法。在發明拼音前大家是怎麼知道每個字讀音的?」在回答該問題之前,先糾正該問題中的一個錯誤。


現代社會,拼音對於中國人來作用極大,我們都是跟著拼音丫丫學語一步一步走到現在,而且漢字的數字化以及中文網頁的發展也多虧了拼音,畢竟漢字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一共超過91251個,常用的就有幾千個,如果沒有拼音,再大的鍵盤也是抵不過的,不太懂的。

你可以找一本老的新華字典看看,過去中國也有自己的拼音法,只不過後來改為現在的拼音法,中國人是最聰明的民族,要不然中國估文字和文化能傳承幾千年。

但是我知道的有兩方法:說得祥細一些,是用前一個字的聲母與後一個字的韻母來注音,叫「切」,當然,那時還沒有聲母韻母一說。一種是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一種是用拼音字母以前咱們國家有另外一種拼音方案。看看漢語字典,詞典後面都會有漢語拼音方案。

2. 古時候的中國人是怎樣識別漢字的字音的

在中國古代,由於沒有拼音字母,所以古拿握人要認識漢字、讀出漢字,只好用漢字來注音。這樣便先後產生了一些不同的注音方式。

首先是直音法。直音法盛於漢代。這一點在許慎編撰的《說文解字》中表現的尤為突出。《說文解字》中對漢字的讀音常常說「讀若某」或者「某聲」,就是這種情況。例如《說文》中的「材,才聲」,意思是說「材」這個字的讀音應該讀成「才」。 後代的經學家把這種方法說成「音某」,也是同一個意思。比如唐代陸德明編寫的《經典釋文》有「拾,音十」。直音法雖然簡單易懂,但是它有很大的局限性。有時候會出現某個漢字沒有同音字的情況,比如「丟」字,我們找不到同音字來注直音;有時候這個字雖然有直音,但是那些注直音的漢字比被注音的字更難懂、難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用生僻字注常用字,這是違反學習原則的。

另一種注音法和直音法很相似,那就是用同音不同調的字來注音。例如「刀」字,《康熙字典》注「到平聲」。「刀」是平聲字,「到」是去聲字,單用「到」來對「刀」字注音是不準確的,因此必須法「到」字的聲調改變了,才能得到「刀」字的讀音。同樣的,這種注音法雖然比直音法有所進步,但是由於需要改變聲調,然後才能讀出字音,所以不是很方便。

還有一種注音法,就是我們熟知的反切法,又稱反納改音、切。反切法自東漢到清末長達一千六百多年的時間里,一直對漢字標音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反切法的起源眾說紛紜,主要有四種觀點:一、起源於三國魏人孫炎。這種說法最早見於北齊顏之推洞敏判《顏氏家訓》中的《音辭篇》:「孫叔然(就是孫炎)創《爾雅音義》,是漢末人獨知反語,至於魏世,此事大行。」二、起源於東漢末服虔。日本釋安然《悉曇藏》引用唐朝武玄的《韻詮》中《反音例》稱到:「服虔始反音。」清代的章炳麟等人就主張這種說法。三、來自西域。宋代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三:「反切直學,自西域入於中國,至齊梁間盛行。」四、中國古來有之。這種說法可能來源於「二合音」,沈括在《夢溪筆談》里的《藝文二》卷十五中寫道:「切韻之學,本出於西域,漢人訓字止曰讀如某字,未用反切。然古語已有二聲合為一字者,如『不可』為『叵』,『何不』為『盍』,『如是』為『爾』,『而已』為『耳』,『之乎』為『諸』之類,似西域二合之音,蓋切字之源也。」也可能是起源於文字創制之時,清代劉熙載所著的《說文雙聲》里的《敘》說道:「切音始於西域乎?非也。始於魏孫炎乎?亦非也。然則於何而起?曰:起於始制文字者也。許氏《說文》於字下系之以聲,其有所受之矣。夫六書之中較難知者,莫如諧聲。迭韻、雙聲,皆諧聲也。許氏論形聲及於『江』『河』二字。方許氏時,未有迭韻、雙聲之名,然『河』『可』為迭韻,『江』『工』為雙聲,是其實也。後世切音,下一字為韻,取迭韻;上一字為母,取雙聲,非此何以開之哉?」

反切法就是用兩個字拼出一個音。如「昌」字,音「尺良反」,就是說「尺」和「良」相拼,得出「昌」字的讀音。到了唐代,把「反」字去掉,稱為某某切,例如「昌,尺良切」。由此可見,反切是一種拼音方法,但是它和現代的漢語拼音不一樣。現代的漢語拼音是一種音素拼音,即每個音素用一個或兩個字母表示,因此,用漢語拼音注音,既可以用一個字母,如「哦」,也可以用兩個字母,如「四」,也可以用三個、四個字母來標注一個漢字的讀音。反切是根據聲韻原則來進行拼音的,它其實是一種雙拼法,總是用兩個字來拼音的。

反切中第一個字(上字)代表聲母,第二個字(下字)表示韻母以及聲調即使是「零聲母」,也必須要有反切上字。例如「安」就是「烏寒切」。同樣的,即使既有韻頭又有韻尾的韻母,也只能用一個反切下字。比如「香」就是「許良切」。

由此可見,反切比起上述兩種注音方法,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不可避免的,反切法也有它的局限性。首先,反切的上字既然代表聲母,就應該只表示輔音,但是實際上每一個漢字都代表一個完整的音節,單純表示輔音的漢字是不存在的。反切的下字既然是表示韻母的,就應該只表示母音,但是同樣的,以母音開頭的漢字又是很少的,因此常常必須借用帶有輔音的漢字來作為反切用的下字;其次,在音韻學中,反切也有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反切的上字不一定和它所切的字同「呼」(所謂的「呼」是音韻學中的一個概念,現代漢語中有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以及撮口呼,而中古時期則只有開口呼與合口呼兩種)。例如,「烏,哀都切」,其中「烏」是合口呼,「哀」是開口呼。

在以後歷代中,反切被不斷改進,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廣韻》和《集韻》。雖然都是宋代的韻書,相差只有幾十年,但是《集韻》的反切已經有了很多的改進。明代的呂坤所寫的《交泰韻》,清代的潘耒所寫的《類音》,設計出了新的反切方法。

但是無論怎麼樣,用漢字注音都會帶有局限性。因此在明朝以後,中國開始出現了用字母注音的方法。這是在中國傳教的西方傳教士發明的。最早的是利瑪竇根據拉丁文發明的二十六個聲母和四十四個韻母的拼音方案,然後傳教士金尼閣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資》。這是一部最早用音素字母給漢字注音的字匯,由於是在利瑪竇方案的基礎上修改成的,所以人稱「利、金方案」。它的出現引發了中國幾百年以後用字母拼音的潮流。到了清末民初,出現了切音法,經過改進之後就是我們現在在字典的最後幾頁上經常看到的注音字母(拼音字母旁邊的那種)。

3. 在漢語拼音之前,中國人是如何識字的

拼音是我們認識漢字的基礎,而沒有拼音的中國人是通過文字的發音來識字,每一個字體都擁有自己獨特的發音,正因為這樣,在中國古代的時候,即使沒有拼音也依舊能夠認識到漢字,只需要古人對漢字的讀音熟讀於心就可以了,只要會讀了這一個字體,自然的自己就能夠認識到這個字,這樣就達到了認識字體的狀態,讀音成為了非常重要的途徑。

還有一種辦法,那就是把字體的每一個筆畫熟記於心,漢字都戚碼是仿臘由不同的筆畫組成,那麼古人就是通過筆畫的順序來認識一個字體,一個字有不同的筆畫,那麼古人把這一種筆畫學習好了以後,就相當於是認識了這一個字體,讓自己能夠運用這個字體,這一個高大哪辦法需要非常高的記憶力,只有不斷的記憶文字的寫法才能認識到一個字體,這個辦法是十分艱辛的。

4. 談談你對漢字的認識

1、漢字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隨著時代逐漸發展的過程中,在人們繼承和發展文化的同時,對漢字進行一定的簡化和發展,也是在意料之中的。漢字的起源是由結繩記事開始,從形近字演化過來,漢字的組成是很有考究和文化內涵的。

2、漢字的發展伴隨著非常漫長和古老的歷史淵源,從最初漢字的衍生開始,人們根據事物的外形創造,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由筆畫構成的方塊形符號,有時候這種符號也被稱為「方塊字」,因此即便是在現代文化中,一說起方塊字便知道就是指的漢字。

3、其實方塊字是由象形文字演變而成兼表音義的意音文字,但是總體來講仍屬於表意文字。所以,漢字具有集形象、聲音和辭義三者於一體的獨特性質,這些獨特性質即便是在全世界文字中也是獨一無二的文化符號存在,因此它具有獨特的魅力。

4、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升,漢字很明顯被國際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漢字在未來的發展中必定還有一段十分漫長且輝煌的歷程,因此漢字的傳承和發展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5、漢字本身是一種語言的符號,所代表的還是溝通的意義。因此,無論是在過去還是在現在,漢字的使用無疑是為了溝通和交流,因此在研究漢字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認識到深入了解漢字的背後,正是在深入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

5. 拼音什麼時候發明的沒有拼音之前中國人是怎麼認字的

古代時,漢字注音採用的是切注發。就是兩個漢字合在一起,用前一個漢字的前半音和後一個漢字的後半音合起來注音。如:菜,注音就是「此愛」。康熙字典就是採用的這種方式。注音方式還有其它好幾種,直到民國時期,漢語拼音趨於完善,像現在的字典附錄里那種不認識的符號,那就是民國時人們使用的漢語拼音,到中國成立,人們才開始使用現代漢語拼音方案,也就是現在的漢語拼音。


唐之後,還開始流行「韻圖」,就是將字填到一個分析當時字音的表格里——縱列是聲紐,橫行是韻部、介音、聲調這些信息。韻圖實際展現的就是拼音。但由於漢字的學習需求主要還是來自於漢語本身的使用者,所以實際學字時基本用不上(要學漢字,直接對應口語和漢字即可),因此一般只用於分析音韻與辨明訓詁的用途。

其實現代不用拼音照樣能學漢字,現代拼音最大的作用其實是讓人們能用拼音快速地輸入漢語文本。

6. 識字的方法有哪三種

識字的方法有環境濡染法、生活識字法、游戲識字法三種。

一、環境濡染法

1、家庭里常見、常說、常用的實物上掛(貼)相應的大字卡片和其他卡片。

2、戶外的廣告、招牌、標語、路牌、門牌等培養認學興趣。

3、食品袋、電視節目等到處都有視覺語言,都可培養孩子的興趣和習慣。

二、生活識字法

1、吃東西識字。

2、人體感覺識字。

3、認物識字。

4、 認名識字。

5、 活動識字。

6、 觀察自然識字。

7、 購物識字等等。

三、游戲識字法

1、表情識字:笑、哭、眨。

2、動作識字:站、爬、捏。

3、教小動物「識字」。

4、文字當物識字。

5、手心手背猜字。

6、謎語識字等等。

(6)中國人如何認識漢字擴展閱讀

識字的基本原則

一、閱讀要盡早

經過早期閱讀培養的兒童有良好的語言能力,並且證明它與兒童入學後的認知水平、讀寫水平均有較高的相關關系。據了解,有人認為學前階段應以發展幼兒的口頭語言為主,而閱讀是進入小學後的學習內容。

閱讀是以識字為基礎的,因此早期閱讀自然而然就要與幼兒的識字量聯系在一起。只有識字,才能真正地實現自主閱讀,識字與閱讀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這一點,一直是我們識字課堂上以及和家長溝通上所倡導的。

二、識字要科學

識字很重要,家長不可一味追求孩子識字量或壓縮應有的時間,摒棄了科學的篩選,再孩子識字過程中,首先應該先注重量的積累,做一個科學而有效地施行計劃,讓孩子識字的過程科學合理,不能為了教認字而識字。

要真正讓孩子學以致用,理解字的含義,並將其運用到實際的故事中,我們的識字課採用從字-詞-句-段-文的方式,讓孩子學習過後懂得運用,培養閱讀思想,正是科學規劃識字的體現。

三、興趣很關鍵

對孩子識字方式上來說,興趣是非常重要而關鍵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3-6歲幼兒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和性格特點,他們愛玩好動,好奇心強,精神不易長時間集中,對於事物記得快忘得也快,硬性讓他們識2000-3000字不僅達不到閱讀的目的,還會損害孩子學習的興趣。

因此對於幼兒識字,應該採用幼兒比較鍾愛的游戲的方式來進行,我們的游戲識字課鎖遵循的即是這種思想,首先讓孩子愛來,能堅持,然後才能輕松學習,保證效果。

7. 你對漢字有哪些了解可以從哪些方面了解漢字

可以從漢字的歷史演變,一些文人的優秀文筆或者一些書法家的作品中,去了解漢字,也可以看一些關於漢字的知識顫森影視作品,以及通過查閱書籍等方式對漢字進行了解。

我國的漢字發展歷史又源遠流長,大多數漢字都是從過形聲字或者向生子發展而來的,漢字都有自己的起源和自己的背景。

漢字簡介: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四千多年歷史,現存最早可識的成熟漢字系統是商代的 甲骨文。漢字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復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的例外,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漢字是意音文字,一個漢字通常表示漢語里的一個 詞或一個 語素,這就形成了音、形、義統一的特點。漢字是由 筆畫構成的方塊狀字,所以又叫方塊字。

如「車」「上」「明」等,「車」「上」「明」用字的形體來直接表達語言里的詞義;「問」既能表意又能表音,「門」表音,「口」表意。

漢字經過了幾千蠢姿年的演變過程中形成了「 漢字七體帶洞絕」,即: 甲骨文、 金文、 篆書、 隸書、 草書、 楷書、 行書。

8. 拼音什麼時候發明的沒有拼音之前中國人是怎麼認字的

  1. 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字拉丁化方案,於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現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該拼音方案主要用於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注,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

  2. 在發明拼音之前漢字注音採用的是切注發。就是兩個漢字合在一起,用前一個漢字的前半音和後一個漢字的後半音合起來注音。如:菜,注音就是「此愛」。康熙字典就是採用的這種方式。

9. 在漢語拼音之前,中國人是如何識字的

「拉丁新文字運動」中的陝北的漢語教材

在此之後,盡管明代呂坤、清代潘耒先後在《交泰韻》和《類音》中嘗試對「反切法」進行改良,但始終沒有達到理想境地。

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了國語注音字母(聲母二十四個,韻母十六個),反切法遂被淘汰。

至此,用漢字注音的歷史走到了終點。後來,先後興起的「切音字運動」、「注音字母運動」、「國語羅馬字運動」、「拉丁新文字運動」都對如何為現代漢語注音進行了探索。

最終,在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公布,利瑪竇在《西字奇跡》中用拉丁文為漢語注音的方法演變成為了我們今天所通用的「漢語拼音」。

參考文獻:馮志偉,漢語拼音運動的歷史功績

——紀念《漢語拼音方案》公布50周年

10. 在中國古代,那時沒有漢語拼音古人是怎樣識字的呢

現在我們入學的第一步就是學習漢語拼單,所使用的一套銷鎮漢語拼音,是共和國成立後由政府制定了「漢語拼音方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漢字「拉丁化」方案,於1955年至1957文字改革時被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的,主要用於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注,作為漢字普通化的一種音票。

古人要認識漢字讀出漢字只好用漢字注音,這虧搭粗樣便產生了不同的注音方試,首先是直音法,直音法盛於漢代,例如「材,才聲」意思是說「材」這個字的讀音應該讀成「才」直音法簡單易懂,有時也會出現某個漢字沒有同意字的情況,有時候這個字雖然有直音。

最早是根據拉丁文發明的二十六個聲母和四十四個韻母的拼音方案發明的,也引發了以後幾百年用字母拼音的潮流。所以古人即使沒有漢語拼音,先人們的智慧還是讓我們敬佩的。

閱讀全文

與中國人如何認識漢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特凱羅多少錢 瀏覽:91
義大利聯通卡上網怎麼收費 瀏覽:957
印度在世界上什麼第一 瀏覽:961
印尼多少個店鋪 瀏覽:436
番茄義大利醬哪個好吃 瀏覽:404
英國為什麼劃分紅線 瀏覽:166
美國為什麼和伊朗搞起來 瀏覽:20
天津義大利進口櫥櫃哪裡買 瀏覽:361
英國首相致信多少人 瀏覽:348
中國人保怎麼退保熱線 瀏覽:765
印尼港是哪裡 瀏覽:318
在印度做什麼最賺錢 瀏覽:657
越南回國行李箱多少斤 瀏覽:402
海爾為什麼進入印尼市場 瀏覽:175
國內42碼鞋在英國對應多少碼 瀏覽:712
越南打車最便宜多少錢 瀏覽:413
義大利卡拉卡拉大浴場在哪裡 瀏覽:358
中國電信副卡如何轉網 瀏覽:39
越南gb是什麼 瀏覽:944
中國風品牌有哪些 瀏覽: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