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為什麼有的人反對經濟全球化
1、經濟全球化加劇了世界經濟的不平衡,使卜滲貧富差距拉大。 2、經濟全球化使世界經濟不穩定性加強。 3、現行的全球經濟運行規則不盡合理,大多有利於發達國家。 4、經濟全球化還可能導致發展中國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5、經濟全球化使發展中國家所付代價巨大。 6、經濟全球化必然對民族型悄脊文化帶來一定的沖擊。 7、最主要的是有的存運激在地方保護主義。
B. 發展中國家的競爭為什麼不是全球化的原因
1、根本因素是生產力的發亮瞎散展的結果。
2、高科技的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發展,為
經濟全球化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
3、越來越多的敬氏國家發展市場經濟,是經濟全
球化的體制保障。
4、國際貿易和投資自由化,是經濟全球化的
直接動因。
5、企神灶業經營國際化,尤其是跨國公司在全球
范圍的迅速擴張,起了推動作用。
C. 反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經濟全球化開始形成和90年代迅速發展的原因:
形成原因: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世界各胡簡扮個地區之間從隔絕走向交流,世界貿易體系也逐漸建立起來,開始了經濟全球化的過程。
迅速發展的原因::(1)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生產技術不斷更新,生產力迅速提高,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根本的推動力。(2)層出不窮的新型交通和通訊方式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術手段。(3)兩極格局的結束為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消除了障礙。(4)市場經濟制度的普遍認可。(5)國際協調機制不斷加強,成為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必要條件。(6)跨國公司的推動。
表現:
① 國際貿易迅速的發展,國際貿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② 國際金融的發展,巨額資金在各國之間自由流動。③ 國際直接投資迅速增長,並呈現多元化格局。④ 跨國公司遍及世界各地,越來越成為世界經濟的主導力量。⑤ 國際組織的建立。⑥ 經濟管理制度的國際化等。
經濟全球化的特點與實質:
特點:生產的全球化,貿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投資的全球化,消費的全球化。
實質:是發達國家因生產力的迅速發展所引起的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流動,以尋找更有利的投資場所的過程,即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如同一把「雙刃劍」,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負面影響。正面影響:① 經濟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資源,為各國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也極大地豐富和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② 經濟全球化使一些國家變得更具有競爭力、創造力和創新精神,從而使國家能富裕起來。③ 全球化意味著新的經濟增長,雖然在這期間存在著增長的風險,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國民財富在日益增長,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④ 由於世界范圍的國際分工,經濟全球化使每個民族和民族國家都在經濟和技術的進步中得到自己應得的一份機會。⑤ 經濟全球化促進了國家間特別是大國間的協調與合作。⑥ 經濟全球化使南北關系長期以來的緊張態勢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南北經濟交往的規模和密切咐舉程度空前增強。⑦ 一些發展中國家抓住新的發展機遇,縮短了與發達國家的經濟差距,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有所提高。⑧ 推動了知識經濟的興起和發展。負面影響:① 由於民族國家內部和民族國家之間的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經濟全球化使窮國愈窮,富國愈富,特別是擴大了南北兩極分化和貧富差距。② 經濟全球化會造成全球生態系統的過度開發與破壞,威脅著人類的生存。③ 經濟全球化是以發達國家為主導的,他們往往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制定國際規則的便利,沖擊著發展中國家的主褲灶權,便利了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嫁危機,東南亞金融危機就是例證。④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由於南方國家間經濟實力有限,經濟結構趨同而缺少互補性,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距也在擴大,使南南合作的進一步發展受到限制,面臨挑戰
D. 為什麼在發達國家還會出現反經濟全球化現象
不止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也有。
最近無論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出現了反對經濟全球化的人士。發達國家以美國代表,或許你會感到不解,經濟全球化不是由美國倡導的嗎?是的沒錯,但是由於美國在對外輸出資本和大量進口國外製造品的時候同時也損害了從事美國製造業的美國工人的利益,大量國外價廉物美的製造品在美國市場的橫行導致美國有些製造業公司經營的困難,一些在美國競爭力不是很強的公司紛紛倒閉山悶褲,導致美國的失業率攀升,正是這個原因,美國罩稿勞聯組織和人權組織等一些美國社會組織一直反對經濟全球化,並堅決反對美國給中國以永久的最惠國待遇。
發展中國家反對經濟全球化主要是以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為代表的觀點,他們擔心經濟全球化會使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失去獨立的地位,並隨經濟全球化的推進使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完全依賴發達國家,最終危害國家主權獨立和安全!並斥責發達國家在進行逗簡資本輸出的時候不公平的從發展中國家賺取了巨大的利潤,並認為經濟全球化的推進造成發展中國家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關於貧富差距拉大的論點。
不知道你的疑惑解開了么?
其實很正常,一句英國諺語:硬幣總有正反面。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方,也都各有其支持者。例如中國入世、美伊戰爭……不外如是
E. 為什麼有人反對全球化
還有人反人類呢…… 因為他看重弊端,如1、大量外資的進入容易造成債務負擔,可能引發國際債務危機。如1995年墨西哥爆發了重大的國際債務危機。 2、外資進入對民族資判神本和民族工業沖擊較大 3、經濟全球化掘中虧使發展中國家生態環培世境和可持續發展的矛盾日益尖銳 4、跨國資本的進入增大了金融市場的投機性和風險度,容易給短期投機資本沖擊較虛弱的發展中國家國內市場造成可乘之機 5、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發展中國家經濟轉型充滿了動盪和起伏 6、經濟全球化加速了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7、經濟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主權 所以反對
F. 從政治,經濟,文化上說明為什麼中國反對全球化
在全球化大潮一浪高過一浪之際,如何構建當代中國政治文化,擺脫西方強勢文化、主流文化的負面影響,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這里提出幾點不成熟的思路:
1、堅持以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為核心的價值取向
民主是全球化進程中政治發展的主題,也是西方政治文化沖擊中國政治文化的一大法寶。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歷史長河中,一直缺乏民主和法治的傳統,這就使得中國的政治文化發展中缺乏灶友睜民主和法治的傳統支撐,造成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挫折和困難。文化大革命的慘痛教訓告訴人們:封建家長式的非民主的東西在我國的政治文化中還根深蒂固。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是否要接受資產階級的民主價值呢?對此,鄧小平的回答是:我們講民主,不能搬用資產階級民主,不能搞三權鼎立那一套。中國人民今天所需要的民主,只能是社會主義民主。當然,我們堅持社會主義民主為核心價值取向,並非只是基於某位領導人講話,隱歲而更主要的是基於對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民主的強烈追求和對西方民主的歷史和階級局限性的理性分析。在全球化背景下,必須繼續解告晌放思想、實事求是,堅持以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為核心的價值取向,構建更加完善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文化,抵制西方政治價值觀的負面影響,更加順利地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進程。
2、堅持以全球性和本土性交融互動為路徑取向
近代中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拒絕融入世界,結果讓我們嘗盡了被世界所拋棄並因落後而被動挨打的滋味;「文化大革命」既閉關鎖國,又與傳統決裂,讓我們獨吞了將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割裂造成的苦果。有鑒於此,在全球化趨勢下,我們在構建中國政治文化的過程中,必須走全球性與本土性交融互動的道路,既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自身進行客觀的反省,開拓本土政治文化資源中的精華部分,又要以開放、求實的態度吸納全球政治文化資源中的合理因素和優秀成果,如同鄧小平指出的一樣:「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化生產規律的生產經營方式、管理方法。」
3、加快經濟發展,為構建當代中國政治文化奠定物質基礎
加快經濟發展,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不僅可以為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而且可以縮小當前我國在全球化中與西方國家的差距,盡快改變落後的狀況,有利於增強人們的政治認同感,堅定人們的政治信念和提高人們的民族自信心,最終從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層面上影響政治文化,避免全球化中西方政治文化的負面影響。
4、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增強公民的政治認同和政治主體意識。
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是一個最基本的政治認同,這不僅僅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更是中國未來的保證。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處於一個十分特殊的地位,既要肩負繼續保持人類正確發展方向的重任,又要改變遲發型國家的地位,如果沒有一個有著現代化價值取向的堅固的權威核心,就無法動員全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資源,就無法調動廣大公民的熱情,從而無法改變落後的局面,並且完成歷史使命。同時,作為權威核心的中國共產黨要進一步獲得人民的認同,必須加強自身建設,積極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充分調動和培育公民的政治主體意識。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活力和核心就在於它是人們當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如何激發公民的主體意識和提高公民的參政能力,是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的題中之義。
G. 為什麼有些國家反對經濟全球化
這很簡單
全球化其實說白了就是分工唄,國家與國家之間簽訂了貿易協定,更准確的說就是一些發展中國家為其他地方的投資者開綠燈,低胡銀關稅、簡單手續、還有廉價勞動力,為這些大老闆們降低了成本,賺的更多
但是問題就來了,你原來發達國家工廠的人怎麼辦?工廠都搬走了,那些工人就失業了,而且學歷不高,你叫別人怎麼轉行?難道要對方重新讀個碩士學位然後跟應屆畢業生一起找工作嗎?而且工廠設立在發達國家,工資不會低,現在工廠搬走了,工人失業,就業職位減少,就業壓力增加,那些失業的人怎麼辦?讓他們自生自滅么?
另外一方面那些企業家、銀行家,得益於全球化,賺了錢,橡悶就開始搞事了,總想著錢生錢,比方說美國次貸危機,就是某一些銀行家,投資人玩弄美國房地產市場,搞到金融海嘯,結果美國政府為了挽救市場,不得不先救這些銀行家(因為銀行如果都倒閉了,美國又背著巨大國債,那麼美國就真的完蛋了),結果這些褲如宴玩大了的人只有少數幾個傾家盪產,如雷曼兄弟,其他的大多數在美國政府的庇佑下躲開的浩劫,繼續吃香喝辣,苦了普通百姓,很多人為此失業甚至破產,這也是奧巴馬政府備受批評的原因,後來還出現了佔領華爾街運動。。。
所以很多選民都記得這件事,所以特朗普就上台,專門搞這幫人,取消TPP,提高關稅,讓你們統統回來設廠,不回來就跟你胡攪蠻纏,因此很多美國企業CEO都反對特朗普,而特朗普上台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美國人的憤怒。
因此,全球化是好事,但是也要適度調整,要顧己及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H. "反全球化運動」興起的原因是什麼如何全面看待「反全球化運動」
所謂反全球化運動興起的緣由,也就是指人們為什麼要反全球化的問題。人們為什麼要反全球化呢?是因為當今的全球化進程中產生了許多嚴重的問題的尤其是社會問題;是因為隨著當今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前進,世界卻日益分裂化;是因為當今西方主導的全球化不能公平對待世界每個國家,不能公平對待世界多數人民;是因為作為客觀趨勢,作為自然歷史進程的全球化如果繼續照此軌跡進行下去,那人類真正的、徹底的解放前途就遙遙無期,人類就會有面臨毀滅的危險。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菲德爾·卡斯特羅在1992年6月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上就曾鄭重向與會代表指出:「由於其生存的自然條件迅速不斷地消失,一個重要的生物物種——人——有滅絕的危險。」(菲德爾·卡斯特羅:《全球化與現代資本主義》第149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人們對當今全球化本質的認識日益深刻,人們對當今全球化進程所帶來的災難越來越感到切膚之痛。正是這一系列的原因,人們終於開始行動起來了。於是,我們終於看到,在世界各地,一場場反全球化運動成星火燎原之勢地爆發開來了。
主要問題
那麼,當今的全球化進程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呢?或者說,當今棚敏源的全球化進程究竟給人類帶來了什麼樣的災難呢?關於當今全球化進程中產生的主要問題,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菲德爾·卡斯特羅在其著作《全球化與現代資歷本主義》中作了這們的概括:「資本主義和新自由主義的全球化帶給了我們什麼,……此時此刻有8億人口挨餓;10億人口是文盲,40億人口生活貧困,2.5億兒童要做工,1.3億兒童受不到任何教育,1億孩子流落街頭,每年有1100萬5歲以下的兒童死於營養不良、貧困和可以預防或可以治癒的疾病;多個國家內部和多個國家之間的貧富差距不斷加大;生態環境遭到無情的、幾乎不可逆轉的破壞;不能恢復的重要資源正在迅速被浪費和消耗;大氣、地下水、河流、海洋受到污染;所候的變化已經帶來了不可預言的、明顯的後果。本世紀(20世紀——引者),10萬公頃的原始森林消失了,還有同樣面積的土地變成了沙漠或無用的土地。」(菲德爾·卡斯特羅:《全球化與現代資本主義》第54—55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
全球日益貧富分化
可見,當今全球化進程中產生的首要問題就是全球日益貧富分化的問題。哥倫比亞總統內斯托·桑佩爾曾經指出,並非所有的人都能從當今的全球化進程中得到同樣的好處,在當今的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化進程中,經濟蛋糕是做大了,但是在分配經濟蛋糕時,「大蛋糕分給富人,其他人只得到麵包屑」。(《人民日報》1998年10月10日)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菲德爾·卡斯特羅也一針見血地指出,當今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化「其趨向不是使發展全球化而是使貧窮全球化,不是尊重而是侵犯我們各國的主權,不是主張各國人民之間團結一致而是主張在不平等的市場競爭中各尋活路。」(菲德爾·卡斯特羅:《全球化與現代資本主義》第106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
不爭的事實
在當今的全球化進程中,全球化日益貧富分化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讓我們看看美國《商業日報》在1998年10月16日一篇題為《窮人與富人》的文章中提供的令人震驚的事實吧,這些事實是從聯合國一篇關於人類發展的報告中摘選出來的,主要是有關全球窮人和富人享受商品和服務的比例。這篇文章寫道:「正如人們可能預料的那樣,『富人可能佔了其中的絕大部分』。例如,世界上20%最富有的人消費著全球商品和服務總量的86%,而20%最貧窮的人僅消費1.3%—20%,最富有者消費全球肉類和魚類總量的45%,能源總量的58%……佔有74%的電話線和87%的汽車。……世界上最富有的3個人擁有的財產超過了48個最不發達國家國民生產總值的總和。」(《窮人與富人》,美國《商業日報》1998年10月16日)
全球日益貧富分化的事實甚至連世界銀行行長沃爾鏈態芬森也不諱言,他在一篇題為《一個不公正的世界乃是一個危險的世界》的談話紀要中指出,現代世界是20%的國家掌握著全世界的80%的財富。他自己也認為,這種狀況是不能持久的。因為這種不平衡的狀況是對和平的嚴重威脅,一個不公正的世界是一個危險的世界。他還指出,世界上現有30億人每天所得不足兩美元。(黃晴:《危險的失衡》,《人民日報》拿告2000年11月15日)
富裕中的貧困
關於當今的全球貧困問題,極具悲劇性色彩的一點就是,這種貧困是「富裕中的貧困」。現在全球一天生產的財富,無論是物質財富還是精神財富都遠非資本主義工業革命時代的生產的財富相比,更遑論資本主義以前的一切時代了。人類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擁有如此巨大的科技潛力和創造財富與福利的如此非凡的能力,同時,世界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不平等和存在如此嚴重的不公正。在通訊和距離方面使世界變得更小的那些令人驚嘆的技術成就,與貧富之間、發達與此同時不發達之間巨大的、日益懸殊的差距同時存在。這不能不說是人類智慧的一個悲劇。盡管千萬年以來,人類就一直在努力求解走出貧困之道,但是,在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得到空前增長的今天,又有誰敢說,人類的貧困問題已經得到解決了呢?又有誰敢宣稱人類貧困問題的歷史已經終結了呢?在這里,我只能說,人類呀,雖然你富於智慧,但你卻偏偏讓它酣睡。
日益惡化的環境問題
當今全球化進程中產生的另一重要問題就是當今日益惡化的環境問題。全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進程幾乎與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化進程同步,這不能不使人們把生態環境的惡化歸咎於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化進程。人們紛紛指責說,西方發達國家的貿易精英們及其控制的經濟實體做出的決定往往不民主,因而最終導致全球生態環境破壞。不僅如此,西方發達的國家卻「慷慨地」讓第三世界國家的人民,讓世界的大多數人民「盡情」品嘗全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惡果。1998年9月14日墨西哥《至上報》上一篇題為《富國和窮國的不平等也反映在破壞生態環境臁受害的程度上》的文章就譴責說:「工業化國家是破壞臭氧層的主要源頭。但是,最終為污染和濫用土地、森林、河流以及海洋而付出代價的卻是那些最貧困的國家的人民。」
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1998年人文發展指數報告的結論,每年大量死於空氣和河水污染的是發展中國家的居民。此外,他們民深受土壤貧瘠之苦,不久的將來還可能因為地球氣溫上升而遭水災、地震和歉收之害。
實際上,工業化國家是這種現象的罪魁禍首,因為,它們是世界原料最大的消費者。
英國《新政治家》周刊1998年10月16日一期題為《環境污染 窮人受害》的文章也指出:「全世界死於環境污染的大多是窮人,他們是迄今為止自然界惡化的最大受害者。……污染正在地球上最貧困的人們中間展開一場悄無息(且鮮明為人知)的『大屠殺。』舉例而言,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表明,每年有270萬人死於空氣污染,其中90%生活水平在發展中國家。……自然界環境惡化最早危及的也是窮人,他們付出的代價亦最大……赤貧的人們生活在最為脆弱的邊緣地帶,這些地方往往最先被洪水洗劫或遭狂風肆虐。」
當今全球化進程產生的問題還有許多,如不平等的經濟發展問題,廣大第三世界國家邊緣化問題,西方發達國家改頭換面的新殖民主義問題,還有失業、社會分裂和忽視社會弱勢群體問題等待。
I. 為什麼當今世界有各種反全球化的思潮
「反全球化」並不是要反對全球化這種趨勢,轉而尋求傳統的發展道路。從本質上講,「反全球化」本身也是一種全球化的結果,因為它的成員享用了交通、信息傳遞等全球化帶來的各種便利條件,否則,來自世界不同地方、不同行業、不同組織,擁有不同的政治觀點的人不可能走到一起。
安南在2000年4月發表《千年報告該報告》,在第一部分重點談及全球化問題,認為很少有人、團體或政府反對全球化本身,他們反對的是全球化的懸殊差異。原因在於:
第一,全球化的好處和機會仍然高度集中於少數國家,在這些國家內的分布也不平衡。
第二,最近幾十年出現了一種不平衡現象:成功地制定了促進全球市場擴張的有力規則,並予以良好實施,而對社會目標無論是勞工標准,還是環境、人權或者減少貧窮的支持卻落在後面。
更廣義地說,全球化對許多人已經意味著更容易受到不熟悉和無法預測的力量的傷害,造成經濟不穩和社會失調,文化完整性和國家主權可能處於危險之中。甚至在最強大的國家,人們不知道誰是主宰,為自己的工作擔憂並擔心他們的呼聲被全球化的聲浪淹沒 。
1、在世界范圍看,新的全球矛盾仍然是窮者與富者的對立。在全球化加速的情況下,未來世界的危險性是資本的統治、技術的統治與少數集團、少數國家統治,即全球民主喪失下的全球治理。因而新的世界矛盾與沖突不可避免。如果全球化最後導致的是全球大多數人們沒有得到利益,甚而失去家園、失去基本生存保障,那麼全球化的後果將不堪設想。
2、全球化使得民族認同與民族主義問題空前突出。那些無法在全球經濟中支配自己命運的人更需要民族認同與民族國家。多元文化、認同、文明如何與單一經濟共存是一大世界性挑戰。
3、「反全球化」力量多為那些在全球化中最沒有競爭力的、最容易受到傷害的群體、邊緣化的最不發達國家與民族(族群、部落)、被排斥的人群、試圖保護自己的特性不受影響的團體與個體等等 。政府與公司不得不增加全球化的人性面,特別是善待全球化中的少數者問題。
第一,一類相當突出的反全球化力量,是那種旨在維護以至弘揚本文明、本民族、本地方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體系的宗教文化運動,它們抵抗全球化大潮中主導的西嘩宴方文化和價值觀念體系的侵蝕和支配。
第二,以跨國公司和美國的經濟文化實力為主要靶子的一些反全球化思潮或意識形態。
第三,由於全球化威脅或剝奪其就業而反對全球化的發達國家部分勞工,他亂讓銀們構成那裡勞工界的反全球化運動及其社會基礎。
第四,社會主義等「左派「力量、環境保護主義者和人權運動分子等成分構成的部分反全球化運動。
從本質上講,「反全球化」本身也是一種全球化的結果,因為它的成員來自世界不同地方、不同行業、不同組織,擁有不同的政治觀滑者點,沒有全球化帶來的各種便利條件如交通、信息傳遞等,這些人是不可能走到一起來的。因此說,離開了全球化,「反全球化」也就不復存在。
1、原始主義
將人類的歷史看作是以往那種美好狀態的衰落,就是人們最初的狀態是最好的,然後慢慢人類歷史就走下坡路了,這實際上就是一種歷史倒退論的觀點,主要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文化不受到別人的侵擾。
如,芝加哥有這樣奇觀,大街上汽車跑,四輪馬車也跟著跑。這些人都是自己織布、自己做衣服,婦女包著頭巾,不學別的就學本民族的語言、本民族的文化,上本民族辦的學校,不和外族通婚,也是怕別的文化侵擾到他們。如果和外族人通婚,就要被趕出部落。
2、社會改良主義
社會改良主義並不從根本上反對全球化,它反對的是西方國家現行的全球化的政策和策略。
社會改良主義強烈地反對世界銀行、世界貨幣組織、WTO等國際機構,包括是一些國家的全球化政策和策略。認為,當今世界的兩極分化,是西方發達國家現行的全球化政策和策略造成的。要求這些國家調整他們的全球化政策和策略。 如綠黨,他們有一系列的主張,比如說反對市場經濟、反對物質主義、反對消費主義、反對壟斷、反對核威懾等等,主張生態經濟、宣傳和平主義思想,倡導社會公平原則,這些也都是針對西方發達國家現行的全球化政策和策略。如今綠色政治思潮在歐洲政壇上影響很大,綠黨已經佔了歐洲議會的很大席位。
3、民族主義
本意是要反對西方價值觀的入侵、普遍化擴張,但卻走向了民族主義和反全球化。北朝鮮是一個典型。
4、原教旨主義
是主張按照某一套原教旨主義重新組織全部社會生活的集體行動形式。反對的是一直以來由西方主導的全球化,反對按照西方的價值觀念所建構的全球性。原教旨主義實際上是想用自己所主張的那個價值觀的普遍化擴張,來對抗全球化中西方價值觀念的普遍化擴張。
J. 全球化是發達國家用來打開發展中國家的敲門磚,是一種新的殖民主義形式,分析出現反對的原因
無非是資本主義國家在反對,因為全球化是雙刃劍,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這不光表現在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殖民,也攜閉旦表現在發展中國家借這個機遇優化國辯擾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態汪場,從而使自己融入世界市場,獲得更大利益,所以,這個問題得一分為二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