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都有哪些土壤類型
中國土壤地理
pedogeography of China
中國土壤資源豐富、類型繁多,世界罕見。中國主要土壤發生類型可概括為紅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鈣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濕土(草甸、沼澤土)、鹽鹼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12系列。
紅壤系列
中國南方熱帶、亞熱帶地區的重要土壤資源,自南而北有磚紅壤、燥紅土(稀樹草原土)、赤紅壤(磚紅壤化紅壤)、紅壤和黃壤等類型。
磚紅壤
發育在熱帶雨林或季雨林下強富鋁化酸性土壤,在中國分布面積較小。海南島磚紅壤的分析資料表明:風化度很高,粘粒的二氧化硅/氧化鋁比值(以下同)低於1.5,粘土礦物含有較多的三水鋁礦、高嶺石和赤鐵礦,陽離子交換量很少,鹽基高度不飽和。
燥紅土
熱帶乾熱地區稀樹草原下形成的土壤,分布於海南島的西南部和雲南南部紅水河河谷等地,土壤富鋁化程度較低,土體或具石灰性反應。
赤紅壤
發育在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下,具有紅壤和磚紅壤某些性質的過渡性土壤。
紅壤和黃壤
均為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下生成的富鋁化酸性土壤,前者分布在干濕季變化明顯的地區,淀積層呈紅棕色或桔紅色,剖面下部有網紋和鐵錳結核,二氧化硅/氧化鋁比值為1.9~2.2,粘土礦物含有高嶺石、水雲母和三水鋁礦;後者分布在多雲霧,水濕條件較好的地區,以川、黔兩省為主,以土層潮濕、剖面中部形成黃色或蠟黃色淀積層為其特徵,粘土礦物含有較多的針鐵礦和褐鐵礦。
紅壤系列的土壤適於發展熱帶、亞熱帶經濟作物、果樹和林木,作物一年可二熟、乃至三熟、四熟,土壤生產潛力很大。目前尚有較大面積荒山、荒丘有待因地制宜加以改造利用。 棕壤系列 亦為中國東部濕潤地區發育在森林下的土壤,由南至北包括黃棕壤、棕壤、暗棕壤和漂灰土等土類。
黃棕壤
亞熱帶落葉闊葉林雜生常綠闊葉林下發育的弱富鋁化、粘化、酸性土壤,分布於長江下游,界於黃、紅壤和棕壤地帶之間,土壤性質兼有黃、紅壤和棕壤的某些特徵。
棕壤
主要分布於暖溫帶的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為夏綠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下發育的中性至微酸性的土壤,特點是在腐殖質層以下具棕色的淀積粘化層,土壤礦物風化度不高,二氧化硅/氧化鋁比值3.0左右,粘土礦物以水雲母和蛭石為主,並有少量高嶺石和蒙脫石,鹽基接近飽和。
暗棕壤
又稱暗棕色森林土,是發育在溫帶針闊混交林或針葉林下的土壤,分布在東北和判地區的東部山地和丘陵,介於棕壤和漂灰土地帶之間,與棕壤的區別在於腐殖質累積作用較明顯,淋溶淀積過程更強烈,粘化層呈暗棕色,結構面上常見有暗色的腐殖質斑點和二氧化硅粉末。 漂灰土 過去稱為棕色泰加林土和灰化土,分布在大興安嶺中北部,是北溫帶針葉林下發育的土壤,亞表層具弱灰化或離鐵脫色的特徵,常出現漂白層,強酸性,鹽基高度不飽和,屬於生草灰化土和暗棕壤之間的過渡性土類,可認為是在地方性氣候和植被影響下的特殊土被。
棕壤系列土壤均為很重要的森林土壤資源。目前,不僅分布有寬氏較大面積的天然林可供採伐利用,為中國主要森林業生產基地;且大部分土壤,尤其是分布在丘陵平原上的黃棕壤和棕壤有很高的農用價值,多數已墾為農地和果園。
褐土系列
包括褐土、�土、黑壚土和灰褐土,這類土壤在中性或鹼性環境中進行腐殖質的累積,石灰的淋溶和淀積作用較明顯,殘積一淀積粘化現象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現。
褐土
又稱褐色森林土,分布於中國暖溫帶東部半濕潤、半乾旱地區,形成於中生夏綠林下,其特點為腐殖質層以下具褐色粘化層、風化度低,二氧化硅慎棚散/氧化鋁比值3.0~3.5,含有較多水雲母和蛭石等粘土礦物,石灰聚積以假菌絲形狀出現在粘化層之下。 �
土 褐土經長期施用土類堆積覆蓋和耕作影響,在剖面上部形成厚達30~50厘米以上的熟化層,即變成�土。主要分布於陝西的關中地區。
黑壚土
以深厚的淡黑色壚土層而得名。首先形成於半乾旱草原植被下,後又經長期耕種熟化的土壤,主要分布在陝北、晉西和隴東一帶的黃土地區。
灰褐土
又稱灰褐色森林土,是分布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山地森林下的土壤,具暗棕色或淺褐色的粘化層,因石灰淋溶程度的不同又分灰褐土和淋溶灰褐土兩個亞類。
在利用上,褐土系列除灰褐土是重要的林用地外,其他土壤為中國北方的旱作地,搞好水土保持,是發展農業生產的重要措施。
黑土系列
中國溫帶森林草原和草原區的地帶性土壤,包括灰黑土(灰色森林土)、黑土、白漿土和黑鈣土。以強烈的腐殖質累積過程為特點。
灰黑土
又稱灰色森林土。處在濕潤的地區,以大興安嶺的西坡最為集中,植被為森林類型,林下草灌植物繁茂,生草過程較強,有機質累積量大,土壤具較明顯的淋溶作用和粘粒移動淀積現象。
黑土
土壤水分狀況較充沛,相對濕潤,植被為草原化草甸,當地稱「五花草塘」,土壤有機質的累積量較高,具有黑色而深厚的土層,腐殖質層厚達30~70厘米以上,底土常出現輕度潛育特徵。
白漿土
表層腐殖質層下具灰白色的白漿層而得名。分布在東北地區東部山間盆地和谷地,氣候濕潤,植被類型為喜濕性的淺根植物,土壤有機質累積量不及黑土,因有機質分解程度差,而常具泥炭化特徵,白漿土表層有機質的含量達8~10%,白漿層下質地多屬重壤土和粘土;白漿層質地相對較輕,鐵的淋失十分明顯,粘土礦物以水雲母為主,並有少量高嶺石和無定物質。
黑鈣土
分布在半乾旱地區,植被以草原類型為主,也有草甸草原植物,有機質的累積量小,分解強度較黑土大,腐殖質層一般厚約30~40厘米;石灰在土壤中淋溶淀積,常在60~90厘米處形成粉末狀或假菌狀的鈣積層,是黑鈣土區別於其他黑土的重要特徵。
黑土系列的土壤以東北地區分布的面積最廣,適於發展農、牧業和林業,特別是黑土、黑鈣土和白漿土是發展農業的重要對象,除已墾者外,尚有較大面積的荒地可供開墾,農業生產潛力巨大。
栗鈣土系列
包括栗鈣土、棕鈣土和灰鈣土,是中國北方分布范圍極廣的一些草原土壤。這類土壤均具有較明顯的腐殖質累積和石灰的淋溶一淀積過程,並多存在弱度的石膏化和鹽化過程。 栗鈣土 濕帶半乾旱地區乾草原下形成的土壤,表層為栗色或暗栗色的腐殖質量,厚度為25~45厘米,有機質含量多在1.5~4.0%;腐殖質層以下為含有多量灰白色斑狀或粉狀石灰的鈣積層,石灰含量達10~30%。中國栗鈣土土壤性質表現出明顯的地區差異。東部內蒙古高原的栗鈣土具少腐殖質、少鹽化、少鹼化和無石膏或深位石膏及弱粘化特點,而西部新疆地區在底土有數量不等的石膏和鹽分聚積,腐殖質的含量也相對較高,但土壤無鹼化和粘化現象。
棕鈣土
與栗鈣土相比較,其腐殖質累積過程更弱,而石灰的聚積過程則大為增強,鈣積層的位置在剖面中普遍升高,形成於溫帶荒漠草原環境,主要分布於內蒙古高原的中西部、鄂爾多斯高原的西部和准噶爾盆地的北部,是草原向荒漠過渡的地帶性土壤。
灰鈣土
其形成常與黃土母質相聯系,分布面積以黃土高原的西北部、河西走廊的東段和新疆的伊犁河谷最為集中,土壤剖面分化弱,發生層次不及栗鈣土、棕鈣土清晰,腐殖質層的基本色調為淺黃棕帶灰色,鈣積層不明顯,表層有機質含量0.5~3.0%,且下延較深,一般可達50~70厘米。
栗鈣土系列土壤是中國主要的牧業基地,也是重要的旱作農業區,需因地制宜實行農牧結合,改良草場和建立人工飼草料基地。
漠土系列
中國西北荒漠地區的重要土壤資源,包括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和龜裂土等,共同特徵是:具有多孔狀的荒漠結皮層,腐殖質含量低,石灰含量高,且表聚性強,石膏和易溶性鹽分在剖面不大的深度內聚積,存在較明顯的殘積粘化和鐵質染紅現象以及整個剖面的厚度較薄和石礫含量多(龜裂土和灰漠土除外)等。在成土過程中主要表現為鈣化作用(石灰聚積)、石膏化與鹽化作用、弱的鐵質化作用,同時風成作用相當明顯。
灰漠土
發育在溫帶荒漠邊緣細土物質上的土壤,主要分布在新疆准噶爾盆地南部沖積平原和北部剝蝕高原、河西走廊的中、西段及阿拉善高原的東部。新疆灰漠土表層有機質含量在1.0%左右,腐殖質層極不明顯,石灰的最大含量可達10~30%,聚層出現在20或30厘米以下,易溶性鹽含鹽最大的層次在40厘米以下,往往與石膏層相聯系,土壤礦物風化處於脫鉀階段,二氧化硅/氧化鋁比值4.0左右;粘土礦物以水雲母為主。
灰棕漠土
溫帶荒漠條件下和粗骨母質上發育的土壤,在西北佔有很大的面積,同灰漠土比較,腐殖質的累積作用更弱,幾無腐殖質層,表層有機質含量很少超過0.5%,且隨深度增加含量亦無多大變化,C/N比值很窄,多在4~7,但石灰的含量以表層或亞表層最高,且石膏的聚積較普遍,在10~40厘米處常形成小粒狀或纖維狀結晶的石膏層,石膏的最大含量可達30%以上。
棕漠土
暖溫帶半灌木-灌木荒漠下發育的土壤,廣布於新疆的南部和東部。這類土壤基本上是與石質漠境或戈壁相適應,與北非的石漠(或稱石膏荒漠和石膏殼)近似,但其乾旱程度更強,以致在土壤中出現氯化物的鹽層,成為世界荒漠土壤中罕見的現象。
龜裂土
發育較年輕的荒漠土壤,分布在溫帶和暖溫帶荒漠區的細土平原上,常受暫短地表水流的影響。但不具水成土的性質,地表平坦、堅硬,呈灰白色,被網狀裂紋切成不規則的多角形裂片,形似鑲嵌在地上的龜裂圖案,是其最具代表性的特徵。
漠土系列在利用上主要受制於細土物質含量的多少和灌溉水源的有無。目前,大部分用作牧地,僅有小部分墾為農田。
潮土、灌淤土系列
中國重要的農耕土壤資源,包括潮土、灌淤土、綠洲土。這類土壤是在長期耕作、施肥和灌溉的影響下所形成。在成土過程中,獲得了一系列新的屬性,使土壤有機質累積、土壤質地及層次排列、鹽分剖面分布,都起了很大變化。
潮土(包括砂姜黑土)
曾稱淺色草甸土,主要分布於黃淮海平原,遼河下游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及汾、渭谷地,以種植小麥、玉米、高粱和棉花為主。土壤剖面中沉積層次明顯,粘砂相間,地下水位較淺,土壤中、低層氧化還原交互進行,有明顯的銹紋斑及碳酸鹽分異與聚積。有些地區出現沼澤化和鹽漬化。
黃河淤積平原潮土的機械組成,老河床和天然堤上多為砂土,老河床兩側緩斜平地多為輕壤土,淺平窪地則為粘土。土壤有機質含量僅0.6~1%。碳酸鈣含量在6~8%,含鉀量可達 2%左右,含磷量多在0.1~0.2%。其含鹽量一般不超過 0.1%;在窪地邊緣可達0.5~1%。土壤呈鹼性反應,pH值7.5~8.5。
潮土土層深厚,礦質養分豐富,有利於深根作物生長,但有機質、氮素和磷含量偏低,且易旱澇,局部地區有鹽漬化問題,亟待改良。
灌淤土
主要分布於銀川、內蒙古後套及遼西平原。灌淤層可厚達 1米以上,一般也可達30~70厘米。土壤剖面上下較均質,底部常見文化遺物。灌淤層下可見被埋藏的古老耕作表層。土壤的理化性質因地區不同而異。西遼河平原的灌淤土,質地較粘重,有機質含量約2~4%,鹽分含量,一般小於0.3%,不含石膏;河套地區的灌淤土,質地較砂松,有機質含量約1%,含鹽量較高。
灌淤土是中國半乾旱地區平原中的主要土壤,一年一熟,以春播作物為主,生長小麥、玉米、糜谷等。地下水位較淺,水源充沛;因排水條件較差,有次生鹽化現象,應注意灌排結合。
綠洲土
又稱灌漠土,主要分布於新疆及河西走廊的漠境地區的綠洲中,是乾旱地區的主要耕作土壤。灌溉淤積層甚至可厚達1.0~1.5米;在引用坎兒井灌溉地區,灌淤層不超過1米。這些厚層灌溉淤積層土壤層次分化不明顯,上部土層有機質含量一般在1~2%,下部可達0.5~0.7%。磷鉀含量均較豐。碳酸鈣含量一般在10-20%,且分布均勻。但易發生板結,有次生鹽化問題。採取灌溉與排水相結合,營造防風林帶與林網,合理輪作倒茬,多種綠肥、牧草,是提高肥力的主要途徑。
草甸、沼澤土系列 即濕土。為水成、半水成土壤類型。
草甸土
直接受地下水浸潤,在草甸植被覆蓋下發育而成。廣布於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在內蒙古、新疆等地河流兩岸的泛濫平原、湖濱階地上,也有分布。
草甸土腐殖質含量一般較豐富,分布在東北地區的草甸土,暗色有機質層厚達1米以上,土壤底部常見二氧化硅粉末,土體中見銹色斑紋及鐵錳結核;在新疆地區的草甸土有機質層僅25厘米,常見大量石灰結核,並有鹽分累積。表層有機質含量約3~6%,甚或可高達10%。在1米深的土層中,其含量尚可達1%。在西北乾旱區有機質含量表層低於4%。在新疆、內蒙古的草甸土中,碳酸鈣含量可達10%。
草甸土開墾後,表層土壤壘結性減低,較前疏鬆,有機質含量亦隨之下降。這類土壤肥力較高,養分也較豐,水分供應良好,是主要墾殖對象;亦為重要牧場基地,合理安排農、牧關系十分重要。
沼澤土
在長期積水或過濕情況下形成。廣布於中國東北三江平原及川西松潘草地。均有深厚的腐殖質層或泥炭層。
因土壤長期處於還原狀態,產生了明顯的潛育過程,形成充分分解的藍灰色潛育層。土壤結持力甚低。在表層有機質層或泥炭層與底層藍灰色潛育層間,尚可見大量銹斑或灰斑的土層,亦可見鐵錳結核。沼澤土中有機質含量常在5~25%,泥炭層可高達40%以上,有機質分解不充分,C/N比值寬。大都尚未充分利用。 水
稻土系列
在中國境內,主要分布在秦嶺—淮河一線以南,其中長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和台灣西部平原最為集中。
水稻土是耕種活動的產物。是由各種地帶性土壤、半水成土和水成土經水耕熟化培育而成,其形成過程是在季節性淹水灌溉、耕作、施肥等措施影響下,進行氧化還原交替過程、有機質的合成與分解、復鹽基作用與鹽基的淋溶,及粘粒的分解、聚積與遷移、淋失,使原來的土壤特徵受到不同程度的改變,使剖面發生分異,而形成特有的土壤形態、理化和生物特性。
水稻土的剖面結構包括下列層次:耕作層(A)、犁底層(P)、滲育層(W)、 淀積層(B)、淀積潛育層(Bg)及潛育層(G)。耕作層淹水時水分飽和,呈半流泥糊狀或泥漿狀。排水落干後,呈包含有屑粒、碎塊的大塊狀結構,結構面見銹斑雜有植物殘體;犁底層較緊實,暗棕色的垂直結構發達,有銹紋和小鐵錳結核;滲育層由於水分滲透,鐵質淋洗強烈,顏色較淡;淀積層多呈棱塊狀結構,多銹紋、銹斑和鐵錳結核;淀積潛育層處在地下水變動范圍內,呈灰藍色,有較多的銹斑和銹紋結構不明顯;潛育層處於還原狀態,呈藍灰色結構。 水稻土大致可分為淹育、瀦育及潛育等三種類型。淹育型發育層段淺薄,屬初期發育的水稻土,底土仍見母土特性,如紅壤仍有紅色底層;瀦育型發育完整,具有完整的剖面結構;潛育型屬由潛育土或沼澤土發育而成。
水稻土是中國很重要的農業土壤資源,應根據土壤特性因地制宜加以改良,充分利用。 鹽鹼土系列 又可分為鹽土和鹼土。
鹽土
中國土壤中含可溶鹽較高的鹽土主要分布在北方乾旱、半乾旱地區,尤以內蒙古、寧夏、甘肅、清海和新疆為多。華北平原和汾、渭谷地也有零星分布。氣候乾旱、蒸發強烈、地勢低窪、含鹽地下水接近地表是鹽土形成的主要條件。鹽分累積的形態通常是地表出現白色鹽霜,作斑塊狀分布。含鹽量高的鹽土可出現鹽結皮厚度(小於3厘米)或鹽結殼(大於3厘米),在結皮或結殼以下為疏鬆的鹽與土的混合層,可由幾厘米到30~50厘米;甚或可見鹽結盤層。鹽分累積的特點是表聚性很強,逐漸向下鹽分遞減。沿海地帶鹽分累積特點是整層土體均含較高鹽分。
中國鹽土的鹽分組成甚為復雜。濱海地區的鹽土主要為氯化物鹽土;硫酸鹽鹽土則分布於新疆北部、甘肅河西走廊、寧夏銀川平原和內蒙古後套地區,但面積不大。而氯化物與硫酸鹽混合類型的鹽土,在中國鹽土中到處可見,以河北、內蒙古、寧夏、甘肅和新疆等省區最為集中。此外,東北松嫩平原、山西大同盆地等,在其鹽分組成中含有碳酸根,稱蘇打鹽土,鹼性特強,腐蝕植物根系,大部植物難以生長。
鹽土的改良應採取灌排、生物及耕作等綜合措施;種稻洗鹽也是改良鹽土的有效措施。 鹼土 在中國分布面積較小,大都零星分布於鹽土地區,特點是表層含鹽量一般不超過0.5%,但土壤溶液中普遍含有蘇打。在吸收復合體中(尤其是鹼化層)代換性鈉占代換總量20%以上;pH值可達 9.0或更高。土壤有機與無機部分高度分散,膠粒和腐殖質淋溶下移,使表土質地變輕,而膠粒聚積的鹼化層則相對粘重,有時形成柱狀結構,濕時膨脹泥濘,干時收縮板結,通透性與耕性均極差。過高的鹼度可以毒害植物根系,過多的交換性鈉可引起一系列不良的理化性質,對植物生長危害極大。
鹼土的形成與發育因地區而異,如松遼平原的鹼土是由於蘇打鹽土在脫鹽過程中,鈉離子進入土壤吸收復合體而形成的。華北平原的鹼土(當地稱瓦鹼)是由鹽化潮土或鹽土在脫鹽過程中,突出了土壤的鹼化特性,表層出現鹼殼。前者代換性鈉含量較高(7~10毫克當量/100克土),鹼化度大都在20~40%;後者在質地較輕的土壤中僅1~2毫克當量/100克土,在粘重土壤中也僅5~7毫克當量/100克土,可能屬於初期形成的鹼土。鹼土的改良除上述水利及農業措施外,尚需採取施用石膏和磷石膏等化學改良措施。
岩性土系列
包括紫色土、石灰土、磷質石灰土、黃綿土(黃土性土)和風沙土。這類土壤性狀仍保持母岩或成土母質特徵。
紫色土
紫紅色岩層上發育的土壤。以四川盆地分布最廣,在南方諸省盆地中零星分布。紫色土有機質含量 1.0%左右,其發育程度較同地區的紅、黃壤為遲緩,尚不具脫硅富鋁化特徵,屬化學風化微弱的土壤,呈中性至微鹼性反應,pH值為7.5~8.5,石灰含量隨母質而異,鹽基飽和度達80~90%。紫色土礦質養分豐富,在四川盆地的丘陵地區中為較肥沃土壤,其農業利用價值很高。利用中需防止水土流失和注意蓄水灌溉、增施有機肥料、合理輪作等。 石灰(岩)土 發育在石灰岩上的岩成土。在中國熱帶和亞熱帶濕潤地區,凡有石灰岩出露之地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於廣西、貴州和雲南境內。在石灰岩體出露的喀斯特地區多形成較為年幼的石灰(岩)土。石灰(岩)土的植被多為喜鈣植物如蕨類、五節芒、白茅等。這類植物的有機質成為石灰土腐殖化作用的物質基礎。石灰(岩)土可分為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和紅色石灰土。①黑色石灰土,有機質含量豐富,呈良好團粒結構,土色暗黑,中性至鹼性反應(pH6.5~8.0),土層厚薄不一。②棕色石灰土,常見於山麓坡地,色棕粘重,不均質石灰反應。③ 紅色石灰土,土色鮮紅,剖面上部多無石灰反應,表土pH6.5,心土7.0~7.5。 磷質石灰土 分布於中國南海的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島。由於島嶼地處熱帶,大都由珊瑚礁構成。磷質石灰土即於珊瑚礁磐基礎上發育而成,成土母質為珊瑚灰岩或珊瑚、貝殼機械粉碎的細砂。在海島上的細砂表面聚積了大量富含磷質和有機質的海鳥糞,形成富含磷質的石灰性土壤。表層有機質含量可高達12%以上,全磷量26~32%。成為富含有機質的天然磷肥資源。
黃綿土
又稱黃土性土壤,廣布於黃河中游丘陵地區。土壤色澤與母質層極相近,質地均勻,疏鬆多孔,耕性良好,有機質含量低,僅0.5%,礦質養分豐富。
風沙土
主要分布在中國北部的半乾旱、乾旱和極端乾旱地區。風沙土的特徵是成土作用經常受到風蝕和沙壓,很不穩定,致使成土過程十分微弱,土壤性狀與風沙堆積物無多大改變。隨沙地的自然固定和土壤形成階段的發展,由流動風沙土到半固定、固定風沙土,土壤有機質含量逐漸增加,說明只要增加肥分與水分,使植被逐步穩定生長,也能成為農林牧用地。 高山土系列 高山土壤是指青藏高原和與之類似海拔,高山垂直帶最上部,在森林郁閉線以上或無林高山帶的土壤。由於高山帶上凍結與溶化交替進行,土壤有機質腐殖化程度低,礦物質分解也很微弱,土層淺薄,粗骨性強,層次分異不明顯。因而將高山土壤作為獨特的系列劃分開來;有黑氈土(亞高山草甸土)、草氈土(高山草甸土)、巴嘎土(亞高山草原土)、莎嘎土(高山草原土)、高山漠土和高山寒漠土之分。
黑氈土
主要分布於青藏高原東部和東南部。腐殖質累積明顯,腐殖化程度相對較高,鹽基不飽和或飽和度低,pH5~8,為高原優良牧場,也是小麥等作物的高產土壤。
草氈土
分布於原面平緩山坡,土體一般較濕潤,密生高山矮草草甸。表層有厚3~5厘米至10厘米不等的草皮,根系交織似毛氈狀,輕韌而有彈性,地表常因凍融交互作用呈鱗片狀滑脫。腐殖質層厚9~20厘米,含量6~14%,作淺灰棕或暗灰色,剖面厚度30~40厘米。大都用作夏季牧場。
巴嘎土
主要分布於喜馬拉雅山北側的高原寬谷湖盆,植被屬於乾草原類型。土壤有機質含量有時可達3~10%,剖面下部礫石背面常有薄膜狀碳酸鈣累積。大部為牧地,植被稀疏,載畜量低。
莎嘎土
分布於羌塘高原東南部,西喜馬拉雅山的山前地帶。土體較乾燥,腐殖質累積過程減弱,且出現積鈣過程,土體富含礫石,表層草根較少,不形成連續草皮層,有機質含量約1.5~3%,碳酸鈣聚積明顯,最大可達10%以上。土壤均較沙質,有風沙危害,均為牧地。
高山漠土
又稱冷漠土。主要分布於西藏羌塘高原,山原平坦,植被低矮而稀疏,蓋度5~10%。土壤中有機質累積微弱,0.4~0.6%,鹽分0.5~1.6%,碳酸鈣累積明顯。地表見白色鹽霜及結皮,多孔,含礫石較多,亦見石膏新生體,其下為礫質母質層,此類土壤甚少利用,僅在低窪處積水後,可飼養羊群。
高山寒漠土
脫離冰川影響最晚,成土年齡最短的土壤。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冰雪活動帶以下冰緣附近。土層淺薄,剖面分化不明顯,土表有微向上突起的融凍結殼,通體大部為粗骨性,土壤礦物分解度甚低,植被為殼狀地墊及耐寒的墊狀點地梅等。
『貳』 國內有哪些比較好的景點
較好的國內旅遊景點如下:
一、新疆阿爾泰白哈巴(中哈邊境)
阿爾泰山,自古被譽為「金山」,深藏於內陸腹地,美麗而神秘。這里的野山野水無處不入畫,當你行走其間,你會真正領悟到寧靜、美麗、和諧才是人類最佳的棲居地。白哈巴村,雖小但很精緻。隨意點綴在村中木屋欄柵旁的白樺樹,或金黃或翠綠,在晨光和夕陽下,閃爍金光,與木屋、炊煙、挑水的村婦,以及牧羊的孩童一起,營造著家園的溫馨,釋放著一種生命獨有的暖意。
二、浙江烏鎮
烏鎮位於桐鄉市北部,距市區17公里。西臨湖州市,北界江蘇省吳江縣,東南與濮院、龍翔街道等毗連,東北接嘉興市秀洲區。歷史上曾是兩省(浙江、江蘇)三府(嘉興、湖州、蘇州)七縣(桐鄉、石門、秀水、烏程、歸安、吳江、震澤)錯壤之地。今為附近鄉鎮經濟、文化、交通中心。鎮域面積71.19平方公里,建城區面積2.5平方公里。總人口6萬,鎮區常住人口1.2萬。
烏鎮地處河流沖積和湖沼淤積平原,地勢平坦,河流縱橫交織,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物產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
三、雲南元陽梯田
雲南屬於海洋性亞熱帶氣候,雨量充沛,那裡的人們開墾了規模龐大、世界聞名的梯田。其中元陽的梯田比較有代表性,特別是雲霧天氣多的季節,山坡上大片的梯田在雲霧籠罩下,就像從人間登上天堂的天梯,非常壯觀美麗。2500年前哈尼族的祖先從西藏高原來到雲南南部這個邊陲山區,初來乍到就遇到了一大難題:周圍的山谷根本不適宜種植。哈尼族人以頑強的民族性格與大自然搏鬥,用石塊砌起圍牆,圍住新開墾的農田,還引來山泉灌溉,並在水霧繚繞的梯田中種植稻穀。
四、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
婺源是鑲嵌在黃山--景德鎮--廬山國際旅遊黃金線上的一顆綠色生態與古文化明珠。她東連浙江衢州、南通上饒、西接景德鎮、北臨黃山,古屬吳中楚尾,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婺源,被譽為「江南曲阜」和「書鄉」。文學家朱弁,哲學家、教育家、理學大師朱熹,明篆刻家何震,清經學家江永,科學家齊彥槐,鐵路之父詹天佑,現代醫學家程門雪,都從這里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此外,婺源的民間藝術也十分富有,典雅的徽劇是京劇的源流之一,古樸的儺舞被稱為「古典舞蹈活化石」,甲路抬閣藝術享有「中華一絕」的美名,獨具韻致的茶藝表演風姿迷人...婺源博物館,館藏之多,品位之高,國內罕見,有「中國縣級第一館」之稱。
■五、四川阿壩草原
阿壩縣為藏名的譯音,關於「阿壩」名的由來和含義說法多樣,藏族知識界、宗教界人士認為:「阿壩」一名起源於:唐太宗貞觀年間,吐蕃王松贊干布以武力進攻松潘向唐求婚,佔領松州以西地區後,從土蕃腹地阿里一帶遷民至本地並居住下來繁衍生息。他們自稱「阿里娃」。
阿壩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東北部有高原濕地生態系統自然景觀區,西北部有奇峰異石、冰川雪峰、湖泊草原等高原山地生態系統自然景觀區,南部有高山峽谷、原始森林生態系統自然景觀區,中部有民居建築、服飾歌舞、飲食文化、宗教文化和民風民俗等組成的「安多民族文化走廊」等人文景觀區。
『叄』 濮陽有富硒田地嗎
濮陽是中國富硒區之一,當地的土地和水源都富含硒元素,因此這里培育出的莊稼都比較健康,口感也更好。濮陽的富硒地主要集中在南部的華龍鎮、東南的官莊鎮等地,這些地區的土壤中硒含量都很高,可以達到每公斤2毫克以上,而且慧盯還有些農田的含硒量更高,可以達到每公斤3毫克以上。
這些富硒的莊稼不僅口感好,還有一定的營養價值,因為硒元素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有利於預防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目前,很多當地的農民已經開始把種植富硒莊稼作為一種新型農業經濟模式,有的農民還開始經營黃金植物、富硒雞蛋等產品,這些產品在市場上很受歡迎。因此,可以說濮陽的富硒田地對於當模老地的經濟發展和民生福祉都有著很前碼和大的幫助。
『肆』 中國還有多少未開墾的可耕作農田
還有很多啊,像西北地區就有,如寧夏,甘肅等,這些地區大部分連植物都很少看到,即使有些許樹木花草,那也只是為了開發才種的,這些地方因為長年氣候乾燥,水資源缺乏才這樣,不過這些地方如果種些耐旱的植物還是可以的,至少比沙漠好整吧。
『伍』 中國無污染農田有哪些
2015-06-26 來源:中國國土資源報 作者:李響 李風【字型大小: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分享到:
在6月25日由中國地質調查局、浙江省政府聯合主辦,在浙江省嘉興市召開的全國土地質量地質調查服務土地管理現場會上,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了《中國耕地地球化學調查報告(2015年)》。報告顯示,調查范圍內的土地環境質量總體良好,在調查的13.86億畝耕地中(佔全國耕地總面積68%),逾12.7億畝耕地無重金屬污染。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鍾自然,浙江省副省長黃旭明出席現場會並講話。
鍾自然指出,土地地球化學調查工作是一項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基礎工程,精心服務國土資源管理中心工作的支撐工程,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民生工程。要將土地地球化學調查更加主動地服務到土地資源管理各項工作中去,加大投入力度,推進成果轉化,強化制度保障,構建地質調查服務土地管理的制度。
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我國裂嘩共完成土地地球化學調查面積150.7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調查13.86億畝。無污染的12.7億畝耕地,主要分布在蘇浙滬區、東北區、京津冀魯區、西北區、晉豫區和青藏區等地,其中京津冀魯區和晉豫區無污染耕地面積占區域全部調查耕地面積的99%以上。此外,本次調查新發現綠色富硒耕地資源5244萬畝,主要分布在閩粵瓊區、西南區、湘鄂皖贛區、蘇浙滬區、晉豫區及西北區等地。
調查結果同時顯示,已完成調查區域內,有重肆槐行金屬中—重度污染或超標耕地3488萬畝,輕微—輕度污染或超標耕地7899萬畝,地質高背景、成土過程次生富集和人類活動是造成耕地污染或超標的主要原因。此外,報告還指出,局部地區土壤有機質下降,北方土壤鹼化趨勢與南方土壤酸化趨勢同時出現等。
報告建議,應充分發揮地質調查成果在土地資源管理、現代農業發展和生態環境明正改善中的基礎作用。對目前無污染的耕地,要積極預防和控制工農業生產活動對耕地可能造成的污染影響。對富硒耕地要嚴格保護、科學利用,強化數量和質量動態監控管理。對重金屬中—重度污染或超標耕地,建議區別情況對其採取修復治理,調整種植結構或土地用途,開展成因分析和生態風險評估。對土地有機質及酸鹼度變化問題,應採取積極措施減少對北方耕地地下水開采利用,加大水土流失調查與整治力度,管控有可能形成污染源的工農業生產活動並降低人類活動影響。
據悉,這次調查是迄今為止我國系統組織完成,分析元素最多、調查精度最高、執行標准最嚴的一次專業調查工作。截至2014年,調查工作已持續15年,利用中央和地方財政資金近20億元,組織協調全國77家單位、10萬餘人次,通過對60餘萬件土、水、生物等樣品的54種元素指標進行高精度測試,獲得了3000餘萬個數據,建立了全國和31個省(區、市)土地地球化學動態資料庫,對我國耕地的地球化學總體狀況形成了初步認識和基本判斷。
『陸』 2000年中國哪些地方發生旱災了
2000年,我國大部地區降水偏少,出現大范圍乾旱。就季節而言,乾旱主要發生在春、夏季;就地區而言,北方受旱范圍廣,乾旱時間長,旱情重,而南方受旱范圍小,乾旱時間短,旱情也較輕。據有關部門統計,全國累計受旱面積4054萬公頃,成災面積2678萬公頃,與1971年以來的平均值相比,均顯著偏多,屬乾旱嚴重年份。其中受旱面積較大或旱情較重的有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陝跡氏西、甘肅、寧夏、遼寧、吉林、黑龍江、湖北、安徽、江西等省區。
據統計,河北省受旱農田面積154.5萬公頃,由於乾旱日益加重,有59.8萬公頃農作物乾枯死亡;內蒙古自治區農作物絕收80萬公頃,占總播種面積的14%以上,還有2466.7萬公頃的草場嚴重受旱;河南省出現了姿橋散建國以來罕見的嚴重春旱,全省受旱農田面積達357.1萬公頃,占麥播面積的71.4%,重旱區主要分布在豫北、豫西和豫中;甘肅省春旱嚴重程度超過1995年,受旱面積達210.7萬公頃,有11萬公頃冬小麥因旱嚴重死苗;湖北省大部地區出現了歷史罕見的嚴重春旱,鄂北地區的旱情是「重中之重」,夏收作物大幅減消歲產,春耕春播嚴重受阻,農業經濟損失66億元多;遼寧省出現了罕見的乾旱,估計減產糧食50多億公斤,直接經濟損失100億元;吉林省大部地區尤其中西部產糧區也發生了歷史上少有的嚴重乾旱,全省受旱面積345.1萬公頃,其中絕收面積100.9萬公頃;黑龍江省本年春夏連旱是建國以來最為嚴重的,重旱區主要位於松嫩平原西南部和三江平原西部,全省受旱面積約532.8萬公頃。
我國歷年旱災的資料好像沒有。
『柒』 農田按地形地貌分有哪些類型
根據地貌,中國的農田可分為以下一些類型:
【梯田】在丘陵山地為保持水土、發展農業生產,將坡地沿等高扒櫻線辟成階梯狀田面的農田.大多分布在西北黃土高原及南方丘陵山區.
【壩地】在水土流失地區的溝道里,採用築壩修堰等方法攔截泥沙淤出的農田.
【平壩田】 位於山間盆地中部、開闊河谷的河漫灘與階地,或湖濱沖積平原上的農田.一般地勢平坦、田塊完整、灌溉條件較好、土質肥沃,是中國南方稻田集中地區.
【沖田】位於丘陵或山間較狹窄的谷地上的農田升纖.一般由溝谷頭順天然地勢向開闊平壩河谷呈扇形展開,是南方丘陵山區的重要農田.
【圩田】在江湖沖積平原的低窪易澇地區,築堤圍墾成的農田.旱時可開閘引水灌溉;澇時則關閘提水抽排.
【條田】為利於耕作、田間管理和輪作換茬以提高土壤肥力,在農田內部劃分成的若干長方形田塊.一般指由末級固定田間工程設施所圍成的田塊,它是農業生產中人畜及機械作業的基本單位,也是農田基本建設的最小單元.因此,在規劃條田時,需根據地形、土壤、灌溉、排水、機耕、防風、作物種類及經營管理水平等條件,統籌兼顧,綜春笑叢合考慮.
【水田】築有田埂,可以經常蓄水,用以種植水生作物的農田.因天旱暫時改種旱作物或實行水旱輪作的農田,仍視作水田.
【水澆地】有水源及灌溉設施,能進行灌溉的農田.在農業生產上積極開發利用地表水、地下水資源,改旱地為水澆地,是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有效措施之一.
【旱地】無灌溉設施,靠天然降水栽培作物的農田.
【台地】高出地面、四周有溝、形如台狀的田塊.修築台地是一種除澇、治鹼的土地改良工程.在地勢低窪、排水不暢的易澇易鹼地區,在田間開挖溝洫,利用挖溝的土墊高田面,並可降低地下水位.
『捌』 我國的商品糧基地有哪些
我國九大商品糧基地:
【三江平原】
三江平原,又稱三江低地,即東北平原東北部,中國最大的沼澤分布區。三江平原的"三江"即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三條大江浩浩盪盪,匯流、沖積而成了這塊低平的沃土。區內水資源豐富,總量187.64億立方米,人均耕地面積大致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5倍,在低山丘陵地帶還分布有252萬公頃的針闊混交林,被譽為昔日"北大荒"、今日"北大倉"。
【松嫩平原】
松嫩平原位於黑龍江省西部,在黑龍江省境歲彎內的僅是松嫩平原的北半部,南北約540公里,東西約430公里。面積為10.32萬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21.61%。松嫩平原在大地構造上屬新華夏構造體系第二沉降帶北部,亦稱松遼斷陷。燕山運動以後,形成一地塹式盆地,四周為斷裂所限,東西兩側為海西褶皺帶,中部為地台構造,已具現代地貌的雛形。
【太湖平原】
太湖平原位於太湖流域,北起長江,東抵東中國海,南達錢塘江和杭州灣,西面以天目山及其支脈茅山與皖南山地、寧鎮丘陵相隔開,包括浙江省杭州市主要地區、嘉興市乎搜悶和湖州市全部、江蘇省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全部、丹陽市湖地圖和上海市全部。太湖平原區內河網密布,有長江、江南運河等無數條大小河流通過。
【江淮平原】
淮河以南及長江下游一帶的平原。江蘇省淮河故道以南地區,是淮河、長江沖積成的漏兄平原,海拔高度為5-10米,地勢四周略高,中部較低,海拔高度只有2-4米,是長江三角洲的組成部分。江淮平原地勢低平,水網稠密,是我國著名的水稻產區,淡水漁業發達。
【江漢平原】
江漢平原,位於"千湖之省"湖北省中南部,由長江與漢江沖積而得名。江漢平原位於長江中游,河流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是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洞庭湖平原合稱兩湖平原,平均海拔只有27米左右,是中國海拔最低的平原之一。
【鄱陽湖平原】
鄱陽湖平原是中國長江和鄱陽湖水系贛、撫、信、修、鄱等水沖積而成的湖濱平原。位於江西省北部及安徽省西南邊境。為長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面積約2萬平方千米。地勢平緩,海拔多在50米以下,邊緣部分有相對高度20~30米的紅土坡狀地。
【洞庭湖平原】
位於中國湖南省北部,兩湖平原的南部,北部與湖北的江漢平原相接。又稱洞庭盆地。主要由長江通過松滋、太平、藕池、調弦四口輸入的泥沙和洞庭湖水系湘江、資水、沅江、澧水等帶來的泥沙沖積而成。面積約1萬平方千米。湖面海拔34.5米,總湖容178億立方米,號稱"八百里洞庭"。
【成都平原】
成都平原四周有群山環抱,基底由白堊紀和下第三紀碎屑岩(紅層)組成,平原主體物質由第四系鬆散堆積物組成。平原內四季分明,日照少、氣候溫和,降雨充沛,屬暖濕亞熱帶太平洋東南季風氣候區;其水系格局特殊,呈紡錘形,河流出山口後分成許多支流奔向平原,分枝交錯,河渠縱橫。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位於廣東省中南部,具有平原廣闊、氣候溫和、河流縱橫等優越的自然條件,是我國人口、城鎮密集,經濟發達的地區之一,也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前緣地帶。本區位於我國東南沿海,同香港、澳門毗鄰,靠近東南亞,同時是著名的僑鄉有利於吸引海外華人投資。地理位置相當優越。
『玖』 一多三少是我國耕地的基本現狀及
一多指的是:即耕地總量多。三少指的是:人均耕地少陸檔,高質量的耕地少,耕地後備資源少。
中國耕地,根據嘩高《中國統計年鑒2011》數據,中國耕地面積12172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12.68%。中國耕地總量在世界各國中排名第四位,而人均耕地僅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耕地以其質量分為不同等級。中國耕地中,無限制、質量好的一等耕地佔全部耕地面積的41.33%,二等耕地面積佔34.55%,三等耕地面積佔20.47%,還有3.65%為不宜農業耕作的耕地。
為了保護土壤,可以採取一些措施。
加強對於工業廢氣、廢水、廢渣等的治理和綜合利用,防止向土壤任意排放含各種污染物質的廢物;合理施用農葯和化肥,積極發展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葯;對糞便、垃圾和生活污水進行無害化處理;慎重推廣污水灌溉,對灌溉農田的污水要嚴格進行監測和控制,最好使用處理後的污水灌田。
以上內亂悉尺容參考:網路——中國耕地
『拾』 中國最賺錢農田看一次80元遊客大呼「值」,龍脊梯田為何如此受追捧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都提帶銷高了,人們也更注重自己精神方面的需求,所以有的人就會出去旅遊,看看外面的世界。因此有很多旅遊景區都誕生了出來,這其中就包括龍脊梯田。龍脊梯田本來是農民種地的地方,但是因為景觀不錯,又加上是在大山裡面,所以也會有很多人花80元去看,而且感覺很值,我認為受追捧主要的原因是以下幾方面。
3.龍脊梯田還被攝影愛好者青睞。
在每年6月份左右的時候,龍脊梯田的景色特別的美,山上被仙氣繚繞,早晨的時候還有金光燦燦的太陽,很多攝影愛好者都會來這里拍攝照片。
龍脊梯田的景色美,還可以感受其間的鄉村文化,不但可以看,還可以玩,因此龍脊梯田比較受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