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物理發明有哪些

中國物理發明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5-14 20:08:08

⑴ 現代中國科學家發明了哪些東西

1.錢學森中國著名物理學家,世界著名火箭專家。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1958年4月起,他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殲顫技術領導職務,對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虧漏重大貢獻。

2.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我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奠基人. 李四光的最大貢獻是創立了地質力學,並以力學的觀點研究地殼運動現象,探索地質運動與礦產分布規律,新華夏構造體系的特點。

3.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後,鄧稼先又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

⑵ 中國人發明了哪些東西

中國人發明了指南針。

指南針,古代叫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的磁針,磁針在天然地磁場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轉動並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南極指向地理南極(磁場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

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針的發明有三類部件,分別是司南、羅盤和磁針,均屬於中國的發明。

社會反應:

指南針在航海上的應用對地理大發現和海上貿易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指南針的發明源於中國古人如何定向問題的研究,也表明古人對如何定向問題的重視,為此,指南針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古代中國人將指南針用於軍事和航海的活動,也被用於堪輿術,後來還輾轉傳入歐洲,在歐洲的航海活動和地理大發現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航海技術發明中,指南針也是最重要的單項發明。

⑶ 我國古代有哪些物理學成就

中國古代的物理學成就——易經
生物是完全不同於非生物的特殊實物,非生物形成了自然現象,而生物是形成生命現象(社會、意識、思想、特異功能、心靈感應、智力、生命力、靈魂、生物能等現象)的主體。二者有完全不同的性能和現象,因此一定有不同的組成和結構。我們已經知道,分子構成細胞,細胞構成生物。在分子之間和細胞之間還有氣物質,就是虛物炁體,這些就是經絡穴位物質。具體地說,生物是由固態的骨肉發甲、液態的體液(津血)、氣態的呼吸消化道、炁態的經絡穴位共四個系統組成的統一的有機整體。固液氣三態構成生物的肉身系統,炁態經絡構成生物的意識系統。四態齊全才能構成活生生的生物,缺一不可,而且炁態才是決定生命活動的關鍵系統,沒有了炁態系

時空觀的先進性 在歐洲,人們對時間和空間的認識是割裂的,孤立的,直到20世紀初,相對論才把空間和時間科學地統一起來。但在中國古代,遠在先秦時期,不少哲人就把空間和時間聯系起來考慮。戰國時期成書的《管子·宙合》篇,把時間稱為「宙」,空間稱為「合」,其中說,「天地,萬物之橐,宙合又橐天隱睜地」,意思是說,萬物都包涵在天地之內,而天地又包涵在時空的「宙合」之中。墨家對時空的認識又有了新發展,他們把空間稱為「宇」,包括東南西北、四面八方的各種不同場所和方位,把時間稱為久,「宇久」就是現代的宇宙。

物質無限可分論的最旱提出者 戰國的惠施已經認識到「至小無內,謂之小一」,意思是說物的構成單位沒有內部的極限,是無限小的。與惠施同時代的辯者還用具體比喻來說明物質的無限可分性,即「一日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這種物質不可窮盡的觀點,比古希臘的原子論更深刻地反映了自然界的辯證本性。

對雪花晶體的認 識古代歐洲對雪花晶體的認識始於13世紀,阿爾伯特斯於1260年提到「雪花是星狀的。」但對雪花晶體六角對稱性的認識,西方直到開普勒才實現。1611年,開普勒在《把六角形的雪花作為新年禮物》的論文中肯定了雪花的六角晶體結構。中國古人對雪花晶體六角對稱性的認識始於西漢的韓嬰,公元前135年,他在宏攜橘《韓詩外傳》中說:「凡草木花多五齣,雪花獨六齣」。這比歐洲要早十幾個世紀。

利用振動原理製成的噴水魚洗 噴水魚洗,一個類似銅盤的器物,其外緣上有一對稱豎起的雙耳。當盆內盛水時,如來回摩擦銅盆的雙耳,會產生嗡嗡的響聲,同時有水柱從水面升起。早在中國五代時期,晉國被遼國戰敗,晉皇帝投降時(946年)曾向遼太宗貢獻了一個能噴水的雙魚瓷盆,這是我國古籍記載中最早的噴水魚洗。銅質噴水魚洗的出現則在北宋後期,在宣和年間(1119—1125)還出現了能噴水的瑪瑙質魚洗。

魚洗噴水的原理是振動,一種規則的類似圓柱形板的板振動。振動從雙耳傳到側壁,產生垂直於水面的橫向振動,使水面濺起水花。

西方對板振動的研究始於18世紀下半葉德國的克拉尼。為使板振動變為可見,他在金屬板上撒上一層薄砂,然後敲擊金屬板使它振動,板上的細砂就移到那些不振動的波節線上。他由此畫下的各種振動圖形就是克拉尼砂圖。中國的噴水魚洗比克拉尼振動板早7個世紀。

對共振現象的認識與實驗 我國古代很早就對共振現象有記述,公元前3世紀—4世紀的《莊子》一書就記載了調瑟時發生的共振現象。這種基音與泛音共振現象的發現比西方早得多,歐洲直到15世紀才由達·芬奇首次進行共振實驗。《墨子·備穴篇》還記述了共振現象的具體應用:在城牆根下每隔幾米,挖一個坑,坑內埋置容量為70升—80升的陶瓮,瓮口蒙上皮革。若有敵人挖地道攻城,可以根據各陶瓮聲響情況,確定敵人挖掘的位置和方向。

中國古代不僅很早就懂得共鳴現象,還掌握了消除共鳴的方法。唐代著作《劉賓客嘉話錄》記載了這方面的一個故事:洛陽某和尚的房蔽團里掛有一個磬,經常自鳴發聲,和尚因此驚憂成疾。一天朋友曹紹夔來訪,發現磬的自鳴是由寺院的鍾聲引起的,就用銼把磬銼磨了幾下,果然,鍾再響時磬不再自鳴了。

世界上最早的游標卡尺 公元初年,王莽變法改制,製作了一種銅卡尺。它長14.22厘米,分固定尺和活動尺兩部分。尺的正面刻有寸、分等刻度。從原理、性能、用途看,這個游標卡尺同現代的游標卡尺十分相似,但它比西方科學家製成的游標卡尺早1700多年。

常平架裝置 公元4世紀前成書的《西京雜記》記載了長安工匠丁緩發明的被中香爐。當將香爐中的檀香木塊點燃後,可以把香爐隨便放進被子里,不僅不會燒壞被子,連香爐灰也不會撒出來。奧妙在於爐內有一種叫「常平架」的裝置,它由內外兩個金屬環組成,兩環用轉軸聯結,外環又通過另一轉軸與外架聯結。這種常平架裝置在近代航海磁羅經、電羅經上有廣泛應用。歐洲直到16世紀才出現常平架裝置,比中國晚了1600多年。

物理相關的中國的世界第一還有許多,如磁偏角和磁傾角的發現、對太陽能的利用、潛望鏡、透光銅鏡、光的直線傳播、小孔成像、十二平均律等方面的發明和發現,都是在世界上最早的

⑷ 中國古代物理學成就

1)力學方面
①《考工記》一書中的有關記載。這是一本現存的有關我國古代手工業
技術規范的書籍,可能是春秋時代(公元前700至400年)末年的作品。
它記述了許多手工業的工藝製作與設施,匯集了至公元前3、4世紀時的工
程技術知識。其中包含的力學知識,主要有:關於慣性的記載、滾動摩擦的
論述、論箭的飛行與保持穩定,還記述了有關力的測量、斜面受力分析以及
材料和施工中的一些軟科學知識。
②《墨經》中有關力學知識的記載。《墨經》戰國時代以墨翟(公元前
490至403年)為首的墨家的代表作,分為「經」與「經說」兩大部分。
經說是經的註解。前者的內容大多是一些定義性質的條文,後者則帶有定律
的性質的解釋。
《墨經》中的軟科學知識已不全是實際生產知識的總結和記述,而是對
力學現象進行了粗淺的概括,並進行了一些推理論證。諸如,關於時空觀念、
運動學知識、力的概念、力系平衡的論述,以及斜面、滑輪及其應用,等等。
現舉一條關於杠桿的理論探討以茲說明:
經下第25條:「天(衡)而必正,說在得。」
經說:「(衡),加重於一旁,必捶(垂),權重相若也。相衡,則本
短標長,兩相加焉,重相若,則標必下,標得權也。」
這一條說明了不等臂天平(秤)的平衡關系。可能是墨家探討杠桿平衡
關系的實驗總結,說明墨家發現杠桿定律較之古希臘的阿基米德要早二百多
年。但並沒有阿基米德杠桿定理那樣完整和定量化。
③侯風地動儀。這是東漢張衡(公元78至139年)所制的世界上第
一台地震儀。《後漢書張衡列傳》上有下面一段記載:「(順帝)陽嘉元年
(即公元132年),復造侯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圓徑八尺,合蓋隆起,
形似灑尊,飾以篆文山龜烏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
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
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震,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
此覺知銷肢州。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甩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
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當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
其無征。後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於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後,乃令史官記
地動所從方起」。
顯然,這是一種測定震源方向的儀器。可惜,後來這架地動儀失傳了。
我國考古博物學家王振鐸在總結國內外學者復制研究工作的基礎上,根據書
上的記載和力學原理滿意地復製成虧蔽功了侯風地動儀的復原模型,它主要是一
個利用了重心很高的「都柱」的不穩平衡。從這個儀器的製造來看,張衡已
利用了力學上的慣性原理,同時他對地震波傳播和方向性也一定有所了解。
這些在當時來說都是十分了不起的。
④記里鼓和指南車。這是三國時魏人馬鈞根據以前的記載模仿製成的兩
種利用各種齒輪的復合運動傳動的自動機構。記里鼓是利用原動齒輪帶動大
小不同的一套從輪,使車輪轉動把車行的里數自動地表示出來的一種裝置。
指南車是利用一套能自動離合的齒輪系統的定向裝置,使得立在車上的一個
木製人像的手永遠指著固定的方向。關於這兩種裝置的結構,在劉仙洲教授
著的《中國機械工程發明史》第一編第五章中有較詳細的介紹。答案補充 (2)光學方面
關於光學知識的記載以《墨經》經下中的八條(16至高無23)最為
系統。其內容涉及影子生成的道理,本影和半影,由物體與光源的相對位置飢搏
確定影子的大小,光的直線傳播實驗,光的反射性和平面鏡成像,凹面鏡成
像,凸面鏡成像等。它已觸及了幾何光學很大一部分,從時間上看要比古希
臘歐幾里德注《反射光學》早一百多年,所以,《墨經》中的光學條文,不
僅是我國最早的光學著作,也是世界古代科技史上難得的各較全面的光學著
作。

⑸ 中國古代發明的物理

杜詩91~不祥 水力鼓風機 杜詩—— 91 年,河南人。首創了水力鼓風設備水排。即利用水力推動風扇鼓風。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風機,比歐洲早了 1100 年。 浦元 三國時期 淬火技術 浦元—— 300 年,三國時期。首創淬火技術,使仔返鋼刀堅而有彈性。 墨子胡敗公元前 400 年 提出光念做飢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墨子——公元前 400 年,墨子一書論述了杠桿平衡,提出光是直線傳播的論點。

⑹ 中國有哪些物理學家,發現了什麼

墨翟 早在二千多年前墨家便已有對光學(光沿直線前進,並討論了平面鏡、凹面鏡、球面鏡成像的一些情況,尤以喊鎮高說明光線通過針孔能形成倒像的理論為著)、數學(已科學地論述了圓的定義)、力學(提出了力和重量的關系)等自然科學的探討,可惜的是,這一科學傳統也因此書在古代未得到重視而沒能結出碩果.但這一發現,震動了當今學術界,使近代人對墨家乃至諸子百家更為刮目相看.
沈括 沈括的科學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歷法,與今天的陽歷相似.在物理學方面,他記錄了指南針原理及多種製作法;發現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歐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闡述凹面鏡成像 的原理;還對共振等規律加以研究.在數學方面,他創立「隙積術」(二階等差級數的求和法)、「會圓術」(已知圓的直徑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長的方法).在地質學方面,他對沖積平原形成、水的侵蝕作用等,都有研究,並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醫學方面,對於有效的葯方,多有記錄,並有多部醫學著作.此外,他對當時科學發展和生產技術的情況,如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金屬冶煉的方法等,皆詳為記錄.
郭守敬 郭守敬和王恂、許衡等人,共同編制出我國古代最先進、施行最久的歷法《授時歷》.為了編歷,他創制和改進了簡儀、高表、候極儀、渾天象、仰儀、立運儀、景符、窺幾等十幾件天文儀器儀表;還在全國各地設立二十七個觀測站,進行了大規模的「四海測量」,測出的北極出地高度平均誤差只有0.35;新測二十八宿距度,平均誤差還不到5';測定了黃赤交角新值,誤差僅1'多;取回歸年長度為365.2425日,與現今通行的公歷值完全一致.
郭守敬編撰的天文歷法著作有《推步》、《立成》、《歷議擬稿》、《儀象法式》、《上中下三歷注式》和《修歷源流》等十四種,共105卷.
為紀念郭守敬的功績,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環形山命名為「郭守敬環形山」,將小行星2012命名為「郭守敬小行星」.
郭守敬為修歷而設計和監制的新儀器有:簡儀、高表、候極儀、渾天象、玲瓏儀、仰儀、立運儀、證理儀、景符、窺幾、日月食儀以及星晷定時儀12種(史書記載稱13種,有的研究者認為末一種或為星晷與定時儀兩種).
在大都(今北京),郭守敬通過三年半約二百次的晷影測量,定出至元十四年到十七年的冬至時刻.他又結合歷史上的可靠資料加以歸算,得出一回歸年的長度為365.2425日.這個值同現今世界上通用的公歷值一樣.
中國古歷自西漢劉歆作《三鄭尺統歷》以來,一直利用上元積年和日法進行計算.唐、宋時,曹士等試作改變.《授時歷》則完全廢除了上元積年,採用至元十七年的冬至時刻作為計算的出發點,以至元十八年為「元」,即開始之年.所用的數據,個位數以下一律以100為進位單位,即用百進位式的小數制,取消日法的分數表達式.
晚年,郭守敬致力於河工水利,兼任都水監.至元二十八至三十年,他提出並完成了自大都到通州的運河(即白浮渠和通惠河)工程.至元三十一年,郭守敬升任昭文館大學士兼知太史院事.他主持河工工程期間,製成一些精良的計時器.
宋應星 我國古代物理知識大部分分散體現在各種技術過程的書籍中,《天工開物》中也是如此.如在提水工具(筒車、水灘、風車)、船舵、灌鋼、泥型鑄釜、失蠟鑄造、排除煤礦瓦斯方法、鹽井中旅喊的吸鹵器(唧筒)、熔融、提取法等中都有許多力學、熱學等物理知識.此外,在《論氣》中,宋應星深刻闡述了發聲原因及波,他還指出太陽也在不斷變化,"以今日之日為昨日之日,刻舟求劍之義"(《談天》).
在物理學方面,新發現的佚著《論氣·氣聲》篇是論述聲學的傑出篇章.宋應星通過對各種音響的具體分析,研究了聲音的發生和傳播規律,並提出了聲是氣波的概念.
張衡 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並且認識到宇宙的無限性和行星運動的快慢與距離地球遠近的關系.
觀測記錄了兩千五百顆恆星,創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准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第一架測試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還製造出了指南車、自動記里鼓車、飛行數里的木鳥等等.
共著有科學、哲學和文學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靈憲》和《靈憲圖》等.為了紀念張衡的功績,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將小行星1802命名為「張衡星」
趙友欽(1279~1368)宋元天算物理學家.著有科學著作《革象新書》.這本書有一篇名為《小罅光景》的文章,罅就是小孔或狹縫.趙友欽做了一系列實驗,研究小孔成像規律,以及由此引申的物理現象.

⑺ 我國古代的物理學成就有哪些

中國是世界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物理學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
一 中國古代物理學史概述
二 力學
1 杠桿原理
2 滑輪與轆轤
3 尖劈與斜面
4 重心與平衡
5 力
6 刻舟求劍
7 浮力與比重
8 陀螺與平衡環
9 彈性變形與彈性定律
10 橫梁的學問
11 大氣壓
12 空氣動力學及飛行幻想
三 聲學
四 光學
五 電與磁
六 熱
先秦時期的偉大哲學家墨翟(約公元前468-前376)及其墨家學派 (公元前4世紀-公元前3世紀)在他們的論著《墨經》中記述了大量的物理知識,這是春秋戰國時期物理學成就最大的學派,《墨經》的主要成就在力學與光學方面。它探討了力的定義,敘述了慣性運動,研究了杠桿、滑輪、輪軸、斜面等裝置省力的原因,以及浮力與平衡原理,指出了光的直線傳播及反射規律以及小孔、平面鏡、凹凸面鏡的成像情況;觀察了溫度與火色的關系。同時期的《考工記》是應用力學、聲學方面的書,記載了滾動摩擦、斜面運動、慣性現象、拋物軌道、水的浮力、材料強度以及鍾、鼓、磬的發音、頻率、音色、響度及樂器形狀的關系。這時期的《管子·地數篇》、《鬼穀子》、《呂氏春秋》等書中還記載了天然磁石的吸鐵現象以及最早的指南針「司南」。
漢代王充(27~約97)的《論衡》是中國中古時期的網路全書。在力學方面指出外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運動速度。而內力不能改變物體的運動,還討論了相對運動,在聲學方面研究了聲的發生、傳播與衰減,並用水波做比喻。在熱學方面研究了熱的平衡、傳導及物態變化。在光學方面闡述了光的強度、光的直線傳播及球面聚焦現象。在電磁學方面記錄了摩擦起電及磁指南器。
在唐代,《玄真子》中記敘了人造虹的簡單實驗:「背日噴水」。唐人將風力分為八個等級。了解到共鳴的道理並應用於音樂中,並指出了雷與電的關系。
宋代沈括(1031-1095)的《夢溪筆談》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被稱為 「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其主要成就是在聲學、光學、磁學方面。他研究了聲音的共振現象、針孔成像與凹凸鏡成像規律,形象地說明了焦點、焦距、正倒像等問題;研究了人工磁化方法,指出了把磁場的磁偏角,討論了指南針的裝置方法,為航海用指南針的製造奠定了基礎。他還研究了大氣中的光、電現象。
元代的趙友欽(1279-1368)在《革象新書》中研究了光的直進、針孔成像,利用模擬實驗研究月亮盈虧以及日、月蝕。他擅長用比喻解釋自然現象,使之生動、形象,易於被人們理解。
在明、清時代,朱載堉(1536-1610)在《樂律全書》中用精密方法首次闡明了音樂中的十二平均律。方以智(1611-1671)兼取古今中外知識精華,在《物理小識》中涉及力、光、磁、熱學,研究了比重、濃度、表面張力及杠桿原理,螺旋原理,研究了光的反射、折射、光學儀器,進行了分光實驗解釋虹,還研究了磁偏角隨地域的變化以及金屬導熱問題。《物理小識》是300年前的一部科學著作。

我國是對磁現象認識最早的國家之一,公元前4世紀左右成書的《管子》中就有「上有慈石者,其下有銅金」的記載,這是關於磁的最早記載。類似的記載,在其後的《呂氏春秋》中也可以找到:「慈石召鐵,或引之也」。東漢高誘在《呂氏春秋注》中談到:「石,鐵之母也。以有慈石,故能引其子。石之不慈者,亦不能引也」。在東漢以前的古籍中,一直將磁寫作慈。相映成趣的是磁石在許多國家的語言中都含有慈愛之意。

閱讀全文

與中國物理發明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哪個旅遊城市接待銀川人 瀏覽:375
印度羊肉羹怎麼做 瀏覽:953
英國移民怎麼開餐館 瀏覽:544
現在流行的中國話怎麼說 瀏覽:310
為什麼中國能製造呼吸機 瀏覽:177
有什麼鍵盤可以翻譯印尼語言 瀏覽:522
怎麼玩和平精英國際服手游 瀏覽:402
我愛你中國怎麼疊 瀏覽:940
緬甸買中國電信卡都需要什麼 瀏覽:898
越南鼓還有什麼 瀏覽:349
如何講中國傳統 瀏覽:131
越南祈禱是什麼意思 瀏覽:964
中國人如何認識當前形勢 瀏覽:365
為什麼印尼日本人很多 瀏覽:743
英國now水杯質量怎麼樣 瀏覽:274
印度種姓制度多少天能終結 瀏覽:825
越南的東面西面在哪裡 瀏覽:241
英國為什麼感染比較多 瀏覽:812
伊朗政教合一為什麼還有選舉 瀏覽:526
嗯伊朗總統怎麼死的 瀏覽: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