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式家長焦慮怎麼取消

中國式家長焦慮怎麼取消

發布時間:2023-05-14 20:11:04

① 怎樣緩解父母的焦慮

焦慮症可以通過心理疏導和應用葯物進行緩解,症狀較輕的焦慮症可以先進行心理疏導,比如通過調整呼吸、沖卜孝糾正認知、轉移注意力、向他人傾訴等方式排解焦慮情緒,症狀較嚴重,影響工作、生活的患者可以配合葯物緩解焦慮症狀。

一、心理疏導:
1、調整呼吸:嘗試進行呼吸訓練,在焦慮發作時盡量延長呼吸深度,深呼吸可以改善大腦供氧,緩解焦慮情緒;

2、糾正認知:焦慮症患者容易對日常常見的事物產生恐懼心理,從而感到焦慮,可以在心理醫生的指導下糾正錯誤的認知,改善恐懼心理,從而緩解焦慮症狀;

3、轉移注意力:避免去一直回想引起焦慮的事情,可以適當轉移注意力,比如製作手工品、繪畫、聽音樂等;

4、向他人傾訴:對心理醫生或其他信任的人傾訴焦慮情緒,能一定程度緩解自我焦慮弊辯,還可以聽取他人建議,對緩散稿解抑鬱症有很大好處。

二、葯物治療:
焦慮症引起呼吸、心跳改變,無法正常生活的患者可以使用抗焦慮的葯物進行緩解,常見於帕羅西汀、度洛西汀、艾司西酞普蘭等,但這些葯物服用時要遵循醫囑,避免盲目服用導致副作用或使病情加重。

② 現在很多家長出現教育焦慮的情況,該怎麼應對呢

孩子們以自己年紀小為擋槍的借口,與此同時專家們站出來推崇蒙氏愛的教育,事實上專家們的孩子都在刷題備戰托福雅思,這種道貌岸然的教育價值觀讓身為家長的我們感到惡心,於是拋棄人世間一切反動權威開啟自我探索的模式,突然發現棍棒底下不僅可以出孝子,還可以出精英,當然威懾力永遠比發動暴力要有效。都是孩子們太「厲害」才讓家長們焦慮起來,省吃儉用也去效仿那些「厲害」的孩子,使自己去承受超高的費用給孩子本該享受童年的快樂的孩子報各種孩子不喜歡的各種培訓班。家長也知道孩子不願意學,就因為別人的孩子都在學,所以不願意也要學。

③ 家長焦慮的解決方案

借用從隔壁Dr.魏的家庭教育寶典學到的經驗,談談這種家長焦慮的解決方案。

1、育人育己。

教育孩子的過程要時刻反思自己,家長是孩子學習、模褲帆仿的第一對象,家庭永遠是教育的第一戰場。

我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經常在被他把耐心磨沒了的情況下,再次告訴自己冷靜冷靜再冷靜,總能找出自己的問題。

因此,我會告訴他,爸爸殲純敗也有做的不夠好的地方,讓我們一起變好吧。

我們要和孩子一起成長。

2、控制情緒是處理孩子問題的第一要義。

家長跟孩子溝通時,常常不自覺地把自己放在強勢主導地位,"我說怎樣怎樣,你必須要聽我的。

"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就會陷入自己的懊惱、焦慮情緒中,很難從孩子角度考慮問題,只想著孩子的錯誤,搞不清楚問題出現的真正原因。

3、保持耐心。

孩子出現的很多問題,都是階段性問題。

伴隨成長,問題會逐步消失。

不要有太多的掌控欲,把控好大的做人原則、價值觀教育,其他的很多小事要學會放手放輕松。

{{{{{{{{

今年10月的科學界大事,201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被發現有40篇論文造假,時間跨度長達18年。

1.論文如何造假?

大都是實驗結果的圖片上PS。

2.審稿制度生物實驗和化學實驗有比較大的差異,就是不可控的因素很多,為了讓自己的工作顯得更有意義,都要做美化工作,美化結果,美化數據。

用正規數學手段把模糊的實驗結果""處理成""顯著的結果""。"

期刊編輯和審稿人在要求結論要有足夠的支撐時,科學家的大部分精力都是在想方設法滿足編輯的要求。

甚至極端情況可能是,哪怕編輯說的方向是錯的,科學家為了能在大期刊上發論文,也要想方設法按編輯的要求修改。

3.作者署名歐美科研圈的一個怪現象,一些研究者會到處掛靠論文作者,來增加大家的論文數量。

現在在一些造假嚴重的情況下,篇篇文章都會出現46個共同第一作者。

你可能還是不能理解,低階科研人員這樣搞是動力十足的,為什麼一個諾獎得主還要去搞這些。

其實,這不是塞門扎個人能左右的事情,他就算內心不樂意,也會被裹氏顫挾著參與。

否則,他將成為圈內眾人皆知的過河拆橋之人。

今天說的這些個科研圈的現象,估計中國人還都挺熟悉的,大家一起下水這種事情,從政府到國企,無處不在,唯一的區別是,歐美科研圈為的是學術名望,政府國企追逐的是低位金錢。

科研本來需要的是創造力動手能力學術能力,按這種審稿制度和造假模式,需要的就變成了想像力。

先有結論再找證據,都已經是每個人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的思維方式,卻成了這些科學家的思維和謀生方式,真讓人情何以堪。

④ 為什麼現代家長有普遍的教育焦慮,這點該如何緩解

關於這個問題,我說下最近放假遇到的事情吧,這在很大程度上也說明了,家長們對孩子教育的焦慮情況。

放假了,我帶孩子去樓下的游樂場玩。在小區裡面碰到了幾位同齡的媽媽,看到孩子在玩的時候,其中小A媽媽問:「你們家孩子沒去補習班嗎?」我搖了搖頭說:「沒有。」

「我們一放假就送去補習班了,呆在家裡就只會玩 游戲 ,還整天將家裡搞得亂七八糟的。」小C媽媽說。最近和孩子一起下來散步,都看不到幾個孩子,原來都去補習班了。

小A媽媽跟我說:「你們家孩子成績還可以,但是你不要掉以輕心啊,這個補習班啊,還是要上的。現在的課外補習班不是成績差的孩子才需要,成績好的也需要啊。基礎不好的補基礎,基礎好的可以拓寬知識的深度和廣度,讓孩子可以掌握更難一點的知識。孩子的學業成績就可以遙遙領先了。我們是苦於基礎不好,現在不補的話,怕下個學期跟不上。」

小C媽媽說:「我看你們家孩子好像經常在下面玩啊。他作業都完成啦?」

「作業本來也不多,每天2頁,今天的作業已經完成了。」我回答道。

「這樣可不行啊,除了老師布置的作業之外,你也應該給孩子布置一些額外的作業。你可以去買一些練習冊給孩子做,多做題才能鞏固知識。我們家從上一年級的時候,每一科我都給買了三套習題,天天練,這樣基礎才會牢。」小C媽媽說。

「我感覺這樣的話,孩子的作業可能太多了。現在每天完成學校的作業都要將近1個小時了。」我委婉地說。

「不會不會,我們家都是這樣過來的。而且你們家這樣子是不夠的,做作業的時間太短了,還要加強。你們家孩子剛上一年級,你沒有經驗,也沒有跟過來的人交流,你對孩子的學習也太不上心了,一點都不了解。」小C媽媽說。

「既然你沒給孩子布置作業,他的時間就比較多了。你可以給他報幾門興趣班啊。現在的孩子沒有特長是不行的,你看我是這樣安排的,我們周一練琴,周二學書法,周四練跆拳道,周五學輪滑。」小A媽媽說。

聽到這里的時候,我都覺得那個孩子挺可憐的。我說:「那剩下的幾天就去補習班了,平時要上課,還脊凱渣要完成作業,孩子每一天、每周的時間不是都排滿了嗎?這樣孩子忙得過來嗎?他還有自己的時間嗎?」

小A媽媽說:「孩子現在的任務不就是學習和玩嗎?興趣班就是讓他玩啊,不是寓教於樂嘛,就是讓他在玩的過程中,學好特長啊,而且還能緩解學習的壓力,勞逸結合剛剛好。」

我們提倡素質教育好多年了,但是家長們對素質教育的理解卻是不一樣的。有些家長認為,素質教育就是讓孩子多學幾門興趣班,多讓他們懂點藝術就是素質教育了。甚至也有的家長認為,藝多不壓身,多點特長總是比較好的,起碼什麼都會,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了。

我也曾給孩子報過興趣班,但是孩子不感興趣,後面就給停掉了。他們說孩子不懂事,你作為大人也跟孩子不懂事,由著孩子的性子來,這會害了他一輩子。

其實,從和同齡的媽媽們的聊天中,我看到了中國家長的焦慮。孩子幼小銜接的時候,要不要報班學習,家長焦慮;孩子成績不好,家長焦慮;孩子作業少,家長焦慮;孩子上特長班,家長也焦慮……

很多家長會給孩子額外布置作業,會給孩子報補習班,會給孩子報興趣班,但有多少是孩子想要的。從根本上說,他們做這些,是以「為了孩子好」為名義,其實是在緩解自己的焦慮。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同時也是一位母親,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我想做個引導者和陪伴者。孩子在他每一個年紀應該做什麼事情,我會支持並鼓勵他去做。

比如說,盡可能讓孩子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櫻悄活。在課後,他可以去接觸大自然,即使是在花叢旁邊觀察蚯蚓,我也覺得那是學習和成長;即使是在游樂場和小朋友一起玩,他能夠融入群體,玩得開心,那也是在鍛煉自己的社交能力。

我不想在他應該充滿多彩的童年裡,整天埋頭在習題當中,也不是每天奔波於培訓機構和學校,過三點一線的生活。這會讓他失去生活的樂趣,將來回憶起來,也覺得自己的童年是無趣的。

我更多的是希望,培養出一個獨立自主、熱愛學習,也熱愛生活的孩子。我只是一個普通的母親,只希望孩子能夠身心 健康 ,未來可以過好自己的人生。

自己不能學有所成,就把希望放到孩子身上!

這是大部分教育焦慮者的真實寫照,導致那些學習好的人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孫斗,自己孩子怎麼努力都覺得不夠,其實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努力的人就是優秀的

因為如果你停下來回頭看看,會發現沒有你孩子優秀的人大有所在,如果你的孩子已經努力了,那麼他就是最優秀的。

不要一直看著前面的人,那會把你累壞的!

適當的回頭看看,休息一下,合理安排學習和 娛樂 的時間,未必就比天天學習的效果差。

比起生命,其餘都是小事

前段時間,看到兩則新聞,一則是小孩因為學習太累,在家暈倒後就再也沒有醒過來;另一個因為補習班太多太累,也暈倒在公交車上。

替家人們悲痛的同時,不禁對其教育方式也有所不滿。請家長們不要隨波逐流,不要刻意攀比,要放下自己心裡的那份虛榮心,因為你想要的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這樣狠心的去剝奪一個孩子天真的童年,將會對其成長會造成巨大的影響!

不要舍本求末

學習是為了未來更好的生活,但不一定要建立在犧牲現在的童趣上面。當你有了足夠的知識時,內心卻因為小時的環境而不夠健全,只是看起來表面很風光,但那真的是你想要的結果嗎?

合理安排

我大女兒目前只報了三個班,而且只有一個是關乎學習的數學思維課程,其餘兩個分別是游泳和吉他,都是她的興趣所在。一個人的成長,不完全在於為了考試而學習,也不要人雲亦雲,一定要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對於個人興趣做出合理的引導。

學習不是目的,好好生活才是!

因為家長混不好,總想讓孩子趕上。

真實原因是:

孩子各不同:7份基因(天生已定),2份環境(家庭),1份教育(學校)。

關於現代家長為什麼普遍焦慮的原因,我看別的答主說得都很多了,在此不再贅述。我來說點不一樣的吧。

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腦科學家洪蘭曾經說過:「

經濟是個供求關系,當老人越來越多時,防止失智的葯就變成生意的賣點;當孩子越來越少時,讓孩子變聰明的書也變成生意的賣點「。

就這一句話,就可以解釋為什麼現在的家長,焦慮得多,淡定的少。 這是 歷史 的必然,也是 社會 的選擇,是不可逆的潮流。

2018年有一則關於教育資源的新聞,曾經刷爆網路朋友圈。

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為主的民辦立新小學校舍房屋租約到期,800多名學生被臨時安排到附近的蘇州勤惜實驗小學就讀。不料此舉卻引發勤惜小學眾多家長的反對。校方表示,將用鐵柵欄設置隔離帶,讓兩個學校的孩子分開管理和教學。(源自2018年8月26日《揚子晚報》)

隔離門的一端,是花了大價錢買了學區房的家長,他們不滿意學校接納外來務工人員子弟上學,所以頻頻「圍攻」學校。隔離門的另一端,是800多名外來打工人員的子女,也是懷揣著赤子之心來求學的孩子。

家長們有錯嗎?學校有錯嗎?其實都沒錯,這只是在現有教育資源不對等的情況下,權衡利弊得出的結果。隨著教育資源傾斜的越發嚴重,類似的情況也只會更多,而不會消失。

在這種情況下,想讓中國的家長放棄焦慮,是不可能的。

對教育的定義,各國學者認識不同。美國的杜威說:「教育即生活。」

英國的斯賓塞說:「教育為未來生活之准備。」

教育的本質,其實是將孩子培養成更好的人。但是在現有的情況下,教育是 社會 中層留住自己地位的唯一手段了。

我們總是說國外孩子上學輕松,其實這完全是誤解。我之前在美國訪學時,曾經對做過調查,國外中產階級父母對教育的重視程度,絕對不亞於中國的家長。

就美國而言,隨著 社會 貧富差距的不斷拉大,私立學校和好的公立學校絕大多數扎堆在富人區。教育資源正在日益走向 「世代遺傳」 ,父母的 社會 地位基本上決定了後代的發展。美國大學有很多校友會,在選拔學生入學時,也會傾斜給校友的孩子,這簡直就是公開的秘密。

所以和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高等教育已經算是很平民化的了。雖然大家總說「寒門難出貴子」,但是這條鯉魚躍龍門之路,還是給了很多普通家庭翻身的機會。和美國的教育壁壘相比,中國的教育資源尚沒有出現遺傳世代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緩解家長焦慮?我的建議只有一個: 家長放平心態,與其重視學校教育,不如多關注家庭教育。

我在學校接觸過太多優秀但是不快樂的學生了。好多孩子考上名校之後,反而得了抑鬱症,連生活和學習都沒辦法繼續,更有甚者直接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

「早知道這樣,當初就不應該…」這是我聽過最多的從這類家長中說的話了。

好的家庭教育,會讓孩子長大之後仍然保持對世界的敬畏和好奇。好的家庭教育,會滋養孩子的理智腦,促進他們大腦發育和構建,也有助於他們將來能夠與他人建立深厚、持久的 情感 。

被愛滋養長大的孩子,不僅學習能力強,而且懂得如何愛人、如何自愛。這才是我們家長,可以給與他們的最好禮物。

最後,我也建議各位, 為了讓孩子得到好的發展,你們也要好好照顧自己。 自勉!

現代家長有普遍的教育焦慮,算是現代家長的一個重要特點。對這個教育焦慮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對教育的梳理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1、家長給孩子報名了很多的課外文化補習。如學語文、學奧數、學英語……

2、家長還給孩子們報名了各種才藝興趣類課程。如音樂、美術、書法、跆拳道……

3、家長平常還收集各種學校資料。家長要先看看哪所學校好,到孩子升學的時候好送孩子進這所學校,有許多家長甚至高價購買學習名額。

4、很多農村裡的家長,甚至為了孩子的學習,在城裡貸款買房,為孩子爭取到一個城裡學習的名額。

……

要說孩子在哪些方面為孩子的教育焦慮,那真的是太多了。為了孩子能進個好學校,不停地補課,不停地找關系,不停地買買買……

⑤ 中國式父母焦慮,會毀掉孩子嗎家長該如何理智地面對孩子的學習

1.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前鋒家長產生“中國式焦慮”的最大原因是家長將型並孩子當作“機器”,不斷地給孩子施加壓力,讓孩子越來越透不過來氣,家長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叛逆,家長也會越來越焦慮,所以家長需要做的就是放下心中的顧慮。
2.寓教於樂,讓孩子卜悔跡變得更快樂高強度、高密度的輔導班和補習班的重擔會把孩子壓得喘不過來氣,孩子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孩子會活得很壓抑,活得很累。

⑥ 一年級新生家長陷焦慮癥候群,該如何緩解家長的焦慮

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

⑦ 中國式家長壓力很大,需要怎樣去減少壓力

中國式的家長壓力很大,整個心裡眼裡都是孩子,這樣不僅讓孩子感受到巨大的壓力,而且讓自己也承受很大的壓力,今天就來說一說需要怎樣去減少壓力。

一、正確面對孩子的成績

對於家長而言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優秀,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就導致他們從孩子出生承受的壓力很大。其實每一個人孩子都會有成績好壞,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成績好的,即使都是成績好也會有區分,作為家長不要過於的著急。

中國式家長壓力大是因為自己想得太多,顧慮太多,把孩子當作了自己的唯一。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應該只看到孩子一方面的成長,應該全方面的去比較,這樣才會讓孩子更好的成長,自己也會快樂。

⑧ 父母可以用哪幾招恢復好心態,在教育孩子時不再「焦慮」

從前以來,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是家長心頭的「大病」,許多家長因此焦躁不已,甚至略有焦慮症的傾向。這段時間有關教育的話題尤為熱烈,儼然掀起了一陣陣城市中等收入群體對於子女教育的憂慮潮。這種現象背後有著深刻的社會內涵,尤其是教育背後的文化資本和社會煉金術的體系,不斷地在形成一個個「場域」和「區隔」,一步步加劇社會的棚蔽分化和不平衡。

家長一遍遍擔心自家孩子比不過別人家的孩子,一邊責怪自己為孩子做的太少,也希望孩子能夠用自己的努力填補上自己比別人家長落後的地方。當這三者不能平衡時,許多家長都會陷入焦慮中。前日,杭州一小學家長自爆「高級學歷」競選家委會的事情火遍網路。孩子同學家爸爸媽媽都是「碩士」、「博士」……而自己只是個本科生,一時間激起了不少家長的敏感情緒。

在教育當頭的局面下,家長們無疑是一個頂樑柱,如果家長都倒了,那孩子肯定也沒有了動力。如何讓家長保持良好心態,成了我們需要關注的一個重點話題。

對於孩子們來說,也許數學考試得了滿分的驕傲和自己動手拼完拼圖的喜悅差不多。所以何必把應試教育看成牢籠,把孩子和自己關進去廝打呢?我們明明可以選擇更好的方式去面對這些,一種讓孩子和自己都樂於接受的方式。當生活不太美好時,要學會自己製造美好。調整自己的心態,去接受孩子的不足和長處。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接受教育、長大成人,是來享受這個美好的世界的,而不是作為家長與家長的戰斗機器,謹記。

⑨ 父母一直為孩子焦慮怎麼辦

中國家長的「焦慮病」,是時候該治一治了。心理學認為,焦慮來源於對不確定性的恐懼,育兒焦慮,則是父母對孩子成長不確定性的擔憂。

為了消除這種擔憂,父母總是忍不住要為孩子設計人生,報名各種補習班,禁止孩子玩游戲,還要求孩子不能有絲毫偏離。

別把「野貓」當「老虎」

有些父母,先是焦慮孩子說話晚,

孩子會說話了,又焦慮孩子沒禮貌;

孩子有禮貌了,又焦慮孩子不會拼寫;

孩子會拼寫了,又焦慮孩子在班上不主動發言

總之,前面的焦慮剛消失,後面的焦慮便接踵而至。

焦慮有益還是有害,關鍵在於度——焦慮程度要與事情的危險程度相匹配。

老虎會吃了你,非常危險;狐狸會吃你家的雞,使你的財產遭受重大損失;野貓會偷你家的魚,當然也是一種財產損失,但你辛苦一點兒,多打點兒魚就彌補了。

面對這三種危險,你的焦慮水平應該和它們對你造成的威脅相匹配:對老虎產生的焦慮最多,狐狸次之,野貓最少。

我曾看到一個故事,有位女生給在國內的父母寫信說:

爸爸媽媽,我在美國一切都好,最近還交了男朋友。

他雖然只是初中畢業,沒有工作,但是沒關系,我向同學借錢給他用,因為真愛是無價的。

他比我大19歲,對我就像對女兒一樣疼愛,我很喜歡這種感覺。

他有時候不開心了會打我,但我不會怪他的,因為總是我先惹他生氣的。他有很多愛好,比如滑雪。

我們上周一起去滑雪,他把我拉上了黑道,我把兩條腿都摔斷了。所以,我現在是躺在醫院里給你們寫這封信……

好了,其實前面說的都沒有發生,我在美國一切都好,沒有交男朋友,身體也很好,只是這學期有一門功課沒有及格。

顯然,這位女生是怕父母對她有門功課不及格大發雷霆或者過於擔心,虛構了前面那些更糟糕的場景。

先嚇一下父母,等父母擔心到了極點,才說出她真正遇到的問題。

這時,她的父母肯定已經發現,功課不及格這個以前他們非常擔心的問題(野貓級別),與女兒生命有危險、摔斷了兩條腿、被老男人騙相比(老虎級別),其實算不上什麼。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而大多數問題,只屬於野貓級別。

從長遠看並不會對孩子產生不利影響。

比如一次考試沒考好,對你安排的興趣班沒有興趣,和其他孩子在操場上打了一架……

如果你對一些影響不大、可以逆轉或者大幅減輕後果的問題,焦慮得好像生死攸關、前途命運在此一舉。

這些返春過度焦慮,就是自找的。

為孩子做選擇時,別忽視「機會成本」

我兒子今年6歲,家長們在一起聊得最多的就是給孩子報什麼輔導班。

「現在小學都有要求,入學時必須認識100個字,會做10以內的加減法。幼小銜接必須要做啊,一起拼個班吧。」

這時,我一般都是使大家掃興的那個,這個也不報,那個也不學。

於是,就有家長來勸我:「藝多不壓身,又不損失什麼,對不對?」

還真不對。

孩子損失了其他選擇的機會,付出了機會成本。

機會成或沒本是一個衫世納經濟學概念,是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要放棄的其他東西的最大價值。

一般來說,成年人哪怕不知道機會成本這個概念,在做選擇時也會本能地考慮機會成本。

比如,有人向你求愛、你會比較下其他潛在的追求者;你去找工作,收到公司offer,還會再看看有沒有其他公司想聘用你......

可一到育兒這件事上,父母就沒那麼理性了。

英語、識字、數學,哪個不重要?還有手工、鋼琴、少兒編程,不都應該學嗎?但孩子的時間有限,你得確認在有限的時間里,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從長遠看,決定孩子一生成就的到底是什麼?

自主性、社交能力、創造力的作用,至少不比書本知識和考試能力的作用小,而這些能力的培養也需要時間和機會。

孩子本可以用上輔導班的時間自由玩耍,家長眼中的「瞎玩」,其實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除了可以培養孩子的探索能力之外,最重要的是能鍛煉孩子自主選擇的能力,讓孩子慢慢學會自己做決定。

如果一個孩子整天被家長安排各種活動,在活動中又要聽老師指揮,怎麼可能發展出自己做決定的能力呢?

如果孩子用這些時間在操場上、公園里和小夥伴一起瞎玩,那就更好了。

既可以鍛煉社交能力,又可以提高身體素質。

哪怕就是發呆,也不是在浪費時間,而是在靜修創造力。

因為人發呆時大腦並不是就關機休息了,而是啟動了「默認模式網路」,這個「網路」正是創造力的來源。

為什麼家長在投資、求職的時候都能考慮機會成本,一到孩子教育的問題上就對各種「能力提升機會」喪失了抵抗力,忽略了機會成本呢?

根本原因就在於對孩子未來的過度焦慮,使他們對各種機會的實際成本和真實收益無法做出理性判斷。

可以互相比較,不能以偏概全

我兒子上幼兒園時,一位同班小朋友的家長對我說:「我家孩子太差了,沒有一點兒競爭力。」

這個小朋友非常活潑可愛,我很奇怪家長為何會說她太差:「她怎麼太差了?我覺得她不比別人差啊。」

這位家長掏出手機:

「你看看,這是她們班一個孩子畫的畫,多生動!我家孩子現在只會畫圈圈!

這是她們班一個孩子寫的日記,都會寫這么多字了,可我家孩子現在只會寫自己名字!

還有這個視頻,和她一起學鋼琴的孩子彈的,才5歲巳經彈得這么好了。我家孩子呢?一叫她上鋼琴課就像要殺了她似的!」

「你說的好像不是同一個孩子吧?你讓自己孩子和畫畫最好的孩子比畫畫,和寫字最好的孩子比寫字,和彈鋼琴最好的孩子比彈鋼琴,當然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行啦。」

「不這么比還怎麼比?難道和不會畫畫的比畫畫、和不會寫字的比寫字、和不會彈鋼琴的比彈鋼琴嗎?那不成了阿Q了嗎?」

「當然不能那麼比,你得和大部分人比啊。」

這位家長就是犯了取樣偏差的錯誤,也就是以偏概全。

她在找老公時,不會拿自己的老公和馬雲比財富、和金城武比相貌、和愛因斯坦比智商、和C羅比身材,因為理智的人都知道,那不代表平均水平。

卻特別容易把不同孩子的優點集合到一起,成為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別人家的孩子」是一個和夢中情人一樣虛幻的人物。

要知道,這世界上除了「我的孩子」,就全是「別人家的孩子」,這相當於要讓孩子一個人打贏全世界。

這公平嗎?孩子受得了嗎?

這樣不客觀的比較,只會給孩子帶來無法承受的壓力,對孩子的成長毫無裨益。

這些錯誤,你在找老公或者買車的時候不會犯,為什麼在孩子身上就會犯呢?

因為你太焦慮了。

當你對孩子的未來過度焦慮時,會反復檢查孩子的各項指標,寧可往上比過了頭,也不能往下比鬆了勁。

孩子的大部分缺點,

都符合心理發展的規律

有些家長的心態比較開放,不和別人比較,沒有一定要讓孩子出人頭地或者達到父母的預設目標的想法,可他們仍然焦慮。

為什麼呢?

讓我們來聽聽這些家長的心裡話——

1. 抱怨不聽話

「我就沒見過這么不聽話的孩子!

不許他吃零食,他偷偷吃;不許他看電視,他偷偷看。現在還學會了說謊,明明偷吃了薯片,還在口裡嚼呢,竟面不改色地說『我沒吃啊』。

這樣下去怎麼得了啊!」

2.抱怨性格內向

「他明明認識這個小朋友,都走到人家旁邊了,就是不和人家打招呼。

都拿起人家的樂高一起玩了,就是不敢和人家說句話。

這可怎麼辦哪?內向的孩子多吃虧啊!」

3.抱怨不愛學習

「我家孩子一點兒毅力都沒有,無論什麼特長班學了一兩次就不願意去了。

唯一最感興趣的就是玩游戲,手機奪也奪不下來。

這將來上學了,難道也要把他送去電擊治網癮嗎?」

其實,這些家長不僅不用焦慮,反而應該恭喜自己:孩子是我親生的,不是機器人生的!

請你想像一下:

如果孩子3歲就能捧著《唐詩三百首》反復吟誦,4歲就坐在桌前做數學題;

你給他報興趣班,他就歡天喜地地練到鋼琴五級、圍棋九段;

你讓他不吃薯片,他就不吃薯片

那你生的還是人類寶寶嗎?

其實,這些貌似很嚴重的「缺點」,並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不了解孩子社會性發展的規律。

比如,對於1-3歲的孩子來說,在一起不交流、各玩各的並不是因為性格內向,發展心理學稱其為「平行游戲階段」,是從單獨游戲到社交類游戲的過渡,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再比如說謊。

2-4歲的孩子,語言能力快速發展,但還分不清什麼是事實、什麼是想像。

所以,當看見孩子吃薯片而孩子說「我沒吃」時,並不是孩子在說謊,而更可能是在想:「糟了,我希望媽媽沒看見我在吃薯片。」於是就脫口而出:「我沒吃薯片。」

孩子並不是要故意騙你,而只是在表達自己的願望。

再過一段時間,孩子或許會說更能自圓其說的「謊」了——

你也應該暗自慶幸,因為這說明孩子的社會認知能力提升了,能猜到別人的想法,開始和你進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智力競賽了。

我當然不是鼓勵、縱容孩子說謊,只是想勸慰各位父母,天底下沒有從來不說謊的孩子。

尤其在孩子心理發展的早期,說謊是正常的,因為孩子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說謊。

孩子就應該不理性、很貪玩

兒童的大腦發育有個特點。

主管情緒的那部分發展得很快,所以孩子喜怒哀樂各種情緒一點兒不少,但主管理智(理性分析、決策、抑制沖動)的那部分發展很慢,要到20歲以後才發育成熟。

所以,孩子做事蠻不講理、撒潑耍賴,不是因為他本性頑劣,更不是要故意和你對著干,而是因為他的理智腦尚未發育成熟,沒有能力對各種沖動進行衡量與抑制。

要求幾歲的孩子嚴謹自律、懂事講理,和孩子剛學會走路就要求他完成5公里越野一樣,都屬於拔苗助長,危害極大。

其次,孩子其實是最愛學習的,因為人類是最依賴學習的一種動物。

人類不像小馬,生下來就會跑,也不像小老鼠,出生一周就能自己找吃的。

人類寶寶生下來只會吃奶、哭和睡覺。

而人類最主要的生存優勢——強大的大腦,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發育成熟,學習則是促進大腦發育的必要手段。

所以,人類大腦天生就進化得非常鼓勵學習。

既然進化鼓勵學習,就應該讓我們非常喜歡學習才對,為什麼今天一說起學習,孩子的第一反應是「學習是苦差事」呢?

因為學習的方式改變了。

大腦的學習方式是在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發展出來的,主要是為了解決幾萬年前老祖宗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比如打獵、採集、求偶,而非現在的寫字、編程、彈鋼琴、學英語。

所以,凡是與遠古時期相關的生活方式,大腦就比較喜歡,這也是為什麼孩子們大多熱衷於爬樹、游泳、玩泥巴、過家家,還有傻乎乎地到處瘋跑——

這些其實都是在學習如何解決遠古時期作為一個成年人要面對的問題。

就在這瞎玩、亂玩的過程中,孩子的大腦在迅速發育,他們對世界的認識體系在快速搭建。

我們不必改正孩子所有的缺點

我的孩子做作業拖延時,我就想起我自己,在寫這本書時也是各種拖延;

孩子在彈鋼琴遇到一個挫折就要放棄時,我就想起我自己,在研究中遇到一個阻礙就輕易放棄了;

孩子在我們不給他買玩具而哭鬧時,我就想起我自己,為了多年前未達成的一個心願,至今耿耿於懷·····

區別只是在於,我比孩子的能力更強,所以他遇到的那些困難,在我看來可以輕而易舉地解決——

「不就這么點兒作業嗎?這一段鋼琴是有點兒難,但一小時的功夫你都下不了嗎?一個玩具就哭鬧成這樣,你還有沒有出息?」

當我遇到寫書、研究這些問題時,我不會這么責怪自己,卻未曾想到作業、鋼琴、玩具對於孩子的挫折,一點兒不比寫書、研究、舊日遺憾對我的挑戰小。

如果我可以輕易地原涼自己,為什麼不能原諒孩子呢?

你不會有完美的人生,也就不該奢望有完美的孩子。孩子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一方面,這是大自然的奇妙設計。

更重要的是,他是你親生的。

07

把孩子視為「薛定諤的狗」

邪惡的奧地利物理學家薛定諤,想像出一隻充滿暗黑能量的盒子,裡面關了一隻無辜的貓。

這只盒子里有放射性元素,有一半的可能會觸發一個機關,把貓殺死。這只貓現在到底是死的、還是活的呢?

不知道。

如果一定要問,答案是「既不活也不死」,或者說「既活又死」。

但如果你打開黑盒子,你會看到這只貓要麼是活的,要麼是死的。

換句話說,如果你不去碰(觀察)這只貓,它有兩種可能性同時存在,但如果你去碰(觀察)它,它的狀態就坍縮為一個了。

當孩子呱呱落地時,一無所知,一無所能,怎麼就慢慢長成了那個淘氣鬼?怎麼就變成了一個穩重、負責、努力、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薛定諤的狗,就是育兒中最神奇的一點——

你的孩子有無限的可能性,未來可以成為各種狗(銷售狗、程序狗、護士狗、科研狗、創業狗......),但最終,他只會成為一種狗。

當然,他也可能成為一條「斜杠狗」(斜杠青年,擁有多種職業或多元身份的人)。

以上翻譯成人話就是:

你的孩子有無限多種可能的人生,但最後在現實中,他只會走一條人生之路。

你要面對的只是一個薛定諤的狗,而不是薛定諤的貓。

薛定諤的貓面對的是生死問題。

薛定諤的狗要面對的,不過是方向問題。

學文科還是學理科?不喜歡金融、計算機,卻喜歡畫畫?這些問題都不影響其人生的本質。

哪一種更好?真的很難講。

也許在你眼中,獵犬就是比哈巴狗好,黑狗就是比白狗好,可是你的狗寶寶也許不這么想。

無論哪一種人生,都自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歡樂。而這些選擇,遠沒有你想像的那麼沉重。

更何況,不管你怎樣焦慮,你都不可能消除生命成長的不確定性。

那麼,為什麼不擁抱這個不確定性呢?

所以,請放下你的焦慮,讓孩子去做一隻薛定諤的狗。

讓TA去體驗探索未知世界的驚奇,讓TA去感受在不斷地試錯與校正中完善自我。

⑩ 如今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都非常的焦慮,家長怎麼做才能不焦慮呢

有時候,我們做父母的,自己心裡有些心理告塵需求扮行沒有得到滿足,就轉而從孩子身上來尋求滿足,或者自己本身也不是自主的人,也沒有自己的價值觀和目標,只能隨著社會的大流來定義孩子的成功。

樂觀的孩子,沒有多慮的家長。到什麼山,唱什麼歌,開什麼花,結什麼果。家長在養育孩子過程中造就的潛移默化,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孩子會帶著怎樣的觀感與取向,去分析自己生活中的每一個元素。

養育孩子一定要和善而堅定,而不是暴躁而固執。

閱讀全文

與中國式家長焦慮怎麼取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什麼鍵盤可以翻譯印尼語言 瀏覽:522
怎麼玩和平精英國際服手游 瀏覽:402
我愛你中國怎麼疊 瀏覽:940
緬甸買中國電信卡都需要什麼 瀏覽:898
越南鼓還有什麼 瀏覽:349
如何講中國傳統 瀏覽:131
越南祈禱是什麼意思 瀏覽:964
中國人如何認識當前形勢 瀏覽:365
為什麼印尼日本人很多 瀏覽:743
英國now水杯質量怎麼樣 瀏覽:274
印度種姓制度多少天能終結 瀏覽:825
越南的東面西面在哪裡 瀏覽:241
英國為什麼感染比較多 瀏覽:812
伊朗政教合一為什麼還有選舉 瀏覽:526
嗯伊朗總統怎麼死的 瀏覽:240
世界疫情中國排名多少 瀏覽:89
如何判斷越南女孩是否單身 瀏覽:891
印度人食物怎麼都是黃色 瀏覽:308
看外國美女如何評價中國男神 瀏覽:766
印度第一大國是哪個 瀏覽: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