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畫分為哪幾類
中國畫:
簡稱「國畫」,在本世界美術領域內自成都市獨特體系。
它用毛筆、墨,和中國畫顏料,在特製的宣紙或絹上作畫。
在題材上有人物畫、山水畫、花鳥(卉)畫動物畫等之分。
在技法上又可引為工筆畫和寫意畫兩種,各有蹊徑,互有特色。
在人物畫方面,從晚周至漢、魏、六朝逐漸成熟。山水、花鳥等至隋唐之際,始獨立形成畫料。
到五代、兩宋、流派繁多,為高度發展階段。元化水墨畫盛行。
明、清和近代,大體錄襲前規。在各個時期中,都出現了不少革新造性的畫家。
在世界美術領導或中國畫具有鮮明的民族形式和獨特風格。
在描繪物象上,主動運用線條、墨色來表現形體、質感,有高度的表現力,並與詩詞、款賦、書法篆刻相結合,達到「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的效果。
另外中國畫,還有著獨特的裝裱形式,起到襯托畫體的作用。
文人畫:
系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個專稱,也稱「士大夫甲意畫」。
用書卷氣作為一個評畫的標准,意指詩意畫或稱詩卷氣。
其作品大都取材於山水、古木、竹石、花鳥等。
表現手法以水墨或談設色寫意寫為多。
其代表人物有唐代王維、元倪雲林、明董其昌,清八大山人、石濤、吳昌碩等。
他們的畫大多追求,畫中有詩,詩中有畫。
畫好畫後又大多在畫中題詩,或以詩作畫,故以表達畫意,亦以畫表達詩。
被人稱為詩情畫意。
宗教畫:
取材於宗教之教義,故事和傳說且服務於宗教宣傳的繪畫。
如道教中表現神仙的畫像,佛教中表現佛本生故事的繪畫,中國道教題材的繪畫早在魏晉時代就有專門關於神仙和傳說中故事場面及神仙形象的繪畫。
佛教繪畫興盛於中古時代的印度,後流傳入中國(隨佛教流傳)後,逐漸被中國古代畫家用中國繪畫的形式描繪而形成了中國特色佛教繪畫。
院體畫:
我國唐代已設徐詔、供奉等。五代時,西蜀、南唐設置畫院。
宋代設翰林圖畫院,選優秀畫家,為皇室宮廷服務。
歷代畫院里所畫的山水、花鳥、人物等,大都是要求用筆沒色,整細致、富麗堂皇,構圖嚴謹,色彩燦爛,有的有較強的裝飾性,稱之為院體畫。
民間畫:
在中國畫中指除專業畫家、文人畫家等之外的,專以繪畫為生存手段而迎合一般市井習俗而從事繪畫的街頭藝人所作的種種畫作。
其作品傾向艷麗甜俗細膩,不同於專業畫家、文人畫家,所作的畫作較為講究詩意,畫境等文化內涵。
而為一般文化層次的平民喜愛。
民間畫又稱匠人畫,比起院體畫缺乏嚴格的技巧訓練;比起文人畫,缺乏文學和理論修養。
但是,它有些又趨於朴實、熱烈某些優點也是文人畫與院體畫所不及的,也有時為文人畫和院體畫所吸收。
動物畫:
在中國畫中以動物形象作為藝術語言,以表達人的希望、幻想和各種感情的一種繪畫,描繪的題材很廣泛,凡動物均可入畫,但主要對象為人們常見的家禽、家畜和動物園中的各種動物。
動物畫不要求維妙維肖,允許誇張與變形,但要有個性,要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和生活美的聯想。
扇面畫:
在中國畫門類中,歷代書畫家都喜歡在扇面上繪畫或書寫以抒情達意,或為他人收藏或贈友人以詩留念。
存字和畫的扇子,保持原樣的叫成扇,為便於收藏而裝裱成冊頁的習稱扇面。
從形制上分,又有圓形叫團扇和折疊式的叫摺扇。
淺絳山水畫:
中國山水畫中的一種設色技巧。
即凡以淡紅青色彩渲染為主山水畫,統稱淺絳山水。
其方法是先用濃淡,干濕變化之墨線勾勒輪廓結構變化之後,再施以淡的赭石,(或摻少許硃砂類)染山石,樹木結構處。
最後用淡花青類色渲染即成。
青綠山水畫(兼金碧山水):
系中國畫中施用濃重的礦物顏料的石青和石綠顏料為主,表現山石樹木的蒼翠而得名。
也有在青綠山石的輪廓上勾以金石,這樣的山水畫又稱金碧山水。
青綠山水始創於唐氏的李思訓,北宋的王希孟所畫的《千里江山圖》也是青綠山水的代表之一。
沒骨(法)畫:
中國畫傳統花卉(花鳥)畫的一種畫法。
直接用顏色或墨色繪成花葉,而沒有「筆骨」——即用墨線勾勒的輪廓。
據宋代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記載,這樣畫法始於五代的徐熙,徐崇嗣祖孫。
其實始於黃筌,徐崇嗣僅是「郊諸黃之格」而已,《宣和畫譜》著錄有黃筌《沒骨花枝圖》一件;
《洞天清錄集》說黃筌「真似粉堆,而不作圈線」,(註:在中國古代粉即是色),這即「沒骨畫法。」
工筆畫:
中國畫傳統畫法之一。
畫法比較工整嚴謹,以描繪被畫對象的准確形象為准則。相對於「寫意畫」。
(以描繪被畫對象的大意為原則)而言。
總的來講,工筆畫用筆工整細致,敷色層層渲染,細節剛徹入微要用極細膩的筆觸描繪物象,故稱「工筆」。
主題畫:
在中國畫中,畫家通過一定的故事情節人物、場景、題材展示給欣賞者的地位、社會和人生的某種看法或感想。或對某些歷史故事事件的等的形象與場景的形象刻劃與再現等。具有一定的再現性,真實性,或揭示性。一般每幅畫的立意比較明確。時間、事件等較為明晰。寫意畫:
中國畫傳統的畫法之一,相「工筆畫」而言,用豪放、簡練、灑落的筆墨描繪物象的形神,抒發作者的感情。
寫意畫在表現對象上是運用概括、誇張的手法,豐富的聯想,用筆雖簡但意境繁邃,具有一定的表現力。
它要有高度概括的能力,要有以少勝多的含蓄意境,落筆要准確,運筆要熟練,要能得心應手,意到筆隨。
界畫:
中國繪畫很特色的一個門類。
在作畫時使用界尺引線,故名:界畫。起源很早,晉代已有。
顧愷之有「台榭一足器耳,難成易好,不待遷想妙得也」的話。
到了隋代,界畫已經畫得相當好。
指畫:中國傳統繪畫中的一種特殊的畫法。
即以畫家的手指代替傳統工具中的毛筆蘸墨作畫,別有一種特殊趣味和技巧。故被稱為指畫。
歷史上清高其佩近人潘天濤,洪世清所作指畫作畫作品其影響較大。
山水畫:
系中國畫,特有的畫種之一。
在魏晉南北朝時已逐漸從人物畫中分離出來,形成獨立的畫料,到唐代已完全成熟。
山水畫,是稟愛自然的精華,天地的秀氣,所以陰陽、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晝夜有無窮的妙趣。
從六朝到唐山水畫家雖然很多,但他們的筆法,位置卻很古拙。
到了李思訓、王維、張等便較為完善了山水畫的畫理、畫法,章法(構圖), 漸形成了中國山水畫的面貌。五代的荊浩、關同更有新的創新,一流陳規舊習。
出現了新的局面。到了宋代、范寬、李成三家鼎立,前無古人。
山水畫法達到了幾乎完美的境界
花鳥畫(花卉畫):
系中國繪畫門類中特有的一種繪畫畫種。
以描繪花卉、竹石、鳥蟲等為作畫主體。
在我國四.五千年以前的陶器上就出現了簡單的鳥魚圖案,可以作為我國最早的花鳥畫。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載:東晉、南朝宋時畫在絹帛上的花鳥畫已逐步形成了獨立的畫料。
到了唐代,已趨成熟,出現了以工筆勾填畫風艷麗的邊鸞和以墨代色,墨分五彩的殷仲容。
五代時發展有兩,即「徐、黃二體」。
一宗徐熙、一宗黃鑒。明代沈啟南、孫雪居等。
涉筆點染,亦追徐熙。徐青藤的花卉,超然畦逕,經清石濤到「楊州八怪」的花卉,更完善地形成了詩、書、畫三絕。
小品畫:
系中國畫畫家比較自由抒情作品,隨意之作,往往在藝術水平達到較高境界。
其原因大概是出於在思想上沒有過多的拘束,絕屬隨意發揮所致。
水墨畫:
在中國畫中,以中國畫特有的材料之一,墨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為濃墨、淡墨、干墨、濕墨、焦墨等,畫出不同濃淡(黑、白、灰)層次。
別有一番韻味,稱為「墨韻」。而形成水墨為主的一種繪畫形式。
彩墨畫:
在中國畫里,以「水墨畫」為基底,在其上敷色、點彩,使畫面較之水墨畫在色彩上較為豐富、明快、鮮亮。
界畫:
中國繪畫很特色的一個門類。
在作畫時使用界尺引線,故名:界畫。起源很早,晉代已有。
顧愷之有「台榭一足器耳,難成易好,不待遷想妙得也」的話。
到了隋代,界畫已經畫得相當好。
《歷代各畫記》中評展之虔的界畫說:「觸物留情,備皆妙絕,尤垂生閣」;
評董伯仁的界畫,贊他「樓生人物,曠絕古今」。
李思訓的《九成宮紈扇圖》、《宮苑圖》等,也是很高成就的,到晚唐出了尹繼昭,五代有衛賢趙德義,趙忠義等人,宋初有郭忠恕,元代有王振鵬,李容槿,明代有仇英,清代有袁江,袁耀等。
現存的唐懿德太子李重潤墓道西壁的《闕樓圖》是目前我國最早一幅大型界畫,宋代的著名界畫有《黃鶴樓》、《滕王閣圖》等。
B. 山水畫構圖方法大全
山水畫構圖構圖亦稱章法、布局,是山水畫創作中重要的一個環節。
它是決定一張山水畫的好與壞的先決條件。
在中國山水畫中的構圖,非常強調規律性和辯證法,山水畫構圖要運用對立統一規律,體現在形式上有賓主、呼應、遠近、虛實 、疏密、聚散、開合、藏露、均衡、黑白、大小等關系。
C. 國畫構圖方式有哪幾種
國畫從題材上分為人物、山水、花鳥三類,從表現形式上可分為工筆、寫意兩種。
中國畫講究形式美,構圖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也不受焦點透視的束縛,畫面空白的運用獨具特色。多採用散點透視法 ( 即可移動的遠近法),使得視野寬廣遼闊,構圖靈活自由,畫中的物象可以隨意列置,沖破了時間與空間的局限。
國畫營造的空間多種多樣,但其中**主要的有三種,即:全景式空間、分段式空間和分層式空間。
從風格樣式上看,中國畫構圖的基本樣式是「之」字形構圖(又稱「S」形構圖)。謂「易」者象也,「之」字形運動就是變化,就是延續,就是轉化,就是周而復始。此,「之」字形構圖是中國畫中**基本的構圖,其他形式都是在此基礎上變化發展而成的。
1、水平線構圖法
就是將所有形象在水平線上展開。這種構圖給人以莊重、嚴肅之感,易造成單調的感覺,但能給人平靜、穩定以及開闊、寬廣之感。這構圖法與幼兒繪畫表現特點一樣,因而比較符合幼兒的視覺感受,審美習慣。構圖時要注意形象的疏密變化和大小變化。
2、傾斜構圖法
就是將主要形象置於一條斜線附近,使畫面充滿變化和動感。此種構圖適宜表現體育運動、舞蹈、游戲等題材。
3、「s」線構圖法
此種構圖屬傳統構圖。它與中國古代美術構圖學中的「之」這構圖法方向正好相反,具有強烈的動感特徵,能創造成出優美而又富於變化的藝術效果。構圖時,形象要大小穿插、前後摭擋、相互響應、協調統一。
4、自由式構圖法
自由式構圖法如同中國畫里運用的散點透視構圖法,自由而靈活,豐富且有變化。構圖時,要體現疏密有致,大小錯落和整體協調。要避免形象之間的距離相等。
5、疊層式構圖法
形象層層相疊而成,沒有遠近之分,大小之別。在視野上無限展開,前景不擋後景,相互連接,互有穿插和對比。
古代國畫分科之說法
畫分十門。中國畫的分科,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分六門,即人物、屋宇、山水、鞍馬、鬼神、花鳥等。北宋《宣和畫譜》分十門,即道釋、人物、宮室、番族、龍魚、山水、鳥獸、花木、墨竹、果蔬等。
南宋鄧椿《畫繼》分八類(門),即仙佛鬼神、人物傳寫、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獸蟲魚、屋木舟車、蔬果葯草、小景雜畫等。元代有「畫家十三科」,但內容相當龐雜,作為分類標准不適宜。
古代國畫分類之說法
古代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按其題材和表現對象大致可分為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界畫、花卉、瓜果、翎毛、走獸、蟲魚等畫科;按表現方法有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設色又可分為金碧、大小青綠,沒骨、潑彩、淡彩、淺絳等幾種。
主要運用線條和墨色的變化,以鉤、皴、點、染,濃、淡、干、濕,陰、陽、向、背,虛、實、疏、密和留白等表現手法,來描繪物象與經營位置;取景布局,視野寬廣,不拘泥於焦點透視;按表現形式有壁畫、屏幛、卷軸、冊頁、扇面等畫幅形式,輔以傳統的裝裱工藝裝潢之。
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現方法,又可細分為水墨畫、重彩、淺絳、工筆、寫意、白描等;中國畫的畫幅形式較為多樣,橫向展開的有長卷(又稱手卷)、橫披,縱向展開的有條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冊頁、斗方,畫在扇面上面的有摺扇、團扇等。
D. 中國山水畫有哪些構圖形式
(一)S型構圖
S型構圖是指畫面各個元素的排列順序猶如字母S的構圖形式,在視覺上給觀者一種柔和迂迴、協調靈動、流暢優雅的節奏感和韻律感,擁有書法上的一波三折的藝術美感,不僅往來順逆,悠悠不斷,而且暗含一股綿綿的力度感和穩定感,通過起承轉合,把畫面中的各個創作元素聯系起來,創造出山水畫的磅礴氣勢。
(二)藏露開合構圖
藏露開合構圖是指通過對創作元素大小、遠近的透視經營,將畫面中的細節或隱藏或顯露,或遮開或閉合,使畫面景物呈現若隱若現的幽邃境象,給觀者帶來極大的想像空間。藏露開合構圖使得山水之間相依相襯、若即若離,在視覺上給人帶來幽深恬靜、和諧統一之美,有種淡泊名利、隱居世外寄情山水的意蘊。
(三)交錯構圖
山水畫表現的空間形象各色各樣,但萬變不離其宗,都是縱橫交錯的形式。橫表現為堅實的山石、厚重的土地,縱表現為挺拔的松杉、高聳的樓閣,縱橫合一的構圖有中節奏美、和諧美。《畫筌》中有載:「一縱一橫,會取山形樹影;有結有散,應知境辟神開。」
(四)三段平遠構圖
三段平遠構圖是指畫面構圖分成近、中、遠三個景物層次,平遠是指由近望遠由前向後的延伸效果,以表現地勢風貌。這種構圖往往帶來極大的視野,對於營造山體的威勢很有效果。有時也結合一些裝飾,比如巍山下的小船,給觀者一種輕舟萬重山的美感。
(五)段疊構圖
所謂段疊構圖是指通過層巒疊嶂的山峰間透視及對比關系,來表現畫面的空間感,飽滿感,與三段平遠構圖的景別劃分不同。通過段疊構圖可以凸顯畫面的壯觀氣勢,增強山水畫的奇峻之感。
(六)近景構圖
近景構圖是從創作元素的布局上來說的,畫面以視覺中心,遠景作為近景的陪襯,形成前實後虛的畫面效果。這種近景構圖,由於遠景的表現較為少或較為模糊,有時前景就成了畫面的中心,而遠景的山水就起了裝飾點綴作用,使得畫面構圖更加簡潔明確,然而意境卻更加悠遠。
(七)遠景構圖
遠景構圖與近景構圖相反,是前虛後實的景物布局,通常用於表現雲霧繚繞的山峰,浩渺無際的水流。通過前景的虛化處理,利用虛實對比,疏密相間的景物位置布置,並運用大面積的留白及色調上的輕重變化,達到給觀者一種下空上滿、下輕上重之感,同時也產生一種煙波浩渺、如臨神境的飄渺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