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西南地區為什麼沒有名茶
西南地區由於地勢較高,氣候干穗兄燥,山地極多,土壤營養不足,所以茶樹生長條件相對較差。
中國西南地區其實也出產一些非常優質的茶葉,比如雲南、四川、貴州等地都有許多名優茶品。但是相對於東部地區,這些茶葉並沒有像龍井茶、鐵觀音等那樣廣為人知和享譽全國。其中一個原因是地理環境的影響。中國東部地區氣候濕潤,春雨秋霖,森林覆蓋率高,適合茶樹生長。而西南地區由於地勢較高,氣候乾燥,山地極多,土壤營養不足,所以茶猜帶襲樹生長條件相對較差。
此外,歷史文化傳承也是一個因素。中國東部地區的很多名茶品種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底蘊,經過幾百年的發行滲展和演變,形成了其獨特的風格和口感。而西南地區的茶葉雖然質量不亞於東部地區,但缺少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宣傳推廣,因此在市場上得到的認可度相對較低。
B. 茶的產地與分類
據不完全統計,在中國已有上千種不同的茶,而市面上常見的茶,也有一百餘種左右。不同的茶產自不同的地區,要想了解中國茶,首先要了解中國各地重要的茶產區,了解各茶產區生產的茶類。下面,帶領大家一起走進中國六大茶類各產區~
01、綠茶
全國各地廣泛種植
中國十大名茶裡面最多的就是綠茶。綠茶出旅滲哪現最早,在國內地位最高,在國外也是代表中國的國茶。綠茶也是中國人飲用最廣泛的一種茶類,產地非常廣。
除了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優綠茶——西湖龍井、黃山毛峰、碧螺春等,很多小地方也會出產綠茶,但知名度比較低,一般都是自產自銷。
02、白茶
福鼎、政和兩相爭
白茶的產地,公認的產區只有福建省的福鼎和政喊睜和。但因為白茶這幾年興起,其他一些省市也開始引種並生產白茶。
關於福鼎和政和哪個才是白茶的起源地,一直都爭論不休,就目前市面上的白茶來說,福鼎白茶佔多數。不過,這兩地的白茶品質都很好,只是風味有一些差異,茶友們可以各取所好。
購買白茶的時候,除了關注產地,白茶根據原料從嫩到老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
雲南白茶也被很多茶友喜愛,茶芽肥壯,滿披白毫,很有特色。
03、紅茶
名字大多是縮寫
紅茶的產區也很廣泛,生產紅茶比較多的省份有雲南、四川、安徽、福建、廣東等。
我們經常聽到幾種紅茶的名字:滇紅、川紅、祁紅、英紅,有沒有發現一個規律,紅茶的名拆碼字大多是「地名的縮寫+紅」,例如:滇紅=雲南紅茶、川紅=四川紅茶、祁紅=祁門紅茶、英紅=英德紅茶。
此外,紅茶還有金駿眉、正山小種、九曲紅梅等「不按套路」起的茶名。紅茶經過了發酵,由綠轉紅,紅濃的茶湯泛著金黃色的光芒。紅茶的香氣有花香、果香、蜜香,不管是哪種紅茶,滋味都不會少了甜。
04、烏龍茶
哪有工夫茶哪就有烏龍茶
福建、廣東、台灣盛行工夫茶,說到工夫茶,是指用小壺小杯沖泡飲茶的方式。
烏龍茶最適合用工夫茶的方法沖泡,也是所有茶類中香味最多最豐富的茶。烏龍茶起源於福建,後引種並傳入廣東潮汕地區和台灣。
工夫茶盛行的福建、廣東、台灣,自然也是烏龍茶的主產區:福建的南部有鐵觀音,北部有武夷岩茶;廣東的鳳凰單叢茶最有名;台灣以各座山上的高山烏龍茶聞名。
05、黑茶
歷史悠久、產地固定
產黑茶的地區,也比較固定,產量比較大的主要有湖南、湖北、四川、雲南、陝西、廣西,此外還有浙江磚茶、重慶沱茶、安徽安茶、銅仁黑茶等。
黑茶在歷史上一直都是供給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因為邊疆地區蔬菜少食肉多,為了幫助消化食物和平衡營養,需要多喝茶。
06、黃茶
產地、品類都很少
黃茶生長的地域大多宛若人間仙境,它在加工中的悶黃步驟讓茶葉發黃,香氣特別且令人難忘,滋味鮮醇回甜比其它茶更有韻味。其獨特的工藝自身形成不少消化酶,茶性更加溫和,滋味更加甜爽,香氣更加清幽。
黃茶比較有名的有四川的蒙頂黃芽、湖南的君山銀針、安徽的霍山黃芽、浙江的平陽黃湯等。但黃茶因為其知名度不高,而且製作難度高,在市場上很少見,因此品類比較少。
C. 我國為什麼不多種紅茶產地
1,桐木村是核心產區,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正山小種產地的范圍,只有採摘的在武夷山自然保護區以內的茶樹鮮葉才能叫正山小種,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域以外的茶樹鮮葉,只能叫煙小種。
2,傳統工藝,這裡面核心的就是有煙和無煙的區別,傳統工藝都是青樓萎凋,下面燒的是松木,曾經看過一個梁駿德先生的訪談,梁駿德先生說只要桐木關的原料加上松木的熏制才能做出正宗的桂圓乾的香味
傳統的正山小種包括小種紅茶嚴格意義上來說都是要做有煙工藝的,這就是為什麼金駿眉是劃為工夫紅茶而不是小種紅茶,而目前市面上哪些創新無煙工藝的正山小種嚴格意義來說都是屬於工夫紅茶的范疇,其需要符合的標準是GB/T 13738.2-2017工夫紅茶而非GB/T 13738.3-2012的小種紅茶。
2,四大茶區劃分
現在我們回到問題,紅茶的產地都有哪些?按照我國對於茶區的劃分整個適宜茶樹生長的區域總共劃分為四個茶區分別為華南茶區/西南茶區/江南茶區/江北茶區
2.1華南茶區
華南茶區位於歐亞大陸南緣,是我國最南部的茶區,屬於茶樹最適宜生長的區域,北迄福州-漳平-梅縣-英德-潯江-紅水河-南盤江-無量山-保山-盈江一線,行政區包括福建省東南部,廣東省東南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雲南省南部以及海南省和台灣省。
華南茶區比較知名的紅茶有廣東省的英德紅茶和雲南省的滇紅,其他不是很知名還有廣西的金秀紅茶,海南的五指山紅茶和台灣的日月潭紅茶。
2.2西南茶區
西南茶區位於我國西南部,屬於茶樹生態適橡如宜區劃分中適宜茶樹生長的區域,是我國最古老的茶區,最早的關於茶葉的文字記錄就是來自於西南茶區。行政區包括貴州省,重慶市,四川省,雲南省中北部橋襲以及西藏自治區的東南部。
西南茶區比較知名的紅茶有四川省的川紅工夫紅茶和梁消啟貴州省的遵義紅。
2.3江南茶區
江南茶區位於我國長江以南的中下游平原地區,屬於茶樹生態適宜區劃分中適宜茶樹生長的區域,是我國主要的產茶區,北起長江,南到南嶺,東鄰東海,西連雲貴高原。行政區包括廣東省北部,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福建省中北部,安徽省,江蘇省,湖北省南部以及湖南,江西,浙江等省。
江南茶區比較知名的紅茶有福建省武夷山產的金駿眉和正山小種以及閩紅工夫紅茶,安徽省的祁門紅茶,江蘇省的宜興紅茶,湖北省的宜紅,湖南省的湖紅工夫,江西省的寧紅和浙江省的九曲紅梅。
2.4江北茶區
江北茶區位於長江中下游的北部,秦嶺淮河以南和山東沂河以東的部分地區,是我國最北的茶區,屬於茶樹生態適宜區劃分中次適宜茶樹生長的區域。行政區包括甘南,陝南,鄂北,豫南,皖北,蘇北,魯東等部分地區。
D. 為什麼大部分茶葉都生長在南方,而北方幾乎很少產茶
為什麼茶樹多生南方,而北方比較少?
茶聖陸羽在《茶經》中記載:「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奇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這說明,我國古代的西南山區應該是古茶樹的故鄉。
早在東漢,便有《桐君錄》記載道:「西陽、武昌、廬江、晉陵好茗……」這里的「茗」就是茶,而當時的這幾個地區,現均屬於秦嶺終南山以南的鄂西山區。
這更加說明了如今的雲南、貴州、四川和重慶一帶是茶樹的原產地。
比如我國北方的陝西南部、河南南部及山東東部等地區,土壤和氣候條件基本適宜茶樹的生長,也有一定的收獲量。這些北方茶區,由於晝夜溫差較大,茶樹成長緩慢,養分積累的比較充足,茶葉消敗中的有益物質比較多,因而茶葉的天然品質也較好。這便是茶樹為什麼多生「南」而不生「北」的原因了,
E. 試論地理位置差異與我國歷史名茶的關系
中國現代茶區的分布
中國茶區平面分布在北緯18~37°,東經94~122°的廣闊范圍內,有浙江、湖南、安徽、四川、福建、雲南、湖北、廣東、廣西、貴州、江蘇、江西、陝西、河南、台灣、山東、西藏、甘肅、海南等19個省區的上千個縣(市)。地跨6個氣候帶,即中熱帶、邊緣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和暖日溫帶,各地在土壤、水熱、植被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在垂直分布上,茶樹最高種植在海拔2600米高地上,而最低僅距海平面幾十米或百米,同樣構成了土壤、水熱、地物等差異。地域的差異,對茶樹的生長發育和茶葉生產影響極大。
在不同地區,生長著不同類型和不同品種的茶樹,從而決定著茶葉的品質及其適制性和適應含談性,形成了一定的茶類結構。
茶葉生產的發展,除受上述諸因子的制約外,還受栽培歷史、勞力、社會經濟、技術力量、交通運或、飲茶習俗、生活水平等影響。茶區屬於經濟概念,它的劃分是要在國家總的發展生產方針指導下,綜合自然條件和經濟、社會條件,注意行政區域的基本完整來考慮的。我國茶區遼闊,茶類繁多,茶樹品種豐富,加之地形復雜,因此,茶區劃分採取3個級別,即一級茶區,系全國性劃分,用以宏觀指導;二級茶區 系由各產茶省(區)劃分,進行省(區)內生產指導;三級茶區,系由各地縣劃分,具體指揮茶葉生產。
目前,國家一級分為4個茶區,即華南茶區、西南茶區、江南茶區、江北茶區。
江北茶區 南起長江,北至秦嶺、淮河,西起大巴山,東至山東半島,包括甘南、陝南、鄂北、豫南、皖北、蘇北、魯東南等地,是我國最北的茶區。
江北茶區地形較復雜,茶區多為黃棕土,這類土壤常出現粘盤層;部分茶區為棕壤;不少茶區酸鹼度略偏高。與其它茶區相比,氣溫低,積溫少,茶樹新梢生長期短,大多數地區年平均氣溫在15.5℃以下,≥10℃的積溫在4500~5200℃,無霜期200~250天,多年平均極端最低溫在-10℃,個別地區可達-15℃,因此,茶樹凍害嚴重。
江北茶區的不少地方,因晝夜溫度差異大,茶樹自然品質形成好,適制綠茶,香高味濃。降水量偏少,一般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個別地方更少。四季降水不均,夏季多而冬季少。全區乾燥指數在0.75~1。00,空氣相對濕度約75%。植被系綠闊葉樹,夾雜針葉樹種。茶樹大多為灌木型中葉種和小葉種。
江北茶區中不少地區種茶的不利條件是冬季既旱又凍,致使茶樹遭受旱寒兩害,生長發育受阻,因此,江北茶區在發展茶葉生產時要特別慎重。
江南茶區 在長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連江以北,包括粵北、桂北、閩中北、湘、浙、贛、鄂南、皖南和蘇南等地。
江南茶區大多處於低丘低山地區,也有海拔在1000米的高山,如浙江的天目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廬山、安徽的黃山等,幾乎都是「高山出好茶」的名茶產區。江南茶區基本上為紅壤,部分為黃壤。土壤酸鹼度一般在5.0~5.5。有自然植被覆蓋下的茶園土壤,以及一些高山茶園土壤,土層深厚,腐殖質層在談和碰20~30厘米,缺乏植被覆蓋的土壤層,特別是低丘紅壤,「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團糟」,土壤發育差,結構也差,土層淺薄,有機質含量很低。整個茶區基本上屆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南部則為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在15.5℃以上,≥10℃積溫為4800~6000℃,極端最低溫度多年平均不低於-8℃,無霜期230~280天。但晚霜和北方寒流會對該茶區的北部帶來危害。降水量比較充足,一般在1000~1400毫米,全年降水量以春季為多。部分茶區夏日高溫,會發生伏旱或秋旱。
江南茶區產茶歷史悠久,資源豐富,歷史名茶甚多,如西湖龍井、君山銀針、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等等,享譽國內外。中國目前已審定或認定的良種,如福鼎大白茶、鳩坑種、祁門種以及龍井43、福雲6號、湘波綠等等,均出自該茶區。該茶區種植的茶樹大多為灌木型中葉種和小葉種,以及少部分小喬木型中葉種和大葉種。該茶區是發展綠茶、烏龍茶、花茶、名特茶的適宜區域。
西南茶區 在米侖山、大巴山以南,紅水河、南盤江、盈江以北,神農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東的地區,包括黔、川、滇中北和藏東南。
西南茶區地形復雜棚襪,大部分地區為盆地、高原,土壤類型亦多。在滇中北多為赤紅壤、山地紅壤和棕壤,江川、黔及藏東南則以黃壤為主,酸鹼度一般在5·5~6·5,土壤質地粘重,有機質一般含量較低。
西南茶區各地氣候變化大,但總的來說,水熱條件較好。四川盆地年平均溫度為17℃以上,而川西雅安則為16℃;雲貴高原年平均氣溫為14~15℃。整個茶區冬季較溫暖,除個別特殊地區,如四川流不息源冬季極端最低溫度曾到-8℃以外,一般僅為-3℃。≥10℃積溫為5500℃以上,無霜期在220天以上。年降水較豐富,大多在1000毫米以上,有的地區如四川峨嵋,年降水量則達1700毫米。茶區年平均乾燥指數小於1.00,部分地區小於0.75。該茶區霧日多,但冬季仍顯乾旱,降水量不到全年的10%。
西南茶區茶樹資源較多,由於氣候條件較好,適宜茶樹生長,所以栽培茶樹的種類也多,有灌木型和小喬木型茶樹,部分地區還有喬木型茶樹。該區適制紅碎茶、綠茶、普洱茶、邊銷茶和名茶、花茶等。
華南茶區 位於大樟溪、雁石溪、梅江、連江、潯江、紅水河、南盤江、無量山、保山、盈江以南,包括閩中南、台、粵中南、海南、桂南、滇南。
華南茶區水熱資源豐富,在有森林覆蓋下的茶園,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全區大多為赤紅壤,部分為黃壤。不少地區由於植被破壞,土壤暴露和雨水侵溶,使土壤理化性狀不斷趨於惡化。整個茶區高溫多濕,年平均溫度在20℃以上,≥10℃積溫達6500℃以上,無霜期300~365天,年極端最低溫度不小於-3℃,大部分地區四季常青。全年降水量可達1500毫米,海南的瓊中高達2600毫米。但冬季降水量偏低,形成旱季。乾燥指數大部分小於1.00,只有海南等少數地區才大於1.00。
華南茶區茶樹資源極其豐富,薈集了中國的許多大葉種(喬木型或小喬木型)茶樹,適宜加工紅茶、普洱茶、六堡茶、大葉青、烏龍茶等。
其實茶區劃分經歷了一定的歷史演變才到現代的茶區劃分。
F. 茶的產地與分類
中國茶葉的分類:按色澤(或製作工藝)分類可分為:綠茶、黃茶、白茶、青茶、紅茶、黑茶,另外還有很多的花茶。按季節分類分為春茶、夏茶、秋茶和冬茶。按其生長環境來分類分為平地茶和高山茶。本節我們具體來認識一下中國七大茶葉分類及產地介紹。
茶葉分類一、綠茶
綠茶屬於不發酵茶類,是我國產區最廣、產量最大、品質最佳的一種茶類,產量占我國茶葉總量的70%左右。綠茶的主要特色是綠葉、綠湯。按製造工藝分為四個類型。一是炒青綠茶:如西湖龍井、碧螺春等。炒青綠茶因乾燥方式用炒干而得名。炒青茶又分三類:①長炒青,產品形狀似眉毛槐中老,又稱眉茶;②圓炒青,外形呈顆粒狀,形圓如珠又稱珠茶;③扁炒青,外形扁平,又稱扁形茶。炒青茶以浙江、安徽、江西數量較多,品質最佳。
二是烘青綠茶:如信陽毛尖、黃山毛峰、太平猴魁、華頂雲霧等。烘青茶主要產於河南、安徽、浙江、福建三省。除了高檔的嫩烘青綠茶供直接飲用外,大部分用於制各種花茶的原料。
三是曬青綠茶:主要產於四川、雲南、廣西、湖北和陝西等地。是壓制緊壓茶的原料。
四是蒸青綠茶:用蒸汽殺青的綠茶,主要產於湖北、江蘇、浙江等地。
綠茶的外形有十多種,如扁平形、劍形、松針形、方形、雀嘴形、螺形、圓柱形、鉤形、捲曲形等。
茶葉分類二、黃茶
黃茶屬於輕微發酵茶類,基本工藝近似綠茶,但是在制茶過程中加以悶黃,其代表品種有君山銀針、溫州黃湯、蒙頂黃芽、霍山黃芽、北港毛尖、鹿苑毛尖等。黃茶產於我國的四川、貴州、湖南、湖北、安徽培廳、浙江、廣東等地。黃茶形狀有單芽形、扁形、雀舌形、蘭花形和環形。
茶葉分類三、紅茶
紅茶屬於全發酵茶,紅茶又分為小種紅茶、功夫紅茶和紅碎茶三種。紅茶是我國較大類茶。出口量占我國茶葉出口量的50%,客戶遍布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具有代表性品種有祁紅、滇紅、閩紅、川紅等,國際上將紅茶分為葉茶、碎茶、片茶、末茶四種規格。
紅茶加工過程中,鮮葉的化學成份變化較大,特別是茶多酚減少90%以上,產生了茶黃素、茶紅素等新成份。香氣成份由50多種增至300多種。紅茶主要產於我國四川、雲南、貴州、湖北、湖南、江西、江蘇、安徽、浙江、廣東、福建等地。
茶葉分類四、青茶
青茶又稱烏龍茶,是紅、綠茶加工技術的結合,是半發酵茶類的總稱,具鮮明特色的茶葉品類。又稱為「美容茶」和「保健茶」。其代表品種有武夷岩茶、鳳凰水仙、安溪鐵觀音、黃金桂等。青茶主要產在我國的廣東、福建、台灣等地。
茶葉分類五、白茶
鉛升白茶屬於不發酵茶類。采自大自茶樹的品種叫「大白」,采自菜茶茶樹的稱為「小白」,采自水仙茶樹的稱為「水仙白」。其代表品種有單芽形「白毫銀針」、蘭花形「白牡丹」。白茶主要產在我國福建省。
茶葉分類六、黑茶
黑茶屬於後發酵茶,是我國特有的茶類。黑茶壓製成磚茶、餅茶、沱茶等緊壓茶。其代表品種有普洱茶、六堡茶等。是少數民族不可缺少的飲料,主要產在湖南、湖北、四川、雲南、廣西等地。
茶葉分類七、花草茶
現在茶葉一般指所有用植物花、葉、種子、根泡製的草本茶,如菊花茶、枸杞茶、參茶等。
G. 中國是一個茶葉大國,南北方的茶文化到底有何不同呢
在我國說起茶文化,南方比起北方好像講究更多一些。
H. 為什麼中國的產茶量比印度少 詳細點
因為生產的品種不同,印度是產茶磚為主,對茶葉質量要求低,差不多是茶樹葉子就能加工。中國多數是散茶,只要嫩葉才能加工。當然產量就上不去了。
I. 我國有幾個茶區,各茶區分別生產哪些茶類
我國的許多的省份都出產茶葉,租磨但主要集中在南部各省。目前我國茶區分為四大茶區,即江北茶區、江南茶區、西南茶區、華南茶區。
江北茶區:長江以北,包擴甘南、陝西、鄂北、豫南、皖北、蘇北、魯東南等地。江北茶區地形較復雜,茶區多為黃棕土,部分茶區為棕壤;不少茶區酸鹼度略偏高。茶樹大多為灌木型中葉種和小葉種。
江南茶區:在長江以南,包括粵北、桂北、閩中北、湘、浙、贛、鄂南、皖南、蘇南等地。江南茶區基本上為紅壤,部分為黃穰。該茶區種植的茶樹大多為灌木型中葉種和小葉種,以及少部分小喬木型中葉種和大葉種。是發展綠茶、烏龍茶、花茶、名優茶的適宜區域。
西南茶區:包括黔、渝、川、滇中北和藏東南。在滇中弊核斗北多為赤紅壤、山地紅壤氏春和棕壤;在川、黔及藏東南則以黃壤為主。西南茶區栽培茶樹的種類也多,有灌木型和小喬木型茶樹,部分地區還有喬木型茶樹。該區適制紅翠茶、綠茶、普洱茶、邊銷茶和花茶等。
華南茶區:包括閩中南、台、粵中南、海南、桂南、滇南。華南茶區水熱資源豐富,在有森林覆蓋下的茶園,土壤肥沃,有機物質含量高。全區大多為赤紅壤,部分為黃壤。茶區匯集了中國的許多大葉種(喬木型和小喬木型)茶樹,適宜制紅茶、普洱茶、六堡茶、大葉青、烏龍茶等。仟福茗茶資料提供,請審閱哦,謝謝您的提問……
J. 很多省份都有自己的代表茶,中國哪裡的茶葉比較好
其實四川也是我們國家四大古老茶區之一了,所以四川的茶葉歷史同樣也是非常悠久的,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年之前,在四川能夠看到很多古老的茶樹品種。雖然說四川的茶葉品種比較的多,但是我個人認為仙霧鳳鳴紅茶應該算是比較突出的,而這個茶也是成為了當地老百姓比較愛喝的一個紅茶。
汀溪蘭香價格比較的實惠,但是這種茶葉無論是口感還是茶韻,其實一點都不輸給那些知名的茶葉。這種茶葉是產自於宣城,同時也是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汀溪蘭香的產地環境特別的好,而且常年雲霧繚繞,這里的茶樹終年都是以白雲和清泉為伴,並且漫山遍野都是蘭花,所以這里的茶葉自然也會沾染蘭花的香味。這種茶葉有持久的嫩香,而且在成湯之後,色澤也是非常的嫩綠,入口之後會覺得特別的甘甜鮮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