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文天祥體現什麼中國精神

文天祥體現什麼中國精神

發布時間:2023-05-15 10:30:36

Ⅰ 從文天祥的故事中學到了文天祥的哪些精神

文天祥以忠烈名傳後世,受俘期間,元世兆碼鄭祖以高官厚祿勸降,文天祥寧死不屈,從容赴義,生平事跡被後世稱許。所以愛國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啦。還有獨立的精神,以及民本主義精神。族頌模神

Ⅱ 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體現什麼民族精神

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野拆休體現了愛國精神。扮侍根據查詢相關資料顯示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表達了文天祥強烈的愛國精神廳脊吵。

Ⅲ 文天祥等詩人在愛國中體現了什麼精神

南宋愛國將領文天祥組織勤王軍進行抗元斗爭,但由於勤王軍寬鍵鍵缺乏作戰經驗,與驍勇善戰的元軍相比,相差甚遠,所以慘遭失敗。後來,文天祥不幸被俘。元朝統治者不斷地用高官厚祿、金銀財寶、繁榮富貴來勸說文天祥投降,但文天祥一身正氣,不為所動,元朝統治者在他的凜然正氣面前只得啞口無言。元朝統治者見軟的不行,就給他來硬的,把他關在陰冷的囚牢,身上戴滿刑具,最終還把他殺害了。
文天祥為亮嘩什麼放棄這么好的條件,卻慷慨就義,那就是愛國精神。是的,正因為文天祥有那種視死如歸、捨身救國的民族骨氣和愛國精神才讓他永不降服慎巧於敵人,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他寧死也不願投靠元朝,面對如老虎一樣的敵人時毫不畏懼。 文天祥鄭重地說:「國家有難,卻沒人來解救,這是多麼令人痛心的事情啊!今天我組織勤王軍,就是想為天下人做個抗擊元軍、不怕犧牲的榜樣,希望各地官民效法,共同保衛國家。」體現出在國家危難之際,為國擔憂,以實際行動抗擊元軍

Ⅳ 文天祥的精神品質是什麼

在中國歷史上,每當國家處於危難之際,總有一些志士挺身而出,他們為國盡忠,為民請命,所以能名垂史冊。宋元之際,風起雲涌,以文天祥為代表的仁人義士給後人上了一堂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就是文天祥精神的真實寫照。

公元1278年,文天祥被元將張弘范抓住,文天祥不願投降,吞鄭掘龍腦自殺畢搭卻沒有成功。張弘范強迫文天祥寫信給另一位抗元名臣張世傑勸降,文天祥被逼無奈,說道:「我自己不能保全父母,怎麼有臉教別人背叛父母呢?」張弘范不肯罷休,再三逼迫,文天祥作詩一首給他。張弘范讀到詩的最後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擔心照汗青」時,被文天祥視死如歸的氣概所感動,於是不再勸降。第二年,張弘范率領元軍與宋軍在水上交戰,強迫文天祥觀戰。文天祥在船上觀看宋元兩軍交戰,文天祥看著南宋的軍隊步步潰敗,心知國家滅亡已成定局,心中的苦悶勝過死去。

張弘范知道文天祥不會輕易投降,就將文天祥交給元朝皇帝處置。在去燕京的路上,文天祥絕世八天,沒有死,於是進食。元朝政府多次勸降,文天祥都大義凜然地拒絕了,元朝政府擔喊數核心文天祥的存在會影響江南民心,於是決定將其殺害。在刑場,文天祥面不改色,拒絕了元朝皇帝給他的最後一次求生的機會,只說了一句「我的使命完成了」,便凜然赴死。文天祥死後幾十年,朱明代元,人們在文天祥被害的地方建立祠堂,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英雄。

Ⅳ 歷史:你從文天祥身上學到了什麼精神

學到了寧死不屈、不怕犧牲、抗爭到底的精神。

Ⅵ 文天祥的身上體現了一種怎樣的民族精神對後世有何影響

文天祥的身上體現了一種「富貴不能淫「、捨生取義的民族浩然正氣;對後世影響巨大:人得有骨氣,得有正氣,否則對不起天地,對不起祖宗,對不起國家。

以下文章供參考,請採納
文天祥:精神萬古長存

他只做了四年的遺民,卻比做了一輩子遺民的人留給我們的東西要多得多。他的政績乏善可陳,軍事才能也平淡無奇,只是因為這四年的「善養浩然之氣」而名垂青史,被我們永遠地記住!我們記得的應該是一種精神,學習那種浩然正氣。
■ 在仕途上的無力可為
多年以後,面對潮濕陰冷的獄壁,文天祥總會想起當年參加殿試的情形。
那是宋理宗寶祐四年(1256年),文天祥高中狀元,進而走進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大堂。在試卷上,文天祥運筆如飛,洋洋灑灑萬言,提前交了考卷。
他的題目叫「御試策」,以《周易》中「生生之道」為核心觀念,集中闡述了「法天不息」的精神。或許,當時稍有民族鬥志的人和他一樣,都希望朝廷與皇帝可以積極有為,消民怨,除國難,以天下百姓之幸福為目標。
《御試策》在今天讀來,仍舊給我們以震撼,倘若我們對那個時代有所了解,還會痛哭。當時擔任考官的學者王應麟,對文天祥的這份考卷評語為:「古誼若龜鑒,忠肝如鐵石。」
理宗皇帝御覽試卷,看到「天祥」的落款,脫口道:「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對其文章贊嘆不已,親擢為第一。
「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他最終沒有使大宋的天明朗,卻成了中國亘古不滅的祥瑞。
景定三年(1262年),文天祥通過朝臣的舉薦,被召回為秘書省正字,後到太子宮中任教師,升為著作佐郎。
倘若註定你命犯瘋狗,你想躲都躲避不了。就在文天祥的仕途看似平坦時,曾遭他上書奏斬的董宋臣也被召回。而且,還成為文天祥的直屬上司。
文天祥是真的看不慣這個董宋臣,倘若以今人的觀點,文天祥這個「君子」是絕不可能與董宋臣那個「小人」有所融洽的。在給皇帝寫了堅決要求讓董宋臣滾蛋的《癸亥上皇帝書》後,文天祥不安地等待著結果。結果和上次一樣,毫無消息。可不久後,就有了消息,董宋臣連連升級,文天祥只好再度辭官鎮塵退歸田園,後來,又是朝臣的努力,朝廷才任命他到瑞州做官。
但我們看文御物禪天祥的攻擊手法,其實是先把自己立於君子之地,然後一股腦地攻擊董宋臣是小人。洋洋灑灑一大篇,切中不了董宋臣雖然對皇帝有功但反過來卻是百姓有害這一實質。其錚錚鐵骨自然令人贊嘆,但根本就沒有起到多大效用。他後來在給友人書中自明其志:「某不量其愚,輒上書論其事,區區以為宗社有故,死亡亦在旦夕。不若犯危一言,有及於今日之難。其得禍與否,不計也。」
在家鄉的生活,作為南宋文人,當然會有詩篇留下。「日日騎馬來山中,歸時明月長在地。但願山人一百年,一年三百餘番醉。」「一笠一蓑三釣磯,歸來不費買山貲螞搜。洞天福地深數里,石壁湍流清四時。樵牧舊蹊今可馬,鬼神天巧不容詩。」這些篇章讓我們看到了另外一個文天祥,恬靜安然,與世無爭,與後來那位錚錚鐵漢居然有天壤之別。但這並不是真實的文天祥,因為他還沒有走盡仕途那條該死的路。
咸淳四年(1268年),文天祥再度被起用,任學士院權直,又兼國史院檢討官。不過,不久就被免職。咸淳六年(1270年),賈似道以退為進,玩弄辭官致仕的把戲。那時,文天祥認為這是一個不可小看的能臣,就起草挽留賈似道。按慣例,詔書草成應先呈稿於宰相,而文天祥獨不遵循,賈似道極為不滿,指使其他的官員另作詔書,當時的皇帝度宗也採用了改作之辭,於是,文天祥只得第四次辭官退職。賈似道不等其退,就指使台臣張志立奏免其職。
十年的宦海沉浮,幾度罷官黜職,文天祥的心理承受能力到底還有多大,我不得知。他在給友人太傅朱埴的信中,很悲傷地談道:「仆十年受用順境過當,天道反覆,咻者旁午。七八月以來,此血肉軀,如立於砧幾之上,粉毒手,直立而俟之耳。仆何所得罪於人?乃知剛介正潔,固取危之道;而仆不能變者,天也。」
不退縮,自然是正道,相信天倒不如相信自己。是自己拉不下臉來融進那個渾濁圈,十年的官場險惡居然改變不了文天祥的人生觀,中國傳統教育倘若運用得當,在教育人方面其威力之大,可想而知。而這種教育帶給文天祥的負面影響有多大,恐怕是人人可以想見的。如果不是後來蒙古人人侵,朝廷用人,文天祥一生的建樹實在不值得一提。
他告訴自己:「碌碌不如人,獨有愚憨,不能改其素。」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並非是智者,有時候,往往是愚夫。
文天祥真的有機會力挽朝政,在他成為太子老師時,倘若能處理好各種關系,並將姿態放下,未來的儲君成為皇帝後,他的身價自然倍增。唐朝的王叔文就是用這種方式一躍而成為中唐改革者的。
但文天祥沒有把握住這個機會,他一直在堅持著「不能改其素」。

■ 眼睜睜地看著國家覆亡
早在咸淳九年(1273年),南宋的壁壘襄陽就被元軍攻破,元軍順江東下時,南宋政府已經雞飛狗跳。可看著這混亂狀態,主掌朝政的賈似道依然沉浸在西湖美景中。賈似道並非白痴,我一直疑心他想學東晉那個踩到狗屎運的宰相謝安。不過,大元帝國不是前秦,南宋士大夫們也沒有東晉士大夫的那份沉靜。
德祐元年(1275年),元朝皇帝忽必烈命伯顏擔任最高統帥,率大軍二十萬,水陸並進,打響了滅宋的最後一戰。三年前被任命為江西提刑的文天祥在接到由謝太後下的《哀痛詔》及另一道命起兵勤王的聖旨後,淚流滿面。
他立即變賣家產,要知道,這位狀元的家底頗豐,將家產變賣後所得錢財,居然招集了一萬多人。他與這些人約定共赴國難。有人認為他這是送死,說:「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內地,君以烏合萬余赴之,是何異驅群羊而搏猛虎。」
文天祥毅然答道:「我當然知道。但國家養育臣子們三百餘年,一旦有事,召喚天下兵馬,卻無一人一騎入關,深恨於此。我雖然知道自己是不自量力,但我希望自己的行為能使天下忠臣義士聞風而起,大概社稷可保。」
他想得太多了,到了這個地步,恐怕連天神下凡都無法保得住南宋社稷。
南宋朝廷得知他有一萬兵馬後,就派遣他守衛平江府(今江蘇蘇州),宋朝政府仍舊親自部署,但失策,又加上其他路的將軍怯戰,他雖然在常州給蒙古人製造了些小麻煩,可於事無補。
最終,都城還是要緊的,他被招回臨安。德祐二年(1276年)他被任命為臨安知府。次年正月,元軍兵臨臨安,南宋的那群受了儒家臣死社稷教育多年的官員紛紛逃遁,包括宰相陳宜中。朝廷沒有了宰相,這可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被迫之下,有人提出讓一直叫嚷著身死社稷的文天祥出任宰相。聽政的謝太後也聽過他勇敢非常,就讓他出任右丞相。
但偉大是後來的事,南宋朝廷開始時並不想成全他的偉大,一日升為丞相,還沒有來得及做他想做的事,就被朝廷全體上下請求率領若干要員,到元軍中和談。
文天祥不得不去,因為在這群人背後,是哭泣不停的謝太後。文天祥到元軍中後,在嘴巴上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抗辯,並且對一批降元的官員進行了嚴酷的抨擊。元朝的統帥伯顏很快發現,文天祥雖然是自己的敵人,但不失為有骨氣的宋人,這樣的人,讓他回去等於是放虎歸山,況且,文天祥的口才太好,惹得他幾次不是很高興。於是,文天祥被扣留了。
在扣留期間,臨安失陷,文天祥被元軍押解過了大江,他歷盡艱險,有許多次想要自殺殉國,但終究沒有得逞。後來,終於在許多人的或明或暗的幫助下,成功逃脫,泛海南下溫州。他後來自己總結那段歲月時說道:「厄運一百日,危機九十遭。孤蹤落虎口,薄命付鴻毛。」
臨安的失守沒有使文天祥喪失半點鬥志,因為還有小皇帝在。當時,被張世傑等人擁立的宋端宗正在福州。文天祥跑到福州,繼續擔任宰相一職。他主張出兵溫州,可當時的掌政者張世傑不這樣想,許多年後,我們也判斷不出,兩人誰對誰錯。兩人都是傳統意識中的君子,君子無所爭,文天祥只好以都督的身份,在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市)開設都督府,進駐汀州(今福建長汀),出兵江西。
讓他想不到的是,在到汀州不久,福州隨即被元軍攻下,小朝廷浮海南逃往廣東。文天祥痛苦之後,於景炎二年(1277年)移屯漳州,後又轉入梅州(今廣東梅縣)。最後他經略江西,於同年五月進軍江西贛州。這年的六月三日,宋軍在雩都縣大捷,一時聲威頗盛。
要知道,文天祥當時的處境是相當惡劣的,一無錢糧、二無支援,可他卻能奇跡般地起兵十萬,轉戰江西,收復不少州郡。這局部的「中興氣象」迅速將元軍主力吸引過來,那個著名的漢人,蒙古大將張弘范把兵鋒轉向他,在重兵的圍剿下,文天祥的隊伍很快被打散。
1278年3月,文天祥被捕三個月後,端宗在湛江碸洲病逝。
陸秀夫、張世傑又立趙昺為帝,以崖山為根據地。在張世傑的治理下,崖山官民將士多達二十萬人。
蒙古人對這一「後起」之秀非常不滿,命令張弘范將其剿滅。張弘范出兵崖山,同時還帶著文天祥,這是發生在1279年的事。張弘范一直不殺文天祥並非是用他做什麼籌碼,而的確是因為文天祥的一股浩然之氣讓他佩服。
不過,這位站在囚車里的人,不知道是否明白張弘范的心思。在崖山海戰打響之前,張弘范希望他能寫信給張世傑,讓他投降。
文天祥就朗誦了那首名揚千古的《過零丁洋》以明志:「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的不勸降並沒有能阻止張世傑的水師遭受滅頂之災,在經過一番空前的海戰後,文天祥看著宋軍數以千計的樓船化為烏有,屍浮海上十萬餘人,他簡直比被人用針刺心臟還要疼痛:「樓船千艘天下角,兩雄相遇爭奮搏。古來何代無戰爭,未有鋒蝟交滄溟。游兵日來復日往,相持一月為鶴蚌。南人志欲扶昆侖,北人氣欲黃河吞。一朝天昏風雨惡,炮火雷飛箭星落。誰雌誰雄頃刻分,流屍漂血洋水渾。昨朝南船滿崖海,今朝只有北船在。」
這個時候,是1279年陰歷二月才剛剛開始,宋室就真的亡了。
當他看到海上的腥風血雨時,捶胸頓足痛哭流涕,掙扎著想要投海自盡,卻被人攔住。他幾次想死,最終都沒有死成,恐怕還是不到時候。
那場海戰,宋軍遭受的滅頂之災,在他幾年後於獄中難以人眠時往往會想起。南宋的滅亡給對大宋一片忠心的文天祥打擊不可謂不大。正如一個建築師親眼看著自己傾畢生心血的建築轉瞬間轟然倒塌一樣。文天祥的理想頃刻化為烏有,他甚至有時候懷疑自己是否還有存在的價值,像他這樣一個擁有著被人人稱贊的節操的人,一旦理想破滅,生存的價值還有嗎?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軍凱旋。同時將文天祥押送至大都,由廣東過梅嶺至江西的南安軍時,文天祥就決定絕食,希望在七八天後到廬陵故鄉時能正好死去,此時,他在追求「盡節」的同時,還希望能得「善終」,歸葬故土。在這期間,他寫了首詩闡明了這種想法:「梅花南北路,風雨濕征衣。出嶺誰同出,歸鄉如不歸。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飢死真吾志,夢中行採薇。」
但是,元軍的路線讓他絕望了。過梅關後,元軍突然改由水路乘船。按文天祥自己的打算,六月二日是該到吉州的,可卻提前一天到達,這樣,他之前派人告訴那裡的人在那個地方為其送行的計劃破產了。
他已經餓得頭暈眼花,想死前見上朋友們一面都不可,遂悲憤中揮筆寫道:「英雄扼腕怒須赤,貫日血忠死窮北。首陽風流落南國,正氣未亡人未息。青原萬丈光赫赫,大江東去日夜白。」
六月四日,押送文天祥的元軍到達豐城,已經八日沒有吃東西的文天祥放棄了絕食,並寫道:「余雖不食,未見其殆。眾以飲食交相逼迫,予念既過鄉洲,已失初望。委命荒濱,立節不白,且聞暫止金陵郡,出坎之會,或者有隕自天,未可知也,遂復飲食,勉徇眾情。初,眾議以予漸殆,欲行無禮,掩鼻以灌粥酪,至是遂止。乃知夷、齊之心事,由其獨處荒山,故行其志耳。」
文天祥終於還是明白了,自己即使要死,也應該有個符合自己身份的死,而不是在這荒野里把自己活活餓死。那簡直太愚蠢了。
於是,這位當年的狀元,不久前的丞相遠離江南故國,肚子很飽地來到了北方他國之地。等待他的有兩條路,一條通往富貴榮華,另一條通往只需用死就能換來的流傳千古的氣節。

■ 是浩然之氣
文天祥並非牢不可破。忽必烈可能永遠都不知道,文天祥所以能走上必死這條路,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是那些他的同僚。
我們先來看《宋史》上的一段記載:
(文天祥)至燕,館人供張甚盛,天祥不寢處,坐達旦。遂移兵馬司,設卒以守之。時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宮,王積翁言:「南人無如文天祥者。」遂遣積翁諭旨,天祥曰:「國亡,吾分一死矣。倘緣寬假,得以黃冠歸故鄉(做道士),他日以方外備顧問,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國之大夫不可與圖存,舉其平生而盡棄之,將焉用我?」積翁欲合宋官謝昌元等十人請釋天祥為道士。留夢炎不可,曰:「天祥出,復號召江南,置吾十人於何地!」事遂已。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終不屈也,與宰相議釋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為言者,不果釋。
至元十九年,有閩僧言土星犯帝坐,疑有變。未幾,中山有狂人自稱「宋主」,有兵千人,欲取文丞相。京城亦有匿名書,言:某日燒蓑城葦,率兩翼後為亂,丞相可無憂者……疑「丞相」者,天祥也。召入諭之曰:「汝何願?」天祥對曰:「天祥受宋恩,為宰相,安事二姓?願賜之一死足矣。」然猶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贊從天祥之請,從之。俄有詔使止之,天祥死矣。
這段記載讓我們知道了很多信息。首先就是,文天祥曾經有過以道士的身份回鄉的念頭。但是,那個被他侮辱過的留夢炎與閩僧等一批齷齪的人將他這個念頭打消了。我想,與其說文天祥是被忽必烈的刀殺掉的,倒不如說是被他的同胞陷害死的。
這是《宋史》上一段真實的記載,我們沒有理由懷疑它的真實性,因為死亡對於任何人來講,都是一件可怕的事。而如留夢炎那樣的小人隨處可見,並不奇怪。
留夢炎難道真的擔心文天祥出去後會號召江南嗎?
不會,即使他們相信文天祥有這樣的本事,更相信忽必烈能輕易將江南再次平定。有人說,他們可能擔心文天祥一旦獲釋,會重召南宋遺將反元,不是將他們這些「保人」置於死地嗎?所以,他們出於對自身安危的考慮,就不惜用謊言的方式來盡快把文天祥解決掉。
先是編造「土星犯帝坐」,又在京城中偽造「匿名書」,直言「丞相可無憂」,可以說真是用心險惡。
那麼,他們怕因為文天祥獲罪的推論就能成立。因為如果真是那樣,他們有能力使忽必烈不釋放文天祥,卻不必那麼著急想把文天祥解決。
唯一的答案就是,這些人很擔心天長日久,文天祥被忽必烈說動而投降。在他們心中,文天祥的才能和受到忽必烈的重視程度要遠高於他們,所以,他們想把這個才能高的人盡快除掉!
這是宋人士大夫最慣用也最陰毒的方法。
明人王世貞在《文天祥論》中就一語中的:「凡閩僧之告『星變』,『中山狂人』之欲『起兵』與詔使之『不及止』,皆所以成信公也。『方外備顧問』之言,毋亦餒乎?然此非公之志也。留夢炎之不請釋公,雖以害公,其為知公者矣。即:不殺公而公竟以黃冠終,不可也;即:公不以黃冠終而有所為,必敗,敗而死於盜賊之手,以殲其宗,而夷趙氏之裸將,亦未可也。」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文天祥想要做道士,除去他可能「有所為」的目的外,應該說還存在著面臨大宋王朝天亡的情況下,本能地產生了對宋朝宗教——道教的傾向性。在前面我們說過,無道家,英雄無退處。有道家,落魄豪傑才有家。
中國的許多隱士,諸如伯夷、叔齊、范蠡、張良、陶淵明、陳摶、林和靖、王船山等人都有了退處,他們相信道家和以道家為根基的道教。事實上,儒家也有「窮則獨善其身」的話。文天祥有這樣的思想,一點都不奇怪。首先他自己已經對得起大宋,其次元朝統治者對自己的重視,也是他提出這個條件的前提。
當然,我不得不懷疑,文天祥這個「理想」還有另外一層意思:我就是寧可去當臭道士,也不做你元朝的官。
可是,不論怎樣,他的同仁對他的理想不但沒有推波助瀾,反而橫加干涉,他最終沒有實現這個理想。
那麼,他只有兩個選擇:一是以殉國的名義自殺,許多人都採取了這個辦法,簡單並且有效;二是活下去,抗爭到底。幾乎沒有人會走第二條路,因為這是一條極具挑戰和風險的道路,未來到底會發生什麼,本人是無法預料到的。文天祥輕輕地選擇了後者。
他憑什麼?!
我們在把場景拉回到文天祥被押至大都時,當他在囚牢里待了幾天後,就受到了所謂「水氣、土氣、日氣、火氣、人氣、穢氣」的侵擾,肉體上的折磨使他在生死邊緣上掙扎,但他仍舊樂觀地認為,自己有一種「正氣」可以戰勝這些惡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亂七,吾何患焉。」
文天祥的這一「氣」怎麼會有如此大的功效?他的《正氣歌》給出了答案:「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日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是氣所磅礴,凜然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
原來,這是一股浩然之氣。孟子善養的浩然正氣。惟善養浩然正氣者,才可稱為大丈夫!
但孟子並沒有解釋浩然之氣到底是什麼氣,他自己也說,這個東西很抽象,「難言也」。他只是說,這種浩然之氣「至大」、「塞於天地之間」;可以無堅不摧,所以,擁有浩然之氣的人才能富貴不淫、威武不屈、貧賤不移。
在人生價值取向上,文天祥始終堅持中國傳統士人所頌揚的「三不朽」。這「三不朽」就是立德、立功、立言。
這「三不朽」告訴我們:崇高的品德可以使人世世代代傳頌,建功立業可以讓民眾長久地受益,精闢的言論具有永恆的價值,故而三者都能使人超越短暫的生理生命的局限,恆久地活在人世間。
若是愚夫與小人,對這種論調是堅決不相信的。但是文天祥相信,並且從他被俘後的行為來看,他始終在堅持讓自己達到「三不朽」。
僅從他的《過零丁洋》詩中就能看出他奉行的原則。
他說,任何人都難逃一死,但人們完全可以通過生前的努力奮斗而「留取丹心照汗青」,由此而實現不朽。
他的那封絕筆「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宋丞相文天祥絕筆」也是他道德品質上的極致表現,這也可以通往「不朽」;他曾位及狀元、宰相,是為事功的不朽;而他的詩文皆佳,膾炙人口,讀之讓人感動,此為言論的「不朽」。
由此可知,他正是以一腔熱血實現了儒者「不朽」的理想,成為「三不朽」精神的代言人。
後人在作《宋文丞相祠堂記》時更是概括了他的這「三不朽」:「為臣死忠,為子死孝。死,一也,可以動天地,可以感鬼神,可以貫日月,可以孚木石,可以正萬世之人心,位萬世之天常。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以塞於天地之間。』夫殺身成仁,捨生取義,非浩然塞於天地之間者,能與斯乎?若宋丞相信國公是已。」
可是,最後我們一定要知道,文天祥只是一個書生,即使他真有強兵在手,但是通過他那段時間與元朝軍隊的接觸,我真的不敢相信,他能挽救南宋敗局。
當文天祥被押赴刑場前,忽必烈再次問他,願不願意做大元的官。文天祥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看向遠方。
上路了。
他的精神必將被我們銘記在我們自己的路上,跟著文天祥永遠在路上!

Ⅶ 文天祥的正氣歌表達了什麼精神

文天祥正氣歌表達了:作者忠君愛國、為國捐軀,憂國之痛和願意以死明志、為國捐軀的豪情壯志的思想感情。全詩感情深沉、氣壯山河、直抒胸臆、毫無雕飾,充分體現了作者崇高的民族氣節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正氣歌》是南宋詩人文天祥在獄中寫的一首五言古詩。詩的開頭即點出浩然正氣存乎天地之間,至時窮之際,必然會顯示出來。隨後連用十二個典故,都是歷史上有名的橘飢返人物,他們的所作所為凜然顯示出浩然正氣的力量。接下來八句說明浩然正氣貫日月,立天地,為三綱之命,道義之根。最後聯繫到自己的命運,自己雖然兵敗被俘,處在極其惡劣的牢肢宴獄之中,但是由於自圓飢己一身正氣,各種邪氣和疾病都不能侵犯自己,因此自己能夠坦然面對自己的命運。全詩感情深沉、氣壯山河、直抒胸臆、毫無雕飾,充分體現了作者崇高的民族氣節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閱讀全文

與文天祥體現什麼中國精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人在印尼開廠子交多少稅 瀏覽:236
伊朗發什麼了 瀏覽:496
自衛反擊越南中國犧牲多少人 瀏覽:385
印尼買的生牛肉乾怎麼吃 瀏覽:894
蘇有朋英國留學多久 瀏覽:590
英國金史密斯語言班押金怎麼交 瀏覽:511
中國的電用什麼 瀏覽:767
古代英國帆船沒有風了怎麼辦 瀏覽:324
印度擦鍋麵包一天能吃多少 瀏覽:175
越南的西瓜多少錢1斤 瀏覽:366
中國有多少種牛 瀏覽:506
葉門和伊朗哪個國家有發展 瀏覽:861
英國八喜壁掛爐用的什麼循環泵 瀏覽:432
北京英國簽證中心發生什麼事件 瀏覽:183
康康在義大利買什麼 瀏覽:147
伊朗11月有什麼特殊節日嗎 瀏覽:458
伊朗石油什麼時候用 瀏覽:792
中國巨幕多少錢 瀏覽:552
印尼虎怎麼養視頻 瀏覽:388
中國的黑石材有哪些 瀏覽: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