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怎麼轉型成功

中國怎麼轉型成功

發布時間:2023-05-15 23:46:53

『壹』 中國在各個領域是如何走向世界第一的

現在的中國已經不像過去的大清帝國,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對世界舞台具有獨一無二的影響力,隨著中國整體國力的整體提升,很多領域也走向了世界的前列,對世界的影響也日益擴大。


『貳』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四大轉型是什麼

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基本實現產權明晰。改革開放前,城鎮集體經濟資產名為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實際上誰也不佔有。經過改革,目前70%以上城鎮集體企業轉換成職工個人所有、企業集體佔有的、產權明晰的市場主體,勞動者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企業主人。

企業組織形式實現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多樣化。改革開放前,集體企業大多是形式單一的生產型企業。通過改革,目前城鎮集體經濟的組織形式主要有5種:集體資本共同共有企業,職工持股的股份合作制企業,以集體資產、職工資產參控股與國有、私有資產共同組建的公司制企業,集體資本參控股的中外合資企業,勞動群眾新辦的合作社企業。

在發展方式上初步走上科學發展軌道。改革開放前,城鎮集體企業多為中小企業,分散落後。改革開放以來,城鎮集體企業通過大力調整結構和科技創新,增強了市場競爭能力,形成了一大批大型骨幹企業。

集體經濟理論不斷創新。走出了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成功之路,逐步形成了以勞動者的勞動聯合和資本聯合「兩個聯合」為主、產權明晰、形式多樣、科學發展的具有中國特色集體經濟理論,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2)中國怎麼轉型成功擴展閱讀

由黨政一體、包打天下轉變為黨政分開、有為有不為

改革開放以前,黨包攬了一切,管了許多不該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黨政不分,政企不分,政社不分。改革開放以後,黨組織不再設立經濟管理部門,不再直接管理具體經濟工作,盡力減少直接管理具體政治、社會及文化工作,黨政分開,政企分開,政社分開。黨對國家的領導逐漸被限制在政治領導、組織領導、思想領導。

所謂政治領導,主要是黨探索制定路線、方針、政策,必要時通過國家權力機關將其上升為法律,讓國家機關貫徹、落實;所謂組織領導,主要是黨通過向國家機關推薦領導幹部以及充分發揮國家機關內黨組織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來實現對國家機關的領導;所謂思想領導,主要是黨通過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進行政治思想和倫理道德教育,保證其正確的政治方向。

由領袖個人專斷轉變為依法執政、科學執政、民主執政

對於個人崇拜和個人專斷,鄧小平同志批評道:「把領導人說的話當作『法』,不贊成領導人說的話就叫做『違法』,領導人的話改變了,『法』也就跟著改變。」「不適當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權力集中於黨委,黨委的權力又往往集中於幾個書記,特別是集中於第一書記,什麼事都要第一書記掛帥、拍板。黨的一元化領導,往往因此而變成了個人領導。」

『叄』 我國製造業如何發展才能實現轉型升級呢

1、要練好內功,提高自身的坦汪鉛產業發展水平和國際競爭力。
2、要促進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培育讓好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與製造業和服務業的融合發展,重塑製造業新的國際競爭優勢和形成日益強大的國家競爭優勢,使中國製造業從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低水平擴張轉向精陵談益、清潔、高效的速度與質量並重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實現工業增長動力由簡單勞動和物質要素總量投入驅動向知識、技能等創新要素驅動轉型。

『肆』 中國在往什麼方面轉型

在中國,未來時期凱喊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內涵更為豐富。概括起來說,就是持續深入推進三大轉變:一是推進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向現代經濟結構轉變,實現城鄉一體化;二是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加快增長模式創新;三是推進產業結構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轉變盯逗野,構指消建現代產業體系。

『伍』 由「中國製造」成功轉型「中國智造」,列舉幾個實例

由「中國製造」成功轉型「中國智造」的例子:

1、中國智能手機引爆「一帶一路」市場

「米粉」是對小米科技公司產品忠實擁躉的網路熱稱。近年來,小米產品已進入20多個國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知道中國品牌小米,使用小米產品,成為「米粉」。資深「米粉」葉夫根尼6年前在朋友推薦下嘗試使用小米交互系統MIUI,從此便愛上了這個系統,還慢慢變成了「米粉」。

他自發創立的MIUI俄羅斯粉絲論壇在成立一年後,發展成小米俄羅斯官方的MIUI粉絲站。目前,論壇已有11萬注冊粉絲,每日瀏覽量達7萬人次。

葉夫根尼認為,如果說許多「中國製造」過去被定義為「便宜貨」,那麼現在至少在智能手機領域,「超高性價比」已成為新標簽,受到不少國家人們的歡迎。

來自印尼的關利花2015年成為小米正式員工,她的工作內容之一就是和印尼等地的小米使用者進行網上互動。關利花感嘆,「現在不用到歐美去,來中國就能參與全球最新的科技創新。 」

在印尼,幾年前三星、黑莓品牌是市場主流,而現在中國手機品牌已躋身前3位,吸引了大量用戶和粉絲。目前,中國手機產品已出口到30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陸』 中國經濟如何做好轉型

我國經濟從計劃經濟轉到市場經濟是歷史和社會發展必然的選擇,是與國際接軌的必要條件。計劃經濟下,國家干預經濟過多,很多都是根據國家的需要來進行生產,嚴重束縛了國民經濟的正常發展。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計劃經濟越來越跟不上時代,難免會重蹈19世紀末20世紀初落後挨打的舊輒,於是我們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的口號,轉型到市場經濟,進出口貿易發展了,國民經濟上去了,企業的崛起猶如雨後春筍,幾十年的發展我們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只有市場經濟才能夠真正將社會主義的優勢發揮出來!此外: 產業結構是指各產業的構成及各產業之間的聯系和比例關系。各產業部門的構成及相互之間的聯系、比例關系不盡相同,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大小也不同。因此,把包括產業的構成、各產業之間的相互關系在內的結構特徵概括為產業結構。
第一,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加劇帶來的商機。產業結構一直不盡合理,小散差亂,原因是缺少市場化的優勝劣汰機制,甚至逆淘汰,導致資源配置低效率。在目前大背景下,各類企業都現了原形,彼此彼此、好賴不分的假象暴露無遺,企業分化加劇,被迫退出市場的企業為急於進入的企業提供了絕好條件。這正是國內各個行業、有作為的企業收購兼並或強強聯手(可降低風險)、提高市場集中度,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大好時機。
第二,國際市場重新洗牌帶來的商機。大批企業破產倒閉或陷入困境,讓出了繁榮時期很難得到的極大市場空間,使得國際市場進入的門檻大為降低。而國際化的資源重組加快,能源、原材料價格下跌,基礎行業及其把持企業大為弱化,這些也將增強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談判地位,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稍縱即逝的難得機遇。
中國應該在本次金融危機中,徹底結束在國際市場總是消極被動地被別人利用的時代,切實把講了多年的「要有效利用好國內外兩個市場,首先是利用好國際市場」這句話落到實處。一是應當抓住機遇大舉采購原來拒絕轉讓的核心技術,引進高新技術和相關人才;二是大舉采購儲備大宗商品,例如石油、礦石、糧食,並鞏固對國際市場價格的主導權、話語權;三是通過收購兼並跨國工商企業集團,加快在全球布點,建立糧食、原油、礦石等大宗產品的海外資源基地。
與此同時,要構築中國主導的分銷、采購網路渠道,推出中國企業主導的自主創新品牌,並將已有的自主知名品牌實現國際化延伸,擴大中國在全球經濟影響力,為可持續發展創造長期可靠的有利局面。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教訓顯示,自主采購分銷渠道和自主品牌同樣是國民經濟的命脈,只要掌握命脈就能把利益留住,把利潤大頭留住,把生態環境留住,而不再流失。當然,海外投資要認真研究所在國的投資環境、文化背景和本土化策略。
不能都拿危機說事兒。由於中國思想觀念、體制機制准備不足,大危機帶來的大轉機、大商機,可能會與中國擦肩而過,例如商業資本、能源資源。這些是最讓人放心不下的大事。
第三,產業影響力是最大的商機。對紡織行業的改革與發展要有信心,國民經濟和民生對紡織行業的高度依賴,這就是影響力。要保持冷靜、保持信心,切忌慌亂和盲目跟風。紡織行業已進入了精耕細作的微利時代,要利用調整時期加快向以相對指標為主導的內含化發展方式轉變。同時,要停止內耗、聯手闖關、共圖大局,唱好主角,向主營業務回歸。
改進流程、縮短流程,實行精準化戰略。以信息化、精確化采購為主導,打造多方當事人參與的供應鏈,從粗放流程向精細化、精確化轉變。企業在開展這項活動的過程中,需緊密結合實際,切實辦好兩件具體事。這兩件事對企業具有普遍意義,只要當真去做都會有所收獲。
一是流程創新。目前企業流程粗放、跑冒滴漏、周轉緩慢、成本上升、利潤下降的情況十分普遍。對此,要做好「流程創新」這件具體事。即憑借信息技術,開展精確化采購、降低庫存、科學促銷、加快周轉、降低成本的試驗和調研。
二是細節創新。目前紡織行業要向服務型企業轉變,關注客戶和消費者的需求,切實真正放下身段、做到換位思考。對此,要做好「細節創新」這件具體事,即認真全天候跟蹤研究所有顧客群購物消費的行為、心理和緣由,每一個細節都不要放過,包括每一個舉動、每一個詢問、每一個抱怨等等。在深入調研分析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改進每一個細節,切實把「轉變服務觀念,樹立服務意識,強化服務培訓,規范服務行為,提高服務技能,講求服務效果」落實到每一個細節上。
三是應對嚴峻形勢,要充分認識先行指數研究的重要性,採取領先一步的反周期措施,為後危機時代做好前瞻性的各項准備。目前各行各業的預測和宏觀調控方式已經過時,所採用的「過去時數據」、「現在時數據」兩類指標已經無法應對瞬息萬變的經濟形勢,必須將預測和調控建立在「將來時數據」指標的基礎上,如國民經濟PMI、本行業PMI、PPI等等。
我國將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在相對較長的周期里,讓國內實體經濟能夠平穩、較快地增長,短期保持GDP增速在7.5 - 8.3%之間,因此無論短期還是中長期來看,這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都是偏積極的。
過去經濟增長主要靠勞動密集、低附加值並對生態破壞嚴重的低端產品出口等來拉動,而靠這種方式拉動經濟增長實際上是不可持續的,所以國家要調整經濟結構,同時推動企業不斷進行產業、技術方面升級,提高產品附加值水平,這樣才能在中長期保持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地增長。
總之,盡管有種種困難和挑戰,但氣可鼓不可泄,一定要認清形勢、樹立信心、迎難而上、抓住機遇、不辱使命、有所作為。

『柒』 中國製造業如何向高端服務業轉型升級

進入服務業發展新時代,13億人的潛在消費需求成為中國增長轉型的突出優勢;13億人服務需求釋放的規模與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經濟結構、利益結構、城鄉結構調整的進程。釋放13億人的服務消費需求,推進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的轉變,既是未來6年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趨勢,又是決定增長、轉型與改革的關鍵所在。
1. 加快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新常態。從工業經濟向服務業經濟的轉型與人均GDP水平有著內在聯系。中國從人均GDP 6500美元到1萬美元的過渡階段中,服務業的比重至少會提高10個百分點。總的判斷是,到2020年中國服務業佔比達到55%以上是有條件、有可能的。
第一,人口城鎮化為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提供了重要載體。從國際經驗看,城鎮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發展型消費需求越來越依賴於教育、健康、醫療等生活性服務業的發展。2013年中國的名義城鎮化率為53.7%,而人口城鎮化率僅為36%左右。從新型城鎮化的進展看,2020年名義城鎮化率有可能達到60%左右,人口城鎮化率有可能達到50%以上。這幾年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帶動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提高0.77個百分點。以此估算,未來6年即使人口城鎮化率僅提高10個百分點左右,也有可能帶動服務業比重提高7-8個百分點。
第二,工業轉型升級為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注入內在動力。從國際經驗看,進入工業化中後期,經濟轉型升級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工業經濟向服務業經濟的轉變。傳統農業和工業的轉型升級直接依賴於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由此形成對生產性服務業的巨大市場需求。新一輪工業革命最為突出的特徵是,信息、研發、設計、物流、銷售、大數據等生產性服務業引領傳統製造業向高端製造業的升級。就是說,高端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相互融合是一個大趨勢御謹,生產性服務業已成為提升製造業競爭力的主要推動力。以德國為例,高端製造業之所以能夠保持世界領先地位,重要原因在於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的比重高達50%以上。中國作為製造業大國,「中國創造」的優祥態勢遠未凸顯,就是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嚴重滯後,其占服務業的比重僅為15%。未來6年,中國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的比重至少需要提高15-20個百分點,達到30%-40%。這是中國工業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是工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2. 形成服務業主導的新格局牽動影響經濟轉型升級的全局。服務業的發展程度是形成經濟新常態的重要標志。它不僅成為經濟轉型的主要推動力,而且也將不鎮宴基斷釋放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第一,形成中速增長的新常態。中國仍是一個經濟轉型大國,經濟增長新常態取決於盡快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近幾年,中國服務業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可以帶動GDP增長約0.4個百分點。如果未來6年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可以帶動經濟增長4個百分點左右,為中速增長的新常態奠定重要基礎。
第二,形成新增就業不斷擴大的新常態。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是擴大就業的主渠道。從近兩年的情況看,服務業增加值每增長1個百分點能創造約100萬個新的就業崗位。未來6年服務業增加值按年均10%增長估計,每年新增就業將達到1000萬人左右。
第三,形成全社會創新創業的新常態。進入工業化中後期,生產性服務業直接融入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全過程。例如:技術升級與服務需求直接融合,技術升級如果不能反映服務需求變化就很難產生內在動力,就很難有好的市場前景;企業競爭力與服務質量直接關聯,企業的競爭力主要取決於服務環節是否專業化、精細化。為此,服務業主導不僅是形成新一輪創新創業潮的主要推動力,而且將為創新創業開辟巨大的市場空間,由此形成創新驅動新格局的重要條件。
第四,形成利益結構和社會結構優化的新常態。從國際經驗看,服務業快速發展將帶來中產階層規模的不斷擴大。以美國為例,20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的30年間,伴隨服務業主導新格局的形成,白領階層的規模同時也擴大了5倍。未來6年,隨著服務業主導地位的確立,中國服務業就業比重有望達到50%以上,到2020年服務業就業的人口將不少於4億,由此將帶動中等收入群體的倍增。
3. 把實質性提高服務業佔比作為「十三五」規劃的約束性目標。「十三五」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5年,能不能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對中國未來10-20年的發展至關重要。
第一,明顯提高服務業比重。建議國家「十三五」規劃明確把服務業佔GDP比重達到55%、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達到30%作為主要的約束性目標,以此作為衡量結構調整優化的主要標准。
第二,加快推進投資轉型。與服務需求快速增長趨勢相適應,重點加大教育、醫療、健康、文化、體育等生活性服務領域的投資;從工業轉型升級的現實需求出發,重點加大信息、研發、設計、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投資。
第三,實現發展理念的深刻轉變。由工業大國走向服務業大國,無論企業、社會、還是政府,都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尤其是需要改變某些傳統的發展理念。例如,走向服務業大國,形成服務業主導的新格局,不是不要製造業,不是不要工業,而恰恰是通過生產性服務業提升傳統工業,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升級。

閱讀全文

與中國怎麼轉型成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甜的手抓餅怎麼做印度飛餅 瀏覽:402
印尼為什麼這么小 瀏覽:174
中國最大的湖泊是那哪個湖 瀏覽:715
快遞英國要多少時間 瀏覽:667
騎自行車環游中國邊境要多久 瀏覽:665
武漢到越南坐什麼車 瀏覽:621
中國哪個補習班最好 瀏覽:473
中國34個省會在哪裡 瀏覽:441
越南豆腐腦在哪裡買 瀏覽:635
伊朗玫瑰精油怎麼樣 瀏覽:294
中國有哪些本科大學專業 瀏覽:725
如何看中國古代地圖 瀏覽:288
印尼一般什麼時候地震 瀏覽:218
越南寄信片到中國多少錢 瀏覽:711
鹽的印度編碼是多少 瀏覽:379
印度國家怎麼看待中國人 瀏覽:294
從印尼打工回國需要准備什麼 瀏覽:246
英國大學信息怎麼查 瀏覽:955
申請英國高中從什麼時候開始 瀏覽:864
國足戰伊朗怎麼樣了 瀏覽: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