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是如何起步的取得了怎樣的成效有何特點
在貧窮時期艱難起步,我國的工業化建設開始於第一個五年計劃,簡稱「一五計劃」,是1953—1957年發展國民經濟的計劃是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成效: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工業化進程進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時期,積極探索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工業化道路,工業化的戰略重心逐步轉向在配置資源中發揮市場作用、低成本出口導向、建設開放型經濟、基於產業演進規律不斷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特點:優先發展重工業,並強調處理好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之間的關系。
中國社會主義工業化是在中國無產階級成為統治階級後,為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建立自己的物質技術基礎,使機器大工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取得優勢地位,使社會主義國家由落後的農業國轉變為先進的工業國的過程。
拓展資料:
在中國,無產階級成為統治階級後,為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建立自己的物質技術基礎,使機器大工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取得優勢地位,使社會主義國家由落後的農業國轉變為先進的工業國的過程。
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性質 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資本主義工業化在本質上是不同的。後者是以生產資料資本主義所有制和僱傭勞動者相結合的生產方式為基礎,以榨取最大的利潤為目的,依靠對國內外人民的殘酷剝削來實現的。前者是以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和已成為國家主人的勞動者直接相結合的生產方式為基礎,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為目的,它立足於自力更生,主要依靠社會主義的內部積累,同時也根據平等互利原則擴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來實現的。社會主義工業化符合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意義 社會主義工業化,是各國無產階級尤其是原來經濟落後的國家的無產階級取得政權以後所面臨的共同任務。只有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才能用它提供的先進生產資料來裝備、改造工業、農業、運輸業和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盡快提高勞動生產率,滿足社會主義建設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長的需要;才能加強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團結,維護國家的安全與獨立,履行工人階級的國際義務,並逐步地為在將來向共產主義過渡准備好物質條件。對於已經走上社會主義道路、但原來工業基礎比較落後的國家來說,只有大力推進社會主義工業化,完成由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轉變,使社會主義國家擁有自己的強大的物質基礎以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才能充分顯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