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看待「過度醫療」
由於種種原因,過度醫療造成了種種危害:損害患者利益、醫療資源浪費、醫療風險比率上升等。但是近年來,針對過度醫療,我國也採取了一系列的應對策略:改革了醫生的薪酬體系、加快了醫療體制改革、加強醫學常識科普等等。
除了國家政策的發展,還需要健康的醫患關系,讓醫者有道德,提供熱誠的服務,讓患者懂「醫療」,才能減少過度醫療的現象,讓醫療的未來越來越光明。
2. 現在中國的醫療水平也太差了!
試一試中醫好不好。心肌炎就怕勞累,所以不要著急,生活要有規律,要靜養。 再說這不是治不好的病啊?你不要責怪中國的醫生,因為不管是什麼病,誰也不 會打包票說這樣這樣治療後會完全康復,因為這也需要病人的配合啊!誰能保證 這次治療康復之後,下次不長這種病了,是不是?
3. 中國醫鬧的根本
為什麼醫患關系如此緊張,原因大家都懂的,以葯養醫的體制是根源純賀,維權渠道的阻塞是主因,本篇將作以深入的解剖分析。
一、醫生:為體制背「黑鍋」
醫生與患者之間的關系是如何確立起來的?就是為了治療疾病,想必不會有人沒事找抽,沒病去找醫生打針吃葯的!
正常的醫患關系應該是戰友,應該是同盟,雙方密切配合,醫生視患如親,患者謹遵醫囑,因為只有這樣,患者才可以得到良好的醫治。但是,現在醫患關系鬧得很無厘頭,相互懷疑不說,甚至還可能拔刀相向。
緊張的醫患關系說明現行醫療體制出現了問題,而且是嚴重性的問題。我們國家對醫療的財政投入少之又少,而大部分又被幹部們——特別是退休幹部和高級幹部——佔用了,而剩下的醫療資源非常有限,就靠老百姓們通過各種關系去爭取了,如果沒有爭取到,那隻有得了病在家裡等死的份,比如那些沒有醫療保障的窮困農民。
叢林式的社會就是這樣:有限的社會服務產品,大部分產品供給了少數人群做凳派使用,而剩餘產品又去讓多數人群去搶奪,這樣的社會非常容易養成「權力至上」的觀念,同時能夠讓人們內斗,爭得不擇手段,爭得你死我活。
我們的醫療體制正在培養一個叢林社會,讓人們動用各種關系去爭取醫療資源,時間一長,人們就養成了一種看病的定勢:一旦有了病,不管大病小病,條件反射地想到請托,找各種社會關系來給自己換取方便和有效的治療。關鍵是這些請托還相當奏效,至少你可以免除排隊和減少預約的天數等等。如果要動個手術,我們還會想著送紅包,總覺得送紅粗隱包給醫院領導,領導會安排出好醫生;送紅包給主刀醫生,醫生會比平時多一份心,畢竟人命加上了錢碼。
患者要找關系來看病,要塞紅包來手術,看病難和看病貴就在所難免了。在這樣醫療體制和社會風氣之下,患者疾病若沒有得到很好的救治,如果找了關系塞了紅包,那麼就會覺得「上當受騙」了;如果沒找關系沒塞紅包,那麼就會覺得「醫不盡力」。再加上畸形的「以葯養醫」體制,完全將醫生逼進了「不仁不義」之地,這是導致醫患關系惡化的制度根源。在這種制度之下,多數患者認為醫生受利益驅動,存在過度治療的行為,正因為如此,一旦發生醫療差錯或者意外,甚至很小一點語言沖突,就會引起嚴重醫鬧,對醫生拔刀相向,釀成殺醫、傷醫事件。
客觀地說,醫療界的確存在黑幕,灰色收入、過度醫療現象層出不窮,但大多數一線醫護人員真的非常辛苦,有資格收紅包的醫生並不多。然而老百姓將槍口直接對准就是一線的醫護人員,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他們在第一線,承擔人們對醫療體制的不滿,用筆者的話來說,就是醫生不是躺著中槍,而是不自覺地在擋槍!
拿手術刀的醫生是給患者治病的,卻成為患者斗爭的對象,原因只是患者直接面對的是醫生,他們根本不會想到醫院領導,不會想到醫療體制……這與維護市容市貌的城管相似:他們成為小販斗爭的對象,成為民憤宣洩的對象,原因就是民眾直接面對的是城管,民眾根本不會想到城管只是執行某個領導的命令,不會想到罪魁禍首是漠視民眾生存權的城市管理體制……最終,各種苦苦相逼的制度,導致弱者揮刀砍向弱者,患者砍向醫生,小販砍向城管,而那些權力者們卻毫發無損,甚至沾沾自喜。
制度的陰冷在於此,真正的強者即所謂的領導們在弱者相殘的情況下,總會用一副體貼民意麵貌、以調解者的身份出現,以顯示他們的寬宏大量,以顯示他們的英明神武,院方領導們、政府官員們就這樣出現在人們面前,殊不知罪魁禍首就是他們,甚至連他們都是苦於體制的人,因為他們也只是執行體制的人,也被捆綁了,其實,大家都被捆綁進這個體制中。
正因為如此,要徹底改變各種逼仄的體制,包括醫療制度等,還需要進行「頂層設計」的,單單說什麼「零容忍」,加強「安保」力量,根本無濟於事的,更何況加強「安保」力量其實就是一種「城管思維」:展示的是弱肉,並不是大腦,高壓之下,只是換來暫時安穩,根本不是長久之計,甚至是醞釀更深層次的危機,等待下一輪更激烈的事件發生。
二、患者:為權益走「曲線」
在我們這個權力至上、關系盛行、法治不彰的叢林式社會里,民眾早就養成了對社會組織和政府機構不信任的思維定勢:有醫患糾紛時,走醫患調解渠道,衛生行政部門的調解被認為是「老子幫兒子」;走醫療鑒定渠道,社會機構出具的鑒定被認為是「兄弟幫兄弟」,因此統統排斥,而且死不認賬。至於走司法訴訟的渠道,那就必須提供證據了,而大多數站得住腳的證據一般都由醫院掌握著,甚至連最簡單的病歷也都是醫生、護士開具的,何況走司法途徑過程漫長,費時、費錢、費精力,更何況也無法排除司法腐敗,所以民眾即使要走司法程序,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
正是這些正常的通道關閉,常規的手段失靈,患者(患者家屬)才找捷徑,於是選擇了醫鬧。
我們這個社會早已病不得輕,正常通道人們走不通,歪門邪道卻能讓人大行其道。於是,大家都在學習蠻不講理,因為蠻不講理,顧名思義就是蠻橫的人根本不用講理的,不管是正理還是歪理,只要佔著理就可以得理不饒人。
有個醫生朋友告訴我說:有次急救車送來車禍的人脊椎都斷了,送來的時候就已經停止呼吸和心跳,我們醫生當然是竭盡全力進行搶救,但是死者的家屬就開始醫鬧,說人最後一口氣是在我們醫院里沒的,於是在醫院燒紙錢,擺設靈堂,逼手術醫生披麻戴孝,不訛醫院一筆,就誓不罷休。其實,這次廣東潮州「押醫遊街」也是如此行徑,明明是酒鬼把自己喝死了,偏偏把責任交給醫院,交給值班醫生,更可怕的醫院對醫生被凌辱無動於衷。
中國社會確實是很少講道理的,誰會鬧誰就會得到「優待」,「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怎麼解決呢?在中國的解決之道就是與人民幣掛鉤,所以「大鬧大賠,小鬧小賠,不鬧不賠」。當醫患糾紛出現「鬧」與「賠」成正比模式時,醫患關系更加變味,於是專門出現一個行業,就是職業醫鬧,他們有一套完整的組織流程,如在醫院焚燒紙錢、搭設靈堂、圍堵院長辦公室等等。
當然,醫鬧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耍大牌,玩特權,這些人基本上有點權或有點錢,是官員或土豪這種角色。他們在這個社會作威作福慣了,權力在手,票子一握,無法無天,便要搞特權,走綠色通道,不想排長隊不想等預約……一旦無法滿足這些人的要求,也會鬧出事來,這種事情今年就發生好幾起,比如杭州這一起很有代表性,央行中層幹部賺醫生太年輕便大鬧浙二醫院,將醫生的耳道都撕裂了。當然影響最大的就是南京公務員夫婦毆打女護士了。這些人都屬於中國人中品性最惡劣的那部分,他們養尊處優,愛搞特殊待遇,這些人的存在並且在社會里游刃有餘,身居高位,說明我們這個社會就是關系社會。
說來說去,中國式「醫鬧」是權力不作為和權力亂作為結出的惡果。
其實中國已經病了,病得不輕,可以稱之為中國病人,正因為如此,人人有病!
結語
說來說去,醫患關系本質上就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醫療需要和落後、腐朽、僵化的醫療體制之間的矛盾,這種矛盾不從頂層設計想辦法解決的話,那麼醫生還是繼續成為替罪羊,將面向更多的刀與槍。
就像貪官無數根源在於體制一樣,被傷害的醫護人員也是醫療體制的替罪羊,所以,嚴懲傷醫刁民與大刀闊斧地醫改同等重要。
4. 如何看待醫院過度醫療問題
1、技術至上:過度醫療的出現,並不是偶然現象。這個跟醫院的發展是有關系的。很多醫院就陷入了「技術至上」的惡性競爭當中,醫院為了更好創造效益,爭相購買大型的醫療設備。比如一台雙源CT機要1000多萬元,醫院為了快速收回成本賺取利潤,就會鼓勵醫生多給患者開這種費用較貴的新設備檢查。醫生會告訴你舊設備可能這個不好、那個不準,新設備好得不得了,看你怎麼選呢?
2、以葯養醫:這個就跟醫改前的制度有關了,以前15%的醫葯加成,足以讓部分醫德不佳、或沒有底線的醫院光明正大地鼓勵多開葯。可能很多人體驗李友過,明明可能只要一兩次的葯,給開一堆。我朋友就經歷過,很惡心的,每次看病醫生都給開一個星期,都吃不完,很多葯都放在家裡浪費。
就拿輸液來說,很多人都並不覺得怎樣,但事實上很多輸液都是不必要的,如什麼消炎、營養之類的,只要不會傷害人,就大把地開,而實際上輸液過度對人體也是存在很大傷害的。
移動醫療或能破解過度醫療現象
或許這裡面還者困有患者「急病亂投醫」的事實存在,但是患者作為信息壁壘下的弱勢一方,也只能被動地相信認知中的專業代表-醫生的意見。
而「過度醫療」很難去真正地區別於界定,以及從根本上去根治杜絕。只能說通過道德約束、醫葯分家、信息透明化、提高醫生收入等多方面來共同推進。
移動醫療的興起,或許就一個契機。
比如說醫生群體在萌醫生的平台上實現多點執業,提高了整體收入,轉而用心去通過有償的論文來普廣健康知識,打破信息壁壘,讓患者掌握對等的醫療信息,並通過綁定醫生來實現長期的有效追蹤與溝通,實現自主選擇葯品選購、必要首擾念的醫療設備檢查等,而不再是醫院單方面的開單被動接受。
5. 怎麼看待現在醫生為了創收,小病大治造成醫療資源很大浪費的現象
人生難免生老病死,沒有人會保證自己會一直健康下去,既然生了病就得去醫院找醫生治病。可如今部分之醫生為了創收,往往將病人病情故意擴大化,小病大治,造成了醫療資源過度浪費的現狀,這也讓許多病人都「談醫色變」。
而為什麼會出現此類社會現象呢?原因是多樣而又復雜的。作為一名大學生的小編,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對於此類社會現象形成原因的看法。
以上就是小編對於此類現象的看法,希望能給幫助到你!
6. 中國醫療系統的優缺點
從國外醫鬧看中國醫療系統優缺點
醫鬧,很多人認為這種事情只會發生在中國。但是事實上,中國的醫鬧暴力事件並不是世界上最嚴重的。世界上醫生待遇最不公平的國家是越南。越南衛生部近日發布數據稱,在過去一年裡越南醫療衛生領域發生多起嚴重暴力事件。「醫鬧」頻發,嚴重干擾了正常醫務秩序和其他患者接受醫療保健服務的權利。
在這些醫鬧事件中,「白梅醫院醫生被毆事件」曾在越南引起很大反應。2014年7月25日,河內市白梅醫院急救科3名醫生被1名患者家屬毆打。監控錄像顯示,從打人者進入醫院到行凶結束的數分鍾內,沒有任何安保人員或民眾上前制止,而當時現場還躺著多名正等待救治的危重病人。根據警方調查,打人者行凶是因為懷疑院方敷衍怠慢其入院治療的妻子。
白梅醫院是越南最好的醫院之一,最好的醫院都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可想而知在其他基層醫院會有如何混亂的場面。越南衛生部門表示,此類事件的發生反映出醫療衛生系統存在深層次問題。在很多人看來,長期以來醫務人員的低收入嚴重製約了行業的發展。
根據越南醫療政策戰略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目前越南醫務工作者平均月工資為300萬越南盾(約合1000元人民幣),該報告還公開了一份調查,調查中指出,越南全國80%以上的醫務工作者認為目前的工資待遇與工作強度嚴重不符,56.3%的醫務工作者要通過兼職來貼補家用。
為了養家糊口而兼職使大部分醫生都處於超負荷工作的狀態。以河內市中央直屬大醫院為例,一名夜班醫生每晚至少要接診60位病人,而上一個夜班只有10萬越盾(約合30元人民幣)的補貼。很多醫生每天下班後還要到私人診所繼續工作到晚上10時以後。除此之外,越南政府至今都沒有出台保護醫務工作者的具體法律和相關行業保障措施。這意味著醫生遭受人身傷害時沒有一部專門法律可對他進行保護,相應的經濟賠償更無從談起。
從越南的醫療環境可以看出,政府對醫療環境的保護十分重要。相關法律法規的出台是醫務人員人生安全的基本保障。而相應的經濟補貼也是改善醫務工作者嚴苛的職業環境和醫療暴力事件的方法,同時也可以杜絕醫務人員嘗試違法手段來謀取利益。同時,醫務工作者也要自我反省,徹底根除「治病救人就是施恩於人」「居高臨下」等長期存在的錯誤觀念,尊重每一位患者;而廣大民眾也應從自身做起,堅決抵制「醫鬧」暴力等嚴重違法行為的滋生和蔓延
7. 中國的醫療那麼差怎麼能治的好習慣
1.加快推進公立醫院改革。
加強財政對公立醫院的保障力度,減輕醫院創收壓力。推進總額預付、按人頭付費、按病種付費、按陪擾凱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等醫保支付改革,引導醫療機構控製成本,減少過度醫療。深入推進醫葯分開,建立完善醫保通過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葯店「雙通道」談判葯品的管理機制,鼓勵葯店承擔醫院葯房服務。加快公立醫院醫護人員薪酬制度改革,探索與服務質量掛鉤、公益導向的年薪制,提高薪酬待遇,保障醫護人員合法體面收入。為醫護人員購買醫療責任險,建立診療風險和責任分擔機制。建立醫院院長、科室主任、主診醫生醫療行為負責蘆喚制,將考核結果與薪酬待遇、職位職稱晉升掛鉤,引導醫院、科室和醫生主動抵制不良醫李好療行為。鼓勵民營醫療機構發展,增加醫療服務市場的競爭性,發揮市場對醫療服務的調節作用。
2.創新政府醫葯衛生監管方式。
加快整合醫療服務、醫保、醫葯采購信息系統,探索建立在充分保護隱私基礎上的公開患者病情和診療方案的信息平台。基於大數據技術,加強對醫葯企業、醫療機構、醫生醫療行為的記錄和監測,對大幅偏離同類疾病醫療費用、檢查次數、用葯劑量、住院時間等平均水平的醫療行為進行研判、復核和預警。將不當醫葯營銷、過度診療信息納入社會信用管理體系。加大對過度醫療行為的處罰力度,根據行為惡劣程度進行警告、罰款、吊銷執業資格證書、追究刑事責任等處理。暢通患者線上線下投訴渠道,規范投訴以及處置流程。由法院強制執行過度醫療的懲罰措施,縮短患者維權時間。加強醫療服務、醫葯采購及醫療衛生監管領域的反腐,形成風清氣正的醫療服務生態。
3.發揮行業組織自律作用。
積極培育和發展醫葯行業協會商會,加強行業自律,促進公平競爭,約束和懲罰惡性競爭和不良推銷行為。充分發揮行業組織在制定診療規范和指南方面的專業權威作用,設置診療紅線,引導醫生規范診療。借鑒香港醫務委員會設置道德事務委員會等經驗,發展醫務道德事務委員會,鼓勵組成專業委員會,定期抽查醫療檔案,研究和復核與醫學道德和職業操守有關的案件,就醫德醫風事宜提供專業意見和建議。建立同行相互監督的保護機制。
4.提升醫生職業能力、操守和地位。
加強學校循證醫學教育,將循證醫學理念融入臨床培訓和診斷。將德才兼備的人才理念融入醫生培育、選聘、使用、激勵全過程。嚴格遵循患者知情原則,引導醫生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減少診療隨意性。加強醫生醫德醫風教育,建立和完善醫生聲譽評價和激勵機制。暢通醫護人員職稱評聘和職位晉升通道,增加各級各類黨政代表、委員配額,加大榮譽表彰力度,提升職業地位和榮譽感。
5.增加公眾健康和醫療知識。
高度重視健康和醫療知識的普及。各級電視台、報紙、網路媒體普遍增設健康模塊,定期邀請專業人士進行健康促進、就醫行為等方面的知識普及和宣傳,引導患者科學適度就醫、合理安全用葯、不迷信昂貴診療技術和葯品,不斷提高對醫生過度診療行為的鑒別能力。大力發展醫療社會工作,加強對患者的社會幫扶。
8. 我國傳統醫療保障制度的弊端有哪些
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逐步建立了有時代特色的醫療保險體系,並發揮了重大作用。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往醫療保險制度的缺陷也逐漸暴露出來。本文從當前醫療保險制度的弊端入手,分析發生問題的原因,提出加大力度進行醫療保險改革,建設有中國特色的醫療保險制度。 1 中國醫療保險制度情況 我國的職工醫療保險制度建立於20世紀50年代初,包括公費醫療和勞保醫療兩部分。這項制度實施幾十年來,對於保障職工的身體健康、減輕職工的個人和家庭負擔、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等起到了積極作用,促進了經濟發展,維護了社會的穩定,在我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曾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醫療保險制度中存在的弊端也日漸暴露出來。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1)醫療費用國家和企業包得過多,負擔沉重、管理不善、缺乏有效的費用控制機制,造成極大的損失和浪費;(2)醫療保險的覆蓋面窄,服務的社會化程度此衡低,部分職工的基本醫療需求得到滿足與醫療資源浪費的現象並存,公費醫療和勞保醫療制度不統一。由於原有的這套醫療保險制度已經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甚至阻礙了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因此,森迅做國務院於1998年12月下發了《國務院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8)44號〕(以下稱《決定》),部署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進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工作,要求在1999年內全國基本建立新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決定》頒布以來,全國各省市以「低水平、廣覆蓋,雙方負擔,統賬結合」為原則,加緊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體系的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各省市基本上都根據實際建立起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基本框架,成立了社會醫療保險經辦機構(社保基辦),建立了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社會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並由社保基金辦負責審核並選定了定點醫療服務機構和定點葯店,擬定出基本醫療保險葯品目錄、診療項目、醫療服務設施標准及相應的管理辦法等。在基本醫療保險之外,各地還普遍建立了大額醫療費用互助制度,以解決社會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之上的醫療費用。 2 現行社會醫療保險制度存在的缺陷 在《決定》頒布實施的4年多時間里所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是,隨著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如產業結構的變動、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深入、戶籍制度管制的松動等,現行社會醫療保險體制存在的一些矛盾和問題也逐漸暴露了出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公平性問題 盡管公平性是建立社會醫療保險制度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在《決定》中也體現出了這一點,但由於我國的基本國情和特殊性,這個問題並沒有得到很好解決。首先就總體來看,到目前為止,社會醫療保險覆蓋的人群不足1億,不到總人口的1/12,絕大多數人群尤其是廣大農民沒有醫療保障。盡管我們在農村推行的是與城鎮醫療保險體制不同的合作醫療制度,但由於農民收入、鄉級財政等諸多限制,實施狀況令人擔憂,看病難的問題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而且從長遠來看,打破城鄉分割,建立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是必然要求。因此,農村的社會醫療保障問題應該納入社會醫療保險體系的總體框架來考慮。其次,單純就城鎮來看,根據《決定》的要求,參保人群的覆蓋范圍為城鎮所有用人單位,包括企業、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及其職工,至於鄉鎮企業及其職工、城鎮個體經濟組織業主及其從業人員是否參加,則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行決定。事實上,各省市在實施中原則上將後者均列入醫療保險計劃中。但是,從實施效果看,由於受企業(包括個人)的支付意願和支付能力所限,實際參保人群覆蓋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從而導致一大部分人群的醫療需求毫無保障,願意參保而且有支付能力者主要是政府機關、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的職工和效益較好的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的在職職工,而民營、三資企業的職工、個體工商戶和城鎮居民、城鎮弱勢群體(包括下崗失業人員、低收入職工、大病、重病和特殊病患者、體弱多病的退休人員)參保率很低,原來享受公費醫療的在讀大、中專院校的學生,享受部分勞保醫療保障待遇的職工直系親屬均未納入現行醫療保昌棗險保障范圍,湧入城鎮的大量外來勞務工者也完全沒有醫療保障。由於社會人群參保率低,參保職工年齡結構又趨於老化,這會使保險基金的積累性減弱,並逐漸萎縮:一方面使得保險統籌基金的橫向社會互助互濟性差,不能均衡醫療費用負擔;另一方面也會導致個人賬戶的縱向積累保障作用大大減弱。這既不利於分散醫療風險,又沒有體現出社會醫療保險的共濟性與公平性,同時,也危及了醫療保險體系的可持續發展。 2.2 基金平衡問題 基金平衡是醫療保險體系有效運行的關鍵,也是醫療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就目前來看,全國各省、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均存在同樣的問題,即基金收支不平衡,社會統籌基金保障程度低,個人賬戶支付能力弱,無法滿足參保人的基本醫療消費需求。 目前的現狀:一方面,由於前述社會人群參保率低、結構老化等原因,基金的積累性在減弱甚至萎縮,而政府並沒有給予基金以財政支持,加之許多單位應參保不參保,無故拖延保費的繳納,漏報、瞞報工資基數來逃避繳費,致使基金的籌資水平很低;另一方面,從實際醫療消費看,即使參加了基本醫療保險,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由於統籌基金起付標准設置的「門檻」過高,超過封頂線以上的高額醫療費用負擔風險大,參保人自負醫療費用的比例高等原因,加之缺少合理有效的供方制約機制導致,如醫院亂收費、濫用葯、濫檢查以及葯品生產流通環節虛高定價等問題,一旦患了大病、重病或慢性病,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支付就會嚴重不足,且存在較大缺口,參保人不得不用現金支付很高的醫療費用,這給低收入者和體弱多病者帶來難以承受的經濟負擔。 2.3 補充醫療保險問題 社會醫療保險體系包括基本醫療保險和補充醫療保險。我國處於現階段生產力水平低下的情況,基本醫療保險只能是「低水平、廣覆蓋」,而它在保險深度和廣度上的缺口,需要依靠補充醫療保險即商業醫療保險來補充。商業醫療保險靈活便利,自由選擇性強,能夠提高社會醫療保障水平,滿足不同人群、不同層次的需要。而其專業化、市場化的運作機制也可以為基本醫療保險的管理所借鑒,以促進基本醫療保險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因此,只有將基本醫療保險和商業醫療保險有效銜接,才能使醫療保險體系更加科學和完善。 我國的商業醫療保險起步不久,還存在相當大的發展障礙。集中表現在:(1)醫療改革不到位,相關法律法規不配套;(2)缺乏鼓勵開辦健康醫療保險的政策支持;(3)保險公司自身的專業化經營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醫療保險是一項專業性強、技術要求高、管理難度相對較大的業務。由於醫療保險在我國起步較晚,且長期作為從屬業務或附加險來對待,各保險公司在醫療保險方面的經驗和技術普遍缺乏,風險管理和控制水平較低;人才培養不夠,尚未建立起一支專業化人才隊伍;產品創新能力不強,險種單調重復,難以滿足市場的不同要求。 2.4 醫療機構改革問題 我國醫療服務市場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從橫向上來看是行政性壟斷沒有被打破,缺乏公平競爭的環境。政府直接擁有和管理醫療機構,把主要精力放在辦醫院上面,在一定程度上自覺或不自覺地成為公立醫院利益的保護者。這限制了其他產權形式醫療機構的發展,市場因為缺乏競爭而使資源配置效率低下,公立醫療機構利用其壟斷地位片面追求經濟效益,亂收費、濫檢查、濫開葯、服務質量差,直接受害的是普通的醫療服務消費者。從縱向上來看,區域衛生規劃不合理是主要問題。主要表現在衛生資源配置條塊分割,重復建設,結構失衡,資源浪費與短缺並存,運行成本高,總體利用效率低,不能很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醫療衛生需求。因此,醫療機構亟待改革,醫療衛生資源需要重新整合。 3 建立有中國特色的醫療保險制度 3.1 協調社會經濟發展,科學規劃,加強醫療保險制度的宏觀指導 醫療保險制度作為一項重要的社會政策,所涉及的社會活動范圍非常廣泛,成為與各參保人員不可分離、密切相關的社會活動。因此,需要制定一個既符合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又能滿足人們醫療需求為目標的中、長期醫療保險事業發展規劃,以指導社會發展、協調社會、經濟發展關系,並使之成為人們社會行為的行動指南。通過醫療保險事業規劃,實施為參保者提供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基本醫療保障,努力實現社會經濟與醫療保險事業相互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從長計議,立足長遠,科學、民主地謀劃未來醫療保險事業,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經濟發展與 醫療保險事業發展的相互關系,協調社會經濟發展與醫療保險事業的發展規模、速度、比例,確定符合社會經濟發展要求的基金籌集與使用、費用分擔與費用制約機制,准確地把握全局與局部、眼前與長遠、總體與單位等各類規模、速度、比例指標,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利益,協調醫療保險管理方、醫療服務提供方、參保人員等各種醫療保險關系,按照社會需要合理分配社會資源,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避免浪費。在動態中求平衡,在平衡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平衡,使醫療保險制度運行處於良性循環中,促進醫療保險事業不斷進步,使更多的社會成員享受到更多的醫療保險所帶來的利益。 3.2 加快醫療保險的立法步伐,構築起醫療保險法律保障醫療保險制度 改革是為了保障全體勞動者的基本醫療需要而由國家強制實施的,具有強制性、互濟性、公平性的特點。因此,為保證其目標的實現,只有通過法律途徑由國家立法實行。醫療保險基金是為參保人員在出現疾病風險時提供資金保障而建立起的一道健康安全網,是全體參保人員的「保命錢」,其作用的發揮意義深遠且重大。而現今其相關立法的不健全、滯後,對危及醫療保險基金安全的行為,相關法規條款針對性不強,處罰力度較弱,甚至於執法處罰無據,難以有效地發揮法律處分的強力作用,以達到懲戒警示的目的。為此,建議盡快將醫療保險列入立法計劃,加快醫療保險法規立法,從而構築起一道醫療保險基金安全的法律保障防線,以保證醫療保險制度的運行,是當前醫療保險工作的緊迫任務。 3.3 加強醫療保險政策動態研究是醫療保險制度改革中科學決策的重要前提 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與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使人們對醫療的需求不斷提高,舊的醫療保險政策只能適應原有的基本醫療需求,不能解決變化了的客觀情況,甚至為解決以往的矛盾或問題而引起新的問題。影響醫療保險發展變化的關系較多,各種矛盾錯綜復雜,各種原因千差萬別,各種因素相互作用、互為因果,情況較為復雜。醫療保險制度政策研究是為預防在醫療保險制度施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新矛盾,及時解決醫療保險制度施行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是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科學決策的重要前提。因此,只有加強醫療保險制度過程管理和動態研究,擇機調整醫療保險政策,以避免或減少因為醫療保險政策滯後而造成的對醫療保險制度及醫療保險基金的沖擊和浪費現象,不斷完善醫療保險制度,才能有效地發揮醫療保險政策作用,才能滿足日益發展變化的醫療需要,保證醫療保險制度的穩步運行。 3.4 開源與節流並舉,重在節流 合理利用醫療保險基金是實施醫療保險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途徑。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出台對醫院在醫療安全上的要求更高、更嚴格,必須認真考慮醫療安全,各種新的醫療技術項目的開展、新的診療設備的相繼投入、高新醫用材料的運用,大大降低了醫療風險。因此,作為醫療提供方均希望通過安全使用高新設備減少醫療糾紛,同時,也能為其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但這樣做卻導致了醫療成本的增加,社會醫療負擔的增加,給醫療保險基金支出造成新的壓力。隨著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口所佔參保人群結構比例不斷攀升。醫療保險基金收入並未與醫療保險基金支出增長同步,面臨著醫療保險基金籌集增長困難而醫療需求增長加快的雙重壓力。這不利於醫療保險制度平穩運行和可持續發展,若不加以及時研究和解決,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卯糧寅食,使醫療保險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最終會使整個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功虧一簣,失信於民。因此,就目前而言,既要開源也要節流,開源與節流並舉,把節流放在首位,加強醫療費用控制,提高醫療保險基金的使用效率,合理有效地利用醫療保險基金,保證醫療保險可持續發展。 3.5 加強引導,引入競爭,合理配置醫療資源,促進社區醫療機構建設 由於醫療服務市場的特殊性,醫療提供方掌握全部的醫療信息及醫療資源,處於壟斷地位,形成賣方市場,從而容易使市場失靈。僅靠市場機制不能解決資源合理配置及合理利用的問題。因此,為保證醫療服務公平競爭,保證參保人員合法利益,政府幹預必不可少。就目前來講,社區醫療機構的建設尤顯突出,政府部門應通過宏觀管理,搞好衛生資源規劃、配置,制定相關扶持社區醫療衛生的政策,鼓勵引導各種社會資金參與社區醫療衛生建設,多渠道、多方位地加大社區醫療機構的投入力度,加大培養適應社區醫療衛生需求的通科醫生,提高社區醫療機構服務水平,創造良好的社區就醫環境,在群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醫療保險管理部門在確定醫療機構的定點上,依據社會平均成本或先進成本制定費用支付標准和規范,依據醫療保險實際情況合理布局,確定為參保人員提供醫療服務所需衛生資源量,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扭轉被動局面。引導醫療機構通過內部挖潛,降低成本,改善服務,提高經濟效益,同時,對符合條件的社會醫療機構給予政策支持,加快定點步伐,並從醫療保險結算政策,標准上適當傾斜,以吸引參保患者就近就醫,方便參保病人,降低醫療成本,真正實現「小病在社區、大病在醫院」。
9. 國內67%罕見病用葯已納入醫保,中國醫保制度還有什麼缺陷
雖然中國的醫療保障制度在改革開放後取得了很大的進,但是實現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覆蓋全部人口只是第一步,離真正意義上的全民醫保還差得很遠。中國的醫保制度在保險體系、制度差異、控費機制等方面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影響了制度的公平和效率。另外,中國醫療服務體系中存在的問題也對醫保制度的有效運轉產生重要影響。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人均籌資水平為2600元左右,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籌資水平分別是400元左右,前者是後兩者6.5倍之多。就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籌資水平最高的上海是全國平均的4倍多。籌資水平的差距必然會導致保障水平的差距。比如,職工醫保的住院費用實際報銷比例在83%左右,而居民醫保鋒敬住院費用實際報銷比例則只有50%左右,差距明顯。這里談到的還只是費用上的差距,實際上,由於優質醫療資源在大城市大醫院的集中,城鄉居民和各地區居民在享受的醫療服務質量上也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10. 如何看待互聯網醫療前途坎坷
雖然互聯網醫療目前發展不是很好,但個人認為互聯網醫療是發展趨勢。中國醫療資源配置極度不合理,中國醫療資源不平衡和人們日益增加的健康醫療需求必將促進互聯網醫療的發展。在我國,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長期無法解決,「等候三小時看病三分鍾」成為常態,受制於頂層設計、醫保聯網欠缺以及分級診療制度不合理,分級診療制度始終難以落地,優質醫療資源被「小病」占據,而基層醫療資春橘源卻被閑置。這些低效率運行的問題也為互聯網解決方案提供了發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