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弱弱的問一下,戰斗機上的炸彈裝在什麼部位
在機翼或機身下設置有懸掛點,裡面有電氣介面和軸銷,可以安裝懸掛梁,掛梁下安裝掛架,一般掛梁是通用的,而根據不同的彈葯更換不同的掛架,炸彈與導彈就掛在掛架上!掛梁與含念陵掛架都可以在不使用的時侯拆掉!導彈或炸彈上有掛耳,導彈掛架上用滑軌,炸彈架用掛鉤把彈固定住!
樓上有朋友說輕的彈掛內側,重談戚的掛外側,這是錯的!掛載方案的制定有以下幾個原則:
1.盡量保持左右力矩平衡
2.盡量減小做機動時的滾轉力矩
3.盡量避免導彈尾氣進入飛機發動機,造成喘振!
所以,彈葯都是力求對稱懸掛,重的靠內側,輕的靠外側,離機身近的用彈射脫離,外側可以用滑軌脫離!
除此之外,F-22,F-35及大部分戰術,戰略轟炸機都有內埋高首式彈艙!
⑵ 殲5為什麼不能掛載導彈
j5的最主要的空戰武器是三門固定機炮。這一機
炮火力配置偏向於攔截敵方大型飛機如轟炸機,符合20世紀60年代緩段橘美蘇空中力量對比的情況。武器機頭左側下方裝兩門23毫米機炮,機頭右側下方裝一門37毫米機炮。備彈量為200發。機上裝有光學半自動瞄準具,有兩具照相槍。左、右翼下可各掛一顆100~250千克的炸彈。機翼為後掠式中單翼,副翼的偏轉角范圍為±18度。機頭左側下方裝兩門23-1型23毫米機炮,機頭右側下方裝一門31型37毫米機炮。裝燃緩彈量為200發。23-1機炮初速680米/秒,射速800發/分,彈種包括航23-1殺燃、航23-1殺燃曳光、航23-1穿燃、航23-1訓練自炸彈。37-1型初速690米/秒,射速400發/分,1954年開始研製,開始時因考慮到該炮性能落後、蘇聯已有後繼型號,故僅計劃少量生產以避免浪費,後來因為殲-5需求量增加,最終生產了236門後於1959年停產。擾團機翼下可掛兩枚100-250
j5的所有型號都無法掛導彈
⑶ 中國的殲機機能攜帶核彈嗎,
不能。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空軍戰斗序列中,只有「強-5」和「轟-6」可以攜帶核彈,「強-5」屬於強擊機,也就是絕碰北約分類中的「攻擊機」檔岩,不屬於殲擊機范疇並蠢談。
⑷ 中國空軍殲16戰斗機為何會獲得炸彈卡車的稱號
既然是被稱為"炸彈卡車",那就證明殲16的載彈量非常的大。同為重型多用途戰斗機的F15E的最大載彈量為11噸,而殲16的最大載彈量為12噸?表示十分懷疑!不過這些個數據沒什麼意義。
事實上,單看最大載彈量沒什麼意義,執行任務不同,載彈量也不相同。當載彈量達到最大限度時,戰斗機的機動性,敏捷性,航程都會受到極大的限制。所以說,戰斗機一般來說是不會滿載出動的。
從目前露面的圖片來說,殲16的12個外掛架才使用了7個,分別掛載的是兩枚霹靂-15,兩枚霹靂-12,兩枚霹靂-17,和一個KL700A吊艙,還剩下5個沒有用。如果殲16滿掛武器的話,那航程,機動性就會受到影響。所以經常看到的是殲16掛載兩枚霹靂-15和兩枚霹靂-10。以至於網上所謂的達到12噸,絕對不太可能。
⑸ 為什麼開國大典時飛機會攜帶炸彈
開國大典定在15時開始,受閱飛機16時升空。
定在下午舉行慶典的主要原因,是考慮了國民黨空軍襲擾的因素。
當時,中國大陸還沒有完全解放,西南、西北、中南及華南的戰事仍在繼續,成都、廣州、重慶還停留著國民黨空軍的飛機。1949年5月4日,盤踞青島的國民黨 空軍派B-24轟炸機空襲過南苑機場,後來青島解放了,但國民黨空軍在舟山群島及台灣都有遠程奔襲的飛機,隨時可能對北平進行空襲,但天色晚了飛機就無法 返航了。
盡管如此,閱兵總指揮部和軍委航空局還是擬制了防禦方案——
防空部隊如何部署?
首長安全如何保護?
遊行隊伍如何疏散?
等等。閱兵總指揮部和軍委航空局的領導對此都考慮得非常細致、具體,設想了各種可能的實施方案。
比如,如果受閱時遭到國民黨空軍飛機襲擾,城樓上的領導人立即到天安門的門洞里躲避;現場參加遊行的群眾則就地卧倒。同時,用戰斗機進行空中攔截,在廣場外組織高炮對空射擊。
華北軍區航空處航行科長李裕是擔任受閱飛行的地面對空指揮員。他協助處長油江制定了一整套飛機攔截作戰方案,劃定好幾條警戒線、起飛線、攔截線,國民黨飛機從哪條航線進犯,解放軍飛機在什麼地方起飛,在哪條航線上攔截等,都有明確、周密的部署。
例如,倘若國民黨飛機從濟南方向來犯,按當時飛機的時速到北平至少需要一個小時,隨決定在半小時的航程內起飛攔截,並將其擊落。如果飛機到了北平邊緣地帶還 沒被擊落,則攻擊的飛機暫時退出,由地面高炮部隊擔負起射擊任務。所有這些方案,都繪制了詳盡的作戰地圖,並且進行了演練。
為保證受閱飛機編隊的正常飛行,北平的上空當天處於凈空的狀態。除受閱的飛機外,不準任何飛機使用北平的空中航線。擔任警戒任務的飛機在機場值班待命,隨時可以升空作戰。
由於當時沒有雷達監視報警系統,軍委航空局不得不在華北地區和所在已經解放的地方,派出專人建立對空監察哨,組成肉眼防空通信網。一旦有情況,便把各地的情報傳遞到華北軍區航空處飛行地面指揮部。核定情報後,再採取相應措施。
盡管閱兵總指揮部和軍委航空局對北平的防空,尤其是開國大典時的防空准備了各種預案,天上、地上也都部署到位,但還是決定部分受閱的飛機帶彈飛行,以便為空中攔截國民黨襲擾飛機爭取更多的時間。
那「部分受閱的飛機帶彈飛行」到底是多少架飛機呢?
翻開塵封的歷史檔案,我們得知,在參加開國大典的17架受閱飛機中,有4架飛機帶著實彈。這4架帶著實彈的受閱飛機,分別是——
兩架美國P—51「野馬」戰斗機,飛行員分別是:第2分隊隊長(長機)趙大海,左僚機飛行員閻磊。
兩架英冊如橘國「蚊」式戰斗轟炸機,飛行員分別是:第4分隊隊長(長機)鄧仲卿,僚機飛行員王玉珂。
值得一提的是,這4名飛行員都是駕機起 義的國民黨空軍飛行員。閻磊的肺腑之言,代表了他們4個人的共同心聲:「這在當時的空中受閱史上是沒有先例的。為了保證受閱安全,世界各國從來都不允許受 閱帶彈通過檢閱台,而他們作為剛剛起義過來的飛行員就參加帶彈飛行,充分體現了黨和人民對起義人員的極大信任。」
「帶彈受閱飛行」,是方槐出的「點子」,他當時在軍委航空局作戰教育處擔任處長職務,具體負責制定受閱飛行計劃。50年後,方老揭開了「帶彈受閱飛行」的歷史真相。方老回憶說——
當時的飛機都在東北,都在東北老航校里頭。在那裡恢復技術,在那裡培養新的飛行員。也是夠忙的,夠緊張的。
成立於3年前的東北老航校,是我軍建立以來的第一個飛行訓練基地,堪稱中國空軍的搖籃。參加開國大典受閱飛行的飛行人員幾乎都出自這所學校。由於當時航校已經沒有多餘的飛機,我只好從航校調來了機務人員,對南苑機場的舊飛機進行改造、維修。
起義來的飛機里頭,有幾架是比較好的,飛的時間不多。有的是時限到了的,得更換器材,甚至是更換主要部分。這就要求機務人員多吃點苦頭,加快維修的速度。
經過搶修試飛,最終能夠參加編隊飛行的,有9架P—51戰斗機,兩架「蚊」式轟炸機,3架C-46運輸機,兩架教練機和1架聯絡機,一共17架。
飛機雖然已經確定下來,但我卻依然被一個問題困擾著。就橡衫這么幾架飛機,又要閱兵,又要值班,又要防空值班。我咋個安排計劃嘛?反正是夠困難的。
南苑飛行隊的首要任務是負責北平的防空安全,而為了能夠參加受閱編隊飛行州團,他們不得不動用這僅有的17架飛機。
當時,這個閱兵和戰斗值班的矛盾確實很大。要值班,要防空。這也是一個政治任務,也是很重要的任務。萬一敵機來空襲,怎麼辦?
我冥思苦想了好幾天後,向聶總(榮臻)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這個計劃讓當時在座的人都感到十分吃驚。我跟聶總說,要不就搞兩架帶彈的,帶彈空中受閱,這是很危險的事,但我有這么一個想法。
按照慣例,為安全起見,閱兵時往往是不攜帶實彈的。帶彈飛行無疑是一件十分危險而又不可思議的事情。更何況,南苑飛行隊的飛機性能並不十分穩定,都是繳獲的嘛。
聶總當時沒有表態,幾天後他同意了我的建議,決定選取幾架飛機放置彈葯,以防意外空襲。他說,這是個政治飛行,不是一般的,要是出了事故,你這個小傢伙吃不了,我也受不了,不好交代喲。他說這個事情時講得很緊張,我也感受到了他心裡有很大的壓力。這個決心不好下哩。
帶彈飛行的方案,就這樣被確定了下來。
然而,這是一個十分絕密的計劃。對於這件事情,除了當年帶彈飛行的4名飛行員外,飛行隊的其他人員包括隊長邢海帆都不知道,知情的也就六七個人。4名飛行員,聶總、常局長,還有就是我。周總理是不是知道?聶總沒有說。
第一次我提出帶彈時,在座的有好幾個人,可最後到底帶沒帶,哪幾架帶了,這幾個人就不知道了。直到若干年後,帶彈的事才逐漸浮出了水面。
方 槐原名賴芳槐,1917年10月24日出生在江西於都——紅一方面軍長征出發的地方,1932年參加紅軍,1933年入黨,1934年隨紅一方面長征,曾 任紅十五軍團政治部青年部部長。抗日戰爭時期,為新疆航空隊飛行訓練班學員。解放戰爭時期,任飛行大隊長,軍委航空局作戰教育處處長。在開國大典閱兵式 上,他是受閱飛行梯隊第6分隊分隊長兼長機,駕駛美國L-5「步哨」聯絡機飛越天安門上空。新中國成立後,歷任師長、副軍長、軍長、武漢軍區空軍副司令 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這里還需要說明的是,這4架受閱飛行的飛機是「帶彈」而非「載彈」或「掛彈」,一字之別,是大有講究的。
簡單地說,「帶彈」講的是飛機上的機槍帶著子彈,「載彈」或「掛彈」指的是在飛機載或掛上炸彈。
子彈與炸彈完全是兩碼事。
以P—51「野馬」戰斗機為例。這種飛機在機翼兩側各配置了3挺12.7毫米機關槍,因此給這兩架飛機各配備了1800發機槍子彈(每挺機槍300發),並未掛炸彈(每架飛機可掛炸彈907千克)。
受閱飛機「帶子彈」而未「掛炸彈」,可見決策者還是心有餘悸的,防止「萬一」,又怕「萬一」。
那天,閻磊、趙大海完成受閱任務後,即爬升到12000英尺(約3700千米),在北京東南的通州、大興上空擔任警戒,直到受閱任務完成,他們才返回南苑機場著落。
⑹ 弱弱的問一下,戰斗機的炸彈裝在哪個部位啊
戰斗機其實就指對空優勢戰斗機,SU25,A10,飛豹等不算戰斗機。另外多用途戰斗機,比如FA18,SU35等等算戰斗機,因為具備比較強的對空能力。二戰時只有兩念擾褲種空中打擊力量,一轟炸機,二戰斗機。現在隨空中打擊等理論的完善,軍用機種根居作戰用途分為戰斗機(殲擊機,截擊機,多用途戰斗機),戰斗轟李銀炸機,對地攻擊機,戰術轟炸機,戰略轟炸機等等。所以嚴格意義上說戰斗機就是具備較強對空能力,能與敵空中單位進行周旋的軍機。
多用途戰斗仔簡機具備對空和對地的打擊能力,所以可掛炸彈,一般在機翼中斷到翼根處,而SU33,SU35等所掛載的KH41等重型彈葯一般在機復,而未來的隱身戰斗機一般把彈葯裝載在機身專門的彈倉內。
⑺ 我國以退休的殲6的最多全掛彈有多少
殲-6 服役的時候,也是空空導彈開始實用化的時候,因此在殲-6 的軍械繫統上也體現出過渡和混合的特點。進入 1970 年代後,隨著國產霹靂-2 號導彈定型投產,後期生產的殲-6 也進行了改進,可以掛載該型導彈,增強對空作戰能力。 航炮是殲-6 的主要武器。由於作戰要求的不同與性能的限制,殲-6 各型分別獨立或混合裝備了 23-1 型或 30-1 型航炮,數量 1~3 門。其中 30-1 航炮由於廣泛裝備殲-6 各型而最為人所熟知。 23-1 型航炮系仿製數睜蘇聯 NR-23 航炮,為管退式單管炮。NR-23 炮口徑 23 毫米,初速 690 米/秒,射速 850 發/分,後座力 25.48 千牛,採用彈鏈彈帶供彈,全重僅 39 千克。可用彈種包括殺傷燃燒曳光彈、穿甲燃燒曳光彈。與之相比,國產 23-1 航炮在射速和後座力方面有些微波動,壽命為 6,000 發。 30-1 型航炮系仿製蘇聯 NR-30 航炮,仍屬於管退式單管炮。NR-30 炮口徑 30 毫米,初速 780 米/秒,射速 900 發/分,最大後座力 58.84 千牛,彈鏈彈帶供彈,全重 66 千克。壽命 2,000 發。可用彈種為殺傷爆破燃燒彈。國產 30-1 航炮初速和重量略有波動,射速略低。 導彈系統方面,最初只有引進的米格-19PM 和仿製的殲-6 乙可以掛載霹靂-1 號導彈。但該型導彈性能較差,發射限制多,並未得到廣泛應用。貴州飛機廠重新仿製殲-6 甲時,增加了該機掛載霹靂-2 號導彈的能力。不過霹靂-2 號無法掛載於機翼內側前伸掛梁,因此在副油箱掛點外側增設一個掛點,用於掛載霹靂-2 號——蘇聯在其 K-13 導彈投產後,也曾以這種方式改裝米格-19P,與新殲-6 甲非常相似。後來出口薯肆歲給雹數巴基斯坦的殲-6 也沿用了這一改進(掛載的是美製「響尾蛇」導彈)。關於導彈掛載能力的改進,多見於出口巴基斯坦的殲-6 照片,而看不到新殲-6 甲或後期殲-6 掛霹靂-2 號導彈的照片,即使是殲-6III 改在翼尖掛霹靂-2 號的照片也是相當罕見的。 作為一種前線殲擊機,米格-19 的對地攻擊能力相當薄弱,殲-6 也繼承了這一特點。該機在不帶副油箱時,可以在該掛點掛載 50~250 千克口徑的炸彈;或者利用機翼內側掛點攜帶 UB-8-57 火箭發射器(蘇聯型號,國產型號不詳),所用的 S-5K 57 毫米火箭彈為對地攻擊型,S-5M 為對空型。有意思的是這個機翼內側掛點。蘇聯和大部分米格-19 用戶均採用機翼後緣掛梁(位於主起落架艙後),而民主德國和中國則採用了前緣延伸掛梁,並為整個殲-6 家族所沿用。文革期間,中國空軍為提高殲-6 的對地攻擊能力,增設了外掛炸彈架,增強了攻擊火力,但由於缺乏相應的轟炸/攻擊設備,殲-6 對地攻擊能力並沒有獲得顯著改善,仍然是一種只能執行簡單對地攻擊任務的殲擊機。
⑻ 中國的殲十配備的什麼武器系統
殲-10戰斗機(英文:J-10或F-10,北約代號:火鳥(Firebird)),是中國中航工業集團成都飛機工業公司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自主研製的單座單發第四代戰斗機。該機採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和鴨式氣動布局,是中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空中優勢戰斗機。中備慶國空軍賦予其編號為殲-10,對外稱J-10或稱F-10。
隨著FC-1攜帶的SD-10中距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的公開,殲-10將會擁有更加強大的武器。
三代機後期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