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最細的白瓷是什麼

中國最細的白瓷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5-21 09:47:06

『壹』 【鑒賞】似銀如雪的邢窯白瓷

導語

邢窯 ,是我國白瓷的發源地,

陸羽在《茶經》中曾對邢窯白瓷有過這樣的評價:「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瓷類雪,越瓷類冰」。

在盛唐時期,邢窯以生產精細白瓷而贏得世人贊譽。

李肇的《國史補》中就有「天下無貴賤通用之」的記載。

後來,邢窯白瓷又通過絲綢之路遠銷海外,給世界各國留下了對於中國白瓷的最初印象。

白瓷鼻祖出邢窯

邢窯的歷史起源及發掘歷程

邢窯是中國最早的白瓷窯址,

白瓷的發明在中國制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它不僅結束了自商朝以來青瓷獨尊的局面,

更重要的是為中國後世的花瓷生產尤其是彩瓷生產創造了條件。

邢窯的白瓷產品精美、產量巨大,不論對中國還是對外國的物質生活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因此,從20世紀起,中外學者開始注意了對邢窯的研究。

明清時代,中國出現了一些博古著作和陶瓷著作。

如明曹昭著有《格古要論》、谷應泰著有《博物要覽》,在這些著作中都提到唐代邢窯白瓷。

中國學者對邢窯的真正研究,是從20世紀20年代之後開始的,

作為中國第一代古陶瓷專家的吳仁敬、陳萬里、傅振倫等都對邢窯關注有加,

但所知的仍是一些「內丘白瓷甌」、「邢甌」一類的詞彙,至

於它的真正產地、范圍、產品以及發展進程等很少被人提及。

名家縱論邢白瓷

邢窯的貢獻

清華美術學院教授葉喆民——邢窯的貢獻在中國陶瓷史上是劃時代的

「邢窯是中國白瓷彎鎮最有名、最早的窯口。

在中國的陶瓷歷史上,從商周以降,一直是青瓷一瞎鬧清統天下的局面,

正是邢窯的成功興起,宣告了這種單一格局的結束,並由此開創陶瓷青白兩大體系。

在中國陶瓷史上,青瓷變白瓷是一個飛躍。

因此,邢窯的貢獻在中國陶瓷史上是劃時代的。談中國白瓷,必須談邢窯。」

邢白瓷引領風騷

中國邢窯博物館館長張志忠——邢窯白瓷是當時質量最好的瓷器

「唐代邢窯生產的白瓷,可以算是當時質量最好的瓷器。

其燒制溫度最高能夠達到1400度以上,這是歷史上其他窯口所難以超越的。

邢窯白瓷的釉色潔白如雪,造型規范如月,器壁輕薄如雲,

從口沿到底足都修得非常干凈、利落,沒有拖泥帶水的感覺。

邢窯白瓷在造型和工藝上其實一點兒也不必定窯白瓷差,甚至還要強於定窯白瓷。」

八百年薪火相傳

邢窯白瓷:陶瓷史上的白色經典

玩瓷器的人想必都聽過有一種說法叫「南青北白」。

說得是在唐代,南方燒制青瓷的越窯和北方燒制白瓷的邢窯是最受人推崇的兩大窯口。

唐代茶聖陸羽在他的《茶經》中就曾對這兩大窯口出產的瓷器有過「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瓷類雪,越瓷類冰」的評價。

其中,中國北方的邢窯,在盛唐時期以生產精細白瓷而贏得世人贊譽。

李肇的《國史補》中就有「天下無貴賤通用之」的記載。

後來邢窯白瓷又通過絲綢之路遠銷海外,給世界各國留下了對於中國白瓷的最初印象。

邢窯透光白瓷的身世之謎

邢窯瓷器作為中國白瓷的鼻祖,是屹立在中國陶瓷史上的一座輝煌的里程碑。

而要說起邢窯白瓷的品種,不僅有粗白瓷、細白瓷,而且還有一種叫做「透光白瓷」的品種最為世人所稱道。

那麼,這個所謂的「透光白瓷」究竟是種什麼樣的瓷器呢?

出自九世紀中葉古阿拉伯商人蘇萊曼之手的游記中,

曾寫到「中國人用瓷土燒製成白瓷,從外面能夠看到裡面的液體。

」從蘇萊曼所處的時代和其描述來看,他在游記中提到的白瓷,極有可能就是出產自邢窯的透光白瓷。

邢窯復燒:傳統技法燒出創新瓷

總結自己這么多年來的邢瓷復燒經驗,張志忠指出,其中有兩大難關是最難攻克的。

一個是原料,「過去燒造邢瓷用的原料質量都很好,

我們在之前的考古勘磨前探中也採集過,但是現在能找到的量很小,而且開采起來也非常困難。

」張志忠說,「另一個就是過去都是用柴窯燒的邢瓷,

而現在一般都採用煤窯或者氣窯燒了,相比之下跟柴窯燒出來的感覺還是有所差別。」

為了攻克這兩大難關,

他一方面不惜工本和精力地尋找高質量的原料,

另一方面也在嘗試恢復古代的柴燒技術。

類銀類雪色瑩潤

粗白瓷的胎質又有粗、細之分,粗胎的一類胎色灰白,胎質粗糙;

細胎的一類胎體緻密,胎色較淡,但仍不夠白,

往往施一層白色化妝土。

粗白瓷的釉質較細,有些還有細碎的紋片,釉色為灰白或乳白色,還有黃白色。

粗白瓷產量大,生產過程中,不管是捏練還是陳腐都不夠充分,

白中常泛黃,到五代時部分產品的工藝水平有所提高,

胎體中少有氣孔夾砂現象,燒不熟的現象已基本克服,漸趨細膩。

細白瓷的胎色純白,個別的白中閃黃釉質很細,釉層中有微細的小棕眼,器物多施滿釉,釉色純白或白中微泛青色。

白釉又有粗細之分,以粗者居多,細者佔少數。

細白瓷在加工工藝上,每個步驟都很講究,燒成後白度很高。

邢窯的精細白瓷,選用優質瓷土燒成,胎質堅實細膩,胎色潔白如雪,

釉質瑩潤,有的薄如蛋殼,透明性能極好。

一般器物純白光亮,有些則白中微微泛青。

真偽邢瓷鑒明白

看工藝

目前在市場見到贗品邢窯白瓷,工藝粗糙,

不具備邢窯工匠高超的技藝,技術低劣,修坯不精,造型也沒有真品的十分之一;

真品邢窯做得端莊規矩、精美,稜角分明,刀切斧斷,干凈利索。

看燒制

現在一些小作坊用現代手段加工製作,燒制瓷器燃料是煤、煤氣,或是用電燒制,也有用柴燒制的,

但白瓷白度過高,胎質極為精細,總有一種新的感覺,缺乏真品所具備的韻味。

看坯體

仿製邢窯白瓷由於加工時間短,密度不夠,手感不好,有發飄之感、也有的極為沉重,有墜手之感。

坯體和釉的結合掌握不好,造成坯體和釉收縮不一致,產生裂釉現象;

而真品邢窯白瓷輕盈精緻,手感適中。

看釉色

贗品釉層稀薄,白度高,潔白光亮。

白中不泛青,而是白中泛灰。

唐代邢窯白瓷釉質細,釉光瑩潤,色調偏冷。

正如唐人陸羽所說的那樣:「邢瓷類銀」。

的確如此,邢窯白瓷是如銀似雪。

看款識

唐代邢窯白瓷翰林、盈字款,均是在器物成型後、燒成前刻劃於器物外底部,字體清晰,筆畫遒勁。

「翰林」二字一般刻在器物外底中部,豎著刻寫;

而「盈」款一般刻在器物外底中部。

誰說邢瓷皆白色

1

技術稚拙的青釉

北朝時期,邢窯窯火初燃,燒造出了青釉瓷器。

此時的邢窯青釉瓷器多為灰胎,胎體厚重。

其釉面青綠肥厚,帶有開片。

為打破造型的單調,也有個別器物帶有簡單的裝飾。

2

跨越多代的黒釉

邢窯的黑釉瓷器出現於隋,發展於唐,延燒於五代,盛燒於宋、金、元時期。但產量較低。

隋代邢窯已能生產黑釉板瓦、筒瓦等建築用瓷。

這些建築用瓷是名門望族的專用瓷。

3

並不華麗的醬釉

醬釉瓷器在隋代就已出現,唐代產量明顯增加,質量顯著提高。

這些醬釉瓷器色澤不一致。

它們以純正、光潤、典雅的釉色成為了邢瓷新寵。

4

色澤嬌艷的黃釉

邢窯黃釉有兩種:一種高溫釉瓷。

出現於隋代,唐代開始普及生產。

第二種是在氧化焰中燒制而成的一種低溫釉陶,較具時代特色與地域風格。

5

異域風情的綠釉

隋唐時邢窯生產的綠釉器物除杯、三足爐等日常用品外,墓葬中還出土了帶流勺、熨斗、鏟、三足釜等明器。

大多數為素麵,

但也有少量器物帶有刻花、印花或堆塑等裝飾。

6

造型取勝的棕紅釉

邢窯的棕紅釉器造型有缽、三足爐、鳳首壺等。

它們的胎上均施有白色化妝土,因此釉色深沉、古樸、勻潤。

此類器物多為素麵,很少有花紋裝飾,僅以造型取勝。

館藏珍瓷成大觀

『貳』 白瓷是什麼窯

定窯。
邢窯白瓷歷史悠久,扮好又稱「中國白」,是中國最早的白瓷窯址。唐代七大名窯橡缺滾之一,有中華白瓷鼻祖美譽的邢窯。邢窯創燒於北朝晚期,經過隋朝的飛速發展,到唐朝已達到鼎盛階段,衰落於唐末五代時期,成為我國早期生產白瓷的中心。距今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其精美的細白瓷作為貢品入主宮廷,還梁余遠銷海內外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叄』 門道文化|漢民族傳統瓷器——白瓷

門道提示:農歷六月十三

白瓷是漢民族傳統瓷器。由於它受人們的喜愛,白瓷顯現高貴,其用途廣泛。它最早創燒於東漢之前,唐代有名的過渡性灰白瓷邢窯,到北宋早期的白瓷定窯,汝窯。元代白瓷是白中含青,白瓷出現倒退現像。明代又恢復白瓷的本像。

白瓷的巔峰瓷為北宋的汝窯。汝窯色卵白,瑩潤,它的皇宮御用瓷單的白凈度是一般白瓷的100倍,十分珍貴。人們曾經這樣贊譽過它工藝失傳的珍貴度;縱有家產萬貫,不如有汝窯一片。對它的白凈度,國外認為它是【中國白】的唯一代表。就是現代最白的白瓷也沒有超過它;圖片資料實在無法顯示它的白凈度。

白瓷也是畫作及燒制色瓷的基礎瓷,是五彩瓷,青花瓷,鬥彩瓷最好的底背基礎瓷。白瓷代表未來,它至今在各色瓷中燒制量最大,市場佔有率最大。

東漢墓

湖南長沙東漢墓已出現早期白瓷。河南安陽北齊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白瓷粹墓曾出土比較進步的白瓷,但成熟的白瓷要到隋代才出現。

隋代白瓷巳叢讓較普遍,河北內邱、臨城縣祁村一帶曾發現邢窯遺址。

唐代達到極盛時期,巳查實北方地區生產白瓷的窯址有河北內邱、臨城邢窯、曲陽窯,河南鞏縣窯、鶴壁窯,密縣窯、登封窯、郟縣窯、滎陽窯、安陽窯;山西渾源窯、平定窯,陝西耀州窯,安徽蕭窯等。其中以邢窯白瓷為代表,與南方地區越窯青瓷相匹敵,世稱「南青北白」,為唐杜甫贊誦的四川大邑窯,至今未查明其產地。

南方地區

南方地區未發觀唐代白瓷窯址。唐代廣州亦曾產白瓷。唐代對白瓷的白度要求很高,因此在部分較租的瓷眙上,先施化妝土,以增加燒成後的白度。

白瓷

到中、晚唐,已多數採用高質量的坯料,因而減少或不用化妝土加工瓷胎,其精品已達體薄釉潤,光潔純凈地步。五代時期,白瓷生產仍以北方為主,唐代窯場大多繼續燒造,其中規模最大的是曲陽窯、鶴壁窯、耀州窯的黃堡鎮和玉華宮窯等。晚唐、五代墓中多次發現帶有「官」字款的白瓷,其中多數應屬河北曲陽窯及遼白瓷。

白瓷五代窯址

景德鎮五代窯址是南方地區已發現的最早白瓷產地。宋代白瓷以河北曲陽的定窯為代表。除景德鎮外,福建德化的白瓷在世界享有極高聲譽,其特徵,色澤光潤明亮,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之下,釉中隱現粉紅或乳白,因此有「豬油色」、「象牙白」之稱,享有「中國白」的美譽。

白瓷唐代白瓷

晚唐五代直到宋初,定窯還有一種帶有"官"或"新官"款字的精白瓷,其基本特徵是:胎薄輕巧,質地細潔,呈純白色;釉面滋潤,釉為乳白色或白中泛青色,除底足外,均施滿釉。

一般講,"官"、"新官"款宇刻在胎薄細膩、製作精巧,釉色純敗侍白或白中閃青器物上的,屬於唐、五代時期;刻在釉色白或白中泛黃或部分微微閃青,有時帶有刻劃花裝飾器物上的,屬於北宋早期;刻在用覆燒法燒成,口沿無釉並帶有刻劃花裝飾的器物上的,則屬於滲枯局北宋後期。

『肆』 唐代白瓷有哪些分類

其實唐代白瓷窯大多集中於北方,比方說河北的邢窯、定窯,以及河南的鞏縣窯、密縣窯,或者是山西的渾源窯、平定窯和陝西的黃堡鎮窯。總體上來說唐朝初期的刑窯白瓷,則是素麵的比較多,也就是說沒有什麼裝飾,但是到了唐朝中期以及晚唐五代之後,刑窯白瓷才可以漸漸有了裝飾,裝飾的方式就是雕塑、堆貼、印花、刻花、壓邊、起棱、花口等等。
第一種便是唐代刑窯白瓷,白瓷還可以分為粗細兩類,粗白瓷釉質比較細釉色通常是灰白色的或者是乳白色的也有黃白色的,有時候則會有細碎紋片而細白瓷的胎色是純白色的,極少數的釉色是白色中泛著黃色,釉質非常細在釉層中,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可以發現極其微小的棕眼。細白瓷器物大多是施滿釉的,釉色純白色或是白色之中稍稍泛著一點青色。
第二種或稿運便是唐代定窯白瓷,唐代定窯白瓷和衫梁刑窯白瓷相比之下,胎質就會顯得比較粗了,胎色也都是以青灰色為主,在白釉的器物之內都會施滿釉,但是在器物外面就施半釉定窯白瓷,而定窯白瓷的釉面非常光滑圓潤,可以在積釉的地方呈現出灰色。而到了唐朝中期的時候,陶土仔細淘洗並因為胎質堅硬,胎色也是比較純白無暇的,釉是施在瓷胎之上的沒有化敬升妝土。後到了晚唐五代的時期,胎土就變得更加細致,胎壁也開始變得更加輕薄。
同時小編提醒晚唐五代到宋代初期,定窯就出現了一種帶有"官"或者是"新官"款字的精白瓷,這個白瓷胎質輕巧、薄,釉面十分滋潤,油色是乳白色或是白色中泛著青色的,深受人們的喜愛和追捧。

『伍』 白瓷有哪幾種

福建德化窯的白瓷。始於宋代、成名於明代。釉色白凈溫潤,緻密如玉,細膩似乳。有鄭搏「豬油白」呈色凝脂隱紅;「象牙白」細潤白嫩,法國人稱「鵝絨白」、「中國白」。品種有「梅花杯褲叢神」、「八仙杯」,胎胡虧薄透脂輕巧玲瓏,彩繪以紅色為主,日本人稱「赤繪」。風格豪爽、明快。

『陸』 邢窯白瓷特徵

邢白瓷的出現是我國制瓷工藝一大飛躍,其技術難度相當之高,即必須在原料加工和燒成時,將胎和釉中含鐵量有效地控制在1%以下,方能燒成上成白瓷。邢窯窯工們率先掌握了這種絕技。邢窯是中國白瓷的發祥地。中國古代最早的官窯之一。邢白瓷的發明與製作,打破了自商代以來,青瓷一統天下的局面。--引自網路
在瓷器史上流傳著南青北白的稱號和談漏,南青指的是越窯青瓷,北白指的是邢窯白瓷。唐代時為制瓷侍物業七大名窯之一,是我國古代北方瓷窯的發源地,徹底打破了南方地區壟斷瓷器業的局面,從此以後北方也擁有了自己瓷器基地,而且其瓷器造詣水平相當之高,迅速得到人們的喜愛,唐三彩的製作工藝和邢窯白瓷有很大關系。
邢窯是鎂釉,需要更高溫度才能在瓷器表面附著,製作工藝相當復雜。釉面易光滑平整,光澤度好,看上去很有古樸氣質,釉色為灰白或乳白色,這種瓷器表面基本上不進行任何加工,沒有豐富多彩的圖喚爛案,唐代中期以後出現了大量的藝人開始對白瓷進行深層次加工。
邢窯瓷器屬於細白瓷,古代封建社會有著嚴格等級性。這種瓷器一般都是皇家貴族使用,平民百姓只能作為收藏用品,外人不能隨意使用,賞賜除外。現在白瓷流傳後世的並不多,每一件都是價值連城的寶貝。

『柒』 邢瓷的介紹

邢窯是中國白瓷的發祥地。中國古代最早的官窯之一。唐代邢窯白瓷遠銷海外。邢窯古代窯址位於今邢台市臨城縣與內丘縣一帶。邢瓷從瓷質上分成三個品種:粗白瓷、細白瓷和透影細白瓷。其中透影細白瓷工藝最為精良,彌足珍貴。唐後期,由於制瓷原料匱乏等原因,邢窯逐漸衰落,直至被定窯所取代。然邢窯白瓷對後謹洞代彩繪瓷器影響深遠,其在中國陶瓷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視。1邢白瓷的發明與製作,打破了自商代以來青瓷為主一統天下的局面,形成了我國陶瓷史上有名的「南青北白」(南指越州,北指邢州即邢台)的新格局。邢州瓷窯是唐代七大名窯之一,因產在邢州而得名,是華夏白瓷的鼻祖,在中國陶瓷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稱為陶瓷史上一座輝煌的里程碑,邢窯祥頌枯的所在內邱被當稱為瓷都。1白瓷簡介唐代,邢窯白瓷與越州窯青瓷都作為貢品向宮廷進貢,內丘也發現有盈字款,翰林字款白瓷(盈字款瓷,應為唐宮中大盈庫的定燒器,專供皇帝宴飲賞賜之用)。邢白瓷的出現是我國制瓷工藝一大飛躍,其技術難度相當之高,即必須在原料加工和燒成時,將胎和釉中含鐵量有效地控制在1%以下,方能燒成上成白瓷。邢窯窯工們率先掌握了這種絕技。不僅如此,還在目前已出土的邢瓷櫻仿殘器標本中發現了那種品質精良的「透影瓷」和「類銀」、「類雪」的細白瓷,其精湛的工藝和優良的品質令人嘆為觀止。

『捌』 德化白瓷的特點:顏白如玉,剔透無暇

說道瓷器那麼大家肯定第一想到的應該是青花瓷,景泰藍等比較出名的了。大家都知道德化作為中國三大古瓷都之一與江西的景德,和廣州潮州齊名。德化經過千年的風霜洗禮造就了了獨具特色肢蘆的瓷,「中國白」也叫「象牙白」就是 德化陶瓷 的特色,下面就和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明清時期的德化白瓷,以含鐵量低的瓷坯施以透明釉燒制而成。明代德化白瓷胎骨潔白,堅實緻密,其胎釉的技術工藝極力追求玉器質感的完美性,在琳琅滿目的瓷壇上獨樹一幟。中華民族對玉器的推崇,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對玉的崇尚,促成生活使用的瓷器極力追求玉器的質感效果,如「似玉之甌」的越窯青瓷,「精比琢玉」的耀州窯青瓷,定窯「花瓷琢紅玉」,號稱「假玉器」、「瑩縝如玉」的景德鎮青白瓷等等。

綜觀這些類玉之瓷,雖然工藝精湛頗具玉器的溫潤風采,但是多嫌輕薄,缺乏玉器的凝重感。直至明代,德化窯採用優質高嶺土等原料經過反復研製實驗,生產出一種特殊的「白瓷」:瓷質緻密,胎釉純白,渾然一體,潔潤滑膩,如脂似玉,整體晶瑩剔透,進一步將追求玉器質感的完美性發展到歷史的巔峰,代表了當時中國白瓷生產的最高水平,稱之為「中國白」。

產品一銷往國際市場,就被視為珍品而爭相購藏。著名教育家、學貫中西的大學者蔡元培先生曾贊,「中國幾乎可以說是以出瓷器而聞名的一個國家,以瓷器的白色程度而論,自當首推德化瓷……」

德化白瓷的胎骨細柔堅致,俗稱「糯米胎」,帶有晶瑩的光澤,釉水潔凈勻厚與胎骨結合緊密渾然一體,呈色溫潤如玉,剔透光滑,器體在光線照耀下,可映見指影,叩之聲音清悅悠揚,猶如敲擊金屬,鏗然作響。其美妙的胎釉質感直逼玉器之「五德」,它的問世,引起瓷壇的巨大反響,國內鑒賞家稱贊「似定器無開片,若乳白之滑膩,宛如象牙光色,如絹細水瑩厚」。

(趙汝珍編述《古玩指南》)許之衡《飲流齋說瓷》則稱之曰「後制者出德化,色甚白,而頗瑩亮,亦名福窯……白者頗似定窯,惟無開片,佳者瓷質頗厚,而青里能映見指影,以白中閃紅者為貴。」日本學者認為它是「瓷器中的白眉」,如果以客觀而公平的態度給予評論的話,町以說是比白玉更為華麗。

以陶工的技巧來說,更可號稱中國古今獨一無雙的優秀作品,就是對陶瓷毫無欣賞水平的人,只要一見便可發出贊賞之聲,「雖然胎壁較厚,卻比燈罩更為透明……顯出光亮美觀的肌面,以光滑度來說可稱為天下第一」。(上田恭輔《支那古陶磁研究的手引》),歐洲美術家把它命名為「中國白」伍擾(Blancdechine),「乃中國瓷器之上品也,與其他東方名瓷迥不相同,質滑膩如乳白,宛似象牙。」(法國波西爾著《中國美術》)

明清的許多陶藝著述往往將德化白瓷與定窯白瓷、永樂宣德時期的甜白瓷媲美,或稱「建之粉定」,或謂「類永、宣之甜白」。腔飢旦其實,德化白瓷較之定窯白瓷、景德鎮甜白瓷,不僅胎釉中的化學元素構成含量不同,而且外觀上釉層更為純凈,胎與釉結合緊密堅致,色澤滋潤明亮,工藝技術更臻成熟,摘取了中國白瓷的桂冠。

『玖』 隋瓷透影杯

「薄如蛋殼,白似霜雪」,隋代透影白瓷杯

2019.11.27

20世紀80年代,考古學家發現了邢窯遺址,並且發現了一些「薄如紙,白如雪,質如玉,光如鏡,迎光透視,手影清晰可辯」的白瓷碎片。

直到2009年,西安郊區一座隋代墓葬的意外發現,使這種神奇的透光瓷器重現。

墓葬主人叫蘇統師,下葬的時間是隋大業四年(609年),但史籍沒老鬧鄭有發現有關蘇統師的任何記載,考古專家根據墓葬的形制規格,判斷他應該是隋代三品以下七品以上的中高級官員。

據介紹,沿著長達10餘米的斜長墓道下去,打開青磚封堵的墓門,一具朽爛的棺木陳放在青磚鋪就的棺床之上。除去上面沉積千年的泥土,考古人員發現了一件如玉一般的白瓷杯,透光侍頌見影,玲瓏剔透的精緻絕倫的瓷杯。白瓷杯最薄處僅厚1毫米左右,幾乎達到了脫胎的狀態。其釉色均勻,能達到光照見影的奇特效果。《透影白瓷的「前身」與「後世」》

(高6.9、口徑8.3、壁厚0.1、口沿最彎坦薄處僅為0.08,足徑3厘米出土於棺內墓主人頭部西北側。敞口,斜直腹,假圈足,口沿處有一小缺口,下有一段裂紋。內外均為滿釉,釉面細膩且有光澤,為透影白瓷器。)

按「精細透影白瓷」,是邢窯白瓷中的一種珍奇產品。由於它胎料和釉料中含有較高的K2O,因此胎質和釉質不僅細膩潔白,而且還具有玲瓏透徹的特點。關於這一點,在我國歷史文獻中是可以找到記載的。比如唐朝詩人元稹在《飲致用神曲酒三十韻》詩文中,就有這樣的描述:「七月調神曲,三春釀綠醽。雕鐫荊玉盞,烘透內丘瓶。」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

Alan barlow舊藏

《中國陶瓷史》中寫到:「薄胎瓷開始於明永樂時期,但永樂只是半脫胎狀態。到成化時期,其薄的程度達到了幾乎脫胎的狀態」

但邢窯透影白瓷的厚度不足1毫米,已達到了半脫胎的狀態,這個發現將我國薄胎細白瓷的燒造時間提前了近十個世紀。

邢窯細白瓷的產生應受當時的政治環境的影響。隋朝的統一,結束了魏晉以來戰亂和割據的局面,生產力得到了解放,各種手工業和科學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客觀上為邢窯生產的大發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隋朝後期,隋煬帝奢侈腐化,不惜代價動用大量民力開鑿大運河,營建東都洛陽,建造大型豪華船隻,還到處派人從各地徵集奇材異石運往洛陽,同時一些地方官吏更是搜刮民財,趨炎附勢。

而邢窯透影細白瓷的產生應與這種社會氛圍有著某種聯系。而這種耗時耗力的高級白瓷,成本必然也很高。

且到唐代早期,當權者吸取了隋朝滅亡的慘痛教訓,故而採取了較為開明和寬松的政策,這時這種奢侈,花費較大代價的細白瓷便不再燒造,也可能在這時這種工藝已失傳。

從此判斷這種邢窯透影白瓷應該不是民用之物,很可能是專為皇帝燒制的貢品。

閱讀全文

與中國最細的白瓷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為什麼關閉廠 瀏覽:158
中國農業銀行怎麼寫 瀏覽:620
越南盾對克朗匯率多少 瀏覽:814
印度恆河平原為什麼人口這么多 瀏覽:705
印尼黑酸枝沙發多少錢 瀏覽:4
中國優質小麥生產地是哪裡 瀏覽:1002
英國女王有多少只天鵝 瀏覽:50
印度flag是什麼 瀏覽:148
伊朗石油儲量最大的是哪個國家 瀏覽:795
中國gpu公司有哪些 瀏覽:579
中國從印尼進口產品關稅多少 瀏覽:927
印度人怎麼稱呼茶葉 瀏覽:452
外交部怎麼回應美國中國病毒 瀏覽:648
伊朗人在中國哪個城市生活 瀏覽:411
為什麼英國丹麥瑞典不加入歐元區 瀏覽:822
伊朗為什麼向美軍基地發射導彈 瀏覽:672
madudan印尼民歌什麼意思 瀏覽:779
義大利語最高等級叫什麼 瀏覽:425
伊朗語言怎麼說伊朗加油怎麼寫 瀏覽:699
印度人娶中國媳婦怎麼樣 瀏覽: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