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看待國家把GDP增長速度降到7.5%
各地提交給國家發改委的「十一五」經濟增長目標普遍「趕超」中央,「數字出官」的舊觀念依然存在。為改善目前GDP結構不合理的現狀,新的政績考核標准應以增加就業和提高百姓收入為核心。(5月15日《新華網》轉《中國經濟周刊》)
據《中國經濟周刊》提供的數字表明:國家在「十一五」規劃中,年均經濟增長率預期目標為7.5%。而在全國31個省市公布的「十一五」規劃中,預期平均GDP增速是10.1%,最高的達13%,最低為8.5%,普遍超過中央提出的總目標1~2個百分點甚至更高。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地方政府沒有正確理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涵和要求,存在誤解。為此,國家發改委在4月13日下發《關於請各地區科學確定本地區「十一五」時期經濟發展速度的通知》,要求各地區發改委加強對地市州、縣市「十一五」規劃和年度計劃編制指導,明確省級「十一五」規劃中的增長速度指標不得層層分解,避免層層加碼,引導各地市州、縣市科學合理地確定增長速度目標。
一段時期以來,由於多種原因,一些幹部在實際工作中片面追求「以GDP為中心」,只看重修路、修廣場、城市亮化等「大工程」,以為蓋了幾幢高樓、修了幾條大路、照亮了幾條大街就是一種政績,卻沒有看到或是不願意去管居民區沒有路燈等小事,似乎繁華的外表足以掩蓋這些小小的缺憾。其實,廣大群眾最關心的往往是關繫到自己生活的一件件小事,把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辦好了,又何嘗不是一種政績呢?盡管上項目、辦企業、搞投資等「大工程」,能加快地方經濟增長速度,但如果為追求一時的經濟增長速度盲目上項目,容易造成大量低水平重復建設,給後任者和一方百姓留下沉重的包袱。目前一些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的區域,由於過於追求增長速度,過度開發,已經造成生態環境的惡化,若再按照較高增長目標的要求進行開發,勢必大大超出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帶來生態環境的更大破壞,削弱我國整體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正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學院副院長陳清泉在今年兩會所言,片面追求GDP,不僅可能斷送中國的四個現代化,而且可能誤導中國經濟走向經濟殖民化。
由於原有的GDP核算制度被認為「結構不甚合理」,擔心地方官員不惜一切代價追逐經濟增長,所以國內不少專家學者呼籲要建立新的GDP核算制度。其中「綠色GDP」核算制度已經得到了相關部門的認可並已開始了研究制定工作。但由於「綠色GDP」核算制度還沒有真正實施,在十幾年的潛移默化中,當前GDP增長速度和總量仍然成為衡量各級政府政績的核心指標。為了使這個指標做得好看,有些地區從基層的鄉鎮以至於縣,都在「造數字」。河南省駐馬店某鄉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村幹部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我們基層幹部對GDP已經麻木了,從來沒有真正統計過,都是隨意報的數字。」
新形勢下,如何科學地衡量幹部的政績,對地方經濟繁榮、促進社會和諧、實現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既然用GDP指標作為考核官員政績的標准存在很多問題,新的政績考核標准應包括哪些方面?筆者認為:新的政績考核標准應該強調就業增長在考核中的作用。新的政績考核標准應該以人民收入提高為最高目標,應該包括就業率的提高和人民收入的提高。此外,在GDP指標中,應該適當削減投資的比例。國際上,GDP的提高中包含著合理的收入提高,因為人民收入很低時GDP很高的情況是不可能出現的。而我們國家正好相反,GDP很高,不一定人民收入高。其實應當是人民收入高,消費就高,投資就能在消費的拉動下高速增長,最終實現GDP的高增長。總之,今後各地考核幹部的政績,既要看地方經濟建設的成果,又要看地方社會進步;既要看城市變化,又要看農村發展;既要看硬環境的加強,又要看軟環境的改善;既要看當前的發展,又要看發展的可持續性;既要看經濟增長的總量,又要看人民群眾得到的實惠;既要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又要看黨的建設的成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走出唯GDP是舉的誤區。
Ⅱ 今年大三了,將要去北京畢馬威會計事務所實習,請問畢馬威怎麼樣壓力會很大嗎
畢馬威是國際四大會記事務所中的其中一所,世界五百強之一,是一家很好的事務所。工作壓力肯定很大。
至於著裝方面,畢馬威對著裝的要求比較嚴格。建議深色西服套裝(裙)。
(2)中國經濟周刊怎麼樣擴展閱讀:
事務所裁員減薪
在金融風暴席捲全球的背景下,中國經濟正面臨著外部需求減少,內部增長放緩雙重影響。不過,更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經濟調整的影響已經從製造業為主的實體經濟逐步向服務業等各個領域蔓延。
近日,《中國經濟周刊》對服務業中頗具代表性的會計師行業做了采訪了解。記者發現,這一曾經風光無限的會計師行業同樣面臨著市場無情的考驗,裁員、降薪事實上已經在這一行業拉開了帷幕。
一邊擴招,一邊減員
記者了解到,目前,由於業務急遽縮減,曾經一度為加班而苦的「四大」員工們已經面臨無班可加的局面。不過,各大會計師事務所即將進入傳統意義上Peak Season(忙季),而作為該行業翹楚的「四大」的裁員降薪的確讓很多人費解和意外。
「四大」(Big4)是市場對國際四大會計師行的簡稱,即普華永道、畢馬威、德勤、安永這四家會計師事務所,「四大」在經過幾十年行業重組兼並淘汰之後成為了倖存者,伴隨著近年來在中國的發展,招聘大戶的「四大」的招工情況也成為每年校園招聘的風向標。
「四大」在面向2009年畢業生招聘時仍顯示出十分的熱情,並紛紛呈現出「擴招」的態勢,例如畢馬威2009年的校園招聘計劃比2008年的1800人增加2000人,普華永道的校園招聘人數也在2000人左右,而德勤的校園招聘人數為1500人。
然而,進入11月份之後,有傳聞稱,「四大」已經延遲本年度校園招聘的進度,並已經縮減了原本的招聘規模,其後又遭到「四大」相關公關部門的否認,因而越發變得有些「羅生門」,這也引發了外界對於「四大」是否還將大幅度擴招問題的關切。
有分析人士認為,表面的擴招只是為了聲譽,不擴招會給外界留下不好的印象,會給人感覺人員沒有擴張,公司沒有成長。
然而,一些事實卻越來越明晰。全球資本市場逐步趨冷,流動性緊縮導致IPO項目受到了直接沖擊,能夠上市成功的項目變得越來越少,而排隊等候或放棄項目的企業則越來越多,而這直接沖擊著「四大」的生意、侵蝕著利潤。
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某合夥人就曾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去年形勢好的時候,人手不夠,女人只能當男人用,男人只能當牲口用,然而,目前的資本市場如此低迷,裁員已經是早晚的事。」
有業內人士透露說,普華永道、德勤等所已經開始過一輪小范圍的「精兵簡政」了。普華永道、德勤的主要的裁員方式為「勸退」,即以「工作不適任」為由,要求員工簽署辭職信。不過由於規模不大,且並未採取集中高密度裁員的方式因而未引起外界注意。
一位內業人士向記者表示,會計事務所之所以對於「裁員」兩個字很敏感,是由於事務所員工人數眾多,公司如果作出裁員或者降薪決定,容易影響到其國際聲譽和未來承接項目,因此四大公共事務部門經常會以員工正常流動、員工不適任為由向媒體解釋,而不會承認由於業務萎縮而出現了裁員的情況。
普華永道全球首席執行官沈德培在上海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仍表示:「今明兩年,普華永道在中國的業務將保持增長,因而不會考慮裁員。」但沈德培也坦言:「中國企業未來的增長速度與普華永道的業績聯系緊密,中國經濟倘若放緩,普華永道的增長同樣會受到影響。」
業內人士判斷,國內外經濟形勢進一步下滑,讓一些服務業企業選擇了大幅度的裁員來度過冬天,其中也包括了「四大」。
據了解,面對寒冬,四大所採取的應對方式卻是不同的,安永、畢馬威已經從11月份開始有了裁員舉動。而普華永道、德勤將會採取降薪的方式來盡量避免出現大規模裁員的情況。
開始裁員
「公司開始漸漸安靜,除了幾個經理之外,幾乎沒有說話的聲音。同事一個個開始謹言慎行,每個人都知道有什麼等待在前面,但是大家都希望離等待著自己的東西遠些,更遠些。」在某論壇里一位「四大」的員工如此寫到。
據了解,在此輪「四大」裁員風波中,一直宣揚「以人為本」(PeopleFirst)的安永在裁員問題上的方式方法受到了一定的質疑,在危機之下的裁員,被一些員工視為卸磨殺驢。
一位安永會計事務所的員工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安永在北京、上海等所的裁員幅度已經到達了5%-10%。我們一些員工普遍對公司裁員但還不承認的做法感到憤慨。而安永怎麼能一邊對媒體說我們很人性我們不裁員,一邊又一次次讓員工迅速收拾東西走人。」
據了解,安永的此次裁員涉及各個層級的員工,涉及試用期的新人、助理經理、經理、高級經理。而方法主要以「勸退」為主。安永內部員工告訴記者,一些員工原本還在企業現場做審計,被一個電話要求回公司見合夥人,在談妥離職事宜之後,立刻就被封電腦、封帳號、取消電話分機號、並被要求交還鑰匙和員工卡。
據知情人士分析,安永如此裁員與這幾年的高速擴張不無關系。2004年到2006年,安永連續三年營收增長超過35%和每年增開2家以上分所的亮眼業績,成為四大在中國發展最為迅猛的一家。在短短三四年的時間里,安永中國的人數已經從3000-4000人,擴展到至今的9000人左右。
事實上,此前三年,包括安永在內的「四大」多年的高速擴張均得益於資本市場的欣欣向榮。雖然「四大」的業務主要是審計、稅務、咨詢三大業務板塊,但審計這幾年得到了迅猛的發展,而審計業務主要包括公司公開上市招股(IPO)的審計以及每年一季度對公司的年審。
與安永相比,畢馬威也有了裁員舉動。目前畢馬威審計各部和稅務的勸退實際情況,基本集中在去年表現為4分的員工(畢馬威用5分制,1高5低),級別囊括了高級經理、經理、助理經理和入職一兩年甚至試用期剛結束的員工。
或將降薪
2002年與2003年,德勤和普華永道都曾經歷過有關裁員的危機公關,面對安永、畢馬威的裁員作為並沒有「緊隨其後」,而是選擇了「降薪」。
一位在普華永道的內部員工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公司各個Office的合夥人已經開會協商如何應對未來可能遇到的經濟危機,如果情況不能有所好轉的話,可能首先會採取降薪的辦法來處理。」
目前,普華永道國內各所正在進行員工表現評估,目的就是為了給員工進行重新的評分,如若啟動了降薪措施,將以此來判斷降薪人員和幅度。
另據德勤內部人士透露,德勤中國首席執行官盧伯卿在近期經理以上級人士會議上表示,面對當前的經濟危機,就算其他幾家開始有裁員行為,公司上下也要團結應對。因而公司很可能採取自動降薪,或者盡量不動或少動新員工的方式來解決。
一位德勤的員工告訴記者,德勤之所以選擇降薪是因為德勤的成本結構較為合理,外籍合夥人較少,而外籍合夥人往往收入較高。另外,德勤近年來的擴張速度並不及安永迅猛,因而通過「降薪」仍然能夠拿出過得去的業績。
而在普華永道全球首席執行官沈德培看來,隨著形勢的好轉,未來6個月至12個月,全球市場的IPO可能會重啟。不過,一位普華永道內部資深員工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公司尚未大規模裁員可能考慮了各方面原因,但如果形勢進一步惡化,裁員仍將是選項。
Ⅲ 《中國經濟周刊》價格怎麼樣實惠嗎
《中國經濟周刊》這本書的價格在雜志雲裡面的價格還算可以的,可買性較高!!
Ⅳ 新華社,人民日報和央視,這一年是怎樣評價趙薇的
在年終盤點2017年A股時,新華社用了8個關鍵詞,這些關鍵詞中,只有一個是人名——「趙薇」。
和趙薇並列的另外7各關鍵詞是:「天價罰單」、「減持新規」、「白馬股」、「二八現象」、「發審委」、「鐵公雞」、「MSCI」,這些對於 A股而言,或是制度層面的變化、或者 A 股融入國際市場的象徵。
縱觀2017年,自從趙薇試圖利用50餘倍杠桿收購萬家文化後,新華社、人民日報和央視這三大官方媒體,都通過不同的方式報道過趙薇,旗下的媒體皆表達過其「空手套白狼」。
新華社稱小燕子「長袖善舞」
在解釋趙薇這個關鍵詞時,新華社寫到:近年來,「小燕子」趙薇在資本市場上「長袖善舞」,甚至一度成為「投資明星」。然而,以自有6000萬元資金就想撬動30.6億元的上市公司資產,而且是在交易所持續問詢下才使得這高達51倍的杠桿比例浮出水面,無怪乎會收到監管部門的處罰告知書了。
趙薇收購萬家文化一事,成為 A 股市場上的跨年事件,在黃有龍表示將會申訴後,甚至還會在2018年才告一段落。
2016年底,萬家文化發布公告,趙薇旗下的龍薇傳媒擬以30.6億元收購萬家文化29.135%的股份。
在監管層的追問下,趙薇方才披露,收購用的30.6億元資金,只有6000萬元的趙薇方的股東出資,其餘的或來自第三方機構借款,或來自還未到手的萬家文化股權質押融資,收購杠桿達50餘倍。
這筆交易以失敗告終,但是監管層並未放過相關責任方,證監會對萬家文化、趙薇等相關方進行立案調查,並最終認定趙薇和黃有龍夫婦涉嫌信披違規。
證監會說趙薇方以「空殼公司收購上市公司,且貿然予以公告,對市場和投資者產生嚴重誤導」。
證監會決定對趙薇和黃有龍夫婦處以5年證券市場禁入,並分別給予警告和罰款。
這不是2017年新華社第一次報道趙薇在國內資本市場的動作。
11月15日,證監會對趙薇做出處罰決定後,新華社就做過報道。新華社當時稱「趙薇夫婦收購『大戲』面臨證監會處罰 監管『鷹眼』將持續關注」。
該文在關注了證監會對趙薇夫婦、萬家文化等的處罰後,重點強調了「監管『鷹眼『」。新華社說:「事實上,今年以來,資本市場涉及此類違法違規行為的典型案例層出不窮,一些曾經肆無忌彈的資本萬家已相繼被查處。」、「監管『鷹眼』一直高度關注此類違法違規行為」。
12月11日,新華社在回顧2017年金融領域的嚴監管時,也同樣以趙薇被處罰舉例:「證監會保持執法高壓態勢,2016年以來對32名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立案調查。近期,趙薇夫婦被罰5年禁入證券市場,樂視賈躍亭因未履行借款承諾被責令改正」。
在這篇文章中,新華社還強調,證監會「全面圍堵各種鑽政策空子、謀取不法利益的通道」。
新華社旗下的《經濟參考報》也以頭版評論的方式論及趙薇夫婦被處罰一事,認為龍薇傳媒收購萬家文化一事,「本質上是一個『空手套白狼』的游戲」。
評論稱,趙薇作為社會公眾人物,涉嫌違法違規,具有較強的社會危害性。
縱觀新華社對趙薇的報道,很顯然是將其樹立為資本市場嚴監管的「典型人物」。
人民日報旗下公號發了又刪
人民日報對於趙薇被罰一事,態度比較曖昧——至少人民日報海外版公號「俠客島」的行為呈現了這一點。
11月9日,人民日報旗下的公號「俠客島」發了一篇關於趙薇的文章,該文章題為《趙薇夫婦被罰!整治金融亂象,監管層「不吃素」》。
不過,目前,該公號上只能看到文章的標題,文章內容已經被刪除——這次應該不是微信後台刪的吧,畢竟有小夥伴告訴過幫主,「俠客島」背後可有兩位數的正處級記者在運營。
這篇文章的全文在人民日報旗下的另外一本雜志《中國經濟周刊》上還能看到。
《中國經濟周刊》是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的國內目前唯一一份經濟周刊雜志,也是中國最早的一份經濟周刊。其前身是《中國經濟快訊》周蘭,1992年作為經濟內參創辦,1999年公開發行。
《中國經濟周刊》稱,今年2月,在其和「俠客島」聯合出品的欄目「經濟 Ke」中,就推出過對龍薇傳媒違規收購的報道。
該報道寫道:「天真爛漫的『小燕子』怎麼就搖身一變成了巴菲特?莫非她背後有高人指點?」。
「想通過一個殼公司以6000萬撬動50倍杠桿,幾乎無異『空手套白狼』」。
還提及了當時深陷危機的資本系:「為她提供15億借款的西藏銀必信的背景太好查了,再怎麼辟謠,也跟『MT系』脫不了關系」。
央視點名批評趙薇夫婦「空手套白狼」
央視11月12日通過《東方時空》欄目報道了趙薇夫婦被證監會出手重罰一事。
該報道在介紹了收購和被處罰一事後,出鏡記者最後還評論:「虧損的永遠只有追高者,而只有提前埋伏的人才能笑到最後。」
央視還通過連線的財經專家張連起之口,說出了趙薇夫婦的收購是「空手套白狼的游戲」,並稱「名人效應一樣逃不出監管處罰」。
張連起除了是會計審計學家、會計師外,還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張連起稱,某些名人高估了自己的信用。
對於警示信用,張連起在央視上稱,對一些高杠桿「買殼」的玩家起到警示作用。
縱觀三大央媒對於趙薇夫婦被處罰一事的報道,三方旗下的媒體都提到了「空手套白狼」這個詞。
在金融領域從嚴監管的2017年,新華社會把趙薇作為 A 股2017年的關鍵詞之一,其實已經是在樹立典型人物了。
Ⅳ 紅樓集團董事長朱寶良是如何從「首富」到階下囚的
1995年,朱寶良成立金都實業有限公司,通過租下杭州第一織布廠的廠房,改建成杭州家電城對外招租,這或許是朱寶良在杭州掘得的第一桶金。此後,沿著做專業市場這條路,朱寶良連續出擊。
1996年,朱寶良耗資1500萬租下杭州都錦生絲織廠位於市中心的閑置廠房並進行改造,建成杭州金都鞋城。1997年,朱寶良又盤下杭州福華絲織廠位於杭州鳳起路上的50多畝土地,投資1億多元建成後來知名的杭州環北小商品市場。而讓朱寶良真正聲名鵲起的是對浙江富春江旅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富春江旅遊公司」)國有股權的收購。
2000年,朱寶良出資近9000萬元,收購桐廬縣旅遊總公司持有的富春江旅遊公司49.6%國有股權。控制富春江旅遊公司不僅讓朱寶良一度控制了桐廬的大量旅遊資源,更讓他成為全國首位受讓國有股的民營企業家,一時間名聲大噪。
2001年5月,朱寶良的金都實業有限公司更名為浙江紅樓旅遊集團有限公司,2004年又更名為紅樓集團有限公司,2004年,朱寶良以28.3億元身家登上福布斯富豪榜,成為桐廬「首富」。紅樓集團也步步做大,進入全國民企500強之列。
2012年7月,紅樓集團斥資20億收購一度瀕臨破產的cces快遞(上海希伊艾斯快遞),後改名國通快遞。
由於擴張速度快,同業競爭激烈,國通快遞最早或在2015年就開始拖欠貨運公司運費,不少加盟網點運行效率低下,大量快遞件積壓在加盟網點和分撥中心,客戶開始流失,2016年海口一中轉站曝出暴力分揀問題,2017年則出現北京等地分公司被討債司機圍堵的狀況,客戶投訴率急劇攀升。
2020年1月15日,朱寶良已因涉嫌強迫交易罪等多項罪名被浙江桐廬縣檢察院批捕。2020年1月20日,桐廬縣公安局發布《關於徵集朱寶良等人違法犯罪線索的通告》。
《通告》稱,2019年12月以來,桐廬警方查處了朱寶良等犯罪嫌疑人,桐廬公安公開懸賞徵集朱寶良等人的犯罪線索,最高獎勵達到50萬元。
(5)中國經濟周刊怎麼樣擴展閱讀
「紅樓系」企業數量眾多,但經營狀況良莠不齊:
7月3日,《中國經濟周刊》實地走訪位於杭州市中心鳳起路上的杭州環北小商品市場。在市場二樓,記者發現大量商鋪處於閉門歇業的狀態,客流較少。
一位商鋪業主向記者表示,目前市場內的小商品零售受到網路電商的沖擊,再加上市場管理方招租力度有限,廣告意識不強,市場生意一年不如一年。
「像我隔壁這個商鋪,有時一周7天有5天沒有生意,現在老闆娘每天下午才會來開門營業,老闆已經轉行去送外賣了,像我這樣開了10幾年的老店,有一些老客戶,還可以勉強維持。」上述商鋪業主說。
然而,記者發現,與杭州環北小商品市場僅一街之隔的杭州環北絲綢服裝城則相當熱鬧。有絲綢服裝城商鋪業主告訴記者,絲綢服裝城以做服裝批發業務為主,生意受網路電商影響較小,但是目前經營風險也不小。
這位業主說,「我們比對面的小商品市場肯定要好一些,他們一個店鋪的年租金可能只要5萬,但我們可能要50萬,所以紅樓集團肯定是賺到錢的,但現在杭州的服裝批發市場越來越多,競爭激烈,再加上我們這個業務囤貨多,資金投入大,一不小心就可能出現巨虧,這幾年從市場撤出的人也不在少數。」
Ⅵ 中國經濟周刊怎麼樣
還行
Ⅶ 怎麼樣才能在網路上維護自己的版權
在網路版權維護中,網路公證已經成為最常見的證據收集手段。但是,網路公證如何能達到真實、公正?近日,在由中國互聯網協會主辦的規范網路證據保全會議上,與會專家對最近七學者訴某IT企業侵權所舉的網路公證書提出了質疑,並期望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完善和規范網路公證。
★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王紅茹/北京報道
每一個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會面臨一系列難題,在互聯網上似乎更能立竿見影,在互聯網發展度過其泡沫期後,各種糾紛似有愈演愈烈之勢。
去年年底,鄭成思等七位學者訴北京書生公司網站「書生之家」(下稱書生公司)侵權的案件(本刊2004年第49期曾予報道),著實讓IT界熱鬧了一番。在法庭上,一份網路公證書在當事人質疑是偽造的聲音中,按照司法慣例,仍被採信了。隨之而起的是在今年2月27日,由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主辦的關於《書生公司版權官司中的公證書問題》,「網路公證」問題浮出水面;此後不久,4月7日,由中國互聯網協會網路版權聯盟組織的《網路證據保全技術鑒定會》,再次把網路公證問題推向了高潮。
公證書何以遭質疑?
隨著書生公司侵權案的發展,最近,七份原告出示的公證書又成為了案件的焦點。
由於被告方書生公司認為他們從未有過這一侵權行為,因此,他們認定這幾份公證書必然是偽造的。於是,書生公司試圖從公證書中找出偽造的蛛絲馬跡。
首先是書生公司總經理姜海峰發現,公證書中所稱的證據保全日期的實際股市指數與公證網頁中顯示的當天股市指數不相符合。與此相對應的是,網頁顯示的當天天氣預報也與網頁保全當天的日期不相符合。
除此之外,網頁上有明確的信息表明,其網站屬於山東煙台圖書館。而且幾份聲稱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採集的網頁內容也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諸如此類的技術性漏洞,引起了一些法學專家和技術專家的關注。這樣一份公證書,是否可以作為判決的依據?
2月27日,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江平、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江偉、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王利明、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趙旭東在對上述案件涉及的七份公證書審閱後,認為該公證書在製作程序上確實存在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證程序的公正性。
此後不久,4月7日,中國互聯網協會組成的專家鑒定組在有關網路證據保全的鑒定會上,中國科學院軟體所所長助理、研究員何川,北京信息產業協會秘書長、高級工程師徐祖哲,新浪總工程師嚴援朝,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網路多媒體中心主任黃鐵軍等專家也提出了同樣的結論。
對這樣一份疑竇叢生的公證書,在一審的判決中,為何能被法院採信呢?「從法院的角度來看,採信公證書沒什麼不對,因為公證書是權威機構做出的證明,所以公證書一向被認為是案件中的鐵證。」就此問題,北京中盛律師事務所律師鄒瑾向《中國經濟周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眼見」並不「為實」
與西安寶馬案中惡意做假公證不同的是,在越來越多的網路公證中,即使公證員認真執行公證程序,如果其缺乏相當高的技術水準,也有可能被人利用了,還蒙在鼓裡。
「稍懂點技術的人想讓你在電腦里打開一個網站上看到的不是真實網站的內容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比如,電腦對於一些曾經打開過的網頁可以從暫存的網頁中打開,如果有人對暫存的網頁作惡意的編輯修改,公證員實際看到的很可能就不是網站的實際內容。當然,更高水平的人可以利用代理伺服器等各種手段讓公證員公證的網頁是他所期望的網頁內容。這意味著對於一個不太懂互聯網,或缺乏足夠技術能力的公證員很容易被蒙蔽。」IT業內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技術人員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
傳統的公證基於「眼見為實」的基本認識和對公證處的信任,但是,最近一段時間所暴露的問題卻對公證這兩大基礎都提出了質疑:以西安寶馬案為典範的事件動搖了人們對公證處的信任,以七學者訴書生公司的侵權案在動搖人們「眼見為實」的基礎。
也就是說,在網路公證中,公證員看到的本身也不一定是真相。即使一個網路專家常常也很難輕易地判斷網頁來自於哪個伺服器,這個伺服器是否真的是公證對象的伺服器。在這種情況下,並非網路專家的公證員就像霧里看花,如何分得清孰真孰假?
「出現這樣問題的根源在於網路的高速崛起,在這個連IT技術專家也常常覺得難以追趕技術腳步的網路世界裡,公證員的腳步已經遠遠地落在互聯網之後。」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網路多媒體中心主任黃鐵軍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一針見血地指出。
「作為這種落伍的一個明顯例子是如何在網路公證過程中保證公證員知道其正在干什麼,而在傳統環境下這種擔心似乎是多餘的。在互聯網時代,每一次網路公證都需要公證員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准確地判斷真假,所以要求公證人員要具備一定的網路技術水平,取得相應的技術資質。這是網路環境下的新問題,在傳統公證中缺乏相應的規范。」鄒瑾直言。
網路證據,可以相信多少?
近兩年來,發生在互聯網上的糾紛形形色色,搶注域名、非法鏈接、網上人身攻擊等等,但占最大比重的則是有關著作權的,比如去年就有浙江圖書館被訴侵犯父子著作權案,七學者訴書生公司侵權案,以及上海父子作者訴超星數字圖書館侵權案,等等。
打官司證據是關鍵,於是在網路環境下,網上證據也就不可避免地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
七學者訴書生公司侵權案折射出網路證據的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易變性。所以,網路證據必須及時地進行證據保全。現在大部分的被侵權人都會在起訴之前就通過公證機關對糾紛涉及的內容作為證據進行下載和公證,這就是「網路證據保全公證」。
那麼,網路證據保全該如何操作才能保證過程真實、有效呢?
「一般,網路證據保全過程非常簡單:由兩位公證員在申請人在場的情況下,監督操作人員按申請人的需要進行用電腦登陸有關網頁並進行實時列印,將操作結果存檔封簽後保存,並對全過程進行錄像即可。隨後製作的公證書會對此過程進行描述,在最後部分加註:×年×月×日,通過上網從×網站上得到×內容網頁,過程真實、有效。」鄒瑾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介紹說。
如此操作的確能夠證明該內容可以作為真實有效的證據,但很多人難免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公證員了解計算機多少?如果不是他親自操作,被操作人暗中動了手腳,他能夠發現嗎?如果因為不懂技術而導致公證書公證錯誤,那該怎麼解決?
「其實網路證據保全是否真實有效,關鍵問題就在技術上。即便是一個計算機技術人員也未必能解釋、解決所有的問題,而目前我們的公證隊伍中,既熟悉計算機又熟悉法律的人才簡直是鳳毛麟角,」北京信息產業協會秘書長徐祖哲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以公證員們目前的計算機水平來講,要鑒別出網路信息內容的真偽及是否被篡改就很困難。即便他是眼睜睜盯著操作員在進行網路證據保全,也可能因為不懂技術,而將修改證據內容的行為當成了正常的取證行為。」
權威鑒定提升公證公信力
當專家的意見與公證處相左時,到底應該相信公證處的公證,還是相信專家的鑒定?
事實上,專家看法與公證的矛盾體現了公證缺乏嚴謹的技術鑒定的缺陷。應該說,大多數公證程序中,公證處從一貫的公正程序出發盡到了職責,技術專家則從技術的角度搓到了公證領域的軟肋—公證行業技術鑒定水平的落後與公證人員計算機應用水平的落後。
「要想使『網路證據保全公證』真正做到公正,應該從其根本因素—技術上抓起,」中國互聯網協會網路版權聯盟秘書長王斌向《中國經濟周刊》闡述了解決之道,「從目前我國公證隊伍的現狀來講,要想練到確保網路證據取證過程中一丁點小動作都難逃其法眼的道行,這是件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要走出這一困局,既要公證隊伍自己的努力提高,以及更多吸納計算機人才入行之外,還要針對公證領域的軟肋—技術,是否可以設立一個同級別的、被國家認可的、具有權威資格的技術鑒定機構,在公證程序中的技術環節發揮他的協助和補充作用。這樣就可以有效地彌補公證人員除法律外其他技術層面的不足,最大程度地降低因技術落後而導致公證錯誤率,提升公信力,讓公證重新回歸到百姓心中最公正的天秤。」
網路時代帶來更加復雜的公證環境對公證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意味著相關的管理部門必須要加強公證資格的認證體系,以提高公證人員的技術素質。
對於網路公證而言,公證過程如果沒有嚴格的技術鑒定相配合,它就很難真正做到「公正」。近來發生的網路侵權案例暴露出的網路公證問題讓人深思:如果公證書的可信度遭到質疑,那麼,傳統的公證是否還能適應新的環境?公證是否已經到了變革的邊緣?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人們期盼《公證法》盡快出台,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
Ⅷ 不明鏈接如何盜取信息
通過不明鏈接,比如驗證碼的形式來獲取手機應用的用戶名、密碼、手機號甚至是來自這個手機的驗證碼,這樣會存在更大的安全隱患。
奇虎360手機安全工程師萬仁國是央視3·15晚會「黑客」扮演者之一,他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商場里咖啡廳、書店等有密碼的Wi-Fi,也可能存在安全隱患。 「人們往往有個習慣,會選擇網路最強、信號最好的Wi-Fi,如果一個黑客也在這家咖啡館里,他完全可以設置一個和這個咖啡館一樣的Wi-Fi熱點,甚至連密碼也一樣。
而這個黑客正巧又坐得離你很近,那麼他的信號強度就已經壓過這家咖啡館的信號強度。這樣,你也許就自然而然地連上了黑客的Wi-Fi」。
基於此,很多商家也推出了驗證碼服務,即登錄Wi-Fi時,不僅要輸入密碼,還要輸入驗證碼。萬仁國提醒說,一定要注意看看驗證碼的詳細內容,因為有很多用戶存在簡訊一出現,只關注驗證碼,不注意簡訊內容的現象,一旦黑客掌握了某個用戶的手機應用的用戶名、密碼、手機號甚至是來自這個手機的驗證碼,那麼會存在更大的安全隱患。
據悉,現在在網站注冊賬號時,在微信上測性格、運勢時,通常都會要求用戶提供姓名、年齡等基本信息,後台還會直接獲取用戶的手機號碼等信息。
「重要賬號一定要單獨設置密碼,並盡量不要重復,避免使用他人設備登錄賬號。」萬仁國建議,「不要隨意下載不明APP手機應用,部分開發商受利益的驅使,在APP中加入第三方插件、代碼,甚至病毒木馬,輕則吸幹流量,重則盜取重要信息,給用戶造成經濟損失。收到陌生號碼的簡訊要慎重,不要輕易點擊其中的鏈接。」
信息技術研究公司Gartner研究總監張毅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說,真正解決黑Wi-Fi還是要靠政府的支持。在美國和新加坡,很多公共設施與大型商場里,政府會免費為市民提供Wi-Fi,防止市民登錄不明來源的Wi-Fi地址。
而騰訊無線安全產品部運營總監葛明也曾表示,目前國內的免費Wi-Fi市場缺少統一的服務標准和行為規范,基礎安全能力被忽視,而產業鏈合作並制定相關制度可改變這一現狀。
Ⅸ 中國的消費能支撐起中國經濟多少天空 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方向是什麼如何確保我們的經濟一直健康
金融危機下的世界與中國{山西電院daalonso作}
金融危機下的世界與中國
【中文摘要】08年以來,經融危機影響迅速擴大,不僅導致全球金融業收縮,而且使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放緩,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增大, 對各國經濟受到的影響大小不一,但因為一體化趨勢的日漸明顯,資本的國際流動和國際資本市場對於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我國的金融風險也越來越大。如何應對這種挑戰,趨利避害是擺在世界和中國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而世界經濟擺脫「滯脹」和「失衡」,實現新一輪可持續增長有賴於新興經濟體的引領和新技術革命的到來。因此中國要積極面對當前的經濟危機,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應對,努力化危機為機遇,在這危機中間保持中國屹立不倒,把中國與世界聯系在一起共同面對經濟危機,做到一個負責的大國,共同度過金融危機。
【英文摘要】Since 2008, the rapidly expanding financial crisis, not only cause contraction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instry, but also world economic growth is slowing down, the United States increase the possibility of economic recession, the impact on national economies vary in size, but because the integration of emerging trends, the international mobility of capital and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s for the importance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China's financial risks are also increasing. How to deal with this challenge, WTO are placed before the Chinese in the world and an important topic. The world economy out of "stagflation" and "imbalance", a new round of implementation depends on the sustainable growth of the leading emerging economies and the advent of the new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The Chinese want to face the current economic crisis,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 crisis, the efforts of the opportunity, in this crisis to maintain between Chinese survive contact between China and the world put together to face the economic crisis so that a responsible big country together through the financial crisis.
【關鍵詞】經濟增長 應對策略 次貸風暴 金融全球化 國際貨幣體系
本世紀初的這場金融危機愈演愈烈,由於它發生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它的破壞性便不言而喻。華爾街驟然掀起的劇烈金融風暴迅速席捲美國及與美國相關聯的全球經濟。金融風暴逐步演化為金融危機,並蔓延至實體經濟,如果應對失當,金融危機就有可能引發經濟危機。而經濟危機的可怕之處在於它可能轉化為社會危機,乃至全面的政治危機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經濟同世界經濟融為一體的趨勢進一步增強,毫無疑問,美國發生劇烈的金融危機,一定會對中國經濟產生影響。所以面對撲面而來的金融危機我們必需正視,把困難踩在腳下,同時作為一個崛起的大國承擔起責任,為世界經濟的好轉作出貢獻,同時也為我國在政治、外交、經濟的發展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這就需要我們了解這次金融危機發生的原因和對世界的影響、對我國的影響 ,最後尋找解決危機的辦法四個方面來分析。以此實現中國在世界更重要的地位,避免金融危機再次對世界造成危害的風險。
一、 金融危機爆發的主要原因。
隨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以及美元危機的發生,各國的匯率紛紛與美元脫鉤。但這並沒有讓美元失去世界貨幣的角色。由於美元的世界貨幣角色,各國大量持有美元外匯。隨著美國貿易逆差的加劇,美國市場的流動性被吸走。這時,美國為了維持其經濟增長,就要向市場大量注入流動性,包括大幅度減息等等。所以,這就造成了貨幣的擴張,造成了經濟泡沫,而且泡沫越來越大。美國的信用擴張沒有帶來通脹,那是因為被一些新興經濟體像中國背負。當泡沫無法維持的時候就會破滅,就造成了今天的金融危機。所以這次金融危機的爆發可以歸結於由於美國的監管不力而世界各國為早就不能維系的美國的經濟增長吹起了泡泡。這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長期的股票漏洞產生長期的股票泡沫經濟。
2、長期的次貸危機和長期的不良資產。
3、美國是世界上經濟霸主已經動搖,美元是全世界公認的流通貨幣不復存在。
4、美國政府印製的美元太多,造成長期的資本透支嚴重。
5、全世界各國大量印製本國抄票,造成貨幣量過剩。更嚴重造成世界貨幣體系的混亂。
6、世界各國保守主義嚴重。
7、重復建設、重復企業、重疊的抄票、重疊的次貸產生重疊的漏洞
了解了這次金融危機的原因,我們還需要了解它所造成的影響,這才能讓我們更深刻的了解它所造成的危害,才能通過這些危害來找到解決的辦法,為世界經濟未來的發展找到正確的道路。
二、金融危機對世界各國的影響。
金融全球化讓世界在享受全球化帶來的紅利的同時,也帶來了相應的風險。由於金融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發展到相當高的程度,今天世界各地都處在不同程度的金融開放之中,而美元在國際結算和全球各央行外匯儲備中的比重一直維持在60%以上。「領頭羊」一出問題,必然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致使全球金融市場迅速陷於極度恐慌之中。由於美國經濟佔全球比重近30%,其進口佔世界貿易的15%,美國經濟衰退將導致全球商品貿易量下降,進而影響一些外貿依存度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和經濟增長。而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嚴重影響,很有可能帶來全球范圍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形成經濟復甦的新障礙。大規模救市措施,也會使本來就有巨大財政赤字的美國政府雪上加霜,一旦出現大肆發行債券、印發鈔票,勢必會導致美元信用下跌,並推高全球通脹率。隨著全球經濟形勢的嚴峻,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受到沖擊,利潤空間加劇下滑。為了控製成本,裁員、減薪成為了企業方最常用、也是最優先考慮的方法。而失業、生存壓力也就成為了近期備受關注的詞彙。
據08年初國際勞工組織的專家預測,2009年全球失業人數將再創記錄,達2.1億人始於2007年初的次貸危機,在2007年11月稍有緩解後,新年伊始又以更強的勢頭襲來。隨著金融機構2007年第四季度財務報表的公布,越來越多的次貸損失被披露出來。根據美國財政部的數據,美國金融機構宣布的資產損失沖減金額累計超過1500億美元,遠高於美聯儲主席伯南克500-1000億美元的預期。
1月15日,花旗集團2007年第4財季財報披露98.3億美元虧損,並宣布減計次貸資產181億美元、派發股息減少40%。1月17日,美林公布的2007年4季度業績創下了十餘年來最糟糕的記錄,減值准備160億美元,其中CDO(債務抵押憑證)減值125億美元;虧損98億美元,致使全年虧損78億美元,遠超市場預期。1月22日,美國第二大銀行美國銀行和第四大銀行美聯銀行公布的財務報告顯示,因次級住房抵押貸款損失和投資收益不佳,這兩大銀行去年4季度盈利均急劇下降,降幅分別高達95%和98%。
銀行業資產減計和虧損已擴散到歐洲和日本。1月30日,瑞銀集團宣布,因為計提140億美元資產減值,2007年4季度虧損額達到125億瑞士法郎(約合114億美元),刷新了花旗集團和美林創下的紀錄。根據日本共同社的報道,日本三菱UFJ、瑞穗、三井住友、住友信託、理索納、中央三井集團等日本最大的六家銀行集團遭受與美國次級房貸相關的損失近50億美元。
次貸危機也已經波及債券保險公司。1月31日,由於承保的次級抵押債券資產急劇縮水,全球最大的債券保險商—美國MBIA公司2007年4季度凈虧損23億美元,合每股凈虧損18.61美元,虧損額度創下歷史之最。債券保險商將可能普遍面臨被降級的局面,從而使次貸危機影響進一步擴散。
三、 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
我國是以外貿和投資拉動為主.內需為輔的偏執性經濟,是世界美元儲備最大國家,在剛剛加入國際浮動匯率不久,就遭遇了世界經濟危機寒冬襲擊。先是人民幣兌美元持續不斷推高,緊接著世界危機帶來國際經濟需求大幅下滑,加上一路高漲國際能源和糧食價格,進一步加劇了高膨脹,使國內實體經濟生產成本進一步上升,下游企業經濟無力承受,國內的消費物價一路走高,促使消費經濟大幅縮減,再加上嚴重自然災害的影響,實體經濟更是雪上加霜,使企業的經營活動舉步維艱。很多的企業公司都需要從金融系統貸款來增加企業的資金流動性,一旦資金鏈斷裂,就會產生流動性不足(缺錢),無法再進行生產,大規模的企業倒閉,工人下崗,生活質量不斷下降,再加上現在的通貨膨脹,可支配收入減少,購買力萎縮。消費不旺盛,自然生產就再次降低,這個就是金融危機轉化為經濟危機的內在原理。 08年7、8月份,中國很多中小企業紛紛倒閉就是由此造成的,國內受到的最大影響,除了全球性經濟的不景氣,最主要的還是人民幣升值過快,對美元匯率的提高,使得中國出口的商品價格上漲,壓縮了中國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利潤空間,導致國內許多勞動密集型企業利潤率下降而虧損運營,再加上前段時間從緊的貨幣政策,中小企業難以貸款維持生產,倒閉就成了很多企業的宿命。據亞洲開發銀行16日發布的年度報告《2008年亞洲發展展望更新》預計,中國經濟增速將從2007年的11.9%回落到2008年的10%;2009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進一步回落至9.5%。而對於我國所造成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嚴重依賴出口的實體上市公司及在海外有大量投資的金融機構。
我國東南沿海外向經濟實體,大都是以出口為主,勞動密集型企業眾多,經濟危機使得出口業務極度下滑,產品賣不出去,大量商品回潮沖擊了國內市場,在那些地方會出現許多價格極度便宜的紡織品和小電器,也由此使得大量私企倒閉關門,老闆一走了之。外資企業進一步加快撤離。目前這種情況從沿海蔓延到內地許多地方。使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速放緩,出口以及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
2、房地產業 。
房地產業在過去的幾年中由於固定資產投資過熱、通貨膨脹、中國貨幣升值的影響產生了大量泡沫。待泡沫破滅後,一些不利因素紛紛顯現,比如體制上的土地分配製度不公(高峰期大量的地王紛紛出現,地面價值迅猛拉高)、房價的上漲速度遠遠超過消費者工資的上漲速度、股市的持續下跌使大量資金套牢(消費者財產性收入嚴重縮水)等。但可喜的是房地產業的資產證券化改革還處於初級階段,由此避免了類似美國的次貸危機。
3、鋼鐵行業和等能源業。
由於金融危機造成大量外貿型企業的倒閉和房地產業萎縮,使國內對於能源和鋼鐵需求的減少必然會造成鋼鐵價格持續下跌和能源價格將持續走低。
面對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我們不能被其沖暈了頭,而應該勇敢的迎接挑戰,機遇永遠使和挑戰並存,我們要正視金融危機但並不害怕,克服危機迎來中國的再一次騰飛的機會。
四、 如何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危機。
在世界上普遍採取三個步驟來應對。
1、當前措施:三招救市
一是股權重組,增資擴股;二是壞賬打包、切割剝離;三是注入資金,解決流動性。首先,政府對陷入危機的金融機構進行重組,增資擴股。比如美國把「兩房」國有化,把私有企業變成了國有控股的企業。其次,把銀行的壞賬剝離,打包放在一邊,銀行復甦後贖回資金,如果銀行倒閉了,由政府埋單,將壞賬清零。第三,當銀行陷入流動性危機,老百姓擠兌時,注入資金,增加現金流。或者政府出面擔保,增強社會信心;或者政府出面擔保,讓其他銀行拆借。
2、中期目標:振興實體經濟
如何遏制實體經濟下滑,是全球高度重視和重點解決的問題。解決的辦法,仍然是增加投資、刺激消費、加大出口的三條途徑和寬松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目前,各國政府都啟動了增加投資和刺激消費的政策,並且摒棄貿易保護主義而採取共同行動。
3、長期指向:重構國際貨幣體系
944年形成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以黃金為基礎、以美元作為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與美元固定匯率掛鉤,未來的世界貨幣體系應該是美元、歐元、亞元(以人民幣和日元為主的亞洲貨幣)三大世界主體貨幣三足鼎立的新體系。三大貨幣之間實行相對穩定的浮動匯率,各國貨幣與三大貨幣掛鉤。三大主體貨幣對應的國家應實行「G本位」——以GDP為本位。即GDP與銀行貸款余額、與股市市值、與房地產市值應該大致相當,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保持合理的比例。
我國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
目前,世界金融危機對中國也產生了影響,股市、房市回調,沿海加工貿易企業訂單減少,部分企業停產破產關閉,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更加突出。 防範金融風險的最佳途徑是優化本國經濟結構,強化本國經濟。中國有優化國內經濟結構,才能真正改善長期國際收支的狀況,確實保護自身不受國際資本流動無常變化的影響。開放金融市場要做好准備和試點,應該採取謹慎的步驟和策略。即使在加入WTO的今天也要清楚認識到我國與發達國家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但是資本全球化、資本自由流動是大勢所趨,因此在目前我們就應該積極進行准備,有步驟地有計劃地實現金融市場和金融制度的調整,為中國安全、成功的融入全球資本市場打下堅實的基礎。中國政府採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金融危機:推出了4萬億投資計劃,地方政府也陸續推出了大規模投資計劃,同時,一些更加積極的財政金融政策相繼出台,有利地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推動中國經濟向內需拉動型轉變。
我國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巨大的內需市場。中國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的高速發展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期,到2020年將建成全面小康社會,中國人均GDP10年後會突破1萬美元。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強大的內需,不僅支撐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對緩解世界金融危機也將發揮重要作用。中央政府有高超的領導藝術,見事早、行動快,宏觀調控的預見性、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提高。比如今年,上半年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9月以後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實施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11月份以後果斷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等等,促進經濟增長、穩定市場信心。
總體來看,中國經濟增長今年將有所放緩,2009年上半年慣性下滑,下半年開始走出世界經濟衰退的陰影。國際金融危機則到2009年底見底,經濟危機到2010年底左右見底,2011—2012年開始復甦。對金融危機,最重要的是信心。我們相信政府處置危機的能力,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有信心,我們每個人的信心就是戰勝危機的良方,相信這場危機一定會轉化為中國經濟騰飛新起點。
通過這次金融危機改變經濟發展地區不平衡,產業布局失衡嚴重,行業結構性失調,這些問題困擾著整個經濟的每一環節,結構性矛盾突出,加上依靠外貿出口和投資拉動為主,內需為輔的長期經濟政策。等世界經濟擺脫「滯脹」和「失衡」,而新一輪可持續增長有賴於新興經濟體的引領和新技術革命的到來。因此中國要積極面對當前的經濟危機,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應對,努力化危機為機遇,在這危機中間保持中國屹立不倒,把中國與世界聯系在一起共同面對經濟危機,做到一個負責的大國,共同度過金融危機。把這場危機一定會轉化為中國經濟騰飛新起點。
【參考文獻】1《國際金融新編》第三版 (2001)
2《聯合早報網》
3《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08 ~4)
4《中國經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