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建國後中國經歷了哪幾個歷史階段(請詳細解答)
1、新中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1949—1956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與鞏固;社會改革全面展開;統一財經與恢復國民經濟;獨立自主外交和抗美援朝;第一個五年計劃和工業化起步;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建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2、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辛探索和曲折發展1956—1978
探索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脫離實際的「大躍進」;國民經濟和政治社會關系的調整;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維護國家主權和加強軍隊建設;「文化大革命」時期的艱難發展;結束「文化大革命」和在徘徊中前進。
3、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辛探索和曲折發展1956—1978
探索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脫離實際的「大躍進」;國民經濟和政治社會關系的調整;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維護國家主權和加強軍隊建設;「文化大革命」時期的艱難發展;結束「文化大革命」和在徘徊中前進。
4、改革開放的起步與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978—1992
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與改革開放的起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國防、外交的調整和「一國兩制」的提出;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在嚴峻考驗中深化改革開放。
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1992—2021
新時代的奮斗目標和戰略部署貫徹新發展理念和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依法治國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文化建設消除貧困和改善民生;建設美麗中國;深化軍隊改革和港澳台工作新進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共建「一帶一路」;全面從嚴治黨。
新中國國家政權建設的經驗啟示
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為指導,充分吸收民主革命時期領導根據地政權建設的歷史經驗,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從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出發,形成了適應國情和發展要求的國家政權建設理論。
堅持和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為核心,具有豐富的內容,主要包括: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發展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推動各項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實行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❷ 中國歷史上經歷過哪些社會制度
原始社會、奴隸制度、封建制度、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新民主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制度。
1、原始社會
亦稱「原始公社」「原始共產主義社會」。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形態。人類產生的過程也就是原始社會形成的過程。它存在了二三百萬年,是截至目前人類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社會發展階段。
生產力極其低下是原始社會發展緩慢的根本原因。社會生產力的主要標志是使用石器工具。勞動的結合方式主要是簡單協作,人們之間的分工主要是按性別、年齡實行的自然分工。人們單身無力同自然界進行斗爭,為謀取生活資源必須共同勞動,從而決定了生產資料的共同佔有。
2、奴隸社會
根據馬克思歷史理論,夏、商、周三代曾被定性為奴隸社會,此觀點爭論較多。奴隸社會以社會下層的廣大奴隸群眾為主要生產角色,然而就傳統文獻記載以及考古發掘工作並沒有發現中國上古時期廣泛實行奴隸制度的跡象。
3、封建社會
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的「封建社會」是指地主或領主佔有土地並剝削農民或農奴的社會形態,西方學者的「封建社會」指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給王室成員、王族和功臣分封領地,是一種國家管理「制度」而不是一種「社會」,屬於政治制度范疇。
地主階級成為統治階級的社會是封建社會,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是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封建社會形成的自然經濟是以土地為基礎,農業與手工業結合,以家庭為生產單位,具有自我封閉性、獨立性,以滿足自身需要為主的經濟結構組織。
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概念,意指在形式上保留有封建社會國家機關及主權所有,同時在經濟、政治、文化上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國家控制與壓迫的社會。
隨著其它資本主義國家控制力度的加強,一部分國家會完全喪失國家主權,成為徹底的殖民地國家;另一部分國家則發生反彈,取得獨立地位。大部分國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是不平等條約造成的直接影響。
中國共產黨將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總概括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5、社會主義制度
社會主義制度是相對於資本主義制度而言的政治經濟制度。其基本要素是實行公有制、實現人民當家作主。是指社會主義國家機關在其法定的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定程序,創制、認可、修改和廢止法律,以及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制度。
(2)中國經歷了哪些社會階段擴展閱讀:
社會形態劃分方法:
社會形態作為揭示社會生活整體性特徵,研究社會發展階段、社會類型即社會結構的社會歷史范疇,通常有兩種劃分方法:一種以生產關系的性質為標准劃分社會形態,即經濟社會形態;一種是以生產力和技術發展水平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產業結構為標准劃分,即技術社會形態。
每一種社會形態都有其特定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各種社會形態既有自身的特點又有共同的規律,既互相聯系,又相互區別。
在經濟社會形態范圍內,有兩種基本的劃分方法:一是五種形態的社會劃分法,一種是三種形態的社會劃分法。
1、五分法
是根據生產關系的不同性質把人類社會依次劃分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是它的第一階段)。
2、三分法
是根據人的發展狀況,把人類社會依次劃分為人的依賴性社會、物的依賴性社會和個人全面發展的社會。
如果把兩種方法對應起來: 人的依賴性社會——自然經濟社會——原始、奴隸、封建社會;物的依賴性社會——商品經濟社會——資本主義;個人全面發展的社會——產品經濟社會——共產主義。
這兩種劃分方法各自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側面說明了人類社會發展進程和社會發展階段,共同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兩種劃分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社會形態逐漸進步,一種社會形態總要被更高的社會形態所代替,人類社會最終將發展到共產主義社會。
每一種社會形態都有佔主導地位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從而決定社會形態的性質和特徵,同時在這一形態里,還存在著舊社會形態的殘余及思想影響,也會出現即將誕生的新的社會形態的物質前提和萌芽。在一定的社會形態中,由於新舊形態因素的發展、變化和交替,從而產生社會形態中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
❸ 中國經歷了幾個社會形態
中國經歷了和正在經歷著五種社會形態。
1、原始社會
原始社會,生產力非常低下,人類為了生存,必然形成公有制的生產關系。
原始社會沒有階級,沒有國家。原始社會實行禪讓制度,堯把職務讓給了舜,舜把職務讓給了禹。
2、奴隸社會
當禹年老多病之際,部落會議推薦伯益為禹的接班人。但禹死後,他的兒子啟襲取首領職位。伯益聯合有扈氏進行反抗,結果被啟殺害。從此一個世代承襲王位的制度在我國歷史上形成。公元前22世紀,也就是在4000多年前,奴隸制的夏朝建立。
在奴隸社會後期,生產力有了很大發展,但是奴隸制的生產關系卻摧殘和破壞這種生產力。在北京市房山縣玻璃鎮附近發現過西周時代的奴隸殉葬墓,裡面有銅質的馬籠頭,表明當時生產力的發展狀況;在150餘件隨葬品中,有一件記載了賞賜奴隸的事實,表明了當時生產關系的狀況。墓內有8個陪葬的奴隸,有的頭骨破碎,雙手綁在背後;有的雙腿被捆住。一個奴隸是17歲的女青年,其餘奴隸都是7至15歲的少年。奴隸制的生產關系後來被封建社會的生產關系所取代。
3、封建社會
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封建一詞有「封邦建國」、「封地建國」的涵義。最早見於《左傳·僖公24年》,距今有2000多年,唐代柳宗元寫有《封建論》。君王把國家的土地分給親戚或功臣,讓他們治理這些領地。封王分地是封建社會的典型特徵,太平天國亦走此路。
封建主義是地主階級占統治地位的社會制度。有人認為中國的封建社會是從公元前475到1840年鴉片戰爭。
4、資本主義社會
我國明代十五、十六世紀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在江南地區,出現了「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現象。杭州張毅庵是史書記載的最早的資本家之一。原來是一個普通的手工業者,只有一張織機。他織的帛(絲織品的總稱)「備極精工」,人們爭相購買,「獲利當五分之一,」也就是說一丈帛賣五兩銀子,純收入就是一兩銀子。後來,增加到二十多張織機,僱傭破產的手工業者進行生產。張毅庵成了資本家,破產的手工業者成了他的雇傭工人。
1840年鴉片戰爭和1842年簽訂的《南京條約》,標志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和次年簽訂的《辛丑條約》,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通俗地說,鴉片戰爭之後、新中國建立之前,中國一半是封建社會,另一半是資本主義社會;不是時空的分割,而是社會性質的聚合。
5、社會主義社會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各革命階級聯合執政的中央人民政府。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基本結束和社會主義革命階段的開始。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國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
1956年底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初步確立。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延伸解讀:社會主義社會是共產主義社會形態的第一階段
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在自由資本主義社會,他們在揭示資本主義內在矛盾的過程中對未來社會作了大致的描繪。
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在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之間有一個過渡時期的思想。
1875年4~5月間,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一書中,提出了共產主義發展階段的理論。他把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劃分為「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和「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
列寧把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稱為社會主義社會,而把共產主義的高級階段稱為共產主義社會。從而使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成為相對應的概念。
❹ 中國經歷了幾個社會制度
中國社會的五種社會形態: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社會主義社會(現在),共產主義社會(未來)。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應該不包含在中國社會的五種形態中,但它的的確確存在過。
中國是世界上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有將近5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歷史。中國古代史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原始社會(170萬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隸社會(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046年)和封建社會。
中國現代史是指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的歷史,分為新民主主義社會與社會主義社會兩大歷史階段。
從1953年開始,我國開始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和對農業、手工業與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即三大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到1956年,我國基本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4)中國經歷了哪些社會階段擴展閱讀:
從步入文明的門檻之日起,中國先後經歷了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遼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歷史時期。
歷代統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績在歷史舞台上演出了內容不同的劇目,或名垂青史,或遺臭萬年。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時代,經歷了奴隸社會發展的全部過程。從戰國開始,封建社會孕育形成,秦朝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封建帝國。
此後,兩漢王朝是封建社會迅速成長的階段,唐、宋時期經歷了封建社會最輝煌的時代,至明、清兩代,封建社會盛極而衰,並最終開始步入了多災多難的近代社會。
中國現代史是中國人民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歷史時代,從遭受侵略奴役的弱國變為世界政治舞台上起到舉足輕重作用的強國的時代。中國現代史是中國社會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史。
中國現代史具有獨創性、連續性的特點:三大改造以和平方式實現向社會主義過渡;堅持並擴大統一戰線,把它發展到愛國統一戰線的新階段;「一國兩制」的構想為祖國統一創造條件;
改革開放,使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形成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和理論;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到計劃與市場相結合再到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❺ 中國經歷了哪些社會(簡介)
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社會主義社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❻ 中國歷史上經歷了五個社會階段,那到底有無奴隸社會呢
奴隸社會是馬克思主義五大社會形態之一。奴隸被視為奴隸主的財產,可以自由買賣;奴隸主可強迫奴隸工作,勞力活動須以奴隸為主,無報酬和人身自由。一個人類社會中如果大部分物質生產領域勞動者是奴隸,社會形態即為奴隸社會。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時期,是奴隸社會逐步瓦解時期。這一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由於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現,生產力提高,私田增多,促使以奴隸制國有土地為基礎的井田制逐步瓦解,奴隸制走向崩潰。
❼ 1840年至今,中國社會經歷了哪三個階段
共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1840年-1919年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年-1949年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49年至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❽ 中國經歷了哪些社會階段
中國上下有五千年的歷史,中國從原始社會走向封建社會,然後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最後是社會主義社會。
❾ 中國近代社會變革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洋務運動: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戊戌變法:一次資產階級改良運動,推動中國近代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加快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新文化運動:是中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及共產黨的成立創造了條件.
新民主主義革命
❿ 中國經歷那幾個社會階段
原始社會:舊石器時代到夏朝建立
奴隸社會:夏朝建立到春秋末期
封建社會:戰國初期到1840年鴉片戰爭
半殖民地辦封建社會:鴉片戰爭後,中國被迫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社會主義社會:1949年新中國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