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全國211大學有哪些學校名單
全國211大學學校名單如下:
(1)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國傳媒大學。
(3)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國葯科大學、河海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南京理工大學、蘇州大學、江南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4)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第二軍醫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華東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旅蘆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Ⅱ 中國211大學有哪些
「211」工程大學名單如下:
北京(26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礦業大咐沖學(北京)中央財經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北京體育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中醫葯大學華北電力大學簡櫻(北京)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上海(9所)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大學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
天津(4所)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醫科大學河北工業大學
重慶(2所)重慶大學西南大學
河北(1所)華北電力大學(保定)
山西(1所)太原理工大學
內蒙古(1所)內蒙古大學
遼寧(4所)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遼寧大學大連海事大學
吉林(3所)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延邊大學
黑龍江(4所)東北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
江蘇(11所)南京大學東南大學蘇州大學河海大學中國葯科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徐州)南京師范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
浙江(1所)浙江大學
安徽(3所)安徽大學合肥工業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福建(2所)廈門大學福州大學
江西(1所)南昌大學
山東(3所)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河南(1所)鄭州大學
湖北(7所)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華中師范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理工大學
湖南(3所)湖南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
廣東(4所)中山大學暨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
廣西(1所)廣西大學
四川(5所)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四川農業大學
雲南(1所)雲南大學
貴州(1所)貴州大學
陝西(7所)西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陝西師范大學西北農林科大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
甘肅(1所)蘭州大學
新疆(2所)新疆大學石河子大學
海南(1所)海南大學
寧夏(1所)寧夏大學青海(1所)青海大學
西藏(1所)西藏大學衡咐殲
軍事系統(3所)第二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Ⅲ 211大學是指哪些大學
211大學一般指211工程,是指手羨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的建設工程。
211工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由國家立項在高等教育領域進行的岩彎重點建設工作,是中國政府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大舉措、中華民族面對世紀之交的中國國內外形勢而畢棗拍作出的發展高等教育的重大決策。
圍繞對重點學科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支持,加強「211工程」學校的整體條件建設,推進和深化教育改革,較大幅度地提高師資隊伍、教育質量、科學研究、管理水平和辦學效益,進一步發揮「211工程」學校對整體高等教育發展的示範帶動作用
公共服務
在公共服務體系方面,建成了有3萬多公里的光纖網路,覆蓋30多個省,聯網的城市達到200多個,聯網的教育結構達到1500個,用戶超過了2000萬人,在網上招聘高校招生等等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中國科研網路下一代的互聯網研究也是走在了世界的前例。
Ⅳ 全國211大學名單
全國211大學名單如下:
序號 名稱 省份 985 211 雙一流
1 北京大學 北京 是 是 是
2 清華大學 北京 是 是 是
3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 是 是 是
4 復旦大學 上海 是 是 是
5 浙江大學 浙江 是 是 是
6 國防科技大學 湖南 是 是 是
7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安徽 是 是 是
8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 是 是 是
9 南京大學 江蘇 是 是 是
10 同濟大學 上海 是 是 是
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游銀北京 是 是 是
12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 是 是 是
13 東南大學 江蘇 是 是 是
14 武漢大學 湖北 是 是 是
15 華中科技大學 湖北 是 是 是
16 哈爾濱工業大學 黑龍江 是 是 是
17 西安交通大學 陝西 是 是 是
18 南開大學 天津 是 是 是
19 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 是 是 是
20 華東師范大學 上海 是 是 是
21 電子科技大學 四川 是 是 是
22 中山大學 廣東 是 是 是
23 天津大學 天津 是 是 是
24 廈門大學 福建 是 是 是
25 華南理工大學 廣東 是 是 是
26 四川大學 四川 是 是 是
27 西北工業大學 陝西 是 是 是
28 山東大學 山東 是 是 是
29 重慶大學 重慶 是 是 是
30 中南大學 湖南 是 是 是
31 吉林大學 吉林 是 是 是
32 湖南大學 湖南 是 是 是
33 蘭州大學 甘肅 是 是 是
34 大連理工大學 遼寧 是 是 是
35 中國農業大學 北京 是 是 是
36 東北大學 遼寧 是 是 是
37 中國海洋大學 山東 是 是 是
38 中央民族大學 北京 是 是 是
39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陝西 是 是 是
40 鄭州大學 河南 是 是
41 雲南大學 雲南 是 是
42 新疆大學 新疆 是 是
43 上海財經大學 上海 是 是
44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 是 是
45 中央財經大學 北京 是 是
46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北京 是 是
47 上海外國語大學 上海 是 是
48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陝西 是 是
49 中國政法大學 北京 是 是
50 北京外國語大學 北京 是 是
51 空軍軍醫大學 陝西 是 是
52 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 是 是
5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江蘇 是 是
54 南京理工大學 江蘇 是 是
55 上海大學 上海 是 是
56 西南財經大學 四川 是 是
57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 是 是 納磨慶
58 華東理工大學 上海 是 是
59 中國傳媒大學 北京 是 是
60 海軍軍醫大學 上海 是 是
61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 是 是
62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湖北 是 是
63 河海大學 江蘇 是 是
64 天洞握津醫科大學 天津 是 是
65 蘇州大學 江蘇 是 是
66 東華大學 上海 是 是
67 西南交通大學 四川 是 是
68 華中師范大學 湖北 是 是
69 暨南大學 廣東 是 是
70 華北電力大學 北京 是 是
71 南京師范大學 江蘇 是 是
72 哈爾濱工程大學 黑龍江 是 是
73 武漢理工大學 湖北 是 是
74 陝西師范大學 陝西 是 是
75 華南師范大學 廣東 是 是
76 合肥工業大學 安徽 是 是
77 北京化工大學 北京 是 是
78 中央音樂學院 北京 是 是
79 西南大學 重慶 是 是
80 江南大學 江蘇 是 是
81 東北師范大學 吉林 是 是
82 安徽大學 安徽 是 是
83 西北大學 陝西 是 是
84 福州大學 福建 是 是
85 河北工業大學 河北 是 是
86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 是 是
87 湖南師范大學 湖南 是 是
88 中國葯科大學 江蘇 是 是
89 北京中醫葯大學 北京 是 是
90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湖北 是 是
91 南京農業大學 江蘇 是 是
92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北京 是 是
93 長安大學 陝西 是 是
94 中國礦業大學 江蘇 是 是
95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北京 是 是
96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山東 是 是
97 海南大學 海南 是 是
98 大連海事大學 遼寧 是 是
99 南昌大學 江西 是 是
100 華中農業大學 湖北 是 是
101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北京 是 是
102 遼寧大學 遼寧 是 是
103 太原理工大學 山西 是 是
104 貴州大學 貴州 是 是
105 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 是 是
106 延邊大學 吉林 是 是
107 廣西大學 廣西 是 是
108 東北林業大學 黑龍江 是 是
109 四川農業大學 四川 是 是
110 內蒙古大學 內蒙古 是 是
111 東北農業大學 黑龍江 是 是
112 寧夏大學 寧夏 是 是
113 青海大學 青海 是 是
114 石河子大學 新疆 是 是
115 西藏大學 西藏 是 是
Ⅳ 211大學有哪些學校
211大學學校有如下: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央民族大學、拆慧北京師范大學、中央音樂學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中醫葯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
大學從產生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起初,主要是從德國、英國等國家最早發展起來的。中國現代大學源起於西方,現代西方大學又是從歐洲中世紀大學、英國大學、德國大學再到美國大學這樣逐漸演化過來的。無論哪一個時代的大學都是以前大學的創造性繼承而不是否定。
「大學」一詞源自拉丁文的 universitas magistrorum et Scholarium,它的大致意思是「教師和學者的社區」。現代大學制度已在歐根中世紀的大學,這是在義大利建立和演變而來大教堂學校的神職人員期間中世紀盛期。
Ⅵ 全國211大學一覽表
1、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Xiamen University),簡稱廈大(XMU),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於1921年創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是國內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學之一,中國首個在海外建設獨立校園的大學,被譽為「南方之強」。
學校是教育部直屬的副部級、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教育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福建省和廈門市重點共建,是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國家「2011計劃」牽頭高校,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首批20所學位自主審核高校
2、中央民族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坐落於北京市學府林立的海淀區,南鄰國家圖書館,北依中關村科技園,校園環境典雅,古樸幽美,人文氛圍濃郁,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由北京市、國家民委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共建。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學校1978年被批准為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雙一流」、「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行列,也是國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祥尺銷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之一。
3、中國礦業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簡稱「礦大」,坐落於有「五省通衢」之稱的江蘇省徐州市,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教育部與江蘇省人民政府、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共建高校,首批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211工程」、「985平台」、「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重點建設高校,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優質資源共享聯盟、世界能源大學聯盟成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實施高校。
4、中央財經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簡稱中央財大、中財大、中財、央財,英文簡稱CUFE,位於中國首都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經濟學、管理學和法學為主體,文學、哲學、理學、困迅工學、教育學、藝術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列入國家「211工程」和首批「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和「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重點建設高校,是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5、南開大學
南開大學(Nankai University,NKU),簡稱「南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入選首批2011計劃、111計劃、珠峰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為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學科門類覆蓋文、史、哲、經、管、法、理、工、農、醫、教、藝等,是「學府北辰」之一。
985、211是我國的知名學府,很多學生擠破腦袋都想考進去,但是這些大學的錄取名額卻是有限的,所以985、211大學的錄取率就成為很多考生和家長最關心的事情。錄取率高就說明進入該校的幾率越大,志願填報時如果分數差不多就可以放心大膽的選擇了,錄取率低的話暫時就不要考慮了,除非孩子的學習成績非常好。
2017年全國各省市985工程大學錄取率排行榜
從上面的數據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安徽、河南、貴州、陝西、廣東等省份的985大學錄取率是相對較低的。而天津、上海、北京、吉林以及青海等省份的985錄取率是相對高的。
細究個中緣由,我們不難發現河南是人口大省,人口基數比較龐大,自然就會拉低錄取率。
但是關於985大學在天津的錄取率為何高卻有很大的疑問,按理說北京、上海等地方985高校多,錄取率說什麼也在天津之上呀,為何偏偏不如天謹游津呢?據一份來自青塔的數據分析得知:按原公布的招生計劃,今年清華大學在津理科錄取分數線為689分,文科錄取分數線為657分。由於天津考生生源質量較好,最終清華將理科686分、文科653分以上首選清華的考生全部錄取。連同提前批次錄取的定向生以及自主選拔考生等,清華今年錄取的天津考生達76人,是原招生計劃的2.3倍。
2017年全國各省市211工程大學錄取率排行榜
從以上數據分析得出:211大學錄取率相對較低的五個省份是廣東、甘肅、安徽、河南和浙江;而錄取率相對較高的五個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西藏、天津和青海。
廣東、安徽、河南,除了甘肅和浙江以外,全是考生大省,但是211資源卻相對比較匱乏,所以錄取率就比較低。至於甘肅和浙江則是因為211大學比較少,所以錄取率也不高。
北京、上海本身就是211教育資源豐富的城市,再加上本身高考人數在全省排名比較靠後,本地高校對本地 生源會有一定的傾斜,所以錄取率自然就高,西藏、青海211升學率高和報考人數、國家政策、民族生政策傾斜有關。尤其是這倆省連續5年占據高考人數最少的省份,分母很小,比例上就會稍顯大一些。
從以上數據分析得知:2017年參加自命題的一共有6個省市,其中我們不難看出無論是985還是211大學的錄取率,北京都排在第一位。
從以上數據分析得知:2017年四川、雲南、廣西以及貴州採用的都是全國三卷,其中985大學錄取率最高的是四川省,錄取率最低的是貴州省,211大學錄取率最高的是四川省,最低的是雲南省。
從以上數據分析得出:湖南、江西、安徽、廣東、河北、湖北、河南、山西以及福建都採用的是全國一卷,其中985大學錄取率最高的是湖北省,錄取率最低的是安徽省;211大學錄取率最高的是江西省,;錄取率最低的是廣東省。
從以上數據分析得出:吉林、重慶、遼寧。內蒙古、甘肅、黑龍江、山西、寧夏、新疆、西藏以及青海都採用的是全國二卷,其中985大學錄取率最高的是吉林省,錄取率最低的是甘肅省;211大學錄取率最高的是西藏,錄取率最低的是甘肅省。
以下是985和211高校名單
Ⅶ 全國211學校有哪些大學
全國211大學共有113所,北京有26所、上海有9所、天津有4所、重慶有2所等。. 比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團手侍中薯升國人民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等。. 清華大塌吵學(Tsinghua University),簡稱"清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北京工業大學(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位於北京市,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經、管、文、法、藝術、教育相結合的多科性市屬重點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建設高校、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Ⅷ 全國有哪些211大學
全國有哪些211大學介紹如下:
1北京大學、2清華大學、3上海交通大學、4復旦大學、5浙江大學、6國防科技大學、7中國科學技術
8中國人民大學、9南京大學、10同濟大學、11北京航空航天大學、12北京理工大學、13東南大學
14武漢大學、15華中科技大學、16哈爾濱工業大、17西安交通大學、18南開大學、19北京師范大學
20華東師范大簡轎學、21電子科技大學、22中山大學、23天津大學、24廈門大學、25華南理工大學
26四川大學、27西北工業大學、28山東大學、29重慶大學、30中南大學、31吉林大學、32湖南大學
33蘭州大學、34大連理工大學、35中國農業大學、36東北大學、37中國海洋大學、38中央民族大學
39西北農林科技大學、40鄭州大學、41雲南大學、42新疆大學、43上海財經大學、44北京郵電大學、
45中央財經大學、46對外經濟貿易大學、47上海外國語大、48西安電子科技、49中國政法大學
50北京外國語大、51空軍軍醫大學、52北京交通大學、53南京航空航天、54南京理工大學、55上海大學
56西南財經大學、57北京科技大學、58華東理工大學、59中國傳媒大學、60海軍軍醫大學、61北京工業大學
80江南大學、81東北師范大學、82安徽大學、83西北大學、84福州大學、85河北工業大學、86北京林業大學
87湖南師范大學、88中國葯科大學、89北京中醫葯大學、90中國地質大學、91南京農業大學、92中國礦業大學
93長安大學、94中國礦業大學、95中國石油大學槐咐斗、96中國石油大學、97海南大學、98大連海事大學
99南昌大學、100華中農業大學、101中國地質大學、102遼寧大學、103太原理工大學、104貴州大學
105北京體育大學、106延邊大學、107廣西大學、108東北林業大學、109四川農業大學、110內蒙古大學
111東北農業大學、112寧夏大學、113青海大學、114石河子大學、115西藏大學。
Ⅸ 國內211大學有哪些
國內211大學是指經教育部批准,具有重點建設大學資格的211所高等教育機構。
具體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同濟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等。
三、復旦大學
1、復旦大學是中國著名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指氏,創建於1905年,位於上海市楊浦區。學校被譽為中國的「耶魯大學」,在各個領域都擁有較高的學術聲望和研究水平,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醫學等領域。
2、學校注重國際化發展,在全球范圍內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合作交流,培養了眾多國內外知名人士和傑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