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機遇和挑戰,我國應該怎樣做
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對外開放戰略,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戰略,積極學習、參與國際貿易規則制定,積極推動國際經濟秩序朝著普惠共贏方向發展。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加速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促進了各國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依賴,為社會主義國家打破思想禁錮、促進價值觀念變革、擴大對外開放、利用世界資源、發揮「後發優勢」、快速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中國改革開放的30年,就是逐步參與經濟全球化的30年,在經濟全球化中,中國是少數幾個贏家之一。中國經濟在經濟全球化大潮中採取了正確的經濟政策和政治導向,持續保持高增長率,綜合國力不斷增強。
經濟全球化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經濟全球化為中國有效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提供了有利條件。促進了中國企業的發展,使其在世界市場的競爭力逐漸增強。有利於中國利用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資金及管理經驗。經濟全球化為中國進行人才交流提供了更加寬闊的市場。
經濟全球化使中國經濟同世界經濟的聯系越來越緊密,每天都發生著中國與世界之間的商品和生產要素的大規模流動。通過這種日益密切的經濟聯系,中國在影響著世界,世界也在影響著中國。國際性的經濟波動和通貨膨脹、通貨緊縮、金融危機等現象將通過國際經濟的傳遞機制影響到中國,如果中國的經濟結構存在某些類似的隱患,這些現象不可避免地要在國內出現。
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化以其深刻的影響作用於各國經濟,我國採取措施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重點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加速經濟改革,佔領技術至高點。應加速推進我國經濟法制改革,促進市場機制的完善,盡快建立和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宏觀調控和管理體系。加強和擴大對外交流,中國也要發展自己的跨國公司,中央提出來要「走出去」的戰略。健全機制,提高風險意識。適時開放,逐步進入國際市場。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要想在未來的世界經濟格局中保持一定的地位並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只有積極融入而不是迴避和拒絕經濟全球化,而以我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也應加強團結合作,維護自身的利益,國際組織應更多地考慮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我們自身也應當抓住機遇、直面挑戰。
Ⅱ 中國應如何抓住發展機遇,使民族強大
這個命題也太宏偉了……也只能泛泛而談
首先現在我國面臨的發展機遇概括來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國際環境下是經濟的全球化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國內環境下是民主法治制度不斷完善、人民民權民主意識不斷增進、國民身體、文化素養不斷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力、經濟整體實力不斷提升。
要抓住這些機遇,可以從四個方面努力:在政治上堅持加強同各類國家,尤其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溝通、合作,進一步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積極參與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活動,增強我國在國際社會政治、軍事等問題上的影響力。處理好同周邊國家的關系,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但也不能過於軟弱,要在關鍵問題上展現自己的強大。積極同欠發達地區和國家合作,多交朋友。
經濟上應當在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則下進一步融入經濟全球化。一方面充分利用好wto這類國際組織的規則,為我國的國際貿易等對外開放增強實力。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分工合作,提高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不能永遠只做世界工廠,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堅持利用好亞太經合組織、中國-東盟合作等區域經濟合作。另一方面,經濟上關鍵還是要靠自己的發展,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要堅持科學發展觀、走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道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信息化帶動工業化;進一步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積極調整工業結構,優先發展環保、科技含量高的工業、保障農業基礎地位、提升農業科技含量。調整我國經濟發展模式,從投資和外貿拉動型轉為消費拉動型。調整我國生產模式,從粗放型,轉為集約型;從勞動密集型轉為技術密集型。總之通過改變自己來融入世界,同時通過增強自己的實力,來保證融入世界時我國成為收益一方。
在文化上要弘揚傳統的民族優秀文化、繼承並創新的基礎上海納百川但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地吸收全球化背景下,湧入我國的外國文明。以文化來壯大令國家強大的內生動力。
在社會建設上,應當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強我國的制度建設,完善各類諸如民主政治制度、經濟中的市場制度、分配製度、社會保障制度等制度體系,從社會制度建設上為我國融入世界,抓住開放的機遇提供相對公平、民主、積極的社會氛圍。另一方面,應當進一步加強教育,少年強則國強,不僅應該進一步提高教育支出佔GDP的比重,至少應該達到多年前即提出的4%的目標,更應落實基礎教育,尤其是農村、山區的基礎教育、提升高等教育的水平,令教育真正為社會輸出健康、積極、智慧、勤於思考、擁有較深厚文化素養的建設者。同時也應在社會廣泛宣傳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使我們的人民真正有主人翁意識地參與社會建設。
Ⅲ 中國在對外開放中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1.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增強國際競爭力。
要抓住全球化的有利時機,進一步推進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堅持市場多元化戰略,繼續實施以質取勝、「科技興貿」的戰略,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努力擴大出口。加速發展高科技和高新技術產業,積極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增強國際競爭力。要著力培育實力雄厚、競爭力強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發揮這些企業在資本營運、技術創新、市場開拓等方面的優勢,使之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和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力量。要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積極、合理、有效地利用國外資金、資源、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為推動國有企業改組改造,開發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高新技術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服務。
2.積極實施「走出去」的開放戰略,參與經濟全球化競爭。
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和利用國外資源,以利增加我國經濟發展的動力和後勁。應當充分看到,有計劃、有步驟地「走出去」投資辦廠,與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搞經濟技術合作,「走出去」和「引進來」,是我們對外開放政策兩個相輔相成的方面,二者缺一不可。在繼續擴大歐美市場的同時,努力開拓亞洲、非洲、拉美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市場。組織我們的企業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到這些國家發展貿易開展經濟技術合作。要抓緊制定出一套有關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規,加強對到海外投資辦廠、開展貿易活動的管理。
3.加強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努力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爭取主動。
加強區域經濟合作是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我國與東亞、東南亞地區國家經濟、金融、外貿和外交關系,促進我國在本地區發揮更大的作用。
4.制定國家經濟安全戰略。
按照改革和發展的總體部署,建立和完善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國家經濟安全保障體系和機制;制定和實施我國面向21世紀的國際經濟戰略,在對外開放和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中,保證國家對經濟的控制力,保證國家對經濟市場化、國際化進程中的主導控制權,保證國民經濟的自主發展能力,加快縮短同發達國家的經濟技術差距,顯著提高我國的國際經濟地位;在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過程中,防範和及時處置面臨的重大風險,防止經濟發展出現大起大落,保障社會穩定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建立安全可靠的財政體系,積極防範和有效化解金融風險,保證外債、外匯儲備安全。國家應在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自然壟斷的行業,提供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行業,以及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重要骨幹企業擁有控制力。保證糧食、能源、水等重要戰略資源的安全。保障國家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和主要經濟信息系統的安全。
Ⅳ 中國面對經濟全球化,應該如何應對機遇和挑戰完成我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1、處理好國際關系:
要協調好與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之間關系,共享新一輪經濟全球化的收益。中美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體系,不應輕率地引發貿易摩擦。
2、要推動內需:
要在廣闊內需基礎上推動新一輪經濟全球化。在新一輪經濟全球化唯散碰進程中,我國企業要利用廣闊的內需市場,構建以我為主的全球價值鏈,以更加主動積極的方式參與國際分工。
3、要轉變產業結構:
將全球價值鏈升級和國內產業結構轉變結合起來,提升我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在新一輪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必須加強製造業和服掘衡務業之間的產業融合,抓住國內產業結構轉型的機遇,通過服務業,特別是生產者服務業的發展推動製造業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轉移。
4、要提指談升技術實力:
要通過技術能力提升和品牌建設等,提升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分工位置和地位。在新一輪經濟全球化中,中國要努力向「微笑的曲線」兩端攀升,提升自身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分工和地位。
5、要懂進退取捨:
中國近年來經濟增長之所以出現減速現象,與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進程放緩甚至逆轉密切相關。因此,在當前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的環境下,中國要韜光養晦,在修煉好內功的同時加大對外開放力度,為抓住下一輪經濟全球化的機遇打下堅實基礎。